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控制阀 / 流量控制阀 / 流量控制阀

流量控制

阅读:72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流量控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流量控制 阀 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内的 工作 流体 、杆体及阀组件。杆体于本体内活动,且其一端凸设于本体,阀组件具有一主控阀及一副控阀,主控阀的一端连接于杆体,并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主控阀与副控阀以一限位结构相连接,当杆体于受 力 瞬间推动该主控阀,使副控阀可相对地靠拢于主控阀或与主控阀分离,并透过主控阀与副控阀上设置的流量渠道与节流渠道控制工作流体流量以提供一缓冲作用。,下面是流量控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流量控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该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工作流体,填充于该本体内;
一杆体,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该本体内,且该杆体一端凸设于该本体;以及一阀组件,具有一主控阀及一副控阀,该主控阀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该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该主控阀的一端设置于该杆体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一端,且可与该杆体一并移动,该主控阀与该副控阀以一限位结构相连接,该副控阀可相对地靠拢于该主控阀或与该主控阀分离;
其中,该杆体于该本体内移动一并地带动该主控阀移动,使该主控阀与该副控阀相靠拢或分离,令该工作流体透过该流量渠道与该节流渠道控制流量;
该主控阀与该副控阀为形状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封闭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以保持该工作流体位于该本体内,该封闭件具有一开孔,该杆体一端穿设过该开孔并凸设于该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的一端连接于该主控阀相对于该杆体的一端,另一端套设于该副控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一端连接于该副控阀,另一端套入于该杆体设有该主控阀的一端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平面,且贯穿该副控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外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主控阀为一凹状结构,该副控阀为一凸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阀组件更具有至少一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内更具有一弹性组件。
1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该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工作流体,填充于该本体内;
一杆体,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该本体内,且该杆体一端凸设于该本体;以及一阀组件,具有一主控阀及一副控阀,该主控阀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该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该主控阀固定地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该主控阀与该副控阀以一限位结构相连接,该限位结构的一端连接于该主控阀,另一端套设于该副控阀;
其中,该杆体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一端具有一推制片,移动该杆体使该推制片推动该工作流体以产生一作用于该副控阀的推,使该副控阀与该主控阀相靠拢或分离,令该工作流体透过该流量渠道与该节流渠道控制流量;
该主控阀与该副控阀为形状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封闭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以保持该工作流体位于该本体内,该封闭件具有一开孔,该杆体一端穿设过该开孔并凸设于该本体。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推制片具有至少一导流孔。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内壁。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平面,且贯穿该副控阀。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节流渠道设置于该副控阀的外壁。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主控阀为一凹状结构,该副控阀为一凸状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阀组件更具有至少一密封圈。

说明书全文

流量控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流量控制阀,特别是一种主控阀与副控阀为可相互靠拢或分离,藉以减缓瞬间受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 为防止对象互相靠拢时因撞击而产生的震动以及噪音,早期是广泛地使用胶垫以及弹簧来做为缓冲结构,而目前大都使用流量控制阀来解决这类的问题,其常见地应用于例如框以及门板之间、家具或是高速运作的自动化机器等,然而现在所采用的流量控制阀,虽能使对象所产生的力量经由摩擦而减速,但在减速过程中却会产生一股瞬间强大的抗力,亦即代表着对象所产生的动能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完全吸收,而引发反作用力的产生,致使流量控制阀的缓冲作用不佳。
[0003] 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气压以及油压式流量控制阀,亦即将移动中对象的动能藉由气体或是油压液体而转换为热能并释放出,故配合此类流量控制阀则能将对象的作动平稳的停止,进而减少对象于作动之中所产生的大幅震动以及噪音。
[0004] 举例而言,常见于各式家具中以供收纳物品用的抽屉构件,当其使用后,在关闭的过程中时常因施力过大而与家具本体形成碰撞,不但会产生噪音,甚至会因碰撞过度而产生损害,因此,家具业者以安装油压或气压流量控制阀来解决此问题。
[0005] 然而,现有的流量控制阀仅能达到缓慢释放压力的目的,当其承受一非预期的外力作用时,无法将此外力于受力的瞬间将此动能完全吸收,而造成对象需以一反作用力来消除此动能,例如在非预期的情况下猛然施加一外力将抽屉关闭时,由于习知的流量控制阀仅能缓慢释放压力,对于此超出预期缓冲范围的瞬间力量,必然使抽屉在关闭时产生一反作用力而使抽屉往外弹开,因此,习知的流量控制阀存在着于受力瞬间缓冲作用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形状相互匹配的阀体结构的流量控制阀,使流量控制阀能吸收因缓冲作用所产生的动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阀体会产生一反作用力的问题。
[0007] 本发明所揭露的流量控制阀,其包括有本体、工作流体、杆体及阀组件。本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且于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工作流体填充于本体内。杆体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本体内,且杆体一端凸设于本体一侧。阀组件具有一主控阀及一副控阀,主控阀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主控阀一端连接于杆体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一端,且可与杆体一并移动。主控阀与副控阀以一限位结构相连接。当杆体受力而一并地带动主控阀于本体的容置空间内移动,使副控阀朝向主控阀的相对方向位移,使主控阀与副控阀相靠拢或分离,工作流体透过流量渠道及节流渠道控制其流量,进而达到缓冲作用的目的。
[0008] 本发明所揭露的流量控制阀,在另一实施例中是将阀组件的主控阀固定地装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以一限位结构与副控阀相连接。限位结构一端连接于主控阀,另一端套设于副控阀。同时,杆体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一端具有一推制片,当杆体于本体的容置空间内移动时,推制片推动工作流体并于副控阀上产生一推力,副控阀受此推力的作用而与主控阀相靠拢或分离。工作流体藉由阀组件上的节流渠道及流量渠道控制其流量以达成缓冲目的。
[0009]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阀组件上的主控阀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当主控阀与副控阀因外力的作用而产生互相靠拢或分离时,工作流体藉由主控阀与副控阀的流量渠道与节流渠道控制流量,以达到减少震动、降低噪音,以及于受力瞬间提供一稳定缓冲的目的。
[0010]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叙述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前述的目的及优点。
[0011]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
[0012]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3]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14] 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杆体从本体第一端往第二端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15]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杆体从本体第二端往第一端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16] 图5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阀组件的副控阀具一密封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 图5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阀组件的副控阀具一密封圈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18] 图6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阀组件的主控阀具一密封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6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阀组件的主控阀具一密封圈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20]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组合示意图;
[0022] 图9A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副控阀节流渠道设置于中心内壁的示意图;
[0023] 图9B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副控阀节流渠道设置于平面的示意图;
[0024] 图9C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副控阀节流渠道设置于外壁的示意图;
[0025]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27]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8]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29]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0]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组合示意图;
[0031]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2]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组合示意图;
[0033]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4]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0035] 图20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杆体从本体第一端往第二端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36] 图21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杆体从本体第二端往第一端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0037] 图22所示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38] 图23所示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39] 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0] 图25所示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剖面的示意图;以及
[0041] 图26所示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剖面的示意图。
[0042]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3] 10 量控制阀
[0044] 100 本体
[0045] 110 第一端
[0046] 120 第二端
[0047] 121 凸柱
[0048] 130 容置空间
[0049] 140 封闭件
[0050] 141 开孔
[0051] 150 流量孔
[0052] 200 杆体
[0053] 210 推制片
[0054] 211 导流孔
[0055] 300 阀组件
[0056] 310 主控阀
[0057] 311 流量渠道
[0058] 320 副控阀
[0059] 321 节流渠道
[0060] 322 凸出部
[0061] 323 内壁
[0062] 324 平面
[0063] 325 外壁
[0064] 330 限位结构
[0065] 331 止挡部
[0066] 332 凸点
[0067] 340 密封圈
[0068] 400 弹簧
[0069] 500 压力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与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的流量控制阀10包含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
[0071] 本体100具有一第一端110、一第二端120及一封闭件140,且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30,可容置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可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封闭件140具有一开孔141,并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端110,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当杆体200一端往本体100外移动时,可将工作流体留置于容置空间130内,避免工作流体随杆体200的往复移动,使工作流体泄漏出本体100外而日渐减少,当工作流体为液体时,封闭件140更包含一刮油环结构(图中未显示出)。
[0072] 杆体200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本体100内,且杆体200一端凸设于本体100。
[0073] 阀组件300具有一主控阀310及一副控阀320,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为形状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主控阀310为一凹状结构,且可与杆体200一并移动,副控阀320为一凸状结构。同时,主控阀310具有多个流量渠道311,副控阀320具有一节流渠道321,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可一体成型于主控阀310,或为一可分离组装的构件(包含一止挡部331),连接于主控阀310上,限位结构330相对于主控阀310的一端套设于副控阀320。
[0074] 杆体200一端穿设过封闭件140的开孔141并凸设于本体100,主控阀310一端连接于杆体200位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的一端,且可与杆体200一并移动,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主控阀310相对于杆体200的一端,另一端以一止挡部331套设于副控阀
320。当杆体200一并地带动主控阀310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移动,使副控阀320相对地靠拢主控阀310或与主控阀310分离。封闭件140与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形成一密接止漏接合,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
[0075]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杆体200凸设于本体100的一端受一外力时,将带动主控阀310由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位移,使原本与主控阀310相分离的副控阀320,朝向相对于主控阀310位移的方向移动,并与主控阀310相靠拢。工作流体经由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由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流动,并透过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控制流量;当杆体200所受的外力带动主控阀310由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位移,使副控阀320与主控阀310相分离,工作流体经由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由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流动,并透过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控制流量,因此当杆体200于受力瞬间时,可缓冲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的结合力量,而提供一减震作用。
[0076] 请参阅图5A至图6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主控阀310为一凹状结构,副控阀320为一凸状结构,主控阀310一端与杆体200相连接,且受杆体200的作动而一并移动,另一端与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相对于主控阀310的一端具有一止挡部331,止挡部331套设于副控阀320。同时可于副控阀320的凸出部322设置一环状密封圈340(如「第5A、5B图」所示),或于主控阀310的内凹处设置一环状密封圈340(如「第6A、6B图」所示),环状密封圈340可使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两者间的结合更加紧密,避免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于长时间使用下变形,而使彼此无法紧密结合。
[0077] 主控阀310的凹状结构与副控阀320的凸状结构间的匹配关系,可为内凹锥形体与凸状锥形体、内凹柱形体与凸状柱形体、或内凹半球形体与凸状半球形体等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0078]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主控阀310为一内凹状结构,并设有多个流量渠道311,副控阀320为一扁圆体,并在平面324上设一节流渠道321,且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主控阀310,另一端以止挡部331套设于副控阀320上,副控阀320可相对地靠拢于主控阀310,或与主控阀310分离。
[0079] 如图9A至图9C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副控阀320的节流渠道321,可设置于副控阀320的内壁323(如图9A所示)、平面324且贯穿副控阀320(如图9B所示)、或是外壁325上(如图9C所示)。
[0080] 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其于第一实施例中本体100的第二端120设有一凸柱121,以及限位结构330的止挡部331设有一凸点332,并于容置空间130内设置一弹簧400(即弹性组件),且弹簧400二端分别连接于止挡部331的凸点332及本体100第二端120的凸柱121,因此,当杆体200凸设于本体100的一端受一大于弹簧400复归力的外力,推动主控阀310由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位移,使副控阀320与主控阀310相结合,也同时会施加一力量压缩弹性组件400。
反之,当杆体200凸设于本体100的一端所受的外力小于弹性组件400的复归力,弹性组件
400推抵限位结构330以带动主控阀310由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位移,使副控阀320与主控阀310相分离。在此过程中工作流体经由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于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20间流动,并透过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控制流量而达缓冲的效果。
[0081]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分解与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的流量控制阀10包含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
[0082] 本体100具有一第一端110、一第二端120及一封闭件140,且本体100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30,可容置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可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封闭件140具有一开孔141,并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端110,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当杆体200一端往本体100外移动时,可将工作流体留置于容置空间130内,避免工作流体随杆体200的往复位移泄漏出本体100外而日渐减少,当工作流体为液体时,封闭件140更包含一刮油环结构(图中未显示出)。
[0083] 杆体200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本体100内,且杆体200一端凸设于本体100。
[0084] 阀组件300具有一主控阀310及一副控阀320,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为形状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主控阀310为一凹状结构,且可与杆体200一并移动,副控阀320为一凸状结构,主控阀310具有多个流量渠道311,副控阀320具有一节流渠道321,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副控阀320,另一端套入于与主控阀310相连接的杆体200内。
[0085] 杆体200一端穿设过封闭件140的开孔141并凸设于本体100,主控阀310一端连接于杆体200位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的一端,且可与杆体200一并移动,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副控阀320,另一端套入于与主控阀310相连接的杆体200内,副控阀320可相对地靠拢主控阀310或与主控阀310分离,封闭件140与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形成一密接止漏接合,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
[0086] 请参阅图14和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阀组件的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主控阀310为一凹状结构,副控阀320为一凸状结构,主控阀310一端与杆体200相连接,且受杆体200的作动而一并移动,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一端连接于副控阀320,另一端套入于与主控阀310相连接的杆体200内。同时可于副控阀320的凸出部322设置一环状密封圈340,环状密封圈340可使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两者间的结合更加紧密,避免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于长时间使用下变形时,彼此无法紧密结合。
[0087] 请参阅图16和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阀组件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主控阀310为一内凹状结构,并设有多个流量渠道311,副控阀320为一扁圆体,并在平面上设有一节流渠道321,且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副控阀320,另一端套入于与主控阀310相连接的杆体200内。
[0088] 请参阅图18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的流量控制阀10包含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
[0089] 本体100具有一第一端110、一第二端120及一封闭件140,且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30,可容置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可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封闭件140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端110,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当杆体200一端往本体100外位移时,可将工作流体留置于容置空间130内,避免工作流体随杆体200的往复位移泄漏出本体100外而日渐减少,当工作流体为液体时,封闭件更包含一刮油环结构(图中未显示出)。
[0090] 杆体200以可活动的关系设置于本体100内,且杆体200一端具有一推制片210,推制片上设有一导流孔211,另一端凸设于本体100。
[0091] 阀组件300具有一主控阀310及一副控阀320,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为形状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主控阀310为一凹状结构,副控阀320为一凸状结构,且主控阀310具有多个流量渠道311,副控阀320具有一节流渠道321。且主控阀310固定地设置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以一限位结构33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可一体成型于主控阀310,或是以可分离组装的构件,连接于主控阀310上,限位结构330相对于主控阀310的一端套设于副控阀320。
[0092] 请同时参阅图19所示,杆体200一端穿设过封闭件140的开孔141并凸设于本体100,另一端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具有一推制片210,推制片210上并设有一导流孔211。主控阀310固定地设置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并以一限位结构330与副控阀320相连接,限位结构330的一端连接于主控阀310,另一端套设于副控阀320,且副控阀
320可相对地靠拢于主控阀310,或与主控阀310分离。当杆体200于本体100的容置空间
130内移动时,杆体200上的推制片210推动工作流体以产生一作用于副控阀320的推力,使副控阀320受此推力而与主控阀310靠拢或分离,令工作流体透过主控阀310与副控阀
320上的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控制流量。同时,封闭件140与本体100的第一端
110形成一密接止漏接合,以保持工作流体位于本体100内。
[0093] 请参阅图20及图21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杆体200凸设于本体100的一端受一外力时,将推动工作流体由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往第二端
120位移,工作流体施加一推力于副控阀320上,使原本与主控阀310相分离的副控阀320受此推力而朝向主控阀310的方向移动,并与主控阀310靠拢。工作流体经由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由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流动,并透过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控制流量;当杆体200所受的外力推动工作流体由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位移,使副控阀320与主控阀310相分离,工作流体经由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由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流动,并透过流量渠道311与节流渠道321控制流量,故于受力瞬间可缓冲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的结合力量,提供一减震作用。
[0094] 请参阅图22所示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流量控制阀10具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
[0095] 其中,本体100的第二端120与副控阀320之间设置一流量孔150,当杆体200受一施力往本体100的第二端120移动并一并带动主控阀310移动,使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互相靠拢,同样地,当杆体200从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移动时,将会带动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相分离,同时透过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上的流量渠道311及节流渠道321控制工作流体于流量孔150的流量,使其达到稳定缓冲的目的。
[0096] 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流量控制阀10具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
[0097] 其中,本体100的第二端120与副控阀320之间设置一压力箱500(或油箱),副控阀320上设有多个密封圈340,以加强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靠拢时的结合紧密度。当压力箱500(或油箱)将工作流体注入本体100时,由于工作流体的推力使副控阀320朝向主控阀310移动并与主控阀310相靠拢,使杆体200由本体100的第二端120往第一端110移动,工作流体透过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控制流量,使工作流体推动副控阀320的瞬间力量获得缓冲。
[0098] 请参阅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流量控制阀10具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
[0099] 其中,阀组件300具有一主控阀310与一副控阀320,主控阀310固定地设置于本体100的底端(即第二端120),工作流体藉由主控阀310的流量渠道311流入与流出本体的容置空间130,当杆体200于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移动时,杆体200上的推制片210推动流体,进而使副控阀320受工作流体的推力而朝向主控阀310靠拢,并利用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调节工作流体的流量,同时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相靠拢时呈一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对杆体200产生一缓冲作用,并减少震动和降低噪音。
[0100] 请参阅图25所示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流量控制阀10具有一本体100、一杆体200、以及一阀组件300,并填充一工作流体于本体100内,工作流体可为液体或气体。
[0101] 其中,阀组件300具有一主控阀310与一副控阀320,主控阀310固定地设置于本体100的底端(即第二端120)。同时,在本体100位于副控阀320与杆体200间具有一流量孔150,工作流体利用主控阀310的流量渠道311流入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并于流量孔150排出,当杆体200由本体100的第一端110往第二端120移动时,推制片210推动工作流体,并于副控阀320上产生一推力,进而使副控阀320往主控阀310的方向移动,并与主控阀310相靠拢,工作流体经由流量渠道311和节流渠道321控制流量,提供杆体200产生一缓冲作用,减少震动和降低噪音。
[0102] 请参阅图26所示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是在第十一实施例的流量孔150上连接一压力箱500(或油箱),利用压力箱500(或油箱)使工作流体经由流量孔150进入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并从主控阀310的流量渠道311排出于本体100。当工作流体经由流量孔150进入本体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将推动副控阀320朝向主控阀310的方向移动,并与主控阀310相靠拢,透过节流渠道321与流量渠道311控制工作流体的流量,同时主控阀310与副控阀320的接触部位呈一凹凸结构相匹配的结构体,对杆体
200产生一缓冲作用并使其减少震动。
[0103] 故,本发明的阀组件具有一主控阀与一副控阀,主控阀具有至少一流量渠道,副控阀具有至少一节流渠道,主控阀与副控阀以一限位结构相连接,副控阀可相对地靠拢于主控阀或与主控阀分离,并且配合流量渠道与节流渠道来控制工作流体的流量,以使其于承受一瞬间施力时,能达到稳定缓冲的作用。
[0104]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191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163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65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662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563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756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721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886
流量控制阀 2020-05-12 302
流量控制阀 2020-05-11 53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