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切向流过滤 / 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阅读:446发布:2023-01-3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再生粒子 电极 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装置先通过厌 氧 及好氧单元削减渗滤液中可生化降解组分,随后利用过滤单元中的滤网拦截其中颗粒物组分,紧接着利用 电解 单元去除其中难降解组分并增强其生化性能,最后通过回流部分处理后渗滤液强化处理效果。电解单元可通过交替 泵 入渗滤液或清 水 实现电催化氧化及电极再生。相比于传统电极法,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艺处理效果好,成本低,能耗小。(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单元(1)、厌单元(4)、好氧单元(6)、过滤单元(11)、电解单元(27)和出单元(16);所述调节单元(1)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一水(2)的管道与厌氧单元(4)底部进水口相连,厌氧单元(4)中填充有厌氧生物填料(3);所述厌氧单元(4)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水泵(7)的管道与好氧单元(6)底部进水口相连,好氧单元(6)中填充有好氧生物填料(5),且好氧生物填料(5)底部铺设连接第一气泵(8)的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单元(6)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水泵(9)的管道与过滤单元(11)下部的过滤单元进水口(10)相连;过滤单元(11)中部沿水平横截面方向满铺安装有滤网(25),过滤单元(11)的外壁上部设有出水口,过滤单元(11)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6);过滤单元(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电解单元进水口(22)相连;电解单元(27)两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13)相连的一对板电极(12),一对钛板电极(12)间填充有粒子电极(15);电解单元(27)中位于粒子电极(15)上方的侧壁上设有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通过管道与出水单元(16)相连;电解单元(27)底部铺设连接第二气泵(14)的曝气装置;电解单元(27)的侧壁底部设有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所述出水单元(16)通过带有第一回流泵(17)的第一流管连接至至厌氧单元(4)的进水口,所述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通过带有第二回流泵(18)的第二回流管连接至调节单元(1)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单元(27)有两套,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过滤单元(11)和出水单元(16)之间;过滤单元(11)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切换(28)与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进水口(22)连接,用于在两套电解单元(27)中择一进水;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均连接至出水单元(16),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均通过第二回流泵(18)回流至调节单元(1)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填料(5)和厌氧生物填料(3)均为聚乙烯球形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11)的侧壁或顶部设有第一清水进水管,且第一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一清水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27)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水进水管,且第二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二清水阀(19)。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5)的高度位于过滤单元(1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5)以可拆卸形式安装于过滤单元(11)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电解单元(27)共用同一套外部电源(13)和第二气泵(14)。

说明书全文

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主要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由于当前对该类垃圾的收运体系尚未健全,在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经常被滞留在垃圾中转站数天乃至数月。在此过程中,垃圾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因为缺乏相应的环卫保障设施,往往直接下渗污染地下或者被雨水等冲刷至地表水中,严重威胁农村地区环境安全。
[0003] 目前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生物法,如利用微生物化降解污染物,该方法能耗小但对于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污染物去除能有限;物化法,如通过投加絮凝剂等对污染物进行絮凝沉降,该方法去除效果率高但成本高昂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高级氧化法,如电化学法等通过产生强氧化基团氧化降解污染物,该方法虽然也具较好的削减污染物的效果但受其成本及传质效率等因素影响,其在村镇地区垃圾中转站的渗滤液应用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电催化氧化稳定地用于处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并针对上述的现状提出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循环,联合AO工艺的生化性能以及电催化氧化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增强工艺对于村镇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能力。
[0005]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包括调节单元、厌氧单元、好氧单元、过滤单元、电解单元和出水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一水的管道与厌氧单元底部进水口相连,厌氧单元中填充有厌氧生物填料;所述厌氧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水泵的管道与好氧单元底部进水口相连,好氧单元中填充有好氧生物填料,且好氧生物填料底部铺设连接第一气泵的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单元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水泵的管道与过滤单元下部的过滤单元进水口相连;过滤单元中部沿水平横截面方向满铺安装有滤网,过滤单元的外壁上部设有出水口,过滤单元底部设置有排泥口;过滤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电解单元进水口相连;电解单元两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相连的一对板电极,一对钛板电极间填充有粒子电极;电解单元中位于粒子电极上方的侧壁上设有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单元相连;电解单元底部铺设连接第二气泵的曝气装置;电解单元的侧壁底部设有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所述出水单元通过带有第一回流泵的第一流管连接至至厌氧单元的进水口,所述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回流泵的第二回流管连接至调节单元进水口。
[0007]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电解单元有两套,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过滤单元和出水单元之间;过滤单元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切换与两套电解单元的电解单元进水口连接,用于在两套电解单元中择一进水;两套电解单元的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均连接至出水单元,两套电解单元的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均通过第二回流泵回流至调节单元进水口。
[0008] 在上述两方面的方案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以下优选方式。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生物填料和厌氧生物填料均为聚乙烯球形填料。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单元的侧壁或顶部设有第一清水进水管,且第一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一清水阀。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电解单元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水进水管,且第二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二清水阀。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的高度位于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以可拆卸形式安装于过滤单元的内壁上。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的曝气装置为曝气管或曝气盘。
[0015] 作为优选,第二方面所述的两套电解单元共用同一套外部电源和第二气泵。
[0016] 上述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根据运行工艺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间歇式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以及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连续式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可根据处理量及建设经费等进行选择。
[0017] 其中,第一方面提供的处理装置可以作为间歇式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仅设置一套电解单元,它在运行期间保持间歇式泵入垃圾渗滤液。当电解单元内的粒子电极失活或部分失活时,暂时停止装置进水并将垃圾渗滤液短暂储存于调节单元中,随后向电解单元内注入清水进行粒子电极的原位再生,待粒子电极再生结束后,重新恢复装置进水,形成间歇式泵入垃圾渗滤液的过程。
[0018] 而第二方面提供的处理装置可以作为连续式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设有电解单元,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过滤单元和出水单元之间,它可通过两套电解单元进行切换使用,一套电解单元进行再生的同时,另一套电解单元进行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然后不断切换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连续处理。
[0019]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充分结合AO反应单元生化降解能力以及电解单元氧化降解难降解有机物性。垃圾渗滤液在经电解单元处理后生化性能提高,通过设置回流装置使出水单元内部分尾水重新回流至厌氧单元,强化设施最终处理效果。
[0021] 2)本实用新型的粒子电极可在电解单元内实现原位再生,极大节约设施的运维成本。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中过滤单元和电解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3为实施例2中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5] 图中附图标记:调节单元1、第一水泵2、厌氧单元填料层3、厌氧单元4、好氧单元填料层5、好氧单元6、第二水泵7、第一气泵8、第三水泵9、过滤单元进水口10、过滤单元11、钛板电极12、外部电源13、第二气泵14、粒子电极15、出水单元16、第一回流泵17、第二回流泵18、第二清水阀19、第一清水阀20、尾水21、电解单元进水口22、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滤网25、排泥口26、电解单元27、三通切换阀2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调节单元1、厌氧单元4、好氧单元6、过滤单元11、电解单元27和出水单元16。
[0029] 待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装置后,先存储于调节单元1中,在调节单元1内均匀调节水质。调节单元1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一水泵2的管道与厌氧单元4底部进水口相连,厌氧单元4中填充有厌氧生物填料3。本实施例中,厌氧单元4内填充的厌氧生物填料3为聚乙烯球形填料,在运行过程中填料上挂厌氧生物膜,可对渗滤液进行厌氧生化处理。厌氧单元4的出水口位于厌氧生物填料3上方,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水泵7的管道与好氧单元6底部进水口相连。好氧单元6中填充有好氧生物填料5,本实施例中好氧生物填料5同样采用聚乙烯球形填料,运行过程中填料上挂好氧生物膜,可对渗滤液进行好氧生化处理。且好氧单元6中为了保证好氧反应所需的溶解氧浓度,好氧生物填料5底部铺设连接第一气泵8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可采用曝气管或者曝气盘等设备。好氧单元6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水泵9的管道与过滤单元11侧壁下部的过滤单元进水口10相连。过滤单元11中部沿水平横截面方向安装有滤网25,滤网25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过滤单元11内壁上,且满铺整个横截面。过滤单元11的外壁上部设有出水口,滤网25的高度位于过滤单元1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使下方的进水必须通过过滤才能进入滤网上方。过滤单元11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泥渣的排泥口26。过滤单元11的侧壁顶部设有第一清水进水管,且第一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一清水阀20,通过打开第一清水阀20,可以反冲洗单元格内的滤网25,冲洗出的大量颗粒物可通过排泥口26排出。过滤单元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电解单元27侧壁底部的电解单元进水口22相连,过滤单元11与电解单元27之间的进水可以通过重力自流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水泵实现。电解单元27两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13相连的一对钛板电极12,一对钛板电极12间填充有粒子电极15。电解单元27中位于粒子电极15上方的侧壁上设有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通过管道与出水单元16相连。电解单元27底部铺设连接第二气泵14的曝气装置,用于对上方的粒子电极15进行曝气。电解单元27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清水进水管,且第二清水进水管上带有控制管路开闭的第二清水阀19,当电解单元27内的粒子电极15失活时,可打开第二清水阀19注入纯水,然后通过电解纯水实现粒子电极15再生。电解单元27的侧壁底部设有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用于在再生过程中排出电解废液。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通过带有第二回流泵18的第二回流管连接至调节单元1进水口,将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电解废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合调质,减少对后续AO工艺的冲击。出水单元16通过带有第一回流泵17的第一回流管连接至至厌氧单元4的进水口,实现部分回流。垃圾渗滤液经过电解单元27电催化氧化后,生化性能提高,通过第一回流泵17按一定的回流比将出水单元16内尾水21与新鲜的渗滤液一起重新进行AO-电催化氧化联合处理,可强化装置最终处理效率,并降低AO处理负荷。
[0030] 上述装置中,各单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可以设置相应的控制阀,以便于进出水的控制。
[0031]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步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0032] 1)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接入调节单元1中,通过第一水泵将渗滤液泵入厌氧单元4,并自下而上通过厌氧单元填料层3进行厌氧生化处理;
[0033] 2)第二水泵7将厌氧单元4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好氧单元6中,并自下而上通过好氧单元填料层5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好氧单元6外设有第一气泵8,对好氧单元6进行持续曝气;
[0034] 3)第三水泵9将好氧单元6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过滤单元11中。过滤单元11中部设有可拆卸滤网25。垃圾渗滤液自下而上通过过滤单元11填料层以隔离垃圾渗滤液中的颗粒物。过滤单元11顶部设有清水阀,当单元格内的滤网25发生堵塞时,可打开清水阀对滤网25进行反冲洗。单元格底部设有排泥口26用于排出反冲洗产生的大量颗粒物;
[0035] 4)垃圾渗滤液随后流入电解单元27。电解单元27内的粒子电极15和钛板电极12以及外部电源13形成三维电解体系,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电催化氧化,从而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污染物,并提高渗滤液的生化性能。电解单元27外设有第二气泵14,对电解单元27进行持续曝气。电解单元27顶部设有第二清水阀19,当电解单元27内的粒子电极15失活时,关闭电解单元进水口22,排空内部的垃圾渗滤液,打开第二清水阀19,进行纯水电解,使粒子电极15上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纯水中,实现粒子电极15的原位再生。再生过程中,可不断更换纯水,使电极再生更为彻底。再生过程结束后,将单元格内的废水通过第二回流泵18回流至调节单元1。
[0036] 5)经电解单元27处理后的尾水21,生化性能提高,出水单元16内的部分尾水21通过第一回流泵17回流至厌氧单元4,并重新经过上述生化流程,强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其余部分外排。
[0037] 相比于传统单独三维电极处理工艺或者单独AO处理工艺,本实用新型中两者构成了耦合共生关系,三维电极处理对于渗滤液可生化性能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该工艺对于村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具有更为良好的处理性能。
[0038] 实施例2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单其中,粒子电极15通过如下方法制备:选取适量粒径大小为2~3mm粒径椰壳活性炭为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粒子电极15在使用前需经过预处理与负载活性催化剂。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用去离子水清洗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2~3次,随后将其浸没于1mol/LKOH的溶液中,不断搅拌下水浴煮沸3次,每次持续40分钟。取出,用去离子水将上述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洗至中性,并将其置于超声水浴锅中继续洗涤处理20min,完成洗涤。取出上述洗涤后的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在95℃条件下干燥12h。负载催化剂方法如下:将预处理后的干燥的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浸没于含
0.1mol/L SbCl3、0.5mol/L SnCl4、1.6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40min使得催化剂成分(Sb-Sn)负载于基体材料上,取出处理后的粒子电极15基体材料,在80℃条件下干燥12h,随后再在弗炉中,450℃条件下煅烧3h,降温之后即可作为粒子电极15使用。
[0040]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中的粒子电极15在长期使用之后会逐步失活,为降低成本同时维持装置正常稳定运行,当电解单元内的粒子电极失活或部分失活时,暂时停止装置进水,并将垃圾渗滤液短暂储存于调节单元中,随后向电解单元内注入清水进行粒子电极的原位再生,待粒子电极再生结束后,重新恢复装置进水,形成间歇式泵入垃圾渗滤液的过程。基于这种粒子电极15原位再生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间歇式深度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
[0041] 1)将垃圾渗滤液接入调节单元1中,通过第一水泵2将渗滤液泵入厌氧单元4,并自下而上通过厌氧生物填料3进行厌氧生化处理;
[0042] 2)通过第二水泵7将厌氧单元4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好氧单元6中,并自下而上通过好氧生物填料5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通过好氧单元6外设的第一气泵8,对好氧单元6内部进行持续曝气;
[0043] 3)通过第三水泵9将好氧单元6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过滤单元11中,使垃圾渗滤液自下而上通过滤网25,以隔离垃圾渗滤液中的尺寸大于滤网25孔径的颗粒物;当单元内的滤网25发生堵塞时,打开第一清水进水管上的第一清水阀20,利用清水对滤网25进行反冲洗;反冲洗产生的大量颗粒物从底部的排泥口26排出;
[0044] 4)将经过过滤后的垃圾渗滤液排入第一套电解单元27中,电解单元27内的粒子电极15和钛板电极12以及外部电源13形成三维电解体系,通过第二气泵14不断对渗滤液进行曝气,同时利用外部电源13对两片钛板电极12施加电压,由粒子电极15对垃圾渗滤液中未生化降解的污染物进行电催化氧化,从而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污染物,并提高渗滤液的生化性能;
[0045] 5)经电解单元27处理后的尾水21存储于出水单元16中,出水单元内的部分尾水21外排,剩余的尾水21通过第一回流泵17回流至厌氧单元4,并与调节单元1中输入的垃圾渗滤液混合,重新进行生化处理和电催化处理,强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0046] 6)当电解单元内的粒子电极失活或部分失活时,关闭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7、第三水泵9、第一回流泵17、电解单元进水口22与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并将进水储存于调节单元1内;随后打开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通过第二回流泵18将电解单元27内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排至调节单元1,待到单元内渗滤液排完时,关闭第二回流泵18及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再打开第二清水阀19,向电解单元27注入纯水,持续电解直至粒子电极完成再生;最后打开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并通过第二回流泵18将单元内再生废水回流至调节单元1,关闭第二回流泵18、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重新打开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7、第三水泵9以及电解单元进水口22,重新向电解单元27注入垃圾渗滤液开始处理。
[0047] 实施例3
[0048] 在实施例2中,由于粒子电极15的再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整个装置无法连续运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例1中的装置进行进一步改进,使其能够通过切换实现连续运行。
[0049]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其区别在于电解单元27有两套,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过滤单元11和出水单元16之间。过滤单元11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切换阀28与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进水口22连接,用于在两套电解单元27中择一进水。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均连接至出水单元16,两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均通过第二回流泵18回流至调节单元1进水口。两套电解单元27可以分别设置各自的外部电源13和第二气泵14,也可以共用同一套外部电源13和第二气泵14。在该装置中,一套电解单元进行垃圾渗滤液的电催化氧化处理,另一套电解单元通过电解纯水对粒子电极进行再生。通过两套电解单元的交替使用,粒子电极可实现在原位再生并同时完成垃圾渗滤液电解。而且,两套电解单元27在电解再生后的纯水中将会有大量的高浓度污染物,这部分污染物也需要回流进行再次处理。但这部分废水的负荷波动较大,直接进入厌氧单元4会冲击厌氧反应环境,导致失稳,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其回流至调节单元1中,先与新鲜渗滤液进行匀质,减少后续负荷冲击。
[0050] 基于本实施例的处理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连续式深度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
[0051] 1)将垃圾渗滤液接入调节单元1中,通过第一水泵2将渗滤液泵入厌氧单元4,并自下而上通过厌氧生物填料3进行厌氧生化处理;
[0052] 2)通过第二水泵7将厌氧单元4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好氧单元6中,并自下而上通过好氧生物填料5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通过好氧单元6外设的第一气泵8,对好氧单元6内部进行持续曝气;
[0053] 3)通过第三水泵9将好氧单元6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泵入过滤单元11中,使垃圾渗滤液自下而上通过滤网25,以隔离垃圾渗滤液中的尺寸大于滤网25孔径的颗粒物;当单元内的滤网25发生堵塞时,打开第一清水进水管上的第一清水阀20,利用清水对滤网25进行反冲洗;反冲洗产生的大量颗粒物从底部的排泥口26排出;
[0054] 4)将经过过滤后的垃圾渗滤液排入第一套电解单元27中,电解单元27内的粒子电极15和钛板电极12以及外部电源13形成三维电解体系,通过第二气泵14不断对渗滤液进行曝气,同时利用外部电源13对两片钛板电极12施加电压,由粒子电极15对垃圾渗滤液中未生化降解的污染物进行电催化氧化,从而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污染物,并提高渗滤液的生化性能;
[0055] 5)经电解单元27处理后的尾水21存储于出水单元16中,出水单元内的部分尾水21外排,剩余的尾水21通过第一回流泵17回流至厌氧单元4,并与调节单元1中输入的垃圾渗滤液混合,重新进行生化处理和电催化处理,强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0056] 6)当第一套电解单元27中粒子电极15失活或部分失活时,停止第一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和进水,通过三通切换阀28将过滤单元11处理后的渗滤液泵入第二套电解单元27中继续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
[0057] 7)再打开第一套电解单元27的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通过第二回流泵18将第一套电解单元27内的垃圾渗滤液排至调节单元1,待到渗滤液排完时,关闭第二回流泵18及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然后打开第一套电解单元27上的第二清水阀19,通过第二清水进水管向第一套电解单元27中注入纯水,然后重新对两片钛板电极12施加电压,电解纯水,使粒子电极15原位再生,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电解废液不断通过第二回流泵18注入调节单元1中,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进行水质调节;再生完成后,关闭第二回流泵18以及第一套电解单元27的第二清水阀19、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等待重新注入垃圾渗滤液;
[0058] 8)每当其中一套电解单元27中粒子电极15失活或部分失活时,均通过阀切换,使当前的电解单元27停止工作,开始进行粒子电极15再生,而另一套已完成再生的电解单元27则开始接收渗滤液,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
[0059] 本装置运行过程中,各运行参数如单元格尺寸、好氧单元6及电解单元27曝气量、各水泵和回流泵回流量、粒子电极15填充量,均需根据实际进水量、进水水质、处理目标及相应能耗做相应调整。
[006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