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铁路轨道 / 有砟道床 / 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

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

阅读:81发布:2020-12-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 车轮 (轮厚≥140mm)及车辆车轮(轮厚≥135mm)通过,允许通过速度≤10km/h前提下,能够确保对列车车轮进行全面探伤的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所述专用轨道第一段采用基本轨外侧密贴探伤工作轨,护轨轨内侧紧贴轮轮内侧面,第二段车轮运行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探伤工作轨上,受 力 位置 为车轮紧靠端头处踏面,宽度26~31mm,护轨轨内侧紧贴轮轮内侧面,护轨与探伤工作轨之间置有车轮踏面内侧检测模 块 。优点:一是实现列车在线探伤的要求,检测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二是可随 机车 、车辆入库过程完成检测,能够实现每天通过该检测设备的每趟列车车轮检测要求,行车安全也有了有效地保证。,下面是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所述专用轨道第一段采用基本轨外侧(5)密贴探伤工作轨(1),护轨(2)轨内侧紧贴轮轮(3)内侧面,第二段车轮(3)运行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探伤工作轨(1)上,受位置为车轮(3)紧靠端头处踏面,宽度26~
31mm,护轨(2)轨内侧紧贴轮轮(3)内侧面,护轨(2)与探伤工作轨(1)之间置有车轮(3)踏面内侧检测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探伤工作轨轨距为1566mm,检测模块4的基本轨轨距为1435mm,各部轨距均在距轨顶16mm处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护轨(2)采用双侧护轨结构,护轨(2)采用50kg/m轨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各走行轨轨件头部均进行全长淬火处理,护轨(5)工作边侧面进行全长淬火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其特征是:轨下基础为无砟混凝土轨枕,道床基础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说明书全文

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轮(轮厚≥140mm)及车辆车轮(轮厚≥135mm)通过,允许通过速度≤10km/h前提下,能够确保对列车车轮进行全面探伤的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属列车入库专用轨道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列车车轮探伤采用的是机车入库手工探伤,或者落轮后对车轮进行全面探伤检查。其不足之处:效率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3]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适用于车轮(轮厚≥140mm)及车辆车轮(轮厚≥135mm)通过,允许通过速度≤10km/h前提下,既能够确保对列车车轮进行全面探伤,又能够实现列车在线探伤的要求,满足列车在线运行和检测设备安装要求的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
[0004]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列车车轮专利轨道的设计上,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需采用区别于普通线路的特殊轨道结构,利用外偏工作轨的方法,车轮在行进过程中,将普通线路轨道引导机车车辆前进的轮轨接触方式由车轮踏面1:20部分接触改为由车轮踏面外端1:10部分与轨道接触,通过设置双侧护轨、优化车轮踏 面1:10行车范围轨道防侧倾结构,将车轮端头踏面与轨道接触宽度范围控制在26~31mm,从而保证由轨道支撑车轮踏面1:10部位,将车轮轮缘、踏面1:20部位空出、并在轨轮下方留出足够的探伤空间,以安装相关测量工具、设备,从而满足该轨道装置在确保安全行车的条件下,高效完成针对车轮外观及内部缺陷的检测。该轨道装置适用于机车、车辆、动车及地的车轮在线检测。
[0005] 技术方案:一种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所述专用轨道第一段采用基本轨外侧密贴探伤工作轨,护轨轨内侧紧贴轮轮内侧面,第二段车轮运行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探伤工作轨上,受位置为车轮紧靠端头处踏面,宽度26~31mm,护轨轨内侧紧贴轮轮内侧面,护轨与探伤工作轨之间置有车轮踏面内侧检测模
[0006]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实现列车在线探伤的要求,检测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二是可随机车、车辆入库过程完成检测,能够实现每天通过该检测设备的每趟列车车轮检测要求,行车安全也有了有效地保证。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图1中列车通过检测设备进入探伤工作轨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3是正常行驶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4是过渡结构(第一段)轨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5是进入车轮探伤空间(第二段)轨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例1:参照附图1至图5。一种列车入库车轮综合检测设备专用轨道,所述专用轨道第一段采用基本轨外侧5密贴探伤工作轨1,护轨2轨内侧紧贴轮轮3内侧面,第二段车轮3运行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探伤工作轨1上,受力位置为车轮3紧靠端头处踏面,宽度26~31mm,护轨2轨内侧紧贴轮轮3内侧面,护轨2与探伤工作轨1之间置有车轮3踏面内侧检测模块4。探伤工作轨轨距为1566mm,检测模块4的基本轨轨距为1435mm,各部轨距均在距轨顶16mm处测量。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护轨2采用双侧护轨结构,护轨2采用50kg/m轨制造。各走行轨轨件头部均进行全长淬火处理,护轨5工作边侧面进行全长淬火处理。轨下基础为无砟混凝土轨枕,道床基础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0013] 即,1)专用轨道采用基本轨外侧密贴探伤工作轨结构,车轮运行由基本轨逐渐过渡到探伤工作轨上,受力位置为车轮紧靠端头处踏面,宽度26~31mm。
[0014] 2)轨距设置:车轮踏面内侧检测模块工作轨轨距为1566mm,其它范围及模块的基本轨轨距为1435mm,各部轨距均在距轨顶16mm处测量。
[0015] 3)轨撑设置:车轮检测设备范围内,为加强基本轨稳定性,减少外倾及减小轨底扩张,在基本轨外侧设置轨撑。
[0016] 4)扣件系统:采用分开式Ⅱ型弹条扣件。为防止螺栓副的松动,采用防松结构。
[0017] 5)内侧探伤模块的工作轨设置1:10轨顶坡。
[0018] 6)护轨设置:采用双侧护轨结构,护轨采用50kg/m钢轨制造。
[0019] 7)为增强钢轨件的耐磨性,各走行轨轨件头部均进行全长淬火处理,护轨工作边侧面进行全长淬火处理。
[0020] 8)轨下基础为无砟混凝土短轨枕,道床基础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要求轨道强度足够、刚度匹配、稳定性充分;确保机车安全运行。
[0021]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