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纤度 / 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非织造布

阅读:1044发布:2020-06-26

专利汇可以提供纺粘非织造布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纺粘非织造布,其为由含有丙烯系 聚合物 的 纤维 形成的、MFR为65~150g/10分钟、 纤度 为0.01~1.5旦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目付为5~40g/m2,轧纹面积率在6.5~25%的范围。,下面是纺粘非织造布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纺粘非织造布,其为由含有MFR在60~150g/10分钟范围内的丙烯的均聚物的纤维形成的、MFR为65~150g/10分钟、纤度为0.01~1.5旦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
2
于,目付为5~40g/m,轧纹面积率在6.5~25%的范围,含有该丙烯的均聚物的纤维是在牵伸比1500以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其中,耐起毛性为1.0~2.0点,以硬挺度/
2
目付表示的柔软指数为2.2mm/20mm/(g/m)以下,以拉伸强度/目付表示的拉伸强度指数
2
为0.9N/25mm/(g/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非织造布,其中,含有丙烯的均聚物的纤维是在牵伸比
2900~8200形成。

说明书全文

纺粘非织造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于要求耐起毛性、柔软度、强度的同时还要求优异的生产率的领域例如卫生材料的表面素材尤其是底层有用的,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纤维形成的纺粘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卫生材料的外侧的表面材料,举出代表性例子的话,用即弃型尿布、妇女用卫生巾等的底层中,一直单独使用透湿性膜、或者复合使用热非织造布或点粘合非织造布等短纤维非织造布与透湿性膜。但是,单独使用透湿性膜的话,虽然不会起毛但手感差,而热风非织造布则虽然柔软但强度和耐起毛性方面有问题,并且,短纤维非织造布虽然经济性和耐起毛性好但柔软度和强度方面有问题等,现有的素材都各自存在问题。
[0003] 另外,关于在底层中使用非织造布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11-97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含有透湿性膜和纺粘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的技术,但现状是,与短纤维非织造布一样,是以耐起毛性为中心,至于强度和柔软度的必要特性平衡尚未进行探讨。当用作为底层等经常暴露于摩擦的表面材料的情况,耐起毛性是重要的特性,例如当用于即弃型尿布的情况,如果发生起毛,则成为毛球,不仅发生进到幼儿口中的危险,而且还存在外观变得很差的问题。另外,当用作为卫生用品的底层时,柔软性也就变得重要。因为,柔软度直接关系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很重要的使用感。而且,为了使穿戴者、护理者、看护者等接触时的触感良好,柔软性也是必要的。
[0004] 关于非织造布,例如对于柔软性在日本特开昭63-2882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或日本特开平10-280267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有记载,进而对于这种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度,正如日本特开平10-292256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那样,虽然对各个特性进行了改善,但并没有以象底层这样的表面素材作为对象,未进行包括与耐起毛性的平衡的探讨。
[0005] 在以往方法中,将丙烯系聚合物纺粘非织造布提供给底层材料用途时,为了得到柔软性,有进行采用后加工的工序的方法,也有减弱热轧纹辊压接时的压的方法,但前一方法的生产率和经济性不好,后一方法虽然可以获得柔软度,但耐起毛性就降低。另外,如果为了同时获得耐起毛性和柔软性而单纯地减小目付,则非织造布的强度变小,尿布等制品设计的自由度就受到限制。
[0006] 虽然也尝试过通过减小纤度来得到柔软性,但从未压接的纤维长度增大的情况也可以预想到耐起毛性会降低。这样,为了使压接部分牢固,而赋予过高的压接温度或接触压力的话,非压接部的受热过程也会增大,导致纤维失去柔软性,或者压接部破损,也就是会引起如针眼这样的过压接现象。
[0007] 另外,当减小纤度时,有提高纺丝速度的方法和降低流出量的方法,但就聚丙烯来说,已知在降低纺丝速度时更容易生成被认为与压接有关的非结晶部或者松弛的结晶部。但是,要想用该方法制作纤度细的非织造布的话,就需要降低流出量降低纺丝速度,同时为了提高流动性而降低树脂黏度。从而,这样的方法就存在纺丝性恶化、生产率低下、物性低下等问题。
[0008] 不过,在日本特开2002-105832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不需要后加工的,耐起毛性好、具有柔软性、而且还兼备了强度的纺粘非织造布。但是,在专利文献5中由于使用了熔体流动速率较小的聚丙烯作为原料,所以可以想到发生断头所带来的生产率低下。另外,该纺粘非织造布还不能说是具备了充分的柔软性,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72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288260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80267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92256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05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不降低耐起毛性、柔软性、强度的情况下生产率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
[0016]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 本发明人研究了上述问题,发现通过使用丙烯系聚合物,使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MFR、纤度及轧纹面积率等处于特定范围内,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
[0018] 也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粘非织造布,其为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纤维形成的、MFR为65~150g/10分钟、纤度为0.01~1.5旦的纺粘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目付为5~2
40g/m,轧纹面积率在6.5~25%的范围。
[0019] 上述纺粘非织造布优选为,耐起毛性为1.0~2.0点,以硬挺度/目付表示的柔软2
指数为2.2mm/20mm/(g/m)以下,以拉伸强度/目付表示的拉伸强度指数为0.9N/25mm/(g/
2
m)以上。
[0020] 另外,上述纺粘非织造布优选为,通过使用MFR在60~150g/10分钟范围的丙烯系聚合物来制造。
[0021] 所述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纤维优选是在牵伸比1500以上形成。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是生产率好、柔软、强度优异、且不易起毛的非织造布,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接着,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
[0025] 用于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是使用丙烯系聚合物,通过由纺粘法的熔融纺丝来形成的。
[0026] 作为丙烯系聚合物,具体地可以举出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与其他α-烯的共聚物。作为共聚的其他α-烯烃,可以示例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原子数2~20的α-烯烃。其中,优选乙烯、1-丁烯,尤其优选乙烯。这种其他α-烯烃,可以单独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来共聚。当使用丙烯和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时,共聚物中的源于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5.0mol%以下。
[0027] 进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范围内,在丙烯系聚合物中配合其他聚合物、着色剂、耐热稳定剂、成核剂等。
[0028]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为5~40g/m2。当与透湿性膜组合用于底层等时,2 2 2 2
优选为5g/m ~30g/m,更优选为6g/m ~20g/m。如果是比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低的目付,则非织造布的强度就不足,如果超过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总体变厚而成为手感硬的原因,所以不好。
[0029] 另外,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MFR为65~150g/10分钟,优选为70~130g/10分钟。只要纺粘非织造布的MFR在该范围,则也可以混合MFR不同的丙烯系聚合物来用作为原料。如果MFR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生产率低下,如果MFR高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纤维自身的强度不足而无法获得充分的拉伸强度。这里,在本发明中,MFR是按照JIS K7210-1999,在温度230℃、荷重2.16kg的条件下测定的值。该MFR值是在形成纺粘非织造布后测定的值。
[0030] 另外,作为本发明非织造布的原料的丙烯系聚合物的MFR通常为60~150g/10分钟,更优选为70~120g/10分钟。通过使用具有该范围MFR的丙烯系聚合物,可以获得生产率优异,拉伸强度优异的纺粘非织造布。如果MFR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生产率低下,因而不好。该原料的MFR值是对在制造纺粘非织造布之前的丙烯系聚合物测定的值。
[0031] 另外,纺粘非织造布的纤度为0.01旦(以下叫做d)~1.5d。优选为0.1~1.2d。如果超过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柔软性和均匀性(质地)下降,导致强度降低,因而不好。另外,如果低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难以进行稳定的纺丝,生产率降低,因而不好。
[0032] 形成纺粘非织造布的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纤维,优选牵伸比(喷嘴孔径的面积2 2
与纤维直径的面积之比)((喷嘴直径[mm])/(纤维直径[mm]))在1500以上,更优选为
1900~8200,进一步优选为2900~6300。
[0033] 如果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纤维,进而所得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度就不足,当用于卫生用品的底层等时不能满足所需的强度。牵伸比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是牵伸比超过8200的话,无法进行稳定的纺丝,生产率低下,所以不好。
[0034]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轧纹面积率为6.5~25%,优选7.0~21%。如果小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值,则耐起毛性恶化,如果超过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手感变硬,所以不好。
[0035]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耐起毛性为1.0~2.0点。优选为1.0点。超过上述范围的上限值的非织造布,当用作为纸尿裤的底层时,由于与衣服或毛毯等摩擦而容易产生毛球,存在外观变得极其不好的问题,或者存在毛球误入幼儿口中发生危险的问题。
[0036] 这里,所谓耐起毛性是将非织造布与其他材料反复接触时,在非织造布表面产生的起毛性的难易度的指标,评价点数越小越好。耐起毛性是由交织的形成状态、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强度、压接状态等来决定的特性。
[0037]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柔软指数优选为2.2mm/20mm/(g/m2)以下,更优选为2
1.0~2.0mm/20mm/(g/m)。如果柔软指数超过上述范围,则用作为卫生用品的底层时,直接关系到对使用者来说极为重要的使用感,并且就由于也是穿戴者、护理者、看护者等接触的部分而重要的柔软性来说有时也不充分。
[0038] 这里,非织造布的柔软指数是以非织造布的硬挺度/目付来定义的表示非织造布的柔软性的指标,是从按照JIS L1096-1999的8.19.1的A法“悬臂法”测定的非织造布的硬挺度和如上所述测定的非织造布的目付算出的值,是与实际的非织造布的使用感有关的指标。
[0039]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指数优选为0.9N/25mm/(g/m2)以上。如果拉2
伸强度指数小于0.9N/25mm/(g/m),则当用于卫生用品的底层等时,有时就无法满足所需的强度。
[0040] 这里,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指数是以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目付来定义的表示非织造布的强度的指标,是从按照JIS L1096-1999的8.12.1的(1)的“A法(条样法)”的“切割条样法”测定的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如上所述测定的非织造布的目付算出的值,是与实际的非织造布的使用感有关的指标。
[0041] 满足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规定的特性的纺粘非织造布,不仅使用感良好,而且在制造纺粘非织造布时不易发生断头等现象,还具有非常优异的生产率。
[0042] 本发明的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要想获得如本发明的纤维直径1.5d以下的细的纺粘非织造布,则按照如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话,因生产率良好而优选:如日本特开平8-3853号公报中公开那样,将从纺丝喷嘴纺丝出的多个连续纤维,通过冷却风来冷却后,通过重新导入的牵伸风来牵伸的制造方法;或者如日本特开2002-302862号公报中公开那样,将冷却风分成风速不同的两个阶段,将冷却风直接用作为牵伸风的制造方法。
[0043] 实施例
[0044]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丙烯系聚合物纺粘非织造布,举出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0045] 在以下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装置如下。
[0046] 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1>
[0047] 日本特开平8-3853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装置。也就是具备如下装置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从纺丝喷嘴纺丝出的纤维在喉部缓慢冷却后,在冷却室由冷却风来进行冷却,在被构成为通过与冷却风不同而另行导入的牵伸风来进行牵伸的密闭型装置中进行牵伸后,设置有使纤维分散的纤维分散装置,分散后的纤维就堆积到移动捕集装置上,对于该堆积的纤维集合体通过轧纹辊和平辊调节压力和温度,部分性地进行压接。
[0048] 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2>
[0049] 具备如下装置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从纺丝喷嘴纺丝出的纤维,通过来自于一侧的冷却风进行冷却,在被构成为通过与冷却风不同而另行导入的牵伸风来进行牵伸的开放型装置中进行牵伸后,设置有使纤维分散的纤维分散装置,分散后的纤维就堆积到移动捕集装置上,对于该堆积的纤维集合体通过轧纹辊和平辊调节压力和温度,部分性地进行压接。
[0050] 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3>
[0051] 日本特开2002-302862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装置,也就是具备如下装置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导入冷却室的冷却风吹送部被分成上下方向两个阶段来设置,在被构成为冷却风兼作牵伸风的密闭型装置中进行牵伸后,设置有使纤维分散的纤维分散装置,分散后的纤维就堆积到移动捕集装置上,对于该堆积的纤维集合体通过轧纹辊和平辊调节压力和温度,部分性地进行压接。
[0052] 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测定方法如下。
[0053] (1)MFR(熔体流动速率[g/10分钟(230℃)]
[0054] 除了以下所示的事项以外,全部按照JIS K7210-1999的第7项B法的b“测定活塞移动规定距离的时间的方法”来测定。
[0055] <1>对于制作的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采样每个为5g的试片5点。至于采样处所,对于MD方向为任意处,对于CD方向为除去非织造布样品的两端20cm后,直线状以均匀间隔取5处。
[0056] <2>用镊子将试片装入长度160mm×内径9.550mm的机筒内。
[0057] <3>使用自动挤出塑度计(日本测试产业株式会社(テスタ一産業株式会社)制造,TP-406型),以试验温度230℃、荷重2.16kg、测定距离6mm来测定MFR。
[0058] <4>对于各非织造布样品,逐个都对采样的5点试片分别测定,求出其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1位,作为各纺粘非织造布的MFR。
[0059] (2)纤度(旦:d:每9000m的纤维克数)
[0060] 1d=1g/纤维长度9000m
[0061] <1>对于制作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采样10mm×10mm的试片10点。至于采样处所,对于MD方向为任意处,对于CD方向为除去非织造布样品的两端20cm后,在直线上以均匀间隔取10处。
[0062] <2>使用尼康公司制造的ECLIPSE E400显微镜,以放大倍数20倍,将纤维直径以μm单位读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对于每个试片测定任意20处的直径。对于10个试片分别如此测定(直径的测定点为总计200点)。根据直径的测定结果,就每个各测定点求出每3
9000m的纤维克数。此时,聚丙烯的密度是按照0.91g/cm 来计算。
[0063] <3>对于200点的每个测定点,分别换算每9000m的纤维克数,求出该换算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纤度。
[0064] (3)牵伸比
[0065] 求出在上述纤度测定中求出的总计200点的直径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纤维直径(单位:μm)。
[0066] 从在各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中使用的喷嘴直径(单位:mm)和所得纤维的纤维直径,按照下述公式求出牵伸比,四舍五入十位,作为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的牵伸比。
[0067] 牵伸比=(喷嘴直径[mm])2/(纤维直径[mm])2
[0068] (4)目付[g/m2]
[0069] 按照JIS L1096-1990的6.4.2项的“标准状态下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来测定。
[0070] <1>对于制作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采样100cm2的圆形试片。至于采样处所,对于MD方向为任意处,对于CD方向为除去非织造布样品的两端20cm后,在直线上以均匀间隔取20处。
[0071] <2>对于采样的各试片,使用上皿式电子天平(岛津制作所制造,EB-330型)分别2
测定质量(g)。求出各试片的质量的平均值。从求出的平均值换算每1m 的质量(g),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目付。
[0072] (5)耐起毛性[点]
[0073] <1>对于制作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采样300mm(MD)×25mm(CD)的试片40点。至于采样处所,对于MD方向为任意的2处(轧纹辊侧面评价用(表面)、平辊侧面(背面)评价用),对于CD方向为除去非织造布样品的两端20cm后,在直线上以均匀间隔各取20处(共计40处)。
[0074] <2>使用JIS-L0849-2004的5的5.1的b记载的装置“摩擦试验器II形(学振形)”进行评价。具体地,作为该装置使用大荣科学精器公司制造的RT-100型,使摩擦子的荷重为200g,使用包装胶带(布)No.314(永乐胶带(RINREITAPE)公司制造),设置成该胶带的胶面和试片的测定面能够摩擦。此时,为了防止在测定中试片偏移的情况,把“400号”砂纸使砂面朝上地安装在装置的台上,进而把试片按照评价面朝上地放置在砂面之上,安装到测定装置的台上。
[0075] <3>安装试片后,把试片的测定面和胶带的非胶面摩擦50个来回。
[0076] <4>观察试片的摩擦面,对耐起毛性,按照以下基准用点数来评价。
[0077] 1点:没有起毛。
[0078] 2点:起毛程度为在1处开始出现小毛球。
[0079] 3点:开始出现清楚的毛球,并且可以看到多个小毛球。
[0080] 4点:可以看到清楚的大毛球,纤维在多处开始浮起。
[0081] 5点:纤维被相当程度剥下,以至试片变薄的程度。
[0082] 6点:纤维被剥成试片破损的程度。
[0083] <5>对于每个各试片,进行上述<1>~<4>。对于表面评价用试片,摩擦背面,对于背面评价用试片则摩擦背面来评价。
[0084] <6>对于上述40点(正反面各20点)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耐起毛性。
[0085] (6)柔软指数
[0086] 按照JIS L1096-1999的8.19.1的“A法(45°悬臂法)”测定。
[0087] <1>对于制作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取样长度150mm、宽度20mm的长方形试片,在MD方向长的试片20点、在CD方向长的试片20点,共计40点。至于采样处所,对于各非织造布样品的MD方向为任意的2处(在CD方向长的试片的采样处、在MD方向长的试片的采样处),对于CD方向为除去非织造布样品的两端20cm后,在直线上以均匀间隔各取20处(共计40处)。
[0088] <2>对于采样的试片,以mm单位分别再次测定正反面,读取到整数位,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
[0089] <3>对于40点试片分别如此测定,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硬挺度[mm/20mm],通过下式求出柔软指数
[0090] 柔软指数=硬挺度的平均值[mm/20mm]/目付[g/m2]
[0091] (7)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指数
[0092] 除了下述事项以外,全部按照JIS L1096-1999的8.12.1的(1)的“A法(条样法)”的“切割条样法”来测定。
[0093] <1>对于制作的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取样长度200mm、宽度20mm的试片,按照与上述(5)一样的要领,取样在MD方向长的试片20点、在CD方向长的试片20点共计40点。
[0094] <2>对于各试片,使用恒速拉伸型拉伸试验机(英斯特朗公司制造的5564型),在卡盘间距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的条件下,对试片的长度方向施加荷重至试片断裂,测定此时的最大荷重[N/25mm]。
[0095] <3>对于40点试片分别如此测定,求出最大荷重值的平均,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拉伸强度[N/25mm]。
[0096] <4>通过下式求出拉伸强度指数,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2位,作为各非织造布样品的拉伸强度指数。
[0097] 拉伸强度指数=拉伸强度[N/25mm]/目付[g/m2]
[0098] (8)生产率
[0099] 生产率是根据制作纺粘非织造布时的纤维的断头情况来评价的。调整各纺粘非织造布样品的制造条件后,连续10分钟制作该非织造布样品时,观察该制作情况的结果。
[0100] ○:没有断头
[0101] ×:有断头
[0102] 实施例1
[0103] 纺粘非织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按照JIS K7210-1999在温度230℃、荷重2.16kg测定):65g/10分钟)。使用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1>,设定为喷嘴直径0.60mm、单孔流出量0.35g/min、树脂温度225℃、冷却风速1.8m/s、冷却温度20℃、牵伸
3
风量3000m/hr/m,使调节分散装置而得到的纤维网,通过轧纹辊(刻印形状:菱形,刻印尺寸:0.67mm×0.67mm,间隔:1.47mm×1.47mm,轧纹面积率21%,锯齿形排列,刻印倾斜:45度)和平辊之间,调节压力和温度进行热轧纹处理,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
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0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测定耐起毛性、柔软性、拉伸强度。
[0105] 结果示于表1。
[0106] 实施例2
[0107] 在实施例1中,除了调节移动捕集装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为2
15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0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09] 结果示于表1。
[0110] 实施例3
[0111] 在实施例1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2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3
度215℃、冷却风速1.6m/s、牵伸风量2600m/hr/m,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
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3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1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13] 结果示于表1。
[0114] 实施例4
[0115] 在实施例1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3
度235℃、冷却风速1.6m/s、牵伸风量4500m/hr/m,得到纤维直径0.8d、牵伸比2900、构成
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1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17] 结果示于表1。
[0118] 实施例5
[0119] 在实施例1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3
度245℃、冷却风速1.6m/s、牵伸风量6700m/hr/m,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构成
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2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21] 结果示于表1。
[0122] 实施例6
[0123] 在实施例1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0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3
度235℃、冷却风速1.6m/s、牵伸风量6700m/hr/m,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构成
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1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2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25] 结果示于表1。
[0126] 比较例1
[0127] 在实施例1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2
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2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29] 结果示于表1。
[0130] 比较例2
[0131] 在实施例1中,设定为树脂温度210℃、冷却风速1.6m/min、牵伸风量2000m3/hr/m,得到纤维直径1.8d、牵伸比13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2
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3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33] 结果示于表1。
[0134] 比较例3
[0135]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使用轧纹面积率为6.3%的轧纹辊(刻印形状:圆形,刻印尺寸:直径0.43mm,间隔:1.1mm×2.1mm,锯齿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3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37] 结果示于表1。
[0138] 实施例7
[0139] 纺粘非织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按照JIS K7210-1999在温度230℃、荷重2.16kg测定):65g/10分钟)。使用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2>,设定为喷嘴直径0.60mm、单孔流出量0.35g/min、树脂温度225℃、冷却风速2.0m/s、冷却温度20℃、牵伸
2
喷枪压力5.0kgf/cm,使调节分散装置而得到的纤维网,通过轧纹辊(刻印形状:菱形,刻印尺寸:0.45mm×0.45mm,间隔:1.7mm×1.7mm,轧纹面积率7.0%,锯齿形排列,刻印倾斜:
45度)和平辊之间,进行热轧纹处理,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
2
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4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41] 结果示于表2。
[0142] 实施例8
[0143] 在实施例7中,除了调节移动捕集装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为2
15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4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45] 结果示于表2。
[0146] 实施例9
[0147] 在实施例7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2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2
度215℃、冷却风速1.8m/s、牵伸喷枪压力4.0kgf/cm,除此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纤维
2
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30g/10分钟、目付为17g/m的纺粘非织造布。
[014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49] 结果示于表2。
[0150] 实施例10
[0151] 在实施例7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2
度235℃、冷却风速1.8m/s、牵伸喷枪压力6.0kgf/cm,得到纤维直径0.8d、牵伸比2900、构
2
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5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53] 结果示于表2。
[0154] 实施例11
[0155] 在实施例7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2
度245℃、冷却风速1.8m/s、牵伸喷枪压力7.0kgf/cm,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构
2
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5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57] 结果示于表2。
[0158] 实施例12
[0159] 在实施例7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0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2
度235℃、冷却风速1.6m/s、牵伸喷枪压力7.0kgf/cm,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构
2
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16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6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61] 结果示于表2。
[0162] 比较例4
[0163] 在实施例7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2
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1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6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65] 结果示于表2。
[0166] 比较例5
[0167] 在实施例7中,设定为树脂温度210℃、冷却风速1.8m/min、牵伸喷枪压力3.0kgf/2
c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8d、牵伸比13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
2
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6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69] 结果示于表2。
[0170] 比较例6
[0171] 在实施例7中,除了使用轧纹面积率为6.3%的轧纹辊(刻印形状:圆形,刻印尺寸:直径0.43mm,间隔:1.1mm×2.1mm,锯齿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7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73] 结果示于表2。
[0174] 实施例13
[0175] 纺粘非织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按照JIS K7210-1999在温度230℃、荷重2.16kg测定):65g/10分钟)。使用纺粘非织造布制造设备<3>,设定为喷嘴直径0.60mm、单孔流出量0.35g/min、树脂温度225℃、上段冷却风速0.4m/s、冷却温度20℃、上段冷却风速1.4m/s、冷却温度20℃、使调节分散装置而得到的纤维网,通过轧纹辊(刻印形状:菱形,刻印尺寸:0.88mm×0.88mm,间隔:1.52mm×1.32mm,轧纹面积率18%,锯齿形排列,刻印倾斜:30度和150度(在CD方向每一列交叉配置))和平辊之间,进行热轧纹处理,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
2
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7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77] 结果示于表3。
[0178] 实施例14
[0179] 在实施例13中,除了调节移动捕集装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为2
15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8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81] 结果示于表3。
[0182] 实施例15
[0183] 在实施例13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2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15℃、上段冷却风速0.3m/s、下段冷却风速1.2m/s,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2
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3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8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85] 结果示于表3。
[0186] 实施例16
[0187] 在实施例13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35℃、上段冷却风速0.6m/s、下段冷却风速2.1m/s,得到纤维直径0.8d、牵伸比2900、构2
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8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89] 结果示于表3。
[0190] 实施例17
[0191] 在实施例13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7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45℃、上段冷却风速1.0m/s、下段冷却风速3.5m/s,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构2
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9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93] 结果示于表3。
[0194] 实施例18
[0195] 在实施例13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10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35℃、上段冷却风速0.8m/s、下段冷却风速3.2m/s,得到纤维直径0.5d、牵伸比4600、2
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112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19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197] 结果示于表3。
[0198] 比较例7
[0199] 在实施例13中,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设定为树脂温度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2
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0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01] 结果示于表3。
[0202] 比较例8
[0203] 在实施例13中,设定为树脂温度210℃、上段冷却风速0.3m/s、下段冷却风速1.1m/s,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8d、牵伸比1300、构成非织造布
2
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0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05] 结果示于表3。
[0206] 比较例9
[0207] 在实施例13中,除了使用轧纹面积率为6.3%的轧纹辊(刻印形状:圆形,刻印尺寸:直径0.43mm,间隔:1.1mm×2.1mm,锯齿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1.2d、牵伸比19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0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09] 结果示于表3。
[0210] 实施例19
[0211] 在实施例1中,使牵伸风量为2500m3/hr/m,得到纤维直径1.5d、牵伸比1500、构成2
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1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13] 结果示于表1。
[0214] 实施例20
[0215] 在实施例5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4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21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1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17] 结果示于表1。
[0218] 实施例21
[0219] 在实施例5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5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3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2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21] 结果示于表1。
[0222] 实施例22
[0223] 在实施例5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7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63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2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25] 结果示于表1。
[0226] 实施例23
[0227] 在实施例5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8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8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2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29] 结果示于表1。
[0230] 比较例10
[0231] 在实施例1中,使喷嘴直径为0.35mm、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树脂温度为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2
7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3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33] 结果示于表1。
[0234] 实施例24
[0235] 在实施例7中,除了使牵伸喷枪压力为3.5kgf/cm2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5d、牵伸比15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分钟、目付为17g/2
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3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37] 结果示于表2。
[0238] 实施例25
[0239] 在实施例10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4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21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4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41] 结果示于表2。
[0242] 实施例26
[0243] 在实施例10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5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3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4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45] 结果示于表2。
[0246] 实施例27
[0247] 在实施例10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7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63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4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49] 结果示于表2。
[0250] 实施例28
[0251] 在实施例10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8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8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4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5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53] 结果示于表2。
[0254] 比较例11
[0255] 在实施例7中,使喷嘴直径为0.35mm、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树脂温度为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2
7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5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57] 结果示于表2。
[0258] 实施例29
[0259] 在实施例13中,除了使上段冷却风速为0.3m/s、下段冷却风速为1.1m/s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5d、牵伸比15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0g/102
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6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61] 结果示于表3。
[0262] 实施例30
[0263] 在实施例17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4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21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64]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65] 结果示于表3。
[0266] 实施例31
[0267] 在实施例17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5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3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68]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69] 结果示于表3。
[0270] 实施例32
[0271] 在实施例17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7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63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72]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73] 结果示于表3。
[0274] 实施例33
[0275] 在实施例17中,除了使用喷嘴直径0.80mm以外其余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2
0.5d、牵伸比82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75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76]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77] 结果示于表3。
[0278] 比较例12
[0279] 在实施例13中,使喷嘴直径为0.35mm、作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为40g/10分钟的聚丙烯、树脂温度为23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得到纤维直径1.2d、牵伸比2
700、构成非织造布的聚丙烯纤维的MFR为50g/10分钟、目付为17g/m 的纺粘非织造布。
[0280] 对于该纺粘非织造布,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和测定。
[0281] 结果示于表3。
[0282] [表1]
[0283]
[0284] [表2]
[0285]
[0286] [表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