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热力循环 / 热力循环装置

循环装置

阅读:4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循环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热 力 循环装置, 压缩机 与第1 热交换器 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 阀 门 、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固定连接,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 热容 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的 能量 可再利用,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效率较高,可利用空气直接作为工作介质使用。,下面是循环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41)与第1热交换器(42)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42)与第2热交换器(43)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固定连接,第8阀门(8)、第
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
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7)、第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
37阀门(37)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热交换器(42)与第4热交换器(45)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1汽轮机(53)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53)与第7热交换器(48)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固定连接,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固定连接,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汽轮机(53)与第9热交换器(50)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10热交换器(51)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固定连接,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固定连接,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1热交换器(52)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固定连接,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52)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固定连接,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
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1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1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2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2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3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3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4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
2.一种热力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41)的右端与第1热交换器(42)固定连接,压缩机(41)的左端与第3热交换器(44)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42)与第2热交换器(43)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
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固定连接,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下端通过第4汽轮机(60)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7)、第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37阀门(37)固定连接;第7阀门(7)、第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37阀门(37)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热交换器(42)与第4热交换器(45)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3热交换器(44)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5热交换器(46)固定连接,第5热交换器(46)与第6热交换器(47)固定连接,第6热交换器(47)与第1汽轮机(53)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53)与第7热交换器(48)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固定连接,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下端通过第5汽轮机(61)依次分别与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固定连接,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汽轮机(53)与第9热交换器(50)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8热交换器(49)固定连接,第8热交换器(49)与第6热交换器(47)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10热交换器(51)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4)、第
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固定连接,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下端通过第6汽轮机(62)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固定连接,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1热交换器(52)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固定连接,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52)的下端通过第7汽轮机(63)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固定连接,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
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1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1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2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2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3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3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4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力装置,尤其是一种热力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热力装置的缺点在于:冷却工质的方法是采用等压冷却;制冷流程中,制冷循环不能利用其压力高的热能;制热循环不能利用其压力低的冷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能量可再利用的热力循环装置,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效率较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 这种热力循环装置,压缩机与第1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固定连接,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06] 第1热交换器与第4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与第1汽轮机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与第7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第16阀门、第26阀门、第36阀门固定连接,第6阀门、第16阀门、第26阀门、第36阀门依次分别与第
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5阀门、第15阀门、第25阀门、第35阀门固定连接,第5阀门、第15阀门、第25阀门、第35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07] 第1汽轮机与第9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与第10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第14阀门、第24阀门、第34阀门固定连接,第4阀门、第14阀门、第24阀门、第34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第13阀门、第23阀门固定连接,第3阀门、第13阀门、第23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08] 第11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第12阀门、第22阀门、第32阀门固定连接,第2阀门、第12阀门、第22阀门、第32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第11阀门、第21阀门、第31阀门固定连接,第1阀门、第11阀门、第21阀门、第31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09]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
[0010] 这种热力循环装置,压缩机的右端与第1热交换器固定连接,压缩机的左端与第3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固定连接,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下端通过第4汽轮机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固定连接;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11] 第1热交换器与第4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与第3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与第5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5热交换器与第6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6热交换器与第1汽轮机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与第7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第16阀门、第26阀门、第36阀门固定连接,第6阀门、第16阀门、第26阀门、第36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的下端通过第5汽轮机依次分别与第
5阀门、第15阀门、第25阀门、第35阀门固定连接,第5阀门、第15阀门、第25阀门、第35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12] 第1汽轮机与第9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与第8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8热交换器与第6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与第10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第14阀门、第24阀门、第34阀门固定连接,第4阀门、第
14阀门、第24阀门、第34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的下端通过第6汽轮机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第13阀门、第23阀门固定连接,第3阀门、第13阀门、第23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13] 第11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第12阀门、第22阀门、第32阀门固定连接,第2阀门、第12阀门、第22阀门、第32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的下端通过第7汽轮机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第11阀门、第21阀门、第31阀门固定连接,第1阀门、第11阀门、第21阀门、第31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
[0014]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与第3汽轮机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与第2汽轮机固定连接。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该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的能量可再利用的热力循环装置,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效率较高。利用空气直接作为工作介质使用,作为空调制冷时,可避免不通的现象;本装置采用等体冷却,等压热容要比等体要大;同时本装置可以利用空气作为工作介质使用,可以获得机械能输出;输入功率小于输出功率,可以作为动力装置。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根据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第1阀门1、第2阀门2、第3阀门3、第4阀门4、第5阀门5、第6阀门6、第7阀门7、第8阀门8、第9阀门9、第10阀门10、第11阀门11、第12阀门12、第13阀门13、第14阀门14、第15阀门15、第16阀门16、第17阀门17、第18阀门18、第19阀门19、第20阀门20、第21阀门21、第22阀门22、第23阀门23、第24阀门24、第25阀门25、第26阀门26、第27阀门27、第28阀门28、第29阀门29、第
30阀门30、第31阀门31、第32阀门32、第33阀门33、第34阀门34、第35阀门35、第36阀门36、第37阀门37、第38阀门38、第39阀门39、第40阀门40、压缩机41、第1热交换器42、第2热交换器43、第3热交换器44、第4热交换器45、第5热交换器46、第6热交换器47、第7热交换器48、第8热交换器49、第9热交换器50、第10热交换器51、第11热交换器52、第1汽轮机53、第2汽轮机54、第3汽轮机55、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第4汽轮机60、第5汽轮机61、第6汽轮机62、第7汽轮机63。
[0021] 一种热力循环装置,压缩机41与第1热交换器42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42与第2热交换器43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固定连接,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7、第
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37阀门37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
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2] 第1热交换器42与第4热交换器45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1汽轮机53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53与第7热交换器48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固定连接,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
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固定连接,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3] 第1汽轮机53与第9热交换器50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10热交换器51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固定连接,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固定连接,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4] 第11热交换器52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固定连接,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依次分别与第
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52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固定连接,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5]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1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1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2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2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3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3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4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
[0026] 一种热力循环装置,压缩机41的右端与第1热交换器42固定连接,压缩机41的左端与第3热交换器44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42与第2热交换器43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固定连接,第8阀门8、第18阀门18、第28阀门28和第38阀门38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43的下端通过第4汽轮机60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7、第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37阀门37固定连接;第7阀门7、第17阀门17、第27阀门27和第37阀门37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7] 第1热交换器42与第4热交换器45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3热交换器44固定连接,第4热交换器45与第5热交换器46固定连接,第5热交换器46与第6热交换器47固定连接,第6热交换器47与第1汽轮机53固定连接,第1汽轮机53与第7热交换器48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固定连接,第6阀门6、第16阀门16、第26阀门26、第36阀门36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7热交换器48的下端通过第5汽轮机61依次分别与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固定连接,第5阀门5、第15阀门15、第25阀门25、第35阀门35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8] 第1汽轮机53与第9热交换器50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8热交换器49固定连接,第8热交换器49与第6热交换器47固定连接,第9热交换器50与第10热交换器51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固定连接,第4阀门4、第14阀门14、第24阀门24、第34阀门34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0热交换器51的下端通过第6汽轮机62依次分别与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固定连接,第3阀门3、第13阀门13、第23阀门23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29] 第11热交换器52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固定连接,第2阀门2、第12阀门12、第22阀门22、第32阀门32依次分别与第
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第11热交换器52的下端通过第7汽轮机63依次分别与第1阀门1、第
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固定连接,第1阀门1、第11阀门11、第21阀门21、第31阀门31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固定连接;
[0030] 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前端通过第9阀门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的后端通过第10阀门1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前端通过第19阀门1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的后端通过第20阀门2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前端通过第29阀门2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的后端通过第30阀门3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前端通过第39阀门39与第3汽轮机55固定连接,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的后端通过第40阀门40与第2汽轮机54固定连接。
[0031] 工作原理:加热绝热容器,利用绝热容器里面的高压气体做功,然后冷却它获得低压气体,再利用它来做功的循环过程。在理想状态下,利用本装置到达热力平衡后,从压缩100立方米的、压强101300至202300帕斯卡的气体需要做功5546521焦;两台膨胀机分别对外做功455007焦耳和1176789焦耳。
[0032] 密封绝热容器里面的气体经历过程:加热→做功→冷却到环境温度,冷却→做功→加热到环境温度的循环过程
[0033] 第一步:
[0034] 打开第7阀门7、第8阀门8加热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打开第13阀门13、第14阀门14冷却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
[0035] 第二步:
[0036] 关闭第7阀门7、第8阀门8、第13阀门13、第14阀门14,打开第9阀门9,让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9阀门9,打开第5阀门5、第6阀门6,让冷却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到环境温度,打开第20阀门20,让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20阀门20,打开第11阀门11、第12阀门12,加热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到环境温度,打开第27阀门27、第28阀门28,加热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打开第33阀门33、第34阀门34,冷却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
[0037] 第三步:
[0038] 关闭第27阀门27、第28阀门28、第33阀门33、第34阀门34,打开阀门让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29阀门29,打开第25阀门25、第26阀门26,让冷却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到环境温度,打开第40阀门40,让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40阀门40,打开第31阀门31、第32阀门32,加热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到环境温度,打开第17阀门17、第18阀门18,加热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打开第3阀门3、第4阀门4,冷却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
[0039] 第四步:
[0040] 关闭第17阀门17、第18阀门18、第3阀门3、第4阀门4,打开第19阀门19,让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19阀门19,打开第15阀门15、第16阀门16,让冷却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到环境温度,打开第10阀门10,让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10阀门10,打开第1阀门1、第2阀门2,加热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
56到环境温度,打开第37阀门37、第38阀门38,加热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打开第23阀门23、第24阀门24,冷却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58。
[0041] 第五步:
[0042] 关闭第37阀门37、第38阀门38、第23阀门23、第24阀门24,打开第39阀门39,让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39阀门39,打开第35阀门35、第36阀门36,让冷却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59到环境温度,打开第30阀门30,让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
58做功,做功完后关闭第30阀门30,打开第21阀门21、第22阀门22,加热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到环境温度,打开第7阀门7、第8阀门8,加热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56,打开第
13阀门13、第14阀门14,冷却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57。
[0043] 上述第一步到第五步循环之后,又由第二步到第五步再循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