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阀门 / / 阀体 / 燃气灶阀体

燃气灶

阅读:95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燃气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燃气灶 阀 体,包括 外壳 、阀杆和横向设置在外壳内的 电磁阀 ,阀杆竖向穿入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阀杆的下方设置有与阀杆同步转动的连轴杆,连轴杆的 侧壁 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凹槽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外壳内设置有电磁阀顶杆,电磁阀顶杆包括竖直的与外壳转动连接的顶杆主体、设置在顶杆主体上的拨杆、以及设置在顶杆主体上的顶杆,拨杆和顶杆之间形成一定的 角 度,拨杆的末端形成有拨杆头,拨杆头能在连轴杆下压后卡入到凹槽内,顶杆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顶杆头与电磁阀的端部相对、并且在顶杆主体转动时能朝向或者远离电磁阀的端部移动,从而使得电磁阀吸合或断开。,下面是燃气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燃气灶体,包括外壳(1)、阀杆(2)和横向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磁阀(3),所述阀杆(2)竖向穿入到所述外壳(1)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2)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阀杆(2)同步转动的连轴杆(6),所述连轴杆(6)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62),所述凹槽(62)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
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电磁阀顶杆(8),所述电磁阀顶杆(8)包括竖直的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的顶杆主体(81)、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81)上的拨杆(8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81)上的顶杆(83),所述拨杆(82)和顶杆(83)之间形成一定的度,所述拨杆(82)的末端形成有拨杆头(821),所述拨杆头(821)能在所述连轴杆(6)下压后卡入到所述凹槽(62)内,所述顶杆(83)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831),所述顶杆头(831)与所述电磁阀(3)的端部相对、并且在所述顶杆主体(81)转动时能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阀(3)的端部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电磁阀(3)吸合或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外侧壁具有内凹的部分形成平直的基准面(22),所述基准面(22)的沿阀杆(2)旋转方向上与所述凹槽(62)靠近的第一侧、与所述凹槽(62)的中心之间的夹角α为130°~1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下方的第二壳体(12),所述电磁阀顶杆(8)的顶杆主体(81)底部穿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所述拨杆(82)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面贴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方还设置有阀杆套(7),所述阀杆套(7)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所述阀杆(2)穿过的定位孔(71),并且所述定位孔(71)的内径与所述阀杆(2)的外径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底部设有凸条(21),所述连轴杆(6)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所述凸条(21)匹配的卡槽(61),所述凸条(21)插入到所述卡槽(61)内,所述凸条(21)和卡槽(61)都在平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7)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所述阀杆套(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2),所述限位槽(72)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7)的轴向平行,所述限位槽(72)用于与所述凸条(21)配合;所述限位槽(72)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7)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7)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所述凸条(21)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73),从所述缺口(73)的上端沿着阀杆套(7)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72)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74)。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形成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外壳(1)内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之间燃气流量的凸轮轴(9),所述凸轮轴(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轴(9)位于所述连轴杆(6)下方并同步转动,所述凸轮轴(9)和所述外壳(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表面为平滑的曲面,或者所述凸轮的表面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凸面与所述基准面(22)的第二侧沿所述阀杆(2)旋转方向上的夹角为β,并且90°-β>180°-α。

说明书全文

燃气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是一种燃气灶阀体

背景技术

[0002]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灶具,燃气灶主要是以液化可燃气为燃料进行燃烧的灶具。
[0003] 现有的燃气灶阀体,使用者点火包含两个动作:先将旋钮下压,由此会触动微动开关使点火器点火,然后再旋转使得电磁阀吸合,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用户在进行燃气灶点火后松手火焰熄灭或是用过猛将电磁阀顶坏的现象,导致松手熄火的原因是很多用户操作习惯上不能保证会每次将阀杆下压到底出现电磁阀的吸合面没有接触而发生。
[0004] 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210048952.1所公开的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以及阀芯,阀芯内插有阀针,阀针的上方具有一旋钮杆,阀针的下方抵于一顶杆的一端的上,顶杆的另一端具有一推臂抵于电磁阀的一端,旋钮杆下按的过程中解开阀体上的童并且旋转接通燃气管道,该旋钮杆在下按的过程中使电磁阀内的吸合面相互吸合,旋钮杆下按到解开童锁所用的行程为A,旋钮杆下按至电磁阀内的吸合面相互吸合所用的行程为B,旋钮杆能够下按的所有行程为C,C≥A>B。
[0005] 然而这样的燃气灶阀体,由于还是需要使用者进行一定的下压操作才能确保电磁阀的吸合,当下压的行程不够时,还是有可能造成电磁阀的吸合面没有接触吸合。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确保电磁阀吸合的燃气灶阀体。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阀杆和横向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磁阀,所述阀杆竖向穿入到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阀杆同步转动的连轴杆,所述连轴杆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磁阀顶杆,所述电磁阀顶杆包括竖直的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顶杆主体、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上的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上的顶杆,所述拨杆和顶杆之间形成一定的度,所述拨杆的末端形成有拨杆头,所述拨杆头能在所述连轴杆下压后卡入到所述凹槽内,所述顶杆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所述顶杆头与所述电磁阀的端部相对、并且在所述顶杆主体转动时能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阀的端部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电磁阀吸合或断开。
[0008] 为确保电磁阀在阀杆旋转到位前吸合,所述阀杆的外侧壁具有内凹的部分形成平直的基准面,所述基准面的沿阀杆旋转方向上与所述凹槽靠近的第一侧、与所述凹槽的中心之间的夹角α为130°~140°。
[0009] 为避免电磁阀顶杆在竖直方向上动作而无法正常工作,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所述电磁阀顶杆的顶杆主体底部穿入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贴合。
[0010] 为便于对阀杆定位,所述外壳上方还设置有阀杆套,所述阀杆套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所述阀杆穿过的定位孔,并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与所述阀杆的外径适配。
[0011] 为方便地实现阀杆和连轴杆的同步转动,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凸条,所述连轴杆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所述凸条匹配的卡槽,所述凸条插入到所述卡槽内,所述凸条和卡槽都在平方向上延伸。
[0012] 为避免儿童误操作,所述阀杆套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所述阀杆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的轴向平行,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凸条配合;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所述凸条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从所述缺口的上端沿着阀杆套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
[0013] 为便于调节燃气流量,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外壳内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之间燃气流量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轴位于所述连轴杆下方并同步转动,所述凸轮轴和所述外壳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4]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表面为平滑的曲面,或者所述凸轮的表面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由此可以实现平滑的流量调节,或者分段的流量调节。
[0015] 为使得燃气通路在电磁阀吸合后连通,所述凸轮的凸面与所述基准面的第二侧沿所述阀杆旋转方向上的夹角为β,并且90°-β>180°-α。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与阀杆联动的连轴杆,在连轴杆上设置与电磁阀顶杆配合的凹槽,在阀杆下压打开童锁后仅通过旋转就能使得电磁阀的吸合面接触吸合,避免了阀杆下压的行程不够或者阀杆下压后松手导致熄火。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局部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套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凸轮轴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隐藏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下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局部俯视图;
[0026] 图10为图9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旋转一定角度后的俯视图;
[0027] 图11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下压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8] 图12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一出气管的轴线剖视图;
[0029] 图13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一通道的轴线剖视图;
[0030] 图14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二出气管的轴线剖视图;
[0031] 图15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通道的轴线剖视图;
[0032] 图16为本发明的燃气灶阀体和现有技术的流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1、阀杆2、电磁阀3、第一燃气转接头4和第二燃气转接头5。
[0035] 外壳1包括互相固定的位于上方的第一壳体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端开口并向第二端延伸而形成有电磁阀安装孔111,电磁阀安装孔111呈水平,电磁阀3从电磁阀安装孔111的开口处横向插入并定位在电磁阀安装孔111内,电磁阀3与第一壳体11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
[0036] 阀杆2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竖向穿入外壳1内,其底端与连轴杆6连接,连轴杆6同样的,也在竖直方向上延伸,阀杆2带动连轴杆6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阀杆2的底部设有凸条21、而连轴杆6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凸条21匹配的卡槽61,凸条21插入到卡槽61内,由此实现阀杆2和连轴杆6的同步转动。优选的,凸条21和卡槽61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连轴杆6位于卡槽61下方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62,凹槽62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参见图7。
[0037] 为了使得阀杆2相对第一壳体11定位,还设置有阀杆套7,阀杆套7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阀杆2穿过的定位孔71,并且定位孔71的内径与阀杆2的外径适配,从而避免了阀杆2相对第一壳体2倾倒或者在水平面上移动。阀杆套7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
[0038] 参见图5,为避免儿童操作导致安全隐患,阀杆套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2,限位槽72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7的轴向平行。限位槽72用于与凸条21配合,初始状态时,凸条21的一个端部卡在限位槽72内,由此使得阀杆2无法转动,即实现童锁的作用。限位槽72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7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7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凸条21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73,从该缺口73的上端沿着阀杆套7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
72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74,从而可以引导凸条21沿着引导面74通过缺口
73后滑入到限位槽72内并再次锁定。
[0039] 阀杆2和电磁阀3之间通过电磁阀顶杆8而使得电磁阀3吸合或断开。电磁阀顶杆8包括柱状的顶杆主体81、设置在顶杆主体81上的拨杆82、以及设置在顶杆主体81上的顶杆83。顶杆主体8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内,而其余部分位于第二壳体
12内,顶杆主体81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拨杆82和顶杆83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并且拨杆82与第二壳体12的顶面贴合,从而可以限定顶杆主体81相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避免顶杆主体8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移动。拨杆82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末端形成有拨杆头821,优选的,拨杆头821可以呈U型,U型的底面水平地卡入到凹槽62内,并且拨杆头821的一个侧面与凹槽62的呈弧形的侧壁抵接。
顶杆83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831,朝向电磁阀3的末端。当阀杆2带动连轴杆6转动时,凹槽62随之旋转,与拨杆头821挤压,使得拨杆82形变;当旋转一定角度后,拨杆头821离开凹槽62,抵接在连轴杆6除凹槽62外的其他外侧壁部分上,同时顶杆头831由于顶杆主体81的旋转而朝向电磁阀3的端部移动,并且由于此时拨杆头821位于凹槽62外,而使得顶杆头831能顶动电磁阀3端部的吸合面接触吸合并且保持吸合。而阀杆2反向旋转时,当拨杆头821重新回到凹槽62内,则顶杆头831反向移动,对于电磁阀3施加的力消失,电磁阀3断开。
[0040] 阀杆2的外侧壁具有内凹的部分形成平直的基准面22,基准面22在阀杆2的轴向上延伸一定的距离,以基准面22的中心为0°,初始位置时,与该基准面22对应的、设置在阀杆2顶端的旋钮20上的刻度标志位于0°,凸条21的两端则分别位于0°和180°。基准面22的两侧相对中心呈对称,其沿阀杆2旋转方向上与凹槽62靠近的第一侧,与凹槽62的中心沿阀杆2旋转方向上的夹角α为130°~140°,优选的,为135°。由此可使得旋钮20从0°开始旋转40°~50°左右即可使得拨杆头821离开凹槽62,从而电磁阀3吸合。
[0041] 连轴杆6的下方设置有凸轮轴9,连轴杆6的底部穿入到凸轮轴9内,可相对凸轮轴9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而又能带动凸轮轴9同步转动(如通过轴向延伸的键槽配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现有技术)。凸轮轴9内还穿设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的顶端与连轴杆6的底部抵接,复位弹簧10的底端则与第二壳体12的底面抵接,初始状态时,复位弹簧10可以处于自然状态或轻微压缩。
[0042] 凸轮轴9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轮。在本实施例中,凸轮具有两个,第一凸轮91和第二凸轮92,并且第一凸轮91和第二凸轮9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定的角度差,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隔(第一凸轮91位于第二凸轮92的下方),参见图6。凸轮轴9用于使得外壳1内的燃气通路打开、关闭、以及控制燃气通路打开的程度。
[0043] 参见图2~图4,燃气通路包括有进气通路、调节通路和出气通路,其中,出气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相应),进气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二端相应),调节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内,将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连通。
[0044] 进气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端的进气管101,进气管101从第二壳体12外水平地延伸到第二壳体12内一定距离,进气管101在第二壳体12内的末端连通到一进气通道102,进气通道102向上延伸直至到第二壳体12的顶面形成进气通道出口1021,参见图7。
[0045] 出气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第一端的第一出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上述的第一燃气转接头4插入到第一出气管201内,第二燃气转接头5则插入到第二出气管202内。
[0046] 调节通路包括环绕在凸轮轴9外周形成的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呈中空。
[0047] 为了使得从进气通路进入的燃气可控地(由电磁阀3控制)进入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还设置有进气中转通路,为了使得出气通路和调节通路连通,还设置有出气中转通路。
[0048] 进气中转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底面与进气通道出口1021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贯穿第一壳体11的底面,并且向上延伸到电磁阀安装孔111,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与电磁阀安装孔111连通;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与电磁阀安装孔111末端相邻的位置处的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第二进气中转通道
402同样地,也贯穿第一壳体11的底面,电磁阀安装孔111的末端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之间通过隔板112隔开,隔板112上开设有通气孔113,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通过通气孔113连通。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1可具有弯折的部分,其整体的形状与电磁阀顶杆8适配,以便于设置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82和顶杆83。电磁阀3的末端穿过通气孔
113,顶杆83的顶杆头831在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内与电磁阀3的末端、通气孔113相对。电磁阀3位于电磁阀安装孔11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堵头31,堵头31与通气孔113抵接,以便于在电磁阀3未吸合时封闭通气孔113,而在末端受到顶杆头831顶动时,堵头31随着电磁阀3末端的移动而与通孔113分开,从而使得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连通。
[0049] 进气中转通路还包括在第二壳体12上、与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相应的位置开设的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贯穿第二壳体12的顶面,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向下倾斜延伸直至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
[0050] 调节通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内的至少一个分流量调节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与凸轮相应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和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由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无法确保同时直接与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和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连通,因此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与第一出气管201呈垂直,两者之间通过出气中转通道501连通,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与第二出气管202内同轴,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与第二出气管202连通。
[0051] 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内设置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的外端部设置有端盖3021,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内设置有第一弹簧3041,第一弹簧304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内,另一端则与端盖3021抵接,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第一出气通孔3042与出气中转通道501相对。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的部位形成第一喇叭口3022,第一喇叭口3022向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抵接在第一喇叭口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和出气中转通道501隔开。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延伸形成有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插入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内,可以与第一凸轮91抵接。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水平位置与第一凸轮91相应,当第一凸轮91随凸轮轴9旋转时,可通过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顶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从而使得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一喇叭口
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和第一喇叭口3022之间的间隔后,部分由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通过而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部分直接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而后从第一出气管
201流出。
[0052] 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内设置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设置有第二弹簧3051,第二弹簧3051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另一端则与第二燃气转接头5的内端部抵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第二出气通孔3052。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的部位形成第二喇叭口3031,第二喇叭口3031向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和第二出气管202隔开。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延伸形成有第二调节杆头部
3053,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插入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内,可以与第二凸轮92抵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水平位置与第二凸轮92相应,当第二凸轮92随凸轮轴9旋转时,可通过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顶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从而使得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和第二喇叭口3031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二出气通孔3052进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经由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进入第二出气管202后流出。
[0053] 初始状态时,凸轮与相应的流量调节杆的调节杆头部不接触,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位于90°,而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位于0°。阀杆2旋转时,第二凸轮92首先与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作用,第二凸轮92的凸面与基准面22的第二侧(与基准面22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之间沿阀杆2旋转方向上的夹角为β,90°-β>180°-α,90°-β即为第二凸轮92能与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作用的所需要旋转的角度,而180°-α即为电磁阀3吸合阀杆2所需旋转的角度,由此使得电磁阀3吸合后外壳1的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才连通。可替代的,也可以第一凸轮91先与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作用,与此类似。
[0054] 参见图12和图14,凸轮的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或者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91为平滑的曲面,由此其调节流量时的曲线可以参见图16中的流量曲线1所示;第二凸轮92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921,由此其调节流量时的曲线可以参见图16中的流量曲线2所示,具有丰富的变化,满足多种流量调节变化的需求。与图16中的流量曲线0相比,其调节的有效行程大大增加。
[0055] 第二壳体12的顶面环绕进气通路、进气中转通路、出气中转通道501的开口处周围设置有嵌槽121,嵌槽121内设置有相应形状的密封圈12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将密封圈122压紧,以避免燃气从外壳1内漏出。
[0056] 使用时:
[0057] 1)首先,将阀杆2下压一定距离,使得凸条21的端部不再卡接在限位槽72内,同时使得连轴杆6随之向下移动,复位弹簧10压缩,复位弹簧10压缩的距离与连轴杆6上的凹槽和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82的拨杆头821的高度差大致相同,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头821可以抵接在连轴杆6的凹槽62内,参见图8;
[0058] 2)然后,将阀杆2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9所示的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带动顶杆主体81转动,顶杆83的顶杆头831随机朝向电磁阀3的末端移动,在旋转90度之前,拨杆头821即旋转出凹槽62,顶杆头831顶动电磁阀3的末端使得电磁阀3吸合,由于基准面22和凹槽62之间的夹角设置,通常只需旋转40°~50°时,就能使得电磁阀3吸合;此外,堵头31离开通气孔113,进气通路和进气中转通路连通,燃气可进入到调节通路内;
[0059] 3)最后,阀杆2继续旋转,由于基准面22和凸轮之间的夹角设置,凸轮转动到使得流量调节杆逐渐朝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移动。参见图12和图13,凸轮轴9上的第一凸轮91转动到与第一流量调节杆304抵接,并在继续转动后顶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使得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一喇叭口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和第一喇叭口3022之间的间隔后,部分由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通过而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部分直接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而后从第一出气管201流出。参见图14和图15,凸轮轴9上的第二凸轮92转动到与第二流量调节杆305抵接,并在继续转动后顶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使得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和第二喇叭口3031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二出气通孔3052进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经由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进入第二出气管202后流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阀体分配器 2020-05-13 201
消火栓阀体 2020-05-13 768
燃气灶阀体 2020-05-12 952
控制阀体 2020-05-11 377
一种阀体 2020-05-11 631
燃气炉阀体 2020-05-13 126
一种阀体 2020-05-11 482
一种阀体 2020-05-11 598
水龙头阀体 2020-05-13 195
电磁阀阀体 2020-05-13 35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