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包装材料及设备 / 包装 / 主要包装 / 牛皮纸 /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

阅读:389发布:2022-1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 包装 箱,包括:至少一空气缓冲装置和至少一保护壳,该空气缓冲装置被安装于该保护壳形成一体结构,从而提供缓冲作用,且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 变形 ,其中,该空气缓冲装置未充气时,该空气缓冲装置和该保护壳处于折叠状态,通过对该空气缓冲装置充气以使该空气缓冲装置产施加在该保护壳的推 力 ,以展开该保护壳,从而使得该保护壳撑开以保护该空气缓冲装置。,下面是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空气缓冲装置和至少一保护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被安装于所述保护壳形成一体结构,从而提供缓冲作用,且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未充气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和所述保护壳处于折叠状态,通过对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以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产施加在所述保护壳的推,以展开所述保护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撑开以保护所述空气缓冲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固定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粘接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至少一可充气主体和至少一充气,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用于给该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保护壳接触,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在充气过程中,该组所述侧壁向所述保护壳的施加推力,以推开所述保护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撑开以保护所述可充气主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至少一可充气主体和至少一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用于给该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保护壳接触,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在充气过程中,该组所述侧壁向所述保护壳的施加推力,以推开所述保护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撑开以保护所述可充气主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至少一可充气主体和至少一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用于给该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其中, 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保护壳接触,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在充气过程中,该组所述侧壁向所述保护壳的施加推力,以推开所述保护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撑开以保护所述可充气主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侧壳壁,所述侧壳壁包围所述可充气主体的该组所述侧壁,以保护所述侧壁,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其中一侧壁固定于所述侧壳壁,从而将所述可充气主体固定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侧壳壁,所述侧壳壁包围所述可充气主体的该组所述侧壁,以保护所述侧壁,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其中一侧壁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侧壳壁,从而将所述可充气主体固定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侧壳壁,所述侧壳壁包围所述可充气主体的该组所述侧壁,以保护所述侧壁,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其中一侧壁粘接于所述侧壳壁,从而将所述可充气主体粘接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侧壳壁的粘接方式选自点粘接、线粘接和面粘接的一种或多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粘接于所述侧壳壁的内表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侧壳壁的内表面通过互相匹配的搭扣元件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的材料选自布质材料,皮质材料和纸质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是纸质保护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的纸质结构包括单层纸或多层复活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两层、三层、四层、五层或更多层复合纸。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三层结构,其包括外侧的里纸和面纸,以及内侧的瓦棱纸。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里纸、面纸和位于所述里纸和所述面纸之间的夹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里纸和面纸是皮纸,所述夹层包括互相垂直地延伸的多条加强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是纱网结构。
2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侧壳壁进一步包括一组子侧壳壁,其中,所述子侧壳壁与所述侧避相对应,以使所述保护壳匹配所述充气主体。
2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侧壳壁进一步包括一组子侧壳壁,其中,所述子侧壳壁与所述侧壁相对应,以使所述保护壳匹配所述充气主体。
2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侧壳壁进一步包括一组子侧壳壁,其中,所述子侧壳壁与所述侧壁相对应,以使所述保护壳匹配所述充气主体。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底壳壁,所述底壳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底壳壁具有自封底结构,其中,所述侧壁展开时带动所述底壳壁展开,以形成所述底壳壁。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底壳壁,所述底壳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底壳壁具有自封底结构,其中,所述侧壁展开时带动所述底壳壁展开,以形成所述底壳壁。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保护壳进一步包括一底壳壁,所述底壳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底壳壁具有自封底结构,其中,所述侧壁展开时带动所述底壳壁展开,以形成所述底壳壁。
28.如权利要求5至27任一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充气单元,各个充气单元形成充气腔,并且各个充气单元设置一个或多个充气阀。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时一步包括一列或多列不连续地设置的分隔缝,以使所述充气单元得以分隔出一个或多个子充气单元,从而形成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多个侧壁。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适合于环绕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周围。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可充气主体,多个所述可充气主体首尾两端部互相连接。
32.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第一气室层以及一第二气室层,所述充气阀是单向止回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以及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当所述充气腔中充满空气后,所述单向止回自动封闭,从而防止空气泄露。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单元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单元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34.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是一双止回阀,所述充气阀包括;
一第一密封膜和一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重叠于所述充气室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并且从所述充气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腔;和
一止回密封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所述充气通道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室,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其中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说明书全文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装置,特别涉及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其中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背景技术
[0002] 泡沫材料具有质量轻,弹性好,易于制成多种形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通过定制,将泡沫材料制成匹配物品的形状,以便于将物品置于该泡沫材料之中,从而受到泡沫材料的保护。然后再将泡沫材料置于纸箱之中,完成对物品的包装。但是,泡沫材料的生产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通常生产商只定制匹配物体端部的泡沫材料。将定制的泡沫材料设置在物品的端部,再置入纸箱之中。以这样的方式,在装箱之后,物品与箱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虽然仍然能对该物品进行保护,但是该物品受到的保护程度却下降。物品受损的可能性却大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物品与箱体之间的空隙增加填充物,以降低物品受损的可能性。而作为填充物的材料为纸,海绵等软性材料,以避免对物品表面造成破坏。
[0003] 这样的包装方式还具有一缺点,物品不能被紧固于纸箱内。泡沫材料只能将物品的端部进行固定,但是物品端部之间的主体部分不能固定。虽然物品与纸箱之间可通过填充物固定,但是这样需要大量的填充物。采用泡沫材料进行包装,需要对泡沫材料进行定制。而且当定制的泡沫材料制成之后,该定制泡沫材料的体积大,从而增加了将该定制泡沫材料从生产地运输至包装地的运输成本。定制的泡沫材料品只适用于一类产品,甚至是只适用于一种类型的产品。也就是说,当该物品从包装被取出来后,用来包装的泡沫材料则失去价值。而且还带来如何处理这些泡沫材料的问题。丢弃成为处理泡沫材料的常用处理方式。然后,自然降解这些泡沫材料需要很长的时间,显然使用泡沫材料并不符合当今环保的主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具有两种状态,折叠态和展开态,在折叠态中该包装装置占用的体积小,以便于存储及运输,从而降低存储或运输该包装装置的成本。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该包装装置通过充气的方式实现该包装装置从该折叠态至展开态的转换,便于操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该包装装置具有一可折叠保护壳和一可充气保护装置,该可充气保护装置被固设于该可折叠保护壳之内。在该包装装置处于折叠态时,该可充气保护装置未充气,该可折叠保护壳处于折叠状态。该可充气保护装置被收纳在可折叠保护壳内。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通过对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该可充气保护装置注入气体,以使可充气保护装置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同时,注入气体过程中该可充气保护装置带动该可折叠保护壳展开,以保护该可充气保护装置。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当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折叠态时,该可折叠保护壳处于平整状态,该可充气保护装置未充气,以减少体积,且该可充气保护装置被收纳在该可折叠保护装置内,以避免该可充气保护装置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受到损坏。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给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以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该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展开态时,所述保护壳使得得所述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外表面平整,以利于堆放。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至少一空气缓冲装置和至少一保护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被安装于所述保护壳 形成一体结构,从而提供缓冲作用,且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未充气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和所述保护壳处于折叠状态,通过对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以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产施加在所述保护壳的推,以展开所述保护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撑开以保护所述空气缓冲装置。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包装箱包装待包装物的方法,所述包装箱包括有一保护壳和一空气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3] A)对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行充气,以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形成至少一容纳腔以供容纳待包装物;和
[0014] B)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产生施加在所述保护壳的推力,以引导所述保护壳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的方向展开,从而使得所述包装箱展开以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安装于所述体的内表面。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包装态的立体图。
[0016]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包装态的爆炸图。
[0017]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运输态的立方图。
[0018]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处于运输态的爆炸图。
[0019]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0020]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 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0021]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0022]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立体图。
[0023]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另一替代方式的示意图。
[0024] 图10~图1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止回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4A~图14M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各种替代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文所述。
[0027]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的一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包括一空气缓冲装置10和一保护壳30,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安装于所述保护壳30,以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待包装物品遭到碰撞而损坏变形。
[0028]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可充气主体11以及至少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11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11用于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所述可充气主体11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11,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11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111和一第二气室层1112,其相互重叠以形成一充气腔112并形成至少一充气口113,所述充气口113与所述充气腔112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12充气,如图中所示,两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1并排排列以形成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其中所述充气阀20设置于每个充气单元111。换句话说,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可独立地充气,在相邻两所述充气单元11之间形成一延长连接缝103,从而藉由这些连接缝103可以将所述充气腔112分成多个单独的充气腔112,这些连接缝103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
这样在一个所述充气单元111被损坏而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充气单元111可不受影响。值 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11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就可以支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充气。也就是说,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1。
[0029] 此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单元111的形状在充气后可以变化,从而所述可充气主体11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还可以形成一充气通路114,所述充气通路114与所述充气口113相连通,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阀20与每个充气单元11相连通,这样当从所述充气口113充气时,空气会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所述充气通路114是一空气分配通路,其将从充气口113中充入的空气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充气口13处可以设置有充气嘴,以连接到一充气设备如充气,从而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填充空气。
[0030] 如图2所示,所述可充气主体11的第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分别具有多个分隔缝104,这样使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11进一步形成多个对应的子充气单元111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具有多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104,设置在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的所述分隔缝104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接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分隔缝104之间形成一侧壁,从而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袋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一个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
[0031] 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的多列所述分隔缝104的列数变化,从而对应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1可以具有3、4或多个侧壁。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可以形成有底壁、四周的周壁,以及顶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隔缝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根据形成的侧壁的数目情况,其可以使所述容纳腔形成各种各样的容纳空间。
[0032] 另外,这些分隔缝104没有将相邻的所述子充分单元1111隔开,也就是说,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之间形成有至少一连通通道112,从而在 充气时空气通过这些连通通道112进入每个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之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热封形成的所述分隔缝104,所述分隔缝104两侧形成有所述连通通道112。
[0033] 此外,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充气阀20,从而可以形成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可以交替分布,从而在表面形成波浪状结构,以增强缓冲效果。
[0034]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侧壳壁31。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安装于所述侧壳壁31内侧。如图3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壳壁31可折叠,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壳30可折叠。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各下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的空气,被所述充气通路114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在空气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后,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开始展开。更具体地,所述充气单元
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首先展开。当所有子充气单元1111完成展开后,整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当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后,所述充气主体11的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包围出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同时,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102所受到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所述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111逐渐展开,从而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也逐渐展开。当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所产生的压力大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所受到的力时,所述侧壳壁
31开始展开。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完成展开时,所述侧壳壁31也完成展开,且所述侧壳壁31包围出一容纳通道,以供容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同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后对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的力,以维持所述侧壳壁31处于展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护壳3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也处于折叠状态,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在未使用之前的体积减少,以利于存储和运输,从而降低存储 和运输成本。
[0035]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侧壳壁31进一步包括一组子侧壳壁311,各子侧壳壁311分别对应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从而根据所述充气单元111所形成的子充气单元1111的数目情况,其可以使所述容纳腔形成各种各样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使所述侧壳壁31通过所述子侧壳壁311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形状。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1具有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子侧壳壁311对应,根据可充气主体11具有的侧壁数目,其可以使所述侧壳壁31通过所述子侧壳壁311形成不同的形状。
[0036] 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底壳壁32,所述底壳壁32的边缘与所述侧壳壁31连接,以供在所述侧壳壁31展开时形成所述容纳通道的一限位端,从而限定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位置。所述底壳壁32也提供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壁32进一步包括一凸壳壁321和一凹壳壁322,所述凸壳壁321和所述凹壳壁322分别与面对面的两子侧壳壁311连接,并且可相向转动。所述凸壳壁321进一步包括一凸部3211和一连接部3212,所述连接部3212分别与所述子侧壳壁311和所述凸部3211连接。
所述一凹壳壁322具有一缺口3221和两卡位部3222,所述卡位部3222分别位于所述缺口
3221两侧。所述缺口3221对应所述凸部3211,以供凸部3211嵌入所述缺口3221,从而使得所述卡位部3222卡扣所述连接部3212。以这样一方式形成一卡扣结构,以限位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优选地,所述缺口3211的底部与所述凸部3211的底部结合于相邻接的子侧壳壁311的中轴线处,以增强限位和支撑效果。所述底壳壁32进一步包括一两翼壳壁323,两所述翼壳壁323分别设于与所述凸部3211相邻接的面对面的两子侧壳壁311。
所述翼壳壁323进一步包括一限位部3231,以供限定所述凸壳壁3211的位置,以增加所形成卡扣结构的稳定性。形成所述卡扣结构时,首先转动所述凹壳壁322至与所述侧壳壁的底边缘平行的位置,然后分别转动两所述翼壳壁323,以使两所述翼壳壁323接触所述凹壳壁322。接着所述凹壳壁322的方向转动所述凸壳壁321,直至所述凸壳壁321的所述凸部
3211嵌入所述凹壳壁322的所述缺口3221,以使所述凸壳壁321被限位,从而形成所述底壳壁32供限位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0037] 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一顶壳壁33,所述顶壳壁33被设于所述侧 壳壁31的顶部边缘,以供覆盖所述侧壳壁所包围形成的所述容纳通道。所述顶壳壁33可向所述底壳壁32方向转动。所述顶壳壁33进一步包括一顶部331,所述顶部可转动,以供当所顶壳壁覆盖所述容纳通道时,嵌入所述容纳通道,且与所述侧壳壁31接触以产生一压力阻止所述顶壳壁向上转动。所述保护壳30进一步包括两限位壳壁34,分别设置所述顶壳壁33相邻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子侧壳壁311连接。两所述限位壳壁34可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当所述顶壳壁33覆盖所述容纳通道时,首先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两所述限位壳壁34至与所述侧壳壁31顶部边缘平行的位置,然后向所述容纳通道转动所述顶壳壁33,并且使所述顶部331嵌入所述容纳通道与所述侧壳壁31接触。两所述限位壳壁34限制所述顶壳壁向所述容纳通道继续转动,从而保护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0038]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底壳壁32也可采用可折叠的自封底结构。采用自封底结构的底壳壁,在所述侧壳壁31展开时,随着所述侧壳壁展开时而展开。当所述侧壳壁31完成展开时,所述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壳壁也完成展开,可供限位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以及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
[0039]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未被充气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其中一子侧壳壁311。具体地说,未被充气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1所具有的其中一侧壁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其中一子侧壳壁311。也就是说,并列的充气单元111的其中一并列的子充气单元1111被固定于所述侧壳壁31的若一子侧壳壁311。优选地,所述子侧壳壁的宽度与所述子充气单元的宽度一致。所述固定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子侧壳壁311优选为与所述顶壳壁33连接的所述子侧壳壁311。可将与所述子侧壳壁311接触的一列并列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的其中一个子充气单元1111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311。也可以将该并列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的其中几个子充气单元1111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311。也可以将整列子充气单元1111固定于所述子侧壳壁111。优选地为,将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粘接至所述子侧壳壁311。
[0040] 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进行充气时,若只有一列子充气单元1111与所述子侧壳壁311连接,则以与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连接的所述子侧壳壁311为中心进行展开。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充气时,空气 从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各下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充气口113进入所述充气通路114的空气,被所述充气通路114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在空气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后,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开始展开。更具体地,所述充气单元111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首先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展开时以与所述子侧壳壁311连接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1为中心进行展开。所述充气主体11在展开的过程中,向所述分别向子侧壳壁311施加压力,以推动所述子侧壳壁311展开,从而使得所述侧壳壁31向外展开,以形成所述容纳通道供容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在所述侧壳壁31向外展开时,也带动具有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壳壁32进行展开。当所述侧壳壁31展开完毕时,所述底壳壁32也展开完毕,以供限位和支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当所有子充气单元1111完成展开后,整个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当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11完成展开后,所述充气主体11的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1包围出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同时,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102所受到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所述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111逐渐展开,从而带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11也逐渐展开。当所述充气主体11展开所产生的压力大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壳壁31维持其折叠状态所受到的力时,所述充气主体推动所述侧壳壁31开始展开,且支撑所述侧壳壁31。当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的所述充气主体
11完成展开时,所述侧壳壁31也完成展开。
[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壳壁31被推动时,所述侧壳壁31的所述子侧壳壁311相邻的两子侧壳壁311向同一方向转动,以撑开所述侧壳壁31,从而使得所述侧壳壁31围绕形成所述容纳腔。
[004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主体11的各侧壁可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侧壳壁31的所述子侧壳壁311。所述保护壳30内可供设置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装置10。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可供设置一个或多个充气主体11。
[0043] 值得一提的是,可将多个所述充气主体11可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护壳30的所述侧壁31内侧,所述带有自封底结构的所述底壁32和所述顶壁33, 以供在所述保护壳被撑开后,由多个所述充气主体11形成所述容纳腔。
[0044] 如图10所示,所述充气阀20是单向阀,其包括两密封膜21和22,其互相重叠的固定在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之间,从而形成四层结构,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形成一个充气通道24。相应地,当所述气袋10充气后,所述两密封膜21,22粘合在一起以将所述气袋所述充气通道密封,从而将空气密封于所述气袋10的所述充气腔112内,在所述气袋10包括多个充气单元111时,多个充气阀20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1中以分别将空气密封在各个充气单元111内。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所述第二密封膜22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在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充气时,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24。当所述气袋充满气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互相粘合从而密封所述气袋的所述充气通道24。另外,所述气袋内的气压作用于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从而保证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紧密粘合在一起,以防止空气从所述气阀20泄露出去。也就是说,所述气阀为一单向阀,其只允许气体进入所述空气缓冲装置10而防止气体反渗出去。
[0045] 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充气通道24的形成可以在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设置阻隔装置来实现,当将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与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热封时,因为所述阻隔装置的设置,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不会完全热封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阻隔装置可以是耐高温的油墨。
[0046] 如图11至图13B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装置,其主要示意了另外一种充气阀20A的结构,所述充气阀20A为双止回阀,以给所述气袋提供双重密封效果。其中所述充气阀20A包括一第一密封膜21A,一第二密封膜22A和一止回密封膜23A。
[0047]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重叠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之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互重叠的由塑料制成的两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相同的两层膜。
[0048]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 于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所述充气阀20A的入口,和一远边缘,其延伸至所述充气单元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相粘合。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相粘合。
[0050]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24A,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5A。
[0051] 所述充气通道24A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12A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单元111A,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4A。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如图13A和13B所示,所述充气腔内12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0052] 所述充气通道24A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放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另外之一远开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边缘,以与所述充气腔112A相连通。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导引进入所述充气腔112A。
[0053]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单元111A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边缘,并且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另外,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0054]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密封膜23A,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的厚度大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厚度。
[00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时,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叠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之间的距离。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远边缘之间的距离。
[0056]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处毗连。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相粘合。
[0057] 所述止回通道25A形成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25A具有一开放端面向所述充气腔112A和一封闭端面向气阀开口。换句话说,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为所述封闭端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端为所述开放端。
[0058] 相应地,当空气在所述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时,所述止回通道25A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
[0059]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向所述充气腔112A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24A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回所述止回通道25A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从而防止漏气。值得一提的是,泄露的空气在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空气泄露。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由于表面张力密封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
[0060] 为了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形成所述充气阀20A,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202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 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0061]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粘合。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粘合在一起。优选地,两互相间隔的密封接合处201A用来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两互相间隔的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用来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和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可以为热封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月牙形状的热封。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通过所述密封接合处201A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2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热封在一起。
[0062] 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耐热物26A,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形成。所述第一耐热物26A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在所述热封过程后完全粘贴在一起。
[0063] 具体地,所述第一耐热物26A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部并位于所述充气单元111A的气阀开口处,从而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近端处于打开状态。
[0064] 同样的,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二耐热物27A,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形成。
[0065] 具体地,所述第二耐热物27A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边缘部,从而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封闭。
[0066]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和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为两耐热层,其涂覆在各自对应的膜上的预定位置,以防止在所述垫封过程中膜 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近端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耐热物27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端位于相反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其中所述第二耐热物27A没有设置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端的相反一侧,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近端可以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封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不仅避免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与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加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之间的作用,从而由于表面张力以封闭所述充气通道24A。
[0067] 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其为两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A的侧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从所述气阀开口各所述充气腔递减。换句话说,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气阀开口相连通,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并与所述充气腔112A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24A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到所述气阀开口。
[0068] 优选地,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延伸至其远边缘。因此,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近端部分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粘合在一起。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0069] 相应地,为了向所述充气单元111A充气,泵的插脚插入到所述充气口13A以将压缩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道24A,其中空气的充气方向为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到达远开放端。这样所述充气单元111A开始充气。所述充气腔112A的气压增大从而撑开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同时,气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特别是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当所述 充气单元111A完全填充空气后,即到达最大填充量后,所述充气腔112A内的气压达到足够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以自动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这时泵的插脚抽离所述充气口13A。
[0070] 当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没有完全封合在一起时,所述充气腔112A的空气可能会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为了避免空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封合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密封。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充气方向相反。另外,当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打开时,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关闭。因此,空气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进入并保留在所述止回通道25A内。
[0071] 所述止回通道25A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12A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112A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112A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112A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密封效果。
[007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包装箱包装待包装物的方法,所述包装箱包括有一保护壳和一空气缓冲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73] A)对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进行充气,以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形成至少一容纳腔以供容纳待包装物;和
[0074] B)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产生施加在所述保护壳的推力,以引导所述保护壳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的方向展开,从而使得所述包装箱展开以容纳所述待包装物品,其中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安装于所述体的内表面。
[0075] 步骤A之后还包括一步骤,将所述待包装物放入所述包装箱中。
[0076] 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77] A.1)对所述可充气主体进行充气,以使所述可充气主体膨胀;
[0078] A.2)引导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向所述可充气主体膨胀的方向展开;和[0079] A.3)形成至少一容纳腔,以供容纳待包装物。
[0080] 所述步骤A.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81] A.1.1)通过一充气阀将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路;和
[0082] A.1.2)分配空气至各充气单元,通过所述充气通路引导空气进入各充气单元以实现将空气分配至各充气单元;
[0083] A.1.3)展开各充气单元,空气进入所述充气单元后,导致各充气单元膨胀,从而展开所述充气单元;和
[0084]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85] B.1)展开侧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所述侧壳壁;和[0086] B.2)展开底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所述底壳壁。
[0087] 所述步骤B.2之后进一步包括一步骤B.3)展示顶壳壁,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展开顶壳壁。
[0088] 所述步骤B.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89] B.1.1)向所述空气缓冲装置膨胀方向转动所述子侧壳壁;和
[0090] B.1.2)展开侧壳壁。
[009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护壳的材料选自布质材料,皮质材料和纸质材料。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为纸质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纸质结构包括单层纸或多层复活纸。所述保护壳是纸质保护壳。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两层、三层、四层、五层或更多层复合纸。优选地,所述多层复合纸是三层结构,其包括外侧的里纸和面纸,以及内侧的瓦棱纸。所述多层复合纸也可以为里纸、面纸和位于所述里纸和所述面纸之间的夹层。所述里纸和面纸是皮纸,所述夹层包括互相垂直地延伸的多条加强筋。
[009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其通过互相匹配的搭扣元件连接。
[0093]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0094] 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牛皮纸袋贴条设备 2020-05-13 164
侧边牛皮纸包裹装置 2020-05-13 639
牛皮纸复合铝膜 2020-05-11 211
牛皮纸袋的上胶方法 2020-05-12 469
本色牛皮纸的制造工艺 2020-05-12 699
牛皮纸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355
一种牛皮纸包装袋 2020-05-11 871
一种阻燃牛皮纸 2020-05-11 635
改性牛皮纸纤维 2020-05-11 71
改性牛皮纸纤维 2020-05-11 43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