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动物学 / 羽毛 / 羽轴 / 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

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

阅读:2发布:2022-05-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其中,输液瓶固定装置,其包括把持机构、驱动机构、限位机构以及导向机构,其中,所述把持机构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通过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输液瓶固定装置顶端的挡体、设置于动 力 部件上的第一限位调节部件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上的第一导向部件和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上的第二导向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瓶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且成本大幅度降低。,下面是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持机构(101)、驱动机构(102)、限位机构(103)以及导向机构(104),其中,
所述把持机构(101)包括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通过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设置有第一凸台(101a-1),第一凸台(101a-1)包括有第一导向面(E1),所述第二卡合部件(101b)设置有第二凸台(101b-1),第二凸台(101b-1)包括有第二导向面(E2);
所述驱动机构(102)包括动部件(102a)以及与所述动力部件(102a)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第二传动部件(102c)、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02b)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E1)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面(D1),所述第二传动部件(102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E2)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D2);
所述限位机构(103)包括设置于输液瓶固定装置(100)顶端的挡体(103c)、设置于动力部件(102a)上的第一限位调节部件(103a)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103b);
所述导向机构(10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102d)上的第一导向部件(104a)和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102e)上的第二导向部件(104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第一凸台(101a-1)通过第一导向部件(104a)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102d)相邻设置,其还包括有第一抵触面(B1);
第二凸台(101b-1)通过第二导向部件(104b)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102e)相邻设置,其还包括有第二抵触面(B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101a-1)的第一抵触面(B1)抵触至所述第三传动部件(102d)的第一卡位面(C1);
所述第二凸台(101b-1)的第二抵触面(B2)抵触至所述第四传动部件(102e)的第二卡位面(C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104a)一端自第三传动部件(102d)的第一卡位面(C1) 始,贯穿所述第一凸台(101a-1),与所述第一凸台(101a-1)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为止,且阻碍块与所述第一凸台(101a-1)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
所述第二导向部件(104b)一端自第四传动部件(102e)的第二卡位面(C2)始,贯穿所述第二凸台(101b-1),与所述第二凸台(101b-1)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块为止,且阻碍块与所述第二凸台(101b-1)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102a),还包括,
动力源(102a-1)、设置于动力源(102a-1)上端的固定板(102a-2)、分别设置于固定板(102a-2)两端且抵触至所述挡体(103c)下端面(A)的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以及直接与所述动力源(102a-1)的动力入力轴相连的传动推块(102a-4),所述传动推块(102a-4)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分别通过中空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活动连接,且在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传动推块(102a-4)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推块(102a-4)上还设置有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所述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所述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的上端面能够形成对所述中空部件的下端面的抵触面。
8.如权利要求1~4、6或7任一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面(D1)和第二传动面(D2)设置为向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
所述第一导向面(E1)自第一凸台(101a-1)的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所述第一传动面(D1)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
所述第二导向面(E2)自第二凸台(101b-1)的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所述第二传动面(D2)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
9.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刺机构(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下方,包括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以及与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201)相连的穿刺动力部件(20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100)上的穿刺轨道相配合的滑动部件,以及用于固定输液管的定部件;所述滑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穿刺轨道内。
11.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瓶机构(300),其包括驱动部件(301)和递换部件(302),其中,
所述递换部件(302)包括转动凸轮(302a)、转塔(302b)以及悬挂部件(302c),所述转动凸轮(302a)通过入力轴(302a-1)与所述驱动部件(301)相连;所述转塔(302b)与所述转动凸轮(302a)相连,通过出力轴(302b-1)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悬挂部件(302c),实现输液瓶的更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303),与所述驱动部件(301)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301)的运行与停止。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换部件(302)还包括传动带(302d),所述传动带(302d)通过主动轮(302d-1)和从动轮(302d-2)进行传动,所述主动轮(302d-1)与所述驱动部件(301)相连接,所述从动轮(302d-2)与所述入力轴(302a-1)相连接。
14.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机构(400),其包括,
传动导杆部件(401),其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件(102a)相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推进端(401a);
滴壶固定部件(402),设置有能够卡扣固定住所述滴壶的滴壶卡口(402a),以及与所述滴壶卡口(402a)相连通的通孔(402b);以及,
排气推动部件(403),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402b)对卡扣在所述滴壶卡 口(402a)内的滴壶进行推挤,另一端形成传动端(403a)与所述推进端(401a)相配合,能够将所述传动导杆部件(401)传动的力转化为对滴壶推挤的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端(401a)包括第一推动面(401a-1)和第二推动面(401a-2),所述第一推动面(401a-1)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推进端(401a)的端点,所述第二推动面(401a-2)向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推进端(401a)的端点,使得所述传动端(403a)能够沿第一推动面(401a-1)运动经推进端(401a)的端点后,继续沿第二推动面(401a-2)运动,反之亦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推动部件(403)包括能够穿过所述通孔(402b)的排气推杆(403b),与所述排气推杆(403b)相连接的排气回复杆(403c),以及与所述排气回复杆(403c)相连接的排气定位器(403d);其中,所述通孔(402b)包括大孔段(402b-1)和小孔段(402b-2),所述大孔段(402b-1)的孔径大于小孔段(402b-2)的孔径,且其相连接处形成排气推杆(403b)的抵触端;
所述排气推杆(403b)包括能够穿过小孔段(402b-2)的顶杆(403b-1)和与所述大孔段(402b-1)相配合的凹面(403b-2),所述凹面(403b-2)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403b-1)的直径;
所述排气回复杆(403c)包括与所述凹面(403b-2)相配合的传动杆(403c-1),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403c-1)直径的定位面(403c-2),以及设置有第一回复面(403a-1)和第二回复面(403a-2)的传动端(403a);
所述排气定位器(403d)为两端设置有端口的中空结构,其将所述定位面(403c-2)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403c-1)上的弹性回复部件包裹在所述排气定位器(403d)的中空结构内,使得传动杆(403c-1)能够穿过一侧端口抵触至所述凹面(403b-2),且和所述定位面(403c-2)在中空结构空间内往复运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面(403a-1)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传动端(403a)的端点,所述第二回复面(403a-2)向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传动端(403a)的端点。
18.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拔针机构(500),其包括,
抓针部件(501),包括第一伸缩件(501a)、设置于第一伸缩件(501a)下端的夹取件(501b),以及与所述第一伸缩件(501a)相连接的配合件(501c);
联动部件(502),包括动力件(502a)、设置于所述动力件(502a)下端的传动齿轮(502b)、能够与所述传动齿轮(502b)相配合的联动带(502c)以及从动齿轮(502d);
护理部件(503),包括第二伸缩件(503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件(503a)下端的取胶布支撑架(503b);
按压部件(504),包括第三伸缩件(504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伸缩件(504a)下端的按压件(504b);以及,
探测部件(505),设置于所述护理部件(503)和所述按压部件(504)之间,能够探测其距离输液针羽翼部位的高度;
所述配合件(501c)与所述联动带(502c)相配合连接,随所述联动带(502c)的运动而定向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506),能够控制所述抓针部件(501)、联动部件(502)、护理部件(503)以及按压部件(504)的运动调节。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件(501b)设置为带有凹槽的金属头,所述凹槽与输液针头把持端相配合,能够卡扣固定住输液针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胶布支撑架(503b)呈扇形设置,且扇形的弧面为护理胶带的承接面。
22.一种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穿刺机构(200)、换瓶机构(300)、排气机构(400)以及拔针机构(5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液监控机构(600),卡扣设置于滴壶处,包括对输液速度进行监控的液体流速监测器和对滴壶内位进行监控的液体水位监测器;
输液温控机构(700),包括加热部件和设置于加热部件外部的壳体,用于对输液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及,
支撑机构(800),用于支撑所述输液系统,且设置有可移动部件,能够便于输液系统的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调控机构(900),其包括,调控动力部件(901),与调控推杆(901a)相连接,能够推动调控推杆(901a)伸长或收缩;
流速控制部件(902),一端与所述调控推杆(901a)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挤压端(902a);以及,
振动部件(903),设置于所述流速控制部件(902)的另一侧,通过振动使得输液管内的滴速均匀;
所述调控动力部件(901)、流速控制部件(902)以及振动部件(903)皆设置于流量调控外壳(904)的内部,所述流量调控外壳(904)设置有输液管卡扣通道(904a)。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控感应部件(905),与所述流速控制部件(902)相连接,能够感应所述调控推杆(901a)的伸缩距离。

说明书全文

一种固定装置、穿刺装置、换瓶装置、排气装置、拔针装置以及

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及其构成的输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液体点滴输液是利用液体落差的产生压差(重力)的原理将药液注入人体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常用的方法。
[0003] 多年来静脉点滴输液的工作,一直由医护人员使用手工操作、监控和护理。由于人工操作行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比如:空气中尘埃、纤维细菌、病毒或其它微粒,医护人员在执行输液、转换吊瓶时这些不确定的环境影响因素会对药液产生不可察觉的污染,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
[0004] 此外,现有的人工静脉点滴输液,由于人工监控的不及时,经常发生药液过度输入,造成了输液管内、血液之间产生负压差,导致血液回流到输液管内,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医护人员为减轻工作负担,将输液管内处于凝结状态的血液重新输入患者的血液里,这就可能为血栓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可能会提高了脑血栓、脑梗塞的发病率。
[0005] 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如果气泡未经及时处理进入人体的话,势必给人体的健康带来隐患。一般医护人员处理气泡的手段要么是把药液重新挤入滴壶内,要么就是把输液管的针头拔掉排净气泡后重新插入一次,这样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同时不仅影响病人输液,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6] 人工静脉点滴输液时因为医护人员插入的针头未能完全插入静脉血管导致药液注入患者的肌肉内,而医护人员又未能及时发觉,待到发现时被输液者插入针管的周边皮肤、肌肉出现肿现象,不仅造成了药液的流失,还影响到治疗效果,更给患者造成了上加霜的痛苦。
[0007] 在输液过程中现有市场上没有对输液温度很好控制的设备,现有市场上只有一中简单的加热棒对输液液体的温度进行加热;而且是一次性的加热器,不可发反复使用浪费很多。
[0008]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0]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输液瓶固定装置及其构成的输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0011]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固定装置,其包括把持机构、驱动机构、限位机构以及导向机构,其中,所述把持机构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通过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卡合空间;所述第一卡合部件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包括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包括有第二导向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以及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第三传动部件和第四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面,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输液瓶固定装置顶端的挡体、设置于动力部件上的第一限位调节部件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上的第一导向部件和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上的第二导向部件。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凸台通过第一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相邻设置,其还包括有第一抵触面;第二凸台通过第二导向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部件相邻设置,其还包括有第二抵触面。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第一抵触面抵触至所述第三传动部件的第一卡位面;所述第二凸台的第二抵触面抵触至所述第四传动部件的第二卡位面。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 向部件一端自第三传动部件的第一卡位面始,贯穿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为止,且阻碍块与所述第一凸台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一端自第四传动部件的第二卡位面始,贯穿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块为止,且阻碍块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动力源、设置于动力源上端的固定板、分别设置于固定板两端且抵触至所述挡体下端面的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以及直接与所述动力源的动力入力轴相连的传动推块,所述传动推块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活动连接。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传动部件和第四传动部件分别通过中空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活动连接,且在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传动推块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推块上还设置有第一容纳部件和第二容纳部件,所述第一容纳部件和第二容纳部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轨道和第二传动轨道,所述第一容纳部件和第二容纳部件的上端面能够形成对所述中空部件的下端面的抵触面。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面和第二传动面设置为向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面自第一凸台的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所述第一传动面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所述第二导向面自第二凸台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所述第二传动面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
[0020] 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和针头穿刺插入输液瓶。
[002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其还包括,穿刺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下方,包括穿刺器固定部件,以及与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相连的穿刺动力部件。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穿刺器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上的穿刺轨道相配合的 滑动部件,以及用于固定输液管的定部件;所述滑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穿刺轨道内。
[0023] 本实用新型其中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针头穿刺插入输液瓶以及更换输液瓶的目的。
[002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还包括,换瓶机构,其包括驱动部件和递换部件,其中,所述递换部件包括转动凸轮、转塔以及悬挂部件,所述转动凸轮通过入力轴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所述转塔与所述转动凸轮相连,通过出力轴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悬挂部件,实现输液瓶的更换。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控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的运行与停止。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递换部件还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进行传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入力轴相连接。
[0027] 本实用新型其中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针头穿刺插入输液瓶、更换输液瓶以及排出输液管中气体的目的。
[002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其还包括排气机构,其包括,传动导杆部件,其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推进端;滴壶固定部件,设置有能够卡扣固定住所述滴壶的滴壶卡口,以及与所述滴壶卡口相连通的通孔;以及,排气推动部件,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对卡扣在所述滴壶卡口内的滴壶进行推挤,另一端形成传动端与所述推进端相配合,能够将所述传动导杆部件传动的力转化为对滴壶推挤的力。
[0029]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进端包括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所述第一推动面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推进端的端点,所述第二推动面向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推进端的端 点,使得所述传动端能够沿第一推动面运动经推进端的端点后,继续沿第二推动面运动,反之亦然。
[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气推动部件包括能够穿过所述通孔的排气推杆,与所述排气推杆相连接的排气回复杆,以及与所述排气回复杆相连接的排气定位器;其中,所述通孔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所述大孔段的孔径大于小孔段的孔径,且其相连接处形成排气推杆的抵触端;所述排气推杆包括能够穿过小孔段的顶杆和与所述大孔段相配合的凹面,所述凹面的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的直径;所述排气回复杆包括与所述凹面相配合的传动杆,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直径的定位面,以及设置有第一回复面和第二回复面的传动端;所述排气定位器为两端设置有端口的中空结构,其将所述定位面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的弹性回复部件包裹在所述排气定位器的中空结构内,使得传动杆能够穿过一侧端口抵触至所述凹面,且和所述定位面在中空结构空间内往复运动。
[0031]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回复面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传动端的端点,所述第二回复面向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传动端的端点。
[0032]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输液瓶的自动化固定、针头穿刺插入输液瓶、更换输液瓶、排出输液管中气体以及拔针的目的。
[003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还包括拔针机构,其包括,抓针部件,包括第一伸缩件、设置于第一伸缩件下端的夹取件,以及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相连接的配合件;联动部件,包括动力件、设置于所述动力件下端的传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传动齿轮相配合的联动带以及从动齿轮;护理部件,包括第二伸缩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件下端的取胶布支撑架;按压部件,包括第三伸缩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伸缩件下端的按压件;以及,探测部件,设置于所述护理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能够探测其距离输液针羽翼部位的高度;所述配合件与所述联动带相配合连接,随所述联动带的运动而定向运动。
[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中:还包括,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抓针部件、联动部件、护理部件以及按压部件的运动调节。
[0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取件设置为带有凹槽的金属头,所述凹槽与输液针头把持端相配合,能够卡扣固定住输液针头。
[0036]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取胶布支撑架呈扇形设置,且扇形的弧面为护理胶带的承接面。
[0037] 本实用新型其中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输液的输液系统。
[003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穿刺机构、换瓶机构、排气机构以及拔针机构,还包括,输液监控机构,卡扣设置于滴壶处,包括对输液速度进行监控的液体流速监测器和对滴壶内水位进行监控的液体水位监测器;输液温控机构,包括加热部件和设置于加热部件外部的壳体,用于对输液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及,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输液系统,且设置有可移动部件,能够便于输液系统的移动。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流量调控机构,其包括,调控动力部件,与调控推杆相连接,能够推动调控推杆伸长或收缩;流速控制部件,一端与所述调控推杆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挤压端;以及,振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流速控制部件的另一侧,通过振动使得输液管内的滴速均匀;所述调控动力部件、流速控制部件以及振动部件皆设置于流量调控外壳的内部,所述流量调控外壳设置有输液管卡扣通道。
[0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调控感应部件,与所述流速控制部件相连接,能够感应所述调控推杆的伸缩距离。
[004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固定穿刺装置、固定穿刺换瓶装置、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以及简化固定装置的输液系统,其首先体现在对输液瓶的机械化卡合固定,进而为实现输液过程中的自动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性,自动一体化具体将体现在:自动化固定输液瓶;能够自动转换输液瓶;通过机械手的控制实现自动插拔针;也可以通过各单元的控制 器实现对本单元自身输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成本造价低,且实现了输液过程的自动化。附图说明
[004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4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6]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运动初始或“释放”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7]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运动过程尚未上升到输液瓶瓶颈卡合位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8]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运动过程上升到输液瓶瓶颈卡合位置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9]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瓶固定装置运动结束或“卡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0]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装置的换瓶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瓶机构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还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机构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机构固定滴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图1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拔针机构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图17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拔针机构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图1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62]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输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图20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流量调控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图20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瓶流量调控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66]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67]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6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69]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固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具有:用来把持固定住输液瓶的把持机构101、 设置于把持机构101下端的用以驱动把持机构101进行固定和释放输液瓶的驱动机构102,以及能够对把持机构101和驱动机构102进行限位,从而改变把持机构101运动轨迹的限位机构103。为了实现把持机构101固定或释放输液瓶的功能,在结构上,把持机构101包括第一卡合部件101a,以及与第一卡合部件101a相配合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较佳地,此处所述的“相配合设置”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成“镜像”相对设置;其二,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能够同步相对或相向运动,形成固定或释放输液瓶的卡合空间。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皆设置有凹口,形成的凹口结构便于把持机构101能够更好的卡合住输液瓶。
[0070] 参见图2,第一卡合部件101a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台101a-1,此处所述“第一凸台101a-1”,是指自第一卡合部件101a的形成凹口所在平面的底部一侧向下延伸,而后向一侧扩展形成拐点,再向下延伸形成整体为凸台止。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件101b上设置有第二凸台101b-1,此处所述“第二凸台101b-1”,是指自第二卡合部件101b的形成凹口所在平面的底部一侧向下延伸,而后向与所述的“第一凸台101a-1”相反的一侧扩展形成拐点,再向下延伸形成整体为凸台止。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01a-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E1和通孔,此处所述的“第一导向面E1”,具体指,自第一凸台101a-1的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第一传动面D1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而第二凸台101b-1上也设置有第二导向面E2和通孔,此处所述的“第二导向面E2”,具体指,自第二凸台101b-1的一侧面正视方向内切,形成与所述第二传动面D2相配合的相对运动区域。此处所述的“相配合”,是指在结构设置上,两个面(即第一导向面E1和第一传动面D1,以及第二导向面E2和第二传动面D2)能够在传动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
[0071] 参见图3,限位机构103包括设置于输液瓶固定装置100顶端的挡体103c、设置于传动推块102a-4上的第一限位调节部件103a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103b,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调节部件103a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103b相连接的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内侧面的第一导向部件104a第一导向部件104a和第二导向部件104b。在此实施例中,挡体103c可以具有特定结构,即,自俯视度看,该挡 体103c呈倒立的“凹”字型,形成倒立“凹”字的两个端臂分别与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为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提供“导轨”。第一导向部件104a第一导向部件104a一端自第三传动部件102d通过第一凸台101a-1的通孔贯穿第一凸台101a-1,与第一凸台101a-1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块为止,且阻碍块与第一凸台101a-1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第二导向部件104b一端自第四传动部件102e通过第二凸台101b-1的通孔贯穿第二凸台101b-1,与第二凸台101b-1活动连接,至另一端形成阻碍块为止,且阻碍块与第二凸台101b-1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部件。
[0072] 对输液瓶的固定和释放,由动力部件102a对驱动机构102提供驱动力。驱动机构102包括动力部件102a以及与动力部件102a相连的第一传动部件102b和第二传动部件
102c。在此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动力部件102a包括动力源102a-1、设置于动力源102a-1上端的固定板102a-2、设置于固定板102a-2两端且抵触至挡体103c下端面A的第一传动轨道
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以及直接与动力源102a-1的动力入力轴相连的传动推块
102a-4。在此,动力源102a-1的动力入力轴穿过其上端的固定板102a-2,与固定板102a-2活动连接,而与传动推块102a-4固定连接。传动推块102a-4也与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活动连接。此处动力源102a-1可以选择为液压杆,但是,只要其形成为能够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机构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
[0073] 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分别通过中空部件与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活动连接,且在中空部件与传动推块102a-4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可以选择为块状,即长方体结构,与其相连接的“中空部件”为中空结构,依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的形状而定,能够在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上运动。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面D1设置为向“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与之相应的,第二传动部件102c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面E2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面D2,第二传动面D2也设置为向“对称轴”的下方倾斜的结构。以第一导向面E1在第一传动面D1上发生相对位移为例,第一导向面E1自倾斜结构的第一传动面D1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一导向部件104a的限位位置,存在能够给第一凸台101a-1靠近第三传动部件102d以及远离第三 传动部件102d,在第一导向部件104a上的活动距离。此处,“第一传动面D1的最远端”是指,呈倾斜设置的第一传动面D1距离传动推块102a-4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同样,第二导向面E2自倾斜结构的第二传动面D2的最远端至抵触到第二导向部件
104b的限位位置,存在能够给第二凸台101b-1靠近第四传动部件102e以及远离第四传动部件102e,在第二导向部件104b上的活动距离。
[0074] 如图4~图7所示并参见图1~图3,如图4~图7可以看做为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整个运作过程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动力部件102a提供动力通过动力源102a-1的动力入力轴传递给传动推块102a-4,在总推力F(F远大于2F1)的推动下各部分在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上运动,在中空部件的下端面与传动推块102a-4之间的弹性部件作用下,维持其彼此之间的距离H2恒定,此时H2大于等于W*sinα。水平方向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之间的距离2W在第一导向部件104a第一导向部件104a和第二导向部件104b上及设置其上的弹性回复部件的作用下以及,第一抵触面B1和第一卡位面C1、第二抵触面B2和第二卡位面C2的水平限位的作用下,2W恒定不变。在这一运动中第一限位调节部件103a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103b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了中空部件与传动推块102a-4之间的弹性部件之间弹性的张力,从而保证了H2的稳定,同时也起到了对运动部件的平衡作用。当第三传动部件102d和第四传动部件102e的中空部件顶端抵触至挡体103c的下端面A时,在下端面A限制定位的作用下的各部件无法再向上运动,此时动力源102a-1的动力入力轴继续为传动推块102a-4提供向上的动力,迫使传动推块102a-4开始压缩中空部件的下端面与传动推块102a-4之间的弹性部件,使得H2变小,第一凸台101a-1和第二凸台101b-1由于第一传动面D1和第一导向面E1之间的相对运动,开始沿第一导向部件104a第一导向部件104a和第二导向部件104b运动,并开始压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104a第一导向部件
104a和第二导向部件104b上的弹性回复部件,即此时,变竖直方向运动为水平方向运动,2W开始变小直到为零,从而完成第一卡合部件101a和第二卡合部件101b对输液瓶瓶口颈位置的卡合而达到固定输液瓶的效果,有利于输液瓶针头的穿入和拔出。在这一运动中第一限位调节部件103a和第二限位调节部件103b同时也起到了对运动部件的平衡作用。同理,对输液瓶的“释放”可以按照图 7、图6、图5、图4的顺利来进行理解,此时,较佳地,传动推块
102a-4上还设置有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分别套设于第一传动轨道102a-3和第二传动轨道102a-5,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的上端面能够形成对中空部件的下端面的抵触面,如此结构设置能够保证“中空部件”和“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之间的弹性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弹性部件可以选择为弹簧)不被挤压至极限程度,即,第一容纳部件G1和第二容纳部件G2同时起到了对“下降”进程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部件的使用寿命。
[0075]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具有:能够对输液瓶进行卡合固定的输液瓶固定装置100,以及能够刺穿输液瓶瓶盖的穿刺机构200。在这一实施例中,穿刺机构200设置于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下方,包括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以及与穿刺器固定部件201相连的穿刺动力部件202。穿刺器固定部件201上设置有与设置于输液瓶固定装置100上的穿刺轨道相配合的滑动部件,以及用于固定输液管的锁定部件;所述滑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穿刺轨道内。在输液瓶固定装置100对输液瓶进行固定后,穿刺动力部件202带动固定住输液管针头的穿刺器固定部件201向上运动刺破输液瓶或输液袋的瓶口,进而进行输液工序。
[0076]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换瓶固定穿刺装置具有: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以及换瓶机构300。换瓶机构300由驱动部件301驱动递换部件302进行输液瓶的更换。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01可以直接与递换部件302的转动凸轮302a的入力轴302a-1相连接,当驱动部件301驱动入力轴302a-1旋动时,转动凸轮302a按照给定的位移曲线旋动转塔302b,而同时又沿肋的斜面滚动。转塔302b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出力轴302b-1,通过出力轴302b-1将驱动力传递给竖直方向的悬挂部件302c使其转动,实现输液瓶的更换。
[0077] 参见图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稳定驱动力的输出和加力,驱动部件301与具有主动轮302d-1和从动轮302d-2的传动带302d相连,具体的,主动轮302d-1与驱动部件301相连接,当驱动部件301驱动主动轮302d-1转动时,传动带302d带动从动轮302d-2一起运动,此时,与入力轴302a-1相连接的从 动轮302d-2将力传递给入力轴302a-1驱动转动凸轮302a旋动,转动凸轮302a按照给定的位移曲线旋动转塔302b,而同时又沿肋的斜面滚动。转塔302b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出力轴302b-1,通过出力轴302b-1将驱动力传递给竖直方向的悬挂部件302c使其转动,在这一实施例中,悬挂部件302c可以为悬挂有若干输液瓶的“行星支架”,悬挂部件302c的转动实现了输液瓶的更换。
[0078]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可以将驱动部件301和递换部件302中除悬挂部件302c外,全部设置于外壳内。当然,该外壳预留有设置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的缺口,当悬挂部件302c将输液瓶转动至输液瓶固定穿刺装置中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上方时,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对输液瓶瓶颈进行卡合固定,随后穿刺机构200带动输液管的针头插入输液瓶瓶盖中,进行输液。当输液完成后,穿刺机构200将输液管的针头从输液瓶中拔出,第一卡合部件101a与第二卡合部件101b释放输液瓶,悬挂部件302c旋转更换新的输液瓶,如此反复。在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瓶换瓶固定穿刺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部件303,与驱动部件301相连接,控制驱动部件301的运行与停止。当然,为了更好的协调控制卡合、穿刺、换瓶操作,在这一实施例中,设置光电感应器304以及输液瓶瓶颈位置测量器305来控制判断输液瓶是否到达“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的上方”以及输液瓶下落的高度。光电感应器304以及输液瓶瓶颈位置测量器305都与控制部件303相连接,将测定参数反馈至控制部件303中,从而控制输液瓶换瓶固定穿刺装置的运作。
[0079]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穿刺机构200、换瓶机构300以及排气机构400,即该实施例中增加了排气机构400。该排气机构400包括了一端与动力部件102a相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推进端401a的传动导杆部件401;设置有能够卡扣固定住所述滴壶的滴壶卡口402a,和与滴壶卡口402a相连通的通孔402b的滴壶固定部件402;以及,一端能够穿过通孔402b对卡扣在滴壶卡口402a内的滴壶进行推挤,另一端形成传动端403a与推进端401a相配合的排气推动部件403(参见图13),排气推动部件403最终将传动导杆部件401传动的力转化为对滴壶推挤的力,从而排出滴壶或输液管中多余的空气。
[0080]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进端401a包括第一推动面401a-1和第二推动面401a-2。 在此,为了更好的描述排气机构400对输液管或滴壶的排气运动,如此设定第一推动面401a-1:其是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推进端401a的端点所形成的面。由此,第二推动面401a-2是向与第一推动面401a-1同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推进端401a的端点所形成的面。即,第一推动面401a-1和第二推动面401a-2最终相交叉形成了推进端401a,这种结构使得传动端
403a能够沿第一推动面401a-1运动经推进端401a的端点后,继续沿第二推动面401a-2运动。在此,传动导杆部件401的最下端会超出推进端401a的整体,起阻挡作用,以确保传动端
403a不会掉落出第二推动面401a-2。
[0081] 较佳地,排气推动部件403首先包括了能够穿过通孔402b的排气推杆403b,在此,如图14和图15所示,通孔402b其实包括了大孔段402b-1和小孔段402b-2,而大孔段402b-1的孔径大于小孔段402b-2的孔径,如此其相连接处就形成了排气推杆403b的抵触端,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排气推杆403b的顶杆403b-1的抵触端。排气推杆403b区分为能够穿过小孔段402b-2的顶杆403b-1和与大孔段402b-1相配合的凹面403b-2,凹面403b-2的直径要大于顶杆403b-1的直径,由此,仅仅允许排气推杆403b中的顶杆403b-1穿过小孔段402b-2,而凹面403b-2只能在大孔段402b-1内的中空空间内运动。
[0082] 排气推动部件403还包括了与排气推杆403b相连接的排气回复杆403c,以及与排气回复杆403c相连接的排气定位器403d。这其中,排气回复杆403c包括与凹面403b-2相配合的传动杆403c-1、直径大于传动杆403c-1直径的定位面403c-2,以及设置有第一回复面403a-1和第二回复面403a-2的传动端403a。这里,所述的第一回复面403a-1和第二回复面
403a-2结构与第一推动面401a-1和第二推动面401a-2的结构设定相似,即,第一回复面
403a-1是这样一种“面”:其是向一侧延伸,最远抵触至传动端403a的端点所形成的面。而第二推动面401a-2是向与第一回复面403a-1同一侧延伸,最远也抵触至传动端403a的端点所形成的面。第一回复面403a-1和第二回复面403a-2最终相交叉形成了传动端403a。对排气回复杆403c独特设计的理解需要参考排气定位器403d的结构设置。在这一实施例中,排气定位器403d为两端设置有端口的中空结构,其将定位面403c-2以及设置在传动杆403c-1上的弹性回复部件包裹在排气定位器403d的中空结构内,使得传动杆403c-1能够穿过一侧端口抵触至凹面403b-2,且和定位面403c-2在中空结构空间内往复运动。
[0083] 如此,当动力部件102a向上运动时,联动传动导杆部件401一起向上运动,此时推进端401a的端点和传动端403a的端点相距最远的距离,第一推动面401a-1沿第二回复面403a-2运动,随着推进端401a的端点和传动端403a的端点的靠近,传动导杆部件401的第一推动面401a-1逐渐将排气回复杆403c向水平方向推动,压缩传动杆403c-1上的弹性回复部件,进而推进排气推杆403b穿过通孔402b对滴壶进行挤压排出空气。而后越过传动端403a的端点,第二推动面401a-2开始与第一回复面403a-1相接触,随着推进端401a的端点和传动端403a的端点的远离,排气推杆403b的顶杆403b-1从小孔段402b-2抽出,“顶”回传动杆
403c-1,此时,排气定位器403d中空结构空间内的弹性回复部件“抵住”定位面403c-2,迫使排气回复杆403c回复至推进端401a的端点和传动端403a的端点相距最远的距离,之前被挤压变形的滴壶由于挤压力的撤回而恢复原状。在这一实施方式中,较佳地,在传动导杆部件
401上设置传动导杆定位部件(参见图14,图中未标示出),与支撑整个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的支撑杆(参见图12)相连,以确保传动导杆部件401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
[0084]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7~图19,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包括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装置,还包括了拔针机构500。拔针机构500包括用于“抓”住拔出输液针头的抓针部件501,该抓针部件501包括第一伸缩件501a、设置于第一伸缩件501a下端的夹取件501b,以及与第一伸缩件501a相连接的配合件501c。第一伸缩件501a可以选择气缸,与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外壳相连接,而夹取件501b设置为带有凹槽的金属头,该凹槽与输液针头把持端相配合,能够卡扣固定住输液针头,以便于输液针头的拔出。较佳地,所述夹取件501b整体为带有磁性的金属头,便于与输液针头的结合抓取。联动部件502与抓针部件501相连接,具体地,联动部件502包括动力件502a、设置于动力件502a下端的传动齿轮502b、能够与传动齿轮502b相配合的联动带502c以及从动齿轮502d,通过抓针部件
501上的配合件501c与联动部件502上的联动带502c相配合连接,实现抓针部件501随联动带502c的运动而定向运动。
[0085] 拔针机构500还包括护理部件503、探测部件505和按压部件504,皆与输 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的外壳相连接。护理部件503包括第二伸缩件503a以及设置于第二伸缩件503a下端的取胶布支撑架503b。这里所说的“取胶布支撑架503b”在结构上可以这样设置:其整体呈中空的扇形设置,且扇形的弧面为护理胶带的承接面,如此,当第二伸缩件503a带动取胶布支撑架503b向下按压时,护理胶带便会贴服于取胶布支撑架503b的承接面上,从而撕扯下固定胶带。较佳地,取胶布支撑架503b可以设置为带有磁性的部件,而胶带设置为带有金属片的胶带,如此,通过磁性相吸取下胶布;或者,将取胶布支撑架503b的承接面设置为黏连部件,通过黏连取下胶布。按压部件504包括第三伸缩件504a以及设置于第三伸缩件504a下端的按压件504b,按压件504b可以设置为球形,便于套装球形的医用软胶囊,当完成拔针时,第三伸缩件504a带动按压件504b下压,将套装于按压件504b上的医用软胶囊按压在病人手上的针眼处,防止溢血。探测部件505设置于护理部件503和按压部件504之间,能够探测其距离输液针羽翼部位的高度,可以选用能够发出红外线的红外线探测仪。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506,能够控制抓针部件501、联动部件502、护理部件503以及按压部件504的运动调节。当需要拔针时,拔针机构
500的红外线发出红外线光束,将需要拔针部位的手伸进拔针机构500内,将输液针羽翼部位,对准红外线光点下,红外线自动检测距离羽翼针部位的高度,系统自动调节伸缩件高度,按压部件504的高度适当位置一般为按压部件504拔针部位皮肤高度5到10mm,按压部件
504落下,医用软胶囊在按压部件504的压制变形,形成了同插针部位一样的吻合形状,将插针部位密封,护理部件503落下,将胶布拔掉,拔针机械手下降,抓针部件501固定住针头把持处,联动部件502后退将针拔出,按压部件504压制护理胶囊(医用软胶囊)对拔针口维持
3-5分钟的压制,防止拔针口血液外流。最后,按压部件504提升,完成拔针过程。当然,较佳地,输液瓶固定穿刺换瓶排气拔针装置还可以设置有搁置部件507,便于放置病人的手臂。
[0086]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输液瓶固定装置100、穿刺机构200、换瓶机构300、排气机构400以及拔针机构500,还包括,输液监控机构
600,卡扣设置于滴壶处,包括对输液速度进行监控的液体流速监测器和对滴壶内水位进行监控的液体水位监测器;输液温控机构 700,包括加热部件和设置于加热部件外部的壳体,用于对输液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及,支撑机构800,用于支撑输液系统,且设置有可移动部件,能够便于输液系统的移动。
[0087]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流量调控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流量调控机构900,流量调控机构900包括,调控动力部件901、流速控制部件902、振动部件903以及流量调控外壳904。其中,调控动力部件901与调控推杆901a相连接,能够推动调控推杆901a伸长或收缩。流速控制部件902的一端与调控推杆901a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挤压端902a。振动部件903设置于流速控制部件902的另一侧,通过振动使得输液管内的滴速均匀。此处所述的“设置于流速控制部件902的另一侧”,如图22所示,是指以输液管为基准,设置于流速控制部件902所相对的一侧。调控动力部件901、流速控制部件902以及振动部件903皆设置于流量调控外壳904的内部,流量调控外壳904设置有输液管卡扣通道904a,用于固定输液管。在一个实施例中,输液瓶流量调控装置还可以包括调控感应部件905,与流速控制部件902相连接,能够感应所述调控推杆901a的伸缩距离。当需要调控输液管中液体的滴速时,调控动力部件901驱动调控推杆901a从而使得流速控制部件902的挤压端902a挤压或远离输液管,同时振动部件903振动输液管调节输液流速,从而最终实现对滴速的调整。
[0088] 由此可见,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输液系统实现输液过程中的自动一体化,具体体现在:能够自动转换输液瓶;监测输液的滴速、流速以及液体气泡,并进行输液的滴速、流速的控制以及及时的消除气泡;实现对输液过程中输液管的加热,并对加热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通过机械手的控制实现自动插拔针;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输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
[0089]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