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金工 / 金属加工 / 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

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

阅读:1035发布:2020-08-27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 研磨 头,包括 外壳 体、内壳体、芯体和旋转头,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所述芯体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内,所述旋转头与芯体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外壁圆柱面的中 心轴 线与内壳体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在内壳体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内壳体外壁与外壳体内壁紧配连接所述上 轴承 座下表面与内壳体顶面 接触 连接,所述进气部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贯通的进气管,所述出气部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贯通的出气管。本发明顶盖的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对组件的拆装,同时保护芯体等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粉尘等的影响,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下面是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芯体(3)和旋转头(4),所述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内,所述芯体(3)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2)内,所述旋转头(4)与芯体(3)安装连接;
所述内壳体(2)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2)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2)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5),从而在内壳体(2)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601)、第二凸起部(602)和第三凸起部(603),所述内壳体(2)外壁与外壳体(1)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两个环形槽(5)之间形成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进口(101),所述第二腔体(9)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102);
所述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3)包括上轴部(11)、驱动部(12)和下轴部(13),此芯体(3)通过上轴承座(14)、下轴承座(15)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1)内,所述上轴承座(14)下表面与内壳体(2)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15)设置于外壳体(1)内并位于内壳体(2)下方,所述芯体(3)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17),此叶片槽(17)内分别嵌入有驱动叶片(18),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所述进气口(19)与第一腔体(8)贯通,所述出气口(20)与第二腔体(9)贯通;
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22),此转动壳(22)内具有一安装座(23),此安装座(23)通过一轴承(24)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22)内,所述旋转头(4)与安装座(23)连接,所述安装座(23)、轴承(24)和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与芯体(3)下轴部(1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所述转动壳(22)进一步包括连接部(31)和壳体部(32),所述连接部(31)上开有一供芯体(3)的下轴部(13)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13)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33),此橡胶圈(33)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22)的壳体部(32)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24),此轴承(24)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34),所述密封垫圈(34)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35),此垫片(35)通过一卡簧(40)安装于壳体部(32)内,所述卡簧(40)嵌入壳体部(32)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安装座(23)包括柱体部(231)和端部(232),所述柱体部(231)依次穿过垫片(35)、密封垫圈(34)和轴承(24),并与轴承(24)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23)的端部(232)与垫片(35)接触连接;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上套装有一垫圈(27),此垫圈(27)嵌入下轴承座(15)上表面的通孔内,且垫圈(27)的上表面高于下轴承座(15)的上表面;
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1)上的气管安装座(37),此气管安装座(37)包括进气部(371)和出气部(372),所述出气部(372)靠近外壳体(1)的一侧具有一(373),此凸块(373)上开有一与出气口(20)贯通的储气槽(374),所述进气部(371)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19)贯通的进气管(38),所述出气口(20)大于进气口(19),所述出气部(372)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374)贯通的出气管(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的上轴部(11)嵌入上轴承座(14)内,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嵌入下轴承座(15)内,所述驱动部(12)位于内壳体(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4)安装于芯体(3)的下轴部(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开口处具有内螺纹,一顶盖(7)的连接部嵌入外壳体(1)并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7)与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圈(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依次嵌入下轴承座(15)和转动壳(22)上部,并通过一销钉(25)与转动壳(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凸缘部(37),此第二凸缘部(37)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口(19),此第二凸缘部(37)下方的外壳体(1)上开有所述的出气口(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73)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37)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安装座(37)通过若干限位销和螺钉与第二凸缘部(3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8)内还具有一油嘴机构。

说明书全文

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属于电子产品精密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外观结构件/配件采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成型主要有挤、压铸、锻压等方式,无论哪种成型方式,成型后均需CNC加工中心进行加工,由于CNC加工过程中存在刀纹、划伤等外观不良现象,需对工件进行钝化、打磨抛光喷涂阳极化等一系列外观再处理。而在打磨的过程中,打磨头的消耗非常严重,需要经常更换,既减低了生产的效率又提高了加工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该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顶盖的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对组件的拆装,同时保护芯体等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粉尘等的影响,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芯体和旋转头,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所述芯体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内,所述旋转头与芯体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从而在内壳体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内壳体外壁与外壳体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与内壳体的两个环形槽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环形槽内壁上开有若干进口,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环形槽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
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包括上轴部、驱动部和下轴部,此芯体通过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内,所述上轴承座下表面与内壳体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设置于外壳体内并位于内壳体下方,所述芯体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此叶片槽内分别嵌入有驱动叶片,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腔体贯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腔体贯通;
所述芯体的下轴部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此转动壳内具有一安装座,此安装座通过一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内,所述旋转头与安装座连接,所述安装座、轴承和旋转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的中心轴线与芯体下轴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所述转动壳进一步包括连接部和壳体部,所述连接部上开有一供芯体的下轴部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此橡胶圈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的壳体部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此轴承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此垫片通过一卡簧安装于壳体部内,所述卡簧嵌入壳体部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安装座包括柱体部和端部,所述柱体部依次穿过垫片、密封垫圈和轴承,并与轴承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垫片接触连接;所述芯体的下轴部上套装有一垫圈,此垫圈嵌入下轴承座上表面的通孔内,且垫圈的上表面高于下轴承座的上表面;
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上的气管安装座,此气管安装座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出气部靠近外壳体的一侧具有一,此凸块上开有一与出气口贯通的储气槽,所述进气部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贯通的进气管,所述出气口大于进气口,所述出气部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贯通的出气管。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芯体的上轴部嵌入上轴承座内,所述芯体的下轴部嵌入下轴承座内,所述驱动部位于内壳体内。
[0006]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旋转头安装于芯体的下轴部上。
[0007]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体上开口处具有内螺纹,一顶盖的连接部嵌入外壳体并与外壳体螺纹连接
[0008] 4. 上述方案中,所述顶盖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圈
[0009] 5. 上述方案中,所述芯体的下轴部依次嵌入下轴承座和转动壳上部,并通过一销钉与转动壳连接。
[0010] 6.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凸缘部,此第二凸缘部上开有所述的进气口,此第二凸缘部下方的外壳体上开有所述的出气口。
[0011] 7.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0012] 8. 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管安装座通过若干限位销和螺钉与第二凸缘部连接。
[0013] 9.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内还具有一油嘴机构。
[0014]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内外壳体与芯体的组合设置,结构巧妙,气经过第一腔体进入内壳体,吹动驱动叶片,驱动叶片带动芯体转动,再经过第二腔体排出,芯体的转动带动旋转头旋转,实现自动打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其芯体的下轴部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此转动壳内具有一安装座,此安装座通过一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内,所述旋转头与安装座连接,所述安装座、轴承和旋转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的中心轴线与芯体下轴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通过转动壳和轴承间接带动旋转头旋转,防止下压量过大时出现旋转头卡死的情况,保证旋转头的灵活转动;且旋转头与驱动旋转头转动的芯体不同轴的偏心设置,使得打磨过程中不会留下打磨的轨迹线,提高打磨的精细程度。
[0015] 2、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转动壳进一步包括连接部和壳体部,所述连接部上开有一供芯体的下轴部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此橡胶圈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的壳体部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此轴承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此垫片通过一卡簧安装于壳体部内,所述卡簧嵌入壳体部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安装座包括柱体部和端部,所述柱体部依次穿过垫片、密封垫圈和轴承,并与轴承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垫片接触连接,橡胶圈、密封垫圈和垫片的设置,逐层增强了研磨头下方的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汽和液体进入到壳体内部,保护壳体内的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其芯体的下轴部上套装有一垫圈,此垫圈嵌入下轴承座上表面的通孔内,且垫圈的上表面高于下轴承座的上表面,垫圈的设置,使得下轴承座上表面与芯体的驱动部和驱动叶片的下表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而不接触,可有效防止旋转过程中对芯体驱动部和叶片的磨损,延长其使用的时间而不用经常更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0016] 3、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上的气管安装座,此气管安装座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出气部靠近外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凸块,此凸块上开有一与出气口贯通的储气槽,所述进气部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贯通的进气管,所述出气口大于进气口,所述出气部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贯通的出气管,出气口大于进气口和储气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在壳体内部形成稳定的压差,增强对芯体的驱动力和驱动力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旋转头转动的力度和稳定性;另外,其气管安装座和气管的设置,可以使得外壳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于密闭状态,完全隔绝了打磨过程中使用的液体从进气口或者出气口中进入壳体内,避免壳体内的零件发生生锈需要更换或者研磨头报废的情况,既延长了研磨头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又省去了零件更换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 4、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其外壳体上开口处具有内螺纹,一顶盖的连接部嵌入外壳体并与外壳体螺纹连接,顶盖的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对组件的拆装,同时保护芯体等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粉尘等的影响,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其顶盖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使得芯体与外部环境隔绝,防止外部粉尘、空气中水汽的影响,延长组件使用寿命;另外,其凸块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凸缘部的设置,匹配于气管安装座上凸块的形状,使得气管安装座与外壳体之间完全贴合无缝隙,保证壳体内的密封效果,从而保证驱动力的稳定性;另外,其进气管内还具有一油嘴机构,油嘴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高速经过的气将油以雾状吹入壳体内,用以包裹吹入壳体内气体中的水汽,保护壳体内的零件不会因为水汽而发生锈蚀、无法工作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8] 附图1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局部结构剖视图;附图2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中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中芯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中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 以上附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芯体;4、旋转头;5、环形槽;601、第一凸起部;602、第二凸起部;603、第三凸起部;7、顶盖;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1、上轴部;12、驱动部;13、下轴部;14、上轴承座;15、下轴承座;17、叶片槽;18、驱动叶片;19、进气口;20、出气口;21、密封圈; 22、转动壳;23、安装座;231、柱体部;232、端部; 
24、轴承;25、销钉;27、垫圈;31、连接部;32、壳体部;33、橡胶圈;34、密封垫圈;35、垫片;37、气管安装座;371、进气部;372、出气部;373、凸块;374、储气槽;38、进气管;39、出气管;40、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实施例1: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芯体3和旋转头4,所述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内,所述芯体3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2内,所述旋转头4与芯体3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
2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2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2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5,从而在内壳体2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601、第二凸起部602和第三凸起部603,所述内壳体2外壁与外壳体1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两个环形槽5之间形成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进风口101,所述第二腔体9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102;
所述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3包括上轴部
11、驱动部12和下轴部13,此芯体3通过上轴承座14、下轴承座15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1内,所述上轴承座14下表面与内壳体2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15设置于外壳体1内并位于内壳体2下方,所述芯体3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17,此叶片槽17内分别嵌入有驱动叶片18,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所述进气口19与第一腔体8贯通,所述出气口20与第二腔体9贯通;
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22,此转动壳22内具有一安装座23,此安装座23通过一轴承24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22内,所述旋转头4与安装座23连接,所述安装座
23、轴承24和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与芯体3下轴部1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所述转动壳22进一步包括连接部31和壳体部32,所述连接部31上开有一供芯体3的下轴部13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13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33,此橡胶圈33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22的壳体部32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24,此轴承24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34,所述密封垫圈34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35,此垫片35通过一卡簧40安装于壳体部32内,所述卡簧40嵌入壳体部32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安装座23包括柱体部231和端部232,所述柱体部231依次穿过垫片35、密封垫圈34和轴承24,并与轴承24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23的端部232与垫片35接触连接;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上套装有一垫圈27,此垫圈27嵌入下轴承座15上表面的通孔内,且垫圈27的上表面高于下轴承座15的上表面;
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1上的气管安装座37,此气管安装座37包括进气部371和出气部
372,所述出气部372靠近外壳体1的一侧具有一凸块373,此凸块373上开有一与出气口20贯通的储气槽374,所述进气部371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19贯通的进气管38,所述出气口20大于进气口19,所述出气部372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374贯通的出气管39。
[0021] 上述芯体3的上轴部11嵌入上轴承座14内,上述芯体3的下轴部13嵌入下轴承座15内,上述驱动部12位于内壳体2内;上述旋转头4安装于芯体3的下轴部13上;上述外壳体1上开口处具有内螺纹,一顶盖7的连接部嵌入外壳体1并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上述气管安装座37通过若干限位销和螺钉与第二凸缘部37连接。
[0022] 实施例2:一种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芯体3和旋转头4,所述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内,所述芯体3可转动的设置于内壳体2内,所述旋转头4与芯体3安装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圆柱面,所述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
2内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从而使得内壳体2的壁厚在半圆周向上逐渐递增,所述内壳体2外壁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槽5,从而在内壳体2外壁上形成平行的第一凸起部601、第二凸起部602和第三凸起部603,所述内壳体2外壁与外壳体1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在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两个环形槽5之间形成第一腔体8和第二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8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进风口101,所述第二腔体9内的环形槽5内壁上开有若干出风口102;
所述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内壳体2外壁圆柱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芯体3包括上轴部
11、驱动部12和下轴部13,此芯体3通过上轴承座14、下轴承座15可转动的安装于外壳体1内,所述上轴承座14下表面与内壳体2顶面接触连接,所述下轴承座15设置于外壳体1内并位于内壳体2下方,所述芯体3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槽17,此叶片槽17内分别嵌入有驱动叶片18,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所述进气口19与第一腔体8贯通,所述出气口20与第二腔体9贯通;
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末端连接有一转动壳22,此转动壳22内具有一安装座23,此安装座23通过一轴承24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壳22内,所述旋转头4与安装座23连接,所述安装座
23、轴承24和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与芯体3下轴部1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所述转动壳22进一步包括连接部31和壳体部32,所述连接部31上开有一供芯体3的下轴部13嵌入的通孔,所述下轴部13末端套装有一橡胶圈33,此橡胶圈33嵌入通孔内壁的凹槽内,所述转动壳22的壳体部32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轴承24,此轴承24下方具有一密封垫圈34,所述密封垫圈34下方设置有一环形垫片35,此垫片35通过一卡簧40安装于壳体部32内,所述卡簧40嵌入壳体部32内壁的凹槽内,所述安装座23包括柱体部231和端部232,所述柱体部231依次穿过垫片35、密封垫圈34和轴承24,并与轴承24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安装座23的端部232与垫片35接触连接;所述芯体3的下轴部13上套装有一垫圈27,此垫圈27嵌入下轴承座15上表面的通孔内,且垫圈27的上表面高于下轴承座15的上表面;
还具有一安装于外壳体1上的气管安装座37,此气管安装座37包括进气部371和出气部
372,所述出气部372靠近外壳体1的一侧具有一凸块373,此凸块373上开有一与出气口20贯通的储气槽374,所述进气部371上连接有一与进气口19贯通的进气管38,所述出气口20大于进气口19,所述出气部372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与储气槽374贯通的出气管39。
[0023] 上述顶盖7与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圈21;上述芯体3的下轴部13依次嵌入下轴承座15和转动壳22上部,并通过一销钉25与转动壳22连接;上述外壳体1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二凸缘部37,此第二凸缘部37上开有上述的进气口19,此第二凸缘部37下方的外壳体1上开有上述的出气口20;上述凸块373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37的下表面接触连接;上述进气管38内还具有一油嘴机构。
[0024] 采用上述用于金属零件加工的研磨头时,其内外壳体与芯体的组合设置,结构巧妙,气经过第一腔体进入内壳体,吹动驱动叶片,驱动叶片带动芯体转动,再经过第二腔体排出,芯体的转动带动旋转头旋转,实现自动打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其通过转动壳和轴承间接带动旋转头旋转,防止下压力量过大时出现旋转头卡死的情况,保证旋转头的灵活转动;且旋转头与驱动旋转头转动的芯体不同轴的偏心设置,使得打磨过程中不会留下打磨的轨迹线,提高打磨的精细程度;另外,其橡胶圈、密封垫圈和垫片的设置,逐层增强了研磨头下方的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水汽和液体进入到壳体内部,保护壳体内的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其垫圈的设置,使得下轴承座上表面与芯体的驱动部和驱动叶片的下表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而不接触,可有效防止旋转过程中对芯体驱动部和叶片的磨损,延长其使用的时间而不用经常更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另外,其出气口大于进气口和储气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在壳体内部形成稳定的压差,增强对芯体的驱动力和驱动力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旋转头转动的力度和稳定性;另外,其气管安装座和气管的设置,可以使得外壳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于密闭状态,完全隔绝了打磨过程中使用的液体从进气口或者出气口中进入壳体内,避免壳体内的零件发生生锈需要更换或者研磨头报废的情况,既延长了研磨头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又省去了零件更换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其顶盖的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对组件的拆装,同时保护芯体等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粉尘等的影响,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其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使得芯体与外部环境隔绝,防止外部粉尘、空气中水汽的影响,延长组件使用寿命;
另外,其第二凸缘部的设置,匹配于气管安装座上凸块的形状,使得气管安装座与外壳体之间完全贴合无缝隙,保证壳体内的密封效果,从而保证驱动力的稳定性;另外,其油嘴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高速经过的气将油以雾状吹入壳体内,用以包裹吹入壳体内气体中的水汽,保护壳体内的零件不会因为水汽而发生锈蚀、无法工作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