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相变控温防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10180166.7 2012-06-04 CN103450531A 2013-12-18 孙立贤; 张焕芝; 徐芬; 赵梓名; 张箭
发明涉及一种相变控温防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变控温防晒薄膜是以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为智能控温成分,采用化锌、二氧化、氧化等纳米颗粒作为抗紫外线材料,以PVC、PET、PE等薄膜为基体材料塑化复合而成。本发明首先将基体材料的树脂粉,塑料助剂通过高速搅拌混炼成均匀稳定的增塑糊,然后加入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和纳米颗粒,继续搅拌混合均匀,最后通过涂敷成形、高温固化制备出具有较好相变储能特性和较高抗紫外线性能的新型相变控温防晒薄膜,该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可达65%,在紫外光区的透过率仅为10%。
82 一种人造大理石及其使用该人造大理石制造卫浴设备的方法 CN201010258882.3 2010-08-20 CN101954769B 2013-05-22 翁炎祥
一种人造大理石,包括防表层、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层和补强底层三层。使用该人造大理石卫浴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不饱和聚酯树脂浆料:上型涂补强底层;下型涂防水表层;待上下型模具的温度降到45~60℃左右时开始合型:首先将下型固定在合型机上,将准备好的浆料倒入上型中,推入合型机合型;在型的两侧同时用气动工具将螺丝旋紧,将型翻转,送入40℃~70℃的熟成炉中硬化成型。本发明的材料之间的结合紧密,防水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该人造大理石制造卫浴设备的方法设备简单,生产顺畅、从模具准备到成品包装,一台仅需5~7个小时,时间短,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83 可再分散的经干燥的纳米晶纤维 CN200980149476.9 2009-12-08 CN102245815A 2011-11-16 S·贝克尔; J·波查德; R·贝里
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中具有可控再分散性的干燥形式的纳米晶纤维素(NCC);可再悬浮以用于期望的应用中的轻质且易于运输的干燥酸形式纳米晶体纤维素可以通过使NCC的含水量保持在特定的低范围内而制备,经蒸发的具有低于该范围的水分含量的酸形式的NCC悬浮体是不可分散的,并且因此之后可以永久性地固定为干燥形式;第二种形式通过将酸形式的NCC的质子交换为中性单价反离子而制备并且冷冻干燥该NCC以获得当置于水中时能够快速分散的固体产物;用简短的超声处理还获得了与最初悬浮液的那些性质相似的性质。
84 精密薄壁树脂管成型装置 CN201110049938.9 2011-03-02 CN102179891A 2011-09-14 蔡林虎; 陈国平; 程先锋; 罗宿; 彭志伦
一种精密薄壁树脂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芯;一管芯固定机构;一注胶模具,其上设有管芯穿孔,它以管芯穿孔同轴心穿套在管芯上;注胶模具内部绕管芯设有环状内腔,该环状内腔上设有进料口,并朝向管芯设有绕管芯一周的注胶口;一加料管路,该加料管路接至进料口上,且进料管路中串接有加料,该加料泵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一注胶模具移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丝杠螺母机构以及第二伺服电机组成。本发明通过调节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比例,即可调整和控制最终树脂管产品的壁厚,最终产品树脂管的壁厚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正负0.02mm以内,并且树脂管上各处厚度一致性也高,质量优良。
85 电缆保护封闭罩及附件的生产工艺 CN200810124328.9 2008-06-26 CN101615774A 2009-12-30 杨凯
发明提供电缆保护封闭罩及附件的生产工艺,具体过程是:模芯处理-准备织物-配料I-制作内衬层-固化内衬层-准备无捻粗纱-配料II-制作增强层-固化-机加工-脱模,其生产工艺简洁易行,制造成本低,产品的结构强度好。
86 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 CN200780049911.1 2007-01-30 CN101583474A 2009-11-18 大地敦; 大垣晴信
一种极其廉价且稳定地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期待将该方法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更具体地,一种用于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至少包含亲溶剂(A)、疏水性溶剂(B)和可溶于所述溶剂(B)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必要组分的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A)的沸点等于或高于所述溶剂(B)的沸点,所述溶剂(B)占包含于所述溶液中的所有溶剂总质量的至少50质量%,以及在蒸发所述溶剂(A)或所述溶剂(B)或两者的步骤中,当通过逐步凝结在所述溶液表面上形成凹形部时,固化所述溶液。
87 分层沉积成型的光滑方法 CN03813918.9 2003-04-04 CN100546799C 2009-10-07 小威廉·R·普列德曼; 戴维·托马斯·史密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滑物体表面的方法,所述的物体是由聚合物材料或蜡材料使用分层制造快速原型制作技术而建造的。在物体建造好之后,将它暴露于例如蒸发器中的蒸发溶剂中至足够软熔物体表面的时间。根据溶剂瞬间软化形成物体的材料,然后从物体蒸发掉的能来选择溶剂。使物质除去溶剂且干燥,得到光滑的成品部件。
88 一种路面树皮效果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CN200710151128.8 2007-12-20 CN101463587A 2009-06-24 廉长江
一种路面树皮效果压制模具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加硬胶制作滚动园型的压制模具,树皮纹路的深度可达到5~10毫米,树皮的苍桑感和树结子表现的惟妙惟肖,经过表面处理可以体现出强烈的树皮效果,适合公园地坪,各种小区文化广场地面、湖河栈桥、环廊过道的泥木制作,对于节省木材的开发、对于环保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89 具有自润滑沟槽复合减阻功能的仿鲨鱼蒙皮及其制作方法 CN200810224303.6 2008-10-16 CN101372547A 2009-02-25 张德远; 韩鑫; 李元月; 李翔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润滑沟槽复合减阻功能的仿鲨鱼蒙皮,该仿鲨鱼蒙皮上复制有微米级沟槽,且沟槽具有自润滑性能;仿鲨鱼蒙皮由性环树脂与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组成,10g的水性环氧树脂中加入50~70g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水性环氧树脂由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组成,为双组分的环氧树脂。本发明制造仿鲨鱼蒙皮的工艺充分说明了采用生物复制成形技术可以从高逼真沟槽形貌与自润滑粘液两个度模仿鲨鱼皮的减阻机制,从而实现低阻生物表面几何属性和界面属性的双重仿生,这将成为仿生减阻表面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90 一种多层塑料玩具的制造方法及玩具 CN200410026404.4 2004-03-05 CN100418725C 2008-09-17 陈荣辉
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塑料玩具的制造方法及其所得玩具,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配制至少两种所需硬度的塑料乳液;选取一种硬度的塑料乳液,注入玩具模具内,加热旋转,直到塑料乳液附着在模壁上凝结,然后取出模具,得单层塑料壳;选取另一种硬度的塑料乳液适量,注入所述单层塑料壳内,加热旋转,直到塑料乳液胶化完全,然后取出模具,得双层塑料壳;用同样方法制作其他层,最后得到具有不同硬度层次的玩具制品。一种塑料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中,至少一部分有至少两层组成,所述至少两层中的各层具有不同的硬度。用本发明制造的玩具,具有多层结构,而且至少有两层各有不同的硬度,其手感丰富,能满足人们对玩具逼真的感觉。
91 一种成型复合材料锥壳0°铺层的方法及装置 CN200610039430.X 2006-04-11 CN1827341A 2006-09-06 张振甫; 肖军; 李勇; 吴海桥; 文立伟
发明提供一种成型复合材料锥壳0°铺层的方法及装置,按预定的切割长度和切割度将等宽预浸带切割成两片直角梯形预浸带片,其中一片经剥离后转录到一张衬膜,先将其铺放到锥壳表面,芯模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将另一片铺放到其侧边共同组成一个等腰梯形预浸带片;多个等腰梯形预浸带片即可组成锥壳的0°铺层。该装置为在通用铺带头上加装一套附件,包括气动指装置、附加柔性压辊和转录辊,其中气动指装置同转录辊共同作用将需要的直角梯形预浸带片转录,附加柔性压辊用于将转录的预浸带片铺放到锥壳表面。采用该方法及装置可替代手工铺叠扇形预浸布成型复合材料锥壳0°铺层的方法,提高成型效率、降低废料率和生产成本。
92 一种多层塑料玩具的制造方法及玩具 CN200410026404.4 2004-03-05 CN1663768A 2005-09-07 陈荣辉
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塑料玩具的制造方法及其所得玩具,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配制至少两种所需硬度的塑料乳液;选取一种硬度的塑料乳液,注入玩具模具内,加热旋转,直到塑料乳液附着在模壁上凝结,然后取出模具,得单层塑料壳;选取另一种硬度的塑料乳液适量,注入所述单层塑料壳内,加热旋转,直到塑料乳液胶化完全,然后取出模具,得双层塑料壳;用同样方法制作其他层,最后得到具有不同硬度层次的玩具制品。一种塑料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中,至少一部分有至少两层组成,所述至少两层中的各层具有不同的硬度。用本发明制造的玩具,具有多层结构,而且至少有两层各有不同的硬度,其手感丰富,能满足人们对玩具逼真的感觉。
93 分层沉积成型的光滑方法 CN03813918.9 2003-04-04 CN1662354A 2005-08-31 小威廉·R·普列德曼; 戴维·托马斯·史密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滑物体表面的方法,所述的物体是由聚合物材料或蜡材料使用分层制造快速原型制作技术而建造的。在物体建造好之后,将它暴露于例如蒸发器中的蒸发溶剂中至足够软熔物体表面的时间。根据溶剂瞬间软化形成物体的材料,然后从物体蒸发掉的能来选择溶剂。使物质除去溶剂且干燥,得到光滑的成品部件。
94 一种分层制造设备与工艺 CN99111576.7 1999-08-18 CN1176797C 2004-11-24 仲伟虹; 张博增; 黄文强
发明是一种分层制造设备与工艺。整个过程有以下步骤:(1)操作材料成型子系统,按预定的比例喷射选择好的液体组分和固体组分;(2)在材料成型子系统附近有一物体支撑平台,用来接收沉积材料;(3)在材料沉积过程中,在x-y平面和z方向相对移动成型子系统和物体平台,使成型材料形成实体第一层。重复上述步骤沉积多层以形成三维形状。这些步骤是用计算机控制。此系统可生成彩色物件,为实体的未支撑部位生成支撑结构。本发明效率高、精度高。
95 可溶材料和三维模型的加工方法 CN00805490.8 2000-04-19 CN1347363A 2002-05-01 小威廉姆·R·泼利特曼; 安德烈·L·布罗斯
一种三维模型的制造方法,其中把性可溶热塑材料用在辅助沉积过程中形成三维物体(26)的可溶支撑结构(28),所述的碱性可溶热塑材料包括一种羧酸增塑剂基础聚合物,形成之后,把物体(26)放到碱液池中溶解支撑结构(28),所述的碱性可溶材料可用于形成碱性可溶三维物体(26)。
96 用玉米谷朊制备醇溶玉米蛋白膜 CN00101222.3 2000-01-01 CN1302550A 2001-07-11 李永馨
用玉米谷朊制备玉米蛋白膜技术为农业科技领域提供了一种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解决了因由醇溶蛋白制备蛋白膜的强度差而难于在包装中应用的缺点。本发明通过合理利用醇溶蛋白提取液中的糖、脂肪等有效成份,与食品添加剂经交联、改性,制成有较好机械强度,较高蒸汽阻隔性和气阻隔性,不透油的淡黄色透明薄膜,可用于食品、药品等可食性包装,也可作为化学品水溶性包装薄膜。
97 聚酰亚胺复合管状物及其制造方法 CN94101107.0 1994-01-31 CN1066669C 2001-06-06 北嶋正; 板垣哲也; 吉田孝广; 本乡欣丰; 松村将文
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酰亚胺转化反应的中途阶段在聚酰亚胺半硬化管状物表面上涂布含氟树脂、然后加热处理以同时进行酰亚胺转化反应的完成处理和含氟树脂的烧成处理制造聚酰亚胺树脂膜无缝管状物,它由以聚酰亚胺为主要成分的无缝管状物11,导电性底涂层12,含氟树脂层13组成,与纸接触面具有良好滑动性且不易带电。含氟树脂层与聚酰亚胺基材的粘结一体性良好,使用时不会发生剥离等问题,可用于电子照像装置或激光打印机的定影机构。
98 具有周期性图案化分布的纳米粒子膜层的制备方法、多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2411631975.4 2024-11-15 CN119458723A 2025-02-18 刘欢; 张敏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周期性图案化分布的纳米粒子膜层的制备方法、多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具有图案化分布的纳米粒子膜层的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一基底和出液工具;(2)向出液工具供液,加热基底,然后使出液工具沿方向A与所述基底相对运动,以形成初始液膜,初始液膜在所述第一温度下自组装成沿方向A周期性间隔排布的厚区和薄区,得到具有图案化分布的纳米粒子膜层。本申请提供的具有图案化分布的纳米颗粒膜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为工业化提供可能性,且图案化精度高,能够满足高精度图案化的需求。
99 一种无夹层纤维素海绵布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 CN202411703976.5 2024-11-26 CN119175807A 2024-12-24 解玉溪; 李铎; 咸炳斌; 曹晨; 郭峰; 马福浩; 刘伟健; 张键; 王一静
发明属于无夹层纤维素海绵布制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无夹层纤维素海绵布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顶部设有遮盖机构,所述分离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有驱动分离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分离机构的内部中心处设有从动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内侧设有两个挤压划拉机构,所述从动机构和挤压划拉机构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从动机构用于带动两个挤压划拉机构在分离机构内朝分离机构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本发明通过过滤筒和两个圆箱的配合,能够对原材料纤维行施加离心以及挤压力,从而可以加速原材料纤维中烧溶液的分离,最终使得分离烧碱溶液之后的原材料纤维能够紧贴附在过滤筒的内壁上。
100 宽范围内梯度微结构离子电容式压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2410965562.3 2024-07-18 CN119078307A 2024-12-06 王子莹; 孙启鑫; 胡宁; 赵丽滨
发明涉及一种宽范围内梯度微结构离子电容式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传感器包括外包裹层及传感器主体部分;传感器主体部分封装于外包裹层内;传感器主体部分为多层组合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顶部聚酰亚胺薄膜层、顶部电极层、介电层、底部铜电极层和底部聚酰亚胺薄膜层;介电层材质为离子凝胶,离子凝胶由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和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混合而成;顶部聚酰亚胺薄膜与顶部铜电极层紧密贴合固定,底部聚酰亚胺薄膜与底部铜电极层紧密贴合固定,介电层位于顶部铜电极和底部铜电极之间;介电层靠近顶部铜电极的一侧设有具有高低落差的均布式梯度微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宽范围内使得传感器灵敏度保持较高平。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