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服务 / 正压通气 / 持续正压通气 /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

混合动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

阅读:209发布:2020-11-07

专利汇可以提供混合动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混合动 力 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储气装置运行并储存压缩气体;静态启动装置运行并通过档位装置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并使其进行预先转动;驾驶员开启离合控制机构并使离合机构切换至输出状态,此时离合机构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使得车辆起步不易熄火;车辆起步成功后,驾驶员关闭启动控制机构并使静态启动装置停止运行,同时 超越 离合器 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未能通过 转轴 向静态启动装置反向输出动力,此时车辆正常行进;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与离合装置,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可增大车辆的牵引 扭矩 。,下面是混合动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混合动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储气阶段;
S1:安装于安装壳体上的储气装置运行并储存压缩气体;
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输入轴、储气罐、气、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感应储气罐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气泵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
发动机运行并牵引输入轴转动,输入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牵引气泵运行,气泵运行并向储气罐内输送压缩气体,当储气罐内蓄满压缩气体后,感应切断机构自动感应到并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储气罐停止储存压缩气体;
(二)起步阶段;
S2:静态启动装置运行并通过档位装置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并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所述的档位装置包括转轴、换挡机构、输出轴,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汽车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换挡机构设置于转轴与输出轴之间,转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
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包括用于以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达、用于气动马达与储气罐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用于气动马达与转轴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机构、离合控制机构、动力连接机构二,离合机构用于在车辆起步后接收输入轴动力并经动力连接机构二将动力输出至转轴,离合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离合机构内部动力是否可传递;
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从动件、主动件,主动件与动力连接机构二连接,从动件与输入轴连接,离合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驾驶员开启启动控制机构,即使其切换至开启状态,此时气动马达开始运行并通过动力连接机构一、转轴、动力连接机构二向离合机构的主动件输出动力,即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与此同时,输入轴接受发动机动力并使离合机构的从动件空转,并且离合机构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
S3:驾驶员开启离合控制机构并使离合机构切换至输出状态,此时离合机构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使得车辆起步不易熄火;
S4: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
车辆起步成功后,驾驶员关闭启动控制机构并使静态启动装置停止运行,同时超越离合器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未能通过转轴向静态启动装置反向输出动力,此时车辆正常行进;
(三)爬坡阶段;
S5: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与离合装置,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可增大车辆的牵引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输入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输入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
所述的储气罐与气泵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且气泵的气泵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传递轴一、传递轴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气泵的泵壳上,传递轴一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一活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构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构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构件为带传动构件;
所述的传递轴一朝向气泵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气泵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朝向传递轴一的滑动段、背离传递轴一的传递段;
所述的传递轴二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二之间,且传递轴二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二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靠近传递轴一的连接段一、靠近气泵的连接段二,且连接段二直径小于连接段一直径;
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一自由端位于设置于传递轴一端面的安装槽内,连接段一自由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一可通过连接件持续向传递轴二输出动力,连接件为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内花键一、设置于连接段一自由端的外花键一;
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位于设置于气泵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槽内,连接段二自由端穿过连接槽的滑动段并位于传递段内,且连接段一与连接槽滑动段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与连接槽传递段之间设置有连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二可持续向气泵输出动力,连动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二自由端的外花键二、设置于连接槽传递段的内花键二;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可向气泵输出动力的传递状态、断开向气泵输出动力的断开状态,且动力传递机构的初始状态为传递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感应切断机构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一之间,感应切断机构包括感应气缸、推板、连接管、感应弹簧,感应气缸包括感应缸体、感应活塞、感应活塞杆,感应缸体为环形柱体结构,感应缸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与气泵同轴布置,感应缸体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缸腔,且感应缸体朝向气泵的端面设置有与感应缸腔之间相互接通的环形过渡腔,并且该端面匹配安装有感应缸盖,感应缸盖上设置有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的导气嘴;
所述的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端面开设有与感应缸腔接通的导孔,所述的感应活塞设置于感应缸体的感应缸腔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活塞杆的一端与感应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一侧,所述的感应活塞与感应活塞杆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推板为环形板体,推板固定于感应活塞杆自由端且推板与气泵同轴布置,所述的传递轴二外部设置有外置台阶,且外置台阶位于推板背离气泵的一侧,并且外置台阶与推板接触
所述的连接管用于储气罐与导气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所述的感应弹簧套设于传递轴二外部且位于外置台阶背离气泵的一侧,感应弹簧的一端与外置台阶抵触、另一端与固定支架抵触,且感应弹簧的弹力使传递轴二做背离传递轴一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气动马达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动马达固定于安装壳体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伸入至安装壳体内部;
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控制器、用于启动控制器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一、用于启动控制器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二;
所述的启动控制器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壳体外部,启动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启动控制器包括控制件、启动气
所述的启动阀包括启动阀体、启动阀芯、启动阀杆,所述的启动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的壳体结构,启动阀体固定于支撑板上,启动阀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阀盖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的启动阀芯设置于启动阀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启动阀芯可封闭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的接通,所述的启动阀杆的一端与启动阀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启动阀体外部;
所述的导气管一用于进气接口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所述的导气管二用于出气接口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控制件包括启动电机、启动齿轮、启动齿条,启动电机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启动阀杆的延伸方向,启动齿轮固定于启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外部,启动齿条延伸方向平行于启动阀杆延伸方向,且启动齿条固定于启动阀杆自由端,启动齿轮与启动齿条啮合
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设置于安装壳体内部,动力连接机构一包括主动直齿轮一、从动直齿轮一,主动直齿轮一固定于气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外部,从动直齿轮一固定于转轴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一与从动直齿轮一啮合;
所述的从动直齿轮一固定连接于超越离合器的外圈体,超越离合器的内圈体固定连接于转轴外部,超越离合器用于实现从动直齿轮一的扭力由从动直齿轮一向转轴进行单向传递,所述的超越离合器为滚珠式超越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离合机构设置于安装壳体内;
所述的离合机构的主动件包括离合罩壳,离合罩壳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离合罩壳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离合罩壳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于输入轴外部且两者之间的转动互不干涉,并且离合罩壳的开口端朝向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离合罩壳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固定凸起;
所述的离合机构的从动件设置于离合罩壳内,从动件包括从动、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且固定套筒通过连动部件同轴安装于输入轴外部,并且固定套筒沿输入轴轴向发生位移时,输入轴可持续向固定套筒输出动力,连动部件为设置于固定套筒的内花键三、设置于输入轴的外花键三;
所述的从动块为圆柱体结构,从动块上同轴设置有套孔且从动块通过套孔同轴活动套接于固定套筒外部,所述的离合罩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限制从动块做靠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内置台阶;
所述的从动块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径向的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引导方向平行于从动块在该点处的直径方向,导向槽靠近从动块外圆面的部分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导向区,限位块底部、固定套筒外圆面、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避让区;
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外圆面设置有铰接凸起且铰接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的避让区内;
所述的从动件还包括嵌合块、摆杆、离合弹簧,嵌合块为与固定套筒同轴布置的弧形块结构且嵌合块放置于从动块外圆面上,嵌合块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且导向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导向区内,导向凸起与导向槽导向区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嵌合块外弧面与离合罩壳腔壁之间设置有嵌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嵌接件构成可随时嵌入分离式的动力连接,嵌接件包括设置于离合罩壳腔壁的接收牙、设置于嵌合块外弧面的驱动牙;
所述的摆杆的一端与设置于嵌合块上的导向凸起铰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套筒上的铰接凸起铰接,且两铰接轴芯线均为从动块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
所述的离合弹簧套设于输入轴外部并位于离合罩壳腔底与固定套筒之间,离合弹簧的弹力使固定套筒做远离离合罩壳腔底的运动;
所述的离合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6.所述的嵌合块沿从动块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摆杆、设置于从动块上的导向槽均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离合控制机构包括离合控制器、液压油管、推送构件,推送构件用于推动/撤销推动固定套筒,离合控制器用于驱动推送构件运行,液压油管用于离合控制器与推送构件之间的连接接通;
所述的离合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离合控制器包括液压缸、控制器,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液压活塞、液压活塞杆,所述的液压缸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液压缸盖的缸体结构,液压缸体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液压缸体内设置有液压油,液压缸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液压缸体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嘴,所述的液压活塞设置于液压缸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液压活塞杆的一端与液压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位于液压缸体外部;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电机、控制齿轮、控制齿条,控制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控制齿轮固定于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控制齿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液压活塞杆延伸方向,且控制齿条固定于液压活塞杆自由端,控制齿轮与控制齿条啮合;
所述的推送构件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位于离合机构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一侧,推送构件包括过渡缸体、推送缸、推送盘;
所述的过渡缸体为圆柱体结构且过渡缸体固定于安装壳体内,过渡缸体还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过渡缸体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一,过渡缸体朝向离合机构的端面设置有过渡套筒,过渡缸体背离离合机构的端面设置有过渡油室且过渡油室与过渡套筒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相互接通的过渡孔,并且该端面匹配设置有过渡缸盖,过渡缸体上还设置有与过渡油室接通的过渡嘴;
所述的推送缸包括推送缸体、推送活塞、推送活塞杆,推送缸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缸体结构,且推送缸体开口端固定套接于过渡套筒内,并且推送缸体的封闭端开设有伸出孔;
所述的推送活塞设置于推送缸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推送活塞杆的一端与推送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推送缸体朝向离合机构的一侧;
所述的推送缸沿过渡缸体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过渡套筒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推送盘固定于推送活塞杆的自由端,推送盘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推送盘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二,推送盘与固定套筒接触;
所述的液压油管用于设置于液压缸体封闭端的连接嘴与设置于过渡缸体上的过渡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二包括主动直齿轮二、从动直齿轮二,主动直齿轮二固定于固定凸起外部,从动直齿轮二固定于转轴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二与从动直齿轮二啮合。

说明书全文

混合动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起步辅助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受重视,汽车发动机朝着增压小型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小排量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此时增压器没有工作,输出的扭矩偏小,尤其是在怠速工况下,这就使车辆起步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实习驾驶员越来越多,开手动挡车辆在起步过程中离合器配合不好,甚至不踩油门起步,造成车辆起步时容易熄火的问题也十分常见,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使用线性离合器位置传感器的扭矩控制策略提升起步性能,但这种线性离合器传感器非常贵,成本很高,而且匹配这种传感器的EMS控制器需要采用扭矩控制结构,控制策略非常复杂,需要进过高温、高寒、高原的三高标定校准起步辅助策略,所以整车标定开发难度很大,开发周期很长,费用高,而小型车对成本和开发周期要求很高,这样方法明显不使用,此外,现有技术也有采用被动起步补偿控制方法,但当驾驶员快速踩或松离合器踏板时,被动方式补偿不及时,还是很容易熄火,不能从跟班上解决起步易熄火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辅助汽车起步的混动变速设备,该设备的辅助动力系统为利用高压气体驱动的气动达,能够对离合器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此外车辆在爬坡时,可同时启用混动变速设备的两套动力系统,可提高车辆的牵引扭矩。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起步辅助方法,静态启动装置能够在车辆起步之前对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即对主动件进行预先转动,且该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从动件启动时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一)储气阶段;
S1:安装于安装壳体上的储气装置运行并储存压缩气体;
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输入轴、储气罐、气、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感应储气罐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气泵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
发动机运行并牵引输入轴转动,输入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牵引气泵运行,气泵运行并向储气罐内输送压缩气体, 当储气罐内蓄满压缩气体后,感应切断机构自动感应到并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储气罐停止储存压缩气体;
(二)起步阶段;
S2:静态启动装置运行并通过档位装置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并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所述的档位装置包括转轴、换挡机构、输出轴,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汽车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换挡机构设置于转轴与输出轴之间,转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
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包括用于以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马达、用于气动马达与储气罐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用于气动马达与转轴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机构、离合控制机构、动力连接机构二,离合机构用于在车辆起步后接收输入轴动力并经动力连接机构二将动力输出至转轴,离合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离合机构内部动力是否可传递;
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从动件、主动件,主动件与动力连接机构二连接,从动件与输入轴连接,离合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驾驶员开启启动控制机构,即使其切换至开启状态,此时气动马达开始运行并通过动力连接机构一、转轴、动力连接机构二向离合机构的主动件输出动力,即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与此同时,输入轴接受发动机动力并使离合机构的从动件空转,并且离合机构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
S3:驾驶员开启离合控制机构并使离合机构切换至输出状态,此时离合机构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使得车辆起步不易熄火;
S4: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
车辆起步成功后,驾驶员关闭启动控制机构并使静态启动装置停止运行,同时超越离合器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未能通过转轴向静态启动装置反向输出动力,此时车辆正常行进;
(三)爬坡阶段;
S5: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与离合装置,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可增大车辆的牵引扭矩。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 所述的输入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输入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所述的储气罐与气泵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且气泵的气泵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传递轴一、传递轴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气泵的泵壳上,传递轴一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一活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构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构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构件为带传动构件;
所述的传递轴一朝向气泵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气泵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朝向传递轴一的滑动段、背离传递轴一的传递段;
所述的传递轴二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二之间,且传递轴二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二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靠近传递轴一的连接段一、靠近气泵的连接段二,且连接段二直径小于连接段一直径;
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一自由端位于设置于传递轴一端面的安装槽内,连接段一自由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一可通过连接件持续向传递轴二输出动力,连接件为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内花键一、设置于连接段一自由端的外花键一;
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位于设置于气泵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槽内,连接段二自由端穿过连接槽的滑动段并位于传递段内,且连接段一与连接槽滑动段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与连接槽传递段之间设置有连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二可持续向气泵输出动力,连动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二自由端的外花键二、设置于连接槽传递段的内花键二;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可向气泵输出动力的传递状态、断开向气泵输出动力的断开状态,且动力传递机构的初始状态为传递状态。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 所述的感应切断机构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一之间,感应切断机构包括感应气缸、推板、连接管、感应弹簧,感应气缸包括感应缸体、感应活塞、感应活塞杆,感应缸体为环形柱体结构,感应缸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与气泵同轴布置,感应缸体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缸腔,且感应缸体朝向气泵的端面设置有与感应缸腔之间相互接通的环形过渡腔,并且该端面匹配安装有感应缸盖,感应缸盖上设置有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的导气嘴;所述的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端面开设有与感应缸腔接通的导孔,所述的感应活塞设置于感应缸体的感应缸腔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活塞杆的一端与感应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一侧,所述的感应活塞与感应活塞杆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推板为环形板体,推板固定于感应活塞杆自由端且推板与气泵同轴布置,所述的传递轴二外部设置有外置台阶,且外置台阶位于推板背离气泵的一侧,并且外置台阶与推板接触
所述的连接管用于储气罐与导气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所述的感应弹簧套设于传递轴二外部且位于外置台阶背离气泵的一侧,感应弹簧的一端与外置台阶抵触、另一端与固定支架抵触,且感应弹簧的弹力使传递轴二做背离传递轴一的运动。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 所述的气动马达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动马达固定于安装壳体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伸入至安装壳体内部;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控制器、用于启动控制器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一、用于启动控制器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二;
所述的启动控制器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壳体外部,启动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启动控制器包括控制件、启动气
所述的启动阀包括启动阀体、启动阀芯、启动阀杆,所述的启动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的壳体结构,启动阀体固定于支撑板上,启动阀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阀盖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的启动阀芯设置于启动阀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启动阀芯可封闭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的接通,所述的启动阀杆的一端与启动阀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启动阀体外部;
所述的导气管一用于进气接口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所述的导气管二用于出气接口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控制件包括启动电机、启动齿轮、启动齿条,启动电机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启动阀杆的延伸方向,启动齿轮固定于启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外部,启动齿条延伸方向平行于启动阀杆延伸方向,且启动齿条固定于启动阀杆自由端,启动齿轮与启动齿条啮合
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向气动马达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设置于安装壳体内部,动力连接机构一包括主动直齿轮一、从动直齿轮一,主动直齿轮一固定于气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外部,从动直齿轮一固定于转轴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一与从动直齿轮一啮合;
所述的从动直齿轮一固定连接于超越离合器的外圈体,超越离合器的内圈体固定连接于转轴外部,超越离合器用于实现从动直齿轮一的扭力由从动直齿轮一向转轴进行单向传递,所述的超越离合器为滚珠式超越离合器。
[0012]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3] 所述的离合机构设置于安装壳体内;所述的离合机构的主动件包括离合罩壳,离合罩壳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离合罩壳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离合罩壳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于输入轴外部且两者之间的转动互不干涉,并且离合罩壳的开口端朝向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离合罩壳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固定凸起;
所述的离合机构的从动件设置于离合罩壳内,从动件包括从动、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且固定套筒通过连动部件同轴安装于输入轴外部,并且固定套筒沿输入轴轴向发生位移时,输入轴可持续向固定套筒输出动力,连动部件为设置于固定套筒的内花键三、设置于输入轴的外花键三;
所述的从动块为圆柱体结构,从动块上同轴设置有套孔且从动块通过套孔同轴活动套接于固定套筒外部,所述的离合罩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限制从动块做靠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内置台阶;
所述的从动块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径向的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引导方向平行于从动块在该点处的直径方向,导向槽靠近从动块外圆面的部分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导向区,限位块底部、固定套筒外圆面、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避让区;
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外圆面设置有铰接凸起且铰接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的避让区内;
所述的从动件还包括嵌合块、摆杆、离合弹簧,嵌合块为与固定套筒同轴布置的弧形块结构且嵌合块放置于从动块外圆面上,嵌合块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且导向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导向区内,导向凸起与导向槽导向区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嵌合块外弧面与离合罩壳腔壁之间设置有嵌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嵌接件构成可随时嵌入分离式的动力连接,嵌接件包括设置于离合罩壳腔壁的接收牙、设置于嵌合块外弧面的驱动牙;
所述的摆杆的一端与设置于嵌合块上的导向凸起铰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套筒上的铰接凸起铰接,且两铰接轴芯线均为从动块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
所述的离合弹簧套设于输入轴外部并位于离合罩壳腔底与固定套筒之间,离合弹簧的弹力使固定套筒做远离离合罩壳腔底的运动;
所述的离合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0014] 所述的嵌合块沿从动块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摆杆、设置于从动块上的导向槽均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001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6] 所述的离合控制机构包括离合控制器、液压油管、推送构件,推送构件用于推动/撤销推动固定套筒,离合控制器用于驱动推送构件运行,液压油管用于离合控制器与推送构件之间的连接接通;所述的离合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离合控制器包括液压缸、控制器,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液压活塞、液压活塞杆,所述的液压缸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液压缸盖的缸体结构,液压缸体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液压缸体内设置有液压油,液压缸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液压缸体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嘴,所述的液压活塞设置于液压缸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液压活塞杆的一端与液压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位于液压缸体外部;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电机、控制齿轮、控制齿条,控制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控制齿轮固定于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控制齿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液压活塞杆延伸方向,且控制齿条固定于液压活塞杆自由端,控制齿轮与控制齿条啮合;
所述的推送构件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位于离合机构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一侧,推送构件包括过渡缸体、推送缸、推送盘;
所述的过渡缸体为圆柱体结构且过渡缸体固定于安装壳体内,过渡缸体还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过渡缸体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一,过渡缸体朝向离合机构的端面设置有过渡套筒,过渡缸体背离离合机构的端面设置有过渡油室且过渡油室与过渡套筒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相互接通的过渡孔,并且该端面匹配设置有过渡缸盖,过渡缸体上还设置有与过渡油室接通的过渡嘴;
所述的推送缸包括推送缸体、推送活塞、推送活塞杆,推送缸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缸体结构,且推送缸体开口端固定套接于过渡套筒内,并且推送缸体的封闭端开设有伸出孔;
所述的推送活塞设置于推送缸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推送活塞杆的一端与推送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推送缸体朝向离合机构的一侧;
所述的推送缸沿过渡缸体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过渡套筒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推送盘固定于推送活塞杆的自由端,推送盘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推送盘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二,推送盘与固定套筒接触;
所述的液压油管用于设置于液压缸体封闭端的连接嘴与设置于过渡缸体上的过渡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001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8] 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二包括主动直齿轮二、从动直齿轮二,主动直齿轮二固定于固定凸起外部,从动直齿轮二固定于转轴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二与从动直齿轮二啮合。
[001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静态启动装置能够在车辆起步之前对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即对主动件进行预先转动,且该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从动件启动时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静态启动装置以储气装置为动力源,即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安全性更佳,同时储气装置储存满压缩气体后可自动断开与输入轴之间的动力连接,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当汽车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与离合装置,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大大增加了对车辆的牵引扭矩。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档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的储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的感应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的传递轴一、传递轴二、气泵的剖视配合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的感应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的感应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的静态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启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发明的启动控制器的剖视图。
[0031] 图12为本发明的气动马达、动力连接机构一、转轴的配合图。
[0032] 图13为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转轴、从动直齿轮一的配合图。
[0033] 图14为本发明的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5为本发明的离合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6为本发明的离合控制器的剖视图。
[0036] 图17为本发明的输入轴、过渡缸体的配合图。
[0037] 图18为本发明的过渡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9为本发明的推送缸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0为本发明的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1为本发明的主动件与输入轴的配合图。
[0041] 图22为本发明的从动件与输入轴的配合图。
[0042] 图23为本发明的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4为本发明的从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5为本发明的动力连接机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动力切换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一)储气阶段;
S1:安装于安装壳体上的储气装置100运行并储存压缩气体;
所述的储气装置100包括输入轴、储气罐110、气泵120、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120的动力传递机构130、用于感应储气罐110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130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140,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气泵120与储气罐110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
发动机运行并牵引输入轴转动,输入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30牵引气泵120运行,气泵120运行并向储气罐110内输送压缩气体,当储气罐110内蓄满压缩气体后,感应切断机构140自动感应到并切断动力传递机构130内部动力传递,储气罐110停止储存压缩气体;
(二)起步阶段;
S2:静态启动装置200运行并通过档位装置400向离合装置300输出端输出动力并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所述的档位装置400包括转轴410、换挡机构420、输出轴430,输出轴420的动力输出端与汽车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410轴向平行于输出轴420轴向,换挡机构420设置于转轴410与输出轴430之间,转轴410与换挡机构420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430与换挡机构
420的输出部件连接;
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200包括用于以储气罐110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马达
210、用于气动马达210与储气罐110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220、用于气动马达210与转轴410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410向离合装置300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230,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22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210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220向气动马达210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220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所述的离合装置300包括离合机构310、离合控制机构320、动力连接机构二330,离合机构310用于在车辆起步后接收输入轴动力并经动力连接机构二330将动力输出至转轴410,离合控制机构320用于控制离合机构310内部动力是否可传递;
所述的离合机构310包括从动件、主动件,主动件与动力连接机构二330连接,从动件与输入轴连接,离合机构31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310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驾驶员开启启动控制机构220,即使其切换至开启状态,此时气动马达210开始运行并通过动力连接机构一230、转轴410、动力连接机构二330向离合机构310的主动件输出动力,即使其进行预先转动;
与此同时,输入轴接受发动机动力并使离合机构310的从动件空转,并且离合机构310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310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
S3:驾驶员开启离合控制机构320并使离合机构310切换至输出状态,此时离合机构310主动件的转速与离合机构310从动件的转速相匹配,使得车辆起步不易熄火;
S4: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230与转轴410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233;
车辆起步成功后,驾驶员关闭启动控制机构220并使静态启动装置200停止运行,同时超越离合器233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300未能通过转轴410向静态启动装置200反向输出动力,此时车辆正常行进;
(三)爬坡阶段;
S5: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200与离合装置300,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可增大车辆的牵引扭矩。
[0046] 本发明采用静态启动装置辅助车辆起步的优越性在于,静态启动装置能够在车辆起步之前对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即对主动件进行预先转动,且该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从动件启动时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静态启动装置以储气装置为动力源,即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安全性更佳,同时储气装置储存满压缩气体后可自动断开与输入轴之间的动力连接,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当汽车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与离合装置,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大大增加了对车辆的牵引扭矩。
[0047] 用于辅助汽车静态起步的混动变速设备,包括安装壳体、储气装置100、静态启动装置200、离合装置300、档位装置400,安装壳体为设置有安装内腔并安装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离合装置300用于直接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并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所述的档位装置400用于车辆换挡,所述的储气装置100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200用于车辆静态起步前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并防止其起步熄火。
[0048] 储气装置100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开始储存压缩气体,当储气装置100储存满压缩气体后自动断开与发动机之间的动力连接;车辆静态起步时,驾驶员脚踩离合踏板并使离合装置300处于内部动力断开连接的空转状态,同时静态启动装置200运行并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且其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300的空转转速相匹配,而后驾驶员松开离合踏板并使离合装置300内部动力连接,此时由于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转速与离合装置300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使得车辆起步不易熄火;
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200与离合装置300,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大大增加了车辆的牵引扭矩。
[0049] 所述的档位装置400包括转轴410、换挡机构420、输出轴430,输出轴420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出轴420的动力输出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部并与车辆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410轴向平行于输出轴420轴向,且转轴410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0050] 所述的换挡机构420设置于转轴410与输出轴430之间,转轴410与换挡机构420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430与换挡机构420的输出部件连接。
[0051] 车辆前进时,发动机可通过离合装置300向转轴410输出动力,并经换挡机构420向输出轴430传递,从而驱动车辆行进系统运行;当车辆需换挡时,可通过换挡机构420进行换挡处理,所述的换挡机构420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0052] 所述的储气装置100包括输入轴、储气罐110、气泵120、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120的动力传递机构130、用于感应储气罐110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130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140。
[0053] 所述的输入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430轴向,输入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发动机运行并可通过动力传递件向输入轴输出动力并使输入轴绕自身轴向转动,动力传递件为现有的常规技术,不在赘述。
[0054] 所述的储气罐110与气泵120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且气泵120的气泵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430轴向,气泵120与储气罐110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
[0055] 气泵120运行并可通过通气管向储气罐110输送压缩气体。
[0056]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30包括传递轴一131、传递轴二132、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气泵120的泵壳上,传递轴一131与气泵120同轴布置,传递轴一131活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131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构件133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构件133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动力传递构件133为带传动构件。
[0057] 所述的传递轴一131朝向气泵120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气泵120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朝向传递轴一131的滑动段、背离传递轴一131的传递段。
[0058] 所述的传递轴二132设置于气泵120与传递轴二132之间,且传递轴二132与气泵120同轴布置,传递轴二132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靠近传递轴一131的连接段一、靠近气泵
120的连接段二,且连接段二直径小于连接段一直径。
[0059] 所述的传递轴二132的连接段一自由端位于设置于传递轴一131端面的安装槽内,连接段一自由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132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一131可通过连接件持续向传递轴二132输出动力,具体的,连接件为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内花键一、设置于连接段一自由端的外花键一。
[0060] 所述的传递轴二132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位于设置于气泵120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槽内,具体的,连接段二自由端穿过连接槽的滑动段并位于传递段内,且连接段一与连接槽滑动段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0061] 所述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与连接槽传递段之间设置有连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132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二132可持续向气泵120输出动力,具体的,连动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二自由端的外花键二、设置于连接槽传递段的内花键二。
[0062]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3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可向气泵120输出动力的传递状态、断开向气泵120输出动力的断开状态,且动力传递机构130的初始状态为传递状态。
[0063] 输入轴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构件133牵引传递轴一131同步转动,传递轴一131转动并牵引传递轴二132同步转动,传递轴二132转动并牵引气泵120运行,从而使储气罐110内开始储存压缩气体,同时该过程中,感应切断机构140使传递轴二132做靠近传递轴一131的运动,当储气罐110蓄满后,传递轴二132的连接段二自由端脱离连接槽传递段并位于滑动段内,此时传递轴二132停止向气泵120输出动力,动力传递机构130整体处于空转,即动力传递机构130切换至断开状态。
[0064] 所述的感应切断机构140设置于气泵120与传递轴一131之间,感应切断机构140包括感应气缸、推板144、连接管145、感应弹簧146,感应气缸包括感应缸体141、感应活塞142、感应活塞杆143,感应缸体141为环形柱体结构,感应缸体141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与气泵120同轴布置,感应缸体141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缸腔,且感应缸体
141朝向气泵120的端面设置有与感应缸腔之间相互接通的环形过渡腔,并且该端面匹配安装有感应缸盖,感应缸盖上设置有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的导气嘴。
[0065] 所述的感应缸体141背离气泵120的端面开设有与感应缸腔接通的导孔,所述的感应活塞142设置于感应缸体141的感应缸腔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活塞杆143的一端与感应活塞14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感应缸体141背离气泵120的一侧,所述的感应活塞142与感应活塞杆143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0066] 所述的推板144为环形板体,推板144固定于感应活塞杆143自由端且推板144与气泵120同轴布置,所述的传递轴二132外部设置有外置台阶,且外置台阶位于推板144背离气泵120的一侧,并且外置台阶与推板144接触。
[0067] 所述的连接管145用于储气罐110与导气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0068] 所述的感应弹簧146套设于传递轴二132外部且位于外置台阶背离气泵120的一侧,感应弹簧146的一端与外置台阶抵触、另一端与固定支架抵触,且感应弹簧146的弹力使传递轴二132做背离传递轴一131的运动。
[0069] 储气罐110内储存压缩气体的同时,压缩气体会随之通过连接管145流入至感应气缸内,使得推板144克服感应弹簧146弹力并推动传递轴二132做靠近传递轴一131的运动,当储气罐110蓄满压缩气体后,推板144推动传递轴二132运动并使传递轴二132的连接段二自由端脱离连接槽传递段并位于滑动段内,此时动力传递机构130切换至断开状态;当储气罐110内的压缩气体使用后,感应弹簧146的弹力会推动传递轴二132做背离传递轴一131的运动,使得动力传递机构130重新切换回传递状态,储气罐110可继续积蓄压缩气体。
[0070] 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200包括用于以储气罐110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马达210、用于气动马达210与储气罐110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220、用于气动马达210与转轴410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410向离合装置300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230。
[0071] 所述的气动马达210轴向平行于输出轴430轴向,气动马达210固定于安装壳体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伸入至安装壳体内部。
[0072] 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220包括启动控制器2210、用于启动控制器2210与储气罐110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一2220、用于启动控制器2210与气动马达210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二2230。
[0073] 所述的启动控制器2210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壳体外部,启动控制器2210安装于支撑板上,启动控制器2210包括控制件、启动气阀。
[0074] 所述的启动阀包括启动阀体2211、启动阀芯2212、启动阀杆2213,所述的启动阀体221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的壳体结构,启动阀体2211固定于支撑板上,启动阀体2211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阀盖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的启动阀芯2212设置于启动阀体2211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启动阀芯2212可封闭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的接通,所述的启动阀杆2213的一端与启动阀芯221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启动阀体2211外部。
[0075] 所述的导气管一2220用于进气接口与储气罐110之间连接接通,所述的导气管二2230用于出气接口与气动马达210之间连接接通。
[0076] 所述的控制件包括启动电机2214、启动齿轮2215、启动齿条2216,启动电机2214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启动阀杆2213的延伸方向,启动齿轮2215固定于启动电机2214的动力输出端外部,启动齿条2216延伸方向平行于启动阀杆2213延伸方向,且启动齿条2216固定于启动阀杆2213自由端,启动齿轮2215与启动齿条2216啮合。
[0077] 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22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阻断压缩气体向气动马达210流入的关闭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启动控制机构220向气动马达210流入的开启状态,启动控制机构220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
[0078] 车辆起步时,驾驶员开启启动电机2214,启动电机2214运行并使启动阀杆2213运行并最终使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接通,启动控制机构220切换至开启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导气管一2220、启动阀、导气管二2230流入至气动马达210内,使得气动马达210运行,气动马达210运行并通过动力连接机构一230、转轴410向离合装置300输出端输出动力,并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且其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300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从而达到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的目的。
[0079] 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一230设置于安装壳体内部,动力连接机构一230包括主动直齿轮一231、从动直齿轮一232,主动直齿轮一231固定于气动马达210的动力输出端外部,从动直齿轮一232固定于转轴410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一231与从动直齿轮一232啮合。
[0080] 气动马达210运行并通过直齿轮一231、从动直齿轮一232使转轴410转动,并通过转轴410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
[0081] 更为具体的,车辆起步过程中,静态启动装置200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后,驾驶员松开离合踏板并使离合装置300内部动力可连接传递,从而使车辆起步成功,而后离合装置300接收发动机动力并持续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且静态启动装置200停止运行,此后由于离合装置300会通过转轴410向气动马达210输出动力,这会造成车辆的牵引扭矩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从动直齿轮一232与转轴410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233。
[0082] 所述的从动直齿轮一232固定连接于超越离合器233的外圈体,超越离合器233的内圈体固定连接于转轴410外部,尤为重要的,通过超越离合器233可实现从动直齿轮一232的扭力由从动直齿轮一232向转轴410进行单向传递,进一步的具体化,所述的超越离合器233为滚珠式超越离合器。
[0083] 车辆起步成功后,离合装置300接收发动机动力并持续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且静态启动装置200停止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超越离合器233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300未能通过转轴410向气动马达210输出动力。
[0084] 所述的离合装置300包括离合机构310、离合控制机构320、动力连接机构二330,离合机构310用于在车辆起步后接收输入轴动力并经动力连接机构二330将动力输出至档位装置400,离合控制机构320用于控制离合机构310内部动力是否可传递。
[0085] 所述的离合机构310设置于安装壳体内,离合机构310包括从动件、主动件,主动件与动力连接机构二330连接,从动件与输入轴连接。
[0086] 所述的主动件包括离合罩壳311,离合罩壳3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离合罩壳311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安装孔,离合罩壳311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于输入轴外部且两者之间的转动互不干涉,并且离合罩壳311的开口端朝向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离合罩壳311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固定凸起312。
[0087] 所述的从动件设置于离合罩壳311内,从动件包括从动块313、固定套筒315,固定套筒315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连动部件且固定套筒315通过连动部件同轴安装于输入轴外部,并且固定套筒315沿输入轴轴向发生位移时,输入轴可持续向固定套筒315输出动力,具体的,连动部件为设置于固定套筒315的内花键三、设置于输入轴的外花键三。
[0088] 所述的从动块313为圆柱体结构,从动块313上同轴设置有套孔且从动块313通过套孔同轴活动套接于固定套筒315外部,所述的离合罩壳31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限制从动块313做靠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内置台阶。
[0089] 所述的从动块313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径向的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引导方向平行于从动块313在该点处的直径方向,导向槽靠近从动块313外圆面的部分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导向区,限位块底部、固定套筒315外圆面、导向槽槽底之间的区域为导向槽的避让区。
[0090] 所述的固定套筒315的外圆面设置有铰接凸起且铰接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的避让区内。
[0091] 所述的从动件还包括嵌合块314、摆杆316、离合弹簧317,嵌合块314为与固定套筒315同轴布置的弧形块结构且嵌合块314放置于从动块313外圆面上,嵌合块314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且导向凸起自由端位于导向槽导向区内,导向凸起与导向槽导向区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0092] 所述的嵌合块314外弧面与离合罩壳311腔壁之间设置有嵌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嵌接件构成可随时嵌入分离式的动力连接,具体的,嵌接件包括设置于离合罩壳311腔壁的接收牙、设置于嵌合块314外弧面的驱动牙。
[0093] 所述的摆杆316的一端与设置于嵌合块314上的导向凸起铰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固定套筒315上的铰接凸起铰接,且两铰接轴芯线均为从动块313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
[0094] 所述的离合弹簧317套设于输入轴外部并位于离合罩壳311腔底与固定套筒315之间,离合弹簧317的弹力使固定套筒315做远离离合罩壳311腔底的运动。
[0095] 所述的离合机构31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从动件可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输出状态、从动件未能向主动件输出动力的切断状态,且离合机构310的初始状态为切断状态。
[0096] 优选的,所述的嵌合块314沿从动块313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摆杆316、设置于从动块313上的导向槽均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0097] 离合机构310的状态切换过程,具体表现为:静态启动装置200使离合装置300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后,驾驶员通过离合控制机构320推动固定套筒315并使其做靠近离合罩壳311腔底的运动,从而使嵌合块314做靠近离合罩壳311腔壁的运动,达到使驱动牙嵌入至接收牙内的目的,即离合机构310切换至输出状态,输入轴转动并可牵引离合罩壳311同步转动;离合控制机构320停止推动固定套筒315,此时离合弹簧317的弹力使固定套筒315做远离离合罩壳311腔底的运动,即离合机构310重新切换至切断状态。
[0098] 所述的离合控制机构320包括离合控制器3210、液压油管3220、推送构件3230,推送构件3230用于推动/撤销推动固定套筒315,离合控制器3210用于驱动推送构件3230运行,液压油管3220用于离合控制器3210与推送构件3230之间的连接接通。
[0099] 所述的离合控制器3210安装于支撑板上,离合控制器3210包括液压缸、控制器,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体3211、液压活塞3312、液压活塞杆3313,所述的液压缸体32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液压缸盖的缸体结构,液压缸体321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液压缸体3211内设置有液压油,液压缸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液压缸体3211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嘴,所述的液压活塞3312设置于液压缸体3211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液压活塞杆3313的一端与液压活塞331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位于液压缸体3211外部。
[0100]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电机3314、控制齿轮3315、控制齿条3316,控制电机3314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控制齿轮3315固定于控制电机3314的动力输出端外部,控制齿条331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液压活塞杆3313延伸方向,且控制齿条3316固定于液压活塞杆3313自由端,控制齿轮3315与控制齿条3316啮合。
[0101] 驾驶员可通过开闭控制电机3314,从而增大/减小液压缸体3211封闭端与液压活塞3312之间的压强,最终使液压油经连接嘴流出/流入液压缸体3211。
[0102] 所述的推送构件3230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位于离合机构310朝向输入轴动力输入端的一侧,推送构件3230包括过渡缸体3231、推送缸、推送盘3236。
[0103] 所述的过渡缸体3231为圆柱体结构且过渡缸体3231固定于安装壳体内,过渡缸体3231还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过渡缸体3231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一,过渡缸体3231朝向离合机构310的端面设置有过渡套筒3232,过渡缸体3231背离离合机构310的端面设置有过渡油室且过渡油室与过渡套筒3232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相互接通的过渡孔,并且该端面匹配设置有过渡缸盖,过渡缸体3231上还设置有与过渡油室接通的过渡嘴。
[0104] 所述的推送缸包括推送缸体3233、推送活塞3234、推送活塞杆3235,推送缸体3233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缸体结构,且推送缸体3233开口端固定套接于过渡套筒3232内,并且推送缸体3233的封闭端开设有伸出孔。
[0105] 所述的推送活塞3234设置于推送缸体3233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推送活塞杆3235的一端与推送活塞323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推送缸体3233朝向离合机构310的一侧。
[0106] 优选的,所述的推送缸沿过渡缸体3231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过渡套筒3232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0107] 所述的推送盘3236固定于推送活塞杆3235的自由端,推送盘3236与输入轴同轴布置且推送盘3236上同轴开设有用于避让输入轴的避让孔二,推送盘3236与固定套筒315接触。
[0108] 所述的液压油管3220用于设置于液压缸体3211封闭端的连接嘴与设置于过渡缸体3231上的过渡嘴之间的连接接通。
[0109] 推送构件323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控制电机3314开启并使液压缸体3211内的液压油经连接嘴、液压油管3220流出至过渡缸体3231的过渡油室内,并最终流入至推送缸体3233内,从而使推送活塞杆3235牵引推送盘3236做靠近离合机构310的运动,即使离合机构310切换至输出状态;控制电机3314反向运行并减小液压缸体3211封闭端与液压活塞3312之间的压强,同时在离合弹簧317弹力作用下,离合机构310切换至切断状态、推送构件
3230恢复至原状、液压油流回至液压缸体3211内。
[0110] 所述的动力连接机构二330包括主动直齿轮二331、从动直齿轮二332,主动直齿轮二331固定于固定凸起312外部,从动直齿轮二332固定于转轴410外部,且主动直齿轮二331与从动直齿轮二332啮合。
[0111] 处于输出状态的离合机构310可接收输入轴的动力并通过主动直齿轮二331、从动直齿轮二332传递至转轴410,即输出至档位装置400。
[0112] 实际工作时,储气装置100先接受发动机动力并储存压缩气体,并且储气装置100储存满压缩气体后自动断开与发动机之间的动力连接;而后车辆起步,具体为:
驾驶员开启启动电机2214,启动电机2214运行并使启动阀杆2213运行并最终使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接通,启动控制机构220切换至开启状态,压缩气体可通过导气管一2220、启动阀、导气管二2230流入至气动马达210内,使得气动马达210运行,气动马达210运行并通过动力连接机构一230、转轴410向离合装置300输出端输出动力,即向离合罩壳311输出动力并使离合罩壳311转动,与此同时,输入轴接受发动机动力并使离合装置300的从动件空转,并且离合罩壳311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300的从动件转速相匹配;
而后驾驶员开启控制电机3314并使液压缸体3211内的液压油经连接嘴、液压油管3220流出至过渡缸体3231的过渡油室内,并最终流入至推送缸体3233内,从而使推送活塞杆
3235牵引推送盘3236做靠近离合机构310的运动,即使离合机构310切换至输出状态,由于此时离合罩壳311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300的从动件转速相匹配,从而达到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的目的;
车辆起步成功后,关闭启动电机2214并使静态启动装置200停止运行,同时由于超越离合器233的存在,使得离合装置300未能向静态启动装置200输出动力,此时车辆正常行进;
当车辆爬坡时,驾驶员可同时开启静态启动装置200与离合装置300,使得两者同时向档位装置400输出动力,大大增加了车辆的牵引扭矩。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