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10026442.4 2012-02-07 CN103240473B 2015-08-19 安德鲁.L.崔默; 罗元丰; 魏斌; 约翰.B.迪顿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加工过程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位于主体内的用来向所述电极和被加工工件之间的空隙引入冲洗液的内部冲液通道,其中所述电极主体是由一种可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来调节所述主体的导电性能和耐电弧性能,并可在其中形成至少一个内部冲液通道的材料添加制造工艺所制成的。
2 一种微细铣削刀具电火花加工方法及其专用电极 CN200710130859.4 2007-08-21 CN101108433A 2008-01-23 李亮; 何宁; 曹自洋
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铣削刀具电火花加工方法及其专用电极,属于微细加工领域。方法特征在于:采用成型的微细开槽圆盘电极,利用高速主轴带动微细开槽圆盘电极旋转,以旋转的电极外缘的放电研磨方式加工出微细铣刀的刀体和切削刃,其中根据微细铣刀的刀体直径和长度,确定电火花加工的放电加工参数。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过程简单,能够方便的改变刀具的结构,可以获得极小的刀具直径,同时加工表面质量好,材料去除率高,刀具制造成本比较低。
3 电火花切割片多功能切板机 CN88109689 1988-11-02 CN1008891B 1990-07-25 张福庭
发明电火花切割片多功能切板机,主要由合金切割片工具电极、旋转轴、导电流器、电参数调节器、冷却系统和切割电源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合金切割片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极间放电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1至12毫米厚的不锈板,有色金属板、1至6毫米厚的钢板及钢窗等进行切割加工,还可以切割各种软金属和非金属,具有切缝窄而垂直、切口光洁度高、热影响区域小、轻便灵活等优点。
4 一种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 CN201410513097.6 2014-09-29 CN104400163B 2017-12-29 朱海南; 杨涧石; 于冰; 李伟
一种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所述开槽加工的环形电极构成如下:电解液槽(1)、HSK液压夹头(2)、转接盘(3)、电解液排放(4)、电解液溢流口(5)、电解液槽前挡板(6)、工作阴极组件及底座(7);所述工作阴极组件构成如下:牺牲阳极防护板(8)、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绝缘压(10)、工作阴极(11);所述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具体为两个,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分别通过绝缘压块(10)与工作阴极(11)相连接,所述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解决传统加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难题。
5 一种用圆形电极声波进行切割的电加工设备及方法 CN201310457160.4 2013-09-30 CN103495782A 2014-01-08 何坤元; 满善平
发明涉及一种用圆形电极声波进行切割的电加工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将线切割的金属丝电极转化为一个圆形电极,这样在切割时免除了穿线的问题。同时根据线切割时的走丝速度,给圆形电极一个转速,使圆形电极能够均匀、连续不断的与金属产生电离放电现象,从而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在原有线切割电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优化使之能满足圆形电极的放电需求。采用自动化电控系统控制圆形电极转速和进给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参数合理,加工精度高。为实现排渣的功能,在工件上施加超声振动,使电极与工件放电产生的细小残渣快速脱离已加工的部位。
6 用以成型一微细导电元件的放电加工装置 CN200510053053.0 2005-03-08 CN1830608A 2006-09-13 庄殷; 林英杰
一种用以成型一微细导电元件的放电加工装置,包含一驱动单元、一能受该驱动单元连动的双顶心夹掣单元,及一受该双顶心夹掣单元夹制定位的圆盘电极。该双顶心夹掣单元具有一第一顶心柱、一与该第一顶心柱顶触的第一夹、一与该第一夹块间隔对应的第二夹块,及一顶触于该第二夹块的第二顶心柱。利用该第一、二夹块分别与第一、二顶心柱间是呈尖锥状凹凸顶插状态,再配合该驱动单元驱使该第一、二夹块与圆盘电极同步高速转动的驱动模式,让该圆盘电极能维持高旋转精度,提升微细导电元件精度与加工成型效率,且增进圆盘电极的安装效率。
7 加工制动器部件的设备与方法 CN00819505.6 2000-03-09 CN1452532A 2003-10-29 W·E·迪克尔森; P·亚克夫杰维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精加工制动器部件的改进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一适合于固定到一可旋转的轴上的电极环。该电极环包括的至少一组周向间隔开的电极适合于电连接于一电源。至少一组电极的每一个绕电极环的圆周相互接近设置。该设备还包括一定位机构用以接近电极环定位一旋转的电接地的转子,直到在电极环与转子之间形成火花为止。火花蒸发转子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在具有要求的尺寸的转子上产生精制的表面。
8 一种卧式四轴联动数控短电弧加工机床 CN201910846621.4 2019-09-09 CN110732739A 2020-01-31 周碧胜
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四轴联动数控短电弧加工机床,属于特种加工领域。包括床身,安装在床身左端的阳极装置,安装在床身上的纵向进给装置,安装在纵向进给装置上的横向进给装置,安装在横向进给装置上的阴极装置,安装在床身右端的尾座,短电弧加工用的短电弧电源,连接阴极装置和短电弧电源的阴极电缆,连接阳极装置和短电弧电源的阳极电缆,短电弧电源冷却用的电源箱及加工时除渣冷却的水气系统。本发明主要解决对于薄壁件加工易变形及高硬度难加工金属加工效率慢,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短电弧加工方法可对工件内外圆切削加工及对端面进行铣削加工且不产生切削,使工件不易变形,提高加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9 一种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 CN201410513097.6 2014-09-29 CN104400163A 2015-03-11 朱海南; 杨涧石; 于冰; 李伟
一种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所述开槽加工的环形电极构成如下:电解液槽(1)、HSK液压夹头(2)、转接盘(3)、电解液排放(4)、电解液溢流口(5)、电解液槽前挡板(6)、工作阴极组件及底座(7);所述工作阴极组件构成如下:牺牲阳极防护板(8)、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绝缘压(10)、工作阴极(11);所述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具体为两个,电解液进液管接头(9)分别通过绝缘压块(10)与工作阴极(11)相连接,所述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环形电极及工艺方法解决传统加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难题。
10 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10026442.4 2012-02-07 CN103240473A 2013-08-14 安德鲁.L.崔默; 罗元丰; 魏斌; 约翰.B.迪顿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加工过程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位于主体内的用来向所述电极和被加工工件之间的空隙引入冲洗液的内部冲液通道,其中所述电极主体是由一种可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来调节所述主体的导电性能和耐电弧性能,并可在其中形成至少一个内部冲液通道的材料添加制造工艺所制成的。
11 综合电加工 CN200710152721.4 2007-08-08 CN101362233B 2012-05-02 M·S·兰菲尔; 魏斌; T·W·罗金斯基; D·S·达尔; J·S·詹森; J·F·韦塞尔斯
预成型坯(10)包括翼型端头(14)和燕尾形毂(16)。毂(16)首先进行电化学放电加工以形成毛燕尾(32)。翼型端头(14)进行电化学加工以形成翼型(18)。然后,毛燕尾(32)进行电化学放电加工以形成毛突起(34)。精加工毛突起(34)以在整体式转子叶片(12)中形成从所述翼型(18)延伸的燕尾(20)。
12 分布式电弧电蚀 CN200510069696.4 2005-05-08 CN100591452C 2010-02-24 M·S·兰菲尔; B·魏; R·原; J·F·维斯塞斯
一种电蚀设备(10)包括被支承在多轴机器(14)中的刀架(16)中的管状电极(12)。所述机器(14)被构造用以使所述电极(12)相对于被支承在具有附加的移动轴的心轴(18)上的工件(20)沿多个移动轴自旋。电源(22)为作为阴极的所述电极(12)和作为阳极的所述工件(20)提供电。在操作中,电解质(30)循环通过所述管状电极(12)。并且,控制器(32)被构造以运行所述机器(14)和电源(22)以使得当所述自旋电极沿其进给路径移动时,在所述电极(12)和工件(20)之间分布多个电弧(40)从而对工件进行电蚀。
13 综合电加工 CN200710152721.4 2007-08-08 CN101362233A 2009-02-11 M·S·兰菲尔; 魏斌; T·W·罗金斯基; D·S·达尔; J·S·詹森; J·F·韦塞尔斯
预成型坯(10)包括翼型端头(14)和燕尾形毂(16)。毂(16)首先进行电化学放电加工以形成毛燕尾(32)。翼型端头(14)进行电化学加工以形成翼型(18)。然后,毛燕尾(32)进行电化学放电加工以形成毛突起(34)。精加工毛突起(34)以在整体式转子叶片(12)中形成从所述翼型(18)延伸的燕尾(20)。
14 用以成型一微细导电元件的放电加工装置 CN200510053053.0 2005-03-08 CN100408242C 2008-08-06 庄殷; 林英杰
一种用以成型一微细导电元件的放电加工装置,包含一驱动单元、一能受该驱动单元连动的双顶心夹掣单元,及一受该双顶心夹掣单元夹制定位的圆盘电极。该双顶心夹掣单元具有一第一顶心柱、一与该第一顶心柱顶触的第一夹、一与该第一夹块间隔对应的第二夹块,及一顶触于该第二夹块的第二顶心柱。利用该第一、二夹块分别与第一、二顶心柱间是呈尖锥状凹凸顶插状态,再配合该驱动单元驱使该第一、二夹块与圆盘电极同步高速转动的驱动模式,让该圆盘电极能维持高旋转精度,提升微细导电元件精度与加工成型效率,且增进圆盘电极的安装效率。
15 分布式电弧电蚀 CN200510069696.4 2005-05-08 CN1693024A 2005-11-09 M·S·兰菲尔; B·魏; R·原; J·F·维斯塞斯
一种电蚀设备(10)包括被支承在多轴机器(14)中的刀架(16)中的管状电极(12)。所述机器(14)被构造用以使所述电极(12)相对于被支承在具有附加的移动轴的心轴(18)上的工件(20)沿多个移动轴自旋。电源(22)为作为阴极的所述电极(12)和作为阳极的所述工件(20)提供电。在操作中,电解质(30)循环通过所述管状电极(12)。并且,控制器(32)被构造以运行所述机器(14)和电源(22)以使得当所述自旋电极沿其进给路径移动时,在所述电极(12)和工件(20)之间分布多个电弧(40)从而对工件进行电蚀。
16 聚晶金刚石的机械电脉冲成型加工方法 CN88100473 1988-01-28 CN1013748B 1991-09-04 张崇高; 徐大源; 张建华
一种聚晶金刚石的机械电脉冲成型加工方法,属于导电超硬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将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与带有齿的工具电极工件相连接,并使两极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便产生有规则的参数可控的放电脉冲,从而蚀除工件材料达到加工成型的目的。本发明设备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可加工各种成型表面,且效率高,可保证达到一定的精度和光洁度,对工件材质性能无影响。
17 放电加工电极转轴 CN03276480.4 2003-08-25 CN2644071Y 2004-09-29 林伯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电加工电极转轴组,包含一达;一传动组;一转轴;一夹头组;拉杆合径枢穿于转轴底端的拉杆孔道中;旋转轴组具有一气动离合控制结构,至少一珠孔,设于拉杆孔道的壁面;其内填一珠;一珠槽,环设于拉杆外;一端盖,组设轴身上;一下盖,组设于端盖底部;一离合元件,合径地套设在下盖与转轴之间;离合元件相对转轴的壁面环设一退珠槽;一弹簧,设于离合元件与下盖之间;一气道,轴向贯穿转轴的边侧连通至下盖的内部空间中;一气槽与气道连通,气槽与一气压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使拉杆及夹头组换方便、快速且定位准确。
18 一种自修复电磁极工具 CN201220116550.6 2012-03-23 CN202571514U 2012-12-05 刘江文; 陈广学; 郭钟宁; 余艳青; 邰晶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修复电磁极工具,电磁极工具包括工具本体,以及工具本体的表面附着的磁粉层,电磁极工具还包括一个刮板,刮板的一端与工具本体表面间隙配合;电磁极工具在旋转轴的带动下旋转,工具本体表面的磁粉层对工件进行放电加工;加工过程中,磁粉层的磁粉在将发生放电损耗,而损耗的磁粉可以通过磁粉补充器进行补充,磁粉补充之后,磁粉层能迅速重建,使得电磁极工具的几何参数得以恢复,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工具的放电损耗的修复。本专利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
19 立式电熔爆机床 CN02220099.1 2002-04-19 CN2542389Y 2003-04-02 史曾虎; 孙大椿; 张景龙; 夏长凤; 李玉昭; 刘宏军; 朱绍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电熔爆机床,包括动头,动力头装在垂直运动机构上,动力头有动力箱体,动力箱体上装上、轴承座,上、下轴承座上装轴承,动力箱体与上、下轴承座组成封闭腔,主轴套装在轴承中,主轴中部装上电机构,主轴下部装工具电极,主轴传动机构与主轴连接,主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有效防止加工过程中工作液等污染。
20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3702687.8 2013-01-18 EP2812145A1 2014-12-17 TRIMMER, Andrew, Lee; LUO, Yuanfeng; WEI, Bin; DEATON, John, Broddus
An electrode applied in electro-machining processes is provided. The electrode comprises a main body portion and at least one built-in internal flushing passage for introducing a flushing liquid to a volume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to be machined. The electrode is made by an additive fabrication process that enables specialized flushing for enhancing waste material evacuation and incorporate special material properties like zones of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produces materials and geometries that could not otherwise be made using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