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金工 / 金属加工 / 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脉冲发生器

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脉冲发生器

阅读:1042发布:2020-09-29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脉冲发生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电火花 腐蚀 金属加工 用的一种脉冲发生器,包含给储能电容器(2)充电用的充电调节 电路 (5-8),该电路只采用不受控的元件。储能电容器(2)经由 开关 器件(3)正弦放电到 火花隙 (11)上。无论上一个脉冲的情况如何,下述充电总是按确定的形式进行,以致能产生一致的脉冲。储能电容器(2)以过量 电能 充电,且在火花放电恢复之后,该过量电能仍然留在直流 电压 源(1)中。开关器件(3)只有当放电 电流 已基本上衰减时才截止。这种脉冲发生器特别适用于产生金属丝切割和电火花腐蚀钻孔用的高能脉冲。,下面是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脉冲发生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一种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具有一直流电压源(1)、至少一控制着起码一储能电容器(2,2a,2b)的充电的充电调节电路(5-8)和至少一将至少一储能电容器连接到火花隙(11)的开关器件(3,3a,3b),电路中储能电容器与火花隙之间有一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4a,4b),该脉冲发生器的特征在于,充电调节电路中只含不受控制的元件(5-8),且该电路取这样的规模,使储能电容器(2,2a,2b)过量充电,且在储能电容器(2,2a,2b)通过反向充电二极管(5)的反向充电经由至少一个恢复或再生二极管(6,6a,6b)返回到直流电压源之后,该过量的电能仍然存在,而且开关器件(3,3a,3b)只有在放电电流衰减之后才转换到截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储能电容器(2)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1)的正极,另一方面经由至少一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一次绕组(7a)接到直流电压源的另一负极,且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二次绕组(7b)系这样经由再生二极管(6)接到直流电压源(1)上,使得当二次绕组(7b)的自感应电压超过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时,二极管(6)导通,储能电容器(2)的充电电压由直流电压源(1)和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变压比固定下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储能电容器(2b)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1)的第一负极上,另一方面经由第一再生二极管(6a)接至直流电压源的第二正极上,且第二储能电容器(2a)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正极上,另一方面经由第二再生二极管(6b)接到直流电压源的第一负极上,此外,储能电容器(2a,2b)在所有情况下都经由隔离变压器(9)的一个一次绕组(9a,9b),在所有情况下都经由一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a,4b)和在所有情况下都经由一开关器件(3a,3b)经由火花隙(11)同步而同时地放电,而且储能电容器(2a,2b)经由连接着远离电源极的储能电容器(2a,2b)各侧的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电感线圈(8)再充电,直到再生二极管(6a,6b)导通为止,储能电容器(2a,2b)的充电电压由电源(1)确定。

说明书全文

发明是关于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一种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具有一直流电压源(1)、至少一控制着起码一储能电容器(2,2a,2b)的充电的充电调节电路(5-8)和至少一将至少一储能电容器连接到火花隙(11)的开关器件(3,3a,3b),电路中储能电容器与火花隙之间设有一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4a,4b),(参看德国专利24,41734)。

电火花腐蚀加工技术的趋势是朝愈来愈高的加工速度或机械加工速度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有能给火花隙以高重复率提供高能级的脉冲发生器。在金属丝的电火花腐蚀切割和钻孔领域中尤其需要脉冲时间极短而且明确加以限定的高能脉冲。

德国专利2735403=美国专利4163887已公开了一种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能在1微秒时间范围内提供高达500安的脉冲电流。目前需要的是在大约2微秒时间内能提供高达1000安的脉冲电流。在电流值达到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上述那种类型的发生器就太大了,而且由于效率差,一般只有10%,所以也不经济。

德国专利3419945公开的脉冲发生器,效率高于60%。由于这种发生器是为所有类型的电火花腐蚀加工而设计的,因而对上述用途来说,它在技术方面就过于复杂了。此外,其中所用的开关器件必须切断全峰值电流,这会导致不必要的开关损失。

德国专利2441734公开的一种脉冲发生器,是借助于一电子控制的充电调节器对储能电容器进行线性充电,在达到充电电压时,通过开关器件和隔离变压器往火花隙中放电。这种脉冲发生器的放电总是要在储 能电容器完全充电时开始的,而这在某些情况下会与火花隙不适宜的情况吻合,因而它在技术上极为复杂,可控制的程度有限。

另一种美国专利3485987介绍的脉冲发生器,其储能电容器的充电电流系经由隔离变压器耦合到腐蚀电路中。储能电容器轮流由第一开关器件充电,由第二开关器件放电。但这种布局具有严重的缺点,即在“空载脉冲”的情况下,即火花隙不点燃时,储能电容器没有再充电,因而电路只有在隔一个脉冲之后才工作。此外,两开关器件之间经由隔离变压器还有反馈,这只能通过使用高保护性能的配线加以控制。

还有其它周知的各种谐振回路发生器线路,它们具有各开关器件可以直接换向或只以有限的电流换向的优点。

带电子受控充电调节器的发生器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即它们技术上的开销大,而且部分甚至还会使总的效率变差。不带受控充电调节器的谐振回路发生器具有流经火花隙的电流脉冲难以控制的缺点,这是因为前一个脉冲大大地影响着储能电容器的充电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问题是改善目前的脉冲发生器,使它能高效率地产生高能量脉冲。为此,储能电容器的充电情况应与上一次放电无关,同时电路的结构应简单,占空间不大,工作可靠。

在本发明的脉冲发生器中,此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的:充电调节电路只含不受控制的元件(5-8),且该电路取这样的规模,使储能电容器(2,2a,2b)过量充电,且在储能电容器(2,2a,2b)通过反向充电二极管(5)的反向充电经由至少一个恢复或再生二极管(6,6a,6b)返回到直流电压源之后,该过量电能仍然存在,而且开关器件(3,3a,3b)只有在放电电流衰减之后才转换到截止状态。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作如下有益的扩展:

储能电容器(2)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1)的正极,另一方面经由至少一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一次绕组(7a)接到 直流电压源的另一负极,且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二次绕组(7b)系这样经由再生二极管(6)接到直流电压源(1)上,使得当二次绕组(7b)的自感应电压超过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时,二极管(6)导通,储能电容器(2)的充电电压由直流电压源(1)和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变压比固定下来。

第一储能电容器(2b)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1)的第一负极上,另一方面经由第一再生二极管(6a)接至直流电压源的第二正极上,且第二储能电容器(2a)一方面接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正极上,另一方面经由第二再生二极管(6b)接到直流电压源的第一负极上,此外,储能电容器(2a,2b)在所有情况下都由隔离变压器(9)的一个一次绕组(9a,9b),在所有情况下都经由一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a,4b)和在所有情况下都经由一开关器件(3a,3b)经由火花隙(11)同步而同时地放电,而且储能电容器(2a,2b)经由连接着远离电源极的储能电容器(2a,2b)各侧的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电感线圈(8)再充电,直到再生二极管(6a,6b)导通为止,储能电容器(2a,2b)的充电电压由电源(1)确定。

所使用的电压具有这样的好处,即开关器件对它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因为换向只在不通电状态下进行的。鉴于在充放电电路中实质上只有正弦波脉冲流,因此对同样的电流峰值来说,其电能量要比普通三脉冲的高27%。此外还避免了公知电路的缺点。这尤其影响储能电容器充电状态的效率和明确性以及电路的复杂性,从而也影响电路的可靠性和结构体积。

高能脉冲的采用大大改进了金属丝切割过程和电火花腐蚀钻孔过程中的腐蚀过程,因为即使工件电极之间发生金属短路电阻加热作用(达到工件和/或电极各部分蒸发的程度)也会把它熔掉,并能将它转化成可有效除去的等离子体放电。但由于电阻率低,因而这只有在脉冲电流超过500安左右时实际上才有可能。

本发明的脉冲发生器特别小而轻,因此,举例说,在一个双层Euro板上就不难装上一个150安峰值电流的电路,在19英寸支架上制造一个900安发生器。这使发生器的体积减小到现有发生器体积的至少十分之一。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介绍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在充电调节电路中有一个反馈转换变压器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在充电调节电路中有两个储能电容器和一个电感线圈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是电路简单结构的示意图。直流电压源1的正极接到储能电容器2上。放电电路并联到储能电容器上,电路中有一串联联接的开关器件3、一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一引线电感线圈10和一火花隙11。发生器的输出端子标以G+和G-。

给储能电容器2充电的充电电路含有连接到储能电容器2另一个极的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与其串联连接的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一次绕组7a。一次绕组7a的另一端接到直流电压源1的负极。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二次绕组7b与恢复或再生二极管6串联联接,再并联联接到直流电压源1上。反馈变换变压器7两绕组7a、7b按图1中所示的点表示其极性。

图1电路的作用如下。接通直流电压源1时,储能电容器2通过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一次绕组7a的电感线圈被充电到将近两倍所述电源电压。只要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变压比(7a∶7b)小于1,再生二极管6就会只有在该充电过程中才导通。这时如果使开关器件3导通,则储能电容器就通过火花隙11、引线电感线圈10、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和开关器件3放电,所储存的部分电能被转换成火花能。所储存的电能较大的部分流回储能电容器2中,再次按相反的极性给储能电容器2充电。反 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起防止继续放电的作用,因为继续放电会导致产生负电流脉冲,从而使电极严重损坏,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在放电过程中,储能电容器2的电压一旦小于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时,正弦放电电流就开始流经反向充电二极管5、一次绕组7a的电感线圈和直流电压源1中。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极性是这样设定的,使得在此阶段再生二极管6在截止方向上受压。在此反向充电过程中,直流电压源1产生过量电能,此过量电能等于充电电流对电流-时间的积分乘以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值。电路取这样的规模,使该过量电能正好大得足以弥补火花能和电路中的损失。若在放电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电能小于所提供的过量电能,则储能电容器2只被充电到这样的程度,使二次绕组7b中的自感应电压大于电源1的电压。由于从这时起再生二极管6开始导通,因而储存在反馈转换变压器7的电感线圈中的过量电能返回到直流电压源1中。变压器7心最好是铁体制成的,而且带空气隙,采用公知的双线无感绕法工艺,使得尽管有空气隙但可以达到良好的磁耦合。假设电源1的电压为E,一次绕组7a与二次绕组7b的变压比为n,则储能电容器2的充电电压为E·(1+n)。反向充电二极管5的大小应足以承受至少E·2n的电压,再生二极管6则应足以承受至少E·(2+2/n)。在小型发生器的情况下,E值一般为100伏,N=2,充电电压为300伏,容许采用高效的400伏二极管。放电电流更高,引线电感线圈10的电感值更大时,充电电压可能需要500伏甚至1000伏以上。

图1一般显示无需受控元件以控制电容器的充电的情况。实际上有诸如二极管和反馈转换器的电感线圈之类的纯无功元件就够了。为了在火花放电之后使储能电容器的过量电能可返回到直流电压源1中,可以令开关器件3只有在通过反向充电二极管5的反向充电电流大致上衰减时才导通。开关器件3由图中未示出的脉冲发生器驱动,该发生器的最大开关频率系按这样的方式加以限制,使其能确保只有当再生结束时才 能开始新的放电(开关器件3成为导通)。驱动开关器件3的驱动脉冲,其脉冲持续时间应使其如此之长,使得开关器件3只有当放电电流已衰减时才截止。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原理与图1的类似。与图1电路不同的地方在于有两个储能电容器2a,2b和两个放电电路3a,4a,9a;3b,4b,9b。该电路的结构如下:直流电压源1并联联接有串联联接的第一储能电容器2a和在截止方向上连接的再生二极管6b,直流电压源1还并联联接有串联联接的再生二极管6a和第二储能电容器2b(字母a实际上表示第一个电路,字母b表示第二个电路)。以储能电容器2b和再生二极管6b为一方,以储能电容器2b和再生二极管6a为另一方,这两方之间的两公共连接点用串联联接的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电感线圈8彼此连接起来。

第一储能电容器2a并联联接有串联联接的隔离变压器9的一次绕组9a、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a和开关器件3a。与此相对应,第二储能电容器2b也并联联接有串联联接的隔离变压器9的另一个一次绕组9b、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b和开关器件3b。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绕组9c与两一次绕组9a、9b磁耦合。二次绕组9c的两端以发生器端子G+和G-表示,火花隙11(连同其引线电感线圈10)即按图1接到端子G+和G-上。

该电路的作用如下。充电调节电路连同元件5至8以固定的过量电能工作,每个储能电容器2a、2b的过量电能为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值乘以充电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值的一半。

接通直流电压源1时,两储能电容器2a、2b即通过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电感线圈8被充电到接近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放电过程基本上与第一个回路的相同,区别在于,两开关器件3a和3b系同步且同时导通,因而促使与其相连的储能电容器2a或2b放电,于是所述电容器的两脉冲电流就通过两一次绕组9a、9b耦合输出到发生器的输出端。这具有这样 的好处,即直流电压源1无需与电源在电流上进行隔离。发生器输出端(G+,G-)的电压还可以使其与隔离变压器的变压比匹配。储能电容器2a、2b的下列充电过程再次经由反向充电二极管5和电感线圈8进行,直到储能电容器2a、2b已充电到直流电压源1的电压值为止。这时再生二极管6a和6b导通,同时电感线圈8中的过量电能在电源1中被回收。通过选择电感线圈8的大小可以选择反向充电时间。此反向充电时间一方面使其尽量短(例如5至10微秒),使脉冲频率高,另一方面,在反向充电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充电电流会变高到不必要的程度,而且时间过短,以致使开关器件3a、3b不能进入截止状态。这也适用于图1的电路。

两电路的开关器件3、3a和3b可以选用现成的快速电子开关,从双极晶体管,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矩形脉冲开关(GTO)、半导体可控整流器,直到,在极端的情况下,氢闸流管,都可采用。诸如可控整流器之类的反向截止开关也可以取代反向谐振截止二极管4、4a、4b的作用,这进一步简化了线路。在图2的电路中,标出的各黑点表示绕组9a、9b和9c绕制时的极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