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假肢 / 脊柱植入物 / 椎间植入物 / 椎间盘假体 / 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阅读:1004发布:2020-06-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颈椎间盘假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 椎间盘 假体 ,包括第一 基座 、第二基座、凸面体、凹面体和 固定板 ;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面、第二基座的底面均匀分布有锯齿状突棱;所述凸面体与第一基座之间、所述凹面体与第二基座之间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凸面体的下部呈凸起的半球状,所述凹面体的顶部为与所述凸面体下部配合的半球状凹面;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前后且对称分布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同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颈椎间盘假体在实现对颈椎间隙减压、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功能的 基础 上,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与邻近节段的相容性及联接的 稳定性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手术 风 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下面是一种颈椎间盘假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凸面体、凹面体和固定板;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面、第二基座的底面均匀分布有锯齿状突棱;所述凸面体与第一基座之间、所述凹面体与第二基座之间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凸面体的下部呈凸起的半球状,所述凹面体的顶部为与所述凸面体下部滑动配合的半球状凹面;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前后且对称分布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同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层;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垂直投影呈腰圆形;所述凸面体与第一基座之间、所述凹面体与第二基座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基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面体、凹面体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过盈配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0002] 严重颈椎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将突出部位的间椎盘摘除,使相邻两节段椎体植骨融合到一起,以达到解除压迫和稳定脊柱的目的。以椎间盘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已经被广泛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其在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并且已经成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典型术式之一。但是,椎间盘的切除、融合会造成融合节段的活动受限,需由邻近椎节的椎间盘增加活动度进行代偿。由于这种代偿性的治疗方式会造成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压增加、活动量增加,进而加大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几率。由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0003] 采用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在获得脊髓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保存了患者颈椎间盘的生理活动功能(特别是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术后可避免多个颈椎节段融合为一体,患者颈部僵硬状态),并且,由于生物力学原理,减少了融合节段上、下椎节承受的力,减少了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形成邻近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亦间接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然而,颈椎间盘假体在植入人体后与邻近节段的生物相容性不高、连接不稳定或容易脱落,进而导致手术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或不能持久稳定。为此,有必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颈椎间盘假体的结构及形状作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更好、更持久稳定的治疗效果。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型的颈椎间盘假体。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间盘假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凸面体、凹面体和固定板;所述第一基座的上面、第二基座的底面均匀分布有锯齿状突棱。所述凸面体与第一基座之间、所述凹面体与第二基座之间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凸面体的下部呈凸起的半球状,所述凹面体的顶部为与所述凸面体下部滑动配合的半球状凹面。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前后且对称分布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同侧固定连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层。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表面设置锯齿状突棱后,可以有效保证假体与邻近节段联接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效果。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垂直投影呈腰圆形。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体与第一基座之间、所述凹面体与第二基座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基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面体、凹面体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过盈配合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颈椎间盘假体在实现对颈椎间隙减压、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与邻近节段的相容性及联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手术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面体的立体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凹面体的立体图。
[0015] 图中:1-第一基座,11-锯齿状突棱,2-第二基座,3-固定板,31-通孔,4-凸面体,5-凹面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17]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间盘假体,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凸面体4、凹面体5和固定板3。所述第一基座1的上面、第二基座2的底面均匀分布有锯齿状突棱11;所述凸面体4与第一基座1之间、所述凹面体5与第二基座2之间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凸面体4的下部呈凸起的半球状,所述凹面体5的顶部为与所述凸面体4下部配合的半球状凹;且所述凸面体4与凹面体5滑动动配合,形成类似人体颈椎关节的连接关系,并可以相对运动,进而保持颈椎间盘之间的正常运动功能。所述固定板3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前后且对称分布的通孔31。所述固定板3分别与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同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通过螺钉穿过固定板3上的通孔31与邻近节段的椎体固定连接。
[0018]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层。由于金属材料不具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后与骨组织的结合效果较差,现在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之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垂直投影呈腰圆形。所述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形状设计应当尽可能地与人体颈椎相适应,其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为此我们优选将其设计为腰圆形或椭圆形或者近似方形。
[001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面体4与第一基座1之间、所述凹面体5与第二基座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基座1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基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面体、凹面体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优选设计为燕尾形。
[0020] 所述凸面体4、凹面体5采用高交联聚乙烯制成,该材料是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上进行加工,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可以使颈椎持久维持正常的生理高度。所述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选用具有耐磨损、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橡胶制成的弹性假体具有类似于人体椎间盘的生理以及生物力学载荷功能,保持了脊柱的稳定以及运动功能,可以有效避免用户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
[0021]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新型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国际标准化认定的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植物的材料,根据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中国人颈椎解剖特点并结合Co-Cr-Mo合金的特性和羟基磷灰石材料生物性能,采取特殊涂层工艺研制。解决了假体植入后的即时和长久稳定及关节的活动的临床难题,从而填补目前临床上治疗多发的颈椎间盘疾病并保留颈椎椎节功能的空白。
[0022]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椎间盘假体 2020-05-21 598
椎间盘假体 2020-05-22 544
椎间盘假体 2020-05-24 860
椎间盘假体 2020-05-24 90
椎间盘假体 2020-05-26 988
椎间盘假体 2020-05-19 905
椎间盘假体 2020-05-20 365
椎间盘假体 2020-05-12 179
椎间盘假体 2020-05-19 956
椎间盘假体持器 2020-05-27 4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