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抽吸泵 / 吸引管 / 吸引连接器和采用该吸引连接器的吸引导管

吸引连接器和采用该吸引连接器的吸引导管

阅读:3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吸引连接器和采用该吸引连接器的吸引导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吸引连接器,在通过释放 负压 进行充分吸引 力 调节的同时能可靠地防止飞散,对施行手术的人员污染的危险性小、卫生好且结构简单。吸引连接器具有:一端连接到 导管 上、另一端在使用时连接到吸引源上的 流体 通路,及在流体通路中间分支并具有开口端的通气管路。在通气管路内的至少流体通路侧的一部分区域内配置阻 挡板 ,利用阻挡板把通气管路的截面划分成多个区域,借助阻挡板阻止从流体通路进入通气管路内的流体从开口端流出。,下面是吸引连接器和采用该吸引连接器的吸引导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吸引连接器,具有:一端连接到导管上、使用时另一端 连接到吸引源的流体通路;在前述流体通路的中间分支并具有开口端 的通气管路;设置在所述通气管路内的阻挡板;通过所述阻挡板阻止 从所述流体通路进入所述通气管路的流体从所述开口端流出,其特征 在于,
所述阻挡板配置在前述通气管路内的至少前述流体通路侧的一 部分区域内,借助前述阻挡板把前述通气管路的截面划分成沿所述流 体通路的轴向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配置在除了邻接于前述开口端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相对于前述流体通路的方向以倒向前述导管的连接侧的方向倾斜配 置。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通 气管路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前述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向倒向前述导管 连接侧的方向倾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由两个以上的板体构成,当从垂直于前述流体通路的方向观察时,前 述板体的前述流体通路侧的端部与相邻的前述板体的前述开口端侧 的端部具有重叠的部分或具有相切的位置关系。
6、一种吸引导管,具有:一端连接到导管上、使用时另一端连 接到吸引源的流体通路;在前述流体通路的中间分支并具有开口端的 通气管路;设置在所述通气管路内的阻挡板;连接于所述流体通路的 一端的导管;通过所述阻挡板阻止从所述流体通路进入所述通气管路 的流体从所述开口端流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板配置在前述通气管路内的至少前述流体通路侧的一 部分区域内,借助前述阻挡板把前述通气管路的截面划分成沿所述流 体通路的轴向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配置在除了邻接于前述开口端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相对于前述流体通路的方向以倒向前述导管的连接侧的方向倾斜配 置。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通 气管路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前述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向倒向前述导管 连接侧的方向倾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阻挡板 由两个以上的板体构成,当从垂直于前述流体通路的方向观察时,前 述板体的前述流体通路侧的端部与相邻的前述板体的前述开口端侧 的端部具有重叠的部分或具有相切的位置关系。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吸引体液等医用吸引导管的吸引连接器,特别 是,涉及可控制吸引的开始和停止的吸引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进行大型手术时,要进行全身麻醉,在这种情况下,为 了不使自发呼吸停止,在患者口腔内插入气管导管,以确保气路畅 通。在这种场合,通常为了抑制唾液的产生,给患者服用硫酸阿托品 等药剂,但尽管如此,为了吸引并除去冒出的唾液和痰等,常常使用 吸引导管。此外,在开胸或剖腹手术中,为了吸引从伤口等疾患部位 出来的血液及浸出液等体液并进行排液(在特定情况下,这些体液可 以再利用),吸引导管也是很有用的。
然而,在使用现有的吸引导管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首先,第一点,在一面将吸引导管接触患部一面吸引除去体液 时,常常发生导管的前端吸附在生体组织上不能脱开的情况。在这种 场合,一直是用手指捏住导管将其堵塞,或将其弯折,由此减弱吸引 而解除吸附。然而,在导管较细以及其壁厚较厚时,由于不能用手 指将其内腔充分堵塞,常常不能充分地消除吸附现象。这时,通常弯 折导管使内腔堵塞,但必须用双手进行,使用麻烦且不便操作。
为此,有人提出在导管的基端部设置作为通气口的侧孔的吸引导 管。这种吸引导管在进行吸引的过程中,手术人员用手指堵塞侧孔, 在发生吸附时放开侧孔。借此释放吸管内的负压,解除吸附。然而, 在这种吸管中,会有痰和血液等粘附在堵住正在吸引的吸管之侧孔的 手指上的危险,这是不卫生的。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了在吸引管上 安装结构复杂的连接器以减弱吸引力的方案,但由于价格昂贵,很难 被市场所接受。
此外,在实开平5-51351号中,公开了一种在通气口内填充可 通过空气而不能通过液体的合成树脂制造的圆柱形过滤器的吸引连 接器。这是一种利用过滤器获得防止液体飞散功能的结构。然而,利 用这种吸引连接器,不能确保足够的吸引量。此外,当频繁地或长时 间地进行吸引速度、吸引量的调节时,由于浸入过滤器网眼内的长度 方向上的污物会妨碍从通气口向流体通路方向的气体流通,因此,通 过释放负压对吸引力的减弱作用不够充分。
按照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的结构,尚不能提供在实际应用中在足 够的范围内获得兼备释放负压功能和飞散防止功能的结构简单价格 低廉的吸引管。此外,为获得足够的释放负压的功能,必须加大通气 管路的截面以及作为通气管路的开口端的吸引调节口,但扩大通气管 路的截面和吸引调节口则会招致飞散量的增大,很难使两种功能兼 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引连接器,及采用该吸引连接器的吸 引管,所述吸引连接器在可以通过降低负压对吸引力充分地进行调节 的同时,可靠地防止飞散,很少存在对施行手术的人员造成污染及感 染的危险,它是卫生的,而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连接器,具有:一端连 接到导管上、使用时另一端连接到吸引源的流体通路;在前述流体通 路的中间分支并具有开口端的通气管路;设置在所述通气管路内的阻 挡板;通过所述阻挡板阻止从所述流体通路进入所述通气管路的流体 从所述开口端流出,所述阻挡板配置在前述通气管路内的至少前述流 体通路侧的一部分区域内,借助前述阻挡板把前述通气管路的截面划 分成沿所述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流体不仅指的是唾液,血液,渗出液等 液体,也包括痰等粘稠物。
利用上述结构,试图进入通气管路内的流体与阻挡板碰撞返回到 流体通路内,从而,流体不能越过阻挡板从通气管路的开口端流出。 从而,流体不会附着在压紧通气管路开口端的手指上,不存在对施行 手术的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的危险。而且,即使配置阻挡板,对于由 通气管路形成的释放负压功能所造成的减弱程度,处于不会在实用过 程中引起问题的范围内。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阻挡板配置在除去开口端附近之外的区 域内。
此外,优选地,通气管路截面的多个区域沿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 并列地划分。
另外,优选地,阻挡板在流体通路的方向上以倒向导管的连接侧 方向倾斜配置。
此外,优选地,通气管路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 以倒向导管的连接侧的方式倾斜。
进而,优选地,阻挡板由两个以上的板体构成,同时,从与流体 通路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板体的流体通路侧的端部与邻接板体的开口 端侧的端部以具有重叠的部分或以相切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导管,具有:一端连接 到导管上、使用时另一端连接到吸引源的流体通路;在前述流体通路 的中间分支并具有开口端的通气管路;设置在所述通气管路内的阻挡 板;连接于所述流体通路的一端的导管;通过所述阻挡板阻止从所述 流体通路进入所述通气管路的流体从所述开口端流出,所述阻挡板配 置在前述通气管路内的至少前述流体通路侧的一部分区域内,借助前 述阻挡板把前述通气管路的截面划分成沿所述流体通路的轴向方向 并列设置的多个区域。
通过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的导管,进入通气管路中的 流体与阻挡板碰撞,返回流体通路内,从而可以抑制流体越过阻挡板 由通气管路的开口端流出。从而,流体不会附着在压在通气管路开口 端的手指上,不会有对施行手术的人造成污染和感染的危险,能够进 行安全且卫生的处置。而且,可以确保释放负压的功能在实用上足够 强。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吸引连接器由于结构简单,从而可以廉价提 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吸引导管的正视图;
图2是用于图1的吸引导管上的吸引连接器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吸引连接器的通气管路的动作的放大 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吸引连接器的通气管路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5表示第一个实施例中阻挡板的结构,(a)(b)分别为不同 例子的放大剖面图;
图6为表示阻挡板在吸引连接器的通气管路中的配置的另外的例 子的正视剖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a)为平面图。 (b)为正视剖面图;
图8为放大表示的图7所示吸引连接器的阻挡板的部分的剖面 图;
图9为图8中的截面S2和截面S1的形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 以及安装有该吸引连接器的吸引导管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吸引导管1由柔性导管2及安装于其基端侧的吸引 连接器3构成。在柔性导管2的前端部,形成一个或多个吸引孔4, 通过该孔对体液等进行吸引。吸引连接器3的另一端在使用时可以和 用于连接到吸引源上的延长管6相结合。
如图2所示,吸引连接器3具有流体通路31,以及在流体通路 31的中间分支的具有开口端33(吸引调节口)的通气管路32。通气 管路32是为了赋予释放流体通路31中的负压的功能而设置的。在进 行吸引的过程中,施行手术者用手指调节开口端33的开关程度,改 变释放负压的程度,从而控制流体的吸引量及吸引速度。在导管被吸 附的场合,敞开开口端33,解除吸附。在通气管路32内形成有阻挡 板34。阻挡板34是为了防止进入通气管路32内的流体从开口端33 流出而设置的,具有防止流体飞散的功能。由此,可防止流体附着在 施行手术的人的手指上。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板34由三个板体构成。各个板体的两端支 撑在通气管路32的内壁上,横贯通气管路32。阻挡板34在通气管 32内仅配置在除开口端33附近处之外的流体通路31侧的一部分区 域内。从而,在该区域内的通气管路32由阻挡板34划分成与流体通 路31的轴向方向并列的多个区域。各板体对于吸引时在导管内产生 的负压及打开开口端33时由吸引源吸引来的外部气体的流入压力具 有足够的耐压性能。
对于阻挡板34对进入通气管路32内的流体所起作用的详细情况 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作如下的考虑。首先,作为流体进入通气管路32 内的主要原因,可列举出在开闭开口端33时,在通气管路32内产生 的气体涡流。通过在通气管路32内设置阻挡板34,如图3所示,在 通气管路32内形成远离流体通路31的空间A和靠近流体通路31的 空间B。因此,可以认为,在空间A内产生的大的涡流A1不能到达 流体通路31,阻止将流体向通气管路32内引入,或者起着减轻该引 入程度的作用。
从而,通过设置阻挡板34,可以获得高的防止飞散的效果。可是, 释放负压的功能则与通气管路32的截面及开口端33的面积有关。基 本上,它由截面积最小的部分来决定,最小截面面积越大,释放负压 的效果越大。另一方面,最小截面的面积越大,飞散量增大的危险性 越大。在配置阻挡板34的情况下,配置阻挡板34的部分成为截面面 积最小的部分,这部分决定了释放负压的效果和防止飞散效果的大 小。应当注意的是,在设置阻挡板34的情况下,与因设置阻挡板34 而使最小截面面积减少相比,提高防止飞散的效果更大。换言之,在 最小截面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当设置了阻挡板34时,与不设阻挡板 34的场合相比,其飞散量少,就是说,在具有同等的释放负压功能 的情况下,可具有更高的飞散防止功能。因此,通过设置阻挡板34, 可以使释放负压的功能和防止飞散的功能二者同在一个高平上达 到平衡。
作为阻挡板34只要能够起上述作用即可,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 的形式。例如,如从上述参照图3的所作的上述说明可以看出的,即 使阻挡板34不倾斜,也可以赋予相应的防止飞散的功能。此外,即 使阻挡板34呈在通气管路32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形状,也可 获得相应的效果。但是,为了使进入通气管路32内的流体即使很少 也不能到达开口端33,或者阻止其因其它原因而到达开口端33,以 充分发挥避免手指上附着流体的功能,优选地,板体的有效面积足够 大。
作为阻挡板34的形式,如图2等所示,为获得更高的防止飞散 的效果,优选地,将板体相对于流体通路31的方向倾斜配置。其倾 斜方向是倒向柔性导管2连接侧,即倒向吸引源的反向侧。如图4所 示,阻挡板34的倾斜θ优选地不大于在通气管32内壁的倾斜角β, 即,θ≤β。由于流体向通气管路32的吸引源侧进入的几率比较高,通 过上述配置,可使防止飞散的作用效果更好。从实用上的角度出发, 优选地,令阻挡板34的倾斜角度θ等于通气管路32内壁的倾斜角β (θ=β)。这样,不仅可使流体与板体可靠地进行碰撞,而且可通过 一次性注塑一体成形,可提供制造容易且价格低廉的吸引连接器。
构成阻挡板34的板体相互之间优选地如图5(a)(b)所示的方 式配置。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从与流体通路31垂直的方向观 察,板体341在流体通路侧的端部341a与相邻的板体342的开口端 侧的端部342b具有重叠的部分α。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板体 341在流体通路侧的端部341a与相邻的板体342在开口端侧的端部 342b具有相切的位置关系(α=0)。采用这种配置,相对于向与流 体通路31垂直的方向的上方进入通气管路32的流体而言,在板体间 没有间隙,可获得足够的将流体遮蔽以防止其穿过的效果。
此外,阻挡板34与通气管路32的内壁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优选 地如图6所示的方式构成。即,板体35在流体通路侧的端部35a与 通气管路32在吸引源侧内壁的流体通路侧端部32a连续地形成。板 体36在开口端侧的端部36b,相对于通气管路32的柔性导管侧内壁 的流体通路侧端部32b,从垂直于流体通路31的方向观察时,以向 柔性导管侧延伸的方式形成。进而,板体35及板体36相互之间,如 图5所示具有重叠部分α或者具有相切的位置关系(α=0)。利用这 样的结构,借助阻挡板,即使是从通气管路32的吸引源侧、柔性导 管侧、或者通气管路32的分支开口部的中央部分任何一个部位进来 的流体,也可使流体返回到流体通路31侧。
对于构成阻挡板34的板体,其个数没有特定的限制,一或两 块以上均可。对于板体的个数,根据其材质,为了具备上面所述的足 够耐压性其所需要的厚度不同,因此,从能够进行良好的通气调节所 需要的气体通路及板体的厚度两个方面考虑来设定其适当的范围。
下面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进 行说明。图7(a)为本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71的平面图。图7(b) 为图7(a)的A-A向剖面图。
吸引连接器71具有流体通路72,以及在流体通路72的中间分支 的具有开口端73(吸引调节口)的通气管路74。在通气管路74内形 成有阻挡板75。流体通路72具有连接到柔性导管(图中未示出)上 用的柔性导管连接部72a,以及连接吸引源用的延长管(图中未示出) 可与之连接的吸引源连接部72b。该吸引连接器71的基本作用与第 一个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3相同。
图8为图7所示的阻挡板75及周边部的放大剖面图。在图8中, S1表示相对于流体通路72在通气管路74开口的部位处通气管路内 部的截面。S2表示与通气管路74的轴垂直的通气管路74内部的截 面。通气管路74的截面如图9所示为长圆形。图9(a)表示在截面 S2处通气管路74及阻挡板75的形状,图9(b)表示在截面S1处通 气管路74及阻挡板75的形状。
在开口端73处设置凸缘76。凸缘76是为了在施行手术的人用手 指调节开口端的开闭程度时手指与之接触进行滑动而设置的。借此可 以很容易进行微调。
在本实施例的吸引连接器71中,与图2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 情况相比,阻挡板75的尺寸相对较小。即,在通气管路74内存在阻 挡板75的区域的比例相当小。此外,如从图8所示的截面可以看出 的,构成阻挡板75的板体不具有如图5所示的重叠部分α。相邻的板 体的流体通路侧端部与开口端侧端部也不相切,而是相互离开。即使 采用这样的配置,在实用中也可发挥足够的防止飞散的功能。总而言 之,相对于使用范围内的吸引压,如果将释放负压的功能与防止飞散 的功能适当地平衡,在实用上就不会产生问题。这样,阻挡板75在 对释放负压的功能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可提高防止飞散的功 能。
对于阻挡板75所起的防止飞散的效果,通过下述针对吸引连接 器的释放负压的效果及防止飞散的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试验得到确 认。
吸引连接器的形状与图7所示的形状相同,流体通路72的最窄 部分的内径为3mm。截面S1和截面S2的尺寸,如图9所示。通气管 路74相对于流体通路72的角度为45°。构成阻挡板75的板体的厚 度为0.28~0.43mm,所述在通气管路74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为 1.5mm。此外,准备一个除了不具有阻挡板75之外其它部分的形状相 同的吸引连接器。此外,通气管路74的最小截面面积,即,在有阻 挡板的情况下,由截面S2中减去阻挡板的截面积,为9.9mm2,在没 有阻挡板的场合,截面S2的面积为13.8mm2。
对防止飞散效果的评价按以下方式进行。首先,这样进行吸引操 作,即:假定为实际使用时的状态,为使水和空气混合而把导管的前 端放入水中再从中取出,进行20次。为了测量被吸引的水的飞散量, 预先准备贴有滤纸的赛璐玢管,并将其贴在开口端73上。在吸引操 作的前后,测定贴有过滤纸的赛璐玢管的总重量,其差值即为飞散的 水量。吸引压定为26.7kPa。
对于释放负压的功能,把导管的前端固定在水中,测定在打开开 口端73的状态下进行吸引时导管内的液面上升高度,作为残留的负 压值来进行评价。测定分别在吸引压为20.0,28.0,41.3,61.3及 93.3kPa时进行。
在上述实验结果中,相对于具有阻挡板的吸引连接器而言,没有 阻挡板的吸引连接器的水的飞散量为3~4倍。吸引压为41.3、61.3、 及93.3kPa的情况下,有阻挡板的吸引连接器的场合残留负压值为 0.01~0.03kPa,其比较高。但是,在吸引压为20.0和28.0kPa的 场合,两个连接器没有差别,残留负压值均为0Pa。由于一般而言, 所使用的吸引压对于成年人为20.0~26.7kPa,对于儿童为16.0~ 20.0kPa,所以上述结果表明,有阻挡板的吸引连接器的释放负压功 能在实用上是足够的。
此外,如果阻挡板的厚度相同的话,预计释放负压的效果不会有 变化,从而,可按照所使用的形式调节阻挡板的高度(通气管路轴向 方向的长度),以调节防止飞散的功能。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腹腔吸引管 2020-05-11 277
防阻塞吸引管 2020-05-11 957
血栓吸引导管 2020-05-12 356
纺纱机中的吸引管道 2020-05-13 738
一种负压吸引管 2020-05-12 119
吸引导管 2020-05-11 92
人流吸引管清洗架 2020-05-12 865
一种可视脑吸引管 2020-05-12 850
液压吸引管线 2020-05-11 483
一次性冲洗吸引引流管 2020-05-13 89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