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 泵叶轮 / 一种两相流泵的水力设计方法

一种两相流设计方法

阅读:887发布:2023-02-2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两相流设计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两相流 泵 的 水 力 设计方法。本发明利用以下几个关系式来确定该两相流泵 叶轮 结构的主要几何参数,主要包括:进口直径Dy、 轮毂 比 叶片 轮缘进口 角 βy1、叶片轮缘出口角βy2、叶片轮毂进口角βh1、叶片轮毂出口角βh2、轮缘 翼型 安放角βcy、轮毂翼型安放角βch、叶片叶缘包角叶片型线半径R、叶轮 螺距 P,叶片表面夹角α等。本发明是参考诱导轮和轴流泵设计方法,对诱导轮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结构形式既保证其运输气液混合体的特性,又其保证流量和效率,使该两相流泵能高效工作,满足用户对安全性的需求。,下面是一种两相流设计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两相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泵的主要结构参数适合以下等式的关系:
式中:
D0—两相流泵进口当量直径,mm;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
3
Q—两相流泵的设计流量,m/h;
n—转速,r/min;
K1—经验系数,通常取4.5~5.5;
ηv—容积效率,通常取0.93~0.9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泵的叶轮叶进口叶片参数主要适合以下几个等式的关系:
式中:
βy1—轮缘进口叶片角,°;
dh—两相流泵轮毂直径,mm;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
Δβy1—轮缘进口修正角,通常1°~3°;
—叶片排挤系数,通常取0.93~0.96;
βh1—轮毂进口叶片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泵的叶轮出口叶片角参数主要适合以下几个等式的关系:
βy2=βy1+(10°~15°)
βh2=βh1+(6°~10°)
式中:
βy2—轮缘出口叶片角,°;
βh2—轮毂出口叶片角,°;
βy1—轮缘进口叶片角,°;
βh1—轮毂进口叶片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泵的翼型安放角包角适合以下几个等式的关系:
式中:
βLy—轮缘翼型安放角,°;
βLh—轮毂翼型安放角,°;
βy2—轮缘出口叶片角,°;
βh2—轮毂出口叶片角,°;
βy1—轮缘进口叶片角,°;
βh1—轮毂进口叶片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泵的叶片包角和型线半径适合以下几个等式的关系:
式中:
—叶片轮缘包角,°;
βLy—轮缘翼型安放角,°;
βLh—轮毂翼型安放角,°;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
—两相流泵轮毂比dh/Dy;
—翼型叶栅稠密度
z—叶片数;
R—叶片型线半径,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流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两相流泵的螺距和叶缘的设计适合以下几个等式的关系:
α=4°
式中:
P—叶轮螺距,mm;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
δ—叶缘厚度,mm;
α—叶片表面夹角,°;
γ1—进口叶片流面夹角,通常取5°~7°;
γ2—出口叶片流面夹角,通常取7°~9°;
L1—叶缘进口打磨的长度,mm;
L2—叶缘出口打磨的长度,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两相流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两相流泵的水力设计方法,主要是一种既能运输气液混合相又能保证所需流量和效率的水力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通用机械,种类甚多、国内要求非常巨大,而且据有关部统计泵类产品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离心泵是其中应用最多的产品,约占总数70%。随着海上油田的开发,两相流泵以其有效的工作形式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两相流泵输送两相介质,其内部流动复杂,需要其具有稳定的性能和避免两相介质在泵的输送中分离,目前国内外对两相流泵的设计尚未成熟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泵水力设计方法。该两相流泵是参考诱导轮和轴流泵设计方法,设计其结构形式,即保证其运输气液混合体的特性,又其保证流量和效率,使该混输泵能高效工作,满足用户对安全性的需求。
[0004]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
[0005] 1.确定叶轮的进口尺寸:
[0006]
[0007]
[0008] 式中:
[0009] D0—两相流泵进口当量直径,mm;
[0010]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3
[0011] Q—两相流泵的设计流量,m/h;
[0012] n—转速,r/min;
[0013] K1—经验系数,通常取4.5~5.5;
[0014] ηv—容积效率,通常取0.93~0.98;
[0015] 2.确定叶轮叶进出口叶片参数
[0016]
[0017]
[0018] βy2=βy1+10°~15°
[0019] βh2=βh1+6°~10°
[0020] 式中:
[0021] βy1—轮缘进口叶片角,°;
[0022] dh—两相流泵轮毂直径,mm;
[0023] Dy—两相流泵进口直径,mm;
[0024] Δβy1—轮缘进口修正角,通常1°~3°;
[0025] —叶片排挤系数,通常取0.93~0.96;
[0026] βh1—轮毂进口叶片角,°;
[0027] βy2—轮缘出口叶片角,°;
[0028] βh2—轮毂出口叶片角,°;
[0029] 3.确定翼型安放角包角和曲率半径
[0030]
[0031]
[0032]
[0033]
[0034] 式中:
[0035] βLy—轮缘翼型安放角,°;
[0036] βLh—轮毂翼型安放角,°;
[0037] βh1—轮毂进口叶片角,°;
[0038] βy1—轮缘进口叶片角,°;
[0039] βy2—轮缘出口叶片角,°;
[0040] βh2—轮毂出口叶片角,°;
[0041] —叶片轮缘包角,°;
[0042] —两相流泵轮毂比dh/Dy;
[0043] —翼型叶栅稠密度
[0044] z—叶片数;
[0045] R—叶片进口后掠角半径,mm;
[0046] 4.确定该两相流泵的螺距和叶缘设计参数
[0047]
[0048] α=4°
[0049]
[0050]
[0051] 式中:
[0052] P—叶轮螺距,mm;
[0053] δ—叶缘厚度,mm;
[0054] α—叶片表面夹角,°;
[0055] γ1—进口叶片流面夹角,通常取5°~7°;
[0056] γ2—出口叶片流面夹角,通常取7°~9°;
[0057] L1—叶缘进口打磨的长度,mm;
[0058] L2—叶缘出口打磨的长度,mm;
[0059]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叶轮两相流泵的水力设计方法。
[0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发明设计的两相流泵,可以很好地输送气液两相混合流,并降低气液分散,并能保证一定的流量和效率,使气液混输泵能高效工作。附图说明
[0061]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叶轮的轴面投影图
[0062]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相流泵叶轮的剖面图
[0063]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相流泵叶轮平面投影图
[0064]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叶轮的轮缘展开图
[0065]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叶轮的轮毂展开图
[0066]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叶轮叶片进出口边剖面图
[0067] 图中:1.叶轮叶片外径Dy,2.叶轮轮毂外径dh,3.轮缘轴向高度hy,4.轮毂轴向高度hh,5.叶片法向厚度δ,6.叶轮螺距P,7.叶片进口后掠角θ1,8.轮缘翼型安放角βLy,9.轮毂翼型安放角βLh,10.进口打磨的长度L1,11.出口打磨的长度L2。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共同确定了这个实施例的两相流泵的叶轮形状。本发明利用以下几个关系式来确定该两相流泵叶轮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进口直径D1、轮毂比 叶片进口角βy1、叶片角βy2、翼型安放角βLy、叶片进口后掠角半径R、叶片轮缘包角 叶轮螺距P等。
[0069] 计算两相流泵进口直径
[0070]
[0071] 计算进出口叶片角参数
[0072]
[0073] βy2=βy1+10°
[0074] βh2=βh1+10°
[0075] 计算翼型安放角参数
[0076]
[0077] 计算叶片包角和型线半径
[0078]
[0079]
[0080] 计算两相流泵的螺距和叶缘参数
[0081]
[0082] α=4°
[0083]
[0084]
[0085] 通过采用本发明设计的两相流泵,可以很好地输送气液两相流,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使该泵能高效工作,满足用户对安全性的需求。以上,为本发明专利参照实施例做出的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含本发明构思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或变形例。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叶轮泵 2020-05-11 212
离心泵叶轮 2020-05-13 171
离心泵叶轮 2020-05-13 39
叶轮泵 2020-05-11 282
离心泵叶轮 2020-05-13 486
叶轮泵 2020-05-12 780
水泵叶轮 2020-05-12 558
水泵叶轮 2020-05-12 123
离心泵叶轮 2020-05-12 812
泵叶轮 2020-05-11 1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