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

阅读:24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导丝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导丝 ,其具备具有挠性的第一芯线和具有挠性的第二芯线,所述第二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线独立构成。该导丝的第一芯线具有第一板状部和第一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形成板状,所述第一线状部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一板状部更细的线状,第二芯线具有第二板状部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二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形成板状、并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所述第二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下面是导丝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具备具有挠性的第一芯线和具有挠性的第二芯线,所述第二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线独立构成,其中,
所述第一芯线具有第一板状部和第一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形成板状,所述第一线状部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一板状部更细的线状,所述第二芯线具有第二板状部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二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形成板状、并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所述第二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芯线比所述第一芯线更短,所述第二芯线的至少前端部及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芯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沿导丝长度方向的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基端的长度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在不施加外的自然状态下成为平板,所述第一板状部的法线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法线朝向相同方向。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的中心成为位于沿导丝长度方向的同轴上的同轴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所述导丝具备维持所述同轴状态的定位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定位部由第一槽和第二槽构成,所述第一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供所述第二线状部插入,所述第二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供所述第一线状部插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相同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圆形或半圆形。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芯线具有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三线状部,所述第三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

说明书全文

导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0002] 导丝被用于将在如下的治疗中使用的导管导入、诱导至目标部位:外科手术困难的部位的治疗、或以对人体的低侵入为目的的治疗、心脏疾病血管造影这样的检查、治疗等。
[0003] 例如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使用的导丝在X射线透视下,以使导丝的前端比球囊导管的前端更突出的状态将其与球囊导管一同插入至作为目标部位的冠状动脉(冠动脉)的狭窄部的近前。接下来,导丝将球囊导管的前端部诱导至狭窄部附近。
[0004] 这样的手术中使用的导丝的柔软性和恢复性、以及将来自手边部分的转矩有效地传递至前端部的转矩传递性优异,是优选的。导丝的这种特性对于在复杂地弯曲的血管内将球囊导管等治疗器械诱导至目标部位而言是重要的。
[0005] 然而,基于提高血管选择性的目的,PCI中使用的导丝存在对导丝的芯线的前端部进行赋形(成形)的情况。已知为了使该赋形容易,将芯线的前端部制成平板状(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但是,对于将芯线的前端部制成平板状的导丝而言,芯线前端部的刚性降低,导丝的转矩传递性降低。另外,能将芯线制成平板状的长度存在极限,存在能够赋形的范围受限的课题。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第2008/023460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转矩传递性和赋形性的导丝。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这样的目的可通过下述(1)~(10)的本发明达成。
[0013] (1)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具备具有挠性的第一芯线和具有挠性的第二芯线,所述第二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线独立构成,其中,
[0014] 所述第一芯线具有第一板状部和第一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形成板状,所述第一线状部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一板状部更细的线状,[0015] 所述第二芯线具有第二板状部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二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形成板状、并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所述第二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
[0016] (2)如上述(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芯线比所述第一芯线更短,[0017] 所述第二芯线的至少前端部及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芯线。
[0018]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沿导丝长度方向的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基端的长度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
[0019]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在不施加外的自然状态下成为平板,所述第一板状部的法线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法线朝向相同方向。
[0020]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的中心成为位于沿导丝长度方向的同轴上的同轴状态。
[0021] (6)如上述(5)所述的导丝,所述导丝具备维持所述同轴状态的定位部。
[0022] (7)如上述(6)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定位部由第一槽和第二槽构成,所述第一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供所述第二线状部插入,所述第二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供所述第一线状部插入。
[0023]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相同的形状。
[0024]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圆形或半圆形。
[0025]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芯线具有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三线状部,所述第三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
[0026] 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上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部和上述第二板状部的前端部在上述平板的俯视下接触或重叠。
[0027] 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至少上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部的宽度朝向基端方向逐渐减小。
[0028] 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上述第一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和上述第二线状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圆形或半圆形,该圆或半圆的中心彼此成为位于沿导丝长度方向的同轴上的同轴状态。
[0029] 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具备在覆盖上述第一板状部及上述第一线状部的同时覆盖上述第二板状部及上述第二线状部的线圈。
[0030] 发明效果
[0031] 根据本发明,由不同部件构成的第一板状部和第二板状部分别成为担负赋形的部分,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赋形。
[0032] 另外,随着第一线状部与第二板状部重叠、第二线状部与第一板状部重叠,从导丝的基端侧施加转矩时,可将该转矩可靠地传递至导丝的前端。
[0033] 另外,例如,在经过赋形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长地确保可进行该可赋形的范围。
[0034] 如此,能够在导丝中同时实现优异的转矩传递性和赋形性。附图说明
[0035] [图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纵剖视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
[0036] [图2]图2为图1所示的导丝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分解俯视图。
[0037] [图3]图3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二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
[0038] [图4]图4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三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
[0039] [图5]图5为本发明的导丝(第四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
[0040] [图6]图6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五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
[0041] [图7]图7为本发明的导丝(第六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分解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导丝进行详细说明。
[0043] <第一实施方式>
[0044]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纵剖视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导丝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分解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及图2中(图3~图7中也相同)的右侧称为“基端”,左侧称为“前端”。另外,图中,为了便于理解,缩短导丝的长度方向、夸大导丝的径向(粗度方向)而进行示意性地图示,长度方向和径向的比率与实际不同。
[0045] 图1所示的导丝1为插入导管(也包括内窥镜)的内腔使用的导管用导丝。该导丝1具备由第一芯线2和第二芯线3构成的导丝主体10、和覆盖导丝主体10的前端侧的部分的螺旋状的线圈11。导丝1的总长度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将导丝1用于PCI时,优选为200mm以上且5000mm以下,更优选为1000mm以上且3000mm以下。
[0046] 如图1、图2所示的那样,第一芯线2由具有挠性的长条体构成。第一芯线2具有自其前端侧起依次配置的第一板状部21、第一线状部22和锥部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芯线2的自锥部23起的基端侧的部分优选例如外径为恒定。
[0047] 第一板状部21为形成板状的部分。该第一板状部21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成为平板。作为第一板状部21的总长度L21,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例如0.5mm以上且250.0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150mm以下。
[0048] 该第一板状部21具有宽度恒定部212和宽度渐减部213。宽度恒定部212是从第一板状部21的前端部到规定长度的、宽度W21沿导丝长度方向为恒定宽度的部分。宽度渐减部213是在第一板状部21的基端部处、宽度W21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部分。作为宽度恒定部
212的宽度W21,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例如0.080mm以上且0.880mm以下,更优选为0.100mm以上且0.35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第一板状部21的前端部形成宽度W21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宽度渐减部。
[0049] 另外,第一板状部21的厚度t21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作为厚度t21,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例如0.015mm以上且0.07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厚度t2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但不限于此,也可例如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
[0050] 这样的第一板状部21能够使与该第一板状部21重叠的第二芯线3的第二线状部31一同弯曲变形为所期望的形状,可用于赋形。将这种赋形称为“重新成形(reshape)”。并且,通过该赋形,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选择导丝1在生物体内的行进方向,由此,导丝1的操作性显著提高。
[0051] 第一线状部22与第一板状部21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第一线状部22是形成比第一板状部21更细的线状的部分。第一线状部22的总长度L22在本实施方式中比第一板状部21的总长度L21更长。
[0052] 如图1所示的那样,第一线状部2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半圆形。第一线状部22的半径R22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作为半径R22,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与厚度t21相同。
[0053] 锥部23与第一线状部22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锥部23是外径φD23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部分。由此,可使第一芯线2的刚性在锥部23处朝向前端侧缓缓减少,提高导丝1在例如生物体内的追随性。
[0054] 如图1、图2所示的那样,第二芯线3相对于第一芯线2独立构成,为比第一芯线2更短、具有挠性的长条体。第二芯线3的总长度L3优选短于或等于第一芯线2中的总长度L21和总长度L22的总和。
[0055] 该第二芯线3的前端部介由固定材料12被固定于第一芯线2的前端部,基端部介由固定材料13被固定于第一芯线2的第一线状部22和锥部23的边界部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材料12及固定材料13分别优选由焊料(钎料)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粘合剂。另外,为了防止生物体内的损伤,固定材料12的前端121优选带有圆弧。
[0056] 第二芯线3具有自其前端侧起依次配置的第二线状部31、第二板状部32和第三线状部33。
[0057] 第二板状部32形成板状,与第一芯线2的第一线状部22重叠、即接触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状部32的总长度L32在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板状部21的总长度L21相同。
[0058] 该第二板状部32是能够使与该第二板状部32重叠的第一线状部22一同弯曲变形为所期望的形状、与第一板状部21同样地能够用于赋形的部分。如此,导丝1中,由不同部件构成的第一板状部21和第二板状部32分别成为担负赋形的部分。
[0059] 另外,如前文所述,第二芯线3的前端部使用固定材料12固定于第一芯线2,基端部使用固定材料13固定于第一芯线2。由此,在第二芯线3的前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成为未固定于第一芯线2、而是与该第一芯线2接触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导丝1的前端部折曲时,第一芯线2和第二芯线3的未被固定的区域分别独立地发生挠曲,因此,与第二芯线3整体通过接合而固定于第一芯线2的情况相比,可得到导丝1的前端侧处的柔软性。由此,赋形的自由度提高。另外,也能够实现导丝1的抵接阻力的降低。所谓“抵接阻力”,是指导丝
1的前端抵接血管壁时的硬度。并且,抵接阻力越高,则导丝1穿破血管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抵接阻力越低,则越能防止或抑制这种可能性。
[0060] 另一方面,第一芯线2和第二芯线3也可在任意的位置彼此固定。通过改变进行固定的位置、固定点的数量,能够任意地改变导丝1的刚性、转矩传递性。例如,除了利用固定材料12和固定材料13的固定以外、进一步将第三线状部33整体固定于第一芯线2时,转矩传递性提高。另外,作为其他的固定方式,有例如在第一板状部21和第二板状部32的边界部处的固定、第一芯线2的第一板状部21与第二芯线3的第二线状部31的固定、第一芯线2的第一线状部22与第二芯线3的第二板状部32的固定等。并且,通过适当选择上述的固定,可根据各种手术而制成柔软性高的导丝1、或转矩传递性高的导丝1、或赋形性优异的导丝1。上述的固定可举出利用焊接的方法、使用了焊料(钎料)、粘合剂等的接合的方法等。
[0061] 第二板状部32在接受赋形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与第一板状部21同样地成为平板。并且,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板状部21的法线N21与第二板状部32的法线N32朝向相同方向,即,第一板状部21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板状部32的厚度方向朝向相同方向。由此,例如,制造导丝1时将第一芯线2与第二芯线3重合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导丝1的二维赋形。对于导丝1的赋形而言,使导丝1朝向第一板状部21、第二板状部32的法线方向折曲。因此,第一板状部21的法线N21与第二板状部32的法线N32朝向相同方向时,可以使第一板状部21与第二板状部32的折曲方向相同。对于上述方案而言,例如在导丝1上设置第一折曲部和第二折曲部、进行二阶段形状的赋形时,能够在包含导丝1的长轴的同一平面上设置第一折曲部和第二折曲部,因此,在进行二维的赋形时是优选的。
[0062] 如前文所述,第一线状部2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半圆形。因此,第一线状部22具有弯曲为半圆弧状的侧面221和平坦的侧面222。并且,通过使上述侧面221及侧面222中的侧面222面向第二板状部32,从而成为第一线状部22与第二板状部32稳定地重叠的状态。
[0063] 另外,第二板状部32在前端部形成有宽度W32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宽度渐减部321,在基端部形成有宽度W32朝向基端侧逐渐减小的宽度渐减部323。在宽度渐减部321与宽度渐减部323之间的中间部成为宽度W32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的宽度恒定部322。宽度恒定部
322处的宽度W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板状部21的宽度W21相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大于宽度W21。
[0064] 第二板状部32的厚度t32与第一板状部21的厚度t21同样地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厚度t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板状部21的厚度t21相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比厚度t21更薄。另外,厚度t32不限于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例如,也可以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小。
[0065] 总长度L32、宽度W32、厚度t32具有以上这样的大小,总长度L21、宽度W21、厚度t21也具有上述这样的大小。并且,通过适当组合各种大小,能够根据各种手术而得到赋形不同的导丝1。
[0066]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俯视下,第二板状部32的前端324(前端部)在其前端侧与相邻的第一板状部21的基端214(基端部)接触。由此,成为将第二板状部32尽可能地配置在前端侧的状态。这样的配置中,第一板状部21和第二板状部32形成在表观上连续的板状部。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导丝1的可赋形区域。另外,通常优选在导丝1的前端部进行赋形。因此,将第二板状部32尽可能地配置在前端侧是对于赋形而言优选的状态。
[0067] 此外,随着在第二板状部32的前端侧形成有宽度渐减部321、在第一板状部21的基端侧形成有宽度渐减部213,在对例如第二板状部32进行赋形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二板状部32和第一板状部21的端部彼此咬入。由此,能够防止对第二板状部32、第一板状部21进行不期望的赋形。
[0068] 另外,沿导丝长度方向的从第一板状部21的前端211到第二板状部32的基端325的长度L10优选为0.5mm以上且250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这有助于同时实现转矩传递性和赋形性。
[0069] 第二线状部31与第二板状部32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第二线状部31是形成比第二板状部32更细的线状的部分。该第二线状部31在第一线状部22与第二板状部3重叠的相同侧与第一板状部21重叠、即接触地配置。
[0070] 第二线状部31的总长度L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板状部21的总长度L21相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比总长度L21更短。总长度L31比总长度L21更短的情况下,第二线状部31的前端313被固定在第一板状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中途。
[0071] 如图1所示的那样,第二线状部3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半圆形。因此,第二线状部31具有弯曲为半圆弧状的侧面311、和平坦的侧面312。并且,通过使上述侧面311及侧面312中的侧面312面向第一板状部21,从而成为第一线状部21与第二板状部31稳定地重叠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状部31的半径R31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作为半径R31,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与厚度t32相同。
[0072] 第三线状部33与第二板状部32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第三线状部33是形成比第二板状部32更细的线状的部分。该第三线状部33和第二板状部32一同与第一线状部22重叠、即接触地配置。通过配置第三线状部33,第二板状部32成为与固定材料13分离的状态。由此,在第二板状部32的赋形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第二板状部32受到来自固定材料13的固定的影响。另外,第三线状部33有助于将从导丝1的基端侧施加的转矩可靠地传递至第二芯线3。并且,由于将第三线状部33与第一线状部22重叠地配置,因此,可将从导丝1的基端侧施加的转矩无偏倚地传递至第一芯线2和第二芯线3。
[0073] 如图1所示的那样,第三线状部33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半圆形。因此,第三线状部33具有弯曲成半圆弧状的侧面331、和平坦的侧面332。并且,通过使上述侧面331及侧面332中的侧面332面向第一线状部22的侧面222,从而成为第三线状部33与第一线状部22稳定地重叠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线状部33的半径R33沿导丝长度方向恒定。作为半径R33,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与半径R22相同。
[0074] 如前文所述,第一线状部22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二线状部31的横截面形状分别形成半圆状。并且,第一线状部22的半圆的中心O22和第二线状部31的半圆的中心O31成为位于沿导丝长度方向的同一根轴线AX10上的同轴状态。换言之,在自然状态下从前端侧观察时,中心O22和中心O31重叠。另外,第三线状部33的半圆的中心O33和第一线状部22的半圆的中心O22也成为位于轴线AX10上的同轴状态。这种情况下,由第三线状部33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一线状部22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圆”。
[0075] 并且,伴随这样的各同轴状态、和前述的第一线状部22与第二板状部32及第三线状部33重叠、第二线状部31与第一板状部21重叠的情况,从导丝1的基端侧施加转矩时,可将该转矩可靠地传递至导丝1的前端。
[0076] 以上那样的导丝1中,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转矩传递性和上述赋形性。
[0077] 另外,对于导丝1而言,由于使第一芯线2与第二芯线3重叠而形成导丝主体10,因此,断裂强度提高。
[0078] 以上这样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构成材料不受特别限定,可分别使用例如包括不锈、钢琴线、钴系合金、镍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的呈现拟弹性的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使用超弹性合金作为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构成材料时,为了提高赋形性,可实施用于消除与赋形有关的部分的超弹性的处理。所谓赋形部,是指第一芯线2的第一板状部21及第一线状部22和第二芯线3整体,即,从第二芯线3的第二线状部31到第三线状部33。作为用于消除超弹性的处理,可使用热处理、冷加工等已知的方法。另外,第一芯线2和第二芯线3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优选由相同或同种的材料构成。
[0079] 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线状部的外径不受特别限定,可设为合适作为导丝的外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线状部的外径为例如40μm~360μm。
[0080] 线圈11在覆盖第一芯线2的第一板状部21及第一线状部22的同时,覆盖第二芯线3的整体、即从第二芯线3的第二线状部31直到第三线状部33。线圈11与第二芯线3同样地介由固定材料12、固定材料13被固定于第一芯线2。通过设置这样的线圈11,导丝主体10的表面在例如生物体内的接触面积减少,能够降低滑动阻力。结果,导丝1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0081]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11是将线材111绕导丝主体10卷绕而形成的,成为在导丝长度方向上邻接的线材111彼此在自然状态下接触、即所谓密卷的状态。导丝1中,不限于这样的密卷的构成,也可以有邻接线材111彼此分离的疏卷的部分。
[0082] 另外,导丝1中,无论是否进行赋形,均优选至少第二板状部32和线圈11分离。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第二板状部32处的赋形的自由度。
[0083] 另外,导丝1中,优选在至少线圈11的外周部涂覆有亲性材料。由此,亲水性材料湿润而产生润滑性,导丝1的滑动阻力降低、滑动性提高。因此,导丝1的操作性提高。作为亲水性材料,可举出例如纤维素系高分子物质、聚环乙烷系高分子物质、来酸酐系高分子物质(例如,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这样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丙烯酰胺系高分子物质(例如,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酰胺(PGMA-DMAA)的嵌段共聚物)、水溶性尼龙、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等。
[0084] <第二实施方式>
[0085] 图3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二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
[0086] 以下,参考该图对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087] 除了具备维持同轴状态的定位部以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88] 如图3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状部22的与第二板状部32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形成圆形。第二线状部31的横截面形状也形成圆形。形成圆形第一线状部22的外径φD22和第二线状部31的外径φD31更优选为相同的大小。
[0089] 在第一板状部21上沿导丝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槽215。该第一槽215通过例如利用加压机使第一板状部21弯曲塑性变形而形成。并且,第一槽215可供第二线状部31插入。
[0090] 在第二板状部32上沿导丝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二槽326。该第二槽326也第一槽215与同样地,通过例如利用加压机使第二板状部32弯曲塑性变形而形成。并且,第二槽326可供第一线状部22插入。
[0091] 通过以上这样的插入,第一线状部22的圆的中心O22和第二线状部31的圆的中心O31成为位于轴线AX10上的同轴状态,并能够可靠地维持该同轴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实现提高转矩传递性。
[0092] 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第一槽215和第二槽326作为维持同轴状态的定位部发挥作用。
[0093] <第三实施方式>
[0094] 图4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三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及辅助剖视图。
[0095] 以下,参考该图对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096] 除了第一槽及第二槽的形成方法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97] 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槽215是通过例如利用切削机对第一板状部21的面向第二线状部31侧的面216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由此,可以使第一槽215成为供第二线状部31嵌合的程度的大小的槽,从而可防止第二线状部31从第一槽215脱离。
[0098] 另外,第二槽326是通过例如利用切削机对第二板状部32的面向第一线状部22侧的面327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由此,可以使第二槽326成为供第一线状部22嵌合的程度的大小的槽,从而可防止第一线状部22从第二槽326脱离。
[0099] <第四实施方式>
[0100] 图5为本发明的导丝(第四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
[0101] 以下,参考该图对本发明的导丝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02] 除了第一板状部的总长度与第二板状部的总长度的大小关系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3] 如图5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状部32的总长度L32比第一板状部21的总长度L21更长。由此,第二板状部32处的赋形变得更加容易。
[0104] <第五实施方式>
[0105] 图6为本发明的导丝(第五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俯视图。
[0106] 以下,参考该图对本发明的导丝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07] 除了第一板状部和第二板状部的位置关系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8] 如图6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在俯视下第一板状部21的基端部与第二板状部32的前端部重叠的重叠部4。重叠部4中,从第二板状部32朝向第一板状部21的转矩传递顺利地进行。由此,转矩传递性提高。
[0109] <第六实施方式>
[0110] 图7为本发明的导丝(第六实施方式)具备的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分解俯视图。
[0111] 以下,参考该图对本发明的导丝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0112] 除了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形状彼此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13] 如图7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芯线2的第一线状部22而言,侧面222的宽度W222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减少。与第一线状部22的形状对应地,第二芯线3的第三线状部33的侧面331的宽度W331也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减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状部22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三线状部33的横截面形状优选拼合而形成“圆”。
[0114] 另外,第二芯线3的第二线状部31的侧面311的宽度W311也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减少。
[0115] 通过具有以上这样的形状,导丝1成为就整体而言刚性朝向前端侧缓缓减少的导丝。由此,导丝1可在例如前端部得到良好的柔软性,对于血管等的追随性、安全性提高。
[0116]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W222、宽度W311、宽度W331分别如前述的那样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减少,对于其阶段数量而言,图示的构成中为1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多级。
[0117] 除了宽度W222、宽度W311、宽度W331分别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减少的情况以外,也可以例如朝向前端侧连续性地减少。
[0118] 以上,对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导丝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构成导丝的各部可更换为能够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的构成。另外,也可附加有任意的构成物。
[0119] 另外,本发明的导丝也可以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2种以上构成(特征)组合而成的导丝。
[0120] 另外,第二芯线的根数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1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多根。例如第二芯线的根数为2根的情况下,导丝可以是在2根第二芯线之间配置第一芯线而成的导丝。
[0121] 另外,第一芯线的总长度与第二芯线的总长度的大小关系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第一芯线的总长度比第二芯线的总长度更长,但不限于此,第二芯线的总长度也可以比第一芯线的总长度更长。
[0122] 另外,第一芯线也可还具有与第一板状部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第一板状部更细的线状的线状部。
[0123] 另外,第一芯线、第二芯线中,可省略宽度渐减部。
[0124] 另外,第二芯线中,可省略第三线状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芯线而言,优选的是,第一线状部的与第三线状部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圆形。
[012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6] 本发明的导丝是具备具有挠性的第一芯线和具有挠性的第二芯线(所述第二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线独立构成)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芯线具有第一板状部和第一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形成板状,所述第一线状部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基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一板状部更细的线状,所述第二芯线具有第二板状部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重叠地配置的第二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形成板状、并与所述第一线状部重叠地配置,所述第二线状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前端侧连续地设置、并形成比所述第二板状部更细的线状。因此,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转矩传递性和赋形性。因此,本发明的导丝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7] 附图标记说明
[0128] 1      导丝
[0129] 2      第一芯线
[0130] 21     第一板状部
[0131] 211    前端
[0132] 212    宽度恒定部
[0133] 213    宽度渐减部
[0134] 214    基端
[0135] 215    第一槽
[0136] 216    面
[0137] 22     第一线状部
[0138] 221、222  侧面
[0139] 23     锥部
[0140] 3      第二芯线
[0141] 31     第二线状部
[0142] 311、312  侧面
[0143] 313    前端
[0144] 32     第二板状部
[0145] 321    宽度渐减部
[0146] 322    宽度恒定部
[0147] 323    宽度渐减部
[0148] 324    前端
[0149] 325    基端
[0150] 326    第二槽
[0151] 327    面
[0152] 33     第三线状部
[0153] 331、332  侧面
[0154] 4      重叠部
[0155] 10     导丝主体
[0156] 11     线圈
[0157] 111    线材
[0158] 12     固定材料
[0159] 121    前端
[0160] 13    固定材料
[0161] AX10   轴线
[0162] φD22、φD23、φD31   外径
[0163] L10    长度
[0164] L21、L22、L3、L31、L32   总长度
[0165] N21、N32  法线
[0166] O22、O31、O33   中心
[0167] R22、R31、R33   半径
[0168] t21、t32   厚度
[0169] W21、W222、W311、W32、W331  宽度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