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联轴器,法兰和接头 / 机械接头 / 移动关节 / 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

可移动式排管道转向关节装置

阅读:32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可移动式排管道转向关节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可移动式排 风 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由两个各自具有风管衔接端口的转向关节、一低摩擦弹性 橡胶 关节结合 垫圈 、一单侧具 定位 板的关节中心连结杆、一关节松紧旋钮、一 滚珠 轴承 所构成,并通过两侧转向关节轴心的旋转而提供两侧衔接的排风管相对 位置 的可移动、转向等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还在各转向关节相互结合的内侧中心处设计有垫圈定位槽,及在其外侧中心处设计有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 滚珠轴承 置放槽及中心连结杆穿孔等结构,以此达到一定位 锁 合、压紧密封、调节转动方向、松紧度不移位及简易操作的功能。,下面是可移动式排管道转向关节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可移动式排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各自具有排风管道衔接端的转向关节;
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的相互接合的内侧处的垫圈定位槽;
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的外侧中心处的中心连结杆穿孔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向 关节侧面的风管衔接端口;
一设置于所述转向关节内侧处的垫圈定位槽内的结合垫圈;
一穿过所述两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的中心连结杆穿孔的关节中心连结杆:
一设置于所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与所述关节中心连结杆相合的关节松 紧旋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还形成有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还形成有滚珠轴承置放槽。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滚珠轴承置放槽内设置有滚珠轴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关节中心连结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另一侧形成有外螺纹杆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定位板内侧形成有定位凸销。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关节中心连结杆另一侧的外螺纹杆头 旋配的关节松紧旋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关节松紧旋钮内侧形成有与所述关节中心连结杆另一侧的外螺纹杆头旋配 的内螺纹螺座。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排管道转向关节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车间或其它具化学物质的室内空间在操作时,往往会有局部废气 发生,这就需要通过一排风管道将操作过程所产生的局部废气排放到室外,以 避免废气扩散后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而有鉴于废气在产生时,局部立即 予以排除是最节省能源的方式,故若能在局部污染源就近的位置设置一排风管 道吸风口将可达成排除污染及节省能源的目的。但实验室、车间或其它具化学 物质的室内空间在操作时会发生局部废气的位置往往不能确定,无法以一固定 式排风管道吸风口来担任此工作,而必须以具转向功能的活动式排风管道关节 来达成在某一范围内的局部污染源均可就近排除的要求,而其关节内部必须为 两侧排风管道内气流提供通行转向绕道空间,具有使排风管道在排气时,可通 过调节关节度使管路末端管口可移动至需要抽排气位置的能,工作人员可 通过拉动旋转两端排风管道角度,调节两端排风管道相对位置,以达成转向的 目的,且一旦管路末端管口移动至需要抽排气位置后即希望能在就定位后能长 时间保持在固定位置上。据此,技术人员想出了多种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球型 关节装置,如下所述:
图1A至C所示为现今A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结构,主要 是在排风管道需活动转向处均设有两个各自具排风管衔接口的碗状中空转向 关节60,相互接合处具凹凸嵌合结构601,其合方式是以一端具有螺纹、另 一端具有底板连杆602穿过两相对的碗状中空转向关节60,再于连杆602螺 纹端以一螺帽或旋纽603将夹在其中的两碗状中空关节60锁合并压紧至一定 程度,使两相对的碗状中空转向关节60串联成一球型关节。这种排风管道球 型关节装置的转向结构,其结构简单且能达成转向目的,但有以下缺点:①锁 合过程需以双手各自握紧一端的底板及另端的螺帽或旋纽603,以避免旋转螺 帽或旋纽603时造成另一端的底板的连动位移,如此将需要另一人协助扶持两 端的排风管道604位置;②相互接合处为硬碰硬的凹凸嵌合结构601,螺帽或 旋纽603锁合时必须完全压紧才能保证气密效果,从而造成碗状中空转向关节 60在每次调节角度时都需重新放松后再锁紧;③当需要调节两端排风管604相 对位置,以达成转向目的时,若直接强行拉动旋转两端排风管604角度,则连 杆602两端与碗状中空转向关节60外部直接接触的底板及螺帽或旋纽603将 因与碗状中空转向关节60的接触摩擦力影响而不连动,此将造成关节60旋转 后,松紧度变得太紧或太松,需重新予以调整,否则会导致关节60太紧或太 松而向下垂落。上述缺点除造成工作人员操作不便外,甚至会因松紧度不慎改 变使排风管道604向下垂落而危及安全。
图2所示为现今B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结构,主要是在排 风管道需活动转向处设有一中空软管关节70与关节两端排风管701相连结, 其调节方式是于关节两端排风管701外部以一可调节伸缩的活动夹具702调节 角度,使中空软管关节70借此绕动转向。这种排风管道中空软管关节装置的 转向结构,其结构简单且能达成转向目的,但其缺点是当每次需要调节两端排 风管701相对位置以达成转向目的时,都需重新放松及锁紧,此缺点将造成工 作人员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定位锁合、压紧密封、调节转动方向、 松紧度不移位及简易操作等功能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其特点是 包括:两个各自具有排风管道衔接端的转向关节;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的相互 接合的内侧处的垫圈定位槽;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的外侧中心处的中心连结杆 穿孔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侧面的风管衔接端口;一设置于所述转向关节内 侧处的垫圈定位槽内的结合垫圈;一穿过所述两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的中心连 结杆穿孔的关节中心连结杆;一设置于所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与所述关节中 心连结杆相锁合的关节松紧旋钮。
上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还形成有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
上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还形成有滚珠轴承置放槽。
上述滚珠轴承置放槽内设置有滚珠轴承。
上述关节中心连结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另一侧形成有外螺纹杆头。
上述定位板内侧形成有定位凸销。
上述转向关节外侧中心处设置有与上述关节中心连结杆另一侧的外螺纹杆 头旋配的关节松紧旋钮。
上述关节松紧旋钮内侧形成有与上述关节中心连结杆另一侧的外螺纹杆头 旋配的内螺纹螺座。
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原本只能悬吊在固定位置的排风管道能在一定范围内 移动,使其接近污染源,如此将大幅减少排风管道的数量,并可使转向关节达 成定位锁合、压紧密封、调节转动方向、松紧度不移位及简易操作的功能。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现有A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1A是组装整体立体图,图1B和图1C是从不同角度所示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
图2是现有B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和3B是从不同角度所视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移动式排风管 道转向关节装置整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A和4B是从不同方向所视的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 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 转向关节装置主要包括:两个各自具有排风管道衔接端的转向关节10;形成于 所述转向关节10相互接合的内侧处的垫圈定位槽101;形成于所述转向关节10 外侧中心处的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102、滚珠轴承置放槽103及中心连结杆 穿孔104;形成于所述转向侧面的风管衔接端口105;一设置于转向关节10内 侧处垫圈定位槽101内的低摩擦弹性橡胶关节结合垫圈20;一穿过两转向关节 10外侧中心处中心连结杆穿孔104的关节中心连结杆30;一设置于所述关节 中心连结杆30单侧的定位板301及形成于定位板301内侧的定位凸销302,形 成于所述关节中心连结杆30另侧的外螺纹杆头303;一设置于转向关节10外 侧中心处与关节中心连结杆30另侧的外螺纹杆头303锁合调节的关节松紧旋 钮40;形成于所述关节松紧旋钮40内侧与关节中心连结杆30另侧的外螺纹杆 头303相锁合调节的内螺纹螺座401;一设置于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处滚珠轴 承置放槽103内用于避免关节松紧度改变的滚珠轴承50。
上述具有排风管道衔接端的转向关节10呈中空碗状,主要是提供两侧排风 管道内气流通行转向绕行的通道,其侧面各具有一与排风管道衔接呈中空管状 的风管衔接端口105(呈一插接式或法兰式接口),其内侧外缘处呈环状的垫圈定 位槽101,提供两个转向关节10结合时夹于其中的一条环状结合垫圈20的定 位及密封性能;两个转向关节10结合后成一球型关节状,中空环状滚珠轴承 50置入其中一个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平面处的滚珠轴承置放槽103内,再将 关节中心连结杆30由另一个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平面处的中心连结杆穿孔 104穿透至对面转向关节10的中心连结杆穿孔104及由中空环状滚珠轴承50 中心穿出到底,此时位于中心连结杆定位板301内侧的定位凸销302将可定位 于关节中心连结杆30穿入对面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平面处的中心连结杆凸销 定位槽102内,关节中心连结杆30穿到底后,关节松紧旋钮40的内螺纹螺座 401与关节中心连结杆30另侧出头的外螺纹杆头303旋转锁合,以逐渐将夹于 其中的两个转向关节10压紧,压紧时关节松紧旋钮40将仅以其内侧的内镙牙 螺纹螺座401与中空环状滚珠轴承50的内环接触。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的剖视图: 当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结合后成一中空球型关节状后,即可提供于两端 风管衔接端口105(呈一插接式或法兰式接口)各自衔接的排风管道内气流转向 绕行的通道,且由于本转向关节10具有改变角度方向的能力,使得原本只能 悬吊在固定位置的排风管道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转向,此为其主要功能;
当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结合时,通过一条环状结合垫圈20将包夹于 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各自的环状垫圈定位槽101内,再经由关节中心连 结杆30及关节松紧旋钮40的对向锁合,即可轻易完成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 10的定位锁合,此为其次要功能之一;
当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结合时,将低摩擦弹性橡胶环状结合垫圈20 包夹定位的环状垫圈定位槽101,其凹槽内径与环状结合垫圈20相同但各自小 于1/2圆,故与低摩擦弹性橡胶环状结合垫圈20结合后,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 节10间尚留有间隙,因低摩擦弹性橡胶环状接合垫圈20具有弹性,故经由关 节中心连结杆30及关节松紧旋钮40的对向压紧锁合,即可保证两个碗状中空 转向关节10的压紧密封,此为其次要功能之二;
当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结合时,因低摩擦弹性橡胶环状接合垫圈20 具有弹性,且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间尚留有间隙,故经由关节中心连结 杆30及关节松紧旋钮40的对向压紧锁合时,不需锁合到底即可达密封要求, 如此一来可在不影响密封的情况下,通过环状结合垫圈20低摩擦弹性橡胶的 材质特性,可调节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间的松紧度至适当情况,如此将 使两个转向关节10在不改变旋动关节松紧旋钮40位置的情况下,仍能调节转 动方向,此为其次要功能之三;
当两个碗状中空转向关节10间处于松紧度适当、不旋动关节松紧旋钮40 位置的情况下,若旋动关节两端排风管相对方向时,因关节松紧旋钮40并未 与一侧的转向关节10直接接触,而是透过其内侧的内螺纹螺座401与转向关 节10外侧中心处的滚珠轴承置放槽103内的中空环状滚珠轴承50的内环接触, 中空环状滚珠轴承50的外环则与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处的滚珠轴承置放槽 103接触,另外与关节松紧旋钮40对应锁合的关节中心连结杆30位于另一侧 转向关节10外侧的定位板301及形成于定位板内侧的定位凸销302已嵌入该 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平面处的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102内,故在做以上旋 动关节两端排风管相对方向的动作时,关节松紧旋钮40侧的转向关节10上的 关节松紧旋钮40,将与另侧的转向关节10同步位移,这代表无论如何旋转转 向关节10,原设定的关节松紧度将不改变移位,此为其次要功能之四;
当需旋转关节松紧旋钮40时,因关节松紧旋钮40并未与一侧的转向关节 10直接接触,而是透过其内侧的内螺纹螺座401与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处的 滚珠轴承置放槽103内的中空环状滚珠轴承50的内环接触,中空环状滚珠轴 承50的外环则与转向关节10外侧中心处的滚珠轴承置放槽103接触,另外与 关节松紧旋钮40对应锁合的关节中心连结杆30位于另一侧转向关节10外侧 的定位板301及形成于定位板内侧的定位凸销302已嵌入该转向关节10外侧 中心平面处的中心连结杆凸销定位槽102内,故仅需以单手操作旋转,而不用 担心另侧也会因其而连动的问题,且因滚珠轴承50的内环转动,使关节松紧 旋钮40旋转时更省力和操作简易,此为其次要功能之五。
由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排风管道转向关节装置具有下列优 点:(1)可移动、(2)定位锁合、(3)压紧密封、(4)调节转动方向、(5)松紧度不移位、 (6)简易操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 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实 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 要求书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