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面料 / 间隔织物 / 3D经编间隔织物

3D经编间隔织物

阅读:85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3D经编间隔织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经编 间隔织物 ,它包括面纱、底纱以及位于面纱与底纱之间的 支撑 纱,所述的面纱与底纱采用30~2000D的锦纶单丝、涤纶单丝、涤纶低弹丝或锦纶长丝织成,所述的支撑纱采用30~1200D的涤纶单丝、锦纶单丝或涤纶复丝织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所述的面纱、支撑纱以及底纱由双 针床 经编一体成型,该间隔织物的厚度为15~60mm。本实用新型3D经编间隔织物的面纱、支撑纱以及底纱由双针床经编一体成型,支撑纱形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使3D经编间隔织物透气性好、透湿透 水 、回弹性好;厚度最高可达60mm,无需 叠加 多层3D经编间隔织物便能满足高厚度的要求。,下面是3D经编间隔织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纱(1)、底纱(3)以及位于面纱(1)与底纱(3)之间的支撑纱(2),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采用30~2000D的锦纶单丝、涤纶单丝、涤纶低弹丝或锦纶长丝织成,所述的支撑纱(2)采用30~1200D的涤纶单丝、锦纶单丝或涤纶复丝织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所述的面纱(1)、支撑纱(2)以及底纱(3)由双针床经编一体成型,该间隔织物的厚度为15~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上编织有网孔(4),所述的网孔(4)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4)为圆形、三形或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的网孔(4)的形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孔(4)的面积为1~
25mm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每平方厘米所述的面纱(1)或所述的底纱(3)有35~45个支撑点。

说明书全文

3D经编间隔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造业,特别涉及一种3D经编间隔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3D经编间隔织物由于以聚酯纤维为基料且采用间隔网孔结构,使3D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以下优点:材质轻、易携带、易清洗、防霉防蛀防螨、透气性好、透湿透、回弹性好以及环保等。因此3D经编间隔织物被广泛应用于床垫、坐垫、家纺用品、医疗保健、运动器材等诸多领域,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但随着3D经编间隔织物被应用地越来越广泛,很多领域对其支撑以及厚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3D经编间隔织物厚度最多只能达到40mm。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厚、支撑力更强的3D经编间隔织物。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经编间隔织物,它包括面纱、底纱以及位于面纱与底纱之间的支撑纱,所述的面纱与底纱采用30~2000D的锦纶单丝、涤纶单丝、涤纶低弹丝或锦纶长丝织成,所述的支撑纱采用30~1200D的涤纶单丝、锦纶单丝或涤纶复丝织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所述的面纱、支撑纱以及底纱由双针床经编一体成型,该间隔织物的厚度为15~60mm。
[0005] 优化的,所述的面纱与底纱上编织有网孔,所述的网孔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的网孔为圆形、三形或四边形。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的面纱与底纱的网孔的形状不同。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网孔的面积为1~25mm²。
[0009] 优化的,每平方厘米所述的面纱或所述的底纱有35~45个支撑点。
[001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3D经编间隔织物的面纱、支撑纱以及底纱由双针床经编一体成型,支撑纱形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使3D经编间隔织物透气性好、透湿透水、回弹性好;厚度最高可达60mm,无需叠加多层3D经编间隔织物便能满足高厚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1为附图1的右视图;
[0012] 附图2为附图1的主视图;
[0013]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3D经编间隔织物的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
[0014]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3D经编间隔织物的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
[0015]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3D经编间隔织物的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0016] 附图中:1、面纱;2、支撑纱;3、底纱;4、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 实施例一
[0019] 如图1、2所示,本附图1为3D经编间隔织物包括面纱1、底纱3以及位于面纱1与底纱3之间的支撑纱2。
[0020] 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可采用30~2000D的锦纶单丝、涤纶单丝、涤纶低弹丝或锦纶长丝织成,由于采用复丝会出现线圈的结不稳定的情况,会导致面纱1或底纱3不够牢固,而且成本高重量较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纱1和底纱3均采用700D的涤纶单丝织成。每平方厘米所述的面纱1或所述的底纱3有35~45个支撑点,有效释放颈椎压力,承托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防止睡眠中因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达到舒体减压的目的。
[0021] 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纱2可采用30~1200D的涤纶单丝、锦纶单丝或涤纶复丝织成X交叉结构、相互平行结构或IXI交替结构。由于采用复丝会有上述同样缺点,因此支撑纱2采用900D的涤纶单丝织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纱2采用X交叉结构,使3D经编间隔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湿透水性、回弹性。
[0022] 所述的面纱1、支撑纱2以及底纱3由双针床经编一体成型,该间隔织物的厚度为最厚能达到60mm,不需要多层3D经编间隔织物叠加以实现高厚度的要求。
[0023] 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上编织有网孔4,所述的网孔4为规则或不规则图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美观,所述的网孔4为25mm²的方形孔。根据不同要求,所述的面纱1与底纱3的网孔4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
[0024] 实施例二
[002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网孔4为20 mm²的圆形孔。
[0026] 实施例三
[0027]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网孔4为20 mm²的正六边形孔。
[0028]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