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风能 / 风区面积 / 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和卧式冷柜

卧式冷柜的出组件和卧式冷柜

阅读:71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卧式冷柜的出组件和卧式冷柜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卧式冷柜的出 风 组件和卧式冷柜,在内胆相对的两个 侧壁 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位于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风道位于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在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或多个第一出风口彼此间距逐渐减小;在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或多个第二出风口彼此间距逐渐减小,能使风机吹出的冷风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大,而相对的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小,使得靠近出风口的区域与远离出风口的区域吹入的冷风量均匀散发。,下面是卧式冷柜的出组件和卧式冷柜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卧式冷柜的出组件,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
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
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上均平行设置有多个导风板
且所述导风板平面朝向所述内胆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等高相对;或,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5.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
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
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上均平行设置有多个导风板;
且所述导风板平面朝向所述内胆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等高相对;或,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9.一种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或,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冷柜还包括回风口和风机;
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所在内胆侧壁之间的侧壁下部;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上部。

说明书全文

卧式冷柜的出组件和卧式冷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冷柜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和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0002] 风冷式冷柜产品中,卧式冷柜的箱体是卧放形式的,其出风的风道和出风口一般设置在箱体的一侧,由于风机吹出的冷风量随着散发会逐渐减少,这导致靠近出风口的区域冷风较多,而远离出风口的区域冷风相对较少,使得风机吹出的冷风不能均匀有效的吹到整个内胆中,这会降低冷柜内生鲜品的保鲜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和卧式冷柜,解决现有卧式冷柜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一种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
[00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上均平行设置有多个导风板;且所述导风板平面朝向所述内胆一侧倾斜。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等高相对;或,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0008] 还提出一种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上均平行设置有多个导风板;且所述导风板平面朝向所述内胆一侧倾斜。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平面与所述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等高相对;或,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0012] 提出一种卧式冷柜,包括上述任一种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所述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或,所述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卧式冷柜还包括回风口和风机;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所在内胆侧壁之间的侧壁下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回风口上部。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和卧式冷柜中,两个出风风道相对的设置于内胆侧壁上,且出风风道位于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的多个出风口中,沿出风的方向,出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或出风口彼此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也即,能使风机吹出的冷风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尽可能大,而相对的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小一些,使得靠近出风口的区域与远离出风口的区域吹入的冷风量均匀散发,解决了现有卧式冷柜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15]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6] 图1 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8]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包括内胆、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11和12上各开设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出风风道15,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出风风道16;第一出风风道位于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
151;第二出风风道位于内胆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161;如图2所示,在第一出风风道15上,沿出风的方向,也即沿风机至远离风机方向上,多个第一出风口151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同理,在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多个第二出风口161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或者,如图3所示,在第一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多个第一出风口151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使得第一出风口从靠近风机的一端至远离风机一端分布密度增大;同理在第二出风风道上,沿出风的方向,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彼此间距逐渐减小。
[0019] 出风口的出风面积改变规律,或者出风口分布密度改变规律,均能使风机吹出的冷风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尽可能大,而相对的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量小一些,使得靠近出风口的区域与远离出风口的区域吹入的冷风量均匀散发,解决了现有卧式冷柜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20] 如图4所示,为优化出风度,使冷风能够吹到内胆的底部和边角区域,在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图中未示出)上均平行设置有多个导风板17;且导风板17平面朝向内胆的一侧倾斜,使得出风方向对向内胆底部。
[0021]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钣金制作冷柜内胆,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吸塑工艺制作冷柜内胆,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预留深度与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的嵌入深度保持一致时,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151所在的第一出风风道的平面与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和/或,第二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出风风道的平面与内胆侧壁在同一平面上,正能够增大内胆可利用空间,也美化了内胆外观。
[0022] 通常,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风道15和第二出风风道16等高相对设置,也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出风风道15和第二出风风道16分别位于内胆侧壁的上部和下部,这时,位于内胆上部的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分散在内胆上部空间,位于内胆下部的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分散在内胆下部空间。
[0023] 基于上述提出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和卧式冷柜,本申请提出一种卧式冷柜,该卧式冷柜包括有上述的卧式冷柜的出风组件。如图2、图3和图6所示,该卧式冷柜还包括回风口18和风机19;回风口18设置于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所在内胆侧壁11、12之间的侧壁13的下部;风机19设置于回风口18上部;从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在内胆内部对冷藏保鲜品作用后,从回风口流出再次制冷后由风机19吹向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实现风冷效果。
[0024]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