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齿轮 / 齿轮 / 行星齿轮组 / 行星齿轮组

行星齿轮

阅读:32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行星齿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行星 齿轮 组(11),它设置有作为构成元件的太阳齿轮(12),齿圈(13)和可转动地保持设置在太阳齿轮(12)和齿圈(13)之间的多个行星齿轮(14)的 行星架 (15),其中,这些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为固定件,另一个元件为转动件,该 行星齿轮组 在该转动件与相对于该转动件偏心设置的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该行星齿轮组被构造成:该固定件(15)被保持成能够沿来自于该转动件(13)与该外构件(19)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的方向移动,并且来自于该转动件(13)与该外构件(19)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该负荷由可转动地保持该转动件(13)的固定部(16)承受。,下面是行星齿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行星齿轮组,它设置有作为构成元件的太阳齿轮、齿 圈和可转动地保持设置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间的多个行 星齿轮的行星架,其中,这些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为固定件,另一 个元件为转动件,所述行星齿轮组在所述转动件与相对于所述转 动件偏心设置的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被保持成能够沿来自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外构件 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的方向移动,并且来自于所述转动件与所 述外构件之间的转矩传递的所述负荷由可转动地保持所述转动件 的固定部承受。
2.一种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是太阳齿轮、齿圈和可转动地保持设置在 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间的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中的一个 元件,并且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元件与相对于所述元件偏心设置的 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是所述太阳齿轮、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架 中的一个元件,所述元件是除所述转动件以外的元件,所述固定 件被保持成能够沿来自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外构件之间的转矩传 递的负荷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固定件被构造成来自于所述转动 件与所述外构件之间的转矩传递的所述负荷由可转动地保持所述 转动件的固定部承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固定件通过弹性构件保持在所述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 于,所述固定件是所述行星架,且所述转动件是所述齿圈。
5.一种行星齿轮组,其中,多个行星齿轮沿圆周方向设置在 位于相同转动轴线上的太阳齿轮与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可转 动地安装在被固定从而不转动的行星架上,所述行星齿轮组在所 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偏 心的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成沿所述圆周方向远离转矩在所述太阳齿 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所述外构件之间被传递的位置
6.一种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太阳齿轮;
设置在与所述太阳齿轮相同的轴线上的齿圈;
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偏心设置的外构件,所述外构 件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所述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
设置在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齿圈之间且设置成沿圆周方向远 离转矩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所述外构件之间被传递 的位置的多个行星齿轮;以及
可转动地保持所述行星齿轮且被设置成不转动的行星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行星齿轮被设置成使转矩被传递的所述位置位于所述行星齿轮 中的两个行星齿轮之间。
8.一种行星齿轮组,其中,多个行星齿轮沿圆周方向设置在 位于相同转动轴线上的太阳齿轮与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可转 动地安装在被固定从而不转动的行星架上,所述行星齿轮组在所 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偏 心的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圆周方向靠近转矩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 所述外构件之间被传递的位置的区域中设置的所述行星齿轮比远 离转矩被传递的所述位置的区域中多。
9.一种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太阳齿轮;
设置在与所述太阳齿轮相同的轴线上的齿圈;
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偏心设置的外构件,所述外构 件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所述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
设置在所述太阳齿轮与所述齿圈之间的多个行星齿轮,沿圆周 方向靠近转矩在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与所述外构件之间 传递的位置的区域中设置的所述行星齿轮比远离转矩被传递的所 述位置的区域中多;以及
可转动地保持所述行星齿轮且被设置成不转动的行星架。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
通过轴承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行星齿轮上的多个行星齿轮轴, 所述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行星架上;
从位于上侧上的所述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到位于下侧上的 所述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依次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轴的所述轴向 端部的油路,所述油路形成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所述轴向端部侧 上,以便于引导从上方向下流动的润滑油;以及
形成在与所述行星齿轮轴中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的所述轴 向端部对应的位置中且沿所述油路向下流动的所述润滑油流入其 中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收集所述润滑油并与所述行星齿轮轴中 的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的所述轴承互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
通过轴承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行星齿轮上的多个行星齿轮轴, 所述行星齿轮轴固定在所述行星架上;
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所述轴向端部延伸到所述轴承的多个油 孔;
从位于上侧上的所述油孔的开口端到位于下侧上的所述油孔 的开口端依次连接所述油孔的所述开口端的油路,所述油路形成 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所述油孔开口的轴向端部侧上,以便于引导 从上方向下流动的润滑油;以及
形成在与所述油孔中的至少一个油孔的所述开口端对应的位 置中且沿所述油路向下流动的所述润滑油流入其中的集油槽,所 述集油槽收集所述润滑油并与所述油孔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油孔互 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多个所述集油槽,并且这些集油槽中的一个集油槽形成有 与所述集油槽中的另一个集油槽不同的润滑油收集容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 在于,它还包括:
通过转动传输所述润滑油的第一转动体;以及
保持由所述第一转动体传输的所述润滑油并通过转动将所述 润滑油传输到位于所述油路的上端处的需要润滑部的第二转动 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转动体中形成有保持所述润滑油的凹进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转动体向所述第二转动体传输所述润滑油的路 径和从所述第二转动体向所述需要润滑部传输所述润滑油的路径 中的至少一个路径中临时保持所述润滑油的传输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传输部是拾取附着在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中的一个 转动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的所述润滑油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
沿所述转动体的轴向将保持在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 动体中的至少一个转动体中的所述润滑油推出并将所述润滑油引 导至从所述第一转动体向所述第二转动体传输所述润滑油的所述 路径和从所述第二转动体向所述需要润滑部传输所述润滑油的所 述路径中的至少一个路径的推出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 在于,所述需要润滑部(105)的上缘比所述第一转动体的上缘高。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体的转速比所述第一转动体的转速高。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太阳齿轮、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齿轮是用于在驱动源与 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转动构件;以及
所述第一转动体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之一接合并浸入 主润滑油槽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其特征在 于,它还包括:
通过转动传输润滑油的第一转动体;以及
保持由所述第一转动体传输的所述润滑油并通过转动将所述 润滑油传输到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上端处的需要润滑部的第二转动 体。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行星齿轮机构),其主要元件为太阳齿 轮、齿圈(环齿轮)和保持设置在该太阳齿轮和该齿圈之间的行星齿轮的 行星架

背景技术

典型地,行星齿轮组是这样一种装置,即,带有外齿的太阳齿轮和带 有内齿的齿圈设置在相同轴线上,由行星架保持以便能够自转和公转的行 星齿轮设置在太阳齿轮和齿圈之间。对于这些行星齿轮,已经公知设置有 同时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的装置。此外,还公知设置有与太 阳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和与第一行星齿轮和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 的装置。
前一种行星齿轮组通常称为单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而后一种行星 齿轮组通常称为双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而且,还公知由单行星齿轮型 行星齿轮组和双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组合成一体而成的拉维列奥克斯 (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组。
这种结构的行星齿轮组有三个主要元件,即太阳齿轮、齿圈和行星架。 通过将这些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作为输入件、另一个元件作为输出件和另一 个元件作为固定件就可将该行星齿轮组用作减速装置、加速装置和换向装 置。将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两个元件接合在一起就可构成整个行星齿轮组。
不管使用方式如何,行星齿轮成为转矩在太阳齿轮与齿圈之间被传递 的中介。因此,行星齿轮的数量越多,可在太阳齿轮与齿圈之间传递的转 矩越大。因此,日本专利公报No.4-175542公开的发明例如通过改变行星 架的结构增加可由行星架保持的行星齿轮的数量。
在该专利公报中,假定转矩平均分配到多个行星齿轮的每个行星齿轮 上,则当使用5个而不是4个行星齿轮时,可传递的转矩提高1.25倍。但 是,根据该行星齿轮组的使用方式,施加在某一行星齿轮上的负荷较大, 从而造成该行星齿轮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下降。
更确切地说,图33和34示出设置在太阳齿轮1和齿圈2之间的两个 行星齿轮3和通过花键6固定在壳体5上的保持这两个行星齿轮3的行星 架4的示例。此外,中间轴齿轮8与齿圈2外圆周面上的外齿7啮合。此 外,齿圈2经装在齿圈2外圆周上的轴承9通过壳体5支承。在这种使用 方式中,来自于转矩传递的负荷F作用在齿圈2与中间轴齿轮8之间。在 图33中,忽略,因此,负荷F的作用方向与太阳齿轮1的中心与 中间轴齿轮8的中心的假想连线垂直。
同时,由于壳体5和支承齿圈2的轴承9之间具有不可避免的间隙e, 行星架4固定在壳体5上,因此负荷F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由行星架4支承 的行星齿轮3与齿圈2之间。此外,来自于转矩传递的负荷作用在各行星 齿轮3上。
因此,作用在行星齿轮3上的力f1和f2与负荷F之间的关系如图33 中箭头所示,其数量为:
f1=(F/2)×{(R/r)+1}
f2=(F/2)×{(R/r)-1}
其中,行星齿轮3与齿圈2之间的接触点的半径r和R为负荷F的作 用点(作用位置)的半径。
行星齿轮3还与太阳齿轮1啮合而向太阳齿轮传递转矩,因此行星齿 轮3的轴承所受径向负荷为各力f1和f2的两倍。
这样,作用在最靠近齿圈2与中间轴齿轮8之间的接触点的行星齿轮 3上的力f1比作用在其它行星齿轮3上的力f2大。因此,整个行星齿轮组 的强度或使用寿命受制于其上负荷最大的行星齿轮3的强度或使用寿命。
甚至在另一元件而不是行星架4固定且转矩在不固定的另一元件与该 行星齿轮组外部的转动件之间被传递的情况中同样如此。即,相关技术未 考虑到由行星齿轮组外部的转动件与行星齿轮组之间的转矩传递产生的负 荷的作用。因此,在相关技术中,整个行星齿轮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受制 于某一元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在上述该种行星齿轮组中太阳齿轮和齿圈可转动地设置在 相同轴线上,因此保持这些齿轮的轴承可固定在预定轴的外圆周上或者固 定地装在与该壳体制成一体的凸起部(boss portion)上。因此,可通过经 该轴或该凸起部供应润滑油对这些轴承进行润滑。
另一方面,由于行星齿轮的直径比太阳齿轮和齿圈小并且行星齿轮在 这两个齿轮之间传递转矩,因此行星齿轮的转动迅速,且承受负荷大。此 外,这些行星齿轮经轴承装到固定在行星架上的行星齿轮轴上,因此这些 轴承与支承太阳齿轮的轴承和支承齿圈的轴承分隔开。
这样,有时支承行星齿轮的轴承的负荷和转速条件很严酷,因此对它 们进行足够的润滑是很重要的。此时,可在行星架转动时向行星架的转动 中心供应润滑油来对行星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该润滑油然后在行星架的 转动造成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到达行星齿轮的轴承,并润滑这些轴承。但是, 在行星齿轮组中,常常将转动件之一用作固定件。在将行星架用作该固定 件时,就无法利用润滑行星架保持的行星齿轮时使用的离心力。
因此,日本专利公报No.2001-227625公开一种装置,其中,润滑油油 路成形件固定在固定于壳体上的行星架的一侧上,该装置经形成在该壳体 中的油路和该润滑油油路成形件向行星架供应润滑油。根据该结构,润滑 油可供应至设置在行星齿轮组的转动轴线与该壳体的内圆周面之间的行星 架(或者,更准确地说供应至行星齿轮轴承)。
在上述专利公报公开的装置中,润滑油沿该润滑油油路自然向下流动 而供应给各行星齿轮轴承。但是,对于沿垂直方向的润滑油,由于将润滑 油引导至行星齿轮轴承的油孔与润滑油油路垂直地形成,因此很难将向下 流动的润滑油引入油孔中。因此,向下流动的润滑油结果收集在油路底部。 润滑油收集到油孔开口边缘的高度后才流入油孔中并供应给行星齿轮轴 承。
因此,由于行星架不公转,因此停止在上侧的行星齿轮轴承在润滑油 经过很长时间升高前得不到润滑。此外,当只有少量润滑油向下流动时, 收集的润滑油的量不够,从而其高度不上升,从而造成润滑油无法供应给 位于上侧上的行星齿轮轴承的问题。
此外,还公知一种将润滑油供应给上述之类的行星齿轮组中发生摩擦 的位置和生成热的位置的润滑系统。此外,甚至在不是行星齿轮组的一般 齿轮机构中,公知靠溅起润滑油到发生摩擦的位置和生成热的位置进行润 滑和冷却的润滑系统。在日本专利公报No.7-217725中公开这种装置的一 个示例。在该公报公开的差动齿轮(差速器)中,驱动轴和齿圈可转动地 设置在差速器行星架上。此外,形成在该驱动轴上的准双曲面齿轮与齿圈 啮合,并且该驱动轴由轴承支承。而且,润滑油槽设置在该差动器行星架 中,并且该齿圈的一部分浸入该润滑集油槽中。此外,带有进口的贮油容 器设置在该差动器行星架内位于该驱动轴上方。还有一出口形成在该贮油 容器中位于该驱动轴上方。
在上述公报的润滑系统中,当转矩从驱动轴传递到齿圈时,齿圈转动 并溅起润滑油槽中的润滑油。此时,附着在齿圈上的一些润滑油在离心力 的作用下沿齿圈切向甩出。甩出的润滑油经该进口流入贮油容器后从该出 口自然向下流动,从而润滑和冷却轴承。
但是,在该公报所述的润滑系统中,通过齿圈的转动可将润滑油槽中 的润滑油一步输送,从而供应给贮油容器。因此,当贮油容器与齿圈相距 很远时,供应给贮油容器的润滑油量减少。更确切地说,当齿圈的转速下 降到预定转速以下时,用来甩出润滑油的离心力就减弱,上述问题变得更 严重。因此,贮油容器和齿圈的布置的自由度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可 增加齿圈的浸没在集油槽中的表面积来增加由齿圈转动溅起的润滑油的 量。但这又造成另一个问题,即由于润滑油的剪切阻力而导致齿圈转动时 的功率损耗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防止来自 于外构件(部件)和该行星齿轮组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作用在一个元件 (即某一元件)上比作用在另一个元件上大而提高性能例如整个强度和使 用寿命的行星齿轮组。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行星架被固定的行星齿 轮组中将足够数量的润滑油供应给行星齿轮轴承的润滑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能够抑 制供应给贮油容器的润滑油量减少,即使转动体和贮油容器分开较大距离; 能够将润滑油供应给位于与第一转动体分开的位置上的贮油容器而不管该 第一转动体的转速如何;能够抑制该第一转动体的功率损耗的增加;以及 能够抑制需要润滑部和第一转动体的布置自由度下降。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当转矩在外部转动 件与除固定件以外的转动件之间被传递时,该固定件能够沿在该外部转动 件与该转动件之间传递的转矩的径向移动,并且该转动件承受该径向负荷。 更确切地说,按照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行星齿轮组设置有作为构成 元件的太阳齿轮、齿圈和可转动地保持设置在太阳齿轮和齿圈之间的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在该行星齿轮组中,这些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为固定件, 另一个元件为转动件。行星齿轮组在转动件与设置在相对于转动件偏心的 位置中的外构件之间传递转矩。固定件被保持成能够沿来自于转动件与外 构件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的方向移动。可转动地保持转动件的固定部承 受来自于在转动件与外构件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
因此,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来自于转动件与外构件之间的转矩传递 的负荷经行星齿轮供应给该固定件上。结果,该固定件从该负荷移开。即, 固定件和行星齿轮不支承负荷。固定件移动时,转动件移动以靠近它与固 定部之间的间隙,从而固定部承受负荷。因此,尽管来自于太阳齿轮与齿 圈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作用在行星齿轮上,但该负荷在各行星齿轮上分 配不均匀。因此,整个行星齿轮组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不受制于某一 行星齿轮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此外,在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下,可用弹性构件将固定 件保持在固定部上。因此,该固定件能移动,并且该弹性构件用作吸收件, 从而可减小或消除噪声和振动。
此外,在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下,还可将行星架作为固 定件,将齿圈作为转动件。因此,转矩在齿圈与外构件之间被传递,行星 架在来自于该传递的负荷的作用下沿该负荷的方向移动。因此,齿圈与固 定部之间的间隙闭合,并且该负荷通过齿圈由该固定部支承,以使得由行 星架保持的行星齿轮中的一个行星齿轮所受负荷比另一个行星齿轮所受负 荷大的现象得到抑制。因此,可从整体上提高该行星齿轮组的性能例如强 度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多个行星齿轮沿圆周 方向设置在位于相同转动轴线上的太阳齿轮和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可 转动地安装在被固定从而不转动的行星架上,并且转矩在太阳齿轮或齿圈 与相对于太阳齿轮和齿圈偏心的外构件之间被传递。此外,这些行星齿轮 设置成沿圆周方向远离转矩在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间被传 递的位置(下文中称为“转矩传递点”)。
因此,由于行星架不转动,因此来自于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间 的转矩传递的负荷作用在由行星架保持的行星齿轮上。由于行星齿轮沿圆 周方向远离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间的转矩传递点,因此负荷在多个 行星齿轮之间分配。因此,负荷不集中在某一个行星齿轮上,从而在整体 上提高行星齿轮组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
此外,在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行星齿轮可被设置成 使转矩传递点位于所述行星齿轮中的两行星齿轮之间。
因此,由于负荷集中在这两个行星齿轮上,因此这些行星齿轮上的负 荷被分配成这两个行星齿轮中任一个行星齿轮上的负荷都变得较轻。因此, 可在整体上提高行星齿轮组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多个行星齿轮沿圆周方向设 置在位于相同转动轴线上的太阳齿轮和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可转动地 安装在被固定从而不转动的行星架上,并且转矩在太阳齿轮或齿圈与相对 于太阳齿轮和齿圈偏心的外构件之间传递。此外,沿圆周方向靠近转矩 在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间被传递的转矩传递点的区域中设 置的行星齿轮比远离该转矩传递点的区域中多。
因此,由于沿圆周方向靠近转矩在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 间被传递的转矩传递点的区域中设置的行星齿轮多,并且由于行星 架被固定从而不转动,因此该转矩传递点与行星齿轮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 因此,来自于在太阳齿轮或齿圈与外构件之间传递的转矩的不均匀负荷分 配到更多行星齿轮上,从而作用在任一行星齿轮上的负荷较轻。因此,在 整体上提高行星齿轮组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 面的行星齿轮组中,在引导润滑油的油路的中途设置有收集一些自然向下 流动的润滑油并将这些润滑油供应给行星齿轮轴承的集油槽。更确切地说, 在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润滑系统中,多个行星齿轮设置在位于相同转动 轴线上的太阳齿轮与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经轴承可转动地保持在安装 于固定的行星架上的行星齿轮轴上。引导从上方向下流动的润滑油的通路 (油路)从上侧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到下侧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依次 连接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此外,集油槽形成在与行星齿轮轴中的至少 一个行星齿轮轴的轴向端部对应的位置上。该集油槽收集向下流入其内的 润滑油并与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互相连通。
因此,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随 着润滑油沿垂直连接由固定行星架保持的行星齿轮的轴向端部的油路向下 流动,润滑油流入形成在中部的集油槽中并收集在该集油槽中。由于该集 油槽与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轴承连通,因此润滑油可从该集油槽中供应给 行星齿轮轴承。即,即使行星齿轮轴承的位置较高,润滑油也能收集在与 该行星齿轮轴承对应的位置较高的集油槽中并从该集油槽中供应给该行星 齿轮轴承。因此,润滑油供应给位置较高的行星齿轮轴承,从而在润滑油 开始供应给油路后不久就润滑该行星齿轮轴承。
此外,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 任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多个行星齿轮设置在位于相同转动轴线上的太 阳齿轮与齿圈之间。这些行星齿轮经轴承可转动地保持在安装在固定的行 星架上的行星齿轮轴上。此外,提供一种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轴承润滑 系统,其中,在这些行星齿轮轴承中形成有从这些行星齿轮轴承的轴向端 部延伸到轴承的油孔。在该行星齿轮轴承润滑系统中,引导从上方向下流 动的润滑油的油路从上侧油孔的开口端到下侧油孔的开口端依次连接这些 油孔的开口端。此外,集油槽形成在与行星齿轮油孔中的至少一个行星齿 轮油孔的开口端对应的位置上。该集油槽收集向下流入其内的润滑油并与 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连通。
因此,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与 形成在行星齿轮轴中的油孔连通的油路沿垂直方向形成。润滑油从上方供 应给该油路并向下流动。随着润滑油沿垂直连接由固定行星架支承的行星 齿轮轴的轴向端部的油路向下流动,一些润滑油流入形成在中部的集油槽 中并收集在该集油槽中。由于油孔与该集油槽连通,因此润滑油可从该集 油槽中经该油孔供应给行星齿轮轴承。即,即使行星齿轮轴承的位置较高, 润滑油也能收集在与该行星齿轮轴承对应的位置较高的集油槽中并将该润 滑油供应给该行星齿轮轴承。因此,润滑油供应给位置较高的行星齿轮轴 承,从而在润滑油开始供应给油路后不久就润滑该行星齿轮轴承。
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也可形成 多个集油槽,并且这些集油槽中的一个集油槽形成有与集油槽中的 另一个集油槽不同的润滑油收集容量。
因此,润滑油收集速度和收集的润滑油量随集油槽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可通过与集油槽对应设置的行星齿轮轴中的油孔以按照集油槽形状 的速度和数量将润滑油供应给行星齿轮轴承。
此外,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到第三方面中 任一方面的行星齿轮组中,将通过第一转动体的转动传输的润滑油供应给 需要润滑部的润滑系统具有第二转动体,该第二转动体保持由第一转动体 的转动传输的润滑油并通过转动将该润滑油传输到该需要润滑部。
按照这一方面,润滑油的传输分成多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第一转动 体的转动传输润滑油,第二步是通过第二转动体的转动传输润滑油。因此, 即使第一转动体与贮油容器分开,也能抑制供应给贮油容器的润滑油量减 少。此外,即使贮油容器与第一转动体分开,不管第一转动体的转速如何 也能将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此外,可抑制第一转动体的浸没在润滑油 中的表面积的增加。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相同元件用相同标号表示,其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行星齿轮组中的负荷作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负荷作用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行星齿轮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多个行星齿轮的布置及其负荷分配比的几个示例的线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润滑系统中的油路和集油槽的形状的示例的正视 图;
图7是示出图6中的润滑系统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油路和集油槽的另一形状的示例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可用在本发明中的垫片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0是使用图9中的垫片的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9中的垫片被连接在分隔部上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设有用于压向该分隔部的弹性构件的垫片的一个示例的 正视图;
图13为一垫片的正视图,示出设置在图12中的垫片上的弹性构件的 另一种形状;
图14为一垫片的正视图,示出设置在图12中的垫片上的弹性构件的 又一种形状;
图15是示出漏斗形集油槽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十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3示出相关技术的行星齿轮组中的负荷作用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34是示出相关技术的行星齿轮组上的负荷作用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示例说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简言之,作为 本发明目的的行星齿轮组11的一个示例是一种具有公知结构的所谓的单 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如图3所示,它包括作为主要元件的太阳齿轮12、 设置在与太阳齿轮12相同的轴线上的齿圈13和可转动地保持与太阳齿轮 12和齿圈13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4的行星架15。齿圈13经轴承17由预 定固定部例如壳体16可转动地支承。
此外,齿圈13的外圆周面上有外齿18。此外,相当于本发明的外构 件的中间轴齿轮19设置在齿圈13外圆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即相对于行星齿 轮组11偏心的预定位置上。此外,该中间轴齿轮19与齿圈13上的外齿 18啮合。因此,这两个齿轮的齿啮合部是转矩被传递的位置(下文中称为 “转矩传递点”)P。该点沿圆周方向几乎不变。
图3所示行星齿轮组11的作为固定件的行星架15通过预定接合装置 20与壳体16无转动地接合。该接合装置20具有使行星架15沿预定径向 无转动地移动的特殊结构。该径向为由在中间轴齿轮19与齿圈13之间传 递的转矩产生的负荷的作用方向。简单地说,该径向为与齿圈13的转动轴 线与中间轴齿轮19的转动轴线的连线正交(垂直)的方向。更准确地说, 该径向为用啮合的中间轴齿轮19和外齿18的齿面的压力角和啮合的齿圈 13和行星齿轮14的齿面的压力角矫正该正交方向后的方向。
用作这种特殊结构的接合装置20的装置在必要时可改变。例如,允许 在上述方向上移动的花键或装有弹性构件如弹簧橡胶的环形支承件可用 作该接合装置(也称为“花键”)20。
在行星齿轮组11中,由于行星架15为固定件,因此太阳齿轮12和齿 圈13中一个变成输入件,另一个变成输出件。不管何种情况,转矩在齿圈 13与中间轴齿轮19之间被传递。图1和2中示意性地示出这一状态。
在示出的示例中,两行星齿轮14对称分布在太阳齿轮12的两边上。 此外,花键齿只形成在花键20的防止行星架15转动的一部分上,因此行 星架15可在上述方向上移动。应该指出,与图33和34一样图1和2只是 简图。
参照图1,例如当齿圈13相对中间轴齿轮19向左转动,以使得其外 齿18与中间轴齿轮19啮合时,来自于在两齿轮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被 沿图1中向右的方向产生。为了允许齿圈13转动,在齿圈13和支承齿圈 13的轴承17之间有一永久间隙(例如大约几十到几百微米)。因此齿圈 13可在该范围内转动。
此外,尽管所谓的花键20如上所述防止经行星齿轮14与齿圈13接合 的行星架15转动,但行星架15能在图1和2中向左和向右移动。因此, 当受到来自于在齿圈13与中间轴齿轮19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F时,行 星架15与行星齿轮13一起在图1和2中向右移动。
图1和2示出在该移动后行星齿轮组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齿圈13 与支承齿圈13的轴承17之间的间隙闭合并且壳体16防止齿圈13移动。 即移动行星架15和齿圈13的负荷由壳体16承受。因此,与负荷F同样 大小的反作用力F′从壳体16即沿与负荷F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在齿圈 13上。
因此,由来自于在齿圈13与外部中间轴齿轮19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 荷F产生的负荷不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即,只有来自于在太阳齿轮12 与齿圈13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f1和f2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而且负 荷f1和f2相等(=FR/2)。因此,尽管等于这两个负荷中的每一个负荷的 两倍的径向负荷作用在行星齿轮14的轴承上,该径向负荷为来自于传递转 矩的垂直负荷(normal load)。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行星齿轮组11中,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的负荷 限于来自于太阳齿轮12与齿圈13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来自于齿圈13 与外部中间轴齿轮19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负荷不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各 行星齿轮14或其轴承上的负荷相等。换句话说,由于不发生作用在某一行 星齿轮14上的负荷变得特别大的情况,因此整个行星齿轮组11的性能如 强度或使用寿命不受制于某一行星齿轮14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
按照上述行星齿轮组11,作为固定件的行星架15能经装有弹性构件 的接合装置20固定到作为固定部的壳体16上。在这一结构下,可如上所 述通过移动行星架15使作用在各个行星齿轮14上的负荷相等。同时,行 星齿轮14的振动可被弹性构件吸收,从而整个行星齿轮组11的振动和噪 声得以消除或减小。
在上述示例中,来自于在齿圈13与外部中间轴齿轮19之间传递的转 矩的负荷由固定部如壳体16承受。因此,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的负荷减 小,因此整个行星齿轮组11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不受制于某一行星齿轮14 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但是,也可通过分配来自于在齿圈13与外部中间轴齿 轮19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减小某一行星齿轮14上的负荷。这种情况的 示例如下。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4示出行星齿轮组11的示例, 其中,5个行星齿轮14等距分布沿圆周方向。保持这些行星齿轮14的行 星架15在壳体16上固定成无法转动或沿径向移动。此外,与上述示例一 样,齿圈13的外齿18与中间轴齿轮19啮合。
因此,在图4所示示例中,行星齿轮14的位置也固定,从而转矩在齿 圈13与中间轴齿轮19之间被传递的位置(即转矩传递点),即各行星齿 轮14与齿圈13的外齿18和中间轴齿轮19的啮合点的相对位置固定。更 确切地说,行星齿轮14中的两个行星齿轮沿圆周方向在转矩传递点两边上 以相等角度分开设置。
其它三个行星齿轮14沿圆周方向与这两个行星齿轮14以等距分开地 设置。因此,图4中底部上的行星齿轮14设置在沿圆周方向与转矩传递点 P相反的一侧上(即设置在与太阳齿轮12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中)。换句话 说,两对行星齿轮14被设置成对称于转矩传递点P与太阳齿轮12的中心 的连线而分列在太阳齿轮12的左边和右边上。
由于保持这些行星齿轮14的行星架15固定,因此来自于在齿圈13 与中间轴齿轮19之间传递的转矩的负荷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但是,没 有行星齿轮14直接设置在图4中的转矩传递点P的下方,即转矩传递点P 与太阳齿轮12的中心的连线上转矩传递点P与太阳齿轮12之间。而是, 行星齿轮14中的一个行星齿轮设置在不位于该连线上的位置中。因此,负 荷F在被依照与转矩传递点P之间的角度分配后作用在行星齿轮14上。 在图4示例中,行星齿轮14的位置左右对称,从而在行星架15左右两边 上作用的负荷相等。
即,在图4所示示例中,上侧两行星齿轮14所受负荷大,下侧两行星 齿轮14所受负荷小,底部行星齿轮14所受负荷更小。图5A示出在图4 所示结构下的各行星齿轮14的负荷分配比的一个示例。作为比较,图5B 示出行星齿轮14中的一个行星齿轮直接设置在转矩传递点P下方时的负 荷分配比。
比较图5A和5B显然可见,行星齿轮14沿圆周方向偏离转矩被传递 到外构件的点可减小负荷分配比。因此,大负荷不集中在某一行星齿轮14 上,从而整个行星齿轮组11的性能如强度和使用寿命得以提高。
在图5C所示示例中有4个行星齿轮14。该图还示出各行星齿轮14 的负荷分配比的示例。此时,行星齿轮14的位置相对于从转矩传递点P 向下的假想线左右对称。因此,行星齿轮14上的最大转矩可最大程度地减 小。
此外,在上述各例中,多个行星齿轮14等距分布。但是,当可任意设 置行星齿轮14之间的间距时,最好如图5D设置行星齿轮14。即,优选地, 在靠近转矩传递点P的区域中行星齿轮14分布得密,在远离转矩传递点P 的区域中行星齿轮14分布得疏。更确切地说,在图5D所示示例中所有行 星齿轮14设置在行星架15上半部区域中。
如图5D所示,在这种结构下,由于来自于传递到外构件的转矩的负 荷分配到所有4个行星齿轮上,因此负荷分配比的最大值变小。因此,强 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不利状况得以改善,从而整个行星齿轮组11的强度 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应该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例。本发明也可用于单行星齿轮型行 星齿轮组以外的行星齿轮组如双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或拉维列奥克斯式 行星齿轮组。此外,本发明中的固定件也可为太阳齿轮或齿圈而不是行星 架。此时,可获得与上述各例相同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 外构件不限于被设置在齿圈外圆周面上的齿轮。即,外构件可为沿圆周方 向一部分将转矩传递给转动件如齿圈的元件,并且该元件被设置成其轴线 与该行星齿轮组的轴线偏心。
第三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示例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 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图6和7示出应用 第三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组11。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该行星齿轮组11为所 谓的单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其中,作为带有外齿的齿轮的太阳齿轮12 和作为带有内齿的齿轮的齿圈13设置在相同轴线上,并且行星齿轮14设 置在太阳齿轮12与齿圈13之间。该图所示示例中有5个行星齿轮14,各 行星齿轮14同时与太阳齿轮12和齿圈13啮合。
行星齿轮14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并且由行星架15保持成互相保持 间距的同时能自由转动。即,行星架15为这样一个元件,其中,将行星齿 轮14夹在中间的一对圆盘连接成不与行星齿轮14干涉。由包括在行星架 15中的该对圆盘支承在两个端部上的5个行星齿轮轴26等距地分布在该 行星架15的圆周方向上。行星齿轮14然后经行星齿轮轴承27可转动地保 持在行星齿轮轴26上。
每一行星齿轮轴26中有一油孔28从一轴向端面(图6中的行星齿轮 轴26的左侧上的端面)延伸到轴向中部并向外圆周面开口(通向外圆周 面)。行星齿轮轴26的端部穿过行星架15中的圆盘,使得油孔28向轴端 侧开口。
行星齿轮组11装在壳体29中,并由与壳体29内部制成一体的分隔部 30保持。即,分隔部30为从壳体29内表面沿径向伸向壳体29中心的盘 形部。用装在分隔部30内圆周端部上的轴承31可转动地保持的太阳齿轮 轴32与太阳齿轮12的内圆周部之间为花键配合。此外,分隔部30中部有 沿轴向凸起的圆柱形部。齿圈13由装在该圆柱形部内圆周面上的轴承33 可转动地保持。
分隔部30位于形成在行星齿轮轴26中的油孔28开口的轴端侧上。行 星架15被固定从而不转动,从而其一部分接触分隔部30。
分隔部30的在行星齿轮组11一侧的侧面上有一油路34。油路34可 呈管状。但是,在附图所示示例中,将形成在分隔部30该侧面中的凹槽用 作油路34。此外,该油路34呈环形,并且整体上以分隔部30的中心部为 中心。附图中的油路34的上侧开口(即实际使用中上侧部分中的开口)的 宽度较宽,油路34的下侧开口(即中部下方的开口)的宽度较窄。油路 34也可以其它方式适当成型。
因此,油路34从上侧行星齿轮轴26到下侧行星齿轮轴26依次连接各 行星齿轮轴26的油孔28开口的端部。油路34的上端部通到分隔部30的 上侧,油路34的底端部通到分隔部30的内圆周面。
还设置有其形状改变油路34一部分的形状的集油槽35。油路34通过 改变限定油路34的侧壁的一部分的形状而在与行星齿轮轴26端部对应的 位置处形成。油路34经油孔28和行星架15中的圆盘上的凹口(未示出) 与装在行星齿轮轴26上的行星齿轮轴承27互相连通。
更确切地说,与最高行星齿轮轴26对应的集油槽35呈V形凹进部。 此外,与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内的左右行星齿轮轴26对应的集油槽35呈 向上弯曲的弧形凹进部。行星齿轮轴26中的油孔28通向这些凹进部的底 部。此外,与最底下的行星齿轮轴26对应的集油槽35向上弯曲成V形, 并且形成在行星齿轮轴26中的油孔28向这些弯曲部开口。在图7中,用 “●”表示油孔28的开口位置。因此,各油孔28的开口端从上到下依次 与油路34连接。
这样,集油槽35的形状变化。特别是,在附图所示示例中,该形状随 集油槽35沿垂直方向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即,从油路34上部向下流动 的润滑油直接流入最高集油槽,因此润滑油很容易流入行星齿轮轴26中位 置与该集油槽35对应的油孔28中。因此,该集油槽35可较浅。另一方面, 润滑油不容易流入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行星齿轮轴26的油孔28中,因 此将对应的集油槽35做得较深。此外,最底下的集油槽35在油路34中位 于流过该油路的润滑油自然集结和来自分隔部30内圆周面的润滑油所在 处。此外,由于润滑油还从分隔部30内圆周面流入这些低集油槽中,因此, 在这些位置上的油路34呈简单弯曲形。
同时,在壳体29上部形成有呈空心部的贮油部36。该贮油部临时收 集由适当转动件如齿轮的转动溅起的润滑油以及从一油路(未示出)送来 的润滑油。油路34的上端部与该贮油部36互相连通。即,送到贮油部36 的润滑油向下自然流入油路34中。
下面说明上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情况。当包括行星齿轮组11的该系统工 作和供应润滑油时或当预定转动件转动时,润滑油流入并临时收集在壳体 29上部中的贮油部36中。由于油路34在贮油部36下方与之连通,因此 贮油部36中的润滑油向下自然流入油路34中。
如图7所示,油路34从最高集油槽35向左右分成两支路。因此,润 滑油首先流入最高集油槽35,在该集油槽中收集预定量的润滑油。收集在 该集油槽35中的润滑油然后供应给最高行星齿轮轴承27,从而对它进行 润滑。在附图所示示例中,当润滑油经行星齿轮轴26中的油孔28供应给 行星齿轮轴承27时即当润滑油开始供应给油路34时,润滑油立刻供应给 这些行星齿轮轴承27以便润滑它们,因此即使在最高行星齿轮轴承27上 也不会发生哪怕是临时的缺油现象。
超过最高集油槽35容量的多余润滑油沿油路34向下流动。因此某些 润滑油流入并收集在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集油槽35中。因此,流入这些 集油槽35中的润滑油供应给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行星齿轮轴承27并润 滑它们。即,润滑油从集油槽35流入集油槽35中的油孔28后经油孔28 供应给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行星齿轮轴承27并润滑它们。通过适当设定 由这些集油槽35的深度等确定的容量可确保获得中部行星齿轮轴承27所 需的足够数量的润滑油。
从中部集油槽35溢出的润滑油和未流入这些集油槽35中的润滑油被 引导至油路34后继续向下流动并收集在油路34的底部集油槽35中。来自 分隔部30内圆周端部的润滑油也收集在底部集油槽35中。润滑油然后从 集油槽35经油孔28供应给底部行星齿轮轴承27并润滑它们。因此,包括 行星齿轮组11的该系统一旦驱动,就供应润滑油,从而即使是底部行星齿 轮轴承27也不缺油。
在图6和7所示示例中,行星齿轮组11的一个行星齿轮轴26位于上 部与正五边形的一个点(一个角)对应的位置上,其它各行星齿轮轴26 位于与其它4点对应的位置上。但是,或者,各行星齿轮轴26可以任意角 度定位,从而本发明的集油槽可设置在对应位置上。例如在图8所示行星 齿轮组11示例中,底部的一个行星齿轮轴26的位置与该正五边形的一点 对应,其它各行星齿轮轴26位于与其它4点对应的位置上。在该图所示示 例中,润滑油很容易流入上侧两行星齿轮轴26的油孔28中,因此与这两 个行星齿轮轴26对应的集油槽35做得较浅。另一方面,由于润滑油不容 易流入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行星齿轮轴26的油孔28中,因此与这些行 星齿轮轴26对应的集油槽35做得较深,使得大量润滑油收集在其中。
此外,按照上述示例,沿垂直方向位于中部的集油槽35由油路34的 支路构成。但是,本发明的集油槽35的形状不仅限于此。即,构成油路的 凹槽的深度(图6中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在与行星齿轮轴26对应的位置上 可做得较大,从而本发明集油槽35形成所谓的架形部(shelf portion)。 在架形部上方向下流动的润滑油的流动阻力小,而在架形部下方该流动阻 力大。因此润滑油会收集在架形部上。因此,也可将该架形部用作集油槽。
尽管构成油路34的行星架15和分隔部30互相接触,但它们不制成一 体。因此,被引向集油槽35的润滑油会从行星架15与分隔部30之间泄漏。 为防止泄漏,最好在行星架15与分隔部30之间设置垫片37。
图9示出该垫片37的一个示例,图10示出装配好的垫片37的一个示 例。即,垫片37是紧密地安装在其中形成有油路34的分隔部30的盖住油 路34的侧面上的基本圆盘形件。插入油孔28中的圆柱形凸起部38形成在 与行星齿轮轴26中的油孔28对应的位置上。此外,垫片37上一体地设置 有与行星架15中的圆盘件之一的外圆周面啮合的夹紧件(紧件)39。该 夹紧件39是靠弹力与行星架15啮合的盘簧形部,在该夹紧件中,垫片37 的一部分已向上弯曲。在此状态下,凸起部38插入油孔28中。此外,垫 片37的上部弯离分隔部30的侧面以便于将润滑油引入垫片37与分隔部 30之间。
因此使用垫片37时,它夹在行星架15与分隔部30之间,从而基本密 封集油槽35下方的部位。因此防止润滑油从集油槽35泄漏。此外,由于 凸起部38主动将润滑油引导到油孔28,因此可向行星齿轮轴承27供应足 够数量的润滑油。
垫片37用来在分隔部30侧面上密封油路34的开口端,因此最好将垫 片37装在分隔部30而不是行星架15上。图11示出这种情况的示例。在 所示示例中,垫片37内圆周端部上在与凸起部38相反的一面上有夹紧件 40。该夹紧件40与分隔部30内圆周面的边缘部啮合而将垫片37装在分隔 部30上。
因此,按照图11所示结构,垫片可靠地装配在分隔部30的侧面上, 从而防止或减少润滑油从集油槽35泄漏。
此外,垫片37上有多个凸起部38装配进油孔28中,使得垫片37相 对行星架15定位并装到行星架15上。因此,可用插入行星架15与分隔部 30之间的弹性构件进行用凸起部38对垫片37相对行星架15的定位和将 垫片37紧密地安装在分隔部30上的操作。例如,如图12所示,可在垫片 37内圆周边上多个位置中形成沿与凸起部38相同的方向即向行星架15突 起的弹性构件41,使得这些弹性构件41压靠在行星架15的侧面上,从而 所生成的反作用力将垫片37推靠分隔部30。
这些弹性构件41可按需要做成合适形状。例如,弹性构件41可呈各 种形状,例如图13所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弧形悬臂。或者,如图14所示, 弹性构件41也可呈T形,其左右自由端部可在与凸起部38相同的方向上 突起并能够柔性弯曲。
此外,本发明油路和集油槽不受上述示例的限制。例如,集油槽35 也可形成为一种漏斗形横截面,其呈圆柱形的下端部伸入油孔28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单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润滑系统,也可用于双 行星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或另一种行星齿轮组如拉维列奥克斯式行星齿轮组 的润滑系统。
按照本发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即使通过固定行星架而使行星齿轮轴 承的位置较高,润滑油也能收集在设置在与该行星齿轮轴承对应的较高位 置上的集油槽中并从该集油槽供应润滑油。因此,在润滑油开始供应给油 路后立刻将润滑油供应给位置较高的行星齿轮轴承,使得该轴承按照要求 得到足够的润滑。此外,润滑油的收集速度和收集量取决于各集油槽的形 状。因此,可在按照特定形状集油槽的速度和数量下将润滑油经行星齿轮 轴中与各集油槽对应的油孔供应给各行星齿轮轴承。因此,即使行星架固 定,也可充分且毫不延迟地润滑行星齿轮轴承。
下面说明第一-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所示行星齿轮组的润滑系统101。 特别是,结合附图说明将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后供应给需要润滑部如第 三实施例所示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轴承27的润滑系统101的示例性实施 例。
第四实施例
图16所示润滑系统101有容器(即盘)102。该容器(盘)102包括 第一保持部103、第二保持部104和贮油容器105。首先,第一保持部103 在高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基本呈弧形。第一保持部103形成在约270°的区 域上,其具有形成在第一保持部103沿圆周方向两端之间的开口106。第 一保持部103内部103A有润滑油槽A1以及第一齿轮107。第一齿轮107 的一部分浸没在润滑油槽A1中。第一齿轮107围绕转动轴线B1逆时针转 动。
第二保持部104在高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基本呈弧形。第二保持部104 形成在约120°的区域上。第二保持部104沿圆周方向的一端与第一保持 部103的一端连接处形成有连接部110。第二保持部104的下凹面(即上 表面侧)上有润滑油槽C1以及第二齿轮108。第二齿轮108装在围绕转动 轴线D1顺时针转动的第二转轴(未示出)上。第二齿轮108外圆周面上 的下缘部109比连接部110的上缘低。因此,第二齿轮108外圆周的一部 分浸没在润滑油槽C1中。应该指出,第一齿轮107不与第二齿轮108啮 合。此外,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平并且均围绕平行的轴线(未示 出)转动。动力由传动件(未示出)在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被传 递。
贮油容器105在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有底边、右边和左边的倒置梯形。 贮油容器105的一端与第二保持部104的一端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部111。 第一齿轮107的上缘部112的高度设定为转动轴线D1与连接部110上缘 之间的高度。此外,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 动轴上的轴向位置基本相同。此外,转动轴线D1的高度和连接部111上 缘的高度设置成基本相同。此外,转动轴线B1与转动轴线D1之间有开口 106。即开口106位于第一齿轮107与第二齿轮108之间。
在上述结构的润滑系统101中,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随着发 动机和电动机的至少之一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动而转动。随着第一齿轮 107逆时针转动,收集在润滑油槽A1中的润滑油在附着在第一齿轮107上 的同时沿圆周方向传送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第一齿轮107外部甩出。
如此甩出的润滑油穿过开口106并甩向第二保持部104的顶面。一旦 到达第二保持部104上方,润滑油自然向下流动而形成润滑油槽C1。此时, 润滑油槽C1中的润滑油由第二齿轮108溅起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甩 出,然后自然向下流动并收集在贮油容器105的内部105A。传送到贮油容 器105的内部105A的润滑油然后经油路(未示出)传送到需要润滑部如 电动机、发电机、齿轮的啮合部和轴承。需要润滑部然后由润滑油润滑和 冷却。因此,抑制需要润滑部的过热和磨损等,从而这些位置的使用寿命 延长。
这样,按照图1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润滑油从润滑油槽A1分多个 步骤供应给需要润滑部,第一步是通过第一齿轮107的转动传输润滑油, 第二步是通过第二齿轮108的转动传输润滑油。因此,即使第一保持部103 与贮油容器105分隔开,也能抑制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的减少。 因此,贮油容器105和第一齿轮107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位置的布置不受限 制,因此自由度提高。
此外,由于第一齿轮107传输的润滑油由第二齿轮108接收并被供应 给贮油容器105,因此不管第一齿轮107的转速如何,当贮油容器105与 第一齿轮107分开时也能将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换句话说,不增 加第一齿轮107浸没在润滑油槽A1中的表面积也能够确保供应给贮油容 器105的润滑油量。因此,能抑制转动轴之间的功率损耗的增加。
此外,润滑油能从连接部111的比第一齿轮107上缘112高的上缘上 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而且,由于润滑油保持在第二齿轮108齿与齿之 间形成的齿槽中,因此可提高第二齿轮108的润滑油保持功能。
在这里,就图16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的结构之间的 对应关系而言,第一齿轮10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转动体,贮油容器105、 电动机、发电机、齿轮之间的啮合部、轴承等相当于本发明的需要润滑部, 第二齿轮108相当于本发明第二转动体,润滑油槽C1相当于本发明的中 部润滑油槽,形成在第二齿轮108外圆周面上齿与齿之间的齿槽相当于本 发明的凹进部,连接部111上缘相当于本发明的需要润滑部之一的上缘, 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等相当于用于传递动力的转动件,以及润滑油槽 A1相当于本发明的主润滑油槽。
第五实施例
图17中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16中所示润滑系统101中相同的结 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在图17中第二保持部104形成在300°或 大于300°的区域上并且呈弧形。第二保持部104具有靠近开口106的第 一弧形部117。第二保持部104中在最靠近开口106位置即在第一弧形部 117中形成有通路113。该通路113在厚度方向上穿过第二保持部104。通 路113的高度与第一齿轮107的上缘112的高度相同。
此外,第二保持部104中在与第二齿轮108上缘114对应的位置上形 成有开口115。开口115形成在第一弧形部117与第二弧形部118之间。 在图17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弧形部118同时用作第二保持部104 沿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以及贮油容器105的一部分。第二弧形部118的上缘 116比第二齿轮108的上缘114高。
按照图17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时, 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都逆时针转动。在这里,第二齿轮108的转 速比第一齿轮107的转速高。通过第一齿轮107的转动溅起的润滑油经开 口106甩向第二保持部104的外表面。甩向第二保持部104外表面的一部 分润滑油穿过通路113并流入第二保持部104的内部104A。
这样,第二保持部104的内部104A中形成润滑油槽C1。润滑油槽 C1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二齿轮108的转动溅起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开口 115甩出,从而越过上缘116流入贮油容器105。因此,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中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第六实施例
图18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16和17所示润滑系统101中相同的结 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第二保持部104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壁 部119。壁部119同时用作第二保持部104的一部分和贮油容器105的一 部分。壁部119的上缘120比第二齿轮108的上缘114高。从壁部119的 上缘120向第二齿轮108的上缘114延伸有引导件121。引导件121呈板 状,其顶面向下向第二齿轮108的上缘114倾斜。引导件121的自由端与 第一弧形部117沿圆周方向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开口115。
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同样,当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逆时 针转动时,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形成润滑油槽C1。第二齿轮108的 转速比第一齿轮107高,因此作用在润滑油上的离心力在第二齿轮108一 侧上比第一齿轮107一侧上大。由第二齿轮108向上甩出的润滑油经开口 115落在引导件121顶面上。由第二齿轮108向上甩出的润滑油在惯性力 的作用下在引导件121顶面上升高后流入贮油容器105。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四和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 况和效果与第四和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相同。此外,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 引导件121位于开口115与贮油容器105上方的空间之间。因此,不管第 一齿轮107和贮油容器105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如何,能够可靠地将 由第一齿轮107溅起的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 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 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同。
第七实施例
图19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16和17所示润滑系统101中相同的结 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在图19中,第一齿轮107侧上设置有基本 水平的引导件122。引导件122呈板状。引导件122与第一齿轮107的侧 面(或端面)123之间存在小间隙。如侧面123的材料的强度低(例如弹 性体之类),引导件122可接触第一齿轮107的侧面123。第一齿轮107 的侧面123指与第一转动轴的轴线正交的表面。
引导件122设置在第一齿轮107的上缘112与转动轴线B1之间的高 度处。引导件122在与第一齿轮107相反一侧上的端部与第二保持部104 连接。引导件122的顶面和通路113内表面的下缘的高度基本相同。在图 19中,一个引导件122设置在第一齿轮107的侧面123上。但是,也可将 两个引导件122分别装在第一齿轮107两边上的侧面上。
图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6和17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 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图16和17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此外,在图19 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一齿轮107溅起的一些润滑油由引导件122拾 取。更确切地说,附着在第一齿轮107的侧面123上的润滑油由引导件122 拾取。该润滑油然后在脱离第一齿轮107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在引导件122 顶面上向通路133移动(流动)。在穿过通路113之后,润滑油流入第二 保持部104的内部104A,如上所述供应给贮油容器105。
此外,在图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如第一齿轮107高速转动,则离 心力甩出的润滑油经通路113流入第二保持部104的内部104A。另一方面, 如第一齿轮107低速转动使得由离心力向上甩出的润滑油到不了通路113, 然后通过粘性和剪切阻力附着在第一齿轮107上的润滑油由侧面123拾取 后传输给贮油容器105。因此,不管第一齿轮107的转速如何(只要第一 齿轮107不停止转动),就能够确保足够数量的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 使用两个引导件122进一步增加从第一齿轮107拾取的润滑油的量。图19 所示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图15所示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 间的对应关系相同。
第八实施例
图20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16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在图20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与第一 齿轮107啮合的第三齿轮124。第三齿轮124装在第三转动轴(未示出) 上。此外,第一齿轮107和第三齿轮124均为斜齿轮。在图20所示示例性 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逆时针转动,而第三齿轮124顺 时针转动。图20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6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的元件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图16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图20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齿轮107和第三齿轮 124均为斜齿轮,因此随着第一齿轮107和第三齿轮124转动,第一齿轮 107的齿的齿面与第三齿轮124的齿的齿面之间的接触部或所谓的接触点 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在第一齿轮107齿间的齿槽中的润滑油 随着第一齿轮107的齿与第三齿轮124的齿之间的接触点的移动而沿齿的 齿线方向被推出。换句话说,润滑油从啮合开始处向啮合结束处流动。
这样,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的润滑油被推出到引导件122上。即,在 图20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附着在第一齿轮107的侧面123上的润滑油以 及保持在第一齿轮107的齿槽中的润滑油都经引导件122的顶面供应给第 二保持部104的内部104A。因此,能够尽可能快地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 105的润滑油量。
此外,通过沿齿线方向推出保持在第一齿轮107齿槽中的润滑油,能 够确保传输给引导件122的润滑油量。因此,即使引导件122与第一齿轮 107的侧面123之间的间隙没有做得非常窄,仍然能够确保润滑油量。此 外,即使第一齿轮107的转速低,仍可确保传输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 量。引导件122显然设置在靠近该啮合结束点的侧面123附近。就图20 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言,第一齿轮 107的齿和第三齿轮124的齿相当于本发明的推出机构。图20所示示例性 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图16和19所示示例性 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同。
第九实施例
图21示出本发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图21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 16、17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 在图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件125从第二保持部104的第二弧形部 118的上缘伸出。该引导件125伸向第二齿轮108一侧,引导件125与第 二齿轮108的侧面126之间存在预定间隙。或者,可有两个引导件125装 在第二齿轮108上,第二齿轮108两侧面126上各装一个引导件125。图 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6、17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 工作情况和效果与图16、17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图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随着第二齿轮108转动,附着在 第二齿轮108的侧面126上的润滑油由引导件125拾取,然后引导件125 顶面上的润滑油在润滑油被从第二齿轮108拾取时的惯性力的作用下流向 贮油容器105。即,在图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附着在第一齿轮107侧 面123上的润滑油和附着在第二齿轮108侧面126上的润滑油都能传输给 贮油容器105。因此,能够尽可能快地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 量。图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图16、 17和19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同。
第十实施例
图22示出本发明第十示例性实施例。图22所示润滑系统101中与图 16、17、19和21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 述。在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08啮合的第三齿轮 127。第三齿轮127装在第三转动轴(未示出)上。第二齿轮108和第三齿 轮127均为斜齿轮。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6、17、19和21所示 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图16、17、19和21所示示 例性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08逆时针转动,第三 齿轮127顺时针转动。在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齿轮108 和第三齿轮127均为斜齿轮,因此随着第二齿轮108和第三齿轮127转动, 第二齿轮108的齿的齿面与第三齿轮127的齿的齿面之间的接触部或所谓 的接触点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在第二齿轮108齿间的齿槽中 的润滑油随着第二齿轮108的齿与第三齿轮127的齿之间的接触点的移动 而沿齿的齿线方向被推出。换句话说,润滑油从啮合开始处向啮合结束处 流动。
这样,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的润滑油被推出到引导件125上。即,在 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附着在第二齿轮108侧面126上的润滑油以及 保持在第二齿轮108齿槽中的润滑油都经引导件125的顶面传输给贮油容 器105。因此,能够尽可能快地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
此外,通过沿齿线方向推出保持在第二齿轮108齿槽中的润滑油,能 够确保传输给引导件125的润滑油量。因此,即使引导件125与第二齿轮 108侧面126之间的间隙没有做得非常窄,也能够确保润滑油量。此外, 即使第二齿轮108的转速低,仍可确保传输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 引导件125显然设置在靠近该啮合结束点的侧面123附近。就图22所示示 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言,第二齿轮108的齿 和第三齿轮127的齿相当于本发明推出机构。图2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其 它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图16、17、19和21所示示例性实 施例的结构与本发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同。
第十一实施例
图23和24示出本发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壳体内的容器102 有第一保持部131。第一保持部131在高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基本呈弧形。 第一保持部131形成在约180°的区域上,开口134A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一 个端部132与另一个端部133之间。此外,贮油容器105与第一保持部131 连续形成。第一保持部131还用作贮油容器贮油容器105的一部分。
从端部132和133中的位于与贮油容器105相反一侧上的端部132上 延伸出引导件134。引导件134包括水平部135和垂直部136。水平部135 向第一保持部131的外部伸出。形成有沿水平部135的内表面和垂直部136 的内表面延伸的凹进部137。在这里,“内表面”指正对第一保持部131 内部131A的表面。水平部135的一部分伸到第一齿轮129的靠近第二齿 轮130的一侧的侧面上。
同时,转动轴128设置在壳体(未示出)内部。第一齿轮129和第二 齿轮130装在该转动轴128上。第一齿轮129和第二齿轮130在图23中逆 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29的齿的齿顶圆的直径比第二齿轮130的齿的齿顶 圆的直径大。第一齿轮129和第二齿轮130设置在第一保持部131的内部 131A中。第一齿轮129的一部分从开口134A露出。此外,设置有与第一 齿轮129啮合的第三齿轮138。
第三齿轮138设置在引导件134上方。第一齿轮129和第三齿轮138 均为斜齿轮,并且第一齿轮129与第三齿轮138的接触点在第一齿轮129 的圆周方向上位于第一齿轮129上缘139与凹进部137之间。此外,凹进 部137所在区域在转动轴128的轴向上包括第一齿轮129和第二齿轮130。
在图23和24中,位于第一保持部131内部的润滑油槽A1中的润滑 油被第一齿轮129的转动溅起。在图23和24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 第一齿轮129和第三齿轮138均为斜齿轮,因此随着第一齿轮129和第三 齿轮138的转动,第一齿轮129的齿的齿面与第三齿轮138的齿的齿面之 间的接触部或所谓的接触点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在第一齿轮 129齿间的齿槽中的润滑油随着第一齿轮129的齿与第三齿轮138的齿之 间的接触点的移动而沿齿的齿线方向被推出。换句话说,润滑油从啮合开 始处向啮合结束处流动。
这样,已经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的润滑油流入凹进部137中。流入凹 进部137中的润滑油然后在来自于沿齿线方向的移动的惯性力作用下流向 第二齿轮130侧并附着在第二齿轮130上。该润滑油然后在来自于第二齿 轮130的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向上甩出并流入贮油容器105中。
在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润滑油分多个步骤传输,第一步是通过第 一齿轮129的转动传输润滑油,第二步是通过第二齿轮130的转动传输润 滑油。因此,即使第一保持部131与贮油容器105分开,也能抑制供应给 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的减少。
此外,由于润滑油保持在第二齿轮130的齿槽中,因此第二齿轮130 的润滑油保持功能得到提高。此外,润滑油还临时保持在凹进部137中。 因此,即使第一齿轮129与第二齿轮130相距很远,也能提高润滑油供应 功能。此外,由于保持在第一齿轮129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一齿轮129与第 二齿轮130的啮合而沿齿线方向被推出,因此从第一齿轮129分离附着在 其上的润滑油的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不管第一齿轮129的转速如何,都 能将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此外,可抑制第一齿轮129浸没在润滑 油中的表面积的增加。
第十二实施例
图25示出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构造。图25所示润滑系统101 中与图23和24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 此外,在图25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壁部119从第一保 持部131的位于与端部13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伸出。壁部119的上缘与 贮油容器105的底部相连。向第二齿轮130的上缘139延伸的引导件140 从贮油容器105的上缘141伸出。引导件140呈板状,其顶面向第二齿轮 130的上缘139向下倾斜。上缘139比第一齿轮129的上缘142高。
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况 和效果与图23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此外,在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中, 第二齿轮130的转速比第一齿轮129高。由第二齿轮130保持的润滑油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甩出并沿引导件140的顶面向上流动,然后越过上缘 141流入贮油容器105的内部105A。这样,按照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由 于设置有引导件140,因此润滑油经比第一齿轮129的上缘142高的上缘 141传输给贮油容器105。因此,当贮油容器105比第一齿轮129的上缘 142高时,能够可靠地将润滑油供应给贮油容器105。
第十三实施例
图26和27示出本发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图26和27所示与图23 和24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在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中, 引导件143从第一保持部131的也用作贮油容器105一部分的一部分伸出。 该引导件143呈板状,并且基本水平延伸。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十 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相 同。此外,附着在第二齿轮130侧面上的润滑油由引导件143拾取并沿引 导件143的顶面流动,从而供应给贮油容器105。因此,能够尽可能快地 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
第十四实施例
图28和29示出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图28和29中所示与图26和 27中所示相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在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 中,第二齿轮130和第四齿轮144啮合。第二齿轮130和第四齿轮144均 为斜齿轮。第二齿轮130与第四齿轮144的啮合区位于引导件143的顶面 上方。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 况和效果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齿轮130和第四齿轮144 均为斜齿轮,因此随着第二齿轮130和第四齿轮144的转动,第二齿轮130 的齿的齿面与第四齿轮144的齿的齿面之间的接触部或所谓的接触点沿齿 的齿线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在第二齿轮130齿间的齿槽中的润滑油随着 第二齿轮130的齿与第四齿轮144的齿之间的接触点的移动而沿齿的齿线 方向被推出。换句话说,润滑油从啮合开始处向啮合结束处流动。
这样,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的润滑油被推出到引导件143上。该润滑 油以及从第二齿轮130侧面上拾取的润滑油然后被传输给贮油容器105。 因此,能够尽可能快地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
第十五实施例
图30和31示出第十示例性五实施例。容器150设置在壳体(未示出) 内部,并且该容器150的内部151设置有第一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2。 第二齿轮152装在第一转动轴(未示出)上,第一齿轮153装在第二转动 轴157上。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157围绕水平轴线转动。第一齿轮153 和第二齿轮152均为斜齿轮且互相啮合。第二齿轮152位于第一齿轮153 上方。
容器150内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弧形面154和第二弧形面155。第一弧 形面154沿第二齿轮152的边缘设置,第二弧形面155沿第一齿轮153的 边缘设置。容器150上部中在内部151上方形成有开口156。此外,容器 150的内部151上形成有引导件158。该引导件沿垂直方向的横截面基本呈 U形。即,该引导件158包括顶板159、侧板160和底板161。
凹进部162形成在由顶板159、侧板160和底板161围成的空间内。 该凹进部162基本水平地设置在第二齿轮152和第一齿轮153的啮合区的 一侧上。凹进部162在水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壁165封闭。底板161位 于第一齿轮153的侧面163附近。容器150的内部151形成润滑油槽A1。 此外,容器150的一部分也用作贮油容器164的一部分。
在图30中,第一齿轮153逆时针转动,并且第二齿轮152顺时针转动。 由于第一齿轮153的底部浸没在润滑油槽A1中,因此润滑油被第一齿轮 153的转动溅起。附着在第一齿轮153的侧面163上的润滑油然后由底板 161拾取并保持在凹进部162中。
此外,由于第一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2均为斜齿轮,因此随着第一 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2的转动,第一齿轮153的齿的齿面与第二齿轮152 的齿的齿面之间的接触点沿齿的齿线方向移动。因此,保持在第一齿轮153 齿间的齿槽中的润滑油随着接触点的移动沿齿的齿线方向被推出。换句话 说,润滑油从啮合开始处向啮合结束处流动。
这样,沿齿的齿线方向流动的润滑油流入凹进部162中。由于流入凹 进部162的润滑油与第二齿轮152接触,因此随着第二齿轮152的转动润 滑油流向壁165。该润滑油然后保持在第二齿轮152的齿槽中并在来自于 第二齿轮152的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甩出,从而经开口156供应给 贮油容器164。在图28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润滑油也分两步供应给贮油 容器164,第一步是通过第一齿轮153的转动传输润滑油,第二步是通过 第二齿轮152的转动传输润滑油。因此,即使第一齿轮153与贮油容器164 分开,也能抑制供应给贮油容器164的润滑油量的减少。
此外,由于润滑油保持在第二齿轮152的齿槽中,因此第二齿轮152 的润滑油保持功能得到提高。此外,设置有临时保持在第一齿轮153与第 二齿轮152之间传输的润滑油的凹进部162。因此,润滑油能够可靠地在 第一齿轮153与第二齿轮152之间传输。此外,由于润滑油被从第一齿轮 153与第二齿轮152之间推出,因此从第一齿轮129分离润滑油的能力得 到提高。此外,能够抑制第一齿轮153浸没在润滑油中的表面积的增加。 因此,还能够抑制第二转动轴157的功率损耗的增加。
第十六实施例
图32示出第十六示例性实施例。图32中所示与图18和20中所示相 同的结构用相同标号表示,不再赘述。即,引导件122设置在第一齿轮107 的侧面123的一侧上。引导件122的一个端部沿第二齿轮108的一侧设置。 形成在第二齿轮108的外圆周面上的齿具有所谓的梯形形状,齿槽形成在 相邻齿之间。形成在第二齿轮108上方的引导件121从贮油容器105伸出。
在图32中,第一齿轮107、第二齿轮108和第三齿轮124的转动方向 与图20相同。此外在图32中,与图20中一样,润滑油槽A1中的润滑油 被传输到引导件122的顶面上。该润滑油流入第二齿轮108的齿槽中,然 后在来自于第二齿轮108的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上甩到引导件121 的顶面上。与图18一样,被向上甩到引导件121的顶面上的润滑油然后流 入贮油容器105中。图3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8和20所示示例性实 施例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与图18和20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图3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与将第二齿轮108浸没在其 中的润滑油槽C1对应的结构,也没有构成该润滑油槽的保持部。即,沿 引导件122流动的润滑油直接流入第二齿轮108的齿槽中。第二齿轮108 上的齿呈梯形形状并且数量少,从而齿槽的容量增加。因此,能增加保持 的润滑油量,从而增加供应给贮油容器105的润滑油量。此外,由于省去 该保持部,因此部件数量减少。在图32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以外的其它示例 性实施例中,齿轮的齿也可呈梯形形状。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齿轮 的齿廓曲线可以是渐开线曲线或摆线曲线等。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于设置在车辆的驱动力源(未示出)与车轮 (也未示出)之间的动力传输装置。当将这种车辆用动力传输装置安装在 车辆中时,该动力传输装置可设置在壳体中。更确切地说,可设置作为该 驱动力源的发动机,并且将该壳体安装在发动机的外壁上。用作其它驱动 力源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安装在该壳体中。
可安装在该壳体中的动力传输装置的示例有动力组合机构、变速器和 差动齿轮。来自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可经该动力组合机构传输给该变速 器。即,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于混合动力型车辆即同时具有发动机和 电动机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此外,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润滑系统都设 置在该壳体中,并且无需使用油就可将润滑油供应给需要润滑部。
此外,在上述各示例性实施例中,润滑油被供应给贮油容器。或者, 润滑油还可被供应给需要润滑部如齿轮轴承、齿轮啮合部和贮油容器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尽管将受润滑油供应的部分称为贮油容器,但也 可将该部分称为贮油部或集油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