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商用车 / 卡车 / 重型载货汽车 / 尾板 / 容器及用于制造其的半成品

容器及用于制造其的半成品

阅读:137发布:2022-03-04

专利汇可以提供容器及用于制造其的半成品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用于保存和取出食物的容器(1),具有第一容器半体(2)和第二容器半体(3),容器半体通过可翻转连接件彼此连接以在开启 位置 (4)和闭合位置(5)之间翻转。为了改良容器,使得容器也适合于保存食物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每个容器半体(2,3)具有在俯视图中为多边形的上容器壁(7,9)和下容器壁(8,10)以及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容器壁的 侧壁 (11,12)。可翻转连接件由在侧壁(11,12)的彼此对置的第一端(13,14)间形成的翻转线构造,并且侧壁(11,12)的第二端(15,16)在闭合位置(5)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与翻转线(6)相关的翻 转轴 线(17)基本垂直于上容器壁(7,9)和下容器壁(8,10)延伸。本 发明 也涉及一种生产此种容器(1)的单件半成品(60)。,下面是容器及用于制造其的半成品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保存和取出食物的容器(1),具有第一容器半体(2)和第 二容器半体(3),所述第一和第二容器半体通过可翻转连接件彼此连接以在开启 位置(4)和闭合位置(5)之间翻转,
其特征在于,
每个容器半体(2,3)具有在俯视图中为多边形的上容器壁(7,9)和下 容器壁(8,10)以及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容器壁的侧壁(11,12),其中可翻转连 接件由在侧壁(11,12)的彼此对置的第一端(13,14)间形成的翻转线构造, 并且侧壁(11,12)的第二端(15,16)在闭合位置(5)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其中与翻转线(6)相关的翻转轴线(17)基本垂直于上容器壁(7,9)和下容 器壁(8,10)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容器壁(7,9)和下容器壁(8,10)彼此完全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半体(2)和第二容器半体(3)的上容器壁(7,9)或下容 器壁(8,10)在闭合位置(5)中彼此互补以形成六、七角、八角或多边形轮 廓。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半体(2)的下容器壁(8)和/或上容器壁(7)至端边缘(20, 21)的最大长度(18)小于第二容器半体(3)的下容器壁(10)和/或上容器壁 (9)。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容器壁(7,9)和/或下容器壁(8,10)的端边缘(20,21,22, 23)基本与形成翻转线(6)的侧壁(11,12)的自由端边缘(24,25)齐平地 连接。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细长的翻转开口(26)以长圆孔的形式沿着翻转线(6)构造。
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11,12)在其第二端(15,16)都具有突出超过上容器壁 (7,9)和下容器壁(8,10)的自由端边缘(20至23)的第一端段(27)和 第二端段(28)。
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第一容器半体(2)的侧壁(11)的端段(27)在其端上具有插入鱼 尾板(29),所述插入鱼尾板(29)在闭合位置(5)中可拆卸地接合布置 在第二容器半体(3)的侧壁(12)内的插入槽(30)中。
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容器半体(3)的端段(28)与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壁(10) 之间在朝向第一容器半体(2)的侧壁(11)的端段(27)的方向形成了 开口的容纳槽(31)。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11,12)具有连接上容器壁(7,9)和下容器壁(8,10)的 角(33至40)的侧折叠线(11,12)。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下容器壁(8,10)和/或上容器壁(7,9)至少部分地构造为双层或 多层。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11,12)具有靠在上容器壁(7,9)和/或下容器壁(8,10) 的内表面(43,44)上的多个粘附凸缘(50)。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附凸缘(50)通过折叠线(51)与其余的侧壁(11,12)连接。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半体(2)至少在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内具有撕 裂线(46)。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半体(2)的侧壁(11)具有连接上容器壁(7)和/或下 容器壁(8)的撕裂线(46)的侧撕裂线(47)。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撕裂线(47)可用作翻转线。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上容器壁(7,9)和/或下容器壁(8,10)以及布置在相邻的侧翻转线(41, 42)间的侧壁(11)的侧壁段(48)在一个平面内延伸。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1)的材料是纸,纸板等。
1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上容器壁(7,9)和/或下容器壁(8,10)特别在侧壁(11,12)的端段 (27,28)上具有靠在内表面(43,44)上的多个粘附凸缘(50),所述粘附凸 缘(50)通过折叠线(51)与其余的容器壁(7至10)连接。
2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1)的最大开启位置(40)中,通过翻转线(6)连接的第一 容器半体(2)和第二容器半体(3)的侧壁(11,12)的侧壁段(48)靠 在它们的外表面(52,53)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表面(52,53)的面积基本相同。
22.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1)由单件半成品(60)制造。
2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1)在其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特别地具有防涂层。
24.一种用于制造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的单件半成品 (60),所述半成品(6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构造侧壁(11,12)的侧壁 条带(55)以及自此侧壁条带沿着其纵向侧(56,57)突出的上部和下部 多边形容器壁段(61,62),其中在纵向侧(56,57)之间并特别地垂直 于纵向侧(56,57),在侧壁条带(55)内构造了几条侧折叠线(41,42) 并且在侧壁条带内大致中心的位置构造了平行于这些折叠线(41,42)延 伸的翻转线(6)。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沿着侧壁条带(55)的纵向侧(56,57)布置了基本为三角形的多个 粘附片(50),在粘附片与容器壁段(58,59,61,62)之间构造了切割 线(63)。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附凸缘(5)通过折叠线(64)与侧壁条带(55)连接。
27.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条带(55)具有两组侧壁段(48),所述侧壁段(48)通过 两个翻转侧壁段(65,66)彼此被分开,其中在侧壁条带(55)的自由端 上布置有闭合侧壁段(67,68)。
28.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一个闭合侧壁段(67)在其自由端具有突出的插入鱼尾板(29)。
29.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在两个翻转侧壁段(65,66)之间构造有沿着翻转线(6)延伸的长 圆孔(69)。
30.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侧壁段(65,66)在其纵向侧具有大致为三角形的多个粘附 片(74)。
31.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在闭合侧壁段(68)与紧邻的侧壁段(48)之间沿着相应的侧翻转线 (41)构造有长圆孔(70)。
32.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在长圆孔(70)的两端上,侧翻转线(41)具有切割段(71)。
33.如前述权利要求24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成品,
其特征在于,
在由半成品(60)制造的容器(1)中粘附片(50,74)的彼此对置 的三角侧(72,73)的斜度是基本相同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存和取出(remove)食物的容器,其具有第一容器 半体及第二容器半体,所述容器半体通过翻转线等方式的翻转连接件彼此连接以 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翻转。

背景技术

此种容器实际中已知例如用于汉堡包、三明治、糕点等的保存及取出。通常 相应的食物完全自容器中取出并用手抓住以食用。
其中,容器半体形成上容器半体和下容器半体,其中下容器半体用于 放置容器并且上容器半体围绕相应的翻转连接件可向上翻转以取出食物。 这就是说,在前述的容器中相应的翻转连接件或翻转线平地或以位于容 器中食物的横向方向延伸。
此种容器十分适合用于相应食物的保存和运送,但是不能用作食用食 物的辅助物。此外,在闭合位置中的前述容器对于运送食物是足够牢固的, 但是在开启位置相对不牢固,然而其中食物也仅自容器中被取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良在前面提到的此种容器,使得其也适合于食用食物 并且在结构简单的同时更牢固以及制造成本低廉。
此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的技术特征的容器达成。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的每个容器半体具有在俯视图中为多边形的上容器壁和 下容器壁以及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容器壁的侧壁。对应的可翻转连接件由在侧壁的 彼此对置的第一端间形成的翻转线构造。侧壁的第二端在闭合位置可拆卸地彼此 连接,其中与翻转线相关的翻转轴线基本垂直于容器半体的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 延伸。
因此大致形成具有左容器半体和右容器半体的容器,其可以容器围绕基本垂 直于位于容器内食物延伸的翻转轴线被开启,从而食物在容器处于开启位置中时 自右容器半体或左容器半体突出并且这用于在食用时保持食物。在容器半体处于 闭合位置时,相应的多边形左容器半体和左容器半体互补以相应形成一个具有多 边形截面的容器,所述截面由于多个和边缘不仅在传送食物时,而且也在仅使 用一个容器半体以食用食物时具有更好的强度。
为了能更简单地分别构造和制造容器半体,每个容器半体的上容器壁和下容 器壁可以彼此相同。
将容器构造为相应的多边形,其中第一容器半体和第二容器半体的上容器壁 和下容器壁在闭合位置中互补成六边、七边、八边或多边形轮廓,由此改良了容 器的稳定性
为了在闭合位置中在容器内没有间隙并且将食物完全包围,一个容器半体的 下容器壁和/或上容器壁至自由端边缘的最大长度可以小于另一个容器半体的下 容器壁和/或上容器壁。
因此在两个容器半体的闭合位置中,在容器半体的更长的和/或更上面的容 器壁和另一个容器半体的相应容器壁之间的重叠是可能的。
为了更牢固地构造其中容器半体中至少一个,相应的上容器壁和/或下容器 壁的自由端边缘与形成翻转线的侧壁的自由端边缘齐平地连接。
为了支持围绕翻转线的翻转,沿着翻转线可以构造长圆孔(oblong hole) 形的细长翻转开口。
为了以更简单的方法实现在闭合位置中侧壁的相应端的可拆卸地连接,侧壁 可以在其第二端上具有突出超过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的自由端边缘的第一端段 和第二端段。侧壁的此端段随后可以只通过多种已知技术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例 如可拆卸的粘附点、插入连接件、卡槽连接件等。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第一容器半体的侧壁的端段在其自由端上具有插入 鱼尾板,所述插入鱼尾板在闭合位置中可拆卸地接合布置在第二容器半体的侧壁 内的插入槽中。当然插入鱼尾板与插入槽的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行的。
为了简化在插入鱼尾板和插入槽之间的连接以及相应的端段的一起位移,在 第二容器半体的端段以及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之间在朝向第一容器半体的侧壁 的端段的方向构造开口的容纳槽。再次地,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行的。其中可以设 想的是,在容器半体的闭合位置中,第一容器半体的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的相应 端边缘被部分地容纳在容纳槽中。
为了能以更简单的方法制造相应的多边形容器并且同时增强容器的稳定性, 侧壁可以具有连接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的侧折叠线。
为了进一步提供刚性,相应的容器半体的上容器壁和/或下容器壁可以至少 部分地构造为双层或多层。
多层设计可以通过由同样材料制成的多个层实现,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 的多个层实现。
为了以简单的方法实现多层设计并且同时实现在侧壁和容器壁间的连接,侧 壁可以具有靠在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的内表面的粘附凸缘,使得与侧壁和容器壁 的邻近区域通过因此形成的多边形设计而被特别地加固。相应的粘附凸缘的布置 也可以以相反的方式实现,从而自容器壁突出的粘附凸缘被固定在侧壁的内表面 上。其中,固定通过胶粘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施加在粘附凸缘上或侧壁上的 箔片上熔化来实现。
为了使粘附凸缘相应地对准相应壁的内侧,粘附凸缘通过折叠线特别与剩余 侧壁或剩余容器连接。
因为在容器半体处于开启位置时基本一半的相应食物仍然在一个容器内并 且食物突出的另一半突出以食用,这可以在第一容器半体或第二容器半体在上容 器壁和下容器壁内具有撕裂线时进一步验证了有利性。所述撕裂线在食用食物突 出的部分后为了相应容器半体的进一步开启,因此剩余的食物也可以进一步在相 应的容器半体外被食用。原则上,为了完全吃到食物,可以在不需要其他的辅助 物(例如餐巾等)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相应的容器半体安全地保持所述食物并且 使用此容器半体基本直至食物完全吃掉。
如果不仅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可以通过相应的撕裂线被分开,并且如果相应 的侧壁也可以被分开或至少可围绕相应的线更容易地向上翻转,可以进一步具有 优点。由此可以实现相应的容器半体的侧壁具有与上容器壁和下容器壁的撕裂线 连接的侧连接线。但是该侧撕裂线也可以如上所述仅用作翻转线并且不用真正地 应用于完全取出相应侧壁部件。
已知通过位于容器内的食物的加热或热气会导致相应的容器壁或侧壁的变 形,如果这些壁例如已经弯曲了。为了防止这些,上容器壁和/或下容器壁以及 在相邻的折叠线间布置的侧壁段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延伸。
因为容器基本是一次性包装,其当然具有优点,如果相应的材料可方便的再 循环。用于容器的此种材料例如是纸,纸板等。
为了可以额外地加强在容器壁间的连接,作为对于相应的侧壁的粘附凸缘的 另一可选或补充,上容器壁和/或下容器壁可以特别在侧壁的端段上具有靠在内 表面上的多个粘附片,所述粘附片通过折叠线与其余的容器壁连接。
为了确定容器的最大开启位置,相应的容器半体不可相对彼此翻转太远并且 相反,例如在开启位置基本布置为并列,在容器的最大开启位置中,通过翻转线 连接的第一容器半体和第二容器半体的侧壁的侧壁段靠在它们的外表面上。由于 容器半体没有翻转的太远而是向上翻转得使得容器半体以其相应的开口朝向使 用者,可以防止例如已经处于没有用于食用食物的容器半体内或被收集在其中的 碎屑或其他食物残渣掉落。
如果它们的表面的面积基本相等,可改良相应的外侧的紧靠。
如果容器由单件半成品制造,容器的制造和结构可以因此进一步地被简化。
此外可以设想的是,容器在其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特别地具有防水涂层。在 容器的外表面的涂层可以同样用于改良此外表面的外观或更容易在其上提供印 刷。
还可以设想的是,容器半体的相应容器壁或侧壁构造为,其具有一定的绝热 效果,其中例如在多层壁中具有在层间的空气间隙或者以其他的方法通过壁减少 热传导。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此种容器的相应的单件半成品,其中此种半成 品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构造侧壁的侧壁条带以及自此侧壁条带沿着其纵向 侧突出的上部和下部的容器壁段。在纵向侧之间并特别地垂直于纵向侧, 在侧壁条带内构造了几条侧折叠线并且在侧壁条带内大致中心的位置构 造了平行于这些折叠线延伸的翻转线。
为了以更简单的方法制造其中相应的粘附凸缘,所述粘附凸缘可以沿着侧壁 条带的纵向侧布置为基本三角形的粘附凸缘,在所述粘附凸缘与容器壁段间构造 有切割线。以此方法,粘附凸缘同样是半成品的一部分,并且在容器相应的组装 后,它们仅仅需要被胶粘到相应容器壁的内表面上。
为了简化其中的构造,粘附凸缘可以通过相应的折叠线与侧壁条带连接。
为了能以更简单的方法制造两个容器半体的相应侧壁,侧壁条带具有两组侧 壁段,其通过两个翻转侧壁段被彼此分开,其中侧壁条带的自由端由闭合侧壁段 构造。
对于在构造的容器中相应的闭合侧壁段的可拆卸的固定,侧壁段可以具有在 其自由端上突出的插入鱼尾板,所述插入鱼尾板可以插入在侧壁中相应的插入开 口内以确定容器的闭合位置。
为了随后简化容器相应的翻转,在两个翻转侧段之间构造有沿着相应的翻转 线延伸的长圆孔。
粘附凸缘不仅可以布置在相应的侧壁段的区域内,翻转侧段也可以在其纵向 侧上具有大致三角形的粘附凸缘。
为了简化前述的插入鱼尾板的插入,在闭合侧壁段与紧邻的侧壁段之间沿着 相应的侧折叠线构造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用于插入鱼尾板的插入。
为了简化插入鱼尾板的插入并且更可靠地确定闭合位置,在长圆孔的两端上 相应的侧翻转线可以具有切割段。这些简化了构造为长于长圆孔的插入鱼尾板的 插入,其中所述插入鱼尾板的长度基本对应于长圆孔的长度和相应的切割段的额 外长度。
为了特别在相应的粘附凸缘的粘附中简化容器的组装,可以设想的是,彼此 对置的三角侧的相应粘附凸缘的斜度基本相同。因此该三角侧可以用于确定侧壁 段或容器壁段的相应折叠位置并执行在此确定的位置的胶粘。
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的容器和半成品,增强了容器的刚性并且在食物被放 置在容器内,被运送或被食用时防止了相应的变形。这可以特别地通过多个角和 折叠线以及双层壁或多层壁的使用实现。
此外通过大致平面或扁平的壁的应用最大程度地防止了由温热或热气产生 的纸变形。所述容器可以在没有与使用者的手接触的情况下用于食物的食用,从 而不需要用于食用的另外的辅助物,例如餐巾等。撕裂线的食用使得可以食用全 部食物,从而直至完全食用食物,卫生程度依然很高。
此外通过相应的容器半体可以防止食物的碎屑,液体成分或食物的其他成分 自容器脱离,其中特别地不用于食用的容器半体可以用于收集这些成分。通过壁 的相应的重叠以及容器半体的可拆卸闭合进一步确保了,食物在运送过程中被可 靠并且可以不开启容器地运送。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其中: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处于闭合位置的立体图;
图2图示了处于开启位置的如图1的容器;
图3图示了处于开启位置的如图2的容器,其具有部分撕裂开的第一容器半 体;以及
图4是图示了用于制造如前述图的容器的单件半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处于闭合位置5的根据本发明的容器1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 图。所述容器1包括第一容器半体2和第二容器半体3,其通过插入鱼尾板 29接合在相应的插入槽30内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第一容器半体2构造为具 有角35、36、37、38的多边形,相应地第二容器半体构造为具有33、34、 39、40的多边形,其中两个容器半体2,3互补以形成基本规则的八角形。
也如图2、3所示,第一容器半体2具有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其由 在两者间的侧壁11间隔开布置。相似地,第二容器半体3由上容器壁9,下 容器壁10以及侧壁12构造,相应的容器壁7、8和9、10以及在相应的侧折 叠线41间布置的侧壁11、12的侧壁段48构造为平面。
在如图1的闭合位置5中,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壁10(特别见图1中“10”) 部分地覆盖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其中第二容器半体3 的侧壁12的相应的端段28也覆盖第一容器半体2的侧壁11的相应的端段27 (见图2)。
在侧壁12的端段28与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壁10之间,在朝向第一容器 半体2的方向构造了开口的容纳槽31、32。也见图2,这样简化了相应的端 段27的布置以及在第二容器半体3内的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 器壁8的布置。
如图1相应的壁或壁段对应于如图4的相应的侧壁段48,容器壁段58、 59和61、62以及闭合侧壁段67、68,其中相应的容器半体2、3相对于彼此 围绕由翻转线6限定为翻转连接件的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翻转轴线 17,自如图1的闭合位置可翻转至如图2的开启位置4。
例如见图4,相应的翻转线通过在翻转侧壁段65与66间的侧折叠线42 确定。
图1中,相应的插入鱼尾板29(也见图2至4)被插入在构造为长圆 (oblong)孔70的插入槽30中。
图2显示了处于开启位置4的容器1,其中两个容器半体2、3布置成, 其内表面或通过其确定的内部空间面对使用者以取出并尤其食用在容器1 内的食物。
第一容器半体2在其侧壁11的第一端13具有端边缘24,其通过相应的 翻转线6或侧折叠线42在第二容器半体3的侧壁12的第一端14上与相应的 端边缘25连接。翻转线6的一部分是构造为长圆孔的翻转开口26。
侧壁11、12具有与第一端13或14相邻的外表面52、53,其确定了最大 开启位置,其中两个外表面52、53彼此对置。其中该外表面具有基本同样 的面积。
也见图1,侧壁11、12具有同样数目的侧壁段48并且区别基本在于相 应的端段27、28,所述端段27、28用于可拆卸地闭合容器。此端段27、28 每一个包括侧壁11、12的第二端15、16。其中插入鱼尾板29构造在端段27 的第二端15上。也见图1,所述插入鱼尾板29被插入在相应的插入槽30以 限定并呈现闭合位置5。
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的自由端边缘20和21齐平地 进入侧壁11、12的第一端13、14上的自由端边缘24、25。也见图4,第二 容器半体3的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壁10的自由端边缘22和23突出在此端边 缘24、25之上。见图1,此突出用于容纳在闭合位置中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 器壁8的相应端。
粘附凸缘50被固定在相应的容器壁的内表面43、44上,所述粘附凸缘 50通过相应的折叠线45与侧壁11、12连接。相应的粘附凸缘基本是三角形, 其中在图2中相应的粘附凸缘的彼此相对的三角边72、73基本彼此对置。 由此在容器1由如图4的单件半成品制造时,基本确定了相对于彼此的侧壁 段的相应折叠状态。
在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中,撕裂线46通过例如穿 孔构造在中间。为了在部分食用食物后便于接近食物以进一步食用食物, 所述撕裂线46用于撕裂开相应的容器壁7、8,也见图3。
在图2中特别地也容易可见容纳槽31、32,其提高了相应的端段28的 弹性以简化容器的闭合。此外,在插入鱼尾板29被插入在插入槽30内时, 容纳槽31、32也可以用于在端段27在外部布置在端段28上时容纳上容器壁 7和下容器壁8的相应的端边缘20、21。
在图2中特别地也可见,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或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 壁10的相应的最大长度18、19,也见图4,是不同的,从而第二容器半体3 的上容器壁9和下容器壁10在描述的实施例中从外部覆盖第一容器半体2 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也见图1,从而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的对应 自由端边缘20、21插入到第二容器半体3内。
通过布置相应的粘附凸缘50在容器壁7至10的内表面43上,特别地在 此区域内实现了双层壁,由此除了通过容器的折叠线和角的数目提高了刚 性之外,提高了容器的刚性。
在此处需稍微注意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构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 记并且这些附图标记的一部分仅在一个附图内给出并且仅对于一个附图 被描述。
在图3中显示了容器1,其具有处于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 器壁8的撕裂开状态的如图2的外表面54。也见图1和2,其与如图2的相应 的开启位置的区别特别在于,沿着相应的撕裂线46撕裂开容器壁7、8。此 外还可见,在第一容器半体1的相应的侧壁11内构造了在上容器壁7和下容 器壁8内与撕裂线46相连的侧撕裂线47。这使得具有插入鱼尾板29的第一 容器半体2的部件完全分开。但是相应的侧撕裂线47也可以基本用作翻转 线,以打开处于如图3相应的撕裂状态的第一容器半体2。
图3中还特别地可见与端段27相邻的另一个粘附凸缘50,所述粘附凸 缘50胶粘在上容器壁7的相应的内表面43上和相应的在下容器壁8的内表 面上。此粘附凸缘通过折叠线45与侧壁11连接。另一个粘附凸缘74分别朝 向端段27自上容器壁7或下容器壁8延伸,并且在上容器壁7或下容器壁8 的内表面上与上容器壁7或下容器壁8粘附。也见图4,粘附凸缘74也分别 通过相应的折叠线51与上容器壁7或下容器壁8连接。
图4中描述了用于制造如图1至3的容器的单件半成品的俯视图。
此处,前述附图相应的相同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
半成品60特别地具有侧壁条带55,所述侧壁条带55包括多个侧壁段, 所述侧壁段相应地通过侧折叠线41、42彼此分开。各个段特别地也包括翻 转侧壁段65、66,所述翻转侧壁段65、66布置在侧壁条带55大致中间的位 置上并且在翻转侧壁段65、66间折叠线42确定了相应的翻转线6或翻转轴 线17。在相应的翻转线42内长圆孔69构造为翻转开口26。也见图2,壁段 进一步包括闭合侧壁段67和68,所述闭合侧壁段67和68相应地形成了容器 的端段27和28。容器壁段58、59和61、62沿着侧壁条带55的纵向侧56、57 突出。再见图2,容器壁段58、59形成了相应的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 7和下容器壁8并且容器壁段61、62形成了相应的第二容器半体3的上容器 壁9和下容器壁10。
如图4的单件半成品的另一部分为大致三角形的粘附凸缘50或74,其 中所述粘附凸缘50或64与侧壁条带55连接并且另一个粘附凸缘74通过侧 折叠线51与第一容器半体2的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连接。
在图2中可见,相应的粘附片50靠着容器壁7至10的内表面43、44布置 并且通过胶粘固定在那里,其中图3中显示了对于在端段27的相应的内表 面上的粘附片74也是同样的。
为了在容器的制造中使得粘附片的相应翻转独立于相应的容器壁7至 10的折叠,沿着相应的粘附片的三角边布置了切割线63,所述切割线63 在此区域内将粘附片与容器壁7至10分开。
除了此用作一个三角边的切割线63,相应的三角形进一步具有三角边 72和73,所述三角边72和73用于限定侧壁段的相应的折叠状态以及容器壁 的相应的折叠状态,其中,见图2,其彼此紧靠。
图4中进一步可见,相应的侧撕裂线47连接在上容器壁7内或在对应的 容器壁段58内的撕裂线46以及下容器壁8内或在对应的容器壁段59内的撕 裂线46。此撕裂线至少用于以图3中描述的方法开启容器1,其中在此连接 中,侧撕裂线47用作翻转线。
也见图2,相应的粘附片50沿着侧壁条带55的相应纵向侧56、57自每 一个翻转侧壁段65、66成对且彼此对置地突出。
在插入槽30的区域内构造的长圆孔70沿着切割段71的相应的侧折叠 线41构造,所述侧折叠线41支持具有切割线75的插入鱼尾板29插入到插入 槽30内以及特别地将插入鱼尾板的可拆卸地保持在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和单件半成品使得容器形状允许通过翻转打开容 器的、不同于前面已知的容器的打开类型,其中根据本发明,容器半体的 一个用于保持在容器内的食物,例如汉堡包、三明治等。其中还要注意的 是,在如图2的描述中相应的撕裂线46可以此外用于更好地保持食物,其 中相应的容器壁7、8可以更方便地在撕裂线47的区域内朝向食物向内挤 压,其中相应的撕裂线基本用作用于容器壁7、8的折叠线。见图3,仅当 随后食物基本被食用了一半时,可以实现沿着撕裂线46的撕裂,以进一步 开启容器。随后基本使用如图3的位置直到食物完全被食用,第一容器半 体2的相应部分可以围绕侧撕裂线47朝向彼此反复偏转,以处理剩余的食 物并在上容器壁7和下容器壁8间改变食物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对于食用或保持消费者洁净所需的其他辅 助物,并且甚至自食物落下的部分(如碎屑、调味汁或其他食物部分), 也可以容纳在相应的容器半体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无油电缸汽车尾板 2020-05-13 574
尾板系统、车辆和尾板系统的控制方法 2020-05-15 171
一种汽车尾板 2020-05-12 289
一种汽车尾板结构 2020-05-12 618
一种汽车尾板 2020-05-12 81
带滑柱式尾板的货箱 2020-05-13 27
通用跌落式开关尾板 2020-05-13 190
一种汽车起重尾板结构 2020-05-14 162
汽车尾板支座 2020-05-12 425
尾板结构 2020-05-15 8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