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含有与碳架连接的氨基的化合物 / ·有与碳架的六元芳环的碳原子连接的氨基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含苯并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280054450.1 2022-08-05 CN117794905A 2024-03-29 冯加权; 邹元海; 万泽红
发明涉及含苯并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通式(Ia)所示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作为GABAA受体激动剂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诱导和维持哺乳动物的麻醉方面的应用。#imgabs0#
2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201780059142.7 2017-10-11 CN109791989A 2019-05-21 李泰珍; D-H·李; 金宾瑞; 吴洪世; 金荣光
本公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公开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通过包含主体化合物和空穴传输材料的特定组合提供低驱动电压和优良的发光效率
3 一种烟酸法制备硫化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方法 CN201510532255.7 2015-08-26 CN106478426A 2017-03-08 卢圣茂; 王志伟; 郭宇; 时娇娇
发明公开了一种烟酸法制备硫化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方法,还原液的制备:将烟酸粉在160~200℃条件下溶解于质量百分浓度为15~45%的氯化钠溶液中,烟酸粉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8~2:1,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酸法制备硫化碱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方法,通过烟酸法制备硫化碱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几乎在所有烟酸粉的应用领域都可取代高污染、高耗能的硫化碱。
4 有机电子器件 CN201280025834.7 2012-05-16 CN103563120B 2016-02-24 潘君友; 尼尔斯·舒尔特
发明涉及有机电子器件,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含有机环芳,特别是作为荧光磷光发光体化合物的基质材料或作为电荷传输材料,特别是电子传输材料,本发明还涉及多种有机环芳本身。
5 2,4-二硝基甲苯或/和2,6-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基甲苯的方法 CN200810174204.1 2008-11-07 CN101475488B 2014-06-18 马建泰; 常青
发明公开一种用2,4-二硝基甲苯或2,6-二硝基甲苯或2,4-二硝基甲苯与2,6-二硝基甲苯的混合物催化加氢制备相应的二基甲苯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用2,4-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2,4-二氨基甲苯的方法是:先在反应釜内分别加入2,4-二硝基甲苯或2,6-二硝基甲苯或2,4-二硝基甲苯与2,6-二硝基甲苯的混合物,以及乙醇和负载型催化剂,在60~90℃进行加氢反应3~8小时,加氢反应压为1.5~3.0MPa,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行产物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催化剂重新输回反应体系继续使用。
6 顺式二芳基乙烯衍生物、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制法 CN200710085626.7 2007-03-01 CN101077859B 2014-01-22 申东雨; 白云仲; 崔炳基; 权五炫; 金明淑; 孙永睦; 韩云秀; 宋正培
发明提供了式1表示的二芳基乙烯衍生物的有机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有机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和制造该有机EL器件的方法。式中,R1、Ar1、Ar2、Ar3、Ar4、Ar5、Ar6、k、l、m、和n与说明书的定义相同。该有机发光化合物包含与脂族环连接的顺式二芳基乙烯基团,和因此有机发光化合物的结晶不容易发生,和该化合物高度可溶于有机溶剂和容易以有机溶剂提供液体配料。因此,该有机发光化合物可容易用于有机EL器件。使用该化合物制成的有机EL器件可具有热稳定层和因此在优异的接通电压、效率、颜色纯度等方面具有改进的发光性能。<式1>
7 纯化芳族胺的方法 CN200810212407.5 2008-08-18 CN101367735B 2013-03-27 K·萨默; F·-U·格伦; P·莱纳; A·杜克斯; B·马罗兹
通过以下方式对芳族硝基化合物还原得到的芳族胺进行纯化:将相分离后得到的粗胺与金属氢化物溶液混合,然后利用蒸馏塔蒸馏该混合物。该蒸馏塔具有至少一个上精馏部分、下精馏部分和汽提部分。蒸馏塔的底部产物部分至完全地排出,部分在主蒸发器和至少一个下游再蒸发器中蒸发,部分再循环到蒸馏塔中。
8 有机发光化合物以及含有它的有机发光器件 CN200610063977.3 2006-09-25 CN101153036B 2012-10-03 金明淑; 申东雨; 崔炳基; 卢泰用; 田村真一郎
提供一种式1的有机发光化合物以及使用该有机发光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在式中Ar、R1、R2、R3、R4和R5与说明书中详细描述的定义相同。使用该有机发光化合物制造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低的接通电压以及高的效率和色纯度。<式1>
9 苯乙烯酸衍生物及其在制备血管靶向剂药物中的应用 CN200610020818.5 2006-05-15 CN101074189B 2011-04-13 雍智全
发明涉及一种如式(IV)结构的苯乙烯酸衍生物,式中R1、R2、R3、R4、R5为氢、烷基、羟基、烷基、胺基、氟、氯或溴,R11为钠、、锂、镁、、铵或包括基酸或肽在内的含有羧基的有机胺,或者是甘油基、烷氧基、包括葡萄糖在内的糖基、包括奎尼酸在内的多羟基环烷酸基。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血管靶向剂药物,包括如抗肿瘤药物和抑制眼底血管增生药物等。
10 负载型Pd基金属纳米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0910076223.5 2009-01-06 CN101767018A 2010-07-07 王远; 刘洪全; 肖超
发明公开了一类负载型Pd基金属纳米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催化剂由1-25nm的Pd金属纳米粒子或含Pd的双金属或多金属纳米粒子与作为载体的一次粒子尺寸为5-200nm的通式为FeyOx的纳米粒子构成;其中,双金属或多金属选自Pt、Rh、Ru、Os、Ir和Re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当金属纳米粒子为Pd纳米粒子时,1<x/y<4/3或4/3<x/y<3/2;当金属纳米粒子为所述含Pd的双金属或多金属纳米粒子时,1<x/y≤3/2。该催化剂对氯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氢化合成氯代芳胺反应具有优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解决了Pd类催化剂催化氯代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制氯代芳胺过程中产物氢解脱氯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11 防止亚甲基二苯胺化合物变色的方法 CN200480038635.5 2004-12-20 CN1906151B 2010-06-09 长泽的; 渥美真也; 市川弘文
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在高温下长时间保存亚甲基二苯胺化合物时,也可以防止其变色的方法。本发明是一种防止亚甲基二苯胺化合物变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用通式1[化1](式中,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或C1-C6烷基,a、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m、n各自独立地表示1-5的整数,但是当a+m和b+n等于5或5以下时,在a为2或2以上的时候,R1可以相同或不同,在b为2或2以上的时候,R2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的化合物,加入用通式2[化2](式中,R3表示可以含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含有取代基的烷基,p为0、1或2,q为1、2或3,但是当p+q为3,并且q为2或3的时候,R3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的膦类。
12 X取代的 1,4-二硝基制备X取代的二基萘的方法 CN200810174206.0 2008-11-07 CN101481315A 2009-07-15 马建泰; 常青
发明公开一种用X取代的1,4-二硝基制备X取代的1,4-二基萘的方法,其中X可以是-F、-Cl、-Br、-OCH3、-OH、或者-R中的任一个,R为1个或1个以上碳的饱和基,X在1,4-二硝基萘中的位置为6或9位。先在反应釜内分别加入X取代的1,4-二硝基萘、乙醇和负载型催化剂,其中加入的乙醇量为加入的X取代的1,4-二硝基萘质量的10~30%,加入的负载型镍催化剂量为加入的X取代的1,4-二硝基萘质量的3~6%,在60~90℃进行加氢反应3~8小时,加氢反应压为1.5~3.0MPa,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行产物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催化剂重新输回反应体系继续使用。
13 2,4-二硝基甲苯或/和2,6-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基甲苯的方法 CN200810174204.1 2008-11-07 CN101475488A 2009-07-08 马建泰; 常青
发明公开一种用2,4-二硝基甲苯或2,6-二硝基甲苯或2,4-二硝基甲苯与2,6-二硝基甲苯的混合物催化加氢制备相应的二基甲苯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用2,4-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制备2,4-二氨基甲苯的方法是:先在反应釜内分别加入2,4-二硝基甲苯或2,6-二硝基甲苯或2,4-二硝基甲苯与2,6-二硝基甲苯的混合物,以及乙醇和负载型催化剂,在60~90℃进行加氢反应3~8小时,加氢反应压为1.5~3.0MPa,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行产物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催化剂重新输回反应体系继续使用。
14 具有降低颜色的二胺的掺和物 CN200680049538.5 2006-12-21 CN101351485A 2009-01-21 约翰·Y·李; 大卫·W·欧文斯; 保罗·L·文吉斯; 理查德·D·格拉斯; 迈克尔·J·威廉; 罗伯特·菲利普·斯利克
发明提供了一种掺和物,其包括(i)至少一种芳香族伯二胺,所述至少一种芳香族伯二胺已经被掺和使颜色最小化的量的至少一种N,N-二基羟胺,其中所述芳香族伯二胺为在环上具有两个伯基的一个苯环的形式,所述氨基位于彼此的间位或对位,并且其中位于伯胺基邻位的每个位置具有烷基;(ii)至少一种加德纳色值不超过约7的芳香族仲二胺,其中所述芳香族仲二胺或者为在环上具有两个仲氨基的一个苯环的形式,或者为通过亚烷基桥连接并且在每个环上具有一个仲氨基的两个苯环的形式。可选择地,已经将至少一种N,N-二烃基羟胺与所述芳香族仲二胺进行掺和。
15 H2O-CO2体系中芳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CN200810050601.8 2008-04-15 CN101260044A 2008-09-10 赵凤玉; 孟祥春; 才淑霞
发明涉及H2O-CO2体系中芳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以H2O-CO2为反应介质,由芳烃硝基化合物(ANCs)低温(25-100℃)选择性加氢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可控、高效、绿色催化过程。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作用下,CO2的存在显著加快ANCs的-NO2基团在H2O相中的加氢速率,并抑制副产物的生成,目的产物选择性大于99%;加氢速率随CO2压的增加而增大。CO2的效应在CO2压力低于临界压力的范围内即十分显著,通过改变CO2的压力,可实现对ANCs加氢强放热反应过程速率的调控。另外,在H2O相中反应,易于实现反应热均匀分布,加之H2O、CO2具有阻燃特性,因此可降低发生爆炸等事故的险。
16 固载离子液体-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在芳胺合成中的应用 CN200710017803.8 2007-04-30 CN101045213A 2007-10-03 魏俊发; 毕元元; 王彦明; 石先莹
发明涉及一种固载离子液体-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在芳胺合成中的应用。通过键合作用将离子液体固定在载体上制备固定的离子液体,再与含有过渡金属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或催化剂前体相结合,实现催化活性中心在基础催化剂上的负载,经过还原交换等步骤得到固载离子液体-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在常温常压和无溶剂或以作溶剂的条件下,催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制取高品质芳胺。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清洁、没有废弃物产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而且固载离子液体-纳米金属催化剂能够多次循环使用,在延长催化剂寿命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避免了大量有机溶剂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17 反应控制方法 CN200710084995.4 2007-02-26 CN101029868A 2007-09-05 永见英人; 岩本浩二; 片平公辉
发明提供一种反应控制方法,其预先求出含有通过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氢还原反应得到的芳香族基化合物的反应液的可视区域的吸光度和反应液的组成的关系,在实际进行反应时,测定反应液的可视区域的吸光度,由得到的吸光度和所述关系求出反应液的组成,根据求出的组成控制反应,优选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为硝基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为苯胺的反应液的情况下适用。
18 一种用于硝基苯类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备芳胺的催化剂及使用方法 CN200510200593.7 2005-10-10 CN1775351A 2006-05-24 邱介山; 陈杨英; 王闯
一种用于硝基苯类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备芳胺的催化剂及使用方法属于应用化学中的催化合成技术领域。催化剂由载体和活性组分组成。载体可以是金属化物;活性炭纳米管、多孔碳等炭素材料;不同组成的微孔分子筛或掺有一种或多种杂原子基材料,也可以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活性组分可以是单组分的金属、金,或银、金与钯、铂,等构成的双(多)组分金属,其中活性金属组分与载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5-30%。本发明催化剂不仅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易于制备,价格较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9 制备芳香胺的方法 CN200410048867.0 2004-06-02 CN1572784A 2005-02-02 B·凯根霍夫; K·R·西特克斯; C·穆勒; D·N·泽弗迪斯
通过如下所述步骤由芳香制备芳香胺:a)使芳香烃与硝酸硫酸的混合物反应,形成两相反应混合物,b)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分成酸相以及包含所述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有机相,c)洗涤所述有机相,纯化所述硝基芳香化合物,d)在催化剂存在下氢化所述硝基芳香化合物,制得芳香胺和反应水,e)分离步骤d)中形成的反应水和所述芳香胺,其中,使用步骤e)分离出的反应水洗涤步骤c)中所述包含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有机相。
2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99109472.7 1999-05-18 CN1238656A 1999-12-15 石桥义; 市村真理; 田村真一郎
发明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具有发光区并且设置在阳极2和阴极3之间的有机层5、5a或5b。有机层包含以通式(1)的二苯乙烯基化合物:化学式1通式(1)其中R1、R2、R3和R4分别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独立地代表以通式(2)的芳基通式(2)其中,R9、R10、R11、R12和R13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分别代表氢原子,条件是至少其中之一是饱和的或未饱和的烷基或者烷基,R5、R6、R7和R8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分别代表氢原子,条件是至少其中之一代表氰基、硝基或者卤原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