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重心 /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阅读:871发布:2023-03-05

专利汇可以提供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获得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所述头枕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对两种共振 频率 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的内侧,于 质量 体(34)上支承有构成头枕 衬垫 (20)的一部分且能够弹性 变形 的第一 氨 基 甲酸 酯(30)。即,构成有具备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的动态减震器(28)。质量体(34)的 重心 (34G)被设定于相对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 位置 处。,下面是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头枕,具有:
头枕衬垫,其被配置于头枕表皮的内侧,并具备构成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
质量体,其构成所述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并被支承于所述缓冲部上且在相对于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偏移了的位置处设定有重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质量体的重心被设定于,相对于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宽度方向以及座椅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偏移了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质量体的形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以及上下非对称中的至少一方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头枕衬垫具备构成所述缓冲部的第一缓冲材料、和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缓冲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
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以及所述第一重叠部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覆盖所述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
7.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
坐垫,其供乘员落座;
座椅靠背,其被支承于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处,并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说明书全文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质量体一体地支承在衬垫内从而构成动态减震器的车辆用座椅。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具备被注入型袋内并使其发泡成形的弹性树脂材料、和相对于所述型袋而被固定配置的重物,从而构成了动态减震器的头枕。在这些在先技术中,由于振动通过动态减震器而被衰减,因此能够提高NV性能(噪音和振动性能)。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1489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4246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这些在先技术中,关于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来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这一点并未进行公开,因而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9]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的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0010] 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
[0011]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具有:头枕衬垫,其被配置于头枕表皮的内侧,并具备构成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质量体,其构成所述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并被支承于所述缓冲部上且在相对于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偏移了的位置处设定有重心
[0012]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用座椅的头枕表皮的内侧配置有头枕衬垫,头枕衬垫具备构成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此外,在该缓冲部上支承有构成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的质量体。即,在头枕上设置有具备缓冲部以及质量体的动态减震器。因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0013] 此外,质量体被设定于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偏移了的位置处。因此,在座椅振动时,质量体在欲沿着振动方向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同时欲围绕重心而进行旋转运动。而且,沿着振动方向的直线运动与围绕重心的旋转运动的比率将会根据振动的频率的高低而变化。即,在座椅振动时,质量体能够在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模式和以旋转运动为主的模式这两个模式下进行位移。而且,通过改变与该两个模式相对应的缓冲部的弹簧系数,从而能够通过一个质量体来设定两种共振频率。
[0014]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质量体的重心被设定于,相对于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宽度方向以及座椅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偏移了的位置处。
[0015] 根据上述结构,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时,质量体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的同时围绕重心进行旋转运动。而且,座椅前后方向的直线运动与围绕重心的旋转运动的比率将会根据振动的频率的高低而变化。即,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时,质量体能够在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模式和以旋转运动为主的模式这两个模式下进行位移。而且,通过改变与该两个模式相对应的缓冲部的弹簧系数,从而对于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能够通过一个质量体来设定两种共振频率。在此,为了在伴随有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振动的后方碰撞时使动态减震器在使乘员的头部对于头枕的追随性提高的频带中也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减轻了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16]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质量体的形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以及上下非对称中的至少一方的形状。
[0017]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质量体的形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以及上下非对称中的至少一方的形状,因而即使将缓冲部设为均质,也能够使质量体的重心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被设定于向座椅宽度方向以及座椅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偏移了的位置处。另外,“左右非对称”中的左右的方向为头枕的左右方向(即座椅宽度方向),“上下非对称”中的上下的方向为头枕的上下方向(即座椅上下方向)。
[0018]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头枕衬垫具备构成所述缓冲部的第一缓冲材料、和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缓冲材料。
[0019] 根据上述结构,头枕衬垫具备与构成缓冲部的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缓冲材料。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二缓冲材料来提高头枕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质量体的振幅。而且,通过后者从而减轻了由质量体朝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而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20]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以及所述第一重叠部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
[0021]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常的座椅振动时头枕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质量体在使第一重叠部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从而使振动衰减。另一方面,在质量体以通常的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重叠部抑制质量体的振动。由此,在后方碰撞时,由于质量体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因此由质量体朝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被有效地减轻。
[0022]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在第四方式或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覆盖所述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
[0023]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缓冲材料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因此与例如通过第一缓冲材料和第二缓冲材料来覆盖质量体的结构相比,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的设定变得较为容易。即,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欲抑制的通常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以及提高头枕的追随性的频带这两个频带中发挥作用,只要对质量体的质量和第一缓冲材料的刚性、体积、形状等进行调节即可。
[0024]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坐垫,其供乘员落座;座椅靠背,其被支承于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其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处,并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0025]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车辆用座椅中获得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的作用。
[0026] 发明效果
[0027]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的优良效果。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座椅正面观察的剖视图(在头枕的上部且树脂罩的前面位置处进行切断,在头枕的下部且头枕支柱的脚部的前面位置处进行切断的图)。
[0029] 图2为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0030] 图3为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0031] 图4A为示意性地表示质量体的位移的图,且表示对于较低频率的振动的共振模式。
[0032] 图4B为示意性地表示质量体的位移的图,且表示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的共振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第一实施方式)
[0034] 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此外,在图中,车辆前后方向与座椅前后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与座椅上下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与座椅宽度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这些图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具有被搭载于汽车上且供乘员落座的未图示的坐垫。在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以能够倾倒的方式支承有座椅靠背12。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仅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在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上配置有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14。
[0035] 头枕14以包括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枕状的头枕主体16、和从该头枕主体16的下表面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出的头枕支柱18的方式而构成。
[0036] 头枕支柱18为将金属制的管形成为倒U字形状而获得的部件,并具备左右一对的脚部18A。左右一对的脚部18A通过被插入座椅靠背12的未图示的头枕支撑件中从而被座椅靠背12所支承。由此,头枕14被支承在座椅靠背12上。脚部18A朝向座椅高度方向延伸出,且上部侧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而且,在脚部18A中,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的部位在其下端部处具备弯曲部,与该弯曲部相比靠座椅上方侧的部位稍稍向座椅前方侧前倾。此外,脚部18A的上端彼此通过连结部18B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被连结。
[0037] 头枕主体16具备构成头枕主体16的缓冲部的头枕衬垫20、覆盖头枕衬垫20的头枕表皮(罩)22、和被埋设于头枕衬垫20内的树脂罩24。在头枕表皮22的下端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插穿的支柱插穿孔22A,并且如图2所示,支柱插穿孔22A的座椅前方侧成为缝合部22B。
[0038] 树脂罩24(也称作“树脂衬垫”、“嵌入件”)被配置于头枕支柱18的上部侧且座椅前方侧。该树脂罩24具备表面朝向座椅前方侧的前壁24A。从前壁24A的下端部起形成有朝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下壁24B。此外,从前壁24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起形成有朝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侧壁24C(参照图1)
[0039] 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在树脂罩24上形成有被头枕支柱18卡止的卡止部。而且,在朝向前壁24A的座椅后方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24D,并且形成有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省略图示)。
[0040]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头枕衬垫20具备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缓冲材料的第一甲酸酯30(广义上为“弹簧元件”)、和作为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较硬的)第二缓冲材料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均被配置于头枕表皮22的内侧,并通过使氨基甲酸酯发泡成形而被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氨基甲酸酯32(外侧发泡氨基甲酸酯)中埋设有第一氨基甲酸酯30(内侧发泡氨基甲酸酯)。
[0041] 如图1所示,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配置于树脂罩24的座椅下方侧并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且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上。即,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架设于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的脚部18A之间。该第一氨基甲酸酯30构成被设置于头枕14上的动态减震器28的缓冲部。
[0042] 在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处埋设有构成动态减震器28的一部分的质量体34。即,质量体34其外周边缘跨及整周而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所覆盖,并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而被支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跨及其整周(整个区域)而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接合。第一氨基甲酸酯30具备从座椅前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的第一重叠部30A、30B(参照图2)。在图2中用符合30A来表示前后一对的第一重叠部30A、30B中的、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座椅前方侧的第一重叠部,用符号30B来表示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座椅后方侧的第一重叠部。
[0043] 此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体积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体积相比被设定得较大。而且,第二氨基甲酸酯32具备从座椅前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的第二重叠部32A、32B。在图2中,用符号32A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的座椅前方侧的第二重叠部,用符号32B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B的座椅后方侧的第二重叠部。
[0044] 在此,举例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各个弹性系数的设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氨基甲酸酯32作为一个示例而应用了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材料。另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也可以应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同的材料且使发泡倍率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发泡倍率相比被设定得较低。此外,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通常时的振动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小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NV对应的最佳的弹簧系数。相对于此,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碰撞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大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后面碰撞对应的最佳弹簧系数。顺便提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特性也可以考虑在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情况下变得轻松的这种弹簧系数的范围来进行设定。
[0045] 在图3中图示了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3所示,质量体34在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的脚部18A之间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且从图2所示的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的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重心34G(中心)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的脚部18A重叠。
[0046] 如图1至图3所示,质量体34被设为棒状的部件,且如图3所示被形成为,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随着趋向于座椅左侧而逐渐变短。即,质量体34的形状为,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和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从座椅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形状。由此,质量体34在相对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设定有重心34G。在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为,使通过质量体34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分别在座椅宽度方向、座椅前后方向、以及座椅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各弹性恢复的中心线交叉的点。
[0047]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质量体34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接触部中的从座椅正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参照图1)被设定为,与所述接触部中的从座椅侧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参照图2)相比而较大。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刚性与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的刚性相比被设定得较高。换言之,被支承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的质量体34被设定为,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共振频率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共振频率相比而较高。
[0048] 另外,也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具有将被配置于车辆地板上的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框架部设为弹簧且将头枕14整体设为质量物的主振动系统、和在头枕14中具备弹簧以及质量物的多个动态减震器28的结构。
[0049] (头枕的制造方法)
[0050] 接下来,对头枕1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51] 首先,在图1所示的头枕支柱18上安装有树脂罩24。接下来,对于具备树脂罩24以及头枕支柱18的支柱组件26,而在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之间设置有质量体34。而且,为了使质量体34与其侧方的脚部18A连结,通过供给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
[0052] 接下来,在图2所示的缝合部22B处被缝合之前的状态下的头枕表皮22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被吊挂,且支柱组件26相对于该头枕表皮22而以上下颠倒的姿态从上方侧插入。而且,在支柱插通孔22A内插穿有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在该状态下,通过向头枕表皮
22的内部注入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形成了头枕衬垫20。最后,头枕表皮22在缝合部22B处被缝合。
[0053] 在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因此能够在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中,回避质量体34从配置预定位置落下等的事态。
[0054] (作用/效果)
[0055]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5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配置有头枕衬垫20,头枕衬垫20构成动态减震器28的一部分且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
此外,在该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支承有构成动态减震器28的一部分的质量体34。即,在头枕14上设置有具备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的动态减震器28。因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0057] 此外,如图3所示,质量体34在相对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设定有重心34G。因此,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时,质量体34在沿着振动方向的座椅前后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平移运动)的同时围绕重心34G进行旋转运动。而且,座椅前后方向的直线运动与围绕重心34G的旋转运动的比率将会根据振动的频率的高低而变化。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质量体34相对于较低频率的振动以直线运动为主(参照箭头标记A方向),且如图4B所示,相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以围绕重心34G旋转运动为主(参照箭头标记B方向)。如此,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时,质量体3能够在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模式(图4A参照)和以旋转运动为主的模式(图4B参照)这两个模式下进行位移。而且,通过改变与该两个模式相对应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参照图3)的弹簧系数,从而能够通过一个质量体34来设定两种共振频率。在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后方碰撞时提高乘员的头部对图2所示的头枕14的追随性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减轻了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59] 在此,对在以上述的方式来设定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的后方碰撞时的作用进行补充说明。首先,在车辆受到了后方碰撞时的初始阶段中,头枕14与座椅靠背12一起被推向座椅前方侧。此时,由于质量体34因惯性而欲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处,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将弹性变形而使质量体34成为偏向座椅后方侧的状态。在下一个阶段中,使乘员的头部与头枕14抵接从而抑制该头部的后倾。此时,由于头枕14朝座椅前方侧的移动被抑制,因此欲偏向座椅后方侧的质量体34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复原力以及质量体34的惯性而偏向座椅前方侧。由此,抑制了头枕14从乘员的头部的回弹。
[006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质量体34的形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形状。因此,即使将第一氨基甲酸酯30设为均质,也能够将质量体34的重心34G设定于相对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偏移了的位置处。
[0061]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头枕衬垫20具备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二氨基甲酸酯32而提高头枕14对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质量体34的振幅。而且,通过后者而减轻了由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造成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0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的座椅振动时且图2所示的头枕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质量体34在使第一重叠部30A、30B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从而使振动衰减。另一方面,在质量体34以通常的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重叠部32A、32B抑制了质量体34的振动。由此,在后方碰撞时,由于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因此由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造成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被有效地减轻。
[006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氨基甲酸酯30覆盖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的整周。因此,例如与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来覆盖质量体34的结构相比,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的设定变得容易。即,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以及提高头枕14的追随性的频带这两个频带中发挥作用,只要对质量体34的质量、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刚性、体积、形状等进行调节即可。
[0064]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未设置多个质量体)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
[006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设置多个质量体34,因此与设置多个质量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还能够简化组装工序。
[0066] (第二实施方式)
[0067]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虽然图1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头枕衬垫20由弹性系数相互不同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构成,但是第二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头枕衬垫由一种发泡氨基甲酸酯构成。其他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0068] 即,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衬垫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配置于头枕表皮的内侧,并被设为能够弹性变形。此外,该头枕衬垫的一部分被设为构成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的缓冲部(兼顾衰减的区域)。在该缓冲部上支承有构成所述动态减震器的一部分的质量体(34)。质量体(34)的重心被设定于,相对于所述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
[0069]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未设置多个质量体)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
[0070]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0071]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质量体的形状既可以从座椅前面观察时被形成为左右非对称形状,也可以从座椅前面观察时被形成为上下非对称形状,还可以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形成为上下非对称形状。在此,当举例进行补充说明时,质量体的座椅正面观察时的形状也可以代替图1所示的形状,而被形成为例如用图1的双点划线34X表示的这种上下非对称形状(座椅上下方向的一方侧与座椅上下方向的另一方侧非对称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的重心相对于缓冲部(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和座椅上下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此外,质量体的座椅正面观察时形状被形成为用图1的双点划线34X表示的这种上下非对称形状,并且质量体的座椅俯视观察形状也可以被形成为座椅宽度方向的一方侧与座椅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左右对称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的重心被设定为,相对于缓冲部(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不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且向座椅上下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
[0072]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欲获得对不包含车辆前后方向的振动的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的情况下,质量体的重心被设定为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前后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的形状也可以被形成为前后非对称形状。
[0073]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以例如被设置于头枕的上端部处并从头枕衬垫中露出一部分而配置等的、不被埋设于头枕衬垫中的方式而配置。此外,质量体也可以设置有多个。
[0074]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的质量体使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与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质量被设定得较大。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质量体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与质量体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质量比被设定为预定比以上的结构中,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时,质量体在较低频率的振动中于以旋转运动为主的模式下进行位移,在较高频率的振动中于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模式下进行位移。
[0075]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缓冲材料以及第二缓冲材料中的至少一方被设为,例如氨基甲酸酯以外的树脂发泡体、毛毡、橡胶等这种其他的缓冲材料。
[0076]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在座椅宽度方向的左侧以及右侧改变对质量体进行支承的缓冲部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的重心设定于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也可以被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侧以及下侧改变对质量体进行支承的缓冲部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的重心设定于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上下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也可以被形成为上下对称形状。而且,在欲获得对不包含车辆前后方向的振动的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和后侧改变对质量体进行支承的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即,也可以通过这种设定,从而将质量体的重心设定于相对于缓冲部的弹性中心而向座椅前后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也可以被形成为前后对称形状。
[0077]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并且对质量体进行支承的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在质量体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处被设定得较高,并且在质量体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被设定得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体在较低频率的振动中于以旋转运动为主的模式下进行位移,在较高频率的振动中于以直线运动为主的模式下进行位移。
[0078]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缓冲材料相对于质量体而仅在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的中的任一方具备从座椅前面观察时与质量体重叠的第一重叠部。此外,第一缓冲材料还能够采用从座椅前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不重叠的结构。而且,第二缓冲材料也可以相对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而仅在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中的任一方具备从座椅前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重叠的第二重叠部。此外,第二缓冲材料还能够采用从座椅前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不重叠的结构。
[0079]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被第一缓冲材料覆盖,且该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另一部分被第二缓冲材料覆盖。
[0080]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记载的“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的概念中,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除了包括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34的整周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如下的情况,即,虽然大致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外周边缘但是仍存在局部未覆盖的部分从而严格而言不能说是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但是能够获得与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实质上被理解为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的这种情况。
[0081]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能够以适当组合的方式来实施。
[0082]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除了上述示例以外,当然还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而实施。
[0083]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11326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整体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人体重心和头部重心测量方法 2020-05-12 288
一种重心自调节无人机 2020-05-13 14
重心式破岩机 2020-05-12 524
移动重心自行车 2020-05-12 282
重心平移发动机 2020-05-11 932
重心偏移法 2020-05-11 718
重心调整装置及其调整重心的方法 2020-05-12 623
重心随动榻椅 2020-05-11 140
重心随动轮椅床 2020-05-12 761
重心随动轮椅床 2020-05-12 35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