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

阅读:4发布:2021-07-07

专利汇可以提供跨骑型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跨骑型车辆具备: 内燃机 (2);以及侧罩(24、25),其 覆盖 车辆的侧部,所述侧罩(24、25)具备:行驶 风 取入口(32),其从车辆前方取入行驶风;行驶风引导通路(39),其将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取入的行驶风向所述内燃机(2)的进气部引导;以及导入空气调整部(41),其在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内的所述进气部侧成为了 负压 时,相对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另外地向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取入外部气体。,下面是跨骑型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
内燃机(2);以及
侧罩(24、25),其覆盖车辆的侧部,
所述侧罩(24、25)具备:
行驶取入口(32),其从车辆前方取入行驶风;
行驶风引导通路(39),其将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取入的行驶风向所述内燃机(2)的进气部引导;以及
导入空气调整部(41),其在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内的所述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相对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另外地向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取入外部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41)配置于比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更靠近在所述内燃机(2)的进气侧设置的所述车辆的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具有引导壁(40),该引导壁(40)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且使所述行驶风沿着该引导壁(40)的内表面流动,
在所述引导壁(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网眼结构部(41),
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由所述网眼结构部(41)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网眼结构部(41)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地设置于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后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网眼结构部(41)设置于所述引导壁(40)中的倾斜部(40R),该倾斜部(40R)相对于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32)朝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上游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
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41)设置于车辆的一侧方,在所述内燃机(2)的进气侧设置的所述车辆的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朝向车辆的另一侧方设置。

说明书全文

跨骑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车身的侧部进行覆盖的侧罩的跨骑型车辆。
[0002] 本申请基于2017年3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7-06187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作为机动二轮车等跨骑型车辆,已知有为了降低行驶阻而具备对车身的侧部进行覆盖的侧罩的车辆。在具备侧罩的跨骑型车辆中,内燃机的侧方被侧罩覆盖,因此为了冷却、进气而需要将行驶导入侧罩的内侧的内燃机。
[0004] 作为其对策,提出了在侧罩的内侧设置有从车身前方向内燃机方向导入行驶风的进气通道的跨骑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侧罩自身设置有行驶风引导通路的跨骑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5944457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昭61-125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跨骑型车辆中,均是仅从在侧罩的前部设置的行驶风取入口向内燃机导入行驶风的结构,因此例如在驾驶员急剧地打开了节气时等,担心来自行驶风取入口的导入空气的流量不足。并且,若在节气门的打开操作时导入空气不足,则阻碍内燃机的输出顺利地上升。
[0011] 另外,作为其对策,考虑扩大进气通道、行驶风引导通路的截面积,但是当单纯地扩大进气通道、行驶风引导通路的截面积时,对进气通道、行驶风引导通路的外侧进行覆盖的侧罩的主体部大型化,担心对驾驶员的乘车感、外观带来影响。
[0012]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侧罩的大型化,并且实现与节气门的打开操作相应的内燃机的输出顺利地上升的跨骑型车辆。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 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0015]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具备:内燃机;以及侧罩,其覆盖车辆的侧部,所述侧罩具备:行驶风取入口,其从车辆前方取入行驶风;行驶风引导通路,其将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取入的行驶风向所述内燃机的进气部引导;以及导入空气调整部,其在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内的所述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相对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另外地向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取入外部气体。
[0016] 通过上述(1)的结构,在节气门的操作平缓的通常行驶时,通过侧罩的行驶风取入口向内燃机的进气部取入行驶风。另外,在由驾驶员对节气门急剧地进行打开操作而行驶风引导通路的进气部侧成为负压时,也从导入空气调整部向内燃机的进气部取入外部气体。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不会使侧罩大型化,在进气不足了时,能够向内燃机的进气部取入足够的外部气体。
[0017]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配置于比所述行驶风取入口更靠近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侧设置的所述车辆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的位置
[0018] 通过上述(2)的结构,当因急剧的节气门的打开操作等而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成为负压时,由在靠近该进气口的位置设置的导入空气调整部进行迅速的外部气体的补给。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节气门的打开操作相应的内燃机的输出的更迅速的上升。
[0019]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具有引导壁,该引导壁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且使所述行驶风沿着该引导壁的内表面流动,在所述引导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网眼结构部,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由所述网眼结构部构成。
[0020] 通过上述(3)的结构,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行驶风沿着行驶风引导通路的引导壁的内表面而向内燃机的进气部方向流动。此时,通过沿着引导壁的内表面的行驶风的流动,抑制通过了网眼结构部向引导壁的外侧的行驶风的泄漏。另一方面,当因急剧的节气门的打开操作而内燃机的进气部侧成为负压时,通过网眼结构部也从引导壁的外表面侧补给外部气体。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形成导入空气调整部。
[0021] (4)在上述(3)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结构部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地设置于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的后部区域。
[0022] 通过上述(4)的结构,在从前方窥视行驶风取入口时,不易从行驶风取入口观察到网眼结构部。由此,车辆的外观设计性提高。另外,在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设置有网眼结构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从行驶风取入口取入的行驶风通过网眼结构部而泄漏。
[0023] (5)在上述(4)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结构部设置于所述引导壁中的倾斜部,该倾斜部相对于从所述行驶风取入口朝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所述行驶风引导通路的上游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
[0024] 通过上述(5)的结构,网眼结构部设置于引导壁的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部,因此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行驶风不从引导壁的网眼结构部向外部排出而沿着倾斜部的内表面向内燃机的进气部侧顺利地流动。另外,当在洗车时等流从车辆后方侧碰触引导壁的倾斜部的外表面时,该水流沿着引导壁的倾斜部的外表面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动。因此,在洗车时等水流不易通过网眼结构部而向车辆内侧的进气部方向进入。
[0025]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导入空气调整部设置于车辆的一侧方,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侧设置的所述车辆的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朝向车辆的另一侧方设置。
[0026] 通过上述(6)的结构,即使水滴通过导入空气调整部进入行驶风引导通路内,由于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朝向与导入空气调整部相反的一侧,水滴也不易从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直接吸入。
[0027] 发明效果
[0028]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具备在行驶风引导通路的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相对于行驶风取入口另外地向行驶风引导通路取入外部气体的导入空气调整部,因此在由驾驶员对节气门急剧地进行了打开操作时,能够通过行驶风取入口和导入空气调整部迅速地向内燃机的进气部取入外部气体。
[0029]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案的情况下,不是扩大行驶风引导通路自身的截面积,而是仅在行驶风引导通路的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也从导入空气调整部取入外部气体的结构,因此也能够避免侧罩的大型化。
[0030] 因此,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侧罩的大型化,并且实现与节气门的打开操作相应的内燃机的输出顺利地上升。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侧视图。
[0032]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去除侧罩后的侧视图。
[0033]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去除侧罩的一部分并将一部分放大示出而得到的侧视图。
[0034] 图4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一部分放大示出而得到的侧视图。
[0035]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侧罩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7] 图7是从另一度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侧罩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若无特殊说明,则与对于车辆而言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的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
[0039] 图1是从右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而得到的图。
[0040] 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是由发动机2(内燃机)驱动后轮Wr的越野类型的机动二轮车。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称为“机动二轮车1”。
[0041] 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F具备配置于前端部的头管11、从头管11向后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管12、从头管11上的与主框架管12连结的连结部的下方位置向下方延伸的下行管13、从主框架管12的后部区域向下方弯曲延伸的左右一对中央管14L、14R、以及将左右的各中央管14L、14R的下端部与下行管13的下端部连结的左右一对底管15L、15R。
[0042] 车架F还具备从主框架管12的后部朝向车身后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16L、16R、以及将中央管14L、14R与座椅导轨16L、16R的后部区域连结的左右一对支承管17L、
17R。
[00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构件中的在纸面前后重叠而隐藏的构件(例如,中央管14L)为了方便图示而用括弧标上附图标记。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在纸面前后重叠而隐藏的构件同样对待。
[0044] 未图示的转向柱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于头管11。
[0045] 在转向柱的上下的各端部固定有顶桥9和底桥10。在顶桥9和底桥10支承有作为悬架构件的左右的前叉22L、22R。在前叉22L、22R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有前轮Wf。在顶桥9的上部安装有转向车把4。另外,在底桥10安装有对前轮Wf的上方进行覆盖的前挡泥板18。
[0046] 在主框架管12的上部安装有燃料箱50。在燃料箱50的后部侧的座椅导轨16L、16R上安装有用于供乘客就座的座椅51。另外,在座椅导轨16L、16R的后部,安装有由座椅51的后部侧覆盖后轮Wr的上方的后挡泥板19。
[0047] 在主框架管12的下方,在由下行管13、中央管14L、14R、以及底管15L、15R包围的区域设置有将发动机2及变速器3作为主要素的动力单元PU。动力单元PU的发动机2以缸部2a沿着下行管13的方式向前部上方侧立起。在缸部2a的车身后方侧连接有进气管8,在缸部2a的车身前方侧连接有排气管7。
[0048] 在进气管8连接有节气门区6,该节气门区6在内部内置未图示的节气门。
[0049] 另外,排气管7从缸部2a的前方引绕到车身的右侧方之后向车身的后部斜上方延伸。在排气管7的后部连接有消音器5。
[0050] 在左右的中央管14L、14R的下缘部安装有枢轴35。在枢轴35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摆臂34的前端部。在摆臂34的后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后轮Wr。后轮Wr的车轴经由驱动链条38以能够电力传递的方式连接于动力单元PU的输出轴(未图示)。
[0051] 需要说明的是,摆臂34也经由未图示的缓冲单元支承于车架F。
[0052] 在车身的左右的侧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树脂制的前部侧罩24,该前部侧罩24覆盖从下行管13的上部侧方区域到燃料箱50的侧方和座椅51的靠前部的侧部下方区域的范围。
[0053] 前部侧罩24具备配置于下方侧的前部内罩24A、以及以在上下方向上与前部内罩24A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于上方侧的前部外罩24B。
[0054] 前部外罩24B从车宽方向外侧与前部内罩24A的一部分重叠。前部内罩24A和前部外罩24B紧固于燃料箱50的侧部,并且经由未图示的撑条等安装于车架F的适当位置。
[0055] 另外,在车身的左右的侧部的前部侧罩24的后方侧位置,以与前部侧罩24在前后方向上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且能够拆装地安装有树脂制的后部侧罩25。后部侧罩25具备以与前部内罩24A的后缘部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后部内罩25A、以及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后部内罩25A的后部侧下缘的后部外罩25B。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侧罩24和后部侧罩25构成机动二轮车1的侧罩。
[0057] 图2是从右侧方观察将前部侧罩24的前部外罩24B和后部侧罩25去除后的机动二轮车1而得到的图。图3是将后部侧罩25的后部外罩25B去除且从右侧方观察机动二轮车1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图。另外,图4是将图1的与图3对应的部分放大示出而得到的图。
[0058] 如图2所示,在主框架管12的后方侧,在由中央管14L、14R、座椅导轨16L、16R、以及支承管17L、17R包围而得到的空间部配置有用于净化向发动机2导入的外部气体的空气滤清器27。空气滤清器27经由进气通道26连接于节气门区6。空气滤清器27经由撑条等安装于车架F。后部侧罩25以覆盖空气滤清器27的左右的侧方的方式安装于车身。
[0059] 图5是表示机动二轮车1的沿着图4的V-V线的截面的图。也如图5所示,空气滤清器27具有洁净室侧的前侧箱部28和脏污室侧的后侧箱部29,在前侧箱部28与后侧箱部29之间夹装有过滤器30。进气通道26连接于前侧箱部28。另外,在后侧箱部29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朝向车身的左侧方弯折而前端部指向车身的左侧方的进气口31。
[0060] 如图2所示,前部内罩24A具有对从下行管13的上部侧方区域到燃料箱50的靠下部的侧方区域的范围进行覆盖的主体部24Aa、以及从该主体部24Aa的后部下端朝向车身的后部下方呈大致三角形形状突出的延长片24Ab。延长片24Ab朝向左右的中央管14L、14R的后部侧的下方突出。在延长片24Ab的后半部区域的车宽方向外侧,如图3、图4所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重叠有后部内罩25A的前缘部。
[0061] 图6是从车宽方向外侧的后部斜下方观察后部内罩25A而得到的图,图7是从车宽方向内侧的前部斜上方观察后部内罩25A而得到的图。
[0062] 也如图6、7所示,后部内罩25A具有车辆侧视时朝下的歪斜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主体部25Aa、以及从该主体部25Aa的前低后高的后部斜边的下端朝向车身的后部下方突出的延长片25Ab。
[0063] 后部内罩25A的主体部25Aa在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其外表面的大半部分向车身的侧方露出。与此相对,延长片25Ab的大半部分相对于主体部25Aa向车宽方向内侧呈台阶状凹陷形成,延长片25Ab的外表面侧被后部外罩25B覆盖。
[0064] 另外,严格上说,主体部25Aa的朝下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的上表面侧在车身侧视下呈大致V字状凹陷形成,主体部25Aa在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沿着座椅51的侧部下表面。主体部25Aa的上部前端侧向前部斜下方倾斜,该倾斜部分与前部外罩24B的后端部对接。另外,主体部25Aa的上部后端侧在将上下宽度呈锥形形状缩短的同时朝向车身后方侧较长地延伸。
[0065] 如图5所示,后部内罩25A的主体部25Aa以其前缘部覆盖前部内罩24A的延长片24Ab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在车身侧视下与延长片24Ab一部分重叠的状态下安装于车身。对于车身右侧的前部侧罩24与后部侧罩25,在该状态下,在主体部25Aa的前端部与延长片24Ab的外表面之间确保了规定的分开宽度。为了从车辆前方取入行驶风,该分开部分成为行驶风取入口32。
[0066] 需要说明的是,后部内罩25A的主体部25Aa的下端与前部内罩24A的延长片24Ab的下端重叠,并在该状态下紧固于在空气滤清器27突出设置的撑条20(参照图2)。
[0067] 在此,后部外罩25B如图1、图4所示,车辆侧视形成为大致菱形状。后部外罩25B的前部倾斜边25Bf对接于后部内罩25A的主体部25Aa的后侧的陡倾斜部的后缘,后部外罩25B的上边25Bu对接于后部内罩25A的主体部25Aa的后部侧的缓倾斜部的下缘。后部外罩25B在前部区域的任意部位凹凸卡合于后部内罩25A的延长片25Ab,并且后部区域由未图示的螺栓紧固于在车身安装的消音器罩33(参照图1)。
[0068] 如图3所示,在车身侧视下,后部内罩25A的延长片25Ab的前端部36朝向车身的后部下方侧倾斜,该前端部36与主体部25Aa之间呈大致三角形形状开口。该开口部分被后部外罩25B封闭。
[0069] 如图5所示,车身右侧的后部内罩25A的内侧面(车宽方向内侧的面)与后部外罩25B的内侧面(车宽方向内侧的面)构成将从行驶风取入口32取入的行驶风向发动机2的进气部引导的行驶风引导通路39。导入到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行驶风的一部分向空气滤清器
27的进气口31流入。
[0070] 在车身右侧的后部内罩25A的延长片25Ab中的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后部区域,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40。如图6、图7所示,鼓出部40具有从延长片25Ab的前端部36趋向车身后方侧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前倾斜部40F、以及从前倾斜部40F的顶部趋向车身后方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的后倾斜部40R(倾斜部)。鼓出部40配置于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车宽方向外侧,构成供向空气滤清器27引导的行驶风沿着内表面流动的引导壁的一部分。
[0071] 如图5所示,车身右侧的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配置于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的设置部的车身右侧部分。另外,如图5所示,在左右的支承管17L、17R安装有对后轮Wr的前方进行覆盖的后部遮蔽壁37R,该后部遮蔽壁37R与空气滤清器27的左侧部之间被侧部遮蔽壁37S封闭。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在由后部遮蔽壁37R、侧部遮蔽壁37S以及空气滤清器27包围而成的空间部S中朝向车身左侧方配置。车身右侧的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将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后部区域连接于该空间部S。
[0072] 在此,在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中的后倾斜部40R设置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1a的网眼结构部41。如图5所示,该网眼结构部41的贯通孔41a形成为在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指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向。网眼结构部41构成在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进气部侧(空气滤清器27侧)成为了负压时,相对于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前端侧的行驶风取入口32另外地从车外侧取入外部气体的导入空气调整部。
[0073] 形成导入空气调整部的网眼结构部41配置于比前部侧的行驶风取入口32靠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内燃机的进气部)的位置。
[0074] 另外,在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中的前倾斜部40F形成有多个(两个)凹形状部42,该凹形状部42的与行驶风引导通路39面对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呈凹状凹陷,车宽方向外侧的面呈凸状鼓出。这些凹形状部42的与行驶风引导通路39面对的内表面侧的后壁42r趋向车身后方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因此,当沿着行驶风引导通路39从前方流入的行驶风碰触凹形状部42的后壁42r时,其行进方向变更为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形状部42配置于网眼结构部41的前方位置,因此当从行驶风取入口32流入的行驶风碰触凹形状部42的后壁42r而向车宽方向内侧改变朝向地流动时,该行驶风不易通过网眼结构部41而向外部排出。
[0075] 需要说明的是,与车身右侧的后部内罩25A卡止的后部外罩25B以覆盖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的外侧的方式重叠。因此,从车身前部侧的行驶风取入口32流入的行驶风不易从后部内罩25A的鼓出部40的外侧部分向后方侧排出。不过,后部外罩25B的车身后部侧向车身后方侧开口。因此,在鼓出部40的后倾斜部40R设置的网眼结构部41通过后部外罩
25B的后部侧的开口而与外部导通。
[0076]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的行驶风的流动。
[0077] 在节气门操作比较地平缓的车辆的通常行驶时,如图5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向形成于车身右侧的前部侧罩24与后部侧罩25之间的行驶风取入口32流入行驶风,该行驶风通过在后部侧罩25的内侧设置的行驶风引导通路39而向空气滤清器27流入。此时,行驶风由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后部区域的鼓出部40朝向车宽方向内侧改变朝向,并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所面对的空间部S导入。然后,导入到进气口31的行驶风由空气滤清器27净化并向发动机2的吸入部流入。
[0078] 另一方面,在节气门由驾驶员急剧地进行了打开操作时,在仅凭借从行驶风取入口32流入的行驶风的情况下会发生进气不足,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部分成为负压。由此,从鼓出部40的内侧方向对设置于鼓出部40的后倾斜部40R的网眼结构部41作用负压。其结果是,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鼓出部40的外侧的外部气体通过网眼结构部41的贯通孔41a进入鼓出部40的内侧,该外部气体被吸入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其结果是,从行驶风取入口32和网眼结构部41向发动机2的吸入部迅速地流入足够的外部气体。
[0079]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设置有网眼结构部41(导入空气调整部),该网眼结构部41在行驶风引导通路39内的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相对于行驶风取入口32另外地取入外部气体,因此在由驾驶员急剧地对节气门进行了打开操作时,能够通过行驶风取入口32和网眼结构部41迅速地向发动机2取入外部气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采用的结构不是单纯地扩大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截面积,而是仅在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进气部侧成为了负压时,也从网眼结构部41取入外部气体,因此也能够避免后部侧罩25超出必要地大型化的不良情况。
[0080] 因而,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后部侧罩25的大型化,并且实现与节气门的打开操作相应的发动机2的输出的顺利的上升。
[00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作为导入空气调整部的网眼结构部41配置于比行驶风取入口32靠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的位置。因此,在由驾驶员急剧地对节气门进行了打开操作而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附近成为了负压时,能够通过靠近进气口31的网眼结构部41而进行迅速的外部气体的补给。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针对节气门的打开操作使发动机2的输出更迅速地上升。
[008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并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方向引导行驶风的引导壁即鼓出部40设置于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一部分,在该鼓出部40形成有导入空气调整部即网眼结构部41。因此,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行驶风被鼓出部40的内表面引导而容易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方向流动,能够抑制行驶风通过网眼结构部41而向鼓出部40的外侧泄漏。另一方面,在因驾驶员进行急剧的节气门的打开操作而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成为了负压时,能够通过网眼结构部41而也从鼓出部40的外侧补给外部气体。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由简单的结构形成导入空气调整部。
[0083]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情况下,在鼓出部40的前倾斜部40F设置有凹形状部42,能够由该凹形状部42的后壁42r在网眼结构部41的前方侧将行驶风的朝向向车宽方向内侧变更。因此,能够更有利地抑制行驶风通过网眼结构部41向鼓出部40的外侧泄漏。
[008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在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地形成于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后部区域中的鼓出部40设置有网眼结构部41,因此在从前方窥视前方侧的行驶风取入口32时,不会通过该行驶风取入口32视觉确认到网眼结构部41。其结果是,机动二轮车1的外观的外观设计性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40设置有网眼结构部41,因此从行驶风取入口32朝向后部区域直行的行驶风不易直接碰触网眼结构部41,能够进一步抑制从行驶风取入口32取入的行驶风通过网眼结构部41泄漏。
[008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在作为引导壁的鼓出部40的后倾斜部40R设置有网眼结构部41。因此,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通过行驶风引导通路39的行驶风沿着后倾斜部40R的内表面而向空气滤清器27方向顺利地流动,能够有效地抑制行驶风通过网眼结构部41而向鼓出部40的外侧泄漏。另外,即使在洗车时等水流进入后部外罩25B的后部的开口,碰触到后倾斜部40R的外表面的水流也沿着该后倾斜部40R的外表面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动。因此,在洗车时等水流不易通过网眼结构部41向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方向进入。
[0086]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于后倾斜部40R的网眼结构部41的贯通孔41a形成为沿着车宽方向,因此即使水流从车身的后方侧直接碰触网眼结构部41,也能够有利地抑制该水流通过贯通孔41a向鼓出部40的内侧方向进入。
[008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作为导入空气调整部的网眼结构部41设置于车宽方向的一侧方(右侧),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朝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方(左侧)设置。因此,即使万一在洗车时等水滴通过网眼结构部41进入鼓出部40的内侧,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也朝向与网眼结构部41的配置侧相反的一侧,水滴不易被从空气滤清器27的进气口31直接吸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水滴向发动机2的进气部进入引起的不良情况。
[008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车身的右侧方的侧罩设置有行驶风取入口32、行驶风引导通路39、鼓出部40、网眼结构部41等,但是它们也可以设置于在车身的左侧配置的侧罩。另外,它们也可以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的侧罩。
[0089] 另外,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不限于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也包括三轮(在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也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或者四轮的小型车辆。
[0090] 附图标记说明:
[0091] 1…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0092] 2…发动机(内燃机)
[0093] 24…前部侧罩(侧罩)
[0094] 25…后部侧罩(侧罩)
[0095] 27…空气滤清器
[0096] 31…进气口
[0097] 32…行驶风取入口
[0098] 39…行驶风引导通路
[0099] 40…鼓出部
[0100] 40R…后倾斜部(倾斜部)
[0101] 41…网眼结构部(导入空气调整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