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涡轮机 / 涡轮 / 推力平衡活塞 / 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

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

阅读:914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主要由上 外壳 、压动 活塞 、上芯轴、上复位 弹簧 、 棘轮 套、上棘轮下棘轮、推 力 球 轴承 、斜面体、径向活塞、中芯轴、下芯轴、注油孔销钉、排气孔销钉、 定位 套、滤板 卡簧 、滤板、闷头、孔板、蘑菇 外圈 、止动套、转换接头、碟簧、蘑菇内芯、定位销钉、下 复位弹簧 、平衡活塞、下外壳、轴承套和 密封圈 组成,其特征在于开 泵 时压动活塞驱动上芯轴带动下芯轴运动,在此过程中驱动径向活塞伸出,平衡活塞则 自动调节 其沿下芯轴的移动;停泵后,上棘轮与下棘轮的作用使径向活塞稳定于伸出状态;第二次开泵后,径向活塞仍处于伸出状态,但第二次停泵后径向活塞将处于收缩状态;循环上述过程便可实现井下多次变径。,下面是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主要由上外壳(1)、压动活塞(2)、上芯轴(3)、上复位弹簧(4)、棘轮套(5)、上棘轮(6)、下棘轮(7)、推轴承(8)、斜面体(9)、径向活塞(10)、中芯轴(11)、下芯轴(12)、注油孔销钉(13)、排气孔销钉(14)、定位套(15)、滤板卡簧(16)、滤板(17)、闷头(18)、孔板(19)、蘑菇外圈(20)、止动套(21)、转换接头(22)、碟簧(23)、蘑菇内芯(24)、定位销钉(25)、下复位弹簧(26)、平衡活塞(27)、下外壳(28)、轴承套(29)和密封圈(3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与下外壳(28)、压动活塞(2)与上芯轴(3)、上芯轴(3)与上棘轮(6)、下棘轮(7)与中芯轴(11)、中芯轴(11)与下芯轴(12)、定位套(15)与下芯轴(12)、孔板(19)与下芯轴(12)、转换接头(22)与下外壳(28)均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压动活塞(2)、径向活塞(10)、闷头(18)和平衡活塞(27)处均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外壳(1)的内壁中段设有用于支撑上复位弹簧(4)的支撑台阶;所述压动活塞(2)连接于上芯轴(3)的上端,上复位弹簧(4)套装于上芯轴(3)外,上复位弹簧(4)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作用于压动活塞(2)的底面与上外壳(1)的支撑台阶;所述棘轮套(5)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上外壳(1)内;所述上棘轮(6)固定于上芯轴(3)的下端,上芯轴(3)的下端设有内腔(3b)用于配合中芯轴(11);所述上棘轮(6)与棘轮套(5)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下棘轮(7)连接于中芯轴(11)上端,下棘轮(7)与棘轮套(5)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推力球轴承(8)装配于下棘轮(7)下部用于辅助下棘轮(7)的转动;所述轴承套(29)套装在中芯轴(11)外,用于固定推力球轴承(8)和限定斜面体(9)的轴向移动;所述斜面体(9)沿中芯轴(11)轴向套装在中芯轴(11)上,每一个斜面体(9)均与三个径向活塞(10)连接;所述径向活塞(10)安装于下外壳(28)的径向通孔内;
所述下芯轴(12)的上端面用于限制斜面体(9)的轴向移动,下芯轴(12)与平衡活塞(27)间隙配合;所述上外壳(1)、压动活塞(2)、上芯轴(3)、下外壳(28)、中芯轴(11)、下芯轴(12)和平衡活塞(27)形成油腔E;所述固定于下芯轴(12)上的定位套(15)用于支撑下复位弹簧(26);所述下复位弹簧(26)套装在下芯轴(12)上,其上端作用于定位套(15)的底面,其下端作用于闷头(18)的顶面;所述滤板(17)通过滤板卡簧(16)固定在下外壳(28)上,用于过滤环空中的钻井流体;所述闷头(18)通过间隙配合装配在下芯轴(12)上,并且通过定位销钉(25)固定在下外壳(28)上;所述孔板(19)下端设有锥形空腔,与蘑菇外圈(20)和蘑菇内芯(24)共同构成节流单元,通过监测该单元的压力信号可得到稳定器的变径状态;所述蘑菇内芯(24)为锥形体,并在中部沿周向设有四个突翼,通过突翼固定在蘑菇外圈(20)内部;所述蘑菇外圈(20)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下外壳(28)内,其上端抵在下外壳(28)的台阶上,下端抵在止动套(21)上;所述止动套(21)通过碟簧(23)和转换接头(22)固定在下外壳(28)内部,用于限定蘑菇外圈(20)的位置;所述上芯轴(3)为阶梯轴,设有连接螺纹(3a)与内腔(3b);所述棘轮套(5)为圆型薄壁筒,棘轮套(5)的外径大于下外壳(28)的内径,在装配时,下外壳(28)可以抵住棘轮套(5),限制其轴向移动,棘轮套(5)内部设有肋板(5a),所述肋板(5a)数量为三个并沿棘轮套(5)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6)设有滑槽(6a)、短斜滑面(6b)、长斜滑面(6c)和上棘轮螺纹(6d),所述滑槽(6a)、短斜滑面(6b)和长斜滑面(6c)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上棘轮(6)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6)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5)的内部,并且肋板(5a)置于滑槽(6a)内用于限制上棘轮(6)的周向转动;所述下棘轮(7)设有纵槽(7a)、第一滑面(7b)、侧壁(7c)、第二滑面(7d)、下棘轮螺纹(7e)和轴承空腔(7f),所述纵槽(7a)、第一滑面(7b)、侧壁(7c)和第二滑面(7d)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下棘轮(7)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下棘轮(7)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5)内,并且肋板(5a)置于纵槽(7a)内用于限制下棘轮(7)的周向转动;所述短斜滑面(6b)、长斜滑面(6c)、第一滑面(7b)和第二滑面(7d)均为斜面;所述推力球轴承(8)装配在下棘轮(7)下端的轴承空腔(7f)内,使得下棘轮(7)在执行变径操作时能自由转动;所述棘轮套(5)、上棘轮(6)、下棘轮(7)和推力球轴承(8)共同构成用于执行变径操作的棘轮控制机构;在执行变径操作时,当第一次启动泥浆钻井液使压动活塞(2)带动上芯轴(3)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棘轮控制机构执行变径操作使得径向活塞(10)向外伸出;在径向活塞(10)由收缩状态变为伸出状态的过程中,上棘轮(6)向下运动,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上并推动下棘轮(7)向下运动;在短斜滑面(6b)与第一滑面(7b)作用时,由于第一滑面(7b)为斜面,短斜滑面(6b)作用下的下棘轮(7)具有转动趋势,但由于此时肋板(5a)置于纵槽(7a)内,下棘轮(7)无法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6)推动下棘轮(7)至脱离棘轮套(5)的位置时,肋板(5a)脱离纵槽(7a),由于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下棘轮(7)逆时针转动,肋板(5a)滑入第一滑面(7b)下端,此时下棘轮(7)驱动中芯轴(11)与斜面体(9)的轴向运动使径向活塞(10)处于伸出状态;当关泵后,上棘轮(6)在上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沿轴线向上运动,此时肋板(5a)的底端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下端并靠在侧壁(7c)上,径向活塞(10)稳定于伸出状态;当第二次开启泥浆泵时,钻柱内的压力再次上升,使压动活塞(2)再次克服上复位弹簧(4)的弹力,上芯轴(3)带动上棘轮(6)向下运动,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二滑面(7d)上并推动下棘轮(7)向下运动,由于肋板(5a)靠在侧壁(7c)上,所以下棘轮(7)此时仍不能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6)推动下棘轮(7)至肋板(5a)脱离侧壁(7c)时,由于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二滑面(7d)上,下棘轮(7)再次逆时针转动,肋板(5a)经第二滑面(7d)滑入纵槽(7a)内;当再次停泵时,在上复位弹簧(4)和下复位弹簧(26)作用下,上芯轴(3)、中芯轴(11)、斜面体(9)、下芯轴(12)向上运动,使伸出的径向活塞(10)向内收缩。

说明书全文

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井眼轨迹的井下工具,特别是一种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属于钻井工程或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钻井过程中,为了控制井眼的轨迹和防止井斜,普遍使用稳定器。传统的稳定器其直径固定不变,更换稳定器必须通过起下钻实现,增加了钻井作业的辅助时间,并且在起下钻和定向等工况下,存在遇阻划眼、易斜地层防斜、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和提高机械钻速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时常造成卡钻事故、下钻遇阻、起钻遇卡和“拔活塞”现象,不但给钻井施工造成极大麻烦,浪费大量时间,甚至会发生井塌、井喷事故,使井眼报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研制和使用可变径稳定器。
[0003] 目前国内变径稳定器控制主要有钻井液排量控制法、投球控制法、钻压控制法和电控法等控制方式,其中采用投球控制法的变径稳定器变径次数受投球次数限制;钻压控制法操作工艺复杂,需要上提下压钻具;而国外采用的电控法是用电子元件来控制变径状态,研制难度大、成本高;钻井液排量控制法,通过在地面开关泥浆,形成钻井液驱动,利用压差产生的能量完成变径动作,并且变径次数没有限制,对钻井现场要求较小,操作方便。但目前技术中大都采用“钻井遥控变径稳定器”(200520125286.2)所公开的结构,其核心凸轮控制机构的轨道槽加工要求高,并且控制不稳定。
[0004] 专利“一种遥控可变径稳定器”(201510705899.1)和“可变径三个以上直径的液压变径稳定器及变径方法”(20131074029.1)采用的棘轮变径机构结构。为加快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发展,兼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需要加强相关装备的创新。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难点,特提出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用于在减少起下钻次数的情况下控制井眼轨迹。
[0006] 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主要由上外壳、压动活塞、上芯轴、上复位弹簧、棘轮套、上棘轮下棘轮、推力球轴承、斜面体、径向活塞、中芯轴、下芯轴、注油孔销钉、排气孔销钉、定位套、滤板卡簧、滤板、闷头、孔板、蘑菇外圈、止动套、转换接头、碟簧、蘑菇内芯、定位销钉、下复位弹簧、平衡活塞、下外壳、轴承套和密封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压动活塞与上芯轴、上芯轴与上棘轮、下棘轮与中芯轴、中芯轴与下芯轴、定位套与下芯轴、孔板与下芯轴、转换接头与下外壳均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压动活塞、径向活塞、闷头和平衡活塞处均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外壳的内壁中段设有用于支撑上复位弹簧的支撑台阶;所述压动活塞连接于上芯轴的上端,上复位弹簧套装于上芯轴外,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作用于压动活塞的底面与上外壳的支撑台阶;所述棘轮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上外壳内;所述上棘轮固定于上芯轴的下端,上芯轴的下端设有内腔用于配合中芯轴;所述上棘轮与棘轮套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下棘轮连接于中芯轴上端,下棘轮与棘轮套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推力球轴承装配于下棘轮下部用于辅助下棘轮的转动;所述轴承套套装在中芯轴外,用于固定推力球轴承和限定斜面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斜面体沿中芯轴轴向套装在中芯轴上,每一个斜面体均与三个径向活塞连接;所述径向活塞安装于下外壳的径向通孔内;所述下芯轴的上端面用于限制斜面体的轴向移动,下芯轴与平衡活塞间隙配合;所述上外壳、压动活塞、上芯轴、下外壳、中芯轴、下芯轴和平衡活塞形成油腔E;所述固定于下芯轴上的定位套用于支撑下复位弹簧;所述下复位弹簧套装在下芯轴上,其上端作用于定位套的底面,其下端作用于闷头的顶面;所述滤板通过滤板卡簧固定在下外壳上,用于过滤环空中的钻井流体;所述闷头通过间隙配合装配在下芯轴上,并且通过定位销钉固定在下外壳上;所述孔板下端设有锥形空腔,与蘑菇外圈和蘑菇内芯共同构成节流单元,通过监测该单元的压力信号可得到稳定器的变径状态;所述蘑菇内芯为锥形体,并在中部沿周向设有四个突翼,通过突翼固定在蘑菇外圈内部;所述蘑菇外圈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下外壳内,其上端抵在下外壳的台阶上,下端抵在止动套上;所述止动套通过碟簧和转换接头固定在下外壳内部,用于限定蘑菇外圈的位置;所述上芯轴为阶梯轴,设有连接螺纹与内腔;所述棘轮套为圆型薄壁筒,棘轮套的外径大于下外壳的内径,在装配时,下外壳可以抵住棘轮套,限制其轴向移动,棘轮套内部设有肋板,所述肋板数量为三个并沿棘轮套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设有滑槽、短斜滑面、长斜滑面和上棘轮螺纹,所述滑槽、短斜滑面和长斜滑面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上棘轮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的内部,并且肋板置于滑槽内用于限制上棘轮的周向转动;所述下棘轮设有纵槽、第一滑面、侧壁、第二滑面、下棘轮螺纹和轴承空腔,所述纵槽、第一滑面、侧壁和第二滑面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下棘轮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下棘轮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内,并且肋板置于纵槽内用于限制下棘轮的周向转动;所述短斜滑面、长斜滑面、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均为斜面;所述推力球轴承装配在下棘轮下端的轴承空腔内,使得下棘轮在执行变径操作时能自由转动;所述棘轮套、上棘轮、下棘轮和推力球轴承共同构成用于执行变径操作的棘轮控制机构;在执行变径操作时,当第一次启动泥浆泵,钻井液使压动活塞带动上芯轴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棘轮控制机构执行变径操作使得径向活塞向外伸出;在径向活塞由收缩状态变为伸出状态的过程中,上棘轮向下运动,短斜滑面作用在第一滑面上并推动下棘轮向下运动;在短斜滑面与第一滑面作用时,由于第一滑面为斜面,短斜滑面作用下的下棘轮具有转动趋势,但由于此时肋板置于纵槽内,下棘轮无法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推动下棘轮至脱离棘轮套的位置时,肋板脱离纵槽,由于短斜滑面作用在第一滑面,下棘轮逆时针转动,肋板滑入第一滑面下端,此时下棘轮驱动中芯轴与斜面体的轴向运动使径向活塞处于伸出状态;当关泵后,上棘轮在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沿轴线向上运动,此时肋板的底端作用在第一滑面下端并靠在侧壁上,径向活塞稳定于伸出状态;当第二次开启泥浆泵时,钻柱内的压力再次上升,使压动活塞再次克服上复位弹簧的弹力,上芯轴带动上棘轮向下运动,短斜滑面作用在第二滑面上并推动下棘轮向下运动,由于肋板靠在侧壁上,所以下棘轮此时仍不能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推动下棘轮至肋板脱离侧壁时,由于短斜滑面作用在第二滑面上,下棘轮再次逆时针转动,肋板经第二滑面滑入纵槽内;当再次停泵时,在上复位弹簧和下复位弹簧作用下,上芯轴、中芯轴、斜面体、下芯轴向上运动,使伸出的径向活塞向内收缩。
[0007] 所述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通过棘轮控制机构控制稳定器的直径变化,棘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不起下钻便对井眼轨迹进行控制。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当径向活塞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0010] 图3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当径向活塞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的上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6是本发明的棘轮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7是本发明的上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8是本发明的下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9是本发明的下棘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 图10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处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11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在第一次开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12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当肋板脱离纵槽滑入第一滑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3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当关泵后上棘轮恢复到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14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在第二次开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5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当肋板脱离侧壁滑入第二滑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6是本发明的棘轮控制机构在关泵后恢复到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上外壳,2.压动活塞,3.上芯轴,4.上复位弹簧,5.棘轮套,5a.肋板,6.上棘轮,6a.滑槽,6b.短斜滑面,6c.长斜滑面,6d.上棘轮螺纹,7.下棘轮,7a.纵槽,7b.第一滑面,7c.侧壁,7d.第二滑面,7e.下棘轮螺纹,7f.轴承空腔,8.推力球轴承,9.斜面体,10.径向活塞,11.中芯轴,12.下芯轴,13.注油孔销钉,14.排气孔销钉,15.定位套,16.滤板卡簧,17.滤板,18.闷头,19.孔板,20.蘑菇外圈,21.止动套,22.转换接头,23.碟簧,24.蘑菇内芯,25.定位销钉,26.下复位弹簧,27.平衡活塞,28.下外壳,29.轴承套,30.密封圈,E.油腔,G.节流腔,L.低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6] 实施案例一:
[0027] 如图1-图16所示,一种钻井遥控可变径稳定器,主要由上外壳1、压动活塞2、上芯轴3、上复位弹簧4、棘轮套5、上棘轮6、下棘轮7、推力球轴承8、斜面体9、径向活塞10、中芯轴11、下芯轴12、注油孔销钉13、排气孔销钉14、定位套15、滤板卡簧16、滤板17、闷头18、孔板
19、蘑菇外圈20、止动套21、转换接头22、碟簧23、蘑菇内芯24、定位销钉25、下复位弹簧26、平衡活塞27、下外壳28、轴承套29和密封圈3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与下外壳28、压动活塞2与上芯轴3、上芯轴3与上棘轮6、下棘轮7与中芯轴11、中芯轴11与下芯轴12、定位套15与下芯轴12、孔板19与下芯轴12、转换接头22与下外壳28均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压动活塞2、径向活塞10、闷头18和平衡活塞27处均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外壳1的内壁中段设有用于支撑上复位弹簧4的支撑台阶;所述压动活塞2连接于上芯轴3的上端,上复位弹簧4套装于上芯轴3外,上复位弹簧4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作用于压动活塞2的底面与上外壳1的支撑台阶;所述棘轮套5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上外壳1内;所述上棘轮6固定于上芯轴3的下端,上芯轴3的下端设有内腔3b用于配合中芯轴11;所述上棘轮6与棘轮套5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下棘轮7连接于中芯轴11上端,下棘轮7与棘轮套5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所述推力球轴承8装配于下棘轮7下部用于辅助下棘轮7的转动;所述轴承套29套装在中芯轴11外,用于固定推力球轴承8和限定斜面体9的轴向移动;所述斜面体9沿中芯轴11轴向套装在中芯轴11上,每一个斜面体9均与三个径向活塞10连接;所述径向活塞10安装于下外壳28的径向通孔内;所述下芯轴12的上端面用于限制斜面体9的轴向移动,下芯轴12与平衡活塞27间隙配合;所述上外壳1、压动活塞2、上芯轴3、下外壳28、中芯轴11、下芯轴12和平衡活塞27形成油腔E;所述固定于下芯轴12上的定位套15用于支撑下复位弹簧26;所述下复位弹簧26套装在下芯轴
12上,其上端作用于定位套15的底面,其下端作用于闷头18的顶面;所述滤板17通过滤板卡簧16固定在下外壳28上,用于过滤环空中的钻井流体;所述闷头18通过间隙配合装配在下芯轴12上,并且通过定位销钉25固定在下外壳28上;所述孔板19下端设有锥形空腔,与蘑菇外圈20和蘑菇内芯24共同构成节流单元,通过监测该单元的压力信号可得到稳定器的变径状态;所述蘑菇内芯24为锥形体,并在中部沿周向设有四个突翼,通过突翼固定在蘑菇外圈
20内部;所述蘑菇外圈20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下外壳28内,其上端抵在下外壳28的台阶上,下端抵在止动套21上;所述止动套21通过碟簧23和转换接头22固定在下外壳28内部,用于限定蘑菇外圈20的位置;所述上芯轴3为阶梯轴,设有连接螺纹3a与内腔3b;所述棘轮套5为圆型薄壁筒,棘轮套5的外径大于下外壳28的内径,在装配时,下外壳28可以抵住棘轮套5,限制其轴向移动,棘轮套5内部设有肋板5a,所述肋板5a数量为三个并沿棘轮套5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6设有滑槽6a、短斜滑面6b、长斜滑面6c和上棘轮螺纹6d,所述滑槽6a、短斜滑面6b和长斜滑面6c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上棘轮6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上棘轮6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5的内部,并且肋板5a置于滑槽6a内用于限制上棘轮6的周向转动;所述下棘轮7设有纵槽7a、第一滑面7b、侧壁7c、第二滑面7d、下棘轮螺纹7e和轴承空腔7f,所述纵槽7a、第一滑面7b、侧壁7c和第二滑面7d数量均为三个且沿下棘轮7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下棘轮7通过间隙配合装配于棘轮套5内,并且肋板5a置于纵槽7a内用于限制下棘轮7的周向转动;所述短斜滑面6b、长斜滑面6c、第一滑面7b和第二滑面7d均为斜面;所述推力球轴承8装配在下棘轮7下端的轴承空腔7f内,使得下棘轮7在执行变径操作时能自由转动;所述棘轮套5、上棘轮6、下棘轮7和推力球轴承8共同构成用于执行变径操作的棘轮控制机构;
在执行变径操作时,当第一次启动泥浆泵,钻井液使压动活塞2带动上芯轴3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棘轮控制机构执行变径操作使得径向活塞10向外伸出;在径向活塞10由收缩状态变为伸出状态的过程中,上棘轮6向下运动,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上并推动下棘轮7向下运动;在短斜滑面6b与第一滑面7b作用时,由于第一滑面7b为斜面,短斜滑面6b作用下的下棘轮7具有转动趋势,但由于此时肋板5a置于纵槽7a内,下棘轮7无法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6推动下棘轮7至脱离棘轮套5的位置时,肋板5a脱离纵槽7a,由于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下棘轮7逆时针转动,肋板5a滑入第一滑面7b下端,此时下棘轮7驱动中芯轴11与斜面体9的轴向运动使径向活塞10处于伸出状态;当关泵后,上棘轮6在上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沿轴线向上运动,此时肋板5a的底端作用在第一滑面7b下端并靠在侧壁7c上,径向活塞10稳定于伸出状态;当第二次开启泥浆泵时,钻柱内的压力再次上升,使压动活塞2再次克服上复位弹簧4的弹力,上芯轴3带动上棘轮6向下运动,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二滑面7d上并推动下棘轮7向下运动,由于肋板5a靠在侧壁7c上,所以下棘轮7此时仍不能逆时针转动,当上棘轮6推动下棘轮7至肋板5a脱离侧壁7c时,由于短斜滑面6b作用在第二滑面7d上,下棘轮7再次逆时针转动,肋板5a经第二滑面7d滑入纵槽7a内;当再次停泵时,在上复位弹簧4和下复位弹簧26作用下,上芯轴3、中芯轴11、斜面体9、下芯轴12向上运动,使伸出的径向活塞10向内收缩。
[0028] 实施案例二:
[0029] 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经过所述的可变径稳定器流入与其相连接的下部钻具(包括钻头),然后再由井眼外环空流回地面。在此过程中,钻井液存在压力损失,例如钻井液经下部井它工具及PDC钻头压力损耗通常在3MPa-6MPa范围。由于平衡活塞27、闷头18及下壳体28组成的低压腔L与外环空泥浆连通(通过滤板17),因此稳定器内部钻井液(相对外环空为高压钻井液)可驱动其内部零件运动,例如钻井液可驱动压动活塞2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由上外壳1、压动活塞2、上芯轴3、下外壳28、中芯轴11、下芯轴12和平衡活塞27形成的油腔E具有缩小趋势,压力将上升,那么便通过平衡活塞27的轴向运动来调节。当平衡活塞27沿轴向运动时,低压腔L与外环空经滤板17循环钻井液。
[0030] 当径向活塞10处于伸出状态时,节流单元上孔板19与蘑菇外圈20形成的过流面积最小,对应钻井系统中钻井液的压力损耗最大(设钻井液经其它井下工具的压力损耗固定);当径向活塞10处于收缩状态时,节流单元上孔板19与蘑菇外圈20形成的过流面积最大,对应钻井系统中钻井液的压力损耗最小。通过在井口对钻井系统的钻井液压力进行监测,则可确定所述稳定器处于伸出状态或收缩状态。
[0031] 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