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 构音障碍 / 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

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

阅读:614发布:2021-08-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1)利用自评量表获得学生心理 应激状态 评分S、不成熟应付方式评分B、心理症状评分X;2)根据辅导员的反馈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评评分F;3)利用包含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量表自评评分与辅导员他评评分共同参与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心理健康指数=0.759*F-0.024*S-0.015*B-0.067*X+1.358。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在前述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 基础 上,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构建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重交互的网络系统。,下面是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其特征是:
1)利用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测试三个自评量表获得学生心理应激状态评分S、不成熟应付方式评分B、心理症状评分X;
2)根据辅导员的反馈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评评分F;
3)利用包含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量表自评评分与辅导员他评评分共同参与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提出如下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
学生心理健康指数=a*S+b*B+c*X+d*F+e,
其中a、b、c、d分别为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以及辅导员他评评分加权系数,所述a、b、c、d、e为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其特征是: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中的加权系数及常数的过程如下:
1)相关问卷的测评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
①自评部分
心理应激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进行测量,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面临的冲突、挫折、变化、压等应激源及其对这些应激源做出的生理、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反应;该问卷共包含51个项目、9个因子、2个维度,进行5级评分,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3,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应付方式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该问卷含有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6个因子,可归纳为成熟与不成熟两种应对方式,常采用不成熟维度分数代表应对方式进行关系讨论;
心理健康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
②他评部分:
邀请各位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老师根据每位学生家庭近况、学习近况、人际交往近况等所观察到的学生心理状态真实情况予以5级评分:1、状态很糟糕;2、状态不佳;3、状态平稳;4、状态良好;5、状态极好;
③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校标:
以心理咨询师评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校标:邀请3位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谈并对其提出专业化的心理健康状态评定,该评定采用5级评分:1、疑似存在心理障碍或疾病;2、存在一般性心理问题;3、心理状态平稳;4、积极心态大于消极心态;
5、心态积极并具有感染力;针对同一学生心理咨询师评分后,将三者平均,采用平均分作为该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2)进行各元素的相关分析,建立心理健康指数的分层回归模型
(1)各元素的相关系数分析
表1:各元素的相关系数
表1结果显示,生活应激状态、不成熟应付方式与心理症状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指数与辅导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前三者与后两者两两呈显著负相关;
(2)建立心理健康指数的分层回归模型
以心理咨询师评分代表的心理健康指数作为因变量,心理应激、不成熟应对方式、心理症状评分、辅导员评分作为自变量,做多层次回归分析:
①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02;
②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与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③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应付方式、和心理症状评分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22;
④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应付方式、和心理症状评分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32与常数截距e;
表2:分层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生活应激状态、不成熟应付方式、心理症状评分和辅导员评分依次进入方程后R2呈显著变化,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指数76.5%的方差变异,对心理健康指数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提出如下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心理健康指数=0.759*F-0.024*S-0.015*B-0.067*X+1.358;
其中F为辅导员评分,S为心理应激状态,B为不成熟应付方式,X为心理症状评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学生心理测试模,为了提高心理测试的专业性与信效度,心理测试部分实行三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需引用学生自评与系辅导员他评及生活关键事件综合进行评价、监测与预警;在测试算法上采用心理问卷专业数理统计方法,各类型问卷算法如下:
1)题目的更新与判断分数逻辑
专业心理问卷题目采用封闭式问题,选择题为主,也有部分问卷采用开放式;题目设置见表3:心理测试题目样例
①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对于同学的选项进行分数权加,并得出相应心理结论;
②同学评测后可看到相应的成绩并后台自动存储;
③题目可更新,成绩设定后可自动权加入总成绩;
2) 学生心理测试结果
①对每一问卷由主管理员单独设置结果算法,问卷结果分数为总分与因子分相结合;
②学生更新自己的心理状况后,更新后的数据将更替更新前的评测数据;
3)对于主管理员后台信息的录入与汇报
主管理员将能够结合学生心理测试结果与辅导员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4)预警功能
①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低于N时,系统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所述N值由管理员设定;
②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权加辅导员评分低于M时,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所述M值由管理员设定;
通过预警功能自动将需要进行心理关注的学生筛选出来,方便辅导员与心理教师尽快采取心理干预,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监控。
4.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在权利要求1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基础上,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构建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重交互的网络系统,采用包括表示层、控制层以及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系统的基础架构构建,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和数据之后进行逻辑操作,返回结果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再进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包括宣传与交流、心理测评以及咨询预约三大模块,其中,
宣传与交流:教师可以发布各类心理知识、心理活动、心理课堂资料,抛出问题到论坛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心理评测:发布各类型心理测试试题,让同学进行自主评测,测评结果一部分自动反馈给学生自己,另一部分反馈给相应教师,实现学生心理的动态监控;
咨询预约:同学对教师进行一对一预约,或采用自助的方式按照心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进行自助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6.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其特征在于:为实现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与系各级辅导员分层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APP设计管理架构如下:
(1)主管理员管理总网站与各个分支;
主管理员管理所有控制层的功能模块,包括心理测试、信息发布、论坛管理、预约程序管理;
(2)系辅导员进行对各个同学打分评价;
系辅导员对所管理系的同学进行点评,一个辅导员可以管理N个系;所述N为自然数;
(3)主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下所有用户进行管理;
管理员pc账号登陆,可以看到院、系、班、人的分类;点击个人可以看到所有详情,点击系辅导员可以看到系辅导员对评分低同学的评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功能模块设计包括学生客户端、系辅导员客户端以及主管理员客户端;其中
1)学生客户端,包括: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学生用户注册使用APP,可自行查看个人信息,设计用户名、头像、密码等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编辑、修改以及更新;其中,学号为必填项目,且不可重复,方便必要时进行心理监控;个人信息将存储进数据库,当用户登陆时调用相匹配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进入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中可搜索、添加、删除好友,也可以发表帖子、收藏文章等功能,好友之间可以进行文字或语音聊天
心理测试模块:该模块应用于心理普查及日常心理小测试;
在新生心理普查中,学生进入心理普查单元进行测试,系统根据测试题运算给予学生粗略的测试反馈,测试结果数据根据学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库;
在日常心理小测试中,学生登录后,选择目标心理测试进行测试,系统反馈结果分析,并将该测试结果录入心理档案数据库;一方面,数据库中信息可作为其他科研项目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查看自身心理变化;
心理咨询模块: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心理问题,调动此模块;
该模块中包含查看咨询师信息、心理预约、心理问答、心理自助4个功能模块;学生可以查看每个咨询师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选择;选择后可查看下礼拜咨询师时间表,对某个时段进行打勾,点击确定之后即通过预约,还可以查看自己的以往预约;如果学生没有合适的时间,可通过心理问答直接向咨询师提问;对于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程度较轻的学生可启用心理自助功能,该功能提供标准化的心理问题解决流程,方便同学在没有心理老师辅导下,进行心理调适;流程如下:1情绪疏导;2鉴别问题等级;3问题原因排查;4寻找解决途径;
每一环节中有自助问答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
心理信息模块:心理信息模块包含心理资讯、心理课堂、心理有约、心理调查4个子功能模块;进入心理资讯模块可以查看到心理书籍、心理知识、心理新闻、心理视频等推送条目,可以进行刷新或者查看详情;心理课堂模块提供心理学课堂教学视频和心理作业提交两大功能,学生可自行下载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心理有约主要宣传各类校园心理活动,邀请全校同学参加,此模块内容实现主动推送至手机信息上;心理调查模块是在学生登录后,可主动发起感兴趣的心理生活小调查,自主设计问卷,系统提供基本的统计与运算结果;学生也可以参与别人的调查,问卷填答后可以看到目前的统计结果,调查情况录入数据库;
心理论坛模块:学生可自行发帖、发言,是学生虚拟校园社交平台,可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来增强自身心理健康;该模块内容可链接心理资讯、心理课堂、心理有约、心理调查的相关内容;该模块建设可依托于大型论坛平台,例如百度论坛或本校校园网站学生论坛;
2)系辅导员客户端包括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系辅导员注册登录,可以查看、编辑、修改个人信息以及各项好友功能;
危机干预模块:进入后可查看所有重点学生,查看心理资料,发送心理慰问短信,或者发送语音;
心理监护模块:1输入学生姓名或学号可查阅该学生所有心理测试结果,发表言论;2填写学生日常表现;同时,系辅导员客户端也提供心理资讯、心理有约、心理调查、心理论坛模块的所有功能;
3)主管理员客户端包括
系统设计主管理员为校心理咨询中心3位心理学教师及校学生心理管理工作各级领导;主管理员除了拥有系辅导员各项模块外,还拥有以下应用功能及服务器端功能模块:
心理咨询模块:1咨询师可以查看学生心理提问,点击进行解答,提交答案;2还可以管理个人名下的预约,对某些时间段可以自主取消预约功能,查看预约详情,点击以往预约;3对咨询结束的预约录入心理咨询日志,方便以后查看;确定后,该时间段将显示咨询结束;
危机干预模块:进入后可查看所有重点学生,可对重点关注学生取消该属性,查看心理资料,发送心理慰问短信,或者发送语音;
课程管理:进入课程管理,可以上传心理课程素材,可以查看学生所提交的作业;
在线客服:回答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管理用户:管理员登录后,默认显示所有用户信息,可按一定条件查找、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管理发布信息:上传、发布、查看、删除、更新、搜索、下载心理信息功能,包括心理资讯、心理调查、论坛发帖、视频;
管理心理测试题目:添加、删除、查看、更新心理测试题目,调整不同测试后台算法。

说明书全文

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

健康辅导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及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大学生心理状况逐步受到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学校教师主体,正在以尽量全面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现状是,我们拥有丰富心理教育资源和完善的设施,但真正能够接触到专业心理辅导的学生在校园中占少数,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传播途径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0003] 网络具有传播快、功能多、范围广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一些高校通过心理健康网站的建设来推广心理学知识、优化心理咨询服务,但多数都基于电脑客户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电脑输出端的限制,利用率较低。然而,新兴手机媒体输出端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基于手机APP心理健康研发系统的研究仅有两所院校,浙江商业技术学院汪璐萍(2014)设计实现了仅基于安卓系统具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知识功能模的APP系统,但所实现功能较少;西安邮电大学杨敏、黄小梅(2015)提出的“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PP隶属于该校创新基金项目,其逻辑模型包括了客户模块、去伪存真、心理咨询、心理测试、视频、在线FM、心灵博客、开心一刻等功能模块,但目前尚未实现应用。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的研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0004] 目前大学生对于APP的需求表明,能够有兼备社交与学习功能的APP正在受到追捧。如果有一款APP兼具社交与学习功能,有51%的同学希望社交占主导位置,31.4%的学生希望是学习元素。由此可见,在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互联网+”变革中,社交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融入感。
[0005] 目前市场上大量心理测评平台多采用的是纯自评模式,但纯自评形式往往存在主观干扰大,个体体验差异大的问题,最终导致非面测的自评测试结果效度较低。因此,仅用自评量表并不能客观代表学生的心理健康平。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的建构及计算方法,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客观的代表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水平。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业都非常了解,根据自评量表与辅导员老师的反馈共同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可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心理状态。
[0007] 本发明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采用构建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重交互的网络系统,真正实现高效高粘性的心理健康全覆盖服务,以求能够通过构建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相结合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更加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0008]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
1)利用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测试三个自评量表获得学生心理应激状态评分S、不成熟应付方式评分B、心理症状评分X;
2)根据辅导员的反馈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评评分F;
3)利用包含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量表自评评分与辅导员他评评分共同参与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提出如下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
学生心理健康指数=a*S+b*B+c*X+d*F+e,
其中a、b、c、d分别为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以及辅导员他评评分加权系数,所述a、b、c、d、e为常数。
[0009]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在前述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基础上,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构建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重交互的网络系统,采用包括表示层、控制层以及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系统的基础架构构建,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和数据之后进行逻辑操作,返回结果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再进行显示。
[0010] 所述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控制层包括宣传与交流、心理测评以及咨询预约三大模块,其中,宣传与交流:教师可以发布各类心理知识、心理活动、心理课堂资料,抛出问题到论坛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心理评测:发布各类型心理测试试题,让同学进行自主评测,测评结果一部分自动反馈给学生自己,另一部分反馈给相应教师,实现学生心理的动态监控;
咨询预约:同学对教师进行一对一预约,或采用自助的方式按照心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进行自助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0011] 该系统实现以下功能:(1)利用网络系统,学生可以手机登陆,随时测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辅导员计算机端登陆,每月勾选出行为心理表现异常(情绪低落、失眠等)或者发生严重生活事件(亲人丧失或失恋挂科等)的学生;
(3)系统根据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数据加权平均,计算出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议心理教师预约咨询服务;对心理健康数据极端异常学生,系统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心理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危机干预;
(4)系统可以每月自动生成学生心理健康报告,统计高校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该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每天推送心理健康常识、学生趣味心理测评、师生互动解答问题、心理专题论坛等功能。
[0012] 发明有益效果:1、本发明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的建构及计算方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创新性。采用心理健康指标的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真正的实时危机预警。由于辅导员可以动态勾选出行为异常或者发生极端生活事件的学生,这就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系统根据加权平均计算出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指数。对于数据异常者危机预警,提醒心理教师和辅导员重点关注。
[0013] 2、本发明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的建构及计算方法,构建了由学生心理应激状态、不成熟应付方式、心理症状3个自评维度与辅导员评分1个他评维度构建的心理健康指数模型,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公式。构建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相结合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更加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0014] 3、本发明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实现了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级互动的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系统,可以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真正实现高效高粘性的心理健康全覆盖服务。由于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心理测评,所以,该系统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不仅可以按月统计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可以做到个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控。
[0015] 4、本发明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和覆盖率。由于手机的普及,只有基于手机APP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全员覆盖、随时可得。实现了动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控、心理危机实时预警、心理信息推送、心理咨询一键预约等功能。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结构框架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控制层框架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管理层架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不应当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8]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辅导员他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其实现过程如下:
1)利用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测试三个自评量表获得学生心理应激状态评分S、不成熟应付方式评分B、心理症状评分X;
2)根据辅导员的反馈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评评分F;
3)利用包含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量表自评评分与辅导员他评评分共同参与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提出如下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
学生心理健康指数=a*S+b*B+c*X+d*F+e,
其中a、b、c、d分别为心理应激、应付方式、心理症状以及辅导员他评评分加权系数,所述a、b、c、d、e为常数。
[0019]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的,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中的加权系数及常数(a、b、c、d、e),研究过程如下:
1)相关问卷的测评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
①自评部分
心理应激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进行测量,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面临的冲突、挫折、变化、压等应激源及其对这些应激源做出的生理、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反应;该问卷共包含51个项目、9个因子、2个维度,进行5级评分,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3,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应付方式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该问卷含有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6个因子,可归纳为成熟与不成熟两种应对方式,常采用不成熟维度分数代表应对方式进行关系讨论;
心理健康水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
②他评部分:
邀请各位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老师根据每位学生家庭近况、学习近况、人际交往近况等所观察到的学生心理状态真实情况予以5级评分:1、状态很糟糕;2、状态不佳;3、状态平稳;4、状态良好;5、状态极好;
③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校标:
以心理咨询师评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校标:邀请3位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谈并对其提出专业化的心理健康状态评定,该评定采用5级评分:1、疑似存在心理障碍或疾病;2、存在一般性心理问题;3、心理状态平稳;4、积极心态大于消极心态;
5、心态积极并具有感染力;针对同一学生心理咨询师评分后,将三者平均,采用平均分作为该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3)进行各元素的相关分析,建立心理健康指数的分层回归模型
(1)各元素的相关系数分析
 表1:各元素的相关系数
表1结果显示,生活应激状态、不成熟应付方式与心理症状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指数与辅导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前三者与后两者两两呈显著负相关;
(2)建立心理健康指数的分层回归模型
以心理咨询师评分代表的心理健康指数作为因变量,心理应激、不成熟应对方式、心理症状评分、辅导员评分作为自变量,做多层次回归分析:
①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02;
②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与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
③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应付方式、和心理症状评分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22;
④做心理健康指数对生活应激状态、应付方式、和心理症状评分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32与常数截距e;
表2:分层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生活应激状态、不成熟应付方式、心理症状评分和辅导员评分依次进入方程后R2呈显著变化,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指数76.5%的方差变异,对心理健康指数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提出如下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公式: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心理健康指数=0.759*F-0.024*S-0.015*B-0.067*X+1.358;
其中F为辅导员评分,S为心理应激状态,B为不成熟应付方式,X为心理症状评分。
[0020] 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1、表2中,分别用*、**、***标注。
[0021]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构建学生心理测试模块,为了提高心理测试的专业性与信效度,心理测试部分实行三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需引用学生自评与系辅导员他评及生活关键事件综合进行评价、监测与预警;在测试算法上采用心理问卷专业数理统计方法,各类型问卷算法如下:
1)题目的更新与判断分数逻辑
专业心理问卷题目采用封闭式问题,选择题为主,也有部分问卷采用开放式;题目设置见表3:心理测试题目样例(单选,5级评分)
(1)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对于同学的选项进行分数权加,并得出相应心理结论;
(2)同学评测后可看到相应的成绩并后台自动存储;
(3)题目可更新,成绩设定后可自动权加入总成绩;
2) 学生心理测试结果
1对每一问卷由主管理员单独设置结果算法,问卷结果分数为总分与因子分相结合;
2学生更新自己的心理状况后,更新后的数据将更替更新前的评测数据;
3)对于主管理员后台信息的录入与汇报
主管理员将能够结合学生心理测试结果与辅导员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4)预警功能
(1)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低于N时,系统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所述N值由管理员设定;
(2)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权加辅导员评分低于M时,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所述M值由管理员设定;
通过预警功能自动将需要进行心理关注的学生筛选出来,方便辅导员与心理教师尽快采取心理干预,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监控。
[0022] 实施例4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在前述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基础上,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模型,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网络平台,构建学生、辅导员、心理教师三重交互的网络系统,采用包括表示层、控制层以及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系统的基础架构构建,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和数据之后进行逻辑操作,返回结果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再进行显示。
[0023] 所述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所述控制层包括宣传与交流、心理测评以及咨询预约三大模块,其中,宣传与交流:教师可以发布各类心理知识、心理活动、心理课堂资料,抛出问题到论坛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心理评测:发布各类型心理测试试题,让同学进行自主评测,测评结果一部分自动反馈给学生自己,另一部分反馈给相应教师,实现学生心理的动态监控;
咨询预约:同学对教师进行一对一预约,或采用自助的方式按照心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进行自助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0024]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参见图3,为实现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与系各级辅导员分层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APP设计管理架构如下:
1)主管理员管理总网站与各个分支;
主管理员管理所有控制层的功能模块,包括心理测试、信息发布、论坛管理、预约程序管理;
2)系辅导员进行对各个同学打分评价;
系辅导员对所管理系的同学进行点评,一个辅导员可以管理N个系;所述N为自然数;
3)主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下所有用户进行管理;
管理员pc账号登陆,可以看到院、系、班、人的分类;点击个人可以看到所有详情,点击系辅导员可以看到系辅导员对评分低同学的评价。
[0025] 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基于手机APP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系统,与实施例6或实施例7不同的是:功能模块设计包括学生客户端、系辅导员客户端以及主管理员客户端;其中
1)学生客户端,包括: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学生用户注册使用APP,可自行查看个人信息,设计用户名、头像、密码等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编辑、修改以及更新;其中,学号为必填项目,且不可重复,方便必要时进行心理监控;个人信息将存储进数据库,当用户登陆时调用相匹配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进入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中可搜索、添加、删除好友,也可以发表帖子、收藏文章等功能,好友之间可以进行文字或语音聊天
心理测试模块:该模块应用于心理普查及日常心理小测试;
在新生心理普查中,学生进入心理普查单元进行测试,系统根据测试题运算给予学生粗略的测试反馈,测试结果数据根据学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库;
在日常心理小测试中,学生登录后,选择目标心理测试进行测试,系统反馈结果分析,并将该测试结果录入心理档案数据库;一方面,数据库中信息可作为其他科研项目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查看自身心理变化;
心理咨询模块: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心理问题,调动此模块;
该模块中包含查看咨询师信息、心理预约、心理问答、心理自助4个功能模块;学生可以查看每个咨询师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选择;选择后可查看下礼拜咨询师时间表,对某个时段进行打勾,点击确定之后即通过预约,还可以查看自己的以往预约;如果学生没有合适的时间,可通过心理问答直接向咨询师提问;对于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程度较轻的学生可启用心理自助功能,该功能提供标准化的心理问题解决流程,方便同学在没有心理老师辅导下,进行心理调适;流程如下:1情绪疏导;2鉴别问题等级(可调用相应心理测试);3问题原因排查;4寻找解决途径;每一环节中有自助问答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
心理信息模块:心理信息模块包含心理资讯、心理课堂、心理有约、心理调查4个子功能模块;进入心理资讯模块可以查看到心理书籍、心理知识、心理新闻、心理视频等推送条目,可以进行刷新或者查看详情;心理课堂模块提供心理学课堂教学视频(包括心理学课堂素材、讲座以及精品网络心理课程等)和心理作业提交两大功能,学生可自行下载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心理有约主要宣传各类校园心理活动,邀请全校同学参加,此模块内容实现主动推送至手机信息上;心理调查模块是在学生登录后,可主动发起感兴趣的心理生活小调查,自主设计问卷,系统提供基本的统计与运算结果;学生也可以参与别人的调查,问卷填答后可以看到目前的统计结果,调查情况录入数据库;
心理论坛模块:学生可自行发帖、发言,是学生虚拟校园社交平台,可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来增强自身心理健康;该模块内容可链接心理资讯、心理课堂、心理有约、心理调查的相关内容;该模块建设可依托于大型论坛平台,例如百度论坛或本校校园网站学生论坛;
2)系辅导员客户端包括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系辅导员注册登录,可以查看、编辑、修改个人信息以及各项好友功能;
危机干预模块:进入后可查看所有重点学生,查看心理资料,发送心理慰问短信,或者发送语音;
心理监护模块:1输入学生姓名或学号可查阅该学生所有心理测试结果,发表言论;2填写学生日常表现(填写该同学生活重大事项,并就平时表现进行打分);同时,系辅导员客户端也提供心理资讯、心理有约、心理调查、心理论坛模块的所有功能;
3)主管理员客户端包括
系统设计主管理员为校心理咨询中心3位心理学教师及校学生心理管理工作各级领导;主管理员除了拥有系辅导员各项模块外,还拥有以下应用功能及服务器端功能模块:
心理咨询模块:1咨询师可以查看学生心理提问,点击进行解答,提交答案;2还可以管理个人名下的预约,对某些时间段可以自主取消预约功能,查看预约详情,点击以往预约;3对咨询结束的预约录入心理咨询日志,方便以后查看;确定后,该时间段将显示咨询结束;
危机干预模块:进入后可查看所有重点学生,可对重点关注学生取消该属性,查看心理资料,发送心理慰问短信,或者发送语音;
课程管理:进入课程管理,可以上传心理课程素材,可以查看学生所提交的作业;
在线客服:回答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管理用户:管理员登录后,默认显示所有用户信息,可按一定条件查找、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管理发布信息:上传、发布、查看、删除、更新、搜索、下载心理信息功能,包括心理资讯、心理调查、论坛发帖、视频;
管理心理测试题目:添加、删除、查看、更新心理测试题目,调整不同测试后台算法。
[0026] 本发明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创新性:1)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和覆盖率。由于手机的普及,只有基于手机APP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全员覆盖、随时可得;
2)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心理测评,所以,该系统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不仅可以按月统计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可以做到个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控;
3)心理健康指标的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真正的实时危机预警。由于辅导员可以动态勾选出行为异常或者发生极端生活事件的学生,这就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系统根据加权平均计算出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指数。对于数据异常者危机预警,提醒心理教师和辅导员重点关注。
[0027] 系统要求和技术特点1、服务器环境要求
(1) 硬件环境:
独立标准服务器(1U架构),选用至强系列CPU,内存为服务器专用带校验,硬盘为磁盘阵列或者RAID5,硬盘容量建议500G以上,内存建议16G以上;
(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为正版windows10或者windows server2008 DB Center版。IIS版本7.0以上,.NET版本4.0以上;
数据库版本要求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及以上。用来为系统提供较快的数据交换时间和速度,提供较好的策略支持,同时此版本数据库技术相对较高较新,因此运行起来比以往数据库都要快和稳定,能为系统提供最安全最可信赖的数据库运行环境,更好的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
(3)网络环境:
服务器接入光纤接入,提供较高的出口和入口带宽,提高数据相应能力,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供好的交互环境。
[0028] 2、软件开发环境本系统是在ASP.NET 4.0框架下使用C#语言开发完成。
[0029] 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虚拟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0030]  ASP.NET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就能提高他们的效能。
[0031]  安全性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每应用程序配置,可以确保原程序是绝对安全的。
[0032] 3、APP的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是Google新发布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是基于IntelliJ IDEA开发而成的。在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中,Android开发者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试Android应用程序,Android Studio不仅是Android开发的IDE集成环境,而且还有以下特点:
(1)构建方便 :基于 Gradle 的构建支持强大的IDE,Android 专属的重构和快速修复(2)功能丰富 :提示工具(专属插件)以捕获性能、可用性、版本兼容性等问题(3)编译简单 :多版本多渠道使用方便,相较于Eclipse的ANT构建环境的多版本多渠道,基于Gradle的多版本多渠道更加简洁、槛低;
(4)模板丰富 :基于模板的向导来生成常用的 Android应用设计和组件
(5)功能强大的布局编辑器 :可以拖拉 UI控件并进行效果预览。
[0033] 4、软件技术特点本系统后台可以采用当下流行的三层架构进行系统的基础架构构建,利于系统后期维护、二次开发。
[0034] 后台管理采用Jquery插件的形式实现了AJAX互动,提高用户体验性。
[0035] 数据交互后台采用了稳定的webservices形式和APP进行数据交换,保证了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0036] 前台美工采用流行的DIV+CSS设计模式,相应速度快,改版容易且兼容性好。
[0037] 心理测试题库系统支持选择题,开放题等;支持智能出卷,可以根据题型、章节(知识分类)、试题难度、分值等组成一份试卷;支持在线练习或考试,并能设置考生范围、时间。
[0038] 本系统前台采用了安卓设计的APP,Android操作系统的核心属于Linux内核的一个分支,具有典型的Linux调度和功能,Android是开源的,开源项目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单性。开源软件解决方案容易找到和容易实施,许多架构师和开发人员都熟悉这一技术的架构。开源软件团体推动开源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使用方便的框架和平台。开源软件解决方案还能够让企业迅速创建一些解决方案以提供有形的和可衡量的好处;
2)开放性。开源软件本身的灵活性允许比专有软件产品更大的自由和个性化。这就意味着一个机构能够从开源软件的安装中看到与自己的业务关系更密切的更大的价值;
3)价格负担能力。开源软件订购模式的产品更便宜。Android由工程师设计,商家去推广。
[0039] 心理测试部分的逻辑设计为了提高心理测试的专业性与信效度,本研究在心理测试部分做了许多改进与创新,例如依照前期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研究,本研究中心理测试部分实行三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需引用学生自评与系辅导员他评及生活关键事件综合进行评价、监测与预警;在测试算法上采用心理问卷专业数理统计方法,各类型问卷算法不同等。
[0040] 以下具体说明:1、题目的更新与判断分数逻辑
专业心理问卷题目多采用封闭式问题,选择题为主,也有部分问卷采用开放式。题目设置见前表3:心理测试题目样例。
[0041] 2、学生心理测试结果详细总表由于各测试结果算法和所需结论因子存在不同,因此每一问卷需要由主管理员单独设置结果算法。较常见的问卷结果为总分与因子分相结合(见表4),部分问卷仅需总分或因子分,还有的需要将原始分进行转化为结果分数。
[0042] 表4:测试结果总表样例(总分与因子分)注:以上数据为模拟。只有管理员可查看总表。系辅导员不能看到学生测试成绩;学生更新自己的心理状况后,更新后的数据将更替更新前的评测数据。
[0043] 3、对于主管理员后台信息的录入与汇报主管理员将能够结合学生心理测试结果与辅导员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0044] 表5:主管理员录入学生综合心理健康状况样例注:以上数据为模拟。学生心理状况在评测后自动录入系统。辅导员日常观察评测由管理员督促录入。主管理员结论只有主管理员才能查阅并修改备注。
[0045] 4、预警功能预警功能能够自动将需要进行心理关注的学生筛选出来,方便辅导员与心理教师尽快采取心理干预,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监控。(如表6)
表6:心理预警功能样例
注: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低于N时,系统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N值由管理员设定)当学生心理评测分值权加辅导员评分低于M时,自动对该系辅导员与管理员显示报警。(M值由管理员设定)被警示的学生信息将显示为红色。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