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传感器

阅读:93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轮传感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 车轮 传感器 ,它包括一个底座,一个与该底座相配合的 外壳 ,外壳外表面呈现向前后下倾的倾斜表面,在上述对应的倾斜表面内设有双置式传感头,两传感头电气构造相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基于变衰耗原理的设计,双置式布置传感头,对以0~60km/h速度通过 车轮传感器 的车轮能可靠检测,特别是对以0~3km/h速度通过的车轮亦能可靠地检测,并且能正确判断车轮运动方向、准确记录车轮通过传感器的时刻,它具有工作可靠, 感知 范围广的特点。,下面是车轮传感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轮传感器,包括一个底座,一个与该底座相配合的外壳,其 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型为长方型,在底座上设有一个引出线孔,外壳外 表面呈现向前后下倾α的梯度,构成两个对称的倾斜表面,在上述对应的 倾斜表面内设有双置式传感头,两传感头电气构造相同,其电路为工作点补 偿电路连接到反馈振荡电路,反馈振荡电路连接到取样电路,取样电路的输 出经减幅放大及恒流控制电路、滤波电路、防雷电路连接到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α角为5° ~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电 路为感应线圈的第一线圈绕组(N1)的一端连接到第一三极管(U1)的 发射极和第二电容器(C2),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第二电阻(R1、R2) 和第三电容(C3),第二绕组(N2)并联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 到第一三极管(U1)的基极,另一端连接到第二三极管(U2)的基极和 集电极,第二三极管(U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到第七电阻(R7)的一端, 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第一三极管(U1)的集电极接电源, 第二三极管(U2)的发射极串接第六电阻(R6)接输出端,第四三极管 (U4)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U3)的集电极相连接并连接到第四电容器 (C4)、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输出 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第二电阻(R2)串接第四、第五 电阻(R4、R5),第四、第五电阻(R4、R5)的接点连接第三三极 管(U3)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 端分别与输出端相连,二极管(U5)和第六电容(C6)并接在电源端与 输出端之间。

说明书全文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传感器,尤其是一种车轮传感器

车轮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有机械式车轮传感器,永磁感应式车轮传感器, 变耦合式车轮传感器,电子轨头开关等,机械式车轮传感器是利用轮缘或踏 面压下传动机构,使接点或微动开关闭合,输出车轮信号,其原理简单,但 机械传动可靠性差,车轮通过时振动、冲击、磨耗等都会影响它的寿命。永 磁式车轮传感器由磁芯和缠绕在它上面的感应线圈所组成,当车轮轮缘通过 永磁式车轮传感器的磁场时,磁阻减小,磁通量发生变化,在传感器芯内 产生感生电动势E=-ω·dφ/dt。电动势E取决于磁通变化率,即取 决于车轮运动的速度,当车速在3km/h以下时,输出很小;当车速为0 km/h时,没有信号输出。因此该车轮传感器不能反映低速车的情况。变 耦合式车轮传感器一般都有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当车轮通过时,原磁场空 气隙的磁阻改变,使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耦合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轮信号, 这种传感器无判断车轮运动方向的功能,车轮通过传感器的时间也不能精确 判断。电子轨头开关是利用变衰耗原理的金属接近开关,安装在轨头φ38 mm的孔内,采用补焊加强的方法,克服因轨头钻孔而减弱轨强度,其 优点在于能正确判断车轮的通过,不受轨头、踏面、轮缘磨耗的影响,并能 准确记录车轮通过传感器的时刻,但它需在轨头打孔,需焊接补强块,施工 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对以0~60km/h 速度通过车轮传感器的车轮能可靠地检测,特别是对以0~3km/h速度 通过的车轮亦能可靠地检测,同时能正确判断车轮运动方向、准确记录车轮 通过传感器的时刻,并实现传感器的故障自检,即具有测速、判向、定时、 自检功能的车轮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底座,一个与该底座相配合的 外壳,外壳的外型为长方型,在底座上设有一个引出线孔,外壳外表面呈现 向前后下倾α的梯度,构成两个对称的倾斜表面,在上述对应的倾斜表面 内设有双置式传感头,两传感头电气构造相同,其电路为工作点补偿电路连 接到反馈振荡电路,反馈振荡电路连接到取样电路,取样电路的输出经减幅 放大及恒流控制电路、滤波电路、防雷电路连接到输出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由于采用基于变衰耗原理的设计,双置 式布置传感头,能可靠地感知以0~60km/h速度,特别是以0~3k m/h速度通过的车轮也能可靠地感知,并且可根据两个传感头信号的出现 顺序实现判向,根据两信号出现的时刻,取其平均值可实现定时,同时具有 故障自检、工作可靠、感知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的一种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的另一种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包括一个底座3,一个与该底 座3相配合的外壳2,外壳2的外型为长方型,在底座上设有一个引出线孔, 外壳2外表面呈现向前后下倾α角的梯度,构成两个对称的倾斜表面,在上 述对应的倾斜表面内设有双置式传感头1,两传感头1的电气构造相同,其 电路为工作点补偿电路连接到反馈振荡电路,反馈振荡电路连接到取样电路, 取样电路的输出经减幅放大及恒流控制电路、滤波电路、防雷电路连接到输 出端子。

感应线圈L1的线圈绕组N1一端连接到三极管U1的发射极和电容器 C2,另一端连接到电阻R1、R2和电容C3,绕组N2并联电容C1, 一端连接到三极管U1的基极,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U2的基极和集电极, 三极管U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 三极管U1的集电极接电源,三极管U2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6接输出端, 三极管U4的基极与三极管U3的集电极相连接并连接到电容器C4、电阻 R3的一端,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电 阻R2串接电阻R4、R5,电阻R4、R5的接点连接三极管U3的基极, 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端相连,二极管U5和电 容C6并接在电源端与输出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采用双置式,即在一个封装内装有两个传 感头,它们彼此独立,相距一定距离,根据需要既可同时工作,也可只使用 其中之一。所述车轮传感器基于变衰耗原理,传感头内有一振荡信号,在传 感器与钢轨之间形成一固定磁场,当车轮通过该磁场时,车轮吸收了磁场的 能量,磁场发生变化,振荡器输出信号减小。基于这种原理的车轮传感器, 能可靠地感知0~3km/h速度通过的低速车。所述车轮传感器工作频率 选择在40khz左右,电路滞后不甚明显,因此能可靠地感知0~60k m/h速度通过的车轮。所述车轮传感器输出波形为负极性矩形脉冲,其前 沿代表车轮进入传感器的瞬间,后沿代表轮离开传感器的瞬间,控制传感头 的磁滞特性,使其起振与停振的距离差近可能靠近,根据前后沿的时刻,取 其平均值,即为车轮中心通过传感器中心的精确定时。为实现判向,一个传 感器内封装两个传感头,根据两个信号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实现判向。本实用 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是两线制,通过传感器的信号电流在0.5~3.6 mA之间变化。传感器发生断路故障时传感器的断路电流小于0.2mA, 传感器发生短路故障时,传感器短路电流大于6mA。因此,可检测传感器 的输出电流值,实现对传感器输出正常信号或故障信号的检测,即实现了传 感器故障自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轮传感器电路包括反馈振荡电路、工作点补偿电路、 取样电路、减幅放大及恒流控制电路、滤波电路和防雷电路。L1为感应圈, 它与C1、U1、C2组成了反馈振荡电路,产生约40khz的振荡信号, 振荡频率可用C1调节。R1为振荡回路的负载。R2、R4、R5为振荡 信号取样电路。U3、U4同R3、C4、C3一起完成信号幅度检测、放 大及可变恒流控制功能。U2同R6、R7组成U1工作点补偿电路,使U 1的工作点不受传感器开关信号的影响。C6为滤波电容。U5是为吸收外 界雷电感应,保护传感器电路所加的瞬态电压抑制二级管。改变取样电压即 可实现传感器检测距离的调节。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为电流信号,在后续的 信号提取电路中,用电阻RL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用该电压值的大 小判断车轮信号的有无,或传感器是否故障。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增大有效作用距离,采用如图1所示的传感 器外型结构。其两个独立的传感头1组成双置式车轮传感器5,每个传感头 由各自独立的线圈及电路组成,两个感应线圈的中心点距离的选择原则是: 为实现判向,要求同一车轮在两个感应头上的信号既有重叠,又必须有一定 的分离度,根据两个信号出现的先后次序实现判向。两个信号的重叠部分用 于判断是否为同一车轮。为使两个传感头的磁场不互相影响,同时使两个信 号的分离度增大,两个传感头在封装时向外侧倾斜一定的角度α,大约5° ~7°,既传感器表面并非一平面而是有一倾角α。如图4、5所示,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传感器5安装在钢轨11内侧,可采用两种安装方式:扣件安 装方式和螺栓安装方式。扣件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是用扣件9的两个部 分分别从轨底两侧卡住,用一条长螺栓8将其卡牢。在传感器5与扣件9的 接触面,设置了两个螺孔,在扣件9与传感器5的接触面上,设计了两个长 孔,通过安装螺栓7将传感器5与扣件9相固接。扣件7上的长孔,便于调 节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5的高度可通过垫片6调节。另一种是螺栓安 装方式(如图5所示),为实现螺栓安装,传感器5的底座3设计为L形状, 使其能与轨腰接触。传感器5的底座3上设有两个螺孔。在轨腰中央区,间 隔一水平距离各钻一个孔,用两螺栓10固定车轮传感器5。在传感器的底 座3上有两对高度相差的孔,用以调整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与以往车轮传感 器相比,该传感器能反映0~60km/h速度通过的车轮,克服了以往低 速车测不出来的情况;能正确测量车轮中心通过传感器中心的时刻,准确定 时;能根据两路信号输出先后顺序不同实现对车轮运动方向的判向;检测输 出信号值的大小也可实现故障自检。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车轮速度传感器 2020-05-12 180
车轮传感器 2020-05-11 849
车轮速度传感器和车轮速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2020-05-12 488
一种车轮传感器 2020-05-11 668
车轮传感器 2020-05-11 462
车轮速度传感器的托架和车轮速度传感器 2020-05-12 592
车轮传感器 2020-05-11 934
列车车轮传感器 2020-05-13 919
车轮磁盘传感器 2020-05-13 833
车轮传感器 2020-05-12 34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