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合金类 / 合金 / / 双相钢 / 抗震预埋U型双钩

抗震预埋U型双钩

阅读:753发布:2023-01-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抗震预埋U型双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所述双钩包括U型本体,U型本体的开口端制有弯钩,U型本体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本实用新型预埋于 框架 内的梁、柱、现浇楼板的 混凝土 内,并使其一端的双钩与混凝土内的 钢 筋钩连后 焊接 或绑结,另一端露出混凝土表面,与对应墙体 接触 面的直边 钢筋 相焊接,提高 建筑物 的整体抗震能 力 。,下面是抗震预埋U型双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钩包括U型本体(1),U型本体(1)的开口端制有弯钩(3),U型本体(1)另一端的端面(4)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预埋U型双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3)位于U型本体(1)的下方,且钩口朝向端面(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预埋U型双钩,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本体(1)的开口端分别制有弯钩(2)。

说明书全文

抗震预埋U型双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

背景技术

[0002] 房屋等建筑的结构有砖混砌结构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砌块结构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虽然抗震性能好,但与之配合的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却相对独立存在,只是与框架混凝土的外表面相接触,或者是以砂浆粘结,而现有的砌块墙体本身没有抗震性能,而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网墙体,如:钢丝网架聚苯己烯板(泰柏板),也必须将相邻墙侧的钢网焊接在一起才能形成墙体自身的抗震能,但是遇到了两侧的柱,上端的梁底,下端的现浇楼板面时,也只能与其表面的混凝土接触,无法将钢网与框架的梁、柱、现浇楼板内的钢筋相连接,所以其抗震效果不尽人意。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预埋于框架内的梁、柱、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内,并使其一端的双钩与混凝土内的钢筋钩连后焊接或绑结,另一端露出混凝土表面,与对应墙体接触面的直边钢筋相焊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所述双钩包括U型本体,U型本体的开口端制有弯钩,U型本体另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0005] 所述弯钩位于U型本体的下方,且钩口朝向端面。
[0006] 所述U型本体的开口端分别制有弯钩。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08] 1、本实用新型使钢网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的梁、柱及现浇楼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0009] 2、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效解决了钢网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的梁、柱及现浇楼板的连接问题,当地震发生时能避免房屋墙体倒塌对人身的伤害。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1、2、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0014] 一种抗震预埋U型双钩,包括U型本体1,U型本体1的开口端分别制有弯钩3,U型本体1另一端的端面4为平面,弯钩3位于U型本体1的下方,且钩口朝向端面4。
[0015]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预埋于混凝土框架的梁8、柱9及现浇楼板2的混凝土内,并使其一端的双钩3与混凝土内的钢筋7钩连后焊接或绑扎,另一端的端面4露出混凝土表面与对应钢网墙体5接触面的直边钢筋6相焊接,使钢网墙体5与混凝土框架的梁8、柱9及现浇楼板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且有效解决了钢网墙体与混凝土框架的梁、柱及现浇楼板的连接问题,当地震发生时能避免房屋墙体倒塌对人身的伤害。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368
抗菌双相不锈钢 2020-05-13 107
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 2020-05-13 744
双相不锈钢及其用途 2020-05-13 903
一种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640
一种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785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527
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铸坯以及双相不锈钢钢材 2020-05-13 900
双相不锈钢 2020-05-11 524
一种双相不锈钢 2020-05-12 44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