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天然气合物开采、天然气净化封存CO2的方法 CN202311615502.0 2023-11-28 CN117569791A 2024-02-20 郝永卯; 王川铭; 孙永权; 刘冉; 郑子豪; 李星星; 葛厚辰; 庞博心; 李楠
发明涉及天然气合物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天然气净化封存CO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合物储层区域建立注入井和采出井;注入井与水合物储层底部连通,采出井与水合物储层顶部连通,在采出井对水合物储层降压开采;将含CO2的天然气向水合物储层内注入;当水合物储层内压到达预设条件,停止注气;当储层压力预设条件,继续注入含CO2的天然气;直至产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油气田产生的含CO2天然气不经处理直接通过注入井注入水合物藏,利用水合物藏对CO2进行捕集埋藏,在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同时,实现了对采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净化。
82 一种层氢气储库布置方法 CN202311392765.X 2023-10-25 CN117284688A 2023-12-26 周动; 沈永星; 冯增朝; 王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氢气储库布置方法,属于地质储氢技术领域;首先在顶底板低渗致密的煤层选定氢气储库建设目标区域并在此区域由外向内建造三层首尾相接的多个平井,针对煤层孔隙裂隙多尺度特征,通过在最外层水平井钻孔注超细高渗水泥浆形成用于封堵宏观裂隙结构与加固煤层的环形抗渗加固带,然后在中间层水平井注水形成用于密封微细观孔隙结构的环形饱水密封带,并通过调节饱和水的压保障一定压力下氢气的密封,最后在储氢区实施氢气注入与抽采,实现氢气在煤层孔隙裂隙网络中以吸附态与游离态两种形式大规模存储;本发明解决了地下储氢空间开挖建设与围岩稳定性监测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83 一种二地质封存结构和封存方法 CN202310925247.3 2023-07-26 CN117108357A 2023-11-24 赵岳; 杜松; 宋思彤; 范莹琳; 丁晏; 牛皓月; 车巧慧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地质封存结构和封存方法,涉及到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包括:下岩石层,为位于地底深处的自然结构层;封存层,用于封存二氧化碳;圈闭构造层,用于阻止二氧化碳在压作用下返回地表或向其他地方迁移;上岩石层,为靠近地表处的自然结构层;注入通道,贯穿上岩石层、圈闭构造层与封存层连通,用于将二氧化碳废气向封存层内注入;述封存层为油田、气田、矿区以及深部咸含水地层中存在的空间。本发明通过地质封存可行性模拟对多个地质封存区域的筛选、数据分析比对,确保了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可行性与可控性,为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二氧化碳安全有效埋藏。
84 人工硬岩地下储气库运行系统 CN202310762706.0 2023-06-26 CN116767741A 2023-09-19 王汉辉; 崔玉柱; 张存慧; 杜晶; 张国强; 张茂础; 李亮; 颜天佑; 梅润雨; 朱璨; 宁昕扬; 牛运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硬岩地下储气库运行系统。它包括高压储气模、安全监测模块、超压泄放模块、凝结排放模块和温度制模块;所述高压储气模块用于储存压缩空气并根据地上供电站充放电要求灵活调配使用储存的压缩空气;所述安全监测模块用于对每个储气单元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整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所述超压泄放模块用于使每个储气单元内部压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以内;所述凝结水排放模块用于将每个储气单元内部压缩空气产生的凝结水排放至对应储气单元外;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带走每个储气单元加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本发明不仅极大地扩大人工地下储气库的应用范围;而且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5 高寒地区能量回收内衬岩洞地下储气系统 CN202211047279.X 2022-08-29 CN115385004B 2023-08-15 叶继红; 邱凯; 李树忱; 刘日成; 陈伟
申请公开了高寒地区能量回收内衬岩洞地下储气系统,包括:发电装置、内衬式岩洞、压缩机、膨胀机、电网、换热器、换热装置和热电机;其中,发电装置与内衬式岩洞均与压缩机连接;内衬式岩洞还与膨胀机连接;膨胀机还分别与电网和换热器连接;换热器还分别与换热系统和热力发电机连接。本申请采用冰幕衬砌代替传统混凝土衬砌,有效利用了高寒地区的极端寒冷天气,弥补了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等特点;采用热量回收系统有效回收了压缩气体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作为冰幕衬砌降温能源供应,有效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86 封存区域选址与封存方式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02210794038.5 2022-07-07 CN115341874B 2023-08-04 邱黎明; 宋大钊; 何学秋; 张建国; 王满; 肖钰哲; 牛泽华; 李振雷; 田向辉; 王洪磊; 赵英杰; 彭玉杰
发明提供一种封存区域选址与封存方式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煤层埋深、煤层连续性以及煤层厚度;根据区域煤层埋深、煤层连续性以及煤层厚度通过备选区域判别标准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备选区域;在备选区域开展CO2与CH4竞争吸附实验,得到CO2与CH4单一吸附量、竞争吸附量以及吸附量倍数关系参数;根据CO2与CH4单一吸附量、竞争吸附量以及吸附量倍数关系参数通过碳封存位置判别标准确定碳封存可选区域;获取碳封存可选区域碳封存成本及碳减排收益;根据碳封存成本判别标准确定碳封存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收益高碳储存量的封存址区以及合适的封存方法。
87 一种地下封洞库进油立管负压缓释方法及装置 CN202211418460.7 2022-11-14 CN115930107A 2023-04-07 李玉忠; 耿光伟; 刘洪佳; 王金昌
发明涉及地下封洞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进油立管负压缓释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油液通过进油立管输送至主洞室内;S2:在油液输送至主洞室内的过程中,测量进油立管顶部的压值Pj;当Pj小于第一预设值P2时,将主洞室内的油气通过油气管线输送至进油立管的顶部。上述方法通过将洞库的油气管线跨接入进油立管的顶部,在进油立管内形成可控气‑液两相流的进油工况,从而利用主洞室内弥散的油气补偿进油立管内的负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具有缓释效果好、安全性高、生态环保以及节能降耗等优势,有效避免了管道振动或锚固墩脱落等潜在工程事故的发生。
88 一种咸层二地质封存试验成井结构及工艺 CN202211695335.0 2022-12-28 CN115848883A 2023-03-28 王勇军; 张东生; 邢春艳; 代娜; 杜志强; 王磊; 姚平伟; 张涛; 佟铮; 袁宝宏; 袁宝新; 边兆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咸层二地质封存试验成井结构及工艺,属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其包括:表层套管,表层套管设置于钻孔内,表层套管与钻孔之间设置有水泥环;表层套管内设置有技术套管;监测管,监测管设置于表层套管与技术套管之间,并与技术套管相邻设置;注二氧化碳装置,注二氧化碳装置包括注二氧化碳管和双级封隔器;双级封隔器套设在注二氧化碳管底部与技术套管的环状间歇中。本发明提供的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试验成井结构及工艺实现了实现了咸水层二氧化碳注入、注入咸水层的二氧化碳监测、双级分隔器密封状况监测。
89 一种增强CO2地质封存量的地层预处理方法 CN202211557466.2 2022-12-06 CN115788577A 2023-03-14 王烁石; 赵文桦; 郭平; 杜建芬; 汪周华; 胡义升; 刘煌; 涂汉敏
发明涉及一种增强CO2地质封存量的地层预处理方法,包括:(1)通过注入井向目标咸层注入一定量的淡水以降低咸水层矿化度;(2)通过注入井向目标咸水层注入聚电解质作为牺牲剂;(3)通过注入井向目标咸水层注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采用先低浓度后高浓度的段塞注入;(4)对储层的采出液持续取样,确认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储层中的浓度分布达到要求;(5)将需要埋存的CO2注入咸水层中,确保CO2完全溶解后再开展下一个CO2段塞注入;(6)重复步骤(5),直到闷井后不能观察到井底压明显下降且注入时压力激增,表明地层水对CO2的溶解已达饱和状态。本发明通过对咸水层预处理,有效提高CO2在咸水层中的埋存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90 一种非纯二封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CN202211304988.1 2022-10-24 CN115618660A 2023-01-17 孙骞; 李治平; 赖枫鹏
发明涉及一种非纯二封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涉及CO2地质封存技术领域,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来求解非纯CO2气体组分注入咸水层后的每一目标物质组分的摩尔分数,然后根据每一网格内的咸水层的初始压、储层物性参数、气体组分溶解度参数以及每一目标物质组分的摩尔分数得到压力变化值以及每一目标物质组分的摩尔组分变化值,提高了数值模拟的收敛效率与运算速度。
91 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 CN202211241837.6 2022-10-11 CN115539359A 2022-12-30 朱江峰; 王华慧; 胡大栋; 郑天文; 陈俊; 张跃; 李勇; 徐千; 胡志广; 高乾恒
发明提供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设计方法包括:将矿洞储气库的n个矿洞按照从地表往下依次编号;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峰谷套利运行场景下的峰电时长t1、平电时长t2和谷电时长t3;分析测量第1号矿洞顶部地层围岩的最大承压能P1以及相邻矿洞之间的地层围岩的承压能力,并筛选出最小承压dP;计算压缩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压缩子系统参数设计;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计算透平释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透平子系统参数设计。该设计方法能够合理的设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参数,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
92 一种二封存与二氧化碳储能一体化的方法 CN202211135136.4 2022-09-19 CN115523783A 2022-12-27 石宇; 崔启亮; 杨子江; 雷治红; 张玉龙; 彭俊岚
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封存与二氧化碳储能一体化的方法,属于二氧化碳封存与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废弃加热后入废弃能源区的储层中进行地质封存;利用二氧化碳所带的热量对储层进行加热同时实现储能;待储能达到地热资源利用标准时,用工质开采储层中的热能进行供暖和发电。本发明的方法集二氧化碳封存和储能的特点,大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利用率,利用两者的优势,降低了二氧化碳封存和储能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性能。
93 用于地下封石洞油库群的地下操作空间 CN202211269252.5 2022-10-17 CN115417059A 2022-12-02 朱闫丽; 王金昌; 王敬奎; 彭振华; 李俊彦; 宋庆明
发明涉及地下封石洞油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群的地下操作空间,包括底板、生产操作区及设置于生产操作区位于竖井一侧的竖井操作区,且生产操作区和竖井操作区均设置于底板的顶部;生产操作区包括人行通道、系统管网网架和检修通道,人行通道和系统管网网架沿检修通道的两侧设置,缓解了山体挖掘等工程对山体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通过在生产操作区内将人行通道和系统管网网架沿检修通道的两侧设置,满足了管道安装的环境需求,工作人员只需沿检修通道即可完成设备操作、检修等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94 高寒地区能量回收内衬岩洞地下储气系统 CN202211047279.X 2022-08-29 CN115385004A 2022-11-25 叶继红; 邱凯; 李树忱; 刘日成; 陈伟
申请公开了高寒地区能量回收内衬岩洞地下储气系统,包括:发电装置、内衬式岩洞、压缩机、膨胀机、电网、换热器、换热装置和热电机;其中,发电装置与内衬式岩洞均与压缩机连接;内衬式岩洞还与膨胀机连接;膨胀机还分别与电网和换热器连接;换热器还分别与换热系统和热力发电机连接。本申请采用冰幕衬砌代替传统混凝土衬砌,有效利用了高寒地区的极端寒冷天气,弥补了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等特点;采用热量回收系统有效回收了压缩气体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作为冰幕衬砌降温能源供应,有效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95 封存区域选址与封存方式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02210794038.5 2022-07-07 CN115341874A 2022-11-15 邱黎明; 宋大钊; 何学秋; 张建国; 王满; 肖钰哲; 牛泽华; 李振雷; 田向辉; 王洪磊; 赵英杰; 彭玉杰
发明提供一种封存区域选址与封存方式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煤层埋深、煤层连续性以及煤层厚度;根据区域煤层埋深、煤层连续性以及煤层厚度通过备选区域判别标准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备选区域;在备选区域开展CO2与CH4竞争吸附实验,得到CO2与CH4单一吸附量、竞争吸附量以及吸附量倍数关系参数;根据CO2与CH4单一吸附量、竞争吸附量以及吸附量倍数关系参数通过碳封存位置判别标准确定碳封存可选区域;获取碳封存可选区域碳封存成本及碳减排收益;根据碳封存成本判别标准确定碳封存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收益高碳储存量的封存址区以及合适的封存方法。
96 一种海底沉积层多层注抽CO2封存方法 CN202210794001.2 2022-07-07 CN115321080A 2022-11-11 宋永臣; 蒋兰兰; 刘瑜; 杨明军; 刘颖颖; 成祖丞; 史梦岚; 张毅; 陈聪; 赵越超; 赵佳飞; 王欣
一种海洋沉积层多层注抽CO2封存新方法,属于二封存技术领域。通过注气平台将二氧化碳注入合物稳定层以水合物盖层形式封存,防止下部气体向上运移溢出;将二氧化碳注入咸水层进行咸水层封存,实现长期稳定封存。多层封存过程中,通过注气和抽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各项参数,保证封存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监测发现水合物稳定层或咸水层压过大时,动态调控注气以及抽水过程维持压力稳定。咸水层压力过大时,停止注气并开始抽水,气体仅注入水合物稳定层,压力稳定后继续注气,反之亦然。采用多层以及交替封存的动态调控方法可以保证二氧化碳气体高效稳定且安全长期的海洋封存。
97 一种地下低温低湿特藏洞库环境控制系统 CN202210513525.X 2022-05-11 CN114895622A 2022-08-12 崔志宾; 张聚文; 陈海军; 王华; 张敖木翰; 刘永胜; 施烨辉; 李际港; 张瑞; 卢银盛; 张永飞; 杨永刚; 姬祥; 陈茜; 王康伟; 吴利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低温低湿特藏洞库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中心级、现场级和末端级三级结构;其中,所述中心级的控制设备数据信号连接多个现场级的控制设备,每个所述现场级的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多个末端级的控制设备;所述中心级、现场级和末端级的各个控制设备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均为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校验模块的双层结构。其解决了目前控制系统存在可靠性差、冗余度差、系统架构搭建不合理、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
98 一种废弃矿井采空区存储-释放二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及其系统 CN202011266404.7 2020-11-12 CN112392543B 2022-08-02 尚建选; 冯洁
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矿井采空区存储‑释放二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及其系统,属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本发明通过将CO2混合废气送入废弃矿井采空区中,利用废弃矿井采空区对CO2混合废气在破碎层上覆岩层孔隙中过滤部分气体,并利用抽采井送至地表植被,参与植被光合作用,促进生长,进而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实现废弃矿井采空区存储‑释放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从整体上简化了CO2纯化工艺和吸收处理工艺,利用现有资源和废弃资源,降低了成本投入,整体上提高了CO2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99 在含地质结构中创建和运行地下气体存储设施的方法 CN201880071558.5 2018-12-04 CN111542677B 2022-07-29 马拉特·法兹洛维奇·卡里莫夫;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卡恩; 尤利娅·康斯坦丁诺芙娜·杜德尼科娃; 雷纳特·里法托维奇·阿拉别尔金;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科斯季科夫;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梅尔科夫; 莱尔利亚·马赫穆托娃·穆拉加列娃
发明涉及在含地质结构中管理天然气的地下存储设施的方法,尤其是,在从地下存储设施中抽取气体期间控制气水接触(GWC)的运动的物理化学方法。在含水地质结构中,含水结构的上部区域中估计数量的生产井和中心部分中的一口多孔井被钻至设计GWC的水平,由此2个或更多个侧水平腿在设计GWC的水平上实施。天然气通过生产井注入,直到GWC达到测高记号为止,然后在起泡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气水接触中气体通过水平腿依次注入到中央井中,注入另外的天然气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天然气的非类气体。发泡表面活性剂和气体的水溶液的体积比选择为在储层条件下的机械混合和协同过滤期间形成估计值的稳定的低渗透率区域筛网。发泡表面活性剂与天然气或非烃类气体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6。该技术效果涉及通过增加气体的有效体积并以增加的气体提取速率扩展UGSF的干周期运行模式来提高天然气储存的效率。
100 一种地下储气库及其构建方法 CN202110752770.1 2021-07-02 CN113428556B 2022-07-19 蒋中明; 肖喆臻; 廖峻慧; 张新敏
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储气库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设置于地下岩体中的储气腔,所述储气腔的外壁从外向内包括混凝土衬砌层和密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叠合的第一弹性层、不锈板层和第二弹性层;弹性层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地下储气库在充放气循环的复杂环境下,气密性好,密封层的抗老化性能以及长期耐高温性能良好,同时其应用可简化施工工艺以及降低成本。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