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筛选器 / 过滤器 / 过滤器装置

过滤器装置

阅读:47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过滤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能够在 过滤器 元件更换时避免过滤前的液体、尘埃向罐流出。壳体具有第一筒状部和位于第一筒状部的下侧的第二筒状部,第二筒状部的直径小于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在过滤器元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状态下,过滤器元件的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抵接。在筒状部中的与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未形成孔,在筒状部中的未与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孔。,下面是过滤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其上端开口;
过滤器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滤材、外筒部以及上板,其中,该外筒部具有沿着所述滤材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及在所述滤材的外侧与所述滤材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该上板具有以覆盖所述滤材及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方式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分;
盖体,其以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及所述上板;
流入部,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为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以及
流出部,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且以贯通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筒状部和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下侧设置的第二筒状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
所述流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
在所述过滤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所述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
在所述筒状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未形成孔,在所述筒状部中的未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形成有第一孔,该第一孔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置在罐的内部,
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罐的上侧,
所述第一孔是两端在所述盖体的下侧的面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为所述罐的内部的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以所述筒状部与所述滤材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所述滤材一体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凸缘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罩,其以覆盖所述凸缘部的中空部的方式可装拆地设置,
在所述凸缘部安装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内筒,
所述壳体或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筒状构件,
所述筒状构件的下端位于与所述滤材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或比所述滤材的下端靠下侧,
所述筒状构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筒的直径,所述筒状构件的高度低于所述内筒及所述滤材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构件上与所述板状部相邻地设置有排泄孔。

说明书全文

过滤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于油罐的过滤器装置。在该过滤器装置中,过滤前的工作油从液压循环回路的流路流入过滤器装置,工作油由过滤器元件过滤,过滤后的工作油从过滤器装置流入油罐。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46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在外壳的内部设置过滤器元件,且盖构件覆盖外壳上端的开口。并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将盖构件从外壳拆下,经由开口更换过滤器元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在将已使用的过滤器元件从外壳取出时,过滤前的工作油残留在外壳、过滤器元件内部,因此有可能过滤前的工作油、尘埃向油罐流出。
[0008]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过滤器元件更换时避免过滤前的液体、尘埃向罐流出的过滤器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其上端开口;过滤器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呈大致圆筒形状,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滤材、外筒部以及上板,其中,该外筒部具有沿着所述滤材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及在所述滤材的外侧与所述滤材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该上板具有以覆盖所述滤材及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方式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部分;盖体,其以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及所述上板;流入部,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为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以及流出部,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且以贯通所述壳体的底面的方式设置,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筒状部和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下侧设置的第二筒状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所述流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在所述过滤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接,所述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在所述筒状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未形成孔,在所述筒状部中的未与所述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孔。
[0011] 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壳体具有第一筒状部和位于第一筒状部的下侧的第二筒状部,第二筒状部的直径小于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在过滤器元件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状态下,过滤器元件的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抵接。在筒状部中的与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未形成有孔,在筒状部中的未与第二筒状部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孔。因此过滤后的尘埃存留在滤材与筒状部之间。另外,过滤前的液体未存留在过滤器元件与壳体之间。由此能够在过滤器元件更换时避免过滤前的液体、尘埃向罐流出。
[0012] 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盖体形成有第一孔,该第一孔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间连通。由此,空气经由第一孔向壳体内部流入,无需将盖体从壳体拆下就能够将液体从壳体排出,使油面逐渐下降。其结果是,在过滤器元件的更换时,过滤器元件的油排尽,能够避免液体滴到过滤器装置的外部。
[0013]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壳体设置在罐的内部,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罐的上侧,所述第一孔是两端在所述盖体的下侧的面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将所述过滤器元件的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为所述罐的内部的空间连通。由此,在设置有罐的工程机械停止并经过一定时间(例如5分钟左右)后,能够将壳体中蓄积的液体全部向罐排出。另外,能够使未从流出部流尽的过滤后的工作油经由第一孔向罐100流出。
[0014]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外筒部以所述筒状部与所述滤材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与所述滤材一体化。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筒状部与滤材之间存留尘埃的空间。
[0015]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盖体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凸缘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罩,其以覆盖所述凸缘部的中空部的方式可装拆地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安装传感器。由此在过滤器元件的更换时无需将传感器拆下,能够使维护容易。
[0016]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内筒,所述壳体或所述过滤器元件具有在所述滤材的内侧设置的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的下端位于与所述滤材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或比所述滤材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所述筒状构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筒的直径,所述筒状构件的高度比所述内筒及所述滤材的高度低。由此,工作油沿着筒状构件向上流动,被向滤材的上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滤材的过滤面积。另外,由于空气变得容易沿着筒状构件向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去除初始气体。
[0017] 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筒状构件上与所述板状部相邻地设置有放泄孔。由此,能够在作业机械停止时将存在于筒状部外侧的工作油经由放泄孔排出,使壳体内的油面下降。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过滤器元件更换时避免过滤前的液体、尘埃向罐流出。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示出设置有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1的罐10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0021] 图2是示出回流过滤器1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2] 图3是示出过滤器元件20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3] 图4是示出以往的回流过滤器11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透视图,(A)示出使用中的状态,(B)示出过滤器元件更换时的情形。
[0024] 图5是示出外筒部的变形例的图,(A)是变形例1的外筒部22A的局部放大图,(B)是变形例2的外筒部22B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6是示出回流过滤器2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6] 图7是示出回流过滤器2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7] 图8是示出回流过滤器3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8] 图9是示出止回65的概要的剖视图。
[0029] 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
[0030] 图11是示出止回阀53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A-A剖视图。
[0031] 图12是示出止回阀53A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C-C剖视图。
[0032] 图13是示出回流过滤器4的概要的剖视图。
[0033] 图14是示出回流过滤器4A的概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过滤对象的液体以工作油为例进行说明,但过滤对象的液体不限于工作油。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回流过滤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不限于回流过滤器。
[0035] <第一实施方式>
[0036] 图1是示出设置有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1的罐100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
[0037] 罐100是用于贮存工作油的罐。罐100是设置于未图示的作业机械(例如液压装置)的罐,并设置在向该液压装置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回路内。但是,罐100不限于设置在液压回路内的罐。
[0038] 罐100是例如箱形,内部为空洞。罐100主要具有底面101、与底面101对置的上表面102以及与底面101和上表面102大致正交的侧面103。在上表面102形成开口部102a(参照图
2)。
[0039] 在上表面102的上侧(+z侧)设置用于安装回流过滤器1的安装板104。在安装板104形成贯通孔104a(参照图2)。回流过滤器1从开口部102a、贯通孔104a向罐100的内部插入。开口部102a、贯通孔104a由回流过滤器1的盖体30(在后详述)覆盖。
[0040]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104并不是必需的。例如,若使罐100的上表面102的厚度增厚以使上表面102满足安装板104的功能,则不需要安装板104。在本发明中,安装板104包含在罐100中。
[0041] 在侧面103嵌插使工作油向回流过滤器1的内部流入的流入部40(参照图2,在图1中省略图示)。流入部40将工作油从罐100的外部向回流过滤器1引导。被引导至回流过滤器1的工作油由回流过滤器1过滤并贮存在罐100内。
[0042] 在底面101附近形成使罐100内的工作油向液压(未图示)等流出的未图示的流出口。在罐100的内侧设置有吸入式粗滤器9,通过吸入式粗滤器9的工作油从流出口向罐100的外侧流出。
[0043] 在罐100的内部设置分隔板105,以避免从回流过滤器1流出的工作油直接接触吸入式粗滤器9。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105并不是必需的。
[0044] 以下说明回流过滤器1。图2是示出回流过滤器1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2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
[0045] 回流过滤器1主要具有壳体10、过滤器元件20、盖体30、流入部40以及流出部50。
[0046] 壳体10由耐腐蚀性较高的材料(例如不锈等金属)形成。壳体10以从罐100的上表面102向下侧(-z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罐100的内部(参照图1)。
[0047] 壳体10是有底大致筒形状,且上端面开口。壳体10的内部为空洞,在内部设置过滤器元件20等。
[0048] 壳体10具有底面11。以贯通底面11的方式设置流出部50。流出部50将过滤器元件20的内部的空间与壳体10的外部的空间连通。
[0049] 在壳体10的上端附近设置安装构件12。壳体10借助安装构件12设置于罐100(在此是安装板104)。另外,安装构件12将壳体10与凸缘部31(在后详述)一体化。
[0050] 壳体10具有直径不同的两个筒状部13、14。筒状部14的直径小于筒状部13的直径。筒状部14设置在筒状部13的下侧。
[0051] 在筒状部13设置流入部40。流入部40将壳体10的内部且为过滤器元件20的外部空间(空间S1)与壳体10的外部且为罐100的内部空间(空间S3,参照图1)连通。通过从流入部40流入工作油,从而在壳体10内贮存工作油。
[0052] 过滤器元件20是有底大致筒形状的构件,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过滤器元件20主要具有滤材21、外筒部22、内筒23、板24以及板25。外筒部22、内筒23及板24与滤材21一体化。
[0053] 图3是示出过滤器元件20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滤材21是在两端具有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滤材21通过将使用合成树脂、纸等的滤纸褶皱折叠,并将褶皱折叠了的滤纸的两端连结以形成为圆筒状而形成。在滤材21的内侧设置在大致整个区域内形成有供工作油通过的孔的内筒23。
[0054] 在滤材21的下侧的端及滤材21的外侧设置外筒部22。外筒部22主要具有沿着滤材21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22a、和在滤材21的外侧与滤材21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22b、22c。
[0055] 板状部22a是中央部比周缘部厚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构件,在中央形成大致圆柱形状的孔22e。在孔22e中插入流出部50。孔22e与流出部50通过密封构件(例如O型环)61密封。
[0056] 筒状部22b的高度与滤材21的高度大致相同。筒状部22c的高度比滤材21的高度低,并与筒状部22b的外周面抵接。筒状部22b与筒状部22c一体化。在筒状部22b与滤材2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成为集尘室D(在后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筒状部22b与滤材21不抵接即可,但期望的是如图所示那样在筒状部22b与滤材21之间存在滤材21的厚度的一半左右的间隙。
[0057] 如图2所示,在过滤器元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状态下,板状部22a与安装部11a抵接,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由此,工作油不流入过滤器元件20(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之间。
[0058]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示的“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包含以使过滤器元件20(筒状部22c)能够相对于筒状部14移动的方式在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情况。换言之,将工作油不进入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之间的状态称为“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的状态。例如,在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之间存在0.5mm左右的间隙的情况也包含在“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的情况中。
[0059] 在筒状部22b中,有关于与筒状部22c抵接的部分,在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供工作油通过的孔22d,有关于与筒状部22c抵接的部分未形成有孔22d。另外,在筒状部22c未形成有孔22d。换言之,在筒状部22b、22c中的未与筒状部14抵接的部分,在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孔22d,在筒状部22b、22c中的与筒状部14抵接的部分未形成有孔22d。
[00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22b中的与筒状部14抵接的部分未形成有孔22d,但也可以在筒状部22b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孔22d。由于筒状部22c覆盖筒状部22b的外侧,因此可以说即使在筒状部22b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孔22d,也不在筒状部22b、
22c中的与筒状部14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孔22d。
[0061] 返回图3的说明。在滤材21的上侧的端设置板24。板24覆盖滤材21、外筒部22及内筒23的上端面。
[0062] 板24主要具有:沿着滤材21的上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24a;在筒状部22b的外侧与筒状部22b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24b;以及在板状部24a的内周缘设置的筒状部24c。筒状部24b从板状部24a向下方向(-z方向)突出,并与筒状部22b抵接。筒状部24c从板状部24a向上方向(+z方向)突出。在筒状部24c的下侧设置板25。需要说明的是,板25也可以是板24的一部分。
[0063] 返回图2的说明。盖体30设置在罐100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罐100的外侧设置的安装板104的上侧)。盖体30以覆盖壳体10的上端面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在此是安装构件12)及板24(在此是筒状部24c)上。
[0064] 盖体30主要具有凸缘部31、罩32以及安装部33。凸缘部31是大致圆筒形状,并固定在壳体10(在此是安装构件12)上。罩32是大致板状的构件,以覆盖凸缘部31的中空部的方式设置在凸缘部31的上侧(+z侧)。罩32以能够相对于凸缘部31装拆的方式设置。
[0065] 在凸缘部31形成有孔31a,在孔31a中安装指示器63。指示器63用于检测壳体10内部的压与壳体外部的压力的差。通过将指示器63设置在凸缘部31,从而在过滤器元件20的更换时保持指示器63安装在壳体10侧的状态,因此维护容易。
[0066] 在罩32设置安装部33。安装部33是大致筒状的构件,向罩32的下侧(-z侧)突出。在安装部33的下侧设置阀64。换言之,阀64借助安装部33设置于罩32。
[0067] 如图2所示,通常阀64关闭,但当滤材21被堵塞而壳体10内的压力变高时,阀64打开,使工作油从壳体10的内部且为过滤器元件20的外部的空间(空间S1)流入过滤器元件20的内部的空间,从而防止回流过滤器1的破损。阀64是已经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0068] 安装部33插入筒状部24c中,阀64插入过滤器元件20的中空部(空间S2)。安装部33与筒状部24c由密封构件(例如O型环)62密封。在安装部33形成沿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的孔33a、33b。
[0069] 孔33a及在罩32形成的孔32a与过滤器元件20的内部空间及孔31a连通。由此,能够由指示器63测量过滤器元件20的内部空间的压力。
[0070] 孔33b、在罩32形成的孔32b、在凸缘部31形成的孔31b、在安装板104形成的孔104b以及在上表面102形成的孔102b连结,构成空气及工作油的流路35。流路35作为整体呈大致U字形状,两端在盖体30下侧的面上开口。流路35将空间S2与空间S3连通。
[0071]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回流过滤器1的功能。图2的双点划线箭头表示工作油的流动。
[0072] 例如当开始作业机械的驱动时,工作油开始在液压回路内流动,与之相伴,工作油流入空间S1,且壳体10的内部由工作油充满。壳体10(空间S1、S2)内由初始气体充满,因此伴随壳体10内的油面的位置上升(向+z方向移动),初始气体通过流路35向空间S3排出。
[0073] 流入到空间S1的工作油从滤材21的外侧朝向内侧流动,由滤材21去除工作油中的尘埃等。过滤后的工作油向空间S2流出。之后,过滤后的工作油从流出部50向空间S3流出。另外,未从流出部50流尽的过滤后的工作油经由流路35向空间S3流出。
[0074] 当反复过滤时在滤材21发生堵塞,因此进行过滤器元件20的更换。在过滤器元件20的更换时,首先使作业机械停止。当作业机械停止时,工作油变得不向空间S1流入,因此壳体10内的油面下降。在该过程中,由滤材21捕捉的尘埃向-z方向落下,并存留在位于滤材
21与筒状部22c之间的集尘室D中。
[0075] 在此,在盖体30形成有流路。因此,由于空气通过流路35从空间S3向空间S1、S2流入,因此即使不将罩32从凸缘部31(与壳体10含义相同)拆下,油面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当作业机械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例如5分钟左右)时,空气通过流路35流入壳体10内部,从而无需将罩32从凸缘部31(壳体10)取下,油面就会下降得比底面11低。
[0076] 如此,贮存在壳体10中的工作油全部向罐100排出。由于尘埃不通过滤材21,因此尘埃滞留在集尘室D中,过滤后的工作油通过滤材21。另外,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因此在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之间不会存留过滤前的工作油。
[0077] 当将盖体30的罩32从凸缘部31取下时,过滤器元件20从壳体10的上部的开口端拔出。由于在筒状部22c未形成有孔22d,因此由滤材21去除的尘埃存留在集尘室D中。因此,在将已使用的过滤器元件20拔出时,由滤材21去除的尘埃不会向过滤器元件20的外部泄露。
[0078] 另外,在作业机械停止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工作油全部从壳体10排出,油面比过滤器元件20的底面(在此为板状部22a)低,因此过滤器元件20未浸渍在工作油中,将断油状态的已使用的过滤器元件20拔出。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工作油滴落到回流过滤器1的外部。
[0079]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筒状部22c与筒状部14抵接,因此能够避免在过滤器元件的更换时过滤前的液体中含有的尘埃向外部流出。另外,通过在罩32形成流路35,从而能够在将罩32取下前将过滤器元件20的油截断。因此,能够防止在更换时工作油滴落到回流过滤器1的外部(产生滴油)。
[0080] 在此,为了与本发明进行对比而说明现有的回流过滤器。图4是现有的回流过滤器110的概要的主要部分透视图,图4的(A)示出使用中的状态,图4的(B)示出过滤器元件更换时的情形。回流过滤器110设置在贮存工作油的罐的内部。在图4中,以阴影显示来表示工作油所存在的范围。
[0081] 如图4的(A)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在壳体111整体含有工作油。但是,由于在回流过滤器110未形成有流路35,因此即使作业机械的动作停止,油也不会从壳体111流出,如图4的(B)所示,只有进入更换作业并将盖112拆下,油面才下降,但无法使油面下降得比壳体111的底面低。并且,即使在油面下降了的状态下,过滤器元件20的下部仍浸渍在过滤前的工作油中,因此在将过滤器元件113上提时,过滤前的工作油混入罐的内部。
[0082]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进入更换作业前将工作油从壳体10排出,因此能够在进入更换作业前预先将过滤器元件20的油截断,由此能够防止滴油。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筒状部22c覆盖筒状部22b的外侧,从而在过滤器元件20设置有集尘室D,但筒状部22b、22c的方式不限于此。图5是示出外筒部的变形例的图,图5的(A)是变形例1的外筒部22A的局部放大图,图5的(B)是变形例2的外筒部22B的局部放大图。
[0084] 如图5的(A)所示的外筒部22A那样,也可以将筒状部22b-1通过焊接等与筒状部22c的上侧一体化,使筒状部22c的直径与筒状部22b的直径大致相同。另外,如图5的(B)所示的外筒部22B那样,也可以在筒状部22c-1设置突起,通过将筒状部22b-2的前端的爪嵌于筒状部22c-1的突起,从而将筒状部22c-1与筒状部22b-1一体化。即使在变形例的外筒部
22A、22B的情况下,筒状部22c、22c-1也与筒状部14抵接。
[008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35将空间S2与空间S3连通,但流路35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与壳体10的外部空间连通即可,例如也可以在盖体30设置将空间S2与罐100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流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动作机械停止时使空气通过流路向壳体10内部流入。但是,在流路将空间S2与罐100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在流路设置阀等,以免壳体10内部的工作油向罐100外部流出。
[008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31设置有指示器63,但能够将指示器63以外的多种传感器安装在凸缘部31。例如,通过在凸缘部31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测量空间S2内的温度。
[0087] <第二实施方式>
[0088]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流出部具有背压阀的方式。以下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2。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89] 图6、7是示出回流过滤器2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6、7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回流过滤器2主要具有壳体10、过滤器元件20、盖体30、流入部40(省略图示)以及流出部50A。
[0090] 流出部50A主要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51和背压阀52。
[0091] 圆筒部51作为整体呈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具有第一圆筒部51a、第二圆筒部51b以及底面51c。第二圆筒部51b设置在第一圆筒部51a的下侧。在第一圆筒部51a形成流出孔51d,在第二圆筒部51b形成流出孔51e。流出孔51d、51e分别以贯通第一圆筒部51a和第二圆筒部51b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圆筒部51a和第二圆筒部51b的侧面。
[0092] 背压阀52设置在圆筒部51的内部。背压阀52主要具有大致板状的阀芯52a、在圆筒部51的底面51c与阀芯52a之间设置的弹性构件52b、以及在圆筒部51设置的阀座52c。阀座52c设置在第一圆筒部51a与第二圆筒部51b之间。
[0093]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回流过滤器2的功能。图6示出背压阀52处于阀芯52a与阀座52c抵接的闭状态的情况。图7示出背压阀52处于阀芯52a与阀座52c未抵接的开状态的情况。当伴随壳体10的内部压力上升,从闭状态到开状态时,阀芯52a克服弹性构件52b的作用力而移动。
[0094] 在作业机械的内燃机(发动机)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在壳体10内不含有工作油。因此,如图6所示,背压阀52处于闭状态。在闭状态下,空间S2与空间S3经由流出孔51d连通,但空间S2与空间S3未经由流出孔51e连通。
[0095] 在发动机怠速时,工作油的流量较少,为大致40L(公升)/分钟。在该情况下,工作油从流入部向壳体10内流入,油面上升至由长点划线表示的油面L的位置,工作油由滤材21过滤,过滤后的工作油从流出孔51d流出。但是,由于工作油的流量较少,壳体10的内部的压力未充分变高,因此如图6所示,背压阀52处于闭状态。
[0096] 与此相对,在作业机械的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工作油的流量较多,流量增加至大致1000L(公升)/分钟。在该情况下,壳体10的内部由工作油充满,壳体10的内部压力充分变高。因此,如图7所示,工作油克服弹性构件52b的作用力将阀芯52a下压,空间S2与空间S3经由流出孔51e连通。另外,与闭状态同样地,在开状态下也是空间S2与空间S3经由流出孔51d连通。其结果是,过滤后的工作油从流出孔51d流出,且从流出孔51e流出。
[0097] 其后,当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停止时,工作油的流量减少,背压阀52关闭。另外,壳体10内的工作油从流出孔51d流出,壳体10内的油面下降。因此,当作业机械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时,空气通过流路35流入壳体10内部,从而无需将罩32从凸缘部31(壳体10)取下,油面就下降得比底面11低。因此,通过将断油状态的已使用的过滤器元件20拔出,从而能够防止滴油。
[0098]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发动机怠速时,工作油的流量较少,背压阀52关闭,壳体1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流路35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将回流过滤器2内部的空气放出,以免在工作油中产生气泡。另外,通过设置背压阀52,从而在工作油的流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使空气不从流路35向壳体10内部流入,而是稳定地进行驱动。
[0099] <第三实施方式>
[0100]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流出部、流路具有止回阀的方式。以下,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3。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101] 图8是示出回流过滤器3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8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回流过滤器3主要具有壳体10、过滤器元件20、盖体30A、流入部40(省略图示)以及流出部50B。
[0102] 盖体30主要具有凸缘部31、罩32以及安装部33A。安装部33A是大致筒状的构件,向罩32的下侧(-z侧)突出。在安装部33A的下侧设置阀64。另外,在安装部33A形成有孔33c。
[0103] 孔33c、孔32b、孔31b、孔104b(在图8中省略图示)及孔102b(在图8中省略图示)构成空气及工作油的流路35A。在流路35A的内部设置止回阀65。
[0104] 图9是示出止回阀65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9中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省略一部分。止回阀65主要具有棒状构件651和移动构件652。
[0105] 棒状构件651是大致筒状,两端被覆盖。棒状构件651大致沿流路35A(在此是孔33c)设置。棒状构件651在侧面形成有两个孔651a、652b。
[0106] 移动构件652是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形成有供棒状构件651插入的筒状孔652a。通过筒状孔652a沿着棒状构件651滑动,从而移动构件652沿着棒状构件651移动。
[0107] 孔33c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孔33d和内径大于孔33d的孔33e。移动构件652设置在孔33e的内部。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孔33e具有限制移动构件652的移动的4个突起33f。突起33f的顶端与移动构件652的外周面抵接。另外,孔33e具有成为流路的4个凹部33g。
[0108] 返回图9的说明。在移动构件652未由工作油顶起的通常时(图9所示的状态),移动构件652与在孔33c中形成的定位部33h抵接,不覆盖孔651a及孔652b。因此,如图9的虚线所示,空气经由棒状构件651的内部空间从孔33d向孔32b流动。
[0109] 当移动构件652被工作油顶起时,移动构件652向+z方向移动,上升至与罩32抵接。此时,移动构件652覆盖孔651a(不覆盖孔652b),工作油不流入棒状构件651的内部空间即流路35A。通过如此在流路35A的内部设置止回阀65,从而能够仅将空气经由流路35A排出,而不将工作油经由流路35A排出。
[0110] 返回图8的说明。流出部50B主要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圆筒部51A、背压阀52A以及止回阀53。
[0111] 圆筒部51A作为整体呈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一圆筒部51h、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二圆筒部51i以及底面51j。第二圆筒部51i设置在第一圆筒部51h的下侧。底面51j封堵第二圆筒部51i的底面。在第二圆筒部51i形成流出孔51k。流出孔51k以贯通第二圆筒部51i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圆筒部51i的侧面。
[0112] 背压阀52A设置在第二圆筒部51i的内部。背压阀52A主要具有大致板状的阀芯52d、在圆筒部51A的底面51j与阀芯52d之间设置的弹性构件52b以及在圆筒部51A设置的阀座52e。阀座52e设置在第一圆筒部51h与第二圆筒部51i之间。
[0113] 当伴随与壳体10的内部的压力上升,从阀芯52d与阀座52e抵接的闭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到阀芯52d不与阀座52e抵接的开状态时,阀芯52d克服弹性构件52b的作用力而移动。
[0114] 在作业机械的发动机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在壳体10内不含有工作油。因此,背压阀52A处于闭状态,空间S2与空间S3(参照图1)不连通。
[0115] 当作业机械的发动机运转而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壳体10的内部由工作油充满,壳体10的内部的压力充分变高。因此,工作油克服弹性构件52b的作用力而将阀芯52d下压,背压阀52A成为开状态。其结果,空间S2与空间S3经由流出孔51k连通,过滤后的工作油从流出孔51k流出。
[0116] 在背压阀52A从闭状态成为开状态的期间,工作油逐渐流入壳体10的内部,因此充满壳体10的内部的空气被向壳体10的外部挤出。该空气主要从流路35A排出,一部分从止回阀53排出。
[0117] 止回阀53主要具有筒状壳体531、上端构件532、移动构件533以及管状部534。管状部534是将圆筒部51A与筒状壳体531连结的管,且一端设置在第一圆筒部51h,另一端设置在筒状壳体531。筒状壳体531、上端构件532及管状部534构成阀壳体。移动构件533设置在阀壳体的内部。
[0118] 图11是示出止回阀53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A-A剖视图。在图11中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省略一部分。筒状壳体531是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在内部形成有成为流路的孔531a。孔531a与第一圆筒部51h的内部的空间通过管状部534连通。孔531a的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一致。
[0119] 上端构件532是安装在筒状壳体531的上端的构件。在上端构件532的内部形成有成为流路的孔532a。在孔531a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内螺纹部531b,上端构件532的外螺纹部532b与内螺纹部531b螺合。当上端构件532与筒状壳体531螺合时,孔531a与孔532a连通。
[0120] 上端构件532的下端面是阀座532c。阀座532c设置在阀壳体的上端侧。
[0121] 移动构件533是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并设置在孔531a的内部。如图11的(B)所示,孔531a具有限制移动构件533的移动的4个突起531e。突起531e的顶端与移动构件533的外周面抵接。另外,孔531a具有成为流路的4个凹部531d。因此,移动构件533能够在孔531a的内部沿z方向移动。
[0122] 如图11的(A)所示,在移动构件533未被工作油顶起时,移动构件533与在孔531a中形成的定位部531c抵接。定位部531c设置在阀壳体的下端侧。
[0123] 在移动构件533与定位部531c抵接时,止回阀53为开状态,壳体10内的空气通过止回阀53向空间S3排出(参照图11的(A)的虚线)。当移动构件533被顶起并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时,移动构件533与阀座532c抵接(参照图11的(A)的虚线)。
[0124]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回流过滤器3的功能。在作业机械的内燃机(发动机)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在壳体10内未包含工作油,背压阀52A处于闭状态。另外,止回阀53及止回阀65处于开状态。
[0125] 在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开始运转的时刻,工作油的流量即在圆筒部51A的内部流动的工作油较少,因此工作油无法顶起移动构件533。因此,止回阀53为开状态,空气、工作油经由止回阀53向空间S3流动。
[0126] 与此相对,当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壳体10内的压力上升,在圆筒部51A的内部流动的工作油增加,工作油经由管状部534流入孔531a。其结果是,工作油将移动构件533顶起,止回阀53成为闭状态。由此,防止在发动机工作时从止回阀53喷出油并导致气泡产生。另外,在与止回阀53成为闭状态的大致同时,工作油将移动构件652顶起,止回阀65成为闭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壳体10内的工作油经由流路35A排出。
[01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怠速(低流量)时,壳体10内的初始气体通过流路35A向空间S3排出,因此在工作油的流量增加后,不从壳体10排出初始气体。
[0128] 另外,当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背压阀52A打开。其结果是,过滤后的工作油从流出孔51k流出。
[0129] 其后,当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停止时,工作油的流量减少,背压阀52A关闭。另外,当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停止时,移动构件533在自重的作用下向-z方向移动,止回阀53成为开状态。其结果是,壳体10内的工作油经由止回阀53排出。另外,当作业机械的发动机停止时,移动构件652在自重的作用下向-z方向移动,止回阀65成为开状态。其结果是,空气通过流路35A流入壳体10内部。如此,当作业机械停止后经过一定时间时,油面下降得比底面11低,因此能够避免在将过滤器元件20拔出时油滴落。
[0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能够避免位于壳体10内部的空气从流出部50B排出。其结果,能够避免在贮存于罐100的工作油中产生气泡。
[0131] 当在贮存于罐100的工作油中含有气泡时,有可能气泡通过吸入式粗滤器9(参照图1)向泵流入而发生腐蚀,泵的寿命变短。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在工作油的流量较少时将壳体10内的空气经由流路35A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腐蚀等。
[013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背压阀52及止回阀65,从而能够防止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壳体10内部的工作油经由流路35向罐100倒流。特别是,通过设置止回阀53,从而避免在工作油的流量增加时工作油从止回阀53流出,由此能够防止工作油中产生气泡。
[01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533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从而止回阀53从闭状态成为开状态,但也可以利用弹性构件辅助移动构件533的动作。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止回阀53A的概要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A)的C-C剖视图。在图12中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省略一部分。
[0134] 止回阀53A主要具有筒状壳体531、上端构件532A、移动构件533A、管状部534(省略图示)以及弹性构件535。
[0135] 筒状壳体531、在筒状壳体531的上端安装的上端构件532A及管状部534构成阀壳体。在上端构件532A设置弹性构件535的一端。弹性构件535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构件533A上。弹性构件535对移动构件533A施加-z方向的力。
[0136] 当工作油克服弹性构件535的作用力而将移动构件533A顶起时,止回阀53A成为闭状态。当工作油的流量减少时,弹性构件535将移动构件533A下压,从而止回阀53A成为开状态。
[0137] 根据该变形例,通过改变弹性构件535所赋予的作用力(例如,弹性构件535的弹性常数),从而容易进行使止回阀53A开闭的流量的调整。
[0138] <第四实施方式>
[0139]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在内筒23的内侧具有筒状部的方式。以下,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回流过滤器4。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140] 图13是示出回流过滤器4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3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回流过滤器4主要具有壳体10A、过滤器元件20、盖体30、流入部40(省略图示)以及流出部50B(除了圆筒部51A以外省略图示)。
[0141] 壳体10A主要具有底面11A、安装构件12以及筒状部13、14A。筒状部14A具有在底面11A的外侧配置的筒状部14a和在底面11A的内侧配置的筒状部14b。筒状部14a与筒状部14b设置为大致平行。
[0142] 筒状部14a设置在筒状部13的下侧,筒状部14a的直径小于筒状部13的直径。筒状部14b设置在过滤器元件20(内筒23)的内侧,筒状部14b的直径小于内筒23的直径。另外,筒状部14b的高度比滤材21及内筒23的高度低。筒状部14b的下端位于比滤材21及内筒23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
[0143] 在筒状部14b的下端附近、即筒状部14b的与板状部22a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放泄孔14c。
[0144]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回流过滤器4的功能。图13的双点划线箭头表示工作油的流动。
[0145] 在例如开始作业机械的驱动后,流入到空间S1的工作油从滤材21的外侧向内侧流动,由滤材21去除工作油中的尘埃等。过滤后的工作油向空间S2流出。通过使工作油流入空间S1、S2,从而初始气体经由流路35排出。在内筒23的内侧设置有筒状部14b,因此初始气体变得容易向上流动,能够有效去除初始气体。
[0146] 另外,由于在内筒23的内侧设置有筒状部14b,因此在流入到空间S1的工作油向空间S2流入时,工作油向上(+z方向)流动,被向滤材21的上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滤材21的过滤面积。
[0147] 当作业机械停止时,工作油经由止回阀53流出。另外,在筒状部14b的下端附近设置有放泄孔14c,因此存在于筒状部14b的外侧的工作油经由放泄孔14c向空间S2流出。此外,空气通过流路35从空间S3向空间S1、S2流入。因此,壳体10A内的油面逐渐下降。
[0148]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筒状部14b的作用下,工作油变得容易向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滤材21的过滤面积。另外,在筒状部14b的作用下,空气变得容易向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去除初始气体。
[01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14b与底面11A成为一体,但筒状部14b与底面11A也可以是分体构件。例如,也可以将底面11A与筒状部14b设为分体构件,将筒状部14b从壳体10A的下侧插入,并将底面11A与筒状部14b结合。
[01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壳体10侧设置的筒状部14b,但筒状部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元件侧。图14是示出变形例的回流过滤器4A的概要的剖视图。在图14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线。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151] 回流过滤器4A主要具有壳体10、过滤器元件20A、盖体30、流入部40(省略图示)以及流出部50B(除了圆筒部51A以外省略图示)。过滤器元件20A主要具有滤材21、外筒部22C、内筒23、板24以及筒状部26。
[0152] 外筒部22C主要具有沿着滤材21的下端面设置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板状部22f,和在滤材21的外侧与滤材21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筒状部22b、22c。板状部22f是中央部比周缘部厚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构件。板状部22f与板状部22a的差异仅在于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直径。板状部22f与滤材21及筒状部26一体化。也就是说,筒状部26的下端位于与滤材21及内筒23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
[0153] 筒状部26设置在内筒23的内侧,筒状部26的直径小于内筒23的直径。另外,筒状部26的高度比滤材21及内筒23的高度低。在筒状部26的下端附近、即筒状部26的与板状部22f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放泄孔26a。
[0154] 根据回流过滤器4A,在内筒23的内侧设置有筒状部26,因此在流入到空间S1的工作油向空间S2流入时,工作油向上(+z方向)流动而被向滤材21的上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滤材21的过滤面积。另外,由于在筒状部26的作用下空气变得容易向上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去除初始气体。此外,由于设置有放泄孔26a,因此在作业机械停止时,能够将存在于筒状部26的外侧的工作油经由放泄孔26a排出,并使壳体10内的油面下降。
[0155] 需要说明的是,回流过滤器4、4A具有流出部50B,但流出部50B并不是必需的。回流过滤器4、4A可以具有流出部50,也可以具有流出部50A。
[0156]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清楚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为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可以针对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等。
[0157] 另外,“大致”不仅是在严格意义上相同的情况,而是也包含不失同一性程度的误差、变形的概念。例如,“大致圆筒形状”不限于严格意义上圆筒形状的情况,而是包含例如能够视为与圆筒形状相同的情况的概念。另外,例如,在简单记为正交、平行、一致等的情况下,不仅是在严格意义上正交、平行、一致等的情况,而包含大致平行、大致正交、大致一致等的情况。
[0158] 另外,“附近”是指包含成为基准的位置附近的一定范围(能够任意设定)的区域。例如,在记为端附近的情况下,是端附近的一定范围的区域,且是表示既可以包含端也可以不包含端的概念。
[0159] 附图标记说明:
[0160] 1、2、3、4、4A:回流过滤器
[0161] 9:吸入式粗滤器
[0162] 10、10A:壳体
[0163] 11、11A:底面
[0164] 12:安装构件
[0165] 13、14、14A:筒状部
[0166] 14a、14b:筒状部
[0167] 14c放泄孔
[0168] 20、20A:过滤器元件
[0169] 21:滤材
[0170] 22、22A、22B、22C:外筒部
[0171] 22a、22f:板状部
[0172] 22b、22b-1、22b-2:筒状部
[0173] 22c、22c-1:筒状部
[0174] 22d、22e:孔
[0175] 23:内筒
[0176] 24、25:板
[0177] 24a:板状部
[0178] 24b、24c:筒状部
[0179] 26:筒状部
[0180] 26a放泄孔
[0181] 30:盖体
[0182] 31:凸缘部
[0183] 31a:孔
[0184] 31b:孔
[0185] 32:罩
[0186] 32a、32b:孔
[0187] 33、33A:安装部
[0188] 33a、33b、33c、33d、33e:孔
[0189] 33f:突起
[0190] 33g:凹部
[0191] 33h:定位部
[0192] 35、35A:流路
[0193] 40:流入部
[0194] 50、50A、50B:流出部
[0195] 51、51A:圆筒部
[0196] 51a、51h:第一圆筒部
[0197] 51b、51i:第二圆筒部
[0198] 51c:底面
[0199] 51d、51e、51k:流出孔
[0200] 51j:底面
[0201] 52、52A:背压阀
[0202] 52a、52d:阀芯
[0203] 52b:弹性构件
[0204] 52c、52e:阀座
[0205] 53、53A:止回阀
[0206] 61、62:密封构件
[0207] 63:指示器
[0208] 64:阀
[0209] 65:止回阀
[0210] 100:罐
[0211] 101:底面
[0212] 102:上表面
[0213] 102a:开口部
[0214] 102b:孔
[0215] 103:侧面
[0216] 104:安装板
[0217] 104a:贯通孔
[0218] 104b:孔
[0219] 105:分隔板
[0220] 110:回流过滤器
[0221] 111:壳体
[0222] 112:盖
[0223] 113:过滤器元件
[0224] 531:筒状壳体
[0225] 531a:孔
[0226] 531b:内螺纹部
[0227] 531c:定位部
[0228] 531d:凹部
[0229] 531e:突起
[0230] 532、532A:上端构件
[0231] 532a:孔
[0232] 532b:外螺纹部
[0233] 532c:阀座
[0234] 533、533A:浮体
[0235] 534:管状部
[0236] 535:弹性构件
[0237] 651:棒状构件
[0238] 651a:孔
[0239] 652:移动构件
[0240] 652a:筒状孔
[0241] 652b:孔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分级过滤器 2020-05-12 489
快开式过滤器 2020-05-12 133
一种喷墨过滤器 2020-05-13 883
油漆过滤器 2020-05-11 863
一种过滤器 2020-05-11 933
回冲洗过滤器 2020-05-12 625
一种污水过滤器 2020-05-13 215
一种过滤器 2020-05-12 874
反流冲洗过滤器 2020-05-13 747
一种过滤器 2020-05-11 55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