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杂项车辆类型 / 机动车辆 / 内燃机 / 四冲程发动机 / 进气冲程 / 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

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

阅读:33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冲程 发动机 混合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 化油器 、 气缸 、 活塞 、 曲轴 箱,气缸与曲 轴箱 相连, 曲轴箱 内壁、气缸内壁与活塞底部构成曲轴箱腔室,空滤器与化油器相连,化油器与进气管相连,其特征在于:进气管通过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与曲轴箱腔室相连。本 发明 通过设置混合进气系统,保证提供足量高雾化 质量 的油气混合气和快速 散热 的发动机,为气缸提供了良好的燃烧环境,从而实现了低油耗,低 温度 ,高响应,强动 力 等目的。,下面是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化油器气缸活塞曲轴箱,气缸与曲轴箱相连,曲轴箱内壁、气缸内壁与活塞底部构成曲轴箱腔室,空滤器与化油器相连,化油器与进气管相连,其特征在于:进气管通过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进气管相连,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通道与进气管相连,曲轴箱腔室与第一进气通道相连,第二进气通道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相连,第二进气通道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通道与进气管相连,曲轴箱腔室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连,第一进气通道一端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连,第一进气通道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进气系统还包括进气管支架,进气管与进气管支架连接,进气管支架与气缸连接,在进气管支架上设有通气道一、通气道二,通气道一与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气道二与第二进气通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气缸上,通过活塞控制其与曲轴箱腔室的联通与阻隔。
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通道设置在曲轴箱上,通过单向控制其与曲轴箱腔室的联通与阻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进气通道的通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装配在气缸、曲轴箱体或进气管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为簧片阀,阀体至少具有一片止回弹簧片。

说明书全文

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0003] 背景技术:
[0004] 传统的二冲程发动机,大部分采用活塞或者曲轴簧片阀式的进气系统。采用活塞阀式的进气方式能严格地控制进气的配气相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0005]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0006] 如使用在油锯上的二冲程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单循环内曲轴箱内的充气效率不同,低速状态下因曲轴箱进气效率较低容易造成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反喷的现象,既增加了燃油消耗,也减少了动输出;
[0007] 在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因燃油雾质量不高,曲轴箱内充气效率低,导致启动困难的现象;
[0008]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活塞阀式的发动机进气口离曲轴旋转腔较远,气流的回旋速度相对较低,更容易造成活塞及曲轴箱内的热量堆积,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使用寿命降低。
[0009] 还有的发动机采用曲轴箱簧片阀式的进气系统,这种方式能较大限度增加进气时间及减少混合气的反喷,其簧片阀本身也是一个节流阀且进气通道直接通向曲轴回转腔室,加快曲轴箱内混合气的流动速度,提高油气的雾化质量,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但是对发动机的突加突减性能有明显响应延迟的现象。
[0010]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该系统综合了上述两种进气方式的优点,达到优化低速性能,省油,易于启动,发动机工作温度低的目的。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化油器气缸、活塞、曲轴箱,气缸与曲轴箱相连,曲轴箱内壁、气缸内壁与活塞底部构成曲轴箱腔室,空滤器与化油器相连,化油器与进气管相连,其特征在于:进气管通过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
[0015] 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进气管相连,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0016] 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与进气管相连,曲轴箱腔室与第一进气通道相连,第二进气通道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相连,第二进气通道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0017] 所述的第二进气通道与进气管相连,曲轴箱腔室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连,第一进气通道一端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连,第一进气通道另一端与曲轴箱腔室相连。
[0018] 所述的混合进气系统还包括进气管支架,进气管与进气管支架连接,进气管支架与气缸连接,在进气管支架上设有通气道一、通气道二,通气道一与第一进气通道连接,通气道二与第二进气通道连接。
[0019] 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气缸上,通过活塞控制其与曲轴箱腔室的联通与阻隔。
[0020] 所述的第二进气通道设置在曲轴箱上,通过单向阀控制其与曲轴箱腔室的联通与阻隔。
[0021] 所述的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进气通道的通路上。
[0022] 所述的单向阀装配在气缸、曲轴箱体或进气管支架上。
[0023] 所述的单向阀为簧片阀,阀体至少具有一片止回弹簧片。
[0024]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 1、本实用新型保留传统的活塞阀式进气通道,减小实际活塞阀对称式进气度,有效的降低工作过程中混合气在低速状态的反喷,且满足速度突然变化下的混合气供应。
[0026] 2、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活塞阀进气通道的渐缩截面,使得进气的速度更快,曲轴箱内气流回旋速度加快,优化混合气的雾化效果,且高速气流更容易带走曲轴箱腔室内的热量,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更低。
[0027] 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曲轴箱进气通道,利用单向阀的不对称进气角度和压差进气的特性,使每个工作循环中都能进入充足的混合气,从而能提供强劲的动力性能。
[0028] 4、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单向阀的节流的特性,混合气通过阀体得到进一步的雾化,进气速度也更快,从而具有良好的雾化质量的混合气提升了气缸内的燃烧特性,达到节省燃油且优化动力性能的目的。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0]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阀装配于气缸上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阀装配于进气管支架上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阀装配于曲轴箱上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气管双通道的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10-发动机,11-活塞,12-气缸,13-第一进气通道,14-空滤器,15-化油器,16-进气管,17-单向阀压盖,18-单向阀,19-第二进气通道,20-曲轴箱腔室,21-曲轴箱,22-进气管支架,23-通气道三,24-通气道一,25-通气道二,26-通气道四,27-通气道五。
[0036]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实施例1:
[003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冲程发动机混合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14、化油器15、进气管16、气缸12、活塞11和曲轴箱21,气缸12与曲轴箱21相连,曲轴箱21内部、气缸12内壁与活塞11底部构成曲轴箱腔室20,其中空滤器14与化油器15相连,化油器15与进气管16相连,进气管16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3、第二进气通道19与曲轴箱腔室20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13设置在气缸12缸体上,通过活塞11控制与曲轴箱腔室20的联通与阻隔;第二进气通道19设置在曲轴箱21箱体上,通过单向阀18控制与曲轴箱腔室20的联通与阻隔。单向阀18设置在第二进气通道19的通路上,所述的单向阀18只允许气体从第二进气通道19进入曲轴箱腔室20。
[0039]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6与气缸12相连,在气缸12上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3,单向阀18通过单向阀压盖17装配在气缸12上,第二进气通道19通过单向阀18与第一进气通道13连接,所述的单向阀18为簧片阀,在阀体上具有一片止回弹簧片。
[0040] 以下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0041] 发动机10正常工作时,单个循环中活塞11在气缸12内从下止点上行,曲轴箱腔室20因容积膨胀产生负压,新鲜空气经过空滤器14与化油器15提供的燃油混合,混合气进入进气管16,而此时第一进气通道13与曲轴箱腔室20处于阻隔状态,当曲轴箱腔室20与进气管16内的压差足以推开单向阀18的簧片时,混合气通过单向阀18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9,充入曲轴箱腔室20内,也可描述于发动机10混合进气系统预先从第二进气通道19进气。
[0042] 当活塞11继续上行,至第一进气通道13与曲轴箱腔室20联通时,混合气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3与第二进气通道19同时充入曲轴箱腔室20内,整个过程持续至活塞11下行至第一进气通道13与曲轴箱腔室20阻隔时,第一进气通道13关闭。第一进气通道13关闭时刻以各个转速下不出现逆流为极限状态。
[0043] 当活塞11继续下行,曲轴箱腔室20压力因容积压缩及混合气的充入开始逐渐的高于进气管16内的压力,利用进气气流的惯性,第二进气通道19内的单向阀18依旧处于开启状态,最大限度的提高进入曲轴箱腔室20内的混合气量,当单向阀18因压差及气流惯性能量消逝时,单向阀18关闭,第二进气通道19关闭。这时完成二冲程发动机10混合进气系统的整个进气过程。
[0044] 在整个进气过程中,第二进气通道19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最大限度的利用单循环中曲轴箱腔室20内压力变化不对称性,实现增加进气量及进气时间的目的,从而得到更大的动力输出。当曲轴箱腔室20压力处于曲轴箱21压力变化曲线负压段时,第一进气通道13与曲轴箱腔室20处于联通状态,此时进气阻力最小,满足发动机10工作过程中速度突变下的混合气供应,从而能提供强劲的动力性能。通过提供足量、高雾化、快速的油气混合气,为气缸提供了良好的燃烧环境,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从而实现了低油耗,低温度,高响应,强动力等目的。
[0045] 实施例2:
[004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气管16与进气管支架22相连,进气管支架22与气缸12相连,在进气管支架22上同时设有通气道一24和通气道二25,气缸12上同时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3和通气道三23,单向阀18安装在进气管支架22上,通气道一24与通气道二25联通,通气道一24与第一进气通道13相连,通气道二25与通气道三23相连,通气道三23与第二进气通道19相连。
[0047]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气管支架22上设置两个通气道,较小截面的通道一24与第一进气通道13连接,使得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3的进气入口的横截面大大减小,在进气管16与曲轴箱腔室20之间存在相同压力差的情况下,进气入口截面变小的第一进气通道13通气截面渐缩,进气速度更快,快速的气流在曲轴箱内回旋速度加快,优化混合气的雾化效果,且高速气流更容易带走曲轴箱腔室20内的热量,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更低。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18设置在进气管支架22上,即单向阀18的簧片设置在通气道二25与通气道三23的连接处,利用单向阀的节流的特性,进气速度也更快,使混合气通过阀体得到进一步的雾化,从而使得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9的混合气也是具有良好的雾化质量的混合气,提升了气缸内的燃烧特性,达到节省燃油且优化动力性能的目的。
[0048] 实施例3:
[004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气缸12上同时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13和通气道三23,第一进气通道13与通气道三23联通,通气道三23和第二进气通道19连接,单向阀18安装在曲轴箱21上,本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的阀体具有两片止回弹簧片。
[0050] 本实施例,将气缸12上的管路分成两条,一条为与气缸12相连的第一进气通道13,另一条为与第二进气通道19相连的气缸部通气道三23,分支的管路有效减小了第一进气通道13进气入口的截面,使第一进气通道13的进气速度加快,优化了混合气的雾化效果,而且快速的气流充入曲轴箱21内,可更容易带走曲轴箱腔室20内的热量,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更低。
[0051] 实施例4:
[005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进气管16分别与气缸12、曲轴箱21相连,进气管16上同时设有通气道四26和通气道五27,单向阀18安装在曲轴箱21上,通气道四26与通气道五27联通,通气道四26与第一进气通道13相连,通气道五27与第二进气通道19相连。本实施例,在进气管16上设置两个分支,形成两个进气通路,进气管16的两个进气通路分别与第一进气通道13、第二进气通道19相连,通过减小第一进气通道13在气缸12上的进气入口的截面,使第一进气通道13的进气速度加快,优化了混合气的雾化效果,而且快速的气流充入曲轴箱21内,可更容易带走曲轴箱腔室20内的热量,使发动机10的工作温度更低。单向阀18设置在曲轴箱21上,利用单向阀18的节流的特性,使通过第二进气通道19进入曲轴箱腔室20内的混合气的进气速度也更快,且通过阀体得到进一步的雾化,从而使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9的混合气也是具有良好的雾化质量的混合气,提升了气缸内的燃烧特性,达到节省燃油且优化动力性能的目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