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速箱和齿轮 / 动力输出装置 / 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

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

阅读:591发布:2021-11-27

专利汇可以提供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气器技术领域,是一种塔型浮球式 自动调节 电动脱气器,包括塔型 支架 、安装架、脱气组件、工作杆、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安装平台和能驱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动 力 驱动组件;塔型支架的下部内侧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脱气组件,安装架的顶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脱气组件包括脱气集气筒和 马 达,脱气集气筒与安装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塔型支架可使其安装更加方便,不受环境限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液位感应组件监测液面变化可使其能通过控制驱动组件控 制动 力驱动组件,进而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这样可有效避免因液面高度误判而引起的资料漏取、马达被烧、泥浆吸入管线等现象,从而提高录井资料 质量 。,下面是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型支架、安装架、脱气组件、工作杆、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安装平台和能驱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动力驱动组件;塔型支架的下部内侧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脱气组件,安装架的顶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脱气组件包括脱气集气筒和马达,脱气集气筒与安装架连接在一起,在脱气集气筒的上端安装有马达;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包括液位感应组件和控制驱动组件,在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能监测液面变化的液位感应组件,液位感应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在安装平台上安装有能依据液位感应组件发出的信号控制动力驱动组件的控制驱动组件;塔型支架的顶面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动力驱动组件,工作杆的上端穿过安装平台并与动力驱动组件安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控制驱动组件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上的集成电路板和能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动力输出装置,在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有供电模块和单片机,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芯片和调速器,液位感应组件、电机、驱动芯片、调速器和单片机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各个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液位感应组件、调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驱动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驱动组件中的动力输入部件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工作杆为丝杆,动力驱动组件包括丝杠螺母、竖直锥齿轮和水平锥齿轮,在安装平台上设有套装在工作杆外侧且能通过转动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丝杠螺母,在丝杠螺母外侧环绕固定有水平锥齿轮,在水平锥齿轮上啮合有固定安装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竖直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液位感应组件包括浮球本体、连杆、感应盒、目标探测部件和位置感应器,感应盒固定安装在脱气集气筒外侧,感应盒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通孔,连杆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安装通孔并与浮球本体的上部固定在一起,连杆的中部套装在两个安装通孔内并能沿两个安装通孔上下移动,连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感应盒内侧的目标探测部件,在上侧板的底部和下侧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通过目标探测部件触发的位置感应器,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控制驱动组件还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上的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供电输入端分别通过切换开关与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切换开关包括切换供电输入端、两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和两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切换供电输入端与对应的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信号输出端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平台上安装有开口向下且能启闭的箱体,对应箱体内侧位置的安装平台上设有电源安装架、驱动防护罩以及环绕在电源安装架和驱动防护罩外侧的环绕防水壁;电源安装架上安装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供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丝杠螺母、竖直锥齿轮和水平锥齿轮均位于驱动防护罩内,对应电源安装架和驱动防护罩的外侧与环绕防水壁的内侧之间位置的箱体内形成电控安装腔,集成电路板、电机、驱动芯片和调速器、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均位于电控安装腔内,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驱动防护罩与竖直锥齿轮固定安装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驱动防护罩包括均座于安装平台上的U形罩体和立板,U形罩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立板,电机安装在立板外侧且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立板与竖直锥齿轮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安装平台上设有防爆快速插头;或/和,对应集成电路板位置的箱体上设有散热窗,散热窗上分别有散热通孔,散热窗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散热封板,对应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所在位置的箱体上设有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设有能分别将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操控部位露出的操作窗口,操作面板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操作封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对应箱体上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下行限位片,在箱体的顶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下行限位片触发的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对应安装平台下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上行限位片,在安装平台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上行限位片触发的上行限位行程开关;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和上行限位行程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对应箱体上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下行限位片,在箱体的顶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下行限位片触发的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对应安装平台下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上行限位片,在安装平台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上行限位片触发的上行限位行程开关;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和上行限位行程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架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说明书全文

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气器技术领域,是一种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

背景技术

[0002] 脱气器是综合录井仪和气测录井仪的重要辅助设备,它的任务就是把钻井液中的天然气(溶解气和游离气)脱出来,作为录井仪气体分析的样品气;传统脱气器是依靠人工检测液面的变化,而人工检测往往存在判断液面不及时和液面高度误判的现象,导致脱气效果差,还会使录取的样品气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液面高度误判,当脱气时的液面过高,还会使脱气器散热不畅而烧坏和泥浆吸入气路管线等严重的问题,对电动脱气器造成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考虑到在录井现场,有部分钻井队没有设立缓冲罐,安装受限,适用性差;而且大部分缓冲罐没有扶梯,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脱气器存在的人工检测液面变化不及时,易误判,脱气效果差,且易损坏马达而降低其使用寿命,以及安装受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包括塔型支架、安装架、脱气组件、工作杆、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安装平台和能驱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动驱动组件;塔型支架的下部内侧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脱气组件,安装架的顶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脱气组件包括脱气集气筒和马达,脱气集气筒与安装架连接在一起,在脱气集气筒的上端安装有马达;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包括液位感应组件和控制驱动组件,在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能监测液面变化的液位感应组件,液位感应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在安装平台上安装有能依据液位感应组件发出的信号控制动力驱动组件的控制驱动组件;塔型支架的顶面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动力驱动组件,工作杆的上端穿过安装平台并与动力驱动组件安装在一起。
[0005]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 上述控制驱动组件可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上的集成电路板和能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动力输出装置,在集成电路板上安装有供电模单片机,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芯片和调速器,液位感应组件、电机、驱动芯片、调速器和单片机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各个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液位感应组件、调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驱动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驱动组件中的动力输入部件连接在一起。
[0007] 上述工作杆可为丝杆,动力驱动组件包括丝杠螺母、竖直锥齿轮锥齿轮,在安装平台上设有套装在工作杆外侧且能通过转动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的丝杠螺母,在丝杠螺母外侧环绕固定有水平锥齿轮,在水平锥齿轮上啮合有固定安装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竖直锥齿轮。
[0008] 上述液位感应组件可包括浮球本体、连杆、感应盒、目标探测部件和位置感应器,感应盒固定安装在脱气集气筒外侧,感应盒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通孔,连杆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安装通孔并与浮球本体的上部固定在一起,连杆的中部套装在两个安装通孔内并能沿两个安装通孔上下移动,连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感应盒内侧的目标探测部件,在上侧板的底部和下侧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通过目标探测部件触发的位置感应器,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0009] 上述控制驱动组件还可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上的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供电输入端分别通过切换开关与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切换开关包括切换供电输入端、两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和两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切换供电输入端与对应的供电模块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信号输出端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0010] 上述在安装平台上可安装有开口向下且能启闭的箱体,对应箱体内侧位置的安装平台上设有电源安装架、驱动防护罩以及环绕在电源安装架和驱动防护罩外侧的环绕防水壁;电源安装架上安装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供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丝杠螺母、竖直锥齿轮和水平锥齿轮均位于驱动防护罩内,对应电源安装架和驱动防护罩的外侧与环绕防水壁的内侧之间位置的箱体内形成电控安装腔,集成电路板、电机、驱动芯片和调速器、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均位于电控安装腔内,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驱动防护罩与竖直锥齿轮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1] 上述驱动防护罩可包括均座于安装平台上的U形罩体和立板,U形罩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立板,电机安装在立板外侧且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立板与竖直锥齿轮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安装平台上设有防爆快速插头。
[0012] 上述对应集成电路板位置的箱体上可设有散热窗,散热窗上分别有散热通孔,散热窗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散热封板,对应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所在位置的箱体上设有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设有能分别将切换开关、顺时针按钮和逆时针按钮的操控部位露出的操作窗口,操作面板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操作封板。
[0013] 上述对应箱体上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上部外侧可固定安装有下行限位片,在箱体的顶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下行限位片触发的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对应安装平台下方位置的工作杆的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上行限位片,在安装平台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上行限位片触发的上行限位行程开关;下行限位行程开关和上行限位行程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
[0014] 上述安装架可包括顶板和立柱,顶板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且每根立柱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各个立柱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且导轨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
[0015]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塔型支架可使其安装更加方便,不受环境限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液位感应组件监测液面变化可使其能通过控制驱动组件控制动力驱动组件,进而带动工作杆上下移动;这样可有效避免因液面高度误判而引起的资料漏取、马达被烧、泥浆吸入管线等现象,从而提高录井资料质量,增加钻井时效,还填补了人工调节液位的不足,实用性强,安全性高,且不受安装环境限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附图说明
[0016]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2为附图1中液位感应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3为附图1中安装平台与箱体组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4为附图1的电路框图
[0020]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塔型支架,2为工作杆,3为安装平台,4为脱气集气筒,5为马达,6为集成电路板,7为供电模块,8为单片机,9为电机,10为驱动芯片,11为调速器,12为丝杠螺母,13为竖直锥齿轮,14为水平锥齿轮,15为浮球本体,16为连杆,17为感应盒,18为目标探测部件,19为位置感应器,20为上侧板,21为下侧板,22为切换开关,23为顺时针按钮,24为逆时针按钮,25为箱体,26为电源安装架,27为环绕防水壁,28为开关电源,29为U形罩体,30为立板,31为防爆快速插头,32为散热窗,33为散热封板,34为操作面板,35为操作封板,36为下行限位片,37为下行限位行程开关,38为上行限位片,39为上行限位行程开关,40为顶板,41为立柱,42为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3]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4] 如附图1、2、3、4所示,该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包括塔型支架1、安装架、脱气组件、工作杆2、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安装平台3和能驱动工作杆2上下移动的动力驱动组件;塔型支架1的下部内侧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脱气组件,安装架的顶部与工作杆2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脱气组件包括脱气集气筒4和马达5,脱气集气筒4与安装架连接在一起,在脱气集气筒4的上端安装有马达5;浮球式液位感应装置包括液位感应组件和控制驱动组件,在脱气集气筒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能监测液面变化的液位感应组件,液位感应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驱动组件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在安装平台3上安装有能依据液位感应组件发出的信号控制动力驱动组件的控制驱动组件;塔型支架1的顶面设有安装平台3,安装平台3上设有动力驱动组件,工作杆2的上端穿过安装平台3并与动力驱动组件安装在一起。根据需求,可将塔型支架1的底部直接坐落于缓冲罐面上,还可通过G型卡将塔型支架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缓冲罐上;在使用时,可通过液位感应组件监测液面变化,从而通过控制驱动组件控制动力驱动组件,进而带动工作杆2上下移动;这样可有效避免因液面高度误判而引起的资料漏取、马达5被烧、泥浆吸入管线等现象,从而提高录井资料质量,增加钻井时效,还填补了人工调节液位的不足,实用性强,安全性高,且不受安装环境限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0025]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塔型浮球式自动调节电动脱气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6] 如附图1、2、3、4所示,控制驱动组件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3上的集成电路板6和能带动工作杆2上下移动的动力输出装置,在集成电路板6上安装有供电模块7和单片机8,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机9、驱动芯片10和调速器11,液位感应组件、电机9、驱动芯片10、调速器11和单片机8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7的各个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液位感应组件、调速器11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8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单片机8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芯片10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驱动芯片10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9的驱动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驱动组件中的动力输入部件连接在一起。根据需求,动力输出装置还可为液缸或气缸等现有公知技术,当动力输出装置为气缸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工作杆2连接在一起,气缸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单片机
8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由此即可通过单片机8控制气缸,进而操控工作杆2的动作;
电机9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步进电机9等;在使用时将外设电源与供电模块7接通,由此即可通过液位感应组件识别液位的变化情况并向单片机8发出信号,单片机8在接收到信号后会将调速器11的输出信号通过相应的程序处理后发送给驱动芯片10,由此即可通过驱动芯片10调节电机9的转速和转向,进而实现对工作杆2上下移动的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采用自动控制可消除人工检测存在判断液面不及时,易出现液面高度误判的问题,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其具有良好的脱气效果,优化其录取的样品气。
[0027] 如附图1、2、3、4所示,工作杆2为丝杆,动力驱动组件包括丝杠螺母12、竖直锥齿轮13和水平锥齿轮14,在安装平台3上设有套装在工作杆2外侧且能通过转动带动工作杆2上下移动的丝杠螺母12,在丝杠螺母12外侧环绕固定有水平锥齿轮14,在水平锥齿轮14上啮合有固定安装在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竖直锥齿轮13。由此可通过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竖直锥齿轮13转动,从而通过水平锥齿轮14和丝杠螺母12的作用带动工作杆2上下移动。
[0028] 如附图1、2、3、4所示,液位感应组件包括浮球本体15、连杆16、感应盒17、目标探测部件18和位置感应器19,感应盒17固定安装在脱气集气筒4外侧,感应盒17包括上侧板20和下侧板21,上侧板20和下侧板21上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通孔,连杆16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两个安装通孔并与浮球本体15的上部固定在一起,连杆16的中部套装在两个安装通孔内并能沿两个安装通孔上下移动,连杆16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感应盒17内侧的目标探测部件18,在上侧板20的底部和下侧板2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能通过目标探测部件18触发的位置感应器19,两个位置感应器19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8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需将浮球本体15置入待检测的液体中,浮球本体15将随着液位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从而通过连杆16带动目标探测部件18上下移动,此时两个位置感应器19将通过目标探测部件18的触发识别浮球本体15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信号发送至单片机8,以便于单片机8进行相应的自动操作。根据需求,目标探测部件18可为磁,相应的位置感应器19可为磁簧开关。
[0029] 如附图1、2、3、4所示,控制驱动组件还包括均位于安装平台3上的切换开关22、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19的供电输入端分别通过切换开关22与供电模块7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切换开关22包括切换供电输入端、两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和两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切换供电输入端与对应的供电模块7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两个位置感应器19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各个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电连接在一起,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的信号输出端以及两个位置感应器19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8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切换开关22的档位实现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和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的导电切换,由此可实现本实用新型自动挡和手动挡的切换,当第一档位供电输出端导通时,本实用新型处于手动模式,此时可通过启动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实现对电机9的正反转控制;当第二档位供电输出端导通时,本实用新型处于自动模式,此时可通过两个位置感应器19自动识别浮球本体15的上下位移,进而通过单片机8对电机9实现相应的控制;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分设手动和自动切换使其更加人性化。根据需求,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均可采用能在通电后向单片机8输出相应信号的现有公知技术。
[0030] 如附图1、2、3、4所示,在安装平台3上安装有开口向下且能启闭的箱体25,对应箱体25内侧位置的安装平台3上设有电源安装架26、驱动防护罩以及环绕在电源安装架26和驱动防护罩外侧的环绕防水壁27;电源安装架26上安装有开关电源28,开关电源28的供电输出端与供电模块7的供电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丝杠螺母12、竖直锥齿轮13和水平锥齿轮14均位于驱动防护罩内,对应电源安装架26和驱动防护罩的外侧与环绕防水壁27的内侧之间位置的箱体25内形成电控安装腔,集成电路板6、电机9、驱动芯片10和调速器11、切换开关22、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均位于电控安装腔内,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驱动防护罩与竖直锥齿轮13固定安装在一起。通过增设箱体25、电源安装架26、驱动防护罩以及环绕防水壁27可使在安装平台3上的各个部件的安装布局更加合理,从而使其安装更加方便省力,还可对其形成有效保护,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根据需求,开关电源28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这样可使其具有稳定的电压输出,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1] 如附图1、2、3、4所示,驱动防护罩包括均座于安装平台3上的U形罩体29和立板30,U形罩体29的开口处安装有立板30,电机9安装在立板30外侧且电机9的动力输出轴穿过立板30与竖直锥齿轮13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安装平台3上设有防爆快速插头31。采用U形罩体29可为电控安装腔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使控制驱动组件的安装更加方便省力;增设防爆快速插头31可使防爆装置能快速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上,提高其安装的工作效率。
[0032] 如附图1、2、3、4所示,对应集成电路板6位置的箱体25上设有散热窗32,散热窗32上分别有散热通孔,散热窗32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散热封板33,对应切换开关22、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所在位置的箱体25上设有操作面板34,在操作面板34上设有能分别将切换开关22、顺时针按钮23和逆时针按钮24的操控部位露出的操作窗口,操作面板34外侧安装有能拆装或能开合的操作封板35。根据需求,在散热窗32与集成电路板6之间可增设导热板和散热片,这样可使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在使用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拆装或开合散热封板33;在操作面板34上还可增设能控制开关电源28的总开关按钮以及备用的扩展功能按钮,这样可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扩展,满足后续的生产需求,在使用时操作面板34使可将操作封板35取下或打开,使用完后安装和闭合即可。
[0033] 如附图1、2、3、4所示,对应箱体25上方位置的工作杆2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下行限位片36,在箱体25的顶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下行限位片36触发的下行限位行程开关37;对应安装平台3下方位置的工作杆2的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上行限位片38,在安装平台3的底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能通过上行限位片38触发的上行限位行程开关39;下行限位行程开关37和上行限位行程开关39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8的各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一起。根据需求,也可在丝杆的行程上限位置安装能通过箱体25顶面触发的下行限位行程开关37,并在丝杆的行程下限位置安装能通过安装平台3底部触发的上行限位行程开关39;由此可通过下行限位行程开关37和上行限位行程开关39实现对工作杆2行程范围的限定和监测,进而通过控制驱动组件使工作杆2停止或改变运动方向。
[0034] 如附图1、2、3、4所示,安装架包括顶板40和立柱41,顶板40的顶面中部与工作杆2的底部固定在一起,在顶板40的底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根立柱41,且每根立柱41上均设有开口朝向中部的滑槽,脱气集气筒4位于顶板40下方的各个立柱41之间,对应各个滑槽所在位置的脱气集气筒4的外侧均设有嵌入滑槽内的导轨42,且导轨42与滑槽限位安装在一起。在使用时,可通过松开滑槽与导轨42之间的限位组件实现导轨42与滑槽之间的相对位移,由此可调节脱气集气筒4与顶板40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需求,立柱41可均布在顶板40的底部;顶板40底部可沿圆周局部有两根立柱41,且两根立柱41可分别位于顶板40下部的左右两侧;滑槽与对应的导轨42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限位安装在一起。
[0035]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557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267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803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237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385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2 390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3 20
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1 105
电液控制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3 27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2020-05-13 100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