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

阅读:57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导丝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课题是提供一种 导丝 ,其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还降低 树脂 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在导丝(1)中,树脂层(40)具有:对线圈体(30)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在比后端部(42)靠前端侧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且具有比后端部(42)细的外径D2的前端部(46);以及在后端部(42)与前端部(46)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2缩径的锥形部(44),而且,在前端部(46)的线圈体(30)未被树脂层(40)包覆而露出。由此,维持导丝(1)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1)的旋转性能(导丝(1)的操作性),而且还能够降低树脂层(40)从该前端(47)剥离(翻起)的可能性。,下面是导丝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轴;
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外周;以及
树脂层,其具有后端部、前端部及锥形部,上述后端部对上述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上述前端部在比上述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上述芯轴与上述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上述后端部细的外径,上述锥形部在上述后端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缩径,
在上述前端部的上述线圈体未被上述树脂层包覆而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紧固于上述芯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上述前端部的上述外径粗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边界,具备紧固部,该紧固部对上述芯轴、上述线圈体以及上述树脂层进行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体以螺旋状卷绕多个线材而形成,
在横剖面观察时,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相邻的上述线材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体具有: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的小径部;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且具有比上述小径部粗的线圈外径的大径部;以及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扩径的扩径部,
上述线圈体的在上述大径部的上述线圈外径比上述树脂层的在上述后端部的外径大。

说明书全文

导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向血管、消化器官插入的导丝。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若在血管、胆管、胰管等形成有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则血液、胆汁(胆液)、胰液等的流动变差。作为治疗这种狭窄部或者堵塞部的方法,广泛实行使用了导管的治疗方法。
[0003] 一般地,为了将导管引导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使用导丝。在导丝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的摩擦阻较高的情况下,手术者将导丝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变得困难。因此,公知有如下导丝,为了将导丝容易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该导丝具备遍及线圈体全长地包覆线圈体的外周的树脂层(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0004] 在专利文献1的导丝中,树脂膜(树脂层)遍及全长地包覆于线圈体的外周。同样,在专利文献2的导丝中,树脂被膜层遍及全长包覆于线圈体的外周。
[0005] 在这种导丝中,由于能够降低摩擦阻力,因此容易将导丝插入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另一方面,线圈体全长被树脂层包覆,从而存在导丝的旋转性能差(导丝缺乏操作性)之类的问题或者导丝的前端部的刚性容易变高之类的问题。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553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7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的方案,课题是提供一种导丝,其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即使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也降低。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3]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所列举的方案来解决。
[0014] 本发明的方案1是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外周;以及树脂层,其具有后端部、前端部及锥形部,上述后端部对上述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上述前端部在比上述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上述芯轴与上述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上述后端部细的外径,上述锥形部在上述后端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缩径,在上述前端部的上述线圈体未被上述树脂层包覆而露出。
[0015] 本发明的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紧固于上述芯轴。
[0016] 本发明的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上述前端部的上述外径粗的外径。
[0017] 本发明的方案4根据方案1~3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边界具备紧固部,该紧固部对上述芯轴、上述线圈体以及上述树脂层进行紧固。
[0018] 本发明的方案5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体以螺旋状卷绕多个线材而形成,在横剖面观察时,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进入上述线圈体的相邻的上述线材间。
[0019] 本发明的方案6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体具有: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后端部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的小径部;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前端部且具有比上述小径部粗的线圈外径的大径部;以及位于上述树脂层的上述锥形部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扩径的扩径部,上述线圈体的在上述大径部的上述线圈外径比上述树脂层的在上述后端部的外径大。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在本发明的方案1的导丝中,具备树脂层,该树脂层具有:对线圈体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的后端部;以及在比后端部靠前端侧位于芯轴与线圈体之间且具有比后端部细的外径的前端部,并做成在前端部的线圈体未被树脂层包覆而露出的结构。由此,维持导丝的插入性并且提高导丝的旋转性能(导丝的操作性),而且还能够降低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22] 在本发明的方案2的导丝中,由于树脂层的前端部紧固于芯轴,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树脂层的前端从线圈体向外部突出的可能性、树脂层从前端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23] 在本发明的方案3的导丝中,在树脂层的前端部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具有比前端部的外径粗的外径。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时,即使在树脂层欲从前端剥离(翻起)的情况下,设于树脂层的前端部的隆起部也会被勾挂在线圈体的内周面,从而根据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24] 在本发明的方案4的导丝中,在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设有紧固部,该紧固部对芯轴、线圈体以及树脂层进行紧固。在将导丝插入到狭窄部或者堵塞部时,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的摩擦阻力在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变高。由于预先通过紧固部将树脂层与线圈体以及芯轴紧固,因此能够降低导丝插入时的树脂层在锥形部与后端部的边界的剥离(翻起)。
[0025] 在本发明的方案5的导丝中,线圈体以螺旋状卷绕多个线材而形成,在横剖面观察时,树脂层的前端部进入线圈体的相邻的线材间。因此,根据树脂层的前端部与线圈体的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的剥离(翻起)。
[0026] 在本发明的方案6的导丝中,线圈体具有:位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的小径部;位于树脂层的前端部且具有比小径部粗的线圈外径的大径部;位于树脂层的锥形部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扩径的扩径部,线圈体的在大径部的线圈外径比树脂层的在后端部的外径大。因此,即使在将导丝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可降低树脂层的锥形部与树脂层的后端部的边界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接触的可能性,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插入导丝时的树脂层在锥形部与后端部的边界的剥离(翻起)。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0028]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9]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30]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0031]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0032]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0033]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是图6的变形例。
[0034] 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0035] 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0036] 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
[0037]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的与图10相当的剖视图。
[0038] 图12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参照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左侧成为向体内插入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成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图2是表示图1的A-A剖面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B-B剖面的图,图4是表示图1的C-C剖面的图。
[0040] 导丝1例如是为了将导管引导至狭窄部或者堵塞部而使用的导丝。如图1所示,导丝1主要由芯轴10、前端紧固部20、线圈体30以及树脂层40构成。
[0041] 芯轴10由不锈(SUS304、SUS316等)、Ni-Ti合金的超弹性合金等形成。
[0042] 线圈体30在芯轴10的外周卷绕具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线材31而形成。作为用于构成线圈体30的线材31的材料,可列举例如金、白金、钨、由这些元素构成合金等。线圈体30由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线材31形成,从而手术者能够在放射线透视图像下把握线圈体30的位置
[0043] 前端紧固部20对芯轴10的前端和线圈体30的前端进行紧固,由钎料(合金钎料、钎料、金钎料等)、金属焊料(Au-Sn合金、Ag-Sn合金等)形成。
[0044] 树脂层40具有:对线圈体30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在比后端部42靠前端侧且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并具有比后端部42细的外径D2的前端部46;以及在后端部42与前端部46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2缩径的锥形部44。
[0045] 作为该树脂层40所使用的材料,可列举聚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丙烯、聚酰胺、PTFE等氟系树脂、树脂等。
[004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树脂层40的前端部46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如图1以及图3所示,树脂层40的锥形部44在前端侧位于线圈体30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后端侧位于线圈体30的外周。如图1以及图4所示,树脂层40的后端部42位于线圈体30的外周。
[0047] 线圈体30的外周面35在前端侧未被树脂层40包覆而露出,另一方面,在后端侧被树脂层40的锥形部44和后端部42包覆(参照图1)。因此,在树脂层40的前端部46的线圈体30未被树脂层40而露出。
[0048] 因此,导丝1在树脂层40的后端部42维持导丝1的插入性,并且通过未被树脂层40包覆而露出的线圈体30能够提高导丝1的旋转性能(导丝1的操作性)。另外,由于树脂层40的前端部46位于线圈体30的内部,因此在将导丝1插入到血管、胆管、胰管等时,还能够降低树脂层40从该前端47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49] 接着,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2进行说明。若仅对与图1所示的导丝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2中,树脂层40a具有:对线圈体30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a;在比后端部42a靠前端侧且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之间,并具有比后端部42a细的外径D3的前端部46a;以及在后端部42a与前端部46a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3缩径的锥形部44a。并且,树脂层40a的前端部46a紧固于芯轴10。
[0050] 因此,即使在将导丝2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a的前端47a从线圈体30的线材31间向外部突出的可能性、树脂层40a从该前端47a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51] 接着,参照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3进行说明。若仅对与图5所示的导丝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3中,树脂层40b具有后端部42a、锥形部44a以及前端部46a,在该前端部46a的前端47a设有隆起部50,该隆起部50具有比前端部46a的外径D3粗的外径D4。并且,树脂层40b的前端部46a以及隆起部50紧固于芯轴10。
[0052] 在导丝3中,隆起部50由与树脂层40b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但并不限于此。隆起部50也可以由与树脂层40b的前端部46a不同的材料形成。
[0053] 隆起部50设于树脂层40b的前端47a,从而在将导丝3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时,即使在树脂层40b从前端47a剥离(翻起)的情况下,设于树脂层40b的前端部46a的隆起部50也会勾挂于线圈体30的内周面36,从而根据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b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54] 此外,在图6所示的导丝3中,树脂层40b的前端部46a以及隆起部50紧固于芯轴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7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4所示那样,仅隆起部50a紧固于芯轴10。若仅对与图1所示的导丝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4中,树脂层40c具有后端部
42、锥形部44以及前端部46,在该前端部46的前端47设有隆起部50a,该隆起部50a具有比前端部46的外径D2粗的外径D4。
[0055] 在导丝4中,隆起部50a由与树脂层40c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隆起部50a也可以由与树脂层40c的前端部46不同的材料形成。
[0056] 隆起部50a设于树脂层40c的前端47,从而在将导丝4插入到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时,即使树脂层40c从前端47剥离(翻起)的情况下,设于树脂层40c的前端部46的隆起部50a也会勾挂于线圈体30的内周面36,从而根据锚固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c剥离(翻起)的可能性。
[0057] 接着,参照图8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5进行说明。若仅对与图1所示的导丝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5中,在树脂层40的锥形部44与树脂层40的后端部42的边界设有紧固部60,该紧固部60对芯轴10、线圈体30以及树脂层40进行紧固。
[0058] 在导丝5中,预先通过紧固部60将树脂层40与线圈体30以及芯轴10紧固。由此,在将导丝5插入到狭窄部或者堵塞部时,即使在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的摩擦阻力在树脂层40的锥形部44与树脂层40的后端部42的边界变高的情况下,在插入导丝5时,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在锥形部44与后端部42的边界剥离(翻起)。
[0059] 此外,在导丝5中,作为紧固部60,使用了粘接剂,但该材料没有特别限定。
[0060] 接着,参照图9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6进行说明。若仅对与图1所示的导丝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6中,线圈体30a以螺旋状卷绕十根线材31a而形成(参照图10)。另外,如图9所示,树脂层40d具有:对线圈体30a的外周进行包覆且具有粗的外径D1的后端部42b;在比后端部42b靠前端侧且位于芯轴10与线圈体30a之间,并具有比后端部42b细的外径D5的前端部46b;以及在后端部42b与前端部46b之间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1向D5缩径的锥形部44b。
[0061] 如作为图9的D-D剖面的图10所示,在横剖面观察时,树脂层40d的前端部46b进入线圈体30a的相邻的线材31a的线材间32。
[0062] 由此,在导丝6中,根据树脂层40d的前端部46b与线圈体30a的锚固效应(换言之,通过树脂层40d的前端部46b勾挂在相邻的线材31a的线材间32),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的前端部46b剥离(翻起)。
[0063] 此外,在图10所示的导丝6中,线圈体30a以螺旋状卷绕十根线材31a而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1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7所示那样,使用线圈体30b来代替30a,该线圈体30b如下形成:预先准备以螺旋状卷绕七根绞线31b而成的线材31c,扎十根该绞线31c并卷绕成螺旋状。此时,如图11所示,在横剖面观察时,树脂层40e的前端部46c进入线圈体30b的相邻的绞线31c的线材间32a。
[0064] 由此,在导丝7中,根据树脂层40e的前端部46c与线圈体30b的锚固效应(换言之,通过树脂层40e的前端部46c勾挂在相邻的绞线31c的线材间32a)、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树脂层40e的前端部46c剥离(翻起)。
[0065] 作为构成线圈体30a的线材31a、或者构成线圈体31b的线材31b所使用的材料,与导丝1的线材30相同,可列举例如金、白金、钨、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合金等。此外,构成线圈体30a的线材31a的根数并不限定于十根,只要是多根即可。另外,构成线圈体30b的绞线31c的根数并不限定于十根,只要是多根即可。并且,构成该绞线31c的线材31b的根数并不限定于七根,只要是多根即可。
[0066] 接着,参照图12对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8进行说明。若仅对与图5所示的导丝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则在导丝8中,线圈体30c具有:位于树脂层40a的后端部42a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D6的小径部62;位于树脂层40a的前端部46a且具有比小径部62粗的线圈外径D7的大径部66;以及位于树脂层40a的锥形部44a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6向D7扩径的扩径部64。另外,线圈体30c的在大径部66的线圈外径D7比树脂层40a的在后端部42a的外径D1大(D7>D1)。
[0067] 因此,即使在将导丝8插入弯曲的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情况下,也可降低树脂层40a的锥形部44a和树脂层40a的后端部42a的边界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接触的可能性,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插入导丝8时的树脂层40a的剥离(翻起)。
[0068] 此外,与导丝3、4相同,在导丝5、6、7、8中,也可以在前端部46、46a、46b、46c的前端47、47a、47b设置隆起部50、50a。
[0069] 另外,与导丝5相同,在导丝2、3、4、6、7、8中,也可以在锥形部44a、44b与后端部42a、42b的边界设置紧固部60,该紧固部60对芯轴10、线圈体30、30a、30b、30c以及树脂层
40a~40e进行紧固。
[0070] 并且,与导丝8相同,在导丝1、3、4、5、6、7中,线圈体30、30a、30b具有:位于树脂层40~40e的后端部42、42a、42b的具有细的线圈外径D6的小径部62;位于树脂层40~40e的前端部46~46c且具有比小径部62粗的线圈外径D7的大径部66;以及位于树脂层40~40e的锥形部44、44a、44b且线圈外径朝向前端侧从D6向D7扩径的扩径部64,而且,线圈体30、30a、
30b的在大径部66的线圈外径D7也可以比树脂层40~40e的在后端部42、42a、42b的外径D1大(D7>D1)。
[0071] 此外,在上述所说明的导丝1~8中,树脂层40~40e的前端部46~46c的前端47、47a、47b从前端紧固部20向后端侧离开,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树脂层40~40e的前端部46~46c的前端47、47a、47b与前端紧固部20相互紧固。
[0072] 符号的说明
[0073] 1~8—导丝,10—芯轴,20—前端紧固部,30、30a、30b、30c—线圈体,31、31a、31b—线材,31c—绞线,32、32a—线材间,35—外周面,40、40a、40b、40c、40d、40e—树脂层,
42、42a、42b—后端部,44、44a、44b—锥形部,46、46a、46b、46c—前端部,47、47a、47b—前端,50、50a—隆起部,60—紧固部,62—小径部,64—扩径部,66—大径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