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低温物理学 / 深冷处理 / 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

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

阅读:715发布:2021-04-0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吸收‑ 吸附 ‑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系统由 风 机,流量计,控制 阀 、吸收塔、 解吸 塔、吸附塔B、吸附塔A、阻火器、制冷系统(包括 制冷 压缩机 ,换热器,冷媒罐,冷媒 泵 )、吸收剂泵、 真空 泵、回收泵、换热器A、换热器B、回收罐、控制系统以及管道配件组成;系统主要包括油气吸收、吸附、解吸、冷凝四个环节。系统采用部分流程和完整流程方式切换运行,降低了回收运行成本。部分流程方式运行时,只进行油气吸收和吸附环节,完整流程方式运行时,系统进行油气吸收、吸附、解吸、冷凝四个环节。系统多处设备采用变频控制,减少了能耗。,下面是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机(2),流量计(3),控制1(1),控制阀4(4),控制阀7(7),控制阀8(8),控制阀9(9),控制阀12(12),控制阀15(15),控制阀17(17),控制阀18(18),控制阀22(22),控制阀23(23),控制阀25(25),控制阀26(26),控制阀29(29),控制阀30(30),控制阀32(32),控制阀34(34),控制阀
35(35),控制阀37(37),吸收塔(5),解吸塔(10),吸附塔B(31),吸附塔A(36),阻火器B(33),阻火器A(38),制冷系统,吸收剂(6),真空泵(11),回收泵(16),换热器A(27),换热器B(28),回收罐(21),控制系统和管道配件构成;
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制冷系统由制冷压缩机(13),换热器C(14),换热器D(24),冷媒罐(19),冷媒泵(20),控制阀18(18),控制阀23(23)组成;
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真空泵的特征在于:真空泵(11)为干式变频真空泵,干式变频真空泵(11)由解吸塔(10)、吸附塔A(36)、吸附塔B(31)内压控制;
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经控制阀1(1)与风机(2)入口连接,风机(2)出口与流量计(3)入口相连接,流量计(3)出口与吸收塔(5)下部混合气入口相连接;吸收塔(5)底部出口经控制阀9(9)与解吸塔(10)上部入口相连接,同时吸收塔(5)底部出口还经控制阀7(7)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相连接,吸收塔(5)顶部出口经控制阀34(34)与吸附塔A(36)下部入口相连接、同时经控制阀29(29)与吸附塔B(31)下部入口相连接;吸附塔A(36)顶部经控制阀37(37)、阻火器A(38)与尾气排放口相连接,吸附塔B(31)顶部经控制阀32(32)、阻火器B(33)与尾气排放口相连接;解吸塔(10)底部出口通过吸收剂泵(6)经控制阀8(8)与吸收塔(5)上部入口相连接,解吸塔(10)上部出口经控制阀12(12)与真空泵(11)入口相连接;吸附塔A(36)下部入口还经控制阀35(35)、控制阀12(12)也与真空泵(11)入口相连接,同时吸附塔B(31)下部入口还经控制阀30(30)、控制阀12(12)也与真空泵(11)入口相连接,真空泵(11)出口与换热器A(27)左边入口相连接;换热器A(27)上部出口经控制阀4(4)并到吸收塔(5)下部混合气入口,换热器A(27)右边入口与换热器B(28)右边出口相连接,换热器A(27)右边与换热器B(28)左边相连接,换热器A(27)底部出液口经控制阀25(25)、控制阀22(22)与回收罐(21)入口相连接;换热器B(28)左边与制冷系统的换热器D(24)相连接,换热器B(28)右边入口经控制阀23(23)与制冷系统的冷媒泵(20)出口相连接,换热器B(28)底部出液口经控制阀26(26)、控制阀22(22)也与回收罐(21)入口相连接;回收罐(21)底部经控制阀15(15)与回收泵(16)入口连接;回收泵(16)出口经控制阀17(17)去向装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风机(2)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力大小来变频调节风机(2)转速,从而控制风机(2)引风量,一般设定进气的真空度不大于5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吸收塔(5)为级式吸收塔,该吸收塔(5)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下方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上方设有吸收剂入口,内部布置多层塔板,气体由下而上通过板上小孔逐级上升,与吸收剂呈逐级逆流接触,由于气液相不平衡,气体与自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充分接触后部分被吸收,吸收塔(5)的直径可以根据所要回收处理的油气量而定,一般应用时,其直径设计为
0.3m~1.8m,高度为1m~16m;吸收剂为汽油油、轻柴油或AbsFOV-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在开闭不同阀时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高度为1.5m~12m,直径为0.6m~2.2m,吸附塔内吸附剂为活性炭胶、疏硅胶、AdsFOV-Ⅱ、沸石或复合吸附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制冷系统里的冷压缩机(13)为变频制冷压缩机,变频制冷压缩机(13)由换热器B(28)内温度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回收泵(16)为变频防爆回收泵,变频防爆回收泵(16)的流量由回收罐(21)的液位控制。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其特征在于: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2)作用下通过控制阀1(1)、流量计(3)由吸收塔(5)底部进入吸收塔(5),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6)打到吸收塔(5)顶部的;在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10)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7(7)开启,吸收塔(5)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7(7)从解吸塔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10),吸收过程完成后,含少量油气的尾气自吸收塔(5)顶经过控制阀34(34)或控制阀29(29)进入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混合气体进入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后,油气被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内的吸附剂所吸附,经吸附后的尾气自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顶经过控制阀37(37)或控制阀32(32)、阻火器A(38)或阻火器B(33)排放至大气中;当吸附塔A(36)吸附达到穿透点后,通过打开控制阀29(29)和控制阀32(32)、关闭控制阀34(34)和控制阀37(37),切换到吸附塔B(31)进行吸附;或者当吸附塔B(31)吸附达到穿透点后,通过打开控制阀34(34)和控制阀37(37)、关闭控制阀29(29)和控制阀32(32),切换到吸附塔A(36)进行吸附;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真空泵(11)、制冷系统、回收泵(16)处于关停状态,由于真空泵(11)、制冷系统和回收泵(16)的功率总和占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3/4~5/6,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及成本。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其特征在于:当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运行到设定时间或进气流量计累积计量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体积到设定值后,回收系统自动切换为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运行,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2)作用下通过控制阀1(1)、流量计(3)由吸收塔(5)底部进入吸收塔(5),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6)打到吸收塔(5)顶部的;在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10)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7(7)关闭,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9(9)开启,吸收塔(5)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9(9)从解吸塔(10)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10),吸收剂从解吸塔(10)顶部流下并经过多层塔板时,由于此时解吸塔(10)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
解吸塔(10)的真空度是通过打开控制阀12(12)由真空泵(11)抽气来实现的,在解吸塔(10)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通过打开控制阀35(35)、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关闭控制阀34(34)、控制阀37(37)、控制阀30(30),对吸附塔A(36)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并把吸附塔B(31)切换在吸附状态,或者通过关闭控制阀35(35)、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打开控制阀34(34)、控制阀37(37)、控制阀30(30),对吸附塔B(31)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并把吸附塔A(36)切换在吸附状态;当吸附塔A(36)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35(35)、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打开控制阀34(34)、控制阀37(37)、控制阀30(30),把吸附塔A(36)换回到吸附状态而对吸附塔B(31)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
当吸附塔B(31)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通过打开控制阀35(35)、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关闭控制阀34(34)、控制阀37(37)、控制阀30(30),把吸附塔B(31)又换回到吸附状态而对吸附塔A(36)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吸附塔A(36)、吸附塔B(31)就是这样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的连续进行,从而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连续运行;吸附塔A(36)、吸附塔B(31)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11)抽气来实现的;真空泵(11)从解吸塔(10)和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先进入换热器A(27)进行预冷后,再进入换热器B(28)进行深冷处理,冷凝处理后的尾气经控制阀4(4)并到吸收塔(5)下部混合气入口,再被吸收塔(5)循环处理;换热器A(27)冷凝后得到的油品通过控制阀25(25)、控制阀22(22)自流进入回收罐(21),换热器B(28)冷凝后得到的油品通过控制阀26(26)、控制阀22(22)也自流进入回收罐(21);然后回收罐(21)中的油品再通过回收泵(16)送至用户指定位置或装桶;当完整流程运行到一定时间后,或根据进气流量计(3)显示的混合气进量,通过关停真空泵(11)、制冷系统、回收泵(16),打开控制阀7(7),关闭控制阀9(9),从而就可以重新切换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运行。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油气回收技术工艺领域,主要涉及吸收法、吸附法和冷凝法三种油气回收方法,具体是将此三种油气回收方法进行统一,形成一套完整的集成系统工艺,以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其中,石油类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较为广泛,而该类产品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易挥发,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对大气环境造成直接性破坏,其中的、氢类物质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还会与大气中的氮、类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极大。此外,通常情况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常温的环境条件下的蒸发速率都比较大,该类物质组成成分复杂,会造成中毒、致癌、致畸和突变等多种危害,这将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由此可见,对油气进行合理高效的回收不仅会减少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做出有益贡献。
[0003] 当前工业生产中对油气进行回收的工艺方法已趋于多样化,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等方法,但由实际应用效果可以看出,这几种方法在单一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且回收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吸收法在应用过程中,设备占地空间大,对吸收剂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吸收剂消耗量大,需不断补充,且工艺回收率低,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吸附法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选用吸附性能相对较好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而活性炭回收油气的装置吸附热较高,吸附温度上升较快,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使用寿命,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等安全性隐患。在冷凝法的应用实例中可以发现,由于该方法属于间接传热,需要在温度达到很低的条件下才可以使得回收效率比较理想,这样对所用材质的保温性能便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多级制冷,导致制冷工艺系统复杂,实际应用对该方法运行的多种要求使得它的投资及运行成本都比较高。
[0004] 专利CN101462687A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吸收冷凝与吸附变频对油气进行一次回收后再利用加油站吸附油气回收设备对处理过的尾气进行二次回收的方法。专利CN102527073A描述了吸附-冷凝复合式油气回收装置来回收油气,主要涉及理论是先通过吸附罐对油气进行吸附后,再利用管线和真空将其与冷凝器相连接,使其达到吸附为主冷凝为辅的回收目的。专利CN104096452A提供了一种冷却油预吸收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主要是利用由吸收塔吸收过碳氢化合物的油气输送至含活性炭的吸附塔内再次吸收的原理来回收油气。经检索,目前仍未有将吸收、吸附、冷凝三种方法集成的油气回收工艺。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吸收+吸附+冷凝”于一体的集成回收系统。本发明利用机将与空气混合的油气混合气通过集气管线输送至吸收塔,在吸收塔内混合气中的部分类别组分被吸收剂所吸收,待吸收过程结束后,未被吸收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由吸收塔顶通过管线送至吸附塔,其中的部分有机组分被吸附塔中的吸附剂所吸附,经吸附后的尾气(或空气)排放至大气中。解吸塔和吸附塔解吸出来的油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送至冷凝系统进行冷凝,将冷凝所得的液态油品输送至用户指定位置或装桶,从冷凝系统出来的尾气再次送至吸收塔进行吸收。
[0006] 本发明采用部分流程和完整流程方式交替运行。部分流程方式运行时,系统只进行油气吸收和吸附操作,不进行解吸及冷凝回收操作。完整流程方式运行时,系统的吸收、吸附、解吸及冷凝回收操作同时运行。系统按照设定运行时间或进入系统的油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累积体积量而自动或手动选用部分流程或完整流程回收工艺。
[0007] (1)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风机、流量计、控制、吸收塔、解吸塔、吸附塔、阻火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冷媒罐、冷媒泵、控制阀等)、吸收剂泵、真空泵、回收泵、换热器、回收罐、控制系统以及管道等配件。
[0009] ①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风机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大小来变频调节风机转速,从而控制风机引风量,一般设定进气压力不低于-500Pa(表压)。
[0010] ②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流量计用来记录混合气的体积流量与累积体积流量。
[0011] ③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吸收塔为级式吸收塔,该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下方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上方设有吸收剂入口,内部布置多层塔板,气体由下而上通过板上小孔逐级上升,与吸收剂呈逐级逆流接触,由于气液相不平衡,气体与自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充分接触后部分被吸收。
[0012]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塔的直径可以根据所要回收处理的油气量而定,一般应用时,其直径可设计为0.3m~1.8m,高度为1m~16m。
[0013]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剂有汽油油、轻柴油、AbsFOV-Ⅱ等。
[0014] ④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吸附塔分吸附塔A和吸附塔B,在开闭不同阀时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0015]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塔高度为1.5m~12m,直径为0.6m~2.2m。
[0016]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塔内吸附剂有活性炭、胶、疏硅胶、AdsFOV-Ⅱ、沸石、复合吸附剂等。
[0017] ⑤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解吸塔选用立式解吸塔,它的直径可以根据所要处理油气量来确定,一般解吸塔直径为0.5m~2m,高度为1m~10m。
[0018] 进一步,所述的解吸塔的顶盖中央和顶盖侧部分别设有吸收剂回剂口和解吸油气出口。
[0019] ⑥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系统里的冷压缩机为变频制冷压缩机。
[0020] 进一步,所述的变频制冷压缩机由换热器B内温度控制
[0021] ⑦所述真空泵为干式变频真空泵。
[0022] 所述的干式变频真空泵由解吸塔、吸附塔A、吸附塔B内压力控制。
[0023] ⑧所述的回收泵为变频防爆回收泵。
[0024] 进一步,所述的变频防爆回收泵的流量由回收罐的液位控制。
[0025] (2)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中各设备连接方式如下:
[0026] ①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与风机入口连接,风机出口与流量计入口相连接,流量计出口与吸收塔下部混合气入口相连接。
[0027] ②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上部及底部入口相连接,吸收塔顶部出口与吸附塔A、吸附塔B下部入口相连接,吸收塔、吸附塔A和吸附塔B顶部与尾气排放口相连接。
[0028] ③解吸塔底部出口通过吸收剂泵与吸收塔上部入口相连接。
[0029] ④制冷系统入口与解吸塔顶部、吸附塔A底部、吸附塔B底部连接,制冷系统出口与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相连接,制冷系统底部出液口与回收罐相连接,回收罐底部与回收泵入口连接。
[0030] (3)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
[0031] ①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作用下通过控制阀、流量计由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
[0032] ②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打到吸收塔顶部的。在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开启,吸收塔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从解吸塔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
[0033] ③吸收过程完成后,含少量油气的尾气自吸收塔顶经过阀门进入吸附塔A(或吸附塔B),混合气体进入吸附塔后,油气被吸附塔内的吸附剂所吸附,经吸附后的尾气(或空气)自吸收塔顶经过阀门、阻火器排放至大气中。当吸附塔吸附到一定时间后(即吸附达到穿透点后),通过控制控制阀,切换到另一吸附塔进行吸附。
[0034] ④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真空泵、冷凝系统、回收泵处于关停状态,由于真空泵、冷凝系统、回收泵的功率约占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3/4~5/6(根据回收系统处理量而定),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及成本。
[0035] (4)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
[0036] 当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运行到设定时间或进气流量计累积计量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体积到设定值后,回收系统自动后手动切换为完整流程回收方式运行。
[0037] ①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作用下通过控制阀、流量计由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塔。
[0038] ②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打到吸收塔顶部的。在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关闭,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开启,吸收塔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从解吸塔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
[0039] ③吸收剂从解吸塔顶部流下并经过多层塔板时,由于此时解吸塔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解吸塔的真空度是由真空泵抽气来实现的。
[0040] ④在解吸塔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真空泵之间的控制阀开启、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吸收塔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对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真空泵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吸收塔之间的控制阀开启、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开启。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尾气重新切换进入吸附塔A(或吸附塔B)中进行吸附回收。此时,开启吸附塔B(或吸附塔A)与真空泵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吸附塔B(或吸附塔A)与吸收塔之间的控制阀、关闭吸附塔B(或吸附塔A)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对吸附塔B(或吸附塔A)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吸附塔A、吸附塔B就是这样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从而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连续运行。吸附塔A、吸附塔B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抽气来实现的。
[0041] ⑤真空泵从解吸塔和吸附塔A(或吸附塔B)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进入冷凝系统进行冷凝,高浓度油气先进入换热器A进行预冷后,再进入换热器B进行深冷处理,冷凝处理后的尾气进入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送至吸收塔再被循环处理。
[0042] ⑥冷凝后得到的油自流进入回收罐,再通过回收泵送至用户指定位置或装桶。
[0043] ⑦当完整流程运行到一定时间后,或根据进气流量计显示的混合气进量,可以重新切换到部分流程运行方式,也即关停真空泵、冷凝系统、回收泵,开启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关闭吸收塔底部出口与解吸塔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其它同于所述的部分流程油气回收工艺(步骤)。
[0044] (5)“吸收+吸附+冷凝”工艺技术优点
[0045] ①本发明采用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三种方法集成工艺,可以使三者优势互补,减少或避免单一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安全隐患问题。
[0046] ②解吸后的高浓度油气采用冷凝法直接回收,回收时间集中,能耗低且设备占地面积较小。
[0047] ③本发明能够连续运行,且能满足不同油气波动工况。
[0048] ④本发明多处设备采用变频控制,能够减少能耗。
[0049] ⑤本发明采用部分流程和完整流程交替方式运行,节省回收运行成本。附图说明
[0050] 附图1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工艺流程图
[0051]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0052] 1、4、7、8、9、12、15、17、18、22、23、25、26、29、30、32、34、35、37—分别为控制阀1、控制阀4、控制阀7、控制阀8、控制阀9、控制阀12、控制阀15、控制阀17、控制阀18、控制阀22、控制阀23、控制阀25、控制阀26、控制阀29、控制阀30、控制阀32、控制阀34、控制阀35、控制阀37,2—风机,3—流量计,5—吸收塔,6—吸收剂泵,10—解吸塔,11—真空泵,13—制冷压缩机,14、24—分别为换热器C、换热器D,16—回收泵,19—冷媒罐,20—冷媒泵,21—回收罐,
27—换热器A,28—换热器B,31—吸附塔B,33、38—分别为阻火器B、阻火器A,36—吸附塔A。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0054] 当现场来气(主要是油气空气混合气,气体流量为500Nm3/h,气体温度为常温(环境温度))被回收后,要求排放尾气中油气浓度<25g/m3,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并结合附图1进行详细说明。
[0055] (1)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包括风机(2),流量计(3),控制阀1(1),控制阀4(4),控制阀7(7),控制阀8(8),控制阀9(9),控制阀12(12),控制阀15(15),控制阀17(17),控制阀18(18),控制阀22(22),控制阀23(23),控制阀25(25),控制阀26(26),控制阀29(29),控制阀30(30),控制阀32(32),控制阀34(34),控制阀35(35),控制阀37(37),吸收塔(5),解吸塔(10),吸附塔B(31),吸附塔A(36),阻火器B(33),阻火器A(38),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13),换热器C(14),换热器D(24),冷媒罐(19),冷媒泵(20)等),吸收剂泵(6),真空泵(11),回收泵(16),换热器A(27),换热器B(28),回收罐(21),控制系统以及管道等配件。
[0056] ①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风机(2)为变频防爆风机,根据进气压力大小来变频调节风机(2)转速,从而控制风机(2)引风量,一般设定进气压力不低于-500Pa(表压)。
[0057] ②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流量计(3)用来记录混合气的体积流量与累积体积流量。
[0058] ③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吸收塔(5)为级式吸收塔,该吸收塔(5)顶部设有气体排放口,下方设有油气混合气入口,上方设有吸收剂入口,内部布置多层塔板,气体由下而上通过板上小孔逐级上升,与吸收剂呈逐级逆流接触,由于气液相不平衡,气体与自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充分接触后部分被吸收。
[0059]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塔(5)的直径为0.8m,高度为6m。
[0060]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剂为AbsFOV-Ⅱ。
[0061] ④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吸附塔分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在开闭不同阀门时可实现切换吸附作用,从而保证工艺流程平稳持续运行。
[0062]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高度均为3m,直径为1m。
[0063] 进一步,所述的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内吸附剂为AdsFOV-Ⅱ。
[0064] ⑤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解吸塔(10)选用立式解吸塔,解吸塔(10)直径0.5m,高度为3m。
[0065] 进一步,所述的解吸塔(10)的顶盖中央和顶盖侧部分别设有吸收剂回剂口和解吸油气出口。
[0066] ⑥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系统里的制冷压缩机(13)为变频制冷压缩机。
[0067] 进一步,所述的变频制冷压缩机(13)由换热器B(28)内温度控制。
[0068] ⑦所述真空泵(11)为干式变频真空泵。
[0069] 所述的干式变频真空泵(11)由解吸塔(10)、吸附塔A(36)、吸附塔B(31)内压力控制。
[0070] ⑧所述的回收泵(16)为变频防爆回收泵。
[0071] 进一步,所述的变频防爆回收泵(16)的流量由回收罐(21)的液位控制。
[0072] (2)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中各设备连接方式如下:
[0073] ①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与风机(2)入口连接,风机(2)出口与流量计(3)入口相连接,流量计(3)出口与吸收塔(5)下部混合气入口相连接。
[0074] ②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上部及底部入口相连接,吸收塔(5)顶部出口与吸附塔A(36)、吸附塔B(31)下部入口相连接,吸收塔(5)、吸附塔A(36)和吸附塔B(31)顶部与尾气排放口相连接。
[0075] ③解吸塔(10)底部出口通过吸收剂泵(6)与吸收塔(5)上部入口相连接。
[0076] ④制冷系统入口与解吸塔(10)顶部、吸附塔A(36)底部、吸附塔B(31)底部连接,制冷系统出口与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相连接,制冷系统底部出液口与回收罐(21)相连接,回收罐(21)底部与回收泵(16)入口连接。
[0077] (3)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
[0078] ①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2)作用下通过控制阀1(1)、流量计(3)由吸收塔(5)底部进入吸收塔(5)。
[0079] ②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6)打到吸收塔(5)顶部的。在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10)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7(7)开启,吸收塔(5)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7(7)从解吸塔(10)下部的回流口自流回到解吸塔(10)。
[0080] ③吸收过程完成后,含少量油气的尾气自吸收塔(5)顶经过阀门34(34)(或控制阀29(29))进入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混合气体进入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后,油气被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内的吸附剂所吸附,经吸附后的尾气(或空气)自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顶经过阀门37(37)(或控制阀32(32))、阻火器A(38)(或阻火器B(33))排放至大气中。当吸附塔吸附到一定时间后(即吸附达到穿透点后),通过打开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或控制阀34(34)、控制阀37(37)),关闭控制阀34(34)、控制阀
37(37)(或控制阀29(29)、控制阀32(32)),切换到吸附塔B(31)(或吸附塔A(36))进行吸附。
[0081] ④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真空泵(11)、冷凝系统、回收泵(16)处于关停状态,由于真空泵(11)、冷凝系统、回收泵(16)的功率约占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3/4~5/6(根据回收系统处理量而定),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及成本。
[0082] (4)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
[0083] 当部分流程回收油气方式运行到设定时间或进气流量计累积计量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体积到设定值后,回收系统自动后手动切换为完整流程回收方式运行。
[0084] ①油气与空气混合气在风机(2)作用下通过控制阀1(1)、流量计(3)由吸收塔(5)底部进入吸收塔(5)。
[0085] ②混合气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通过多层塔板进行充分接触,大部分油气被吸收剂所吸收,该吸收剂是由吸收剂泵(6)打到吸收塔(5)顶部的。在完整流程回收油气方式中,解吸塔(10)处于真空解吸状态,此时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7(7)关闭,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9(9)开启,吸收塔(5)底部的吸收剂通过控制阀9(9)从解吸塔(10)顶部自流回到解吸塔(10)。
[0086] ③吸收剂从解吸塔(10)顶部流下并经过多层塔板时,由于此时解吸塔(10)处于高真空状态,所以在吸收剂下流的过程中,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解吸塔(10)的真空度是由真空泵(11)抽气来实现的。
[0087] ④在解吸塔(10)进行真空解吸再生的同时,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真空泵(11)之间的控制阀35(35)(或控制阀30(30))开启、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吸收塔(5)之间的控制阀34(34)(或控制阀29(29))关闭、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37(37)(或控制阀32(32))关闭,对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当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中的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真空泵(11)之间的控制阀35(35)(或控制阀30(30))关闭、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吸收塔(5)之间的控制阀34(34)(或控制阀29(29))开启、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37(37)(或控制阀32(32))开启。从吸收塔(5)顶部出来的尾气重新切换进入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中进行吸附回收。此时,开启吸附塔B(31)(或吸附塔A(36))与真空泵(11)之间的控制阀30(30)(或控制阀35(35))、关闭吸附塔B(31)(或吸附塔A(36))与吸收塔(5)之间的控制阀29(29)(或控制阀34(34))、关闭吸附塔B(31)(或吸附塔A(36))与放空管之间的控制阀32(32)(或控制阀37(37)),对吸附塔B(31)(或吸附塔A(36))中的吸附剂进行高真空解吸。吸附塔A(36)、吸附塔B(31)就是这样循环切换而实现吸附—解吸,从而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连续运行。吸附塔A(36)、吸附塔B(31)的真空度也是由真空泵(11)抽气来实现的。
[0088] ⑤真空泵(11)从解吸塔(10)和吸附塔A(36)(或吸附塔B(31))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进入冷凝系统进行冷凝,高浓度油气先进入换热器A(27)进行预冷后,再进入换热器B(28)进行深冷处理,冷凝处理后的尾气进入油气空气混合气来气管线送至吸收塔(5)再被循环处理。
[0089] ⑥冷凝后得到的油自流进入回收罐(21),再通过回收泵(16)送至用户指定位置或装桶。
[0090] ⑦当完整流程运行到一定时间后,或根据进气流量计(3)显示的混合气进量,可以重新切换到部分流程运行方式,也即关停真空泵(11)、冷凝系统、回收泵(16),开启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底部入口间的控制阀7(7),关闭吸收塔(5)底部出口与解吸塔(10)顶部入口间的控制阀9(9),其它同于所述的部分流程油气回收工艺(步骤)。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