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制造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的组件 CN202180059648.4 2021-06-30 CN116472167A 2023-07-21 M·莱曼; J·迈耶; A·福舒夫德
为了制造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的组件,首先通过将可流动复合物(1)引入第一物体形状,然后使其经受硬化过程,该硬化过程导致可流动复合物(1)的化学组成变化,从而产生第一物体或其一部分来制造第一物体。然后,将第一物体相对于第二物体定位,通过输入能量使改性复合物的硬化制品的流动部分(48、91)变得可流动。产生流动部分(48、91)和第二物体的结构(153)的相互渗透区,并允许流动部分(48、91)重新固化,由此,重新固化的流动部分(48、91)和第二物体的结构(153)之间的相互渗透区将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固定至彼此。
2 一种主链氟-二茂催化层耐双极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0241577.6 2022-03-11 CN114536915A 2022-05-27 黄雪红; 陈日耀; 金延超; 陈晓; 王梓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主链氟‑二茂催化层耐双极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驱动膜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双极膜中的阴离子交换膜层和阳离子交换膜层都是以全氟碳链为主链,克服了常见主链中碳键易受氢氧根攻击而降解的缺陷,同时阴、阳离子交换膜层具有相近的理化性质,从而降低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离的可能性,延长了双极膜的使用寿命。
3 一种仿生疏微柱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液滴操控方法 CN202210040853.2 2022-01-14 CN114378460A 2022-04-22 吴思竹; 李大宇; 李传宗
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疏微柱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液滴操控方法。所述仿生疏水微柱阵列结构包括基板以及阵列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硅胶微柱;所述硅胶微柱一体成型在所述硅胶基板上,制备所述硅胶微柱的微通孔利用飞秒激光钻孔而成。本发明采用的是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制备流程简单,对周围无影响,清洁环保。在每一个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持续期内,避免了热扩散的存在,在根本上消除了类似于长脉冲加工过程中的熔融区、热影响区、冲击波等多种效应对周围材料造成的影响和热损伤,将加工过程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大大缩小,从而提高了激光加工的准确程度,即运用飞秒加工决不会伤及无辜。
4 一种超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方法 CN202010594861.2 2020-06-28 CN111873234B 2022-03-22 郭玉琴; 陆铭; 段梦思; 陈龙; 李富柱; 徐凡; 吴雪莲; 许桢英
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带微锥孔阵列特征金属模具加工、带微锥形突起阵列特征的开纤板翻制、超薄纤维布初次开纤、基体树脂粉末振动撒粉、二次开纤、初次翻转匀粉、二次翻转换模、真空加热熔融和热压成型。在金属模具表面加工出阵列锥形孔,利用高性能热塑性PEEK树脂薄板,翻制出带微锥形突起阵列特征的开纤板,实现对超薄连续增强纤维布的充分开纤,开纤效果好;配合流量可控的三坐标可移动漏嘴和开纤板的两次高频低幅振动撒粉,实现基体树脂粉末在增强纤维布内部的均匀分布,有效解决了熔融态树脂基体深入连续纤维束内部难的问题。
5 一种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200410058734.1 2004-07-28 CN100395096C 2008-06-18 邱森巍; 今村信弘
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于成形模型上配制数层玻璃纤维及一表面具有沟槽的蕊材,再于其上覆盖一表面具有凹痕的合成树脂薄膜,并将其周边先以黏着剂黏合,使该数层玻璃纤维与该蕊材封入该成形模型与该合成纤维薄膜之间。再藉由以真空袋的真空补助树脂转移法,将液状树脂注入,该液状树脂会沿着蕊材表面的沟槽及合成树脂薄膜表面的压痕流动而注入该数层玻璃纤维中,使该数层玻璃纤维与该蕊材含浸液状树脂。待液状树脂硬化后,该数层玻璃纤维会与该蕊材黏合,并与硬化的液状树脂成为一体。
6 一种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200410058734.1 2004-07-28 CN1727168A 2006-02-01 邱森巍; 今村信弘
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于成形模型上配制数层玻璃纤维及一表面具有沟槽的蕊材,再于其上覆盖一表面具有凹痕的合成树脂薄膜,并将其周边先以黏着剂黏合,使该数层玻璃纤维与该蕊材封入该成形模型与该合成纤维薄膜之间。再藉由以真空袋的真空补助树脂转移法,将液状树脂注入,该液状树脂会沿着蕊材表面的沟槽及合成树脂薄膜表面的压痕流动而注入该数层玻璃纤维中,使该数层玻璃纤维与该蕊材含浸液状树脂。待液状树脂硬化后,该数层玻璃纤维会与该蕊材黏合,并与硬化的液状树脂成为一体。
7 陶瓷成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80089440.1 2022-04-29 CN118574716A 2024-08-30 R·古鲁瓦卢
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成型器,用于通过注浆成型形成壁厚均匀的薄壁乳胶制品。本发明通过注浆成型制造在不同部分具有不同壁厚的空心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制备所述制品的负三维构型的模具,其中,所述模具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置成在所述部分中容纳铸模材料,以至少在预定时间内显著减少每一部分向相邻部分的溢流;多个所述部分凝固以整体地形成所述模具;使凝固的所述模具干燥;以及,用干燥的所述模具注浆成型制造所述空心陶瓷制品。
8 用于模塑纤维零件制造的多孔模具的多轴3D打印 CN202280082203.2 2022-10-12 CN118382521A 2024-07-23 约书亚·古莱·戈尔德贝里; 亚历山大·约翰·加登
公开了一种制作3D打印的多孔模具或过滤器的方法,其中模具/过滤器的外表面由单个打印的材料层形成。然后以形成多孔体的方式将支撑层铺设在表面层上,该多孔体在整个模具/过滤器表面上具有基本均匀的孔隙率。描述了这种多孔体作为用于制造模塑纤维零件的模具上的筛网的用途,以及作为具有3D外表面的过滤器的一般用途。
9 一种分流器及其应用 CN202111437963.4 2021-11-29 CN116175843A 2023-05-30 汪远; 周学通; 吴禹; 张博
发明提供一种分流器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分流器,由于主流槽和分流槽的横截面积满足式(1)‑式(4),所以可以保证每个分流器的每个出口的流速相同,能够用于大规模制备LB膜,所制备的LB膜成膜质量高,适用于工业化推广。
10 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薄膜及应用 CN201811035546.5 2018-09-06 CN109177011B 2020-09-29 曲兆明; 卢聘; 王庆国; 赵世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薄膜及应用,涉及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取聚乙烯醇和去离子,常温搅拌,加热至85‑95℃,继续搅拌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得溶液E;取纳米线加入到溶液E,温度60‑70℃,搅拌10‑15小时得到复合材料流体,进行流延成膜,待溶剂挥发后即得到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其中,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99%;银纳米线长度为10‑14μm,直径为80‑120nm,长径比L/r为80‑350;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中AgNWs填充体积分数为1.05‑2.44%。本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易于大量制备;制得的薄膜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无团聚,具有十分显著的非线性导电特性,可应用于过电压防护、雷电浪涌和静电放电的自适应防护领域。
11 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薄膜及应用 CN201811035546.5 2018-09-06 CN109177011A 2019-01-11 曲兆明; 卢聘; 王庆国; 赵世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薄膜及应用,涉及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取聚乙烯醇和去离子,常温搅拌,加热至85-95℃,继续搅拌至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得溶液E;取纳米线加入到溶液E,温度60-70℃,搅拌10-15小时得到复合材料流体,进行流延成膜,待溶剂挥发后即得到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其中,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99%;银纳米线长度为10-14μm,直径为80-120nm,长径比L/r为80-350;场敏感型非线性导电薄膜中AgNWs填充体积分数为1.05-2.44%。本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易于大量制备;制得的薄膜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无团聚,具有十分显著的非线性导电特性,可应用于过电压防护、雷电浪涌和静电放电的自适应防护领域。
12 用于模制过滤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1080038483.4 2010-07-23 CN102481507B 2014-06-18 D·M·亨特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管状支撑件内形成纤维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管状支撑件;(b)在支撑件的弯曲表面上提供成形网,并且封闭支撑件的端部以防流体泄漏;和(c)将纤维浆料(例如pH为大约3的由酸盐玻璃微纤维和分散型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含水浆料)从加压源引入位于回转式模制爆破筒形部件与支撑件的内表面之间的环形模制空间,该爆破筒形部件具有沿着其弯曲表面敞开的用于浆料的至少一个沟槽,收集在成形网内的浆料中的纤维用于形成所述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管状支撑件内形成纤维层的设备,该设备包括:(a)具有用于管状支撑件的模制空间的模具;(b)模制空间中的成形网,该成形网用于覆盖支撑件的外弯曲表面,该成形网构造成收集纤维并允许液体通过;(c)头架端盖和尾架端盖,用于封闭支撑件的头架端和尾架端以防止流体泄漏;(d)回转式模制爆破筒形部件,其可延伸进入模制空间内并可从该模制空间缩回,以用于与支撑件的内弯曲表面限定出用于形成纤维层的环形空间,该爆破筒形部件具有沿其弯曲表面敞开的用于浆料的至少一个沟槽;(e)连接到爆破筒形部件的驱动器,用于使爆破筒形部件在模制过程中转动;(f)供应管线,用于将纤维浆料从加压源供应到爆破筒形部件,以便流入并通过模制空间;和(g)用于将流体从模制空间抽出的抽吸装置。
13 一种具有抗化性的聚乳酸/壳聚糖双层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2411372714.5 2024-09-29 CN119078074A 2024-12-06 王丰俊; 张瑜; 高朋; 吕亚茹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化性的聚乳酸/壳聚糖双层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双层膜,内层为壳聚糖膜,外层为聚乳酸膜;以甘油为增塑剂,以茶多酚、竹叶抗氧化物、植酸、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中的一种为抗氧化剂添加至壳聚糖溶液中制备壳聚糖基膜液;聚乳酸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制备聚乳酸膜液;将壳聚糖基膜液干燥成型后倒入聚乳酸膜液,去除溶剂即得到聚乳酸/壳聚糖双层膜。本发明以聚乳酸、壳聚糖作为双层膜基料,引入天然抗氧化剂,有效地提高了双层膜的机械性能与抗氧化性。
14 一种主链氟-二茂催化层耐双极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0241577.6 2022-03-11 CN114536915B 2023-05-23 黄雪红; 陈日耀; 金延超; 陈晓; 王梓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主链氟‑二茂催化层耐双极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驱动膜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双极膜中的阴离子交换膜层和阳离子交换膜层都是以全氟碳链为主链,克服了常见主链中碳键易受氢氧根攻击而降解的缺陷,同时阴、阳离子交换膜层具有相近的理化性质,从而降低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离的可能性,延长了双极膜的使用寿命。
15 一种超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方法 CN202010594861.2 2020-06-28 CN111873234A 2020-11-03 郭玉琴; 陆铭; 段梦思; 陈龙; 李富柱; 徐凡; 吴雪莲; 许桢英
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带微锥孔阵列特征金属模具加工、带微锥形突起阵列特征的开纤板翻制、超薄纤维布初次开纤、基体树脂粉末振动撒粉、二次开纤、初次翻转匀粉、二次翻转换模、真空加热熔融和热压成型。在金属模具表面加工出阵列锥形孔,利用高性能热塑性PEEK树脂薄板,翻制出带微锥形突起阵列特征的开纤板,实现对超薄连续增强纤维布的充分开纤,开纤效果好;配合流量可控的三坐标可移动漏嘴和开纤板的两次高频低幅振动撒粉,实现基体树脂粉末在增强纤维布内部的均匀分布,有效解决了熔融态树脂基体深入连续纤维束内部难的问题。
16 一种智能控湿阻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810231479.8 2018-03-20 CN110302947A 2019-10-08 宋建会; 唐毓婧; 张韬毅; 张杨; 郑萃; 李森; 史颖; 任敏巧
发明属于功能薄膜领域,涉及一种智能控湿阻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智能控湿阻隔薄膜包括基层和附加层,所述附加层位于基层一侧或两侧;其中,所述基层为聚芳香醚多孔薄膜;所述附加层为致密薄膜,其材质含有聚乙烯醇和辅助组分,以及任选的辅助剂、交联剂和抗菌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辅助组分为纤维素及纤维素生物和/或高分子磺酸盐;所述辅助剂为溶性金属盐、酸溶性金属化物和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智能控湿阻隔薄膜具有智能控湿能,在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保持湿度,在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增大透湿从而降低湿度。该智能控湿阻隔薄膜适用于进行室内空气调湿的空气换热器的全热交换元件。
17 用于模制过滤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1080038483.4 2010-07-23 CN102481507A 2012-05-30 D·M·亨特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管状支撑件内形成纤维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管状支撑件;(b)在支撑件的弯曲表面上提供成形网,并且封闭支撑件的端部以防流体泄漏;和(c)将纤维浆料(例如pH为大约3的由酸盐玻璃微纤维和分散型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形成的含水浆料)从加压源引入位于回转式模制爆破筒形部件与支撑件的内表面之间的环形模制空间,该爆破筒形部件具有沿着其弯曲表面敞开的用于浆料的至少一个沟槽,收集在成形网内的浆料中的纤维用于形成所述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管状支撑件内形成纤维层的设备,该设备包括:(a)具有用于管状支撑件的模制空间的模具;(b)模制空间中的成形网,该成形网用于覆盖支撑件的外弯曲表面,该成形网构造成收集纤维并允许液体通过;(c)头架端盖和尾架端盖,用于封闭支撑件的头架端和尾架端以防止流体泄漏;(d)回转式模制爆破筒形部件,其可延伸进入模制空间内并可从该模制空间缩回,以用于与支撑件的内弯曲表面限定出用于形成纤维层的环形空间,该爆破筒形部件具有沿其弯曲表面敞开的用于浆料的至少一个沟槽;(e)连接到爆破筒形部件的驱动器,用于使爆破筒形部件在模制过程中转动;(f)供应管线,用于将纤维浆料从加压源供应到爆破筒形部件,以便流入并通过模制空间;和(g)用于将流体从模制空间抽出的抽吸装置。
18 一种吸湿透汽聚酯膜的生产方法 CN200710169077.1 2007-12-29 CN101270196B 2011-06-01 徐卫林; 崔卫钢; 李文斌; 郭维祺
发明属聚酯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透汽聚氨酯膜的生产方法。该吸湿透汽聚氨酯膜生产工艺步骤为:天然高分子纤维材料超细粉体改性,改性天然高分子纤维材料超细粉体分散,聚氨酯溶液配置,共混铸膜。采用本方法加工的聚氨酯膜中既含有具有天然高分子纤维材料超细粉体,又含有围绕超细粉体颗粒的、贯通聚氨酯膜界面的、汽可以通过的微孔,超细粉体在聚氨酯膜中可通过周围的微孔实现吸湿放湿的作用,使聚氨酯膜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汽效果;同时本技术方案工艺加工路线简单方便,易于工业化推广。
19 一种吸湿透汽聚酯膜的生产方法 CN200710169077.1 2007-12-29 CN101270196A 2008-09-24 徐卫林; 崔卫钢; 李文斌; 郭维祺
发明属聚酯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透汽聚氨酯膜的生产方法。该吸湿透汽聚氨酯膜生产工艺步骤为:有机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改性,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分散,聚氨酯溶液配置,共混铸膜。采用本方法加工的聚氨酯膜中既含有具有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又含有围绕超细粉体颗粒的、贯通聚氨酯膜界面的、汽可以通过的微孔,超细粉体在聚氨酯膜中可通过周围的微孔实现吸湿放湿的作用,使聚氨酯膜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汽效果;同时本技术方案工艺加工路线简单方便,易于工业化推广。
2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浆状模塑成型 CN01107639.9 2001-03-16 CN1322615A 2001-11-21 张茂安; 杨桂成; 李家驹
发明涉及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采用工业和民用上被大量废弃的纤维及纤维制品下脚料作为原材料,将短纤维和溶性树脂基体在作为介质的水中混合,制成浆料,通过真空吸塑,然后干燥,再经热压定型得到制品。本发明具有设备投资小,生产效率高,产品制造成本低等多种优点,而且原材料的选用和生产过程都充分体现了环保的宗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