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风能 / 风区面积 / 下料系统

下料系统

阅读:643发布:2023-02-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下料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下料系统,该系统包括:下料口,内限定出 自上而下 设置的加料区和下料区,加料区包括收尘罩和格栅,收尘罩呈环状设在加料区的外围,且收尘罩下端开口,内部呈空心状,格栅设在加料区的中部,格栅的外周缘与收尘罩靠近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相连,下料区与收尘罩远离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的下端相连;第一收尘管,与收尘罩的一侧连通;下料溜槽,上端与下料区的下端相连,下端与输送皮带相连; 除尘器 ,与第一收尘管相连。该下料系统解决了下料口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粉尘飞扬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了下料过程中物料惯性大、冲击 力 强导致输送皮带损坏的问题。 净化 了下料操作环境,提高了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输送皮带的维护成本。,下面是下料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限定出自上而下设置的加料区和下料区,所述加料区包括收尘罩和格栅,所述收尘罩呈环状设在所述加料区的外围,且所述收尘罩下端开口,内部呈空心状,所述格栅设在所述加料区的中部,所述格栅的外周缘与所述收尘罩靠近所述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相连,所述下料区与所述收尘罩远离所述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的下端相连;
第一收尘管,所述第一收尘管与所述收尘罩的一侧连通,且适于通过所述收尘罩收集所述下料区的粉尘;
下料溜槽,所述下料溜槽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区的下端相连,所述下料溜槽的下端与输送皮带相连;
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第一收尘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集尘罩,所述集尘罩设于输送皮带的上方;
第二收尘管,所述第二收尘管的一端与所述集尘罩相连,所述第二收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上设有收尘量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为地台式下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横截面占所述加料区横截面面积的3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区自上而下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区与所述下料区的高度比为
0.55-0.6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槽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槽上端入口处的尺寸与所述下料区底端出口处的尺寸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尘管和所述除尘器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两侧。

说明书全文

下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阳极组装车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下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皮带输送是阳极组装车间的主体设备,主要承担着将电解返回的残极物料输送到下游设备。而有些物料要经过人工辅助送到皮带上运往下游设备。这时候下料系统对下游
输送皮带产生重要影响。
[0003] 原设计人工辅助下料口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原设计结构采用地坑格筛式下料口,下料低于操作人员站立的地坪,人工辅助加料时,不方便操作,还存在操作人
员不小心踏空跌落下料口的安全隐患;(2)下料口无收尘装置,无法把下料时产生的灰尘收
走。
[0004] 因此,现有适用于输送皮带的下料系统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料系统。该下料系统解决了下料口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粉尘飞扬
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解决了下料过程中物料惯性大、冲击强导致输送皮带损坏的问
题。净化了下料操作环境,提高了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输送皮带的维护成本。
[0006]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下料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
[0007] 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限定出自上而下设置的加料区和下料区,所述加料区包括收尘罩和格栅,所述收尘罩呈环状设在所述加料区的外围,且所述收尘罩下端开口,内部呈
空心状,所述格栅设在所述加料区的中部,所述格栅的外周缘与所述收尘罩靠近所述格栅
一侧的外周壁相连,所述下料区与所述收尘罩远离所述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的下端相连;
[0008] 第一收尘管,所述第一收尘管与所述收尘罩的一侧连通,且适于通过所述收尘罩收集所述下料区的粉尘;
[0009] 下料溜槽,所述下料溜槽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区的下端相连,所述下料溜槽的下端与输送皮带相连;
[0010] 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第一收尘管相连。
[001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料系统,通过在加料区设置下端开口、内部为空心状的收尘罩,使得物料从加料区下落到下料区甚至下料溜槽时产生的向上飞扬的粉尘可以通过收
尘罩收集处理,可有效改善加料环境;格栅、下料区和下料溜槽的设置,有利于降低物料向
下运动的动能,进而减小物料对输送皮带的冲击力,降低在加料过程中对输送皮带的损坏,
提高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均处于与外界相隔的环境下,避免了
粉尘到处飞扬,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加料环境;在加料区,中间格栅、四周为收尘罩的设计,使
得在从格栅向下加料过程中,往四处飞扬的粉尘可直接被收尘罩收集;收尘罩所收集的粉
尘在第一收尘管和除尘器的作用下,可实现粉尘的去除,促进下料的运行,改善下料环境。
由此,通过上述下料系统,解决了下料口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粉尘飞扬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同时解决了下料过程中物料惯性大、冲击力强导致输送皮带损坏的问题。净化了下料操作
环境,提高了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输送皮带的维护成本。
[0012]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下料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下料系统进一步包括:集尘罩,所述集尘罩设于输送皮带的上方;第二收尘管,所述第二收尘管的一端与所述集尘罩相连,所述第二收尘管的
另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相连。由此,可进一步改善加料环境,减少环境中的粉尘。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尘器上设有收尘量调节。由此,可保障下料系统的除尘效果。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口为地台式下料口。由此,可避免出现操作人员不小心踏空跌落加料区的安全隐患。
[001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横截面占所述加料区横截面面积的30%-40%。。由此,可在保障下料量的同时提高下料系统的收尘效果。
[001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区自上而下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由此,可进一步降低下落物料的动能,降低下落物料对输送皮带的损害。
[001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料区与所述下料区的高度比为0.55-0.65:1。由此,可进一步降低下落物料的动能,降低下落物料对输送皮带的损害。
[001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溜槽倾斜设置。由此,可进一步降低下落物料的动能,降低下落物料对输送皮带的损害。
[00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溜槽的直径与所述下料区底端直径相等。由此,可方便下落物料从下料区到达下料溜槽。
[002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尘管和所述除尘器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两侧。
[002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下料系统的主视图;
[0025] 图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下料系统的主视图;
[0026]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下料系统的左视图;
[0027]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下料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下料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下料口100、第一收尘管200、下料溜槽300和除尘器400。
[003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料口100内限定出自上而下设置的加料区110和下料区120,加料区110包括收尘罩11和格栅12,收尘罩11呈环状设在加料区110的外围,且收尘罩
11下端开口,内部呈空心状,格栅12设在加料区110的中部,格栅12的外周缘与收尘罩11靠
近格栅12一侧的外周壁相连,下料区120与收尘罩11远离格栅12一侧的外周壁的下端相连,
且适于从加料区的格栅上部加料,并通过收尘罩收尘。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加料区设置下端
开口、内部为空心状的收尘罩,使得物料从加料区下落到下料区时产生的向上飞扬的粉尘
可以通过收尘罩收集处理,可有效改善加料环境;格栅和下料区的设置,有利于降低物料向
下运动的动能,进而减小物料对输送皮带的冲击力,降低在加料过程中对输送皮带的损坏,
提高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在加料区,中间为格栅、四周为收尘罩的设计,使得在从格栅向
下加料过程中,往四处飞扬的粉尘可直接被收尘罩收集。需要说明的是,收尘罩的具体形状
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保证可从收尘罩的下
端收尘即可。例如其横截面可以为椭圆环状、圆环状、回字形等。格栅的形状也不受特别限
制,只要和收尘罩内侧的外周壁相接就行,例如,当收尘罩横截面为回字形性时,格栅可以
为正四边形或斜四边形;当收尘罩的横截面为圆环状时,格栅可以为正四边形或圆形。下料
区与收尘罩远离格栅一侧的外周壁的下端相连,即下料区与收尘罩外侧的外周壁相连,如
此,加料区和下料区形成了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离的空间,可避免在加料过程中粉尘到处飞
扬,改善下料环境。
[003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格栅12上孔的最大尺寸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300×300mm。发明人发现,在格栅的作用下,
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物料下落的速度,一方面通过格栅上的孔可对物料进行筛选。当格栅上
孔的最大尺寸过大时,在降低物料下落速度上所能作用的物料将变得很有限,使得下落物
料的量过大,同时,也将使得下落物料的尺寸变大,增加输送皮带的承受压力。而若格栅上
孔的最大尺寸过小,可降低物料下落速度,但会降低下落物料的量,同时会使得下落物料的
尺寸较小,反而提高下落物料前处理的能耗。
[0036]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下料口100为地台式下料口,即下料口位于地坪上方。发明人发现,通过将下料口设于地坪上方,使得下料高于操作人员站立的地坪,有助于
方便人工辅助加料,同时可避免出现因操作人员不小心踏空跌落下料口的安全隐患。
[0037]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格栅12横截面占加料区110横截面面积的30%-40%。发明人发现,若格栅横截面占加料区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过小,则相对于加料区格栅面
积过小,即能下料的空间过小,导致下料系统单位时间内往下送的料的量减小;而若格栅横
截面占加料区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过大,则相对于加料区格栅面积过大,即能下料的空间过
大,此时若下料时充分利用格栅,则会给下料溜槽和输送皮带造成较大承受压力,同时也会
降低收尘罩的收尘效果,而若下料时不充分利用格栅,则会造成格栅原材料的浪费,同时,
因距离问题,会降低收尘罩的收尘效果。
[0038]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下料区120自上而下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例如可以为漏斗形,由此,物料在下料的时候会碰到下料区的内壁,从而可降低物料的下降速度,减小
物料下落的动能,进而降低物料对输送皮带的损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下料区
下端的最小尺寸为500mm*500mm。由此,可在降低物料下落动能的基础上,实现正常下料。
[0039]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加料区110与下料区120的高度比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0.55-0.65:1。发明人发现,若加
料区与下料区的高度比过大,即加料区的高度偏高,下料区的高度偏低,则会使得加料区的
格栅与下料区的内壁对物料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减弱作用降低,导致输送皮带的承压加重,
使用寿命降低;而若加料区与下料区的高度比过小,即加料区的高度偏低,下料区的高度偏
高,则会延长物料下料的时间,降低下料系统的下料效率。
[004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收尘管200与收尘罩11的一侧连通,且适于通过收尘罩收集下料区的粉尘。发明人发现,因第一收尘管与收尘罩的一侧连通,而收尘罩又是下端开
口、内部成空心状、整个连通的结构,由此,物料在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可通收尘罩到
达第一收尘管,实现对下料口的粉尘收集。
[004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料溜槽300的上端与下料区120的下端相连,下料溜槽300的下端与输送皮带700相连,且适于将从下料区落下的物料输送至输送皮带。具体的,下料
溜槽倾斜设置。由此,可进一步降低下落物料的动能,进而进一步降低对输送皮带的损伤。
[004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料溜槽上端入口处的尺寸与下料区底端出口处的尺寸相等。由此,可直接将下料溜槽的上端与下料区底端配合连接,无需借助其他连接件,降
低下料的成本。
[004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除尘器400与第一收尘管200相连。由此,可将下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收尘罩收集到第一收尘管再到除尘器,实现粉尘的去除。
[004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除尘器400上设有收尘风量调节阀门(未示出)。由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收尘风量调节阀门调节收尘风量,达到对收尘量、收尘效率和收尘效果
的控制,避免风量过大将物料当粉尘收走,也避免风量过小收尘效果不佳,实现根据所下料
类型调节收尘负压的效果。
[004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料系统,通过在加料区设置下端开口、内部为空心状的收尘罩,使得物料从加料区下落到下料区甚至下料溜槽时产生的向上飞扬的粉尘可以通过收
尘罩收集处理,可有效改善加料环境;格栅、下料区和下料溜槽的设置,有利于降低物料向
下运动的动能,进而减小物料对输送皮带的冲击力,降低在加料过程中对输送皮带的损坏,
提高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物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均处于与外界相隔的环境下,避免了
粉尘到处飞扬,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加料环境;在加料区,中间格栅、四周为收尘罩的设计,使
得在从格栅向下加料过程中,往四处飞扬的粉尘可直接被收尘罩收集;收尘罩所收集的粉
尘在第一收尘管和除尘器的作用下,可实现粉尘的去除,促进下料的运行,改善下料环境。
由此,通过上述下料系统,解决了下料口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粉尘飞扬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同时解决了下料过程中物料惯性大、冲击力强导致输送皮带损坏的问题。净化了下料操作
环境,提高了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输送皮带的维护成本。
[004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参考图2-4,上述下料系统进一步包括:集尘罩500和第二收尘管600。
[004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集尘罩500设于输送皮带700的上方。由此,可将物料从下料溜槽下落到输送皮带时产生的粉尘吸收掉,净化操作环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集尘
罩下端与输送皮带的距离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例如可以根据下料类型,下料量等进行确定。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集尘罩下端与
输送皮带的距离可以为400-600mm。发明人发现,若集尘罩下端与输送皮带的距离过大,会
造成物料对输送皮带冲击过大,导致输送皮带使用寿命变短;而若集尘罩下端与输送皮带
的距离过小,则输送皮带后方过来物料会与集尘罩下端发生碰撞,影响物料的输送。
[004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收尘管600的一端与集尘罩500相连,第二收尘管600的另一端与除尘器400相连。由此,可将输送皮带上方的粉尘经集尘罩到第二收尘管再到除尘
器,实现对粉尘的集中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收尘管和除尘器相对于下料口的位置并不
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将第二收尘管与除尘
器设置于下料口的同一侧,也可以将第二收尘管与除尘器设置于下料口的两侧。由此,通过
上述下料系统有效提高了下料系统的操作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下料系统的收尘效果,改
善了下料系统的操作环境。
[004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05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