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动物学 / 哺乳动物 / 有蹄类动物 / 马科动物 / / 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

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

阅读:809发布:2021-06-06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包括气包、第一手动换向 阀 、熄火 气缸 、第二手动换向阀、气控换向阀、气 马 达、第三手动换向阀、第四手动换向阀、第一气控换向阀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连通;第三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连通;第四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连通。本 发明 既能在 驾驶室 内实现 发动机 的启动和熄火,又能在驾驶室外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和熄火。,下面是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包括气包(30)、第一手动换向(31)、熄火气缸(32)、第二手动换向阀(51)、气控换向阀(53)和气达(54);所述熄火气缸(32)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柴油机的机架上,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与柴油机的熄火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气控换向阀 (53)的执行口A与气马达(51)的进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手动换向阀(33)、第四手动换向阀(52)、第一气控换向阀(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进气口P、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进气口P、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进气口P和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进气口P均与气包(30)连通;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A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A均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54)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连通;所述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54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连通。

说明书全文

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的熄火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气包30、第一手动换向31和熄火气缸32; 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进气口P与气包30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与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连通,熄火气缸32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柴油机的机架上,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与柴油机的熄火拉杆固定连接。当驾驶员需要使发动机熄火时,操作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手柄,使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气体经第一手动换向阀31到达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使发动机熄火(即给气熄火)。发动机熄火后,松开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手柄, 第一手动换向阀31自动复位,这时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相通。
[0003] 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启动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气包30、第二手动换向阀51、气控换向阀 53和气达54,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进气口P和气控换向阀53的进气口P均与气包30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执行口A分别与气马达54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连通,气控换向阀 53的执行口A与气马达51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51是一个小流量的手动换向阀,气控换向阀53是一个大流量的气控换向阀。当车辆需要启动时,操作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手柄,使手动换向阀 52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小流量通过第二手动换向阀51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使气马达54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预啮合,同时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还可经第二手动换向阀51进入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使气控换向阀53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这样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气控换向阀53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启动后,松开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手柄, 第二手动换向阀51自动复位,这时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相通。
[0004] 现有技术的熄火装置的第一手动换向阀31和启动装置的第二手动换向阀51一般均安装在驾驶室内,当检修发动机时,驾驶室是需要翻起的,这时若需要启动发动机或使发动熄火,则需要人爬进翻起的驾驶室操作熄火装置的第一手动换向阀31和启动装置的第二手动换向阀51,难度较大,且不安全因素太多。这就急需一种装置,既能在驾驶室内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和熄火,又能在驾驶室外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和熄火。按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如图6所示,为了能在驾驶室外实现发动机熄火,会在驾驶室外增加一个用于发动机熄火的第三手动换向阀33,当驾驶员想在驾驶室外使发动机熄火时,操作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手柄,使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此时第一手动换向阀31在自动复位状态,即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相通),这时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进气口P到执行口A后,又会从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到出气口T后,再回到大气中,即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并不能到达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也就不能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不能使发动机熄火,即这样不能在驾驶室外实现发动机熄火。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能在驾驶室内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和熄火,又能在驾驶室外实现发动机的启动和熄火的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包括气包、第一手动换向阀、熄火气缸、第二手动换向阀、气控换向阀和气马达;所述熄火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柴油机的机架上,熄火气缸的活塞杆与柴油机的熄火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气控换向阀 的执行口A与气马达的进气口连通。
[0007] 还包括第三手动换向阀、第四手动换向阀、第一气控换向阀和第二气控换向阀;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第二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第三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和第四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均与气包连通;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三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四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均熄火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连通;所述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连通。
[0008]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由于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第二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第三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和第四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均与气包连通;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三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四手动换向阀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均熄火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连通;所述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连通,因而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启动发动机时,第二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二手动换向阀到达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这时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二手动换向阀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马达的进气口,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气马达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预啮合,同时气包中的压力气体还可进入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使气控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这样气包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气控换向阀进入气马达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外启动发动机时,使第四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四手动换向阀到达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K2,这时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四手动换向阀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马达的进气口,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B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气马达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预啮合,同时气包中的压力气体还可进入气控换向阀的控制口K,使气控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这样气包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气控换向阀进入气马达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内使发动机熄火时,使第一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一手动换向阀到达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这时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一手动换向阀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进入熄火气缸的无杆腔,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熄火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使发动机熄火。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外使发动机熄火时,使第三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三手动换向阀到达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K1,这时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三手动换向阀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P1进入熄火气缸的无杆腔,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执行口A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熄火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使发动机熄火。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图2是图1中的气包、熄火气缸、气控换向阀、气马达、第三手动换向阀、第四手动换向阀和第二气控换向阀的连接原理图;
图3是图1中的气包、第一手动换向阀、熄火气缸、第二手动换向阀、气控换向阀、气马达和第一气控换向阀的连接原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启动装置的原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熄火装置的原理图;
图6是在驾驶室外增加一个手动换向阀后的熄火装置的原理图。
[0010]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第一气控换向阀1、第二气控换向阀2、气包30、第一手动换向阀31、熄火气缸32、第三手动换向阀33、第二手动换向阀51、第四手动换向阀52、气控换向阀53、气马达5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辆的启动装置和熄火装置,包括气包30、第一手动换向阀31、熄火气缸32、第二手动换向阀51、气控换向阀53和气马达54;所述熄火气缸32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柴油机的机架上,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与柴油机的熄火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气控换向阀 53的执行口A与气马达51的进气口连通。
[0013] 还包括第三手动换向阀33、第四手动换向阀52、第一气控换向阀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第一手动换向阀31、第二手动换向阀51、第三手动换向阀33、第四手动换向阀52均可选用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XQ230420.1型常闭式的二位三通的手动阀换向阀,其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第一气控换向阀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均可选用上海新益气动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XQ350431.2型三位五通的气动换向阀。
[0014] 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进气口P、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进气口P、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进气口P和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进气口P均与气包30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出气口T、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出气口T、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出气口T、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出气口T、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出气口T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出气口T均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连通;所述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执行口A分别与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口K2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A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A均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54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连通;所述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B分别与气马达54的进气口和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连通。当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通入压力气体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B与出气口T相通;当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口K2通入压力气体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相通;当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通入压力气体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B与出气口T相通;当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口K2通入压力气体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相通。
[0015]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第一手动换向阀31和第二手动换向阀51安装在驾驶室内,将第三手动换向阀33和第四手动换向阀52安装在驾驶室外。
[001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启动发动机时,操作第二手动换向阀51,使第二手动换向阀51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二手动换向阀51到达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控制口K2,这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由于此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和第二控制口K2均没有通入压力气体,第二气控换向阀2在中位,即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B与出气口T并不相通,因而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二手动换向阀51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B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气马达54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预啮合,同时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还可经第二手动换向阀51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使气控换向阀53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这样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气控换向阀53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
[0017] 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外启动发动机时,操作第四手动换向阀52,使第四手动换向阀52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四手动换向阀52到达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控制口K2,这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与执行口B相通,由于此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和第二控制口K2均没有通入压力气体,第一气控换向阀1在中位,即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B与出气口T并不相通,因而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四手动换向阀52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B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气马达54的小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预啮合,同时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还可经第四手动换向阀52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二进气口P2进入气控换向阀53的控制口K,使气控换向阀53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这样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以较大流量通过气控换向阀53进入气马达54的进气口以启动发动机。
[0018] 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内使发动机熄火时,操作第一手动换向阀31,使第一手动换向阀31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一手动换向阀31到达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这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由于此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和第二控制口K2均没有通入压力气体,第二气控换向阀2在中位,即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并不相通,因而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一手动换向阀31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进气口P1进入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执行口A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使发动机熄火(即给气熄火)。
[0019] 当驾驶员在驾驶室外使发动机熄火时,操作第三手动换向阀33,使第三手动换向阀33的进气口P与执行口A相通,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三手动换向阀33到达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控制口K1,这时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与执行口A相通,由于此时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第一控制口K1和第二控制口K2均没有通入压力气体,第一气控换向阀1在中位,即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A与出气口T并不相通,因而气包30中的压力气体经第三手动换向阀33再经第二气控换向阀2的第一进气口P1进入熄火气缸32的无杆腔,压力气体并不会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执行口A再经第一气控换向阀1的出气口T回到大气中,这时熄火气缸32的活塞杆带动柴油机的熄火拉杆移动,使发动机熄火(即给气熄火)。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