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泉水 / 弹簧 / 片弹簧 / 座位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座位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799发布:2022-02-17

专利汇可以提供座位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座位结构具有铰接的座位和背部。当座位在直立 位置 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时,座位的后部可相对于座位的前部自动地枢转。背部的上部可相对于下部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枢转,且上部可相对于下部枢转而与背部的倾斜位置无关。在一方面,调整机构联接在下背部支承部件与上背部支承部件之间且在至少第一支承位置与第二支承位置之间枢转该上支承部件。还提供具有可调整的座位深度的座位,以及操作该座位结构的不同方面和 实施例 的各种方法。,下面是座位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基座构件;
第一连杆部件,其在第一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 件上;
第二连杆,其在与所述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二水平枢轴线处枢 转地连接到第一连杆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沿纵向延伸的部分;
第三连杆,其在与所述第二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三水平枢轴线处枢 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上,其中,所述第三连杆在与所述第一枢轴 线间隔开的第四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且其 中,所述第三连杆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部分;以及,
座位,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纵向延伸部分上的前大 腿支承区域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纵向延伸部分上的后臀 部支承区域,其中,所述后臀部支承区域沿所述纵向向后与所述大腿 支承区域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 三枢轴线在直立位置与斜倚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所述第三连杆处 于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位的所述后区域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前区 域的上表面形成大于180度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连 杆处于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座位的所述后区域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 前区域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角度为大约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构 还包括具有下部的靠背,所述下部不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位的所述 后区域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至少一者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还包 括上部,以及还包括背部支承部件,所述背部支承部件联接到所述上 部上且绕第五水平枢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枢轴 线和所述第五枢轴线是重合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构 还包括止动部件,所述止动部件定位成限制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第一 方向可枢转地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件 接合所述第三连杆,以限制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枢转地运 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件 可调整地运动,以限制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多个斜倚位置 处的所述可枢转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限制所述第 三连杆的可枢转运动时,所述背部支承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杆绕 所述第五水平枢轴线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 承部件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一者包括轨道,以及所述背部支承部件和 所述第三连杆中的另一者包括引导件,其中,当所述背部支承部件相 对于所述第三连杆在所述中立位置与所述延伸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 引导件在所述轨道中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背部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三连 杆从所述斜倚位置朝向所述直立位置偏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接 合所述背部支承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 括叶片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 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利用活动铰链而枢转地连接,其中,所述活动铰链 限定所述第三枢轴线为虚拟枢轴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 链包括连结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叶片弹簧。
16.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基座构件;
背部支承构件,其包括:
下支承部件,其绕第一水平枢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 构件上;
上支承部件,其绕与所述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二水平枢轴 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支承部件上;
联接到所述上支承部件上的至少一个靠背构件;以及
调整机构,其联接在所述下支承部件与所述上支承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调整机构可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操作,其中, 当所述调整机构可在至少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操作时, 所述上支承部件可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绕所述第二水平轴线在至 少第一支承位置与第二支承位置之间枢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承 部件可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在最前方位置与最后方位置之间在大 约至少1度至15度之间枢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 构包括联接到所述下支承部件上的第一楔形件和联接到所述上支承 部件上的第二楔形件,所述第一楔形件和所述第二楔形件具有互补的 配合的第一楔形表面和第二楔形表面,所述第一楔形表面和所述第二 楔形表面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往复移动,使得所述第一 楔形件和所述第二楔形件分别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从而使所述 上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绕所述第二枢轴线进行枢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螺纹接合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 楔形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以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使所述 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进行往复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 构包括促动器,所述促动器定位成易于由坐在所述座位结构中的操作 者接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器 安置成邻近联接到基座构件上的座位后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向后偏压所述上支承 部件。
23.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基座构件;
身体支承部件,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
弹簧,其朝向直立位置偏压所述身体支承部件;
接合所述弹簧的调整部件,所述力调整部件可在至少第一施力 位置与第二施力位置之间平移移动;
促动器,其联接到所述力调整部件上且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 件平移移动的可抓握部分,所述可抓握部分可在至少第一调整位置与 第二调整位置之间平移移动,其中,当所述可抓握部分在所述第一调 整位置与所述第二调整位置之间平移时,所述力调整部件在所述第一 施力位置与所述第二施力位置之间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抓 握部分在所述第一调整位置与所述第二调整位置之间平移时,所述可 抓握部分可进一步旋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 括沿纵向延伸的叶片弹簧,且其中,所述第一调整位置与所述第二调 整位置沿所述纵向间隔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调整 部件包括支承所述叶片弹簧的支轴。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抓握 部分在所述第一调整位置与所述第二调整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运动。
28.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基座构件;
身体支承部件,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
至少一个叶片弹簧,其朝向直立位置偏压所述身体支承部件;
支轴部件,其由所述基座构件可动地支承并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叶 片弹簧,所述支轴部件可在至少第一支轴位置与第二支轴位置之间沿 着纵轴线在前后方向上运动;
促动器,其联接到所述支轴上且包括可与其一起沿所述前后方向 运动的可抓握部分,所述可抓握部分可在至少第一调整位置与第二调 整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可抓握部件在所述第一调整位置与所 述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支轴在所述第一支轴位置与所述第 二支轴位置之间运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抓握 部分可绕沿大致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横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不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纵向延伸的螺杆,其 中,所述支轴还包括通过螺纹接合所述螺杆的从动齿轮,且其中,所 述促动器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
31.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具有支承表面的基座构件;
可沿相反的第一纵向和第二纵向运动的支轴部件,所述支轴包括 第一辊和接触所述第一辊的第二辊,所述第一辊由所述基座构件的所 述支承表面可旋转地支承,其中,当所述支轴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纵 向和所述第二纵向运动时,所述第一辊可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 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且其中,当所述支轴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二纵向与 所述第一纵向运动时,所述第二辊可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 旋转方向旋转;以及
由所述第二辊支承的至少一个叶片弹簧。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由所述至少一个叶片弹簧偏压的身体支承部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包 括机架,所述机架限定在其顶部和底部处敞开的空腔,其中,所述第 一辊通过所述敞开的底部暴露于所述支承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辊通过 所述敞开的顶部暴露于所述至少一个叶片弹簧,其中,所述第二辊的 至少一部分经过所述敞开的顶部突出。
34.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叶片弹簧;以及
由所述叶片弹簧偏压的身体支承结构;
其中,所述叶片弹簧和所述身体支承结构中的一者具有带凹入的 凸轮表面的凸轮,以及所述叶片弹簧和所述身体支承结构中的另一者 具有带凸出的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接合所 述凸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支 承结构枢转地连接到基座构件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支 承结构包括用于背部的支承部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支 承结构联接到背部和座位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安 置在所述叶片弹簧上,以及所述凸轮从动件安置在所述身体支承结构 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和 所述凸轮从动件中的所述一者安置在所述叶片弹簧的第一侧上,以及 所述座位结构还包括支轴部件,所述支轴部件接合与所述第一侧相反 的所述叶片弹簧的第二侧,其中,所述支轴部件沿着所述叶片弹簧的 长度与所述凸轮和所述凸轮从动件中的所述一者纵向地间隔开。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包 括接合所述叶片弹簧的所述第二侧的弯曲表面。
41.一种座位结构,其包括:
支承结构;
由所述支承结构可动地支承的托架,其中,所述托架可沿相反的 第一纵向和第二纵向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运动;以及
柔性身体支承部件,其具有联接到所述支承结构上的第一部分、 联接到所述托架上的第二部分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 部分之间的第三弯曲部分,其中,当所述托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 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运动时,所述第三部分可朝向所述 支承结构和远离所述支承结构运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可 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平移地移动。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利 用至少一个滑动部件可平移地联接到所述支承结构上。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支 承部件包括第一身体支承部件,且其中,所述支承结构联接到第二身 体支承部件上,所述第一身体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身体支承部件至少 部分地限定座位,其中,所述第一身体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联接 到所述第二身体支承部件上。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安置在所述身体支承部件的外表面 上并覆盖所述身体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 件包括锚固到所述支承结构上的第一折叠件。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 件包括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二折叠件沿着由传动部件接合的折叠边缘 连接到所述第一折叠件上,其中,所述传动部件由所述身体支承部件 和所述托架中的一者或两者形成,其中,当所述托架分别沿所述第一 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折叠边缘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 第二方向运动。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 叠件包括至少一根系绳。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支 承部件具有限定多个纵向延伸条带的多个纵向延伸槽。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 中的至少一个槽具有不同于所述多个槽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槽的长度。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 括邻近所述多个条带安置的前边缘,其中,所述前边缘包括沿横向形 成在所述前边缘上的多个台阶,所述多个台阶中的至少一些台阶对应 于所述多个条带中的至少一些条带并与之对齐。
52.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座位,其包括前部和后部,其中,所述座位可在至少直立倾斜位 置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其中,当所述座位在所述直立倾斜位置 与所述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时所述后部可相对于所述前部自动地 枢转;以及,
背部,其联接到所述座位上且可在至少直立倾斜位置与斜倚倾斜 位置之间倾斜,所述背部包括下部和上部,其中,所述上部可相对于 所述下部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其中,所述上部可相 对于所述下部进行枢转而与所述背部的所述倾斜位置无关。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倾斜限制器,所述倾斜限制器适于限制所述背部的所述下部 的所述倾斜位置,其中,当所述下部的所述倾斜位置受到所述倾斜限 制器限制时,所述上部可相对于所述下部在所述中立位置与所述延伸 位置之间进行枢转。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的 至少一部分可调整地联接到所述座位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座位进行枢 转,其中,在至少第一直立位置与第二直立位置之间可调整所述座位 的面对身体的表面与所述背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角度。
55.一种使用座位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如下构件:基座构件;第一连杆部件,其在第一水平枢轴线 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第二连杆,其在与所述第一枢轴线 间隔开的第二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上,其中,所 述第二连杆包括沿纵向延伸的部分;第三连杆,其在沿所述纵向与所 述第二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三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连 杆上,其中,所述第三连杆在与所述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四水平枢 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且其中,所述第三连杆包括沿 所述纵向延伸的部分;以及座位,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 纵向延伸部分上的前大腿支承区域和联接到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纵 向延伸部分上的后臀部支承区域,其中,所述后臀部支承区域沿所述 纵向向后与所述前大腿支承区域间隔开;以及,
使所述第三连杆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三枢 轴线在直立位置与斜倚位置之间进行枢转,从而当所述第三连杆处于 所述斜倚位置时,所述座位的所述后区域的上表面与所述前区域的上 表面之间形成大于180度的角度。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第三 连杆进行枢转包括:使联接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区域和所述第三连杆 中的至少一者上的靠背的下部进行枢转。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靠背的上部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绕第五水平枢轴线进行枢转。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枢轴线 和所述第五枢轴线是重合的。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限制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可枢转运动。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所述第 三连杆的可枢转运动包括:使所述第三连杆与止动部件相接合。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限制所述第三连杆的可枢转运动时,使所述上背部相对于所述第三 连杆绕所述第五水平枢轴线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枢转。
62.一种调整在座位结构上的背部的位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基座构件;
提供背部支承部件,所述背部支承部件包括:下支承部件,其绕 第一水平枢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上;上支承部件,其绕 与所述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二水平枢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 支承部件上;以及联接到所述上支承部件上的至少一个靠背构件;
使所述上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绕所述水平轴线从第 一直立位置枢转到第二直立位置;以及
维持所述上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二直立位置免受使用者所施加的 任何外力。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上支 承部件相对于所述下支承部件进行枢转包括:沿着联接到所述上支承 部件上的第二楔形件使联接到所述下支承部件上的第一楔形件滑动。
64.一种确定座位结构的施力设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座位结构,所述座位结构包括:基座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 述基座构件上的身体支承部件;朝向直立位置偏压所述身体支承部件 的弹簧;接合所述弹簧的力调整部件;促动器,其联接到所述力调整 部件上且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平移移动的可抓握部分;以及,
抓握所述可抓握部件且使所述可抓握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 在至少第一调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平移;以及,
当所述可抓握部件在所述第一调整位置与所述第二调整位置之 间平移时,使所述力调整部件在第一施力位置与第二施力位置之间运 动。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可抓 握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平移包括: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前后方 向上移动所述可抓握部件。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叶 片弹簧,以及所述力调整部件包括支轴。
67.一种调整在座位结构上的偏压力的方法,包括
提供如下构件:具有支承表面的基座构件;支轴,其包括由所述 基座构件的所述支承表面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辊和接触所述第一辊 的第二辊;以及由所述第二辊支承的弹簧;
使所述支轴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沿相反的第一纵向和第二纵向 运动;
当所述支轴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纵向和所述第二纵向运动时使 所述第一辊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及,
当所述支轴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二纵向和所述第一纵向运动时使 所述第二辊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68.一种偏压座位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叶片弹簧和身体支承结构,其中,所述叶片弹簧和所述身体 支承结构中的一者具有带凹入的凸轮表面的凸轮,以及所述叶片弹簧 和所述身体支承结构中的另一者具有带凸出的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 件;
利用所述叶片弹簧偏压所述身体支承结构;以及,
使所述凸轮与所述凸轮从动件相接合。
69.一种调整座位深度的方法,包括:
提供如下部件:支承结构;由所述支承结构可动地支承的托架; 以及柔性身体支承部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固定地联接的第 一部分,联接到所述托架上的第二部分,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部分与 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弯曲部分;
使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沿相反的第一纵向和第二纵向 运动,以及
当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 二方向运动时,使所述第三部分随所述托架一起朝向所述支承结构和 远离所述支承结构运动。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覆盖部件,所述覆盖部件安置在所述身体支承部件的外表面上且 覆盖所述身体支承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包括: 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固定地联接的第一折叠件和沿着由传动部件接 合的折叠边缘而连接到所述第一折叠件上的第二折叠件,其中,所述 传动部件由所述身体支承部件和所述托架中的一者或两者形成;以及
当所述托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时,使所述 折叠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71.一种使用座位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座位以及联接到所述座位上的背部,所述座位包括前部和后 部,所述背部包括下部和上部;
使所述座位在至少直立倾斜位置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以及 当所述座位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时,使所述 后部相对于所述前部自动地枢转;
使所述背部与所述座位同时在至少直立倾斜位置与斜倚倾斜位 置之间倾斜;以及,
使所述上部相对于所述下部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进行枢 转而与所述背部的所述倾斜位置无关。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限制所述背部的所述下部的倾斜位置,其中,所述使所述上部相对于 所述下部在所述中立位置与所述延伸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包括:当所述 下部的所述倾斜位置由所述倾斜限制器限制时,使所述上部相对于所 述下部进行枢转。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的至少 一部分可调整地联接到所述座位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座位进行枢转,以 及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至少第一直立位置与第二直立位置之间调整所 述座位的面对身体的表面与所述背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角度。
74.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座位,其包括均具有上身体支承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其中,所述 座位可在至少直立倾斜位置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其中,当所述 座位在所述直立位置与所述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时,所述后部可相 对于所述前部自动地枢转,其中,当所述座位处于所述斜倚位置时, 所述后部的所述上身体支承表面相对于所述前部的所述上身体支承 表面形成大于180度的角。
75.一种家具构件,包括:
受促动部件;
促动器,其可绕位于平面中的任何轴线从中立位置枢转到受促动 位置;
弹簧,其朝向所述中立位置偏压所述促动器;
缆线,其连接所述促动器与所述受促动部件,其中,当所述促动 器从所述中立位置移动到所述受促动位置时,所述缆线从第一位置运 动到第二位置。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家具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器 包括具有可抓握部分和基座部分的操纵杆,所述基座部分绕在所述平 面内的所述任何轴线来枢转地接合支承部件。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家具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 分具有接合所述支承部件的环形部分的周向肩部。
78.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家具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 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中。
79.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家具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促动 部件包括可延伸的支承柱。
80.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后臀部支承区域和前大腿支承区域,其中,所述前大腿支承区域 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柔性身体支承部件,所述柔性身体支承部件包括多 个纵向延伸且横向间隔开的条带,其中,所述条带中的各个条带均具 有绕水平轴线至少部分地弯曲的前弯曲部分,其中,所述条带的所述 弯曲部分可相对于彼此沿竖直方向独立地运动。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 带中的至少一些条带具有不同的长度。
82.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 带的最前表面限定所述前大腿支承区域的前边缘,其中,所述前边缘 是非线性的。
83.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结 构还包括安置在所述条带上的覆盖材料。
84.一种座位结构,包括:
中央脊柱;
上背部结构,其包括从所述中央脊柱向上和向外延伸的一对臂, 其中,所述上背部结构绕第一水平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中央脊柱 上;
背部支承结构,其绕第二水平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脊柱上并 且绕第三水平轴线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臂中各个臂的端部上。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 平轴线和所述第二水平轴线是同轴的。
86.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座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 承结构包括多个杆和联接到所述杆上的衬垫结构。
87.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构件,其包括插口和第一抓持部分;
第二构件,其包括柱和具有第二抓持部分的弹性臂,其中,所述 柱的形状适于接纳在所述插口中,所述第二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构 件沿着轴线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 臂受到偏压使得所述第二抓持部分处于非接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 置,所述第二抓持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抓持部分处于接合位置。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抓 持部分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绕 所述轴线旋转。
89.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抓 持部分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构件沿着所述轴线不可动地连 接到所述第二构件上。

说明书全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在2007年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 60/898,421号的优先权,此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 中。

技术领域

[0002]本申请大体而言涉及座位结构,且特别地涉及具有独特运动 学、身体支承座位和背部以及可调整的座位深度的座椅,以及使用和 /或调整座椅(包括但不限于座位和靠背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在办公室等场所使用的典型座椅类型通常被构造成用以允许 座位和靠背作为一个单元倾斜,或者允许靠背相对于座位倾斜。但通 常,座位和背部不能单独地进行调整,且在倾斜期间不能单独地回转。 因此这样的座椅有时不能由使用者容易地调整或定制以适应使用者 的特定大小、体型和/或所希望的姿势。
[0004]举例而言,座位通常形成为相对刚性或固定的构件,无需座位 的各个身体支承部分之间的任何铰接。这样,当使用者在座椅中向后 倾斜时,使用者可能会倾向于在座位中向前滑动,即使正在向后倾斜 时。同时,对从其前导边缘到后部所测量的座位深度的任何调整通常 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整个刚性的整体式座位来提供,这可能会导致 在座位后部形成难看的间距且也可在该位置形成夹点。此外,这种座 椅必须提供特定结构在承载座位和使用者负荷的同时允许座位相对 于靠背运动。再者,这种座椅通常必须采用允许座位在它上面运动的 额外的支承部件,例如当座位和/或支承部件结合成联动组件时。
[0005]在典型的倾斜座椅中,当座椅处于无负荷直立位置时,座椅背 部相对于座位的静态位置通常是固定的,这可能并不特别适合广泛 范围的使用者。再者,背部通常形成为相对刚性或固定的构件,同样 无需背部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任何铰接。因此,座椅背部并不允许使用 者进行全范围运动,例如使用者不能将它们的背部伸展或拱起成凹入 外形。
[0006]倾斜座椅通常采用压缩和/或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和/或扭杆或 叶片弹簧来使座位和背部向上偏压并与使用者的向后倾斜相抗衡。用 于调整弹簧上的负荷或者弹簧的承载能的机构通常是复杂的,和/ 或需要旋钮或其它可抓握部件的多次过度旋转以获得所希望的设置。 此外,座椅缺少任何标记用于使用者在其坐下或向靠背施加负荷之前 确定弹簧返回力的设置。
[0007]再者,这种倾斜座椅通常不能在整个座椅倾斜运动范围内提供 平衡的乘坐。具体而言,座椅且特别是弹簧的恢复力或扭矩与使用者 在整个倾斜范围内所施加的力或扭矩不匹配。尽管所施加的力和恢复 力可在特定倾斜位置处平衡抵消,但这种平衡通常不会在整个倾斜/ 斜倚范围内发生。此外,对于具有不同体重和身体大小的各种使用者 来说,通常不能实现这种平衡。因此,使用者必须施以能量和/或施加 外力来维持座椅处于特定位置。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限定,且在本部分中的任何内容不应理解 为限制这些权利要求。相反,通过一般介绍和简要陈述,描述了涉及 可倾斜的座椅的各种优选实施例,以及各种方面的使用方法,其中, 可倾斜的座椅具有铰接的座位和背部、可调整的座位深度、各种控制 机构和联动组件。
[0009]例如但不限于,在一方面,优选实施例涉及一种座位结构,其 具有座位,该座位带有前部和后部。座位至少可在直立倾斜位置与斜 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当座位在直立位置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 时,后部可相对于前部自动地枢转。[0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背部联接到座位上且至少可在直立倾斜 位置与斜倚倾斜位置之间倾斜。背部包括下部和上部。上部可相对于 下部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枢转,且上部可相对于下部枢转而与 背部的倾斜位置无关。在优选实施例中,当限制下部的向后倾斜或倾 斜位置时,上部可相对于下部枢转。
[00011]在另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基座构件、第一连杆部件和第 二连杆,第一连杆部件在第一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基座构件 上,且第二连杆在与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二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 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二连杆的一部分沿纵向延伸。第三连杆沿纵向在 与第二枢轴线间隔开的第三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连杆上, 且第三连杆在与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第四水平枢轴线处枢转地连接 到基座构件上。第三连杆还包括沿纵向延伸的部分。
[00012]座位包括联接到第二连杆的纵向延伸部分上的前大腿支承 区域和联接到第三连杆的纵向延伸部分上的后臀部支承区域。后臀部 支承区域沿纵向与大腿支承区域向后间隔开。第三连杆可相对于第二 连杆绕第三枢轴线沿第一方向在直立位置与斜倚位置之间枢转。当第 三连杆处于斜倚位置时,座位后区域的上表面相对于前区域的上表面 成大于180度的角。
[00013]在优选实施例中,靠背具有非枢转地联接到座位后区域和 第三连杆中的一者或两者上的下部。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背包括联接 到背部支承部件上的上部,且背部支承部件绕第五水平枢轴线枢转地 连接到基座构件上,第五水平枢轴线在第一实施例中与第四枢轴线重 合。
[00014]在又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基座构件和背部支承构件,背 部支承构件具有下支承部件和上支承部件,下支承部件绕第一水平枢 轴线枢转地连接到基座构件上,上支承部件绕与第一枢轴线间隔开的 第二水平枢轴线枢转地连接到下支承部件上。至少一个靠背构件联接 到上支承部件上。调整机构联接在下支承部件与上支承部件之间。调 整机构可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操作。随着调整机构可在至 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操作,上支承部件可相对于下支承部件绕 水平轴线在至少第一支承位置与第二支承位置之间枢转。
[00015]在另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基座构件和枢转地联接到基座 构件上的身体支承部件。弹簧朝向直立位置偏压身体支承部件。力调 整部件接合弹簧且可在至少第一施力位置与第二施力位置之间移动。 促动器联接到力调整部件上,且包括可相对于基座构件在至少第一调 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平移移动的可抓握部件。随着可抓握部件 在第一调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移动,力调整部件在第一施力位 置与第二施力位置之间移动。
[0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被构造为叶片弹簧,而力调整部件 被构造为支轴部件。支轴部件可沿着纵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在至少第一 支轴位置与第二支轴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促动器且特别是可抓握部 件可随之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017]在又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具有支承表面的基座构件和可 在相反的第一纵向与第二纵向上移动的支轴部件。支轴包括可由基座 构件的支承表面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一辊和接触第一辊的第二辊。随着 支轴部件分别在第一纵向与第二纵向上移动,第一辊可在第一旋转方 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而随着支轴部件分别在第二纵向和第一纵 向上移动,第二辊可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实质上, 随着支轴沿纵向移动,第一辊和第二辊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在一个 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叶片弹簧由第二辊支承。
[00018]在又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叶片弹簧和由叶片弹簧偏压的 身体支承结构。叶片弹簧和身体支承结构中的一者具有凸轮,凸轮带 有凸出的凸轮表面,而叶片弹簧和身体支承结构中的另一者具有凸轮 从动件,凸轮从动件具有凹入的凸轮表面。在操作中,凸轮从动件接 合凸轮,且凸轮表面彼此接触。
[00019]在又一方面,座位结构包括支承结构和由该支承结构可移 动地支承的托架。托架可相对于座位支承结构在相反的第一纵向与第 二纵向上移动。柔性的身体支承部件包括固定地联接到座位支承结构 上的第一部分,联接到托架上的第二部分以及定位在第一部分与第二 部分之间的第三弯曲部分。随着托架相对于座位支承结构分别在第一 方向与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三部分可朝向支承结构和远离支承结构移 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覆盖部件安置在身体支承部件的外表面上 并覆盖身体支承部件的第三部分。
[00020]各种方面和实施例提供了优于其它倾斜座椅和座位结构的 显著优点,包括具有靠背、座位和倾斜控制的座椅和座位结构。举例 而言,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座位的后部相对于前部向后自动地枢转, 且在使用者在座椅中向后倾斜时,后部和前部相对于彼此打开并形成 大于180度的角度。以此方式,后部提供支承用于使用者的坐骨结节 或臀部区域并防止使用者在座位前部上向前滑动。通过将坐骨结节或 臀部支承区域与大腿支承区域分开,整个座位支承表面无须随着使用 者向后倾斜而翻转或枢转。因此,减小了髋部下沉(在斜倚期间使用者 髋关节的下沉量),从而在座位表面与倾斜控制之间提供了更紧的包装 空间,在倾斜中存储更少的能量(如抬升使用者背部所需)和在给定角 度行程处更低的扭矩。
[00021]此外,在直立的中立位置,背部的静态角可相对于座位容 易且快速地调整,以允许使用者定制座椅适合他们特定的身体大小和 形状。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背部的上部可相对于背部的下部进行 独立地枢转,例如当使用者拱起他们的背或者向后延伸他们的臂和肩 膀时,同时在拱起位置支承使用者的背部。当减轻使用者的偏压力时, 上部将自动返回到中立位置。
[00022]偏压机构也提供一些优点。例如但不限于,用于调整弹簧 返回力的促动器且特别是可抓握部分可相对于基座构件平移。通过观 察可抓握部分的位置或者促动器的任何其它可视部分,在使用者坐下 和/或向靠背施加力之前,向使用者提供有关返回力设置的视觉标记。
[00023]此外,当叶片弹簧和可调整的支轴用于向座位结构施加返 回偏压力时,用于在基座构件上支承弹簧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允许辊相 对于基座构件和弹簧进行容易的相对无摩擦的移动。因此,即使在叶 片弹簧加载时,也可容易地调整支轴的位置。
[00024]形成于弹簧和身体支承结构上的凸轮表面也提供了一些优 点。具体而言,凸轮表面在座位结构的整个正常倾斜范围内向所有类 型的各种使用者提供了平衡的乘坐。实质上,这提供了特制的扭矩输 出,如例如但不限于在2003年12月17日提交的名称为“Tilt Chair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的美国申请第10/738,641号所述,该专 利的整个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凸轮表面消除了对如 2003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10/738,641号所公开的弹簧连杆 的需要。
[00025]可调整的座位的实施例也提供了一些优点。举例而言,在 无需移动整个座位的情况下或者换言之,当维持座位后部在相同位置 的情况下,可调整座位深度。这种构造避免了对于额外支承部件的需 要。此外,调整机构可由使用者容易地握持和操纵以调整座位深度。 此外,当使用者坐下或从座椅站起时,座位的弯曲前部对于使用者的 腿提供过渡支承。同时,弯曲部分是相对柔性的,从而避免沿着使用 者大腿的压力点。
[00026]当然,应了解本文所公开的各种方面可单独地或组合地使 用,且各种组合提供了额外优点。参看结合附图所展开的下文详细描 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
[00027]附图说明
[00028]图1是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029]图2是座椅处于直立位置的示意侧视图。
[00030]图3A是用于图2所示座椅的联动组件的示意侧视图。
[00031]图3B是处于中间斜倚位置的图2所示座椅的联动组件的示 意侧视图。
[00032]图3C是当处于完全斜倚位置时图2所示座椅的联动组件的 示意图,其中,上背部支承部件处于中立位置。
[00033]图3D是当处于完全斜倚位置时图2所示的座椅的联动组件 的示意侧视图,其中,上背部支承部件处于延伸位置。
[00034]图4A是处于中立位置的背部支承部件的放大局部侧视图。
[00035]图4B是处于延伸位置的背部支承部件的放大局部侧视图。
[00036]图5是倾斜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00037]图6是联动组件的各个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038]图7是包括可调整座位深度的机构的座位支承件的底部分 解透视图。
[00039]图8是图7所示的座位支承件和座位深度机构的顶部分解 透视图。
[00040]图9是支轴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041]图10是倾斜控制机构的透视图。
[00042]图11是背部支承部件和叶片弹簧的剖视透视图。
[00043]图12是座位和倾斜控制机构的前部局部透视图。
[00044]图13是座位部件的透视图。
[00045]图14是座位的顶部局部透视图。
[00046]图15是座位的底部局部透视图。
[00047]图16是座位的侧面剖视图。
[00048]图17是座位覆盖物的顶部透视图。
[00049]图17A是接合座位构架的座位覆盖物的截面图。
[00050]图18是处于直立位置的座位、倾斜控制机构和背部支承部 件的侧面剖视图。
[00051]图19是处于斜倚位置的座位、倾斜控制机构和背部支承部 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背部支承部件处于中立位置。
[00052]图20是处于斜倚位置的座位、倾斜控制机构和背部支承部 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背部支承部件处于延伸位置。
[00053]图21是处于向前位置的背部支承部件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00054]图22是处于中间标称位置的背部支承部件的局部侧面剖视 图。
[00055]图23是处于向后位置的背部支承部件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00056]图24是背部支承部件的前透视图。
[00057]图25是背部支承部件的后透视图。
[00058]图26背部支承部件上部的下部的局部透视图。
[00059]图27是背部角度调整器的分解图。
[00060]图28是背部支承部件支架的侧视图。
[00061]图29是下楔形构件的透视图。
[00062]图30是图29所示的下楔形构件的侧视图。
[00063]图31是上楔形构件的透视图。
[00064]图32是楔形促动器的第一部分的透视图。
[00065]图33是楔形促动器的第二部分的侧视图。
[00066]图34是背部悬置结构的前透视图。
[00067]图35是衬垫结构的正视图。
[00068]图35A是衬垫之间连接器的放大图。
[00069]图36是背部悬置结构的放大局部透视图。
[00070]图37是覆盖物载体部件的正视图。
[00071]图38是图37所示的载体部件的侧视图。
[00072]图39是座椅的侧视图。
[00073]图40是促动器组件的截面图。
[00074]图41是沿着详图41所截取的图40所示的促动器组件端部 的放大图。
[00075]图42是倾斜控制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00076]图43是背部支承部件和叶片弹簧的剖视透视图。
[00077]图44是图42所示的倾斜控制机构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00078]图45是背部角度调整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00079]图46是背部支承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00080]图47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座椅的前透视图。
[00081]图48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向后、中立的直立位置的 座椅的侧视图。
[00082]图49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标称中立的直立位置的座 椅的侧视图。
[00083]图50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向前中立的直立位置的座 椅的侧视图。
[00084]图51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标称直立位置的座椅和上 部处于延伸位置的侧视图。
[00085]图52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标称中立的中间斜倚位置 的座椅的侧视图。
[00086]图53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标称中立的完全斜倚位置 的座椅的侧视图。
[00087]图54是去掉了织物覆盖物的处于标称完全斜倚位置的座椅 和上部处于延伸位置的侧视图。
[00088]图55A和图55B是织物附接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00089]图56是座位的局部透视图。
[00090]图57是座位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00091]图58是座位的局部透视图。
[00092]图59是图58所示的座位的分解图。
[00093]图60是联动组件的各个构件的分解图。
[00094]图61是座椅的透视图。
[00095]图62是去掉了衬垫结构或外部覆盖物的座椅的透视图。
[00096]图63是图62所示的座椅的后视图。
[00097]图64是带有衬垫结构的图62所示的座椅的正视图。
[00098]图65是柔性的身体支承部件和悬置式像素化座位结构的负 荷支承层的分解透视图。
[00099]图66是支轴组件的底部前透视图。
[000100]图67是背部构架的后透视图。
[000101]图68是衬垫结构的备选实施例的部分。
[000102]图69是衬垫结构的备选实施例的部分。
[000103]图70是衬垫结构的备选实施例的部分。
[000104]图71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05]图72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备选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06]图73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备选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07]图74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备选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08]图75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备选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09]图76是衬垫结构与靠背构架之间连接的备选实施例的放大 截面图。
[000110]图77为示出处于向前倾斜位置的向前倾斜的座椅的备选实 施例的侧视图。
[000111]图78是座椅处于中立位置情况下图77所示的座椅的侧视 图。
[000112]图79是用于座位的织物附接组件的分解图。
[000113]图80是用于靠背的织物附接组件的分解图。
[000114]图81是覆盖物和把手组件的侧视图。
[000115]图82是图81所示的覆盖物和把手组件的对置侧视图。
[000116]图83是图81所示的把手的透视图。
[000117]图84是图81所示的覆盖物的透视图。
[000118]图85是各个座位深度构件的局部透视图。
[000119]图86是图85所示的组件的截面图。
[000120]图87是上靠背组件的局部透视图。
[000121]图88是沿着线88-88所截取的图87所示的靠背的截面图。
[000122]图89是上靠背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000123]图90是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000124]图91是图90所示的座椅的后视图。
[000125]图92是靠背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0126]图93是沿着线92所截取的图92的放大部分。
[000127]图94是沿着大致垂直于图92的剖面所截取的图92和图93 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000128]图95是衬垫结构的备选实施例。
[000129]图96是靠背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后透视图。
[000130]图97是图96所示且沿着线97所截取的靠背结构的放大图。
[000131]图98是带搭扣配合旋转装置的连杆的局部透视图。
[000132]图99是固定到构架部件上的图98所示的连杆的截面图。
[000133]图100是附接到座椅上的覆盖物的侧视图。
[000134]图101沿着图100中的线101-101所截取的覆盖物和构架的 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述:
[000135]如本文所用的用语“纵向”和“横向”分别表示从前到后 和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座椅方向。同样,如本文所用的用语“前部”、 “侧部”、“背部”、“向前”、“向后”、“向上”和“向下”表 示当从坐在座椅中的使用者的角度观察时通常理解的座椅的各个方 向和部分。应理解的是,用语“安装”、“连接”、“联接”、“由...... 支承”及其变型表示直接或间接(例如,通过另一构件或部件)连结、 接合或邻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以及还应理解的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部件或间置部件可通过一体形成或者通过各种紧固装置而 连结,这些紧固装置包括例如但不限于机械固件粘合剂焊接、 压配合、弯折舌片部件等。用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联动组件:
[000136]参看附图,图1至图6、图18至图20、图42、图48至图 54以及图58至图60示出了具有倾斜控制机架2、座位4、背部支承 部件8和背部6的座椅的优选实施例。应理解的是,用语“机架”通 常指代支承另一部件的任何支承部件,并且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罩壳的 结构。座位4和背部的下部12由联动组件10支承,联动组件10枢 转地连接到倾斜控制机架2上。倾斜控制机架2形成联动组件的基座 构件。倾斜控制机架由例如通过焊接而连结的上支架14与下支架16 形成。
[000137]联动组件10包括第一连杆18、518,其第一端在第一水平 枢轴线22处枢转地连接到从倾斜控制机架或基座构件的前部向前延 伸的一对凸20上。第一连杆18、518或前连杆可由任何合适材料 形成,包括金属或塑料,例如30%至33%的GF尼龙。第一连杆向上 延伸且其第二端在第二水平枢轴线26处枢转地连接到形成第二连杆 的前座位构架24、524上,第二水平枢轴线26形成在向下延伸的U 形支承件或支腿28、528上。优选而言,仅提供单个的第一连杆,且 将其固定到支承件28、528的中部。如在图47和图59中所示,支承 件528的直立部分在两个平面中弯曲且从枢轴线26向上和向后延伸。 作为备选,一对第一连杆可沿着座位的对置侧提供。枢轴轮轴32可 一体地形成在第一连杆18、518和第二连杆24、524中的一者或另一 者上或二者上。作为备选,可使用单独形成的轮轴来固定第一连杆和 第二连杆。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轴32形成在第一连杆上,其包括多 个圆形肋条,圆形肋条沿着固定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衬套30 跨置。轮轴32的端部搭扣到第二连杆内,而圆形肋条承载负荷。插 口或凹口36形成在第二连杆中以接纳轮轴、衬套和肋条。覆盖部件 38安置并连接在座位构架向前面向的部分上以提供美观的外观。座位 构架优选地由玻璃填充尼龙制成,但应了解其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包 括金属、塑料、复合物及其组合。
[000138]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图98和图99中示出,前连杆1018包 括从前连杆对置侧沿横向向外延伸的一对轮轴或柱1020。一对衬套 1026沿轴向安置在柱上,且包括向内延伸的弹性臂1028,其具有限 定抓持部件1030的扩大端部。座位构架104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凹口 1042,其形状适于可旋转地接纳枢轴部件和附接衬套。构架1040包 括一对间隔开的沿径向延伸的抓持部件1032。抓持部件1032定位成 使得当连杆和构架接合时其相对的外壁1046基本上与弹性臂的外部 抓持部分1030对准,以便防止在连杆与构架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以 及利用柱与插口之间的接合,防止连杆与构架之间的相对径向运动, 从而将连杆可旋转地固定到构架上。凹口的端部形成为插口1024,其 形状适于可旋转地接纳衬套1020。凹口1042的总长度或各个插口 1024在其每一侧上的单独深度大于连杆的总长度(从一个柱端到另一 柱端)或者大于轮轴和轮毂的单独长度,且在连杆边缘与连杆每一侧上 的构架口部之间形成间距1022。
[000139]在操作中,组装者将衬套/轮轴1020、1026的一端(例如, 左侧)一直滑动到相对应的插口1024内,从而消除在该侧上的间距 1022且使得对置的衬套/轮轴1020、1026跳过在另一侧(例如,右侧) 上的凹口的口部并沿着枢轴线1034对准。在该初始插入阶段,相对 的抓持部件1030(例如,右侧)由构架上相对应的抓持部件1032(例如, 右侧)沿径向向外偏压。然后使用者在轴向沿着轴线1034朝向对置端 移动连杆1018直到受偏压的抓持部件1030(右侧)滑过构架上的抓持 部件1032并搭扣就位,从而将连杆可旋转地固定到构架上。如图所 示,连杆可从任一侧安装,且因此不会仅利于左手或仅利于右手。但 应了解的是,该机构可构造成在连杆上具有单个抓持部件和在构架上 具有单个抓持部件,以及在构架中具有相对的长形插口用以最初接纳 连杆轮轴。应了解的是,该装置可用于可旋转地固定任何两个构件, 且并不限于如图所示和描述的用于座椅的构架和连杆。还应了解的 是,弹性臂和/或衬套可与连杆构件形成为一体。此外,臂和抓持部分 可用于将任何两个构件固定成不可旋转地接合,例如在将插口或端柱 的构造、或其它的非旋转部件构造成用以防止这种旋转的情况下。该 装置提供两个不可在轴向和径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构件,无须提供 开口或通路用于将销沿着旋转轴线插入。
[000140]参看图6至图8以及图57至图60,前座位构架24、524或 者第二连杆具有一对大致水平的臂40、540,其在侧向上间隔开且在 其间形成开口42。臂40沿纵向50从座椅的前部到后部向后延伸。各 个臂构造有朝向构架前部敞开的引导件44、544或者轨道。各个臂优 选地具有L形截面,限定了大致水平的凸缘46、546和竖直定向的凸 缘48、548。多个指状物54、544从竖直凸缘的顶部向上延伸且适于 利用搭扣在构架上的载体部件(图17中示出)来锚固织物56。举例而 言,指状物可构造成在其端部具有倒钩或者抓持部件,用于与载体或 其它覆盖构件相接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座位构架形成有插孔,插孔 接纳形成在载体部件上的插入部分。用于形成织物和载体并将它们固 定到支承结构上的各种合适的实施例在2004年3月8日提交的名称 为“Fabric Attachment Device”的美国申请第10/796,406号中公开, 此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在图59和图60 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缘548并非线性的,而是具有略微凹入的轮廓, 且之后向下朝向水平凸缘546朝向第二连杆524的后部呈渐缩形或倾 斜。
[000141]在备选实施例中,省略了载体部件。替代的是,织物设有 多个紧固构件,诸如圣诞树紧固件或搭扣配合紧固件,其通过搭扣配 合来接合构架中的开口。织物也可利用其它的机械紧固件通过结合或 通过其各种组合来固定。例如,如图79所示,构架部件221利用卡 钉、结合、缝制等或其组合而附接到例如织物或纺织材料的覆盖物的 边缘部分225上。然后将圣诞树紧固件223穿过构架部件221固定并 且固定到座位构架内,且覆盖物包裹内部构架并覆盖紧固件223的头 部。
[000142]参看图80,构架部件321还通过结合、卡钉、缝制等或其 组合而固定到覆盖物的边缘部分上。构架具有U形插口,在其中插入 固持卡夹327,例如tinnerman卡夹。卡夹327可释放地接合靠背构架 302的向前面向的凸缘部分,其中,织物包裹构架部件321的边缘且 之后跨过衬垫结构的前部。
[000143]参看图6至图8以及图57至图60,多个接合/支承臂58、 558从各个水平凸缘46、546的内侧边缘向上延伸。支承平台分别构 造有扩大的头部60、560。接合/支承平台连结到悬置的身体支承部件 上,悬置的身体支承部件限定座位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座位的前部 大腿支承区域62联接到前座位构架的臂上。
[000144]举例而言,膜片可安置于开口上且与各个臂上的支承平台 或指状物相接合,例如在2003年12月17日提交的公布为美国公告 第2004/0183350A1号的名称为“Tilt Chair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的美国申请第10/738,641号中所示,此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 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悬置的身体支承 部件构造为悬置的像素化座位结构,如例如但不限于在2006年5月 12日提交的名称为“SUSPENDED PIXELATED SEATING STRUCTURE”的美国申请序列第11/433,891号中所示,此中请的全 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具体而言,如图12至图17 所示,悬置的像素化座位结构具有构架构件64,其具有多个开口,支 承臂通过这些开口安置,其中,扩大的头部通过搭扣配合与构架相接 合。悬置的像素化座位结构还包括宏观柔顺层66和微观柔顺层68以 及负荷支承层70,宏观柔顺层66包括例如连结到构架上的多个主要 支承横杆,微观柔顺层68包括例如连结到宏观柔顺层上的多个弹簧 元件,以及负荷支承层70包括连接到弹簧上的多个像素。
[000145]在图56和图59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宏观柔顺层66直接 连接到构架上。具体而言,宏观层的各个条带67具有T形头部69, 其安置在两个邻近支承臂558之间的开口中。扩大的头部560在T形 头部上延伸且将条带保持到构架上。头部69也具有开口,通过该开 口接纳定位在邻近臂558之间的其中一个柱71。
[000146]再次参看图6至图8以及图57至图60,后座位构架72、 572形成第三连杆,具有沿纵向50向前延伸的一对臂74、574。臂沿 横向52间隔开且与前座位构架的臂40、540大致对齐,其中,臂40、 540、74、574的自由端大体上邻接。臂74、574被构造成类似于前座 位构架的臂,且包括水平和竖直的凸缘76、576、78、578,其向上延 伸的指状物80、580和向上延伸的接合/支承部件82、582以及柱71 构造成如刚刚所解释的那样支承悬置的身体支承部件。具体而言,座 位的后臀部支承区域84联接到后座位构架的臂上,在此处臀部支承 区域84沿纵向与大腿支承区域62向后间隔开。在图59和图60所示 的实施例中,凸缘578并非线性的,而是具有略微凹入的轮廓,且之 后向下朝向水平凸缘576朝向第三连杆的前部524渐缩或倾斜。当从 侧部观察时,凸缘548和578相结合地形成V形开口。当后座位构架 572相对于前座位构架524枢转时,该开口有助于防止载体部件或织 物的其它构件经受过度张力
[000147]一对叶片弹簧86、586桥接或跨越前座位构架和后座位构 架的臂40、540、74、574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且例如利用粘合剂 和/或紧固件587固定到各个臂的水平凸缘46、546、76、576上。多 个柱589进一步支承宏观柔顺层66。叶片弹簧86在虚拟的水平枢轴 线88处枢转地连接前座位构架和后座位构架,或者第二连杆和第三 连杆。在备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可在坚固枢轴线处例如 利用枢转部件进行枢转地连接。应了解的是,枢轴线可限定为允许两 个构件相对于彼此枢转的柔顺接合部,以及轴线(实际或虚拟)的位置 可在两个构件之间的枢转范围上改变或移动。
[000148]后座位构架具有沿着构架的每一侧定位的一对向下延伸的 支承部件90、590。一对扶手92连接到支承部件上并从支承部件向上 延伸。后座位构架可由两个零件制成,其中的每一个零件均可为不同 材料,例如,玻璃填充的尼龙和
[000149]后座位构架72、572或第三连杆还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凸 耳94、594,其在第四水平枢轴线96处枢转地连接到倾斜控制机架2 或者基座构件上。以此方式,基座构件2或倾斜控制机架、前枢转连 杆18、518以及前座位构架24、524和后座位构架72、572限定四杆 联动的四个连杆。
[000150]在操作中且如在图3A至图3D以及图48至图54中所示, 使用者在座椅中且特别是在座位中从直立位置(图3A以及图48至图 51)经过中间斜倚位置(图3B和图52)向后倾斜到完全斜倚位置(图3C 和图53)。随着使用者向后倾斜,第一连杆18、518可相对于基座构 件或倾斜控制机架绕轴线22沿第一旋转方向枢转(当从左侧观察时沿 顺时针)。同时,第三连杆72、572或者后座位构架相对于第二连杆 24、524或前座位构架绕枢轴线88沿第一旋转方向枢转,使得座位的 前区域62的上表面96与座位的后区域84的上表面98之间的角度随 着使用者向后倾斜而打开,并在座位处于斜倚位置且优选地处于直立 位置向后的任何斜倚位置时形成大于180°的角度。实际上,在初始 直立位置,前区域的上表面与后区域的上表面形成角度大于180°且 理想地为大约183°的微小凸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座位从直立位 置移向完全斜倚位置时,后座位区域84相对于地面向后枢转18°, 而前座位区域62仅相对于地面枢转3°,使得后区域比前区域多枢转 15°并形成大于180°的角。在各种实施例中,在完全斜倚位置,前 区域的上表面与后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角度可在大约185°至200° 之间变化,且优选地为大约195°。以此方式,座位的后区域84向使 用者的坐骨结节或臀部区域提供支承,并当使用者在座椅中向后倾斜 时防止使用者在座位上向前滑动。同时,座位的前区域62在座椅的 整个倾斜范围中维持基本上相同的方位(3°枢转)。通过使后坐骨支承 区域与前大腿支承区域分开,当使用者向后倾斜时,整个座位支承表 面无须翻转或枢转。因此,减小了臀部下沉,从而在座位表面与倾斜 控制之间提供更紧密的包装空间,倾斜时储存的能量更少,以及在给 定角度行程时扭矩更低。
[000151]优选的是,形成在第一连杆18、518与倾斜控制机架2之 间的第一枢轴线22定位在第四枢轴线96前方,第四枢轴线96形成 在第三连杆72、572与倾斜控制机架2之间,且在一个实施例(图2至 图3C)中第四枢轴线96定位在第三枢轴线88的前方,第三枢轴线88 形成在前座位构架与后座位构架之间,使得第三连杆72和所连接的 背部支承部件100以比第二连杆更大的速率和角度向后倾斜。在另一 个实施例中,第四枢轴线96和第三枢轴线88基本上竖直地对齐(图 48至图54)。枢轴线88与枢轴线96对齐或者安置在其后方,以便防 止有压力的感觉或抬升使用者的大腿中部。
[000152]参看图77和图78,座椅的备选实施例构造有联动机构,其 允许座位和靠背向前倾斜。具体而言,第一连杆421重新定位成其第 一端部在枢轴线26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连杆524上,且其第二端在 轴线423处枢转地连接到倾斜机架上。随着使用者向前倾斜,第一连 杆421可相对于基座构件或倾斜控制机架绕轴线423沿第一旋转方向 (当从左侧观察时沿逆时针)枢转。同时,第二连杆524相对于第三连 杆572枢转,使得座位的前区域62的上表面96与座位的后区域84 的上表面98之间的角度随着使用者向前倾斜而打开,且当座位处于 向前倾斜位置时形成大于180°的角度。实际上,在一个实施例中, 上表面96与上表面98之间的角度总是维持在大于180°的角度,无 论是处于向前倾斜位置、直立倾斜位置还是斜倚倾斜位置,且随着使 用者斜倚或向前倾斜,后部上表面与在前上表面之间的角度更进一步 地打开。
附加的基座构件
[000153]可调整的支承柱102优选地为气动的且在图1至图3D、图 5以及图48至图54中示出,在开口104处安装到机架2的后部。具 有侧部促动杆(未图示)的支承柱102的顶部延伸到机架内。缆线106 连接到杆上,且可在引导件内移动以促动杆。缆线的另一端由枢转地 连接到支轴组件上的杆臂108的臂部分114接合,如图5和图9中所 示。杆由按钮110促动,按钮110从连接到促动器管上的可抓握把手 290的端部伸出。在操作中,使用者按压按钮110,其沿横向移动与 臂112相接合的杆且使杆臂108绕竖直轴线288旋转。随着杆108旋 转,臂部分114移动缆线106以促动支承柱杆,这继而允许支承柱102 响应于其内所包含的气体弹簧而伸出或者响应于使用者的重量施加 到座位上而下沉。一种合适的支承柱可购自Samhongsa Co.Ltd.,另外 也称作SHS。
[000154]在图40和图41所示的备选实施例中,促动器构造为操纵 杆600而非按钮。操纵杆包括臂或柱部分602和基座604,基座604 具有接合环形支承件608的周向肩部606,环形支承件608形成在弹 簧固持器610上。操纵杆600可绕位于由肩部所限定的平面612(即, 基本上垂直于操纵杆臂的纵轴线614的平面)内的任何轴线进行枢转。 操纵杆可从图40所示的直立位置移动到促动位置,其中,弹簧616 朝向直立位置偏压操纵杆促动器。
[000155]弹簧固持器610包括内部空腔618,内部空腔618的端壁 620接合弹簧616。缆线622包括扩大端部624,优选地通过将端部安 置在空腔626中,扩大端部624连接到操纵杆基座上,空腔626具有 窄喉部628和截头圆锥形通路630。扩大的弹簧接合部分632沿着缆 线长度与端部624间隔开。在操作中,使用者抓握或推动操纵杆臂602 的端部,其绕肩部606与弹簧固持器的环形支承件608之间的汇合处 所限定的轴线进行枢转。弹簧616压缩在弹簧固持器的端壁602与缆 线的扩大部分632之间,当由使用者释放时其促使操纵杆回到直立或 中央位置。随着使用者使操纵杆600枢转,缆线622相对于缆线引导 件63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促动支承柱杆,这允许支承柱伸 出或下沉。操纵杆600可沿着周向肩部绕任何点以任何方向进行枢转, 以便促动支承柱。应了解的是,可使用操纵杆来促动其它构件,以及 将枢转/旋转运动转变成线性促动,或者回到缆线远端处的旋转/枢转 动作。可抓握的机架690包围并支承弹簧固持器和操纵杆。边框636 固定到机架端部上,且沿着轴线打开使得臂602向外延伸以便使用者 接近。
[000156]参看图1,基座116,优选为带有脚轮的五臂基座,以常规 方式安装到支承柱102的底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可使用其它 支承柱和基座来支承机架,包括固定高度的支承柱和非滚动基座,例 如包括构造有滑动件的基座。
[000157]对于总体上描述的座椅,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扶手、座 位、靠背和倾斜控制组件的各种特征以及其各种控制。
可调整的座位深度
[000158]参看图7至图8、图12至图17以及图56至图69,座位的 前区域62的长度(前后纵向测量)能够调整以更改座位的总深度(前后 长度)。座位深度组件包括刚性托架部件118、718,其具有横向延伸 的支承件120、720,支承件120、720带有前边缘122、722。在一个 实施例中,前边缘构造有多个台阶124,如在图7至图8以及图12至 图17中所示。在图56至图59的实施例中,前边缘是线性的,或者 以大体上凸出曲率向前延伸。在第一实施例中,前边缘的沿着托架的 横向中心线形成的中心台阶部分126向前延伸,且多个台阶128(示出 在每一侧有两个)相对于中心台阶126逐渐向后安置。在外部横向边 缘,一个或多个台阶130相对于最后面的台阶逐渐向前移动。托架设 有一对可抓握的把手132,图示为舌片,其沿横向从座位的每一侧向 外和/或向上延伸。托架118还包括一对向后延伸的滑动部件134,其 可滑动地接合形成在前座位构架的各个臂上的引导件/轨道44。托架 118可沿纵向50(前后)相对于前座位构架24平移地移动。用语“平移”、 “可平移”及其变型表示沿着一路径(线性或非线性(例如,弯曲或曲 线的))从一点向隔开一定距离的另一点移动或移置。应了解的是,相 对于另一构件平移的构件也可相对于该相同构件旋转,且平移和旋转 同时、连续和/或同时且连续地发生。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套136在引 导件44中固定到座位构架上以便与滑动部件相接合。
[000159]在图57至图59的实施例中,托架部件718包括一对相对 的圆形端部凸缘,各凸缘均具有贯通设置的开口。竖直凸缘从端部凸 缘的前部向内延伸并固定到轨道或滑动部件734上。滑动部件可相对 于引导件/轨道744滑动或平移,引导件/轨道744固定到第一连杆或 座位构架524上。一对端盖745均包括柔性接合部件,其接合托架部 件的端部凸缘中的开口。端盖设有开口,使用者可将手指或拇指插入 到开口内来抓握和移动托架部件。织物载体747包裹形成在盖上的轮 毂部分749并可相对于轮毂部分749移动。载体部件包括一对系绳 751,其还包裹盖745上的轴承部分761。轴承部分优选地是弯曲的且 以一定的弯曲绕竖直轴线定向。以此方式,载体可绕水平轴线且然后 绕由轴承部分所形成的竖直轴线旋转。滑动经过在不同平面中定向的 表面或绕不同轴线滑动的这种能量通过系绳的使用者而得以促进。系 绳751的端部形成有多个扩大部分或止动件763。系绳穿入位于座位 构架前部上的缺口765(图60)内,且这些止动件中的一个止动件接合 构架的水平凸缘的顶表面且大于该缺口以防止穿过。多个止动件设置 成使得根据座位大小能够将系绳设置成不同的初始长度。
[000160]柔性身体支承部件138具有上部第一部分140,其可例如利 用多个紧固件如接纳在开口143中的舌片141而可滑动地/可平移地连 接到座位如悬置的身体支承部件70上。如图47、图58、图59和图 65所示,柔性部件具有向后延伸的条带141,其带有在外侧横向延伸 的凸缘139,在外侧横向延伸的凸缘139接纳在由横向间隔开的上部 平台165和横向间隔开的下部平台136所形成的开口中。利用从基座 底板向上延伸以支承上部平台的竖直凸缘169,下部平台163与基座 底板167相连接。凸缘139接纳在邻近的上部平台165的向外延伸部 分的下方,而条带141的主体部分由下部平台163支承。以此方式, 条带141被竖直地支承,但也允许相对于支承层70平移或滑动。
[000161]柔性部件还包括连接到托架118上的第二部分142,且第三 弯曲部分144(外圆角)定位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并形成柔性部 件的前边缘。柔性部件构造成具有多个横向间隔开和纵向延伸的槽 160,其限定多个纵向延伸的条带162以及条带141。柔性部件可由各 种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或掺有KRATON的聚丙烯。柔性部件 可构造为单个一体形成的部件,在其内形成有槽,或者构造为多个独 立的单独条带。优选而言,条带的宽度和数目对应于形成于托架前边 缘122上的台阶124的宽度和数目。托架118安置在柔性部件的后方 或下方,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122邻近柔性部件的内表面并与之 接合,或备选为柔性部件的底表面,且特别是条带162。在备选实施 例中,柔性部件在其第三部分上的前边缘大体上以向前凸出的形状弯 曲,且条带162的长度随着它们向内侧移动而逐渐地和单独地变得更 长。座位的前边缘由条带162的最前部或第三部分限定,且应了解诸 如织物的覆盖物还可安置在条带上,在其中条带的最前部沿着托架前 边缘的实施例中,座位前边缘是非线性的或凸的。
[000162]最佳地在图17中示出的覆盖部件56安置在整个座位上, 包括后区域84和前区域62。覆盖部件(优选地构造成织物和载体部件) 包绕柔性部件138和覆盖柔性部件的第三弯曲部分144。织物在各侧 都固定到载体部件上(包括横向延伸的部件165)。覆盖物还包括第一折 叠件146,在图16和图17中示为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系绳。如上文所 公开,载体部件可限定第一折叠件。在备选实施例中,第一折叠件由 在覆盖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织物的一部分所限定。第一折叠件的自 由边缘152或者系绳的自由端(无论是由织物形成还是载体部件形成) 例如通过杆154锚固到前座位构架上或者如上文所解释的那样锚固到 缺口765上。第一折叠件沿着传动部件158的上表面156或者盖745 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部件158由柔性部件138的向后延伸 的臂部分所形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部件可由托架部件形成。
[000163]如图57所示,传动部件由盖745形成,其包括轴承部分761。 传动部件的弯曲轴承部分761在覆盖部件(或载体部件)中形成折叠边 缘148,且第二折叠件150在传动部件和第一折叠件下方或者位于第 一折叠件外侧。应了解的是,限定折叠边缘的覆盖物的实际材料以及 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的长度随着托架部件118和连接的柔性部件 138相对于座位构架移动而变化和改变。因此,折叠边缘148以及第 一折叠件146和第二折叠件150由形成边缘的材料限定且在任一时刻 进行折叠。在此实施例中,系绳或形成第一折叠件的覆盖物的部分优 选为非弹性的。
[000164]在操作中,使用者握持托架部件118,例如把手132、盖745 或座位的前部如柔性支承部件或外圆角,并将托架部件移动到限定座 位相应深度的所希望的纵向位置。各种卡销或其它定/闩锁器件可形 成在托架和座位构架中的一者上以提供多个调整位置,或者可简单地 通过摩擦来抑制调整从而提供无限多个调整位置。
[000165]随着托架118向前移动,例如,第三部分144和柔性部件 138的前边缘也向前移动,且覆盖物的第一折叠件146的长度缩短。 同时,柔性部件的上部140和位于其上面的覆盖物的相应部分延长, 这对应于更大的总座位深度。相反,随着使用者向后移动托架118, 传动部件158向后移动折叠边缘148,从而随着第三部分144和柔性 部件的前边缘向后移动而增加第一折叠件146的长度,并减小相应座 位深度。
[000166]在备选实施例中,覆盖物或织物的后边缘利用可延伸或可 伸展的系绳(例如,弹性系绳)而简单地固定到座位构架/倾斜机架或其 它结构上。举例而言,图17中的系绳可形成为弹性部件。在此实施 例中,覆盖物并不具有第一折叠件。相反,弹性系绳随着托架分别向 前和向后移动而简单地伸长或回缩。以此方式,系绳保持使覆盖物抵 靠身体支承部件且当座位深度延长时允许它滑动经过其前部弯曲部 分,但当座位深度缩短时则将织物拉回到座位下方。
[000167]柔性条带162,连同托架的台阶状前边缘122一起向使用者 的大腿提供变化的悬置力。具体而言,在台阶128形成于最后方的区 域处,允许柔性部件的相应条带162响应于使用者重量而有更大的偏 转量。这些台阶128和条带大体上与使用者的纵向延伸的大腿对齐。 相反,由于台阶126、130具有更大的向前幅度,故柔性部件138沿 着横向中心线在台阶126处和在台阶130的最外面的横向位置处更刚 性地得到支承
[000168]覆盖物56可利用图6和图7中所示的载体部件164而固定 到前座位构架和后座位构架以及柔性部件上,载体部件164接合例如 但不限于形成在座位构架上的指状物54、80。
[000169]参看图81至图84,在备选实施例中,覆盖物800包括向后 侧壁部分802、上凸缘804和下凸缘806。上凸缘804例如通过结合 或者利用紧固件等联接到悬置的身体支承部件70上,而下凸缘联接 到座位构架524、572上。覆盖物的前部808包括弯曲的可抓握部分 810以及横贯形成的通道812,其中,弯曲的可抓握部分810形成具 有底部和前部的弯曲壁。把手814包括弯曲的可抓握部分816和向后 延伸的轴或柱818,弯曲的可抓握部分816的形状适于接纳在通道中。 把手还包括横向向内延伸的凸缘820,其被固定到托架718上。柱818 向后延伸穿过形成在覆盖物800中且由覆盖物800所形成的通道,并 延伸穿过覆盖物的开口以便增加覆盖物的刚性,如在图81和图82中 所示。覆盖物的中间部分822包括伸展或箱式结构,其允许前部808 相对于覆盖物的固定后部802沿纵向前后移动。伸展结构包括与连接 肋条826相连的多个竖直肋条824,其允许竖直肋条从最小座位深度 位置移动到最大座位深度位置,在最小座位深度位置,肋条824彼此 靠近,在最大座位深度位置,肋条彼此间隔开。包括伸展接头的覆盖 物800有助于限制使用者接近在其中可形成各种夹点的座位内部。此 外,覆盖物800提供独特的美观和罩盖,同时仍允许座位前部的相对 移动或平移,例如当调整座位深度时。如在图100和图101中所示, 覆盖物1800包括后盖部分1804和前盖部分1808,后盖部分1804在 座位表面与下部构架部件之间封闭座位侧部,而前盖部分1808固定 到托架上,且当对座位深度进行调整时,前盖部分相对于后盖部分滑 动。在相对滑动移动期间,前部或后部可定位在另一者的外部。
[000170]参看图85和图86,在座位深度机构的备选实施例中,覆盖 部件826,例如织物部件,包括横向延伸的线材828,其例如通过将 线材缝制或热密封到织物上或者通过将线材定位在织物线圈内而固 定到织物的边缘部分上。一对横向间隔的卡夹830固定到线材上,从 而固定到织物上。当然,应了解,尽管线材在其移动时向织物提供稳 定性,但卡夹可直接固定到织物上而无需线材。一对系绳或细绳832 具有附接到相应卡夹上的第一端。应了解,系绳或细绳可直接固定到 覆盖物上,例如通过结合或缝制,或者可与之一体地形成,例如作为 覆盖物的延伸部分。以此方式,系绳或细绳构造为覆盖物或织物的一 部分。细绳或系绳向后延伸穿过形成在引导部件836中的开口834。 系绳或细绳832可相对于引导部件在细绳折叠部分838处滑动地移动 穿过开口,再次形成覆盖物的一部分。每根细绳的相对端联接到座位 构架524上,例如通过将细绳的线圈固定到构架上的钩840上。弹簧 842安置在围绕形成在弹簧引导件中的柱844的通道中,且通道846 还安置在向后延伸的舌片848上或柔性部件138的突起或其下部142 上。将细绳832的两端连接到构架和柔性部件上通过促使引导部件836 克服弹簧842的偏压力朝向柔性部件138而对弹簧进行预加载。以此 方式,在柔性部件在最小深度位置与最大深度位置之间前后移动且系 绳相对于引导件移动/滑动时,细绳834和弹簧842维持覆盖物826绕 柔性部件138张紧。
倾斜机构:
[000171]如图5、图10、图21至图23以及图42至图45所示且如 上文所述,机架2包括下机架部件16和上机架部件14。座位支承支 架166具有一对向前延伸的枢轴臂168和后支承平台170。支承支架 166连接到后座位构架72且具体而言紧固到平台170上,使得支承支 架166形成第三连杆的一部分。枢轴臂168在第四枢轴线96处枢转 地连接到倾斜控制机架上。各个枢轴臂内形成有弯曲的或弓形槽171, 且该槽具有大体上竖直的定向。
[000172]背部支承支架172还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枢轴臂174,其在 第四枢轴线96处枢转地连接到倾斜控制机架上。该枢轴臂也分别具 有弓形槽176(或轨道),其与座位支架中的槽171对齐。前止动部件 178(或引导件)延伸经过槽并被固定到倾斜控制机架上。支架166、172 绕第四枢轴线96进行枢转,且止动部件178接合到槽171、176的底 部以在图10所示的直立正常位置限制座位或背部向前枢转或倾斜。
[000173]一对倾斜限制器180、780利用枢轴部件绕枢轴线枢转地固 定到座位支架上。倾斜限制器具有多个分度卡销182,其由从座位支 架延伸的悬臂弹簧184选择性地接合。分度卡销可备选地沿着倾斜限 制器的侧面定位。倾斜限制器还具有沿着其前边缘形成的多个台阶 186,其与倾斜控制机架上的边缘188选择性地接合。以此方式,座 位支架166和所连接的背部支架172的向后倾斜受到倾斜限制器180 相对于倾斜控制机架2的枢转位置限制。倾斜限制器180的枢转位置 由促动器190控制,促动器190构造为可旋转地连接到座位支架上的 横管。促动器190包括一对带槽192的凸耳,且凸耳连接到倾斜限制 器180上的相应槽191。当旋转时,促动器190使倾斜限制器180绕 枢轴线196枢转到期望位置,且分度机构(卡销180和弹簧184)对应于 倾斜限制器的各个可用位置。
[000174]在图39和图42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促动器790更 向后定位,使得当使用者的手臂放松且允许竖直下落或下垂时位于促 动器上的杆或可抓握部分731邻近使用者的手的位置安置,即相对于 使用者处于“手落下”位置。如图39所示,可抓握部分优选地定位 在座位后部向后处或者备选地处于座位深度的后部的10%。大致Y形 的连杆791连接到促动器上。连杆的端部或凸耳793可旋转地连接到 从促动器沿径向延伸的杆部分795上,且臂797从端部向外分叉并具 有可旋转地连接到倾斜限制器780上的对置端部。座位支架166设有 处于平台170后部中的开口799,其构造为用于容纳杆部分795和连 杆的凸耳793的一对槽。在操作中,使用者利用可抓握部分731使促 动器790旋转,这致使连杆791旋转,从而将倾斜限制器780旋转到 期望位置。
[000175]如在图5、图9以及图42至图44中最佳地示出,支轴组件 200可动地安置在倾斜控制机架中位于一对叶片弹簧202下方。叶片 弹簧优选地由复合材料纤维玻璃和环树脂基体制成,但应了解诸 如的其它弹性材料也是可行的。复合材料可为纤维复合物,层压复 合物或微粒复合物。合适的复合弹簧可在市场上以规格名称为 GP68-UD单向纤维加强棒料(GP68-UD Unidirectional Fiber Reinforced Bar Stock)的购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Montrose的Gordon Plastics,Inc. 且以商标POWER-TUFF进行销售。纤维玻璃/环氧树脂基体棒优选是 单向的,且玻璃含量为大约68%且层压密度为0.068lbs./in.3(磅/英寸 3)。该棒优选具有大约135,000psi(磅/平方英)的挠曲强度,大约 5,000,000psi的挠曲强度以及大约2.4%的极限应变。复合材料棒的使 用可帮助消除与蠕变相关联的问题。另一合适的弹簧是70±2%重量的 单向纤维玻璃、30%重量的乙烯醚高性能树脂。弹簧的形状、大小(宽 度、厚度、长度)和材料可改变以提供各种弹簧特性。此外,弹簧可压 缩模制成各种弯曲形状以提供独特的倾斜平衡和跨置选择。在一个实 施例中,各个弹簧大约9.25英寸长,1.85英寸宽和0.225英寸厚。
[000176]在操作中,叶片弹簧202的一端204经由固定到背部支架 上的横向延伸杆218直接偏压背部支承支架172,且经由背部支承支 架沿向上方向间接地偏压座位支承支架166从而支承坐在座椅中的使 用者。弹簧的相对端206接合横向部件208,其构造有开口212和安 置到形成在弹簧202中的开口216中的一对定位器舌片210。横向部 件沿横向安置在机架前部上,而弹簧的中间部分由支轴部件214支承。 以此方式,弹簧202用作简单支承的梁,负荷居中地分配给其支承端。 为了调整施加到背部支承件上的力,使用者在机架内沿线性的纵向方 向移动支轴组件200。应了解的是,弹簧利用背部支承件偏压座位支 承件以及在备选实施例中,弹簧可通过共用元件偏压背部支承件和座 位支承件,例如利用枢转地连接那些部件的枢轴部件,或者可直接偏 压座位支承件以及背部支承件。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实施例中,应了 解弹簧可单独地和结合地偏压座位支承件和背部支承件中的每一个。
[000177]当包括支轴部件214的支轴组件200在机架2中向后移动 时,在支轴部件214处的支承点与支承部件218之间的距离减小,以 便相应地增加由弹簧后端204所施加的力。相反,支轴部件214可在 机架2中向前移动以减小通过增加梁长度或者支轴部件214与支承部 件218之间的距离而施加到座位支承支架166和背部支承支架172上 的阻力大小。由于叶片弹簧202在每一端得到简单地支承,而不是夹 持到机架2、枢轴杆218或二者上,故在弹簧端部并不引入弯矩。当 夹持时,弹簧性质和夹持量可能会影响负荷和相关联的应力。此外, 通过提供简单支承的弹簧,可放松公差且允许弹簧曲率随着梁长度改 变而波动
[000178]由于叶片弹簧202以并排布置安置在机架2中,且优选地 形成为扁平杆,机架可以美观的方式、更低的成本且更为紧凑地制成。 此外,弹簧的阻力可通过在机架2内可滑动地移动支轴组件200来容 易地和简单地调整。由于阻力由梁长度而非弹簧预加应力来决定,故 这种调整无需逐渐增大的促动力,因为促动力通常与扭转弹簧、杆以 及压缩弹簧相关。
[000179]参看图5和图11,弹簧的端部204构造有凸轮220,凸轮 220具有凹入的凸轮表面222。图11示出弹簧处于两个不同的偏压位 置。凸轮表面形成在弹簧的上表面上。凸轮可一体地形成为弹簧的一 部分,或者利用例如但不限于铆钉或其它机械紧固件、粘合剂等或其 任何组合来单独地构造和连接到弹簧上。背部支承支架172且尤其是 杆218构造成带有凸轮从动件224,凸轮从动件224具有凸出的凸轮 表面226。在图42和图43所示的备选实施例中,省略了单独的凸轮 从动件,杆218自身充当凸轮从动件(或者驱动器)且具有凸轮表面 227。随着使用者向后倾斜,凸轮从动件(或驱动器)224、218利用彼此 接触的两个凸轮表面222、226、227沿着凸轮220跨置,使得凸轮从 动件沿着凸轮表面222向后滑动,与平坦的弹簧表面相比,凸轮表面 222更多地驱动弹簧偏转。这具有增加弹簧所施加的弹簧力的效果, 其对应于随着斜倚角度增加而增加的扭矩。以此方式,弹簧、支轴和 凸轮相结合地向使用者提供平衡的乘坐。
[000180]具体而言,对于所有的使用者实现了平衡的乘坐。通常, 对于较轻的使用者在全斜倚位置和对于较重的使用者在向前位置将 出现最大不平衡。必须了解到使用者将需要初始调整支轴部件以实现 以任何特定斜倚角度的平衡乘坐,但之后,乘坐将基本上在整个限定 倾斜范围内平衡而无需进一步调整支轴。因此,座椅提供了独特的平 衡乘坐,其避免了使用者根据他们在座椅中希望斜倚的角度来再次调 整偏压力。
[000181]应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施加的扭矩和恢复扭矩简单 地为在一定距离上施加的负荷。因此,平衡乘坐也可认为由使用者在 特定位置施加到身体支承部件上的施加力。弹簧和倾斜机构的各个方 面或其备选实施例公开在例如但不限于美国公告第2004/0183350A1 号中,其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
[000182]参看图5、图9、图18至图20、图40、图41和图44,支 轴组件200和支轴,另外称为力调整部件,包括基座机架228、中间 机架230、830,以及上部机架232、832。基座机架228构造有一对 在其顶部和底部敞开的横向隔开的空腔234。基座机架还包括位于中 央的凹口236以及前壁238和后壁240,以及纵向定向的齿轮凹口244 和横向定向的齿轮凹口246中的每一个,前壁238和后壁240形成一 对纵向隔开的开口242的至少一部分。一对横向延伸的辊248、250 安置在各个空腔中。在各个空腔234中的下辊250与机架的底板252 或支承表面相接触,而每一对中的上辊248在限定空腔的基座部件的 侧部254的表面上方延伸,使得辊的弯曲表面与相对应的弹簧202的 底表面接触。
[000183]从动锥齿轮256安置在基座机架中纵向定向的齿轮凹口244 中,与纵向延伸的导螺杆258成螺纹接合,导螺杆258例如利用具有 扣状体的凸缘而不可旋转地固定到倾斜机架前部,该扣状体面对机架 并搭扣到形成在机架中的开口内。导螺杆258延伸穿过纵向延伸的开 口242。止推垫圈260和轴承262安置在锥齿轮与基座机架228的后 壁240的后表面之间,以允许锥齿轮绕导螺杆容易地旋转。基座机架 的底部构造有从动件264或引导件,在图6中示为两个柱,其在形成 于倾斜机架底部中的轨道266中滑动。
[000184]横向定向的驱动锥齿轮268与从动锥齿轮256接合地啮合。 驱动锥齿轮268还一体地构造有安置在锥齿轮相对侧上的空转齿轮 270,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安置在锥齿轮相反侧上的空转齿轮270上。 中间机架230、830在中间机架230、830与基座机架228之间截留或 包住锥齿轮256、268,且还包括一对纵向隔开的开口270,开口270 在机架构件之间包绕导螺杆258。
[000185]驱动小齿轮272安置于在中间机架中形成的齿轮凹口274 中位于空转齿轮270上方。驱动齿轮272与空转齿轮270接合地啮合。 中间机架230构造有横向延伸的开口276,或半开口,其支承促动器 轴278。轴278的端部和驱动齿轮构造成具有配合的D形端部/开口 280,使得轴的旋转使驱动齿轮旋转。轴和驱动齿轮安置在中间机架 230与上部机架232之间,上部机架232也构造成具有齿轮凹口282 和横向延伸的轴开口284。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在图5和图9的实 施例中,杆臂108枢转地固定在上部机架与中间机架之间且可绕竖直 轴线288枢转。臂112的端部与穿过驱动齿轮延伸的促动器轴的轴线 对齐。中间机架构造有缆线机架止动件286,使得缆线可被固定到杆 的相对端上。
[000186]作为备选,在图40、图41和图44的实施例中,通过操纵 杆的枢转动作使缆线平移,从而避免了对杆臂的需要。如图44所示, 固持卡夹281可旋转地接合形成在轴278上的周向凹槽,且卡夹通过 搭扣配合来接合中间机架,以便防止轴相对于支轴组件沿横向移动。
[000187]在操作中,使用者使促动器278(构造成具有可抓握部件290) 绕横向延伸的轴线294旋转,而这又使驱动齿轮272旋转。驱动齿轮 使空转齿轮270旋转,这使得锥齿轮268绕平行于轴线288的横向延 伸的轴线292旋转。锥齿轮268使锥齿轮256绕纵向延伸的轴线294 旋转,锥齿轮256螺纹接合导螺杆258且沿第一相对纵向或第二相对 纵向(前后)52将整个支轴组件200移动到无限多个预定施力位置中的 一个上。举例而言,促动器可在第一调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移 动,以在第一施力位置与第二施力位置之间移动该力调整部件(支轴组 件)。应了解的是,促动器278、290和支轴214分别可无限地调整到 无限多个调整位置和施力位置上。
[000188]当促动器278、290旋转且支轴组件200沿第一纵向和第二 纵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时,促动器同时可利用支轴组件相对于倾斜机 架平移移动。以此方式,简单地通过观察促动器278、290相对于倾 斜机架2的位置而向操作者提供有关将由弹簧202施加的相对偏压力 的视觉标记。在一个实施例中,标度或其它分度标记(例如,文字“重”、 “中”或“轻”或者颜色(表示轻的绿色至表示重的红色))设置在机架 上,以进一步帮助操作者确定施力部件的预定设置。盖可围绕机架安 置且设有纵向延伸的槽,轴278在该槽中移动。作为备选,如图61 所示,盖可安置在轴下方,且支轴组件的上部机架向上延伸穿过在盖 中形成的纵向开口。
[000189]应了解的是,偏压机构也可与其它弹簧如扭转螺旋弹簧、 拉伸/压缩弹簧等一起使用。举例而言,作用于扭转弹簧臂或克服压缩 /拉伸弹簧力的促动器可相对于机架移动,以在使用者就座之前(或者 当使用者就座时)向使用者提供设置施力部件的视觉指示装置。
靠背:
[000190]参看图1至图4B、图18至图38、图42以及图45至图54, 背部支承部件包括下支承部件172和上支承部件294,下支承部件172 构造为上文所提到的背部支承支架,在枢轴线96处枢转地连接到基 座倾斜机架上,上支承部件294绕水平枢轴线296枢转地连接到下支 承部件上,水平枢轴线296与枢轴线96向后间隔开。调整机构298 联接在下支承部件172与上支承部件294之间。至少一个靠背构件 300,在一个实施例中示出为构架302,邻近靠背构件的胸部区域连接 到上支承部件294上。构架302的下部304沿着其后边缘固定地连接 到座位构架72上。靠背的上部相对于其下部是柔性的,因为上支承 部件绕轴线296进行枢转。在备选实施例中,构架的上部枢转地连接 到下部上。在图2至图4B中,下背部支承件303连接到座位构架后 部且从座位构架后部向上延伸,且在其下部例如在腰部区域固定到背 部构架或靠背上。上支承部件294以及靠背300和构架302能以可拆 卸的构造从支承部件172移除或拆开以供装运。
[000191]调整机构298可在多个位置之间操作(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是可无限调整的。在调整机构进行操作时,上支 承部件294可绕水平轴线296在相对应的多个静态支承位置之间相对 于下支承部件172枢转。在各种实施例中,上支承部件(和背部的上身 体支承表面)可相对于下支承部件(和背部的下身体支承表面)从最前 方位置向最后方位置旋转大约1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上部件可在 最前方位置与最后方位置之间调整大约1度至15度之间,更理想地 调整大约5度至大约15度之间,且优选地调整大约10度。
[000192]上支承部件包括脊柱部件306以及安置并固定在脊柱部件 底部中的支架308。在一个实施例中,舌片310接合脊柱以防止支架 相对于脊柱旋转。支架可与脊柱一体地形成或者形成为单独部件。支 架包括一对向前延伸的凸缘312,其带有限定枢轴线296的开口。凸 缘利用一对枢轴销314枢转地连接到背部支承支架172上。
[000193]下部机架构件316固定到背部支承支架172上的支承平台 317上。机架构件316构造有下楔形表面318。盖部件320固定到下 部机架构件上,且盖和下部机架限定用于可旋转促动器轴326的通路 322,可旋转促动器轴326在形成于支架308中的槽319中移动。梯 形螺纹(acme)轴324可旋转地安装在下部机架中。促动器轴326的配 合端部328和梯形螺纹轴326构造有D形截面,且可移动的接箍330 安置在端部上以将促动器固定到轴上。接箍330可沿横向52平移以 释放或锁定轴端部。
[000194]在图45所示的备选实施例中,下部机架构件916包括具有 抓持部分的弹性柔软舌片部件918。机架构件可利用一个或多个舌片 或钩固定到支架上,例如通过搭扣配合。当轴324穿过下部机架构件 中的开口插入时舌片部件918向上挠曲直到抓持部件接合形成在轴中 的周向凹槽920或底切部。轴端部922形成有键形截面如六角形截面, 且接合由梯形螺纹轴926上的插口924所形成的配合截面。梯形螺纹 轴穿过机架构件916中的开口插入,且轴的头部928接合下部机架构 件的端壁。扭转弹簧930具有第一下转端部932,第一下转端部932 接合形成在下部机架构件的平台中的开口938。一对舌片940可旋转 地接合弹簧的伸长轴部分,而弹簧的弯曲端部934向后延伸使得其接 合从上支承部件向前延伸的凸缘942的顶表面。弹簧可在组装之前通 过使之与抓持部件935接合而预加载。
[000195]上楔形部件332安置在轴324上且包括与传动部件338接 合的槽或插口336,传动部件338构造为与轴324成螺纹接合的梯形 螺纹板。传动部件338可与上楔形部件一体地形成或者形成为单独零 件,但在任一实施例中都认为是楔形部件的一部分。上楔形部件332 和下楔形部件316构造有相对的楔形表面334、318,它们沿着彼此滑 动且当上楔形部件相对于下楔形件沿横向52平移时迫使楔形部件分 开,且特别是迫使上楔形部件相对于下楔形部件上升。应了解在备选 实施例中,上楔形件被固定到上支承部件上且下楔形部件可沿横向平 移。上楔形部件332具有上表面340,其承靠在支架308的内表面上 且当楔形部件被迫分开时致使上支承部件294绕轴线296相对于下支 承部件172旋转。如图18所示,压缩弹簧342安置于在上支承部件(且 特别是支架308)上形成的止动件344与从背部支承支架向上延伸的止 动部件346之间。弹簧342偏压上支承部件远离背部支承支架,或者 偏压下支承部件(如图18中所示沿顺时针)。实质上,弹簧342偏压支 架308抵靠楔形部件的上表面340。
[000196]在操作中,使用者使促动器326且特别是其可抓握部分348 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这造成轴326旋转,从而沿 横向移动传动部件338和相关联的上楔形部件332。如图21至图23(以 及图50、图49和图48)所示,上背部支承件294分别相对于下背部支 承件172定位在向前中立直立位置,标称中立直立位置以及向后中立 直立位置。具体而言,背部支承件294与座位构架或支架168的底部 之间的间距随着背部支承件向后枢转到所希望的直立位置(向前、标称 或向后)而加宽,且座位的面对身体的表面98与背部的面对身体的表 面340之间的角度是可调的。随着楔形表面318、334滑动经过彼此, 上背部支承件294相对于下背部部件172枢转到所希望的设置。优选 而言,构造有可抓握部件348的促动器326邻近座位的侧部或在其后 部,且尤其是邻近座位的后侧部或在座位后侧部的后方沿横向向外延 伸,使得使用者容易在椅中就座。以此方式,靠背的初始直立设置可 调整成适应具有不同背部或脊柱姿势/曲率的使用者。靠背初始角度的 这种调整独立于靠背相对于座位的运动学/动态移动中的任一个。因 此,于是在座椅的整个倾斜范围上,例如从直立位置经过中间倾斜位 置到倾斜位置保持向前、标称或向后的调整。
[000197]此外,靠背设有允许背部的上部354相对于背部的下部304 在中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枢转或挠曲的机构,如图3D、图15和图 54所示。上部相对于下部枢转的能力与背部的倾斜位置无关。当下部 的倾斜受到限制或约束时,例如当座位构架72或固定地附接到下部 304上的支架166的可枢转运动受到限制时,上部354可相对于下部 枢转。在一些情形下,上部可枢转或挠曲到延伸位置,甚至当座位构 架或支架不受约束时,例如当使用者的位置或重量使座位平衡致使其 未克服偏压弹簧的力向后枢转时。
[000198]如上文所解释的那样,座位支架166的后倾斜受到倾斜限 制器180或止动部件178的相对于倾斜控制机架2的位置的限制。例 如,如图18和图19所示,座位从直立位置向后倾斜到斜倚位置,其 中,倾斜限制器180或止动部件178在槽170顶部中的接合防止座位 进一步斜倚。在这个连结处,使用者可拱起他们的背部或者向后伸展, 以相对于背部构架302和座位支架166的下部向后移动或枢转背部的 上部354和上背部支承件294。当使用者偏压上部354时,下背部支 承件172克服弹簧202的力枢转而远离与座位支架166的接合,下背 部支承件172的动作如在图5和图20中所示。以此方式,单个偏压 组件(一对叶片弹簧)在座椅的正常使用期间偏压座位和背部,且在座 椅的延伸使用期间利用支架172和支承件294仅偏压背部的上部,且 座位由倾斜限制器180或止动部件178所支承。在各种实施例中,上 部可相对于下部枢转,或上部支承件可相对于座位支架枢转,枢转范 围在大约2°至10°之间且理想地为大约6°。
[000199]实质上,背部具有三个调整等级/运动范围:(1)倾斜范 围——从直立经过中间斜倚到完全斜倚(可由倾斜限制器扣留在各个 位置);(2)背部角度调整——从向前到标称到向后(与倾斜范围无关); 以及(3)胸部调整——中立与延伸(与倾斜范围和背部角度调整无关)。 背部优选地具有大约4°至22°的倾斜范围且更理想地为大约18°。 应了解背部在整个倾斜范围和背部角度调整上是可无限调整的,且并 不限于对于每一者所列出的三个位置。举例而言,倾斜范围包括无限 多个中间斜倚位置,但座位结构可扣留在由倾斜限制器的台阶所限定 的有限个这样的位置。同样,背部角度包括在最前方位置与最后方位 置之间的无限多个标称位置。最后,使用者可在连续位置范围从中立 位置移动胸部区域到延伸位置,特别是当座位受到止动件或倾斜限制 器的约束时。
[000200]参看图24至图26、图34、图37、图46和图48,且如先 前提到的那样,上支承部件294包括沿着背部中心线向上延伸的脊柱 306。一对臂356从脊柱沿横向向外和向上延伸。多个齿或舌片357 从臂延伸以便与载体部件或其它覆盖物相接合。脊柱优选地由铝、钢、 纤维玻璃、复合物、塑料或一些其它刚硬但弹性的材料制成。脊柱可 由各种材料如卡普纶(Capron)8233G-33%玻璃填充尼龙6制成。
[000201]臂端部358绕水平枢轴线360枢转地固定到构架部件302 的上拐角364上。构架302可由各种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包括例如 但不限于尼龙材料或尼龙、弹性体材料)制成。脊柱的上胸部区域362 例如利用螺杆或其它机械紧固件固定地紧固到构架的第一横向部件 366上,且第一横向部件沿纵向与构架的顶部横向部件368间隔开。 如在图34、图39以及图46至图48中所示,胸部区域362构造有四 个凸耳或凸缘363,凸耳或凸缘363利用连接器部件365固定到横向 部件366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2和图67所示,一对凸缘从横 向部件366向后延伸。凸缘形成大体U形或V形截面。连接器365 可与脊柱294和构架302中的一者或两者一体地或单独地形成。同样, 胸部区域可直接固定到横向部件366或构架302的其它构件上。第二 横向部件370和第三横向部件372在第一横向部件与底部304或横向 部件之间进一步沿纵向(竖直地)间隔开,底部304或横向部件固定地 固定到座位构架上,如先前所解释的那样。第一横向部件366和第二 横向部件370以及第三横向部件372和底部横向部件374均与位于中 央的连接器部件376、378连接。同样,第二横向部件370和第三横 向部件372与一对横向间隔开的连接器部件380连接,这对横向间隔 的连接器部件380在侧向与背部构架的中心线间隔开。
[000202]可绕中间支轴旋转的多个摇动结构或杆联接到构架上或者 一体形成为构架的一部分(如图96中所示)而无需侧部构架部件或延伸 到侧部构架部件的横向部件部分。举例而言,第一系列的纵向杆382 从胸部区域中的第一横向部件(竖直地)延伸,且当杆绕由第一横向部 件所限定的轴线沿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横向部件 366提供一定的抗扭曲性。第二系列杆384从第一系列杆中的各个杆 的每一端沿横向延伸,且当第二系列杆中的各个杆沿相反的第一方向 和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系列杆均提供抗扭曲性。第三系列杆386从第 二系列杆384中的每一端沿横向延伸,同样在第三系列杆旋转中的各 个杆旋转时第二系列杆提供抗扭曲性。最后,第四系列杆388从第三 系列杆中的各个杆的每一端以相同的扭曲关系沿横向延伸。第四系列 杆中各个杆的每一端390构造为节点,且附接位置构造成连接到单个 衬垫上。多个衬垫连接形成整体的衬垫结构,在图35中示出。
[000203]参看图34,第一系列杆394从中央连接部件380沿横向延 伸,具有比第一系列杆中的各个杆的内支腿更长的外支腿。第二系列 杆396固定到第一系列杆中的各个杆的每一端上,同时第三系列杆398 仅固定到外部第二系列杆396的端部。内部第二系列和第三系列的杆 均构造有位于杆端部的节点390。
[000204]最后,第一系列杆400从一对相对刚性的臂402沿横向延 伸,这对相对刚性的臂402从底部横向部件304沿纵向向上延伸,且 具有比第一系列杆中的各个杆的内支腿更长的外支腿。第二系列杆 404固定到第一系列杆中各个杆的每一端上,而第三系列杆406仅固 定到外部第二系列杆的端部上。内部第二系列和第三系列的杆均构造 有位于杆端部的节点。
[000205]当然,应了解可使用不同系列数目的杆构造来支承使用者 的背部。图3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各种优点。
[000206]例如,在图87至图91、图96和图97所示的一个备选实施 例中,省略了横向部件的部分和侧部构架部件。在此实施例中,臂900 形成为单独的鹿角式结构,其绕枢轴线906利用轴或轮轴904枢转地 联接到脊柱902上。一对衬套908、910在脊柱和鹿角结构中的每一 者中支承轴。轴904的端部俘获在帽部件912中,该帽部件912例如 利用一对螺杆联接到杆构架950结构上。当然,应了解轴904可联接 到三个部件(脊柱902、鹿角900或杆构架结构950)中的任何一个上, 且可相对于它的其它部件旋转。此外,轴可固定到在三个部件中任一 部件中形成的凸耳上,或者轴可一体地形成在三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上。在任何情况下,允许杆构架结构950和鹿角结构900绕枢轴线906 相对于脊柱902进行枢转。鹿角臂的端部914枢转地固定到横向部件 952上,横向部件952在外侧杆982的向上延伸的端部之间延伸且从 外侧杆982的向上延伸的端部沿横向向外延伸,如在图96和图97中 所示。销916或螺杆搭扣配合以将臂的端部914固定到横向部件952 上,且臂枢转地承载在横向部件上。作为备选,如图89所示,臂926 的端部可构造有横向部件928,其枢转地固定到杆臂982的端部上。 在图89中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脊柱包括接纳凸耳部件922的槽920, 凸耳部件922从鹿角结构向前延伸且绕枢轴线906枢转地接合轴904。 盖930当安置在鹿角结构上时,形成后罩盖部件。允许靠背的上胸部 和罩盖绕枢轴线进行旋转,从而在使用者在座椅中向后倾斜时与使用 者的身体位置一致。
[000207]横向部件、连接部件和杆366、370、372、378、380、376、 382、384、386、388、394、396、398、400、402、404、406、982中 的每一个均优选地构造有U形截面。第二横向部件370的中部还构造 有多个肋条408,肋条408增加横向部件370的扭曲刚度,使其对于 绕其横向延伸的轴线扭转更有抵抗力。以此方式,限定在第三横向部 件372与顶部横向部件368之间的背部的上部区域倾向于绕第三横向 部件进行旋转或扭转,第三横向部件具有比第二横向部件370更小的 扭曲强度。同时,中央连接部件378还提供沿着其两个端部的虚拟铰 链,在此,其联接到横向部件372和横向部件374上。部件402是相 对刚性的,从而维持靠背的相对刚性的下部区域。因此,当使用者通 过旋转背部的上部354并枢转背部支承件294而延伸他们的背部时, 上部倾向于绕第三横向部件弯曲或旋转。同时,单个杆中的各个杆可 响应于使用者的移动而扭转或旋转且向使用者的背部提供平衡支承。 当使用者使上部354旋转时,下部304(例如在杆406处)并不挠曲或旋 转,从而向使用者的下部背部和骶骨区域提供牢固的支承。同时,腰 部区域与下部横向部件374与上部横向部件366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 弯曲或旋转,从而向使用者背部的腰部区域提供中间支承。
[000208]参看图35和图35A,衬垫结构416与多个衬垫392一体地 形成,这些衬垫392与形成在杆结构端部上的节点390的数目相对应。 一系列槽形成在单个的衬垫之间以允许各个衬垫独立于相应的杆节 点挠曲,同时在衬垫与节点之间维持一定的连接性。在一个实施例中, 各个衬垫通过一对伸长的槽或狭缝418和两对间隔开的成组的三个狭 缝420、422沿着其各侧与另一衬垫分开。成对的伸长狭缝安置在各 组中的三个狭缝之间。在各个纵向和横向延伸的组中的中部狭缝422 在衬垫之间的整个连结部上延伸并在邻近的三狭缝组中形成中部狭 缝部分。此外,横向延伸组的外部狭缝420在衬垫之间的整个连结部 上延伸且在邻近的三狭缝组中形成外部狭缝部分。狭缝形成连接器 426,其类似数字8的结构,且“8”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到衬垫上。
[000209]在衬垫结构的近似中点,即覆盖第二横向部件370的部分, 衬垫结构从在靠背上沿横向延伸的六个衬垫过渡到在靠背上沿横向 延伸的八个衬垫,且在横向部件上方的四个位于中央的衬垫过渡到下 方的两个位于中央的衬垫。在该过渡区域,下部的外部第三狭缝430 更短,而上部横向延伸的狭缝被分成两个狭缝432,且第三中部狭缝 434未延伸到下部衬垫结构内。额外的装饰性开口可形成在各个衬垫 内。例如,如图68至图70以及图95所示,示出了备选的衬垫结构。 在图68中,S形条带661连接邻近的衬垫。
[000210]各个衬垫的后侧设有插口438。如在图46中最佳地示出, 橡胶套圈440安置在各个衬垫与杆的相对应节点390之间。在一个实 施例中,衬垫结构由双射模工艺形成,具有所形成的衬垫以及模制到 衬垫上的铆钉。相反而言,杆臂可由双射模工艺制成。在其它实施例 中,衬垫和构架可通过双射或三射工艺制成。
[000211]举例而言,在三射工艺中,且参看图71,柔顺材料395模 制(但非结合)到模制杆的背侧上且穿过节点390中的开口393。然后将 衬垫结构模制并结合到弹性材料395上。在操作中,衬垫392利用弹 性材料相对于节点390挠曲。
[000212]参看图72,双射工艺包括在弹性/柔顺材料395中形成插口 397。形成在衬垫的背侧上的柱399通过搭扣配合与插口相接合。
[000213]参看图73,另一中双射工艺包括形成伸长的柱381,其穿 过柔顺材料且延伸到衬垫392的前侧。柱的端部383例如通过热铆接变形,以便将衬垫固定到弹性材料上,这也形成与衬垫中的开口相 配合的外柱。
[000214]参看图74,代替使用弹性/柔顺材料,衬垫结构设有允许衬 垫相对于杆节点的柱381旋转或枢转的几何形状。具体而言,位于衬 垫中的贯通开口385为渐缩形或者设置为截头圆锥形,使得开口在前 侧更大因此衬垫可相对于柱旋转。柱的端部383再次变形以将衬垫固 定到柱上。凹口形成在衬垫中以接纳变形的头部和形成齐平的表面。
[000215]参看图75,柱371从衬垫392向后延伸。柱可由柔顺的弹 性材料形成。柱延伸穿过在杆节点392中形成的插口373,该插口具 有渐缩形或截头圆锥形的几何形状,允许柱相对于插口旋转或枢转。 柱371的端部可例如通过加热而变形,以将衬垫结构固定到构架302 上。
[000216]参看图76,衬垫结构设有支承结节,其具有外部球形支承 表面363和具有渐缩形或截头圆柱形的贯通开口365。杆或节点392 设有柱361和周向或环形支承轮缘367,环形支承轮缘367具有渐缩 形或圆形肩部,其可相对于结节的外表面363滑动。外表面363和通 孔365的形状允许衬垫相对于杆旋转或枢转。柱361的端部变形以将 衬垫固定到构架302上。
[000217]参看图1以及图37至图38,诸如织物层的外部覆盖物442 安置在衬垫结构的身体侧表面上。载体部件44固定到覆盖物的周缘 上且与构架的肋条形周缘446和背部支承件的臂357相接合,以将覆 盖物固定到背部上。在图55A和图55B中所示的备选实施例中,具有 主要腹板部件447的覆盖物例如通过缝合而固定到弹性腹板构件449 上,其中,接缝远离面对身体的表面向内导向。而腹板构件449具有 无论是在背部上还是在座位上都接合构架周缘的边缘部分451。
[000218]参看图91至图94,其中摇动结构并不具有任何侧部构架部 件,织物替代地固定到衬垫结构990和杆构架950上。具体而言,最 外部的衬垫结构的边缘部分992从衬垫结构的其余部分逐级降低。附 接条带996固定到织物或外部覆盖物930上,该织物或外部覆盖物930 包绕条带且包括安置在条带与衬垫结构之间的边缘部分。织物还可固 定到条带上,例如通过结合、缝合、搭扣或者其它机械紧固件,或其 组合。杆或节点390的端部包括贯通的开口或通道。开口994的一部 分包括沿着其侧部形成的斜坡部分1002,该斜坡朝向通道中心逐渐横 移。凹口或空隙1004从斜坡起位于通道的另一侧上。肩部的抓持部 分1006形成为围绕通道底部。紧固件1008或销包括渐缩形头部1114 和一对扩大的环形部分1112,渐缩形头部1114与在织物条带996的 开口中所形成的渐缩形口部1110相配合,这对扩大的环形部分1112 安置于在杆节点中所形成的开口的上部大致圆形部分上。销还包括底 头1116部分,或者抓持部,其通过搭扣配合接合来接合杆的抓持部 1006。在安装期间,底头1116沿着斜坡1002滑动,且当头部偏压到 与其相对地形成的凹口1004内时紧固件的轴弯曲直到头部1116滑动 经过该抓持部,然后将头部向后搭扣成与抓持部分接合。以此方式, 织物条带996和织物固定到摇动结构上,同时提供美观且柔性的边缘。 衬垫结构990包括开口994,开口994的形状适于接纳节点的端部或 柱部分。节点包括环形肩部1120,环形肩部1120具有安置成围绕端 部或柱部分的抓持部分1122,该端部或柱部分接合衬垫结构的底部或 后表面。当安装时,销1008将衬垫结构990和盖930夹在织物条带 996与摇动结构950之间。衬垫结构中的开口994沿至少一个方向(例 如,竖直)可以是伸长的或槽状的,如在图94和图95中所示,以便允 许在衬垫结构990与摇动结构950之间的相对运动。此外,如图95 所示,限定衬垫的狭缝1124并不沿着其侧部和顶部延伸到总衬垫结 构的边缘,以便向衬垫结构的边缘部分提供一定的额外刚性,例如在 附接织物条带处。此外,狭缝并不沿着衬垫结构的底部在前两行中的 至少中央四个衬垫之间或者沿纵向在中央列的四个衬垫之间沿横向 保持,使得其下骶骨区域提供有额外的刚性。
[000219]尽管参看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对形式和细节做 出各种修改。因此,前文的详细描述旨在视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 的,且所附权利要求包括其所有等同方案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