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自攻式高压地下储气井 CN201410220275.6 2014-05-23 CN103964115A 2014-08-06 江村; 郭方文; 杨海堂; 蔡广闽; 朱政果; 关楚
自攻式高压地下储气井,在进行固井作业时,首先计算出固井所需的泥浆用量、并将其全部注入基井内,然后再将自攻式高压地下储气井逐节组装、旋转压入已注有水泥浆的基础井即可。由于是空井时灌注水泥浆,然后才将自攻式高压地下储气井旋转压入,从而避免了由于基井与井筒间隙过小而导致部分井筒不能被水泥浆包裹的严重缺陷,达到延长高压地下储气井使用寿命的目的。
62 用二溶解石灰岩建造地下储库的方法与装置 CN201110117074.X 2011-05-06 CN102207243B 2013-05-15 谢和平; 王昱飞; 刘建锋; 谢凌志; 储伟
一种用二溶解石灰岩建造地下储库的方法,步骤为:a、从地面钻取伸入石灰岩层的两口井,并设置将两口井连通的通道,在两口井中分别安装套管;b、将压至少为1MPa的CO2气体导入相同压力的CO2吸收液形成CO2溶液,将CO2溶液经一套管流入地下与石灰岩反应形成碳酸氢溶液,与此同时形成溶腔,碳酸氢钙溶液从另一套管排出;c、将排出的碳酸氢钙溶液卸压,使其所含碳酸氢钙分解生成CO2、和碳酸钙,将分离出的CO2吸收液和CO2继续使用;重复步骤b、c,直至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溶腔,将溶腔中的液体排出即形成地下储库。用二氧化碳溶解石灰岩建造地下储库的装置包括CO2储罐、吸收塔、结晶器、减压真空缓冲器增压泵。
63 一种矿井地下的分布式存储方法 CN201210133605.9 2012-04-28 CN102862775A 2013-01-09 顾大钊
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地下的分布式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采区地下空间进行勘查,获得地层基础地质数据;B、对矿井地下水进行观测,获得地下水的流场分布情况、水质数据以及水压数据;C、根据步骤A获得的地层基础地质数据,和步骤B获得地下水的流场分布情况、水质数据以及水压数据,将采后一个或多个地下水无法穿透的采空区空间确定为分布式地下水库的储水空间;D、在采煤过程中,当确定的储水空间形成后,其相邻工作面采煤时产生的地下水,自然渗流到所述储水空间。本发明实现了对矿井地下水的合理保存,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生长及恢复的影响。
64 高压地下储气井用多层储气井筒体及其成型固定方法 CN201210056350.0 2012-03-02 CN102583000A 2012-07-18 冉训; 刘国伟; 陈英; 辛国斌; 陆德明; 杜川; 李利; 李睿
发明属于高压燃料气地下储气井用多层储气井筒体及其成型固定方法,其储气井筒体包括内层储气筒体、泥保护加强层及外筒体;成型固定方法为:钻基础井及下外筒体,固定外筒体,配制保护加强层用缓凝水泥浆,下储气筒体及多层储气井筒体的成型固定。该发明在传统双管地下储气井的基础增设了一既可将储气筒体外表面紧密包裹、又将储气筒体与外筒体紧固成一体水泥保护加强层,因而具有使用过程中可完全隔离地下水对储气筒体的腐蚀、有效提高了固井效果,大大减小了储气筒体因交变负荷引起的频繁变形幅度,确保了地下储气井储气及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既延长了储气井的使用寿命、又防止了储气井井筒在使用过程中断裂或爆炸事故的发生等特点。
65 多井地下能源储存库及其工作模式 CN201110382156.7 2011-11-26 CN102530463A 2012-07-04 谢和平; 侯正猛; 谢凌志; 孙中秋
一种多井地下能源储存库,包括设置在盐岩层用于储存流体能源的地下溶腔,井口位于地面、井体与地下溶腔相通的井及安装在井中的套管,所述井的数量至少为两口,各口井中安装的套管均为一根,一部分井中安装的套管为第一类套管,另一部分井中安装的套管为第二类套管,第一类套管的下端伸入地下溶腔且位于地下溶腔的底部,第二类套管的下端位于地下溶腔的顶部且与地下溶腔相通。工作模式:多井地下能源储存库当从第二类套管注入流体能源时,则从第一类套管抽采一定量的填充流体;当从第二类套管注入填充流体时,则从第一类套管抽采一定量的流体能源;流体能源或填充流体的抽采或注入量以地下溶腔内的压保持恒定为准。
66 用于在地质构造中埋存流体的方法 CN201080011331.5 2010-03-11 CN102348614A 2012-02-08 莫里斯·B·杜西奥尔特; 罗曼·布莱克
一种用于溶性流体的地下埋存的方法,包括目标含水地质构造的选择,所述目标含水地质构造具有低渗透性的上部构造形成的边界,所述方法提供位于构造中的注入井,并在为使流体进入构造并在构造内上升而选择的条件下向该注入井注入流体。这产生了构造水的密度驱动对流,该对流促进水溶性流体与构造水的加强性混合。
67 回收或贮藏方法 CN201080002338.0 2010-02-05 CN102203378A 2011-09-28 E·方达斯; R·M·布瑞斯尼汉
一种回收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中贮藏的气体和/或液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找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的上部坚实边界的位置;钻出一进入井,该进入井向下至少延伸到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的上部坚实边界毗邻的位置;钻出所述进入井的一部分,该部分沿着或毗邻所述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的上部坚实边界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上生成渗透通道,使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气体和/或液体贮藏构造的气体和/或液体能够被释放到所述进入井中;以及通过所述进入井回收所述被释放的气体和/或液体。
68 自密封方法 CN200980106300.5 2009-01-23 CN101965303A 2011-02-02 迈赫兰·索拉比·塞达; 马哈茂德·亚苗拉马迪
密封容器以免流体泄漏的方法包括将溶质引入至所述容器中的流体中。所述溶质是这样选择的,以使其在所述容器内当时的预期条件下可溶于所述流体,且在所述流体在泄漏部位处经受的压降低时不可溶。
69 液态二运输方法 CN200580029387.2 2005-07-14 CN100575771C 2009-12-30 奥邓恩·阿斯佩伦德; 亨里克·克罗格斯塔德; 托·E·桑威克; 简·E·菲维尔斯塔德; 罗尔·F·亨宁森; 勒尔夫·R·旺格拉文; 托·E·希尔登; 纳维·奥马
发明提供一种将液态二上的运输船舶上的加压和冷冻液化气容器运输到连接至水面平台的海上注入井的方法,其包括:将容器和平台与管道连接,管道包括至少一部分浸入在船舶和平台之间的水中的挠性段、第一、第二泵、加热器、膨胀箱以及第三泵;使用第一泵,将液态二氧化碳从容器泵送到第二泵;使用第二泵,将液态二氧化碳经过加热器泵送到第三泵;使用加热器,在其到达第三泵之前加热液态二氧化碳,并使用第三泵将向下泵送到注入井;使用膨胀箱来调整第三泵的管道上游以及挠性段的上游端的下游中的压;以及在第三泵将液态二氧化碳向下泵送到注入井的操作期间内,使用泵送或加压的气体将收集在膨胀箱中的液态二氧化碳运输到管道。
70 加温和储存冷流体的方法和设备 CN02825081.8 2002-09-18 CN1292190C 2006-12-27 W·M·比肖普; M·M·麦卡尔
无法直接利用的天然气通常要进行液化并用运输船将气体运送到其他国家。传统的卸货码头要设置大型低温储罐来保存从船上卸下的液化天然气(LNG)。本发明不必设置传统的低温储罐,代之以使用无盐补充的盐洞来存放产品。本发明可使用特殊的热交换器,比如Bishop法热交换器在LNG存放到盐洞之前对LNG加温,或者本发明可使用传统的蒸发系统,对其一部分进行加固和强化来适应较大操作压。在一实施例中,LNG在传输到热交换器和无盐水补充的盐洞之前,被到较高压力转变为致密相天然气。
71 具有引入液化天然气状态的密相气体在盐洞内的存储 CN200480012240.8 2004-02-24 CN1784570A 2006-06-07 W·M·比肖普; M·M·麦卡尔
一种将天然气贮存在一个或多个人造盐洞内的柔性天然气贮存装置,所述盐洞典型地位于盐丘或层状盐矿内。所述柔性天然气贮存装置可以到达不同的天然气源。第一气源来自天然气管道及第二气源来自LNG。根据经济条件、供应条件和其他因素,所述柔性天然气贮存装置可以接收来自天然气管道和/或来自液化天然气(LNG)的气体以填充所述盐洞。当然,所述LNG在被贮存在盐洞之前必须先被加热。
72 加温和储存冷流体的方法和设备 CN02825081.8 2002-09-18 CN1605008A 2005-04-06 W·M·比肖普; M·M·麦卡尔
无法直接利用的天然气通常要进行液化并用运输船将气体运送到其他国家。传统的卸货码头要设置大型低温储罐来保存从船上卸下的液化天然气(LNG)。本发明不必设置传统的低温储罐,代之以使用无盐补充的盐洞来存放产品。本发明可使用特殊的热交换器,比如Bishop法热交换器在LNG存放到盐洞之前对LNG加温,或者本发明可使用传统的蒸发系统,对其一部分进行加固和强化来适应较大操作压。在一实施例中,LNG在传输到热交换器和无盐水补充的盐洞之前,被到较高压力转变为致密相天然气。
73 用于毒性和腐蚀性液体的多壁管和贮存箱的制造方法及所用设备 CN92111075.8 1992-08-31 CN1072902A 1993-06-09 唐·考夫曼
用于输送流体的多壁容器和管子(20),必须能防止渗漏和经得住机械。该容器和管子有内壁(10)和外壁(14),内外壁由连续的泡沫料层(12)隔开,泡沫料层(12)与容器成整体。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容器有很好的强度,能抵抗轴向惯性压力。该方法使用碎玻璃纤维、连续缠绕的玻璃纤维,适合的聚酯树脂和在受力处分隔设置的圆周肋(16),该肋(16)与密封壁(10)(14)连成整体。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容器,惯性矩约为4.67英寸4,基本上可消除扭曲,弯沉和破裂。
74 一种二驱油与封存工具 CN202410244744.1 2024-03-05 CN117823099B 2024-05-10 韦明辉; 王正; 兰欣洁; 王一凡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驱油与封存工具,涉及油气开采与碳封存技术,包括中间中空下部封死的柱状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筒,外壳侧面开设有多个外壳空隙,内筒的侧面开设有和外壳空隙数量相同且处于同一高度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微泡发生系统,凹槽厚度与微泡发生系统的厚度相同,微泡发生系统与外壳的内壁贴合,凹槽底部开设有内筒空隙;所述内筒底部连接有旋转法兰,旋转法兰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控制装置。本发明可以对二氧化碳进行微气泡处理,将二氧化碳以微气泡方式高效输入地层,实现驱油以及二氧化碳封存的目的。
75 一种烟道气地下岩层捕集封存分离连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02410254747.3 2024-03-06 CN117819119B 2024-05-10 康志勤; 武致辉; 王晓宇; 张晓雨; 王磊; 赵静; 杨栋; 梁卫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烟道气地下岩层捕集封存分离连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涉及CO2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先在距离烟道气排放源由近至远的位置依次布置注入井、监测井和排出井;将注入井、监测井和排出井分别钻进至封存岩层内不同深度;在注入井底端设置平注入通道;烟道气在封存岩层内运移的过程中,依靠岩石多孔介质对CO2、硫氮化物进行吸附,使其逐渐富集,同时CO2、硫氮化物与岩石中的水分、矿物、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逐渐矿化实现封存;被分离出的N2逐渐向上运移至排出井实现分离;本方法不需要专实施CO2的地面捕集、运输流程及相关技术设备投入,节约运营成本;封存岩层不受地域限制,适用性强。
76 一种基于盐穴的气-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02410034101.4 2024-01-10 CN117989108A 2024-05-07 杨远; 黎杰; 张保华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盐穴的气‑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地上的蓄热罐以及配置有汽轮机和空压机的厂房,所述汽轮机和空压机通过压缩空气输送管道与地下的盐穴上部连接,所述盐穴下部通过盐水输送管道与地上的盐水储存池连接,所述盐水储存池内装有盐水,所述盐水输送管道上安装有控制。本发明利用废弃的盐穴,能够在盐穴中通过压气蓄能和抽水蓄能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以达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77 一种岩性圈闭中低渗砂岩层CO2地质封存选址优化方法 CN202410045056.2 2024-01-12 CN117974344A 2024-05-03 张小莉; 孟变龙; 冯淳; 李晨阳; 罗广惠; 王姝慧
一种岩性圈闭中低渗砂岩层CO2地质封存选址优化方法。深部岩性圈闭中砂岩咸水层CO2地质封存选址优化是实现CO2安全、高效、大规模永久地质封存的重要举措,针对具有丰富CO2源地区或附近,选适合CO2地质封存的深部砂岩咸水层场址十分必要。沉积盆地中,深部低渗砂岩咸水层广泛分布,岩性圈闭中低渗砂岩咸水层CO2地质封存选址遵从永久安全、大规模、可注入性强以及注入后CO2地质封存量动态变化小、有利于CO2封存的原则,主要从岩性圈闭选择、封盖层封闭CO2特性及其变化、低渗砂岩咸水层CO2可注入性与地质封存量及其动态变化、满足有效封闭CO2的封盖层与可注入性强的低渗砂岩咸水层匹配组合关系,开展岩性圈闭低渗透砂岩咸水层CO2地质封存选址优选化方法研究。
78 一种烟道气地下岩层捕集封存分离连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02410254747.3 2024-03-06 CN117819119A 2024-04-05 康志勤; 武致辉; 王晓宇; 张晓雨; 王磊; 赵静; 杨栋; 梁卫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烟道气地下岩层捕集封存分离连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涉及CO2地质封存技术领域;先在距离烟道气排放源由近至远的位置依次布置注入井、监测井和排出井;将注入井、监测井和排出井分别钻进至封存岩层内不同深度;在注入井底端设置平注入通道;烟道气在封存岩层内运移的过程中,依靠岩石多孔介质对CO2、硫氮化物进行吸附,使其逐渐富集,同时CO2、硫氮化物与岩石中的水分、矿物、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逐渐矿化实现封存;被分离出的N2逐渐向上运移至排出井实现分离;本方法不需要专实施CO2的地面捕集、运输流程及相关技术设备投入,节约运营成本;封存岩层不受地域限制,适用性强。
79 一种利用枯竭天然气井压裂裂缝进行氢储能的方法 CN202311818018.8 2023-12-26 CN117735149A 2024-03-22 王海洋; 接叶楠; 孙颖; 徐豪; 邹易; 刘二虎; 谷团; 周德胜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枯竭天然气井压裂裂缝进行氢储能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利用端部脱砂方法对符合选址要求的枯竭天然气井的主裂缝以及分支裂缝的尖端充填支撑剂;将氢气注入到枯竭天然气井的压裂裂缝当中,实现对氢气的储存;当需要利用氢气时,将储存在枯竭天然气井压裂裂缝当中的氢气返排到地表进行利用。基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安全储氢,对电网多余的电能就行消纳,实现了对能量的长时间存储,大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80 一种天然气废弃储层作气体循环储能库的方法 CN202410180406.6 2024-02-18 CN117722262A 2024-03-19 谭晓华; 余欢; 庄代近; 江智强; 李紫莉; 王宪文
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气废弃储层作气体循环储能库的方法;本发明选取废弃储层作为气体循环储能库系统中的高压腔体与低压腔体,以N2或者CO2气体作为储能介质,气体从高压腔体向低压腔体流动通过膨胀发电装置做功发电实现释能;气体从低压腔体通过压缩注气装置压缩注回高压腔体实现储能,实现了能量的存储与转化,同时完成了气体在高压腔体与低压腔体之间的循环。本发明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当地的“间歇性”可再生类能源与油气田废弃的资源并且所用气体一次注入即可循环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气体循环储能库系统的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为提高油气田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了技术支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