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环锭细纱机 / 一种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

一种牦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

阅读:408发布:2021-06-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牦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给出一种牦 牛 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采用黑色牦牛绒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的脱色牦牛绒 纤维 分别经毛纺工艺流程制得精梳绒条,而后两者经 棉 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进行并合混合,从而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相同的牦牛绒纤维的有效混合,从而实现混合条的双彩效果,而后混合条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和细纱工序得到所需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同时在粗纱和细纱的牵伸和加捻过程中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牦牛绒纤维的有效转移混合,从而实现具有均匀色彩效果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生产。,下面是一种牦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牦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由黑色牦牛绒纤维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牦牛绒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其中黑色牦牛绒纤维的线密度
3.60dtex、强7.29cN、断裂强度2.03cN/dtex、断裂伸长率46.89%、静摩擦系数分别为
0.2387、0.2865、静摩擦效应9.1%、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369、0.4325、动摩擦效应12.4%,黑色牦牛绒经脱色以后的脱色牦牛绒纤维的线密度3.40dtex、强力5.36cN、断裂强度
1.57cN/dtex、断裂伸长率43.65%、白度56%、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2399、0.2890、静摩擦效应9.3%、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231、0.4086、动摩擦效应11.7%,在双彩纱的纱体的表面和内部均为为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相互交缠状态,在纱体内的最中心处为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其特征在于:牦牛绒纯纺双彩纱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第一步,将黑色牦牛绒纤维依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和毛加油工序、第一梳毛工序、第一针梳工序、第一精梳工序、第二针梳工序加工得到黑色牦牛绒精梳条;其中,第一和毛加油采用B262和毛机,牦牛绒纤维抱合力差,经过和毛加油,可以增加纤维间润滑,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纤维损伤,使得纤维之间抱合力增加30%,由于牦牛绒纤维超短,为了减少和毛过程中对纤维造成损伤,故对B262和毛机进行适当改造,去除部分工作辊-剥毛辊单元,同时降低林上鹰嘴型钉的排列密度为原来的50%,和毛加油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45%、抗静电剂加入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15%、回潮率控制在20%-22%、焖放时间选择20-24h;第一梳毛采用A186F梳毛机,其中预梳锡林转速45r/min、胸锡林转速
60r/min、转移辊转速150r/min、锡林转速110r/min、道夫转速9r/min、生条定量5g/m、锡林与工作辊四点隔距分别为0.2mm、0.18mm、0.16mm、0.14mm;采用一道第一针梳,且采用GN5型针梳机,其中为了防止绒条在进入梳箱前产生意外牵伸,改进针梳机喂入机构,在导条平台采取传送带主动喂入梳针,第一针梳中通过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后弯钩纤维,同时提高黑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第一针梳中包括前牵伸对和后牵伸对,后牵伸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沟槽罗拉,后上沟槽罗拉位于后下罗拉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前上胶辊位于前下罗拉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紧密按压,在前下罗拉下方加装直径为24mm的小罗拉,以缩短前下罗拉钳口与第一针板的距离,减少无控制区,改善条干均匀度,第一针梳采用小牵伸、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的工艺原则;第一精梳采用PB28精梳机,去除短纤和毛粒及杂质,提高输出绒条纤维的伸直度与整齐度,由于牦牛绒纤维长度离散率大,经过精梳工序,可以去除一部分短绒,提升纤维长度整齐度,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采用一道第二针梳,且采用与第一针梳完全相同的GN5型针梳机,第一针梳中通过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前弯钩纤维,同时提高黑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第二步,将黑色牦牛绒纤维经脱色工艺后得到白度为56%的脱色牦牛绒纤维,而后依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和毛加油工序、第二梳毛工序、第三针梳工序、第二精梳工序加工得到脱色牦牛绒精梳条,且脱色牦牛绒精梳条的定量与第一步制得的黑色牦牛绒精梳条的定量相同;其中,脱色工艺采用化还原脱色法,包括预媒处理、氧化脱色、还原脱色;第二和毛加油采用与第一和毛加油完全相同的B262和毛机,黑色牦牛绒纤维经脱色处理后,纤维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损伤,从而使得纤维的强力下降,同时由于表面的鳞片结构在脱色过程中被部分的破坏,使得纤维变细,故第二和毛加油工序中和毛油和抗静电剂应比第一和毛加油工序中的加入量多一些,可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品质,具体为:和毛加油量为脱色牦牛绒纤维的0.58%、抗静电剂加入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21%、回潮率控制在
22%-25%、焖放时间选择12-20h;采用两道第三针梳,且两道的第三针梳中均采用与第一针梳和第二针梳完全相同的GN5型针梳机,由于黑色牦牛绒纤维在脱色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使得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强力下降、细度变小,因此,选用在精梳前进行连续的两道的针梳过程,一方面实现与黑色牦牛绒纤维中针梳过程相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梳理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第一道的第三针梳通过对脱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后弯钩纤维,同时提高脱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第二道的第三针梳中通过对脱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前弯钩纤维,同时提高脱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第三步,将第一制得的黑色牦牛绒精梳条和第二步制得的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共同经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加工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混合的纯牦牛绒双彩条,其中,并条工序采用棉纺的FA306并条机,并条机采用三罗拉牵伸结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压力棒,在前牵伸罗拉对前部设置有集束罗拉对,集束罗拉对包括集束下罗拉和集束上胶辊,且在前牵伸罗拉对和集束罗拉对之间设置有集束器,经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纤维条进入到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在压力棒作用下通过压力棒与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形成对纤维有效控制的摩擦力场,从而实现对纤维条内的纤维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纤维条在前牵伸区的大牵伸力作用下的纤维变速点的集中前移,经牵伸后的纤维条经前牵伸罗拉对的带动不断的输出,且此时由于完成牵伸作用的纤维条内的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牵伸后的纤维条较为松散,呈松散状态的纤维条经集束器的集束作用后变得紧密,而后结构紧密的牵伸后的纤维条经集束罗拉对的按压后不断输出,从而实现紧密的纤维条在压实状态下稳定集束定型,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其中第一道并条采用6根条子共同喂入,包括3根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和3根黑色牦牛绒精梳条,且喂入的6根条子的排列顺序为脱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且设置第一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大于喂入的根数,喂入的6根条子经第一道并条的牵伸过程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在牵伸过程中,平行排列喂入的6根条子在牵伸力的作用下使得每根条子内的纤维克服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和微弱的相互之间的交缠作用力从而发生相互之间的滑移,从而使得条子的线密度减小,实现条子在平行排列状态下的变细过程,且由于脱色牦牛绒和黑色牦牛绒纤维的表面摩擦性能相近,从而使得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和脱色牦牛绒条的变细过程相近,在喂入的条子的变细过程中,纤维之间的滑移使得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且由于脱色牦牛绒纤维的表面在脱色过程中受到破坏,使得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弹性受到相应的破坏,同时由于脱色牦牛绒相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细度减小,从而使得喂入的脱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数量多于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数量,从而使得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不断的往相邻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内进行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黑色牦牛绒纤维与脱色牦牛绒纤维发生相互之间微弱的交缠作用;
经第一道并条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共同经第二道并条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其中第二道并条采用4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共同喂入,且设置第二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小于喂入的根数,在第二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第二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经第二道并条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共同经第三道并条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其中第三道并条采用3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共同喂入,且设置第三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大于喂入的根数,在第三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第三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
第四步,将第三步制得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经棉纺的粗纱工序得到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经棉纺的细纱工序加工得到最终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其中粗纱工序采用棉纺的JWF1425粗纱机,粗纱工序中采用四罗拉的牵伸机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后下罗拉和中后上胶辊组成的中后罗拉牵伸对、由中前下罗拉和中前胶辊组成的中前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由于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的长度离散度大,因此,沿着中前上胶辊的表面圆周进行开槽,且设置槽宽为1.5mm,从而将中前皮辊改为中凹胶辊,形成滑溜牵伸,从而使得中后罗拉牵伸对和前罗拉牵伸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在前牵伸区的牵伸过程中,中前胶辊的凹槽对纤维实现弹性的摩擦力界场,使摩擦力界均匀分布,纤维得到有效的控制,当纤维通过前牵伸区时,由于中前上胶辊的上皮圈和中前下罗拉的下皮圈只有两端被加压受力,故纤尾端能很好地抽拔出来,解决了长短差异较大的纤维纺纱过程中牵伸不开及纤维损伤的问题,实现了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质量,同时粗纱捻度要适中,捻度太大,会造成在细纱机牵伸不开,捻度太小,会产生意外牵伸,影响成纱质量,粗纱工序采用2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共同喂入,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在粗纱工序中包括牵伸变细过程和加捻卷绕过程,在牵伸变细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粗纱工序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2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牵伸后的且内部纤维更为分散的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范围的纤维加捻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较大范围的转移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缠,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细纱工序采用棉纺的DTM129环锭纺细纱机,粗纱工序采用1根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喂入,细纱工序中采三四罗拉的牵伸机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后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由于牦牛绒纤维的离散度大,因此在前罗拉牵伸对的前部加装输出罗拉对,输出罗拉对包括输出上胶辊和输出下罗拉,在前牵伸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加装有固定的集聚装置,集聚装置采用负压气流对纤维进行集聚,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在细纱工序中包括牵伸变细过程和加捻卷绕过程,在牵伸变细过程中,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细纱工序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牵伸后的且内部纤维更为分散的混合须条在集聚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混合条内的纤维往须条中间的紧密集聚过程,而后经紧密集聚的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范围的纤维加捻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较大范围的转移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缠,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

说明书全文

一种牦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牦牛是生长在高山草原上的稀有物种,多生长在海拔2100~6000m的海拔地带。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区,国外牦牛则分布于蒙古、苏联和中亚等地,中国牦牛按被毛颜色可分为有色牦牛和无色牦牛,有色牦牛较复杂,以黑色为主,其次为黑花色和褐色,主要决定于各分布区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黑色牦牛所占比例较大,占调查总数的80%。目前世界上牦牛总数约1400余万头,我国约有近1300余万头,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我国牦牛总头数及其绒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年产牦牛绒3000吨左右,牦牛绒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5%,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种宝贵的资源由于开发不足,仅仅只能粗加工成毛线,织成毛衣来卖,产品附加值低,结构单一,而且利润也非常低,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开发好这类产品不仅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更能繁荣纺织品市场,满足人们对新型高档纺织品的需求。
[0003]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采用黑色牦牛绒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分别经毛纺工艺流程制得精梳绒条,而后两者经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进行并合混合,从而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相同的牦牛绒纤维的有效混合,从而实现混合条的双彩效果,而后混合条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和细纱工序得到所需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同时在粗纱和细纱的牵伸和加捻过程中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牦牛绒纤维的有效转移混合,从而实现具有均匀色彩效果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生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生产方法,通过采用黑色牦牛绒条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的脱色牦牛绒条在棉纺的并条工序进行混合,实现具有均匀色彩效果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生产。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由黑色牦牛绒纤维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牦牛绒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其中黑色牦牛绒纤维的线密度3.60dtex、强7.29cN、断裂强度2.03cN/dtex、断裂伸长率46.89%、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2387、0.2865、静摩擦效应9.1%、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369、0.4325、动摩擦效应12.4%,黑色牦牛绒经脱色以后的脱色牦牛绒纤维的线密度3.40dtex、强力5.36cN、断裂强度1.57cN/dtex、断裂伸长率43.65%、白度56%、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2399、0.2890、静摩擦效应9.3%、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231、0.4086、动摩擦效应11.7%,在双彩纱的纱体的表面和内部均为为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相互交缠状态,在纱体内的最中心处为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
[0006] 为实现上述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生产,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第一步,将黑色牦牛绒纤维依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和毛加油工序、第一梳毛工序、第一针梳工序、第一精梳工序、第二针梳工序加工得到黑色牦牛绒精梳条;其中,第一和毛加油采用B262和毛机,牦牛绒纤维抱合力差,经过和毛加油,可以增加纤维间润滑,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纤维损伤,使得纤维之间抱合力增加30%,由于牦牛绒纤维超短,为了减少和毛过程中对纤维造成损伤,故对B262和毛机进行适当改造,去除部分工作辊-剥毛辊单元,同时降低林上鹰嘴型钉的排列密度为原来的50%,和毛加油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45%、抗静电剂加入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15%、回潮率控制在20%-22%、焖放时间选择20-24h;第一梳毛采用A186F梳毛机,其中预梳锡林转速45r/min、胸锡林转速60r/min、转移辊转速150r/min、锡林转速110r/min、道夫转速9r/min、生条定量5g/m、锡林与工作辊四点隔距分别为0.2mm、0.18mm、0.16mm、0.14mm;采用一道第一针梳,且采用GN5型针梳机,其中为了防止绒条在进入梳箱前产生意外牵伸,改进针梳机喂入机构,在导条平台采取传送带主动喂入梳针,第一针梳中通过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后弯钩纤维,同时提高黑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第一针梳中包括前牵伸对和后牵伸对,后牵伸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沟槽罗拉,后上沟槽罗拉位于后下罗拉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前上胶辊位于前下罗拉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紧密按压,在前下罗拉下方加装直径为24mm的小罗拉,以缩短前下罗拉钳口与第一针板的距离,减少无控制区,改善条干均匀度,第一针梳采用小牵伸、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的工艺原则;第一精梳采用PB28精梳机,去除短纤和毛粒及杂质,提高输出绒条纤维的伸直度与整齐度,由于牦牛绒纤维长度离散率大,经过精梳工序,可以去除一部分短绒,提升纤维长度整齐度,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采用一道第二针梳,且采用与第一针梳完全相同的GN5型针梳机,第一针梳中通过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前弯钩纤维,同时提高黑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0008] 第二步,将黑色牦牛绒纤维经脱色工艺后得到白度为56%的脱色牦牛绒纤维,而后依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和毛加油工序、第二梳毛工序、第三针梳工序、第二精梳工序加工得到脱色牦牛绒精梳条,且脱色牦牛绒精梳条的定量与第一步制得的黑色牦牛绒精梳条的定量相同;其中,脱色工艺采用化还原脱色法,包括预媒处理、氧化脱色、还原脱色;第二和毛加油采用与第一和毛加油完全相同的B262和毛机,黑色牦牛绒纤维经脱色处理后,纤维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损伤,从而使得纤维的强力下降,同时由于表面的鳞片结构在脱色过程中被部分的破坏,使得纤维变细,故第二和毛加油工序中和毛油和抗静电剂应比第一和毛加油工序中的加入量多一些,可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品质,具体为:和毛加油量为脱色牦牛绒纤维的0.58%、抗静电剂加入量为黑色牦牛绒纤维的021%、回潮率控制在22%-25%、焖放时间选择12-20h;采用两道第三针梳,且两道的第三针梳中均采用与第一针梳和第二针梳完全相同的GN5型针梳机,由于黑色牦牛绒纤维在脱色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使得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强力下降、细度变小,因此,选用在精梳前进行连续的两道的针梳过程,一方面实现与黑色牦牛绒纤维中针梳过程相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梳理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第一道的第三针梳通过对脱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后弯钩纤维,同时提高脱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第二道的第三针梳中通过对脱色牦牛绒纤维的梳理过程以减少前弯钩纤维,同时提高脱色牦牛绒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0009] 第三步,将第一制得的黑色牦牛绒精梳条和第二步制得的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共同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加工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混合的纯牦牛绒双彩条,其中,并条工序采用棉纺的FA306并条机,并条机采用三罗拉牵伸结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设置有压力棒,在前牵伸罗拉对前部设置有集束罗拉对,集束罗拉对包括集束下罗拉和集束上胶辊,且在前牵伸罗拉对和集束罗拉对之间设置有集束器,经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纤维条进入到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在压力棒作用下通过压力棒与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形成对纤维有效控制的摩擦力场,从而实现对纤维条内的纤维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纤维条在前牵伸区的大牵伸力作用下的纤维变速点的集中前移,经牵伸后的纤维条经前牵伸罗拉对的带动不断的输出,且此时由于完成牵伸作用的纤维条内的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牵伸后的纤维条较为松散,呈松散状态的纤维条经集束器的集束作用后变得紧密,而后结构紧密的牵伸后的纤维条经集束罗拉对的按压后不断输出,从而实现紧密的纤维条在压实状态下稳定集束定型,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其中第一道并条采用6根条子共同喂入,包括3根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和3根黑色牦牛绒精梳条,且喂入的6根条子的排列顺序为脱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黑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且设置第一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大于喂入的根数,喂入的6根条子经第一道并条的牵伸过程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在牵伸过程中,平行排列喂入的6根条子在牵伸力的作用下使得每根条子内的纤维克服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和微弱的相互之间的交缠作用力从而发生相互之间的滑移,从而使得条子的线密度减小,实现条子在平行排列状态下的变细过程,且由于脱色牦牛绒和黑色牦牛绒纤维的表面摩擦性能相近,从而使得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和脱色牦牛绒条的变细过程相近,在喂入的条子的变细过程中,纤维之间的滑移使得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且由于脱色牦牛绒纤维的表面在脱色过程中受到破坏,使得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弹性受到相应的破坏,同时由于脱色牦牛绒相对黑色牦牛绒纤维的细度减小,从而使得喂入的脱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数量多于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数量,从而使得喂入的黑色牦牛绒条内的纤维不断的往相邻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内进行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黑色牦牛绒纤维与脱色牦牛绒纤维发生相互之间微弱的交缠作用;经第一道并条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共同经第二道并条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其中第二道并条采用4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共同喂入,且设置第二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小于喂入的根数,在第二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第二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一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经第二道并条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共同经第三道并条得到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其中第三道并条采用3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共同喂入,且设置第三道并条中的牵伸倍数略大于喂入的根数,在第三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第三道并条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二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
[0010] 第四步,将第三步制得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经棉纺的粗纱工序得到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经棉纺的细纱工序加工得到最终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其中粗纱工序采用棉纺的JWF1425粗纱机,粗纱工序中采用四罗拉的牵伸机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后下罗拉和中后上胶辊组成的中后罗拉牵伸对、由中前下罗拉和中前胶辊组成的中前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由于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的长度离散度大,因此,沿着中前上胶辊的表面圆周进行开槽,且设置槽宽为1.5mm,从而将中前皮辊改为中凹胶辊,形成滑溜牵伸,从而使得中后罗拉牵伸对和前罗拉牵伸对之间组成前牵伸区,在前牵伸区的牵伸过程中,中前胶辊的凹槽对纤维实现弹性的摩擦力界场,使摩擦力界均匀分布,纤维得到有效的控制,当纤维通过前牵伸区时,由于中前上胶辊的上皮圈和中前下罗拉的下皮圈只有两端被加压受力,故纤尾端能很好地抽拔出来,解决了长短差异较大的纤维纺纱过程中牵伸不开及纤维损伤的问题,实现了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质量,同时粗纱捻度要适中,捻度太大,会造成在细纱机牵伸不开,捻度太小,会产生意外牵伸,影响成纱质量,粗纱工序采用2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共同喂入,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在粗纱工序中包括牵伸变细过程和加捻卷绕过程,在牵伸变细过程中,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粗纱工序的牵伸过程中一方面喂入的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喂入的2根黑色牦牛绒/脱色牦牛绒第三混合条发生相互之间的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牵伸后的且内部纤维更为分散的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范围的纤维加捻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较大范围的转移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缠,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细纱工序采用棉纺的DTM129环锭纺细纱机,粗纱工序采用1根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喂入,细纱工序中采三四罗拉的牵伸机构,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后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由于牦牛绒纤维的离散度大,因此在前罗拉牵伸对的前部加装输出罗拉对,输出罗拉对包括输出上胶辊和输出下罗拉,在前牵伸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加装有固定的集聚装置,集聚装置采用负压气流对纤维进行集聚,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在细纱工序中包括牵伸变细过程和加捻卷绕过程,在牵伸变细过程中,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在牵伸作用下继续变细,从而实现得到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内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均匀的混合,在细纱工序的牵伸过程中喂入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粗纱内继续发生黑色牦牛绒纤维往脱色牦牛绒纤维内的转移过程;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牵伸后的且内部纤维更为分散的混合须条在集聚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混合条内的纤维往须条中间的紧密集聚过程,而后经紧密集聚的混合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范围的纤维加捻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在较大范围的转移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缠,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细纱。
[0011] 本发明采用黑色牦牛绒和黑色牦牛绒经脱色后得到的白色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分别经毛纺工艺流程制得精梳绒条,而后两者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进行并合混合,从而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相同的牦牛绒纤维的有效混合,从而实现混合条的双彩效果,而后混合条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和细纱工序得到所需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同时在粗纱和细纱的牵伸和加捻过程中实现有色和白色的两种牦牛绒纤维的有效转移混合,从而实现具有均匀色彩效果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生产。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为B272A梳毛机改造后的梳理装置示意图
[0013] 附图1中:1-预梳锡林;2-转移辊;3-胸锡林;4-剥毛辊;5-工作辊,6-转移辊;7-大锡林;8-托毛辊;9-道夫;
[0014] 附图2为交叉式针梳机牵伸机构示意图。
[0015] 附图2中:1-后沟槽罗拉;2-后罗拉;3-前胶辊;4-前小罗拉;5-前罗拉。
[0016] 附图3为并条机牵伸机构示意图。
[0017] 附图3中:1-胶辊,2-后罗拉,3-胶辊,4-中罗拉,5-压力棒,6-胶辊,7-前罗拉,8-集束器,9-集束胶辊,10-集束罗拉。
[0018] 附图4为粗纱机牵伸机构示意图。
[0019] 附图3中:1-后胶辊,2-后中胶辊,3-上胶圈,4-前中胶辊,5-前罗拉,6-后罗拉,7-后中罗拉,8-下胶圈,9-前中罗拉,9-前罗拉。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制备线密度为60Nm且混纺比为1:1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为例,相应的加工过程与工艺参数如下:
[0021] 对于黑色牦牛绒纤维:
[0022] 和毛加油(B262改装)→梳理(A186F)→针梳(GN5,1道)→精梳(PB28)→针梳(GN5,1道)
[0023] 对于脱色牦牛绒纤维:
[0024] 和毛加油(B262改装)→梳理(A186F)→针梳(GN5,2道)→精梳(PB28)[0025] 对于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的混合:
[0026] 黑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并条(FA306,3道)→粗纱(JW1425改装)→细纱(DTM129改装)
[0027] (1)和毛加油
[0028] 牦牛绒纤维抱合力差,经过和毛加油,可以增加纤维间润滑,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纤维损伤,使用江苏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超级和毛油”,使得纤维之间抱合力增加30%,加入抗静电剂减少纺纱过程中纤维产生静电及飞花,牦牛绒纤维经过脱色处理后,纤维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损伤,故和毛油和抗静电剂应比未脱色牦牛绒纤维加入量多一些,可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品质。
[0029] 由于牦牛绒纤维超短,为了减少和毛过程中对纤维造成损伤,故对B262和毛机进行适当改造,去除部分工作辊-剥毛辊单元,同时降低锡林上鹰嘴型角钉的排列密度为原来的50%。工艺配置如下表:
[0030]
[0031] (2)梳毛
[0032] 梳毛工序考虑到牦牛绒纤维长度较短,且长度离散率较大,故不适合在传统的精纺梳毛机上进行梳理成条。通过对B272A梳毛机进行改造,可以减少梳理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降低短绒率,在改造过程中要防止较短的绒纤维沉积到针布底部,引起塞车或成网时毛网破洞甚至无法成条,牦牛绒纤维经过预处理后,纤维含杂少、绒团少,故去除预梳锡林1与胸锡林3、胸锡林3与大锡林7之间的除草辊及预梳锡林1与胸锡林3之间的打草刀,仅保留转移辊2和转移辊6,将原预梳锡林上的3对工作辊-剥毛辊改为1对工作辊-剥毛辊分梳,将大锡林上的5对工作辊-剥毛辊改为4对工作辊-剥毛辊,改进后的梳毛机,减少了多个分梳点,很大程度降低了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损伤,仅使牦牛绒纤维长度损失0.3mm,对牦牛高支纱的开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改造后B272A梳毛机如下图,梳毛工艺参数如下表。
[0033]
[0034] (3)针梳
[0035] 为了防止绒条在进入梳箱前产生意外牵伸,改进针梳机喂入机构,在导条平台采取传送带主动喂入梳针,通过针梳工艺的合理配置,消除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前弯钩和后弯钩,一道针梳可减少后弯钩纤维,二道针梳减少纤维的前弯钩纤维,针梳工序也使得纤维进一步混合均匀,在前罗拉下方加装直径为24mm的小罗拉,以缩短前罗拉钳口与第一块针板的距离,减少无控制区,改善条干均匀度。采用小牵伸、小隔距、轻定量、低车速工艺,GN5针梳机喂入条子质量范围为60-100g/m,通过合理设置牵伸倍数,使得下机条重达到所要求的条重,针梳机牵伸机构如图2。
[0036] (4)精梳
[0037] 毛条在上精梳之前,通常需要先经过针梳上机,使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伸直,这样可大大提高精梳机的制成率及效率,精梳工艺主要是去除短纤和毛粒及杂质,提高输出绒条纤维的伸直度与整齐度,由于牦牛绒纤维长度离散率大,经过精梳工序,可以去除一部分短绒,提升纤维长度整齐度,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设置工艺参数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牦牛绒纤维长度短,为了提高成网的质量,故拨取隔距不能太大;二是精梳机喂入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较多的毛粒。
[0038] (5)并条
[0039] 牦牛绒纤维经过精梳下机后,纤维长片段不匀率仍然很大,纤维在生条中排列紊乱,通常需要经过并条工序,使纤维平行伸直,进一步提高生条质量。一道并条采用6根喂入,二道并条采用4根喂入,三道并条采用3根喂入。采用三道并条可以在保证牦牛绒纤维充分伸直及黑色牦牛绒纤维和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充分混合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纤维损伤,并条机牵伸机构如图3。
[0040] (6)粗纱
[0041] 由于毛型后纺设备皮辊直径较大、皮圈较长、罗拉隔距大,对较短且长度离散大的的牦牛绒纤维且纤维不能有效控制,容易造成条干不匀。为此选用棉型粗、细纱机,但必须对牵伸部分进行改造,粗纱采用JWF1425改装粗纱机,主要是将中皮辊开槽1.5mm,改造成中凹胶辊,形成滑溜牵伸,对纤维采用弹性握持,使摩擦力界均匀分布,纤维得到有效的控制,当纤维通过时,由于上下皮圈只有两端被加压受力,故纤尾端能很好地抽拔出来,解决了长短差异较大的纤维纺纱过程中牵伸不开及纤维损伤的问题,实现了纺纱的顺利进行,提高纱线质量。粗纱捻度要适中,捻度太大,会造成在细纱机牵伸不开,捻度太小,会产生意外牵伸,影响成纱质量。粗纱机牵伸倍数要合理设置,一般在6-9倍,粗纱机牵伸机构如图4。
[0042] (7)细纱
[0043] 牦牛绒纤维长度短,长度不匀率及短绒率高,纤维刚度大,在纺纱过程中抱合力差,成纱困难。因此,纺纱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着牦牛绒的成纱质量,采用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开发60Nm高支牦牛绒纯纺双彩纱,对比两种纺纱方式对牦牛绒成纱指标的影响,以提高牦牛绒成纱质量。
[0044] 所纺的牦牛绒纯纺双彩纱的质量测试结果如下:
[0045] 纱线条干和拉伸性能
[0046]
[0047] 毛羽测试
[0048]
[004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