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联轴器,法兰和接头 / 形状锁定连接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阅读:397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目的是简化杠杆型连接器的形状。设置有返回防止部分(柔性 锁 定件20和返回防止部分52)和锁定装置(柔性锁定件20和锁定臂47),该返回防止部分用于防止杠杆40从等待 位置 返回至安装位置,该锁定装置用于将杠杆40锁定在连接位置处。第一 外壳 10的柔性锁定件20(返回防止装置、锁定装置)(一个构件)与杠杆40的锁定臂47(另一构件)相配合,从而杠杆40锁定在连接位置处。由于除了柔性锁定件20之外第一外壳10不需要设置专 门 使用的锁定装置,所以可以简化第一外壳10的形状。,下面是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包括:
外壳(10),可移动构件(40)可安装在该外壳(10)之中或之 上,其中当在可移动构件(40)从安装位置(MP)移动到等待位置(SP) 之后,使得设置在配合外壳(60)中的凸轮从动件(64)至少部分进 入可移动构件(40)的凸轮凹槽(43)中时,可移动构件(40)能够 与凸轮从动件(64)一起进行凸轮动作,并且通过将可移动构件(40) 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连接位置(CP)可以将外壳(10)与配合外 壳(60)连接,
返回防止装置(20;52),用于防止可移动构件(40)从等待位 置(SP)返回至安装位置(MP),及
定装置(20;47),用于将可移动构件(40)基本保持在连接 位置(CP)处,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壳(10和可移动构件(40))中的一个构 件(10)上的返回防止装置(20;52)可与设置在外壳(10)和可移 动构件(40)中的另一构件(40)上的锁定装置(20;47)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构件(10) 上的返回防止装置(20;52)与另一构件(40)上的锁定装置(20; 47)的配合,可移动构件(40)保持在连接位置(CP)处。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个构件(10)上的返回防止装置(20;52)包括柔性锁定构件(20), 该柔性锁定构件(20)可弹性变形,以与另一构件(40)上的锁定装 置(20;47)脱离配合。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10)与配合外壳(60)连接的情况下,配合外壳(60)将位 于和一个构件(10)上的返回防止装置(20;52),最好是柔性锁定 件(20),保持接触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与配合 外壳(60)接触,防止了柔性锁定件(20)在与另一构件(40)上的 锁定装置(47)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移动。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防止装置(18;54),该连接防止装置(18;54)最好包 括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锁定件(54),并适合于防止可移动构件(40) 从等待位置(SP)移动到连接位置(CP)。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配合外壳(60) 的取消部分(65)可以使弹性锁定件(54)弹性变形,以最好在使得 凸轮从动件(64)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43)的过程中,取消由弹 性锁定件(54)保持的可移动构件(40)的移动防止状态。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可移动构件(40)整体上基本为板形。
9.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 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10),
端子容纳部分(11),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
基本管状的密封塔部分(25),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将安装在端子 接头(30)的后端上或其附近的弹性插头(34),并具有比端子容纳 部分(11)更短的高度,
可移动构件(40),该可移动构件(40)设置成可相对于外壳(10) 移动,基本上为板形,从而基本上只沿着外壳(10)的一个表面延伸, 并具有可操作部分(44),
其特征在于:
密封塔部分(25)位于从端子接头容纳部分(11)偏移的位置处, 从而其轴线中心相对于高度方向(HD)基本位于端子容纳部分(11) 的中央下面,及
可操作部分(44)至少部分容纳在由于端子容纳部分(11)的相 应表面和密封塔部分(25)的相应表面之间的高度差而基本与密封塔 部分(25)相邻限定的容纳空间(26)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操作部分(44) 比其它部分更厚,并且将形状加工成在移动可移动构件(40)的过程 中至少部分放置在外壳(10)的相应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塔部 分(25)的基本面对容纳空间(26)的上端区域的厚度制作得比其它 区域更薄。
12.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可 移动构件(40)保持在连接位置(CP)处的情况下,可操作部分(44) 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26)中,并且可操作部分(44)的外表面 基本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定位,或者定位在其内侧。
13.连接器装置,包括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 器,以及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涉及杠杆型连接器,还 涉及随其设置的连接器装置。

已知的杠杆型连接器构造使得,杠杆安装在第一外壳上,并从该 安装位置移动到将临时保持的等待位置,使得第二外壳的凸轮从动件 进入杠杆的凸轮凹槽,并且在将杠杆从该状态移动到连接位置的过程 中连接两个外壳。

这种类型的杠杆型连接器包括用于将杠杆临时保持在等待位置处 的装置,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返回至安装位置的返回防止装置, 和用于将杠杆定在连接位置处的锁定装置。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8-78091公开了杠杆型连接器的一个 例子。

在现有杠杆型连接器中,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返回至安装位 置的装置和用于将杠杆锁定在连接位置处的锁定装置分开设置。这导 致了外壳和杠杆的形状复杂化的问题。

而且,已知杠杆型连接器基本构造使得,通过用连接部分连接一 对臂的末端边缘,该杠杆基本为U形,并且这对臂设置成将第一外壳 保持在它们之间。然而,在这种构造中,这对臂和外壳彼此叠置,通 过利用外壳的厚度增大杠杆的可操作部分,可以提高操作性,但是另 一方面,整个杠杆型连接器的增大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作为用于使杠杆型连接器在外壳和杠杆的设置方向上小型 化(减小其高度)的方法,可以考虑将杠杆形成为基本板形,从而只 沿着第一外壳的上表面延伸,并沿着第一外壳的上表面移动杠杆。即 使在基本板形的杠杆的情况下,由于如果可操作部分和杠杆的其他部 分一样厚的话,难以操作该可操作部分,所以也只有可操作部分制作 得较厚。

在杠杆型连接器中,板形杠杆放置在外壳的上表面上,杠杆型连 接器的深度和宽度随着杠杆和外壳的重叠面积增大而变小。然而,如 果较厚的可操作部分放置在外壳的上表面上,则杠杆型连接器的高度 增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其目的是简化连接器的形状 和/或使其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例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可移动构件性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可移动构件可安装在该外壳中或安装在该外壳上,其中当 在可移动构件从安装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之后,使得凸轮从动件至少 部分进入可移动构件的凸轮凹槽时,可移动构件能够与设置在配合外 壳中的凸轮从动件一起进行凸轮动作,并且通过将可移动构件从等待 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可以将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

返回防止装置,用于防止可移动构件从等待位置返回至安装位 置,及

锁定装置,用于将可移动构件基本保持在连接位置处,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壳或可移动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 止装置可与设置在外壳和可移动构件中的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配 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与另 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的配合,可移动构件基本保持在连接位置处。

由于通过设置在外壳和可移动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 置与设置在外壳和可移动构件中的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的配合,可 移动构件基本锁定或定位在连接位置处,所以除了返回防止装置之 外,不需要在一个构件上设置专使用的锁定装置。因此,与该一个 构件设置有专门使用的返回防止装置和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的情况相 比,可以简化该一个构件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杠杆安 装在第一外壳上,在杠杆从安装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之后,使得第二 外壳的凸轮从动件进入杠杆的凸轮凹槽,并且通过将杠杆从等待位置 移动到连接位置,将第一和第二外壳连接,包括:

返回防止装置,用于防止可移动构件从等待位置返回至安装位 置,及

锁定装置,用于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连接位置处,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外壳或可移动构件中的一个构件上的返 回防止装置可与设置在第一外壳和杠杆中的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配 合,及

通过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与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的配 合,杠杆保持在连接位置处。

由于通过设置在外壳和杠杆中的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与设 置在外壳和杠杆中的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的配合,可移动构件基本 锁定或定位在连接位置处,所以除了返回防止装置之外,不需要在一 个构件上设置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因此,与该一个构件设置有专门 使用的返回防止装置和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该 一个构件的形状。

优选的是,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包括柔性锁定件,该柔性 锁定件可弹性变形,以与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脱离配合。

更为优选的是,在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的情况下,配合外壳将位 于和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最好是柔性锁定件保持接触的位置 处。

更优选的是,通过与配合外壳的接触,防止该柔性锁定件在与另 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移动。

最为优选的是,一个构件上的返回防止装置为柔性锁定件,该柔 性锁定件可弹性变形,以与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脱离配合,

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彼此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外壳位于和柔性锁定 件保持接触的位置处,及

通过与第二外壳的接触,防止了柔性锁定件在与另一构件上的锁 定装置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移动。

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彼此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外壳与柔性锁定 件接触,从而可以防止柔性锁定件在与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脱离配 合的方向上移动。于是通过柔性锁定件和另一构件上的锁定装置的配 合,锁定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连接器还包括连接防止装置,该 连接防止装置最好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锁定件,并适合于防止可移动构 件从等待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

优选的是,配合外壳的取消部分可以使弹性锁定件弹性变形,以 取消在使得凸轮从动件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的过程中,由弹性锁定 件保持的可移动构件的移动防止状态。

更为优选的是,在杠杆型连接器中还设置一连接防止装置,它包 括可弹性变形的锁定件,并适合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到连接位 置,其中第二外壳包括取消部分,该取消部分在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 轮凹槽的过程中,用于使弹性锁定件弹性变形,以取消杠杆的移动防 止状态。

在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凹槽的过程中,第二外壳的取消部分使 连接防止装置的弹性锁定件弹性变形,以允许杠杆移动到连接位置。 因此,连接防止装置不可能取消防止状态,这形成了更好的操作性。

最为优选的是,该可移动构件整体上基本为板形。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可移动构件性连接器,尤其是如前述权利 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

端子容纳部分,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接头,

基本管状的密封塔部分,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将安装在端子接头的 后端上或其附近的弹性插头,并具有比端子容纳部分更短的高度,

可移动构件,可相对于外壳可移动地设置,基本上为板形,从而 基本上只沿着外壳的一个表面延伸,并具有可操作部分,

其特征在于:

密封塔部分位于从端子接头容纳部分偏移(shift)的位置处,从 而其轴线中心相对于高度方向基本位于端子容纳部分的中央下面,及

可操作部分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中,该容纳空间由端子容 纳部分的相应表面和密封塔部分的相应表面之间的高度差限定得基本 与密封塔部分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操作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厚,并将形 状加工成在移动可移动构件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放置在外壳的相应表面 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杠杆型连接器,包括:

端子容纳部分,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接头,

基本管状的密封塔部分,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将安装在端子接头的 后端上或其附近的弹性插头,并具有比端子容纳部分更短的高度,

可移动构件,可相对于外壳可移动地设置,基本上为板形,从而 基本上只沿着外壳的一个表面延伸,并具有可操作部分,

其特征在于:

密封塔部分位于从端子接头容纳部分偏移的位置处,从而其轴线 中心相对于高度方向基本位于端子容纳部分的中央下面,及

可操作部分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中,该容纳空间由端子容 纳部分的相应表面和密封塔部分的相应表面之间的高度差限定得基本 与密封塔部分相邻。

注意下述事实,外壳包括端子容纳部分和高度短于端子容纳部分 的密封塔部分,并且该密封塔部分相对于端子容纳部分向下偏移,以 将容纳空间限定在密封塔部分上方,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至少部分将 较厚的可操作部分容纳在该容纳空间中.采用这种构造,与密封塔部 分设置在与端子容纳部分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容纳空间的 较大高度,并且通过将可操作部分的上表面定位在较低位置处,可以 减小整个杠杆型连接器的高度。

优选的是,密封塔部分基本面对容纳空间的上端区域的厚度制作 得比其它区域更薄。

由于密封塔部分面对容纳空间的上端区域制作得比其它区域更 薄,所以可以降低可操作部分的位置,以实现整个杠杆型连接器高度 的进一步减小。

更为优选的是,在将可移动构件保持在连接位置处的情况下,可 操作部分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且可操作部分的外表面基 本与外壳的外表面平齐定位或者定位在其内侧。

更优选的是,在将杠杆保持在连接位置处的情况下,可操作部分 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且可操作部分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平齐定 位或者定位在其内侧。

在将杠杆保持在连接位置处的情况下,可操作部分容纳在容纳空 间中,并且可操作部分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平齐定位,或者定位 在其内侧。于是,将不存在外部物质从下面干扰可操作部分的可能性, 并且可以防止由于外部物质干扰可操作部分而使杠杆与外壳脱离。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它包括上述本发明或其优 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以及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 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尽管各实施例 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第一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杠杆处于安装位置的状态,

附图2是该第一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杠杆处于等待位置的状 态,

附图3是该第一外壳的平面图,示出了杠杆处于连接位置的状 态,

附图4是平面图,示出了凸轮从动件处于凸轮凹槽入口的状态,

附图5是平面图,示出了两个外壳连接的状态,

附图6是该第一外壳的后视图,示出了杠杆处于安装位置的状 态,

附图7是该第一外壳的后视图,示出了杠杆处于等待位置的状 态,

附图8是该第一外壳的后视图,示出了杠杆处于连接位置的状 态,

附图9是该第一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0是该第一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11是该第一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12是沿着附图9的线A-A的剖视图,

附图13是沿着附图9的线B-B的剖视图,

附图14是杠杆的平面图,

附图15是杠杆的正视图,

附图16是杠杆的后视图,

附图17是杠杆的底视图,

附图18(a)是沿着附图2的线C-C的剖视图,附图18(b)是 沿着附图4的线D-D的剖视图,

附图19(a)是示出柔性锁定件在将杠杆从安装位置移动到等待 位置的过程中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剖视图,附图19(b)是沿着附图2 的线E-E的剖视图,

附图20是沿着附图5的线F-F的剖视图,

附图21是沿着附图5的线G-G的剖视图,

附图22是沿着附图3的线H-H的剖视图,

附图23是第二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24是该第二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25是沿着附图23的线I-I的剖视图。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至25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 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构件型(最好是杠杆型)的连接器构造成通过使 用可移动构件或在其帮助下将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60彼此连接和 分离,最好包括杠杆40。外壳10/60的将与另一个外壳连接的侧面 称之为前面或前侧。

第一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最好基本上处于平(相对于 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或横向TD的尺寸来说,沿着高度方向 HD具有较短的高度)的基本矩形的状,并且包括端子容纳部分11 和最好是密封塔部分25。

该端子容纳部分11包括横向较长的矩形主体部分12和至少部分 环绕该主体部分12的管状装配部分13。装配凹口14形成在该主体部 分12和管状装配部分13之间,该装配凹口最好沿着圆周方向基本连 续并向前开放(与和第二外壳60连接的方向CD(向前和向后方向 FBD)相同的方向)。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15最好在主体部分 12中形成基本横向的行(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三个空腔,但是也 可以形成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空腔)。

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形成有(最好基本为矩形 的)槽口16,该槽口从前边缘或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从中 央部分)基本向后延伸。(最好基本为矩形的)容纳部分18(作为优 选的连接防止装置)形成在槽口16的后横向(右)拐处突出,该 容纳部分最好经过弯头或基本四分之一圆弧基本与槽口16的横向 (右)表面连续。中央或中间支座17C形成在该槽口16后面,即位 于密封塔部分25的横向(上)表面的前端处,该中央或中间支座最 好与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或基 本与之平齐。类似地,在密封塔部分25的横向(上)表面的前端处, 第一横向(左)支座17L和第二横向(右)支座17R形成在中央或中 间支座17C的相对横向(左和右)侧上,最好与管状装配部分13的 横向(上)壁13W处于基本相同的高度和/或与之基本平齐。相对于 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中央或中间支座17C的后端和第一横向(左) 支座17L的后端最好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和/或第二横向(右) 支座17R的后端最好位于中央或中间支座17C和第一横向(左)支座 17L的后端后面,即与密封塔部分25的后端基本相同的位置处(与之 平齐)。

(最好基本为圆柱形的)支承轴19在中央或中间支座17C的横 向(上)表面上突出,其轴线中心基本在垂直方向VD(或在不等于0 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或宽度方向 WD的方向上)上延伸。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突起19a形成 在支承轴19的上端或远端处,该保持突起基本在径向(横向TD或宽 度方向WD)上突出。(最好基本为悬臂形的)柔性或可偏转锁定件20 (作为优选的返回防止装置和/或锁定装置)形成在中央或中间支座 17C和第一横向(左)支座17L之间,该锁定件基本向后或者沿着向 前和向后方向FBD从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的后端处 的支承轴19的横向(左)侧处的位置延伸。该柔性锁定件20在基本 面对将在后面描述的容纳空间26的延伸末端(后端)的外表面或上 表面上具有锁定突起20a,并可最好以其基础末端为支承点,弹性变 形成基本向上和向下(或向外和向内或在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相交 叉的方向上)倾斜。另一方面,通过将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 壁13W的外表面或上表面基本在支承轴19的横向(右)侧处的位置 处凹陷,还在中央或中间支座17C和第二横向(右)支座17R之间形 成有基本与装配凹口14相连通的退出凹口21。与柔性锁定件20类似, 该退出凹口21也基本与容纳空间26相连通。该退出凹口21、支承轴 19和柔性锁定件20基本横向(或沿着基本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 最好基本垂直于两个外壳10,60的连接方向CD的方向)设置。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板形按压部分22R、22L 设置在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上方。这一个或多个按 压部分22R、22L最好基本平行于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 设置和/或与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间隔与杠杆40的 凸出部分51L、51R的厚度基本相同的距离。

一个(右)按压部分22R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整体上 较窄和较长,设置在从槽口16的横向(右)边缘延伸到管状装配部 分13的相应(右)边缘的区域中,并在其前端边缘和/或横向(右) 边缘处最好基本与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连续(支承 在其上)。一个(右)按压部分22R跨越从管状装配部分13的前端延 伸到略微位于第二横向(右)支座17R前面的位置的区域,并且其横 向(左)边缘最好形成为弧形或弯曲边缘部分22Ra,该边缘部分最好 基本处于基本与支承轴19同心的弧形形式,并且基本平直的边缘部 分22Rb与弧形边缘部分22Ra光滑连续,并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 基本平直地延伸到后端。

另一方面,另一(左)按压部分22L设置在从槽口16的横向(左) 边缘延伸到管状装配部分13的相对应的(左)边缘的区域中,和/ 或在其前端边缘和/或横向(左)边缘处基本与管状装配部分13的 横向(上)壁13W连续(支承在其上),该按压部分整体上沿着向前 和向后方向FBD基本较窄和较长,同时比一个(右)按压部分22R 略宽。另一(左)按压部分22L跨越从管状装配部分13的前端延伸 到第一横向(左)支座17L的后端的区域,并且其横向(右)边缘形 成弧形或弯曲边缘部分22La,该边缘部分最好基本处于基本与支承轴 19同心的弧形形式,并且基本平直的边缘部分22Lb与弧形边缘部分 22La光滑连续并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平直地向上延伸到后 端。为了避免干扰将在后面描述的杠杆40的导向突起55,弧形边缘 部分22La最好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凹口23。

在横向(左)侧和后侧开放的横向(右)导向凹槽24R形成在 一个(右)按压部分22R和管状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之 间朝支承轴19延伸。另一方面,在相对的横向(右)侧和后侧开放 的横向(左)导向凹槽24L形成在另一(左)按压部分22L和管状装 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之间朝支承轴19延伸。

密封塔部分25最好形成从端子容纳部分11的后端向后延伸,其 中其高度设置成基本短于端子容纳部分11(管状装配部分13)的高 度。密封塔部分25包括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圆柱形部分25a,该圆 柱形部分基本横向设置在与相应一个或多个空腔15相同的高度上, 和/或基本与其相适应的高度上。相应圆柱形部分25a的轴线中心高 度最好设置成相对于高度方向HD(或者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 最好基本垂直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或宽度方向WD的方向) 低于端子容纳部分11(管状装配部分13)的中央位置。通过最好相 对于端子容纳部分11向下或横向移动密封塔部分25,该密封塔部分 25的底端最好位于基本和端子容纳部分11的底表面相同的高度处, 和/或密封塔部分25的上端最好低于端子容纳部分11(管状装配部 分13)的上表面。由于端子容纳部分11和密封塔部分25之间的高度 差,所以在上侧、左侧、右侧和后侧开放的容纳空间26形成在密封 塔部分25上方。

每个阴性端子接头30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整体较 窄和较长,其中前部(最好基本是前半部)为(最好基本为矩形的) 管部分31,并且后部(最好基本是后半部)为最好处于开放筒管形式 的线连接部分32。该线连接部分32将与线33连接(最好通过压接或 弯曲或折叠成连接),并且管状弹性(最好是橡胶的)插头34的前端 密封地装配在线33上或装配到线33上。阴性端子接头30将从插入 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15中,将由锁定部分15a 锁定。弹性(橡胶)插头34位于线连接部分32后面的部分具有较大 的外径,并且该直径较大部分34a将基本密封地与密封塔部分25的 内周表面保持接触。保持35最好将从安装侧,最好基本从前面安 装在第一外壳10的主体部分12上,并且用于对与插座62相连的部 分进行密封的弹性(最好是橡胶的)密封环36将安装在主体部分12 的外周表面的后端上,从而保持器35防止密封环36向前脱落。

接下来,描述杠杆(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40。

杠杆4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基本上整体为板形,并包括杠杆 主体41、凸出部分51L、51R和可操作部分44。在杠杆40的描述中 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横向TD,对杠杆40在连接位置CP(两 个外壳10、60基本连接的位置)处保持在第一外壳10上的状态作出 参照。

杠杆主体41最好在平面图中基本为圆形的,但是在基本圆形的 周边区域的后端区域中或其附近形成梳子形槽口。(最好基本为圆形 的)轴承孔42在杠杆主体41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中央)垂直地 穿透,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弧形保持边 缘42a从轴承孔42的内轴边缘向内凸出。基本位于轴承孔42的中央 朝圆周方向和径向都倾斜的凸轮凹槽43形成在杠杆主体41的轴承孔 42前面。凸轮凹槽43的入口43a在杠杆主体41的外周边缘处从前端 略微横向(相有)移动的位置处形成开口。

杠杆主体41的后端的基本横向(最好左半部)区域起到可操作 部分44的作用。该可操作部分44包括从杠杆主体41的后边缘向下 凸出的支承部分45,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手 指放置部分46L、46R,和至少一个锁定臂47(作为优选的锁定装置), 该手指放置部分从支承部分34的横向(左和/或右)端向上竖立或 突出到杠杆主体41上方的位置。

锁定臂47最好整体上处于板的形式,该板具有与杠杆主体41基 本相同的厚度,并基本位于和杠杆主体41相同的高度上,并且最好 具有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长的矩形平面图。锁定臂47在其后 端略微前面的位置处经过支柱部分48支承在支承部分45的横向或外 (上)表面上,并且能够以支柱部分48作为支承点进行往复弹性移 动,以采取向前倾斜的姿势或者向后倾斜的姿势。(最好基本是矩形 的)锁定孔49垂直地穿透锁定臂47的前端,并且锁定臂47的后端 最好起到手指接触部分50的作用。这种锁定臂47设置在支承部分45 上方并位于横向(左和右)手指放置部分46L、46R之间。

横向(左和右)凸出部分51L、51R从杠杆主体41的除了后边 缘之外的区域基本与杠杆主体41同心地径向向外凸出。凸出部分 51L、51R的厚度小于杠杆主体41的厚度,最好基本是其大约一半, 并且其下表面与杠杆主体41的横向(下)表面连续和/或基本平齐。 因此,凸出部分51L、51R的上表面最好低于杠杆主体41的横向(上) 表面,从而形成台阶。一个(左)凸出部分51L形成在从一个(左) 手指放置部分46L朝杠杆主体41的前端延伸或延伸到杠杆主体41的 前端的区域中,并且其前边缘基本平直地沿着横向TD延伸,从而基 本与杠杆主体41的外周边相切。另一方面,另一(右)凸出部分51R 形成在从杠杆主体41的后端延伸到略微位于轴承孔42前面的位置(位 于杠杆主体41的前端后面的位置)的区域中,并且其沿着向前和向 后方向FBD的尺寸大致等于第一外壳10的槽口16的宽度。而且,从 凸轮凹槽43的入口43a的相对侧径向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最好 是一对导向突起55形成在杠杆主体41的外周边缘上另一(右)凸出 部分51R之前的位置处。导向突起55最好具有与凸出部分51L、51R 基本相同的厚度,和/或和凸起部分51L、51R类似,与杠杆主体41 的下表面基本连续并基本平齐。

返回防止部分52(作为优选的返回防止装置)形成在杠杆主体41 位于锁定臂47之前或其附近的位置处。返回防止部分52基本垂直地 穿透杠杆主体41,并具有基本沿着以轴承孔42为中心的径向较窄和 较长的形状。该返回防止部分52离轴承孔42的距离最好基本等于支 承轴19到锁定孔49的距离。而且,基本从返回防止部分52延伸到 锁定臂47的基本弧形的退出凹槽53最好形成在杠杆主体41的下表 面中。

弹性锁定件54(作为优选的连接防止装置)形成在杠杆主体41 中轴承孔42的横向(右)侧处。弹性锁定件54最好基本处于悬臂的 形式,该悬臂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较窄和较长,和/或从其前端 延伸到杠杆主体41的后面。弹性锁定件54的后部(最好基本是后半 部,或者在突出末端的侧面的区域)在杠杆主体41下面突出。这种 弹性锁定件54可基本向上和向下(或向外和向内或者在于向前和向 后方向FBD相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同时以其基础末端(前端) 作为支承点倾斜。

接下来,描述第二外壳60。

第二外壳6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是外壳主体61(最好基本 处于横向较长的块状形式)和插座62的整体或单一装置,该插座最 好处于从外壳主体61向前突出的矩形管的形式。一个或多个阳性端 子接头63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主体61中, 以由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锁定,并且位于阳性端子接头63的前端处 的舌片63a至少部分在插座62中基本向前突出。在插座62的外壁或 横向(上)壁的外表面或横向(上)表面上,凸轮从动件64形成在 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宽度中央)处,并靠近插座62的前端。该凸 轮从动件64最好基本为圆的,并向上或向外突出,使其中心轴基本 定向在垂直方向VD上。同时,在插座62的外(上)壁的外(上)表 面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取消部分65形成在 凸轮从动件64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侧上,该取消 部分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平行于和第一外壳10的连接方 向CD的方向)基本平直地延伸。这些取消部分65最好是从上壁向上 突出的肋板。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将杠杆40装配在第一外壳10上时,杠杆40设置使得另一(右) 凸出部分51R位于前端处,并且从上方与第一外壳10更近。这样, 如附图1中所示,杠杆主体部分41至少部分装配到横向(左和右) 按压部分22R、22L之间的空间中;另一(右)凸出部分51R至少部 分装配到槽口16中;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导向突起55至少部分 装配到凹口23中;并且轴承孔42与支承轴19配合,同时使支承轴19 的保持突起19a穿过轴承孔42的一对保持边缘42a之间的间隙。所得 到的位置为杠杆40的安装位置MP。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受到杠杆主 体41的下表面的按压,柔性锁定件20向下弹性变形,并且可操作部 分44的横向部分(最好基本是右半部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26 中,而可操作部分33的相对部分(最好基本是左半部分)从第一外 壳10的后端表面向后突出。杠杆主体41最好将至少部分放置在管状 装配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第一横向(左)支座17L和中央 或中间支座17C的外表面或横向(上)表面上,但不放置在第二横向 (右)支座17R的上表面上。

在这种状态下,可操作部分44的(左)手指部分46受到或者可 以受到手指的横向推动(向左),从而杠杆40绕着支承轴19最好顺 时针旋转或转动大约45度,将移动到等待位置SP。在转动过程中, 杠杆主体41的外圆周表面基本沿着横向(左和/或右)弧形边缘部 分22La、22Ra滑动,同时杠杆主体41最好不仅基本放置在管状装配 部分13的横向(上)壁13W、第一(左)支座17L和中央或中间支 座17C的外(上)表面上,而且放置在第二(右)支座17R的外(上) 表面上,并且柔性锁定件20基本滑动到与杠杆主体41的下表面基本 接触,同时基本向外或向下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如附图19(a)中所 示。当杠杆40到达等待位置SP时,杠杆40的返回防止部分52基本 与在逆时针方向(返回方向)上弹性恢复的柔性锁定件20的锁定突 起20a配合,如附图2和19(B)中所示,并且该配合防止位于等待 位置SP处的杠杆4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朝安装位置MP(逆时针方向 或返回方向)返回。在等待位置SP处,弹性锁定件54的延伸末端与 第一外壳10的容纳部分18在顺时针方向(配合方向)上配合,如附 图2和18(a)中所示,并且该配合最好防止位于等待位置SP处的杠 杆4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朝连接位置CP(顺时针方向或配合方向) 转动。用这种方法,最好可以将杠杆40保持在等待位置SP处,同时 防止在向前和相反方向上转动。

类似地,在杠杆40保持在等待位置SP处的情况下,可操作部分 44的前部(最好基本是右前半部)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26中, 并且其后部(最好基本是左后半部)至少部分从第一外壳10的后端 表面向后突出,如附图2中所示。而且,轴承孔42的保持边缘42a 从下面或内侧基本与支承轴19的保持突起19a配合,并且横向(右 和/或左)凸出部分51R、51L分别至少部分装配到横向(右和/或 左)导向凹槽24R、24L中,从而按压部分22R、22L与凸出部分51R、 51L的上表面配合。这些配合可以防止杠杆40相对于第一外壳10的 向上相对移动(或者基本沿着杠杆40的转动轴的移动),即其从第一 外壳10上脱离。而且形成了凸轮凹槽43的入口43a基本面向前,以 基本面对槽口16的状态,即允许凸轮从动件64从前面的至少部分进 入凸轮凹槽43的状态。

在该状态SP下,第二外壳60从前面与第一外壳10连接。在连 接之后,插座62轻微装配到装配凹口14中。这样,凸轮从动件64 通过导向突起55之间的间隙,以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43的入口43a 中,如附图4中所示,并且已经至少部分进入槽口16的取消部分基 本与弹性锁定件54的下表面接触,以向上或向外弹性移动弹性锁定 件54,如附图18(b)中所示。弹性锁定件54的弹性移动将弹性锁 定件54和容纳部分18的互锁状态,即防止杠杆40(在配合方向上) 从等待位置SP转动到连接位置CP的状态基本取消。

随后,可以用手指向左前方倾斜地操作或推动可操作部分44的 横向(左)手指防止部分46L,从而通过将可操作部分44绕着支承轴 19最好顺时针(配合方向)转动大约45度,使得杠杆40在配合方向 上朝连接位置CP移动或移动到连接位置CP。随着杠杆40的转动, 由凸轮凹槽43和凸轮从动件64的配合所导致的凸轮动作(的倍加 动作)将第二外壳60推入到第一外壳10中。当杠杆40到达连接位 置处时,两个外壳10、60到达正确连接状态,并且舌片63a至少部 分进入矩形管部分31,以电连接阳性端子接头63和阴性端子接头30。 换句话说,作为优选可操作构件的杠杆40的操作可以实现或帮助两 个外壳10、60的连接。

在转动杠杆40的过程中,弹性锁定件54横向倾斜地向后(向右) 移动,与取消部分65和容纳部分18的上表面滑动接触,同时向上或 向外弹性移动。当杠杆40基本到达连接位置CP时,弹性锁定件54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至少部分落入或进入退出凹口21中,如附图20 中所示。而且另一(右)凸出部分51R保持至少部分装配到一个(右) 导向凹槽24R中,并且一个(右)导向突起55至少部分装配到一个 (右)导向凹槽24R中,从而一个(左)凸出部分51L保持至少部分 装配到另一(左)导向凹槽24L中。用这种方法,最好防止杠杆40 的周边升起(从第一外壳10向上分离),从而可以稳定地转动或操作 或操纵杠杆40。

类似地,在配合方向上朝连接位置CP转动杠杆40的过程中,锁 定突起20a在退出凹槽53中朝锁定臂47相对移动,而柔性锁定件20 不进行弹性移动。最好就在杠杆40到达连接位置CP之前,锁定突起 20a和锁定臂47的前端彼此干扰。此时,由于至少部分装配到装配凹 口14中的插座62的上壁的前端从下面基本与柔性锁定件20接触, 所以防止了柔性锁定件20的向下或向外弹性移动。因此,锁定臂47 的前端移过锁定突起20a,而锁定臂47向上弹性移动。

当杠杆40基本到达连接位置CP处时,柔性锁定件20和锁定臂 47弹性变形使得锁定突起20a基本与锁定孔49接触,如附图3和21 中所示。此时,锁定孔49的边缘基本与锁定突起20a在逆时针方向 (释放方向)上接触,并且该配合防止位于连接位置CP处的杠杆40 相对于第一外壳10向后返回至等待位置SP(逆时针方向或释放方 向)。此时,由于插座62从下面的与之接触防止了柔性锁定件20基 本向下或向外(与锁定孔49脱离配合的方向)弹性移动,所以锁定 突起20a和锁定孔49不会彼此意外脱离配合。而且,横向(左)手 指放置部分46L和支承部分45的相对应(左)端在顺时针方向(配 合方向)上基本与第一横向(左)支座17L的后端表面配合。用这种 方法,将杠杆40基本锁定在连接位置CP处,同时防止其在向前和相 反方向上转动。类似地,在杠杆40位于连接位置CP处的情况下,最 好基本整个可操作部分44容纳在容纳空间26中,并且可操作部分44 (支承部分45和横向(左和右)手指放置部分46L、46R)的后端表 面基本与第一外壳10的密封塔部分25的后端表面平齐。

为了将彼此连接的两个外壳10、60分离,用手指从外侧或上方 将锁定臂47的手指接触部分50向下或向内按压,从而锁定臂47向 上或向外弹性移动,以使锁定孔49与锁定突起20a脱离配合,以往 复方式使锁定臂47变形,如附图21中的平台所示。于是,允许杠杆 40朝等待位置SP(返回方向)移动,并且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朝等待 位置SP转动或旋转。在转动或旋转过程中,凸轮从动件64和凸轮凹 槽43的配合所导致的凸轮动作将第二外壳60相对于第一外壳10向 前推动,从而使得两个外壳10、60分离,或者帮助分离。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外壳10上的柔性或 弹性锁定件20与杠杆40的锁定臂47配合或可与之配合,以将杠杆40 锁定或定位在连接位置CP处或其附近,所以除了柔性锁定件20之外, 第一外壳10不需要设置有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于是,与第一外壳 设置有专门使用的返回防止装置和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的情况相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简化第一外壳10的形状。

而且,在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60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外壳60 和柔性锁定件20的接触或配合或相互作用防止或妨碍了柔性锁定件20 在与锁定臂47脱离配合的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柔性锁定件和锁定 臂47的配合的锁定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在将杠杆40从安装位置MP移动到等待位置SP的过程中,柔性 锁定件20通过返回防止部分52,同时弹性变形。当杠杆40基本到达 等待位置SP处时,柔性锁定件20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配合返回防 止部分52,从而防止杠杆40从等待位置SP返回至安装位置MP(释 放方向或返回方向)。由于在将杠杆40移动到等待位置SP处的过程 中,第一外壳10和杠杆40不需要相对移动,以彼此分离,所以由于 第一外壳10和杠杆40在分离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这防止了第一外壳 10和杠杆40的已连接部分扭曲。

在杠杆为基本U形,以将外壳保持在其中并由轴支承结构支承在 外壳上的情况下,杠杆安装在外壳上,同时两个臂都弹性变形以加宽 其间的间距。于是,装配操作性较差。与之相反,由于在本实施例中 杠杆40基本为板形,从而只是至少部分沿着第一外壳的一个外表面 延伸,所以不需要弹性变形杠杆40,从而安装和装配操作性较好。

在使凸轮从动件64至少部分进入凸轮凹槽43中的过程中,第二 外壳60的取消部分65使连接防止装置的弹性锁定件54弹性变形, 从而允许杠杆40朝连接位置CP移动或移动至连接位置CP。因此, 连接防止装置不可能取消该防止状态,导致了较好的操作性。

在移动杠杆40的过程中,凸出部分51L、51R至少部分装配或 插入到导向凹槽24L、24R中,以防止杠杆40在分离方向上从第一外 壳10上移动。于是,可以稳定杠杆40的移动。

由于锁定臂47和柔性锁定件20设置在一个(左)凸出部分51L 和另一(左)导向凹槽24L的配合部分处或其附近,所以锁定臂47 和柔性锁定件20附近的一个(左)凸出部分51L和另一(左)导向 凹槽24L的配合安全地防止杠杆40和第一外壳10在分离方向上相对 移动。因此,锁定臂47和柔性锁定件20可以稳定地配合,并且杠杆 40可以安全地锁定在连接位置CP处。

而且,要注意以下事实,外壳包括端子容纳部分11和密封塔部 分25具有比端子容纳部分11更短的高度,并且密封塔部分25相对 于端子容纳部分11横向或向下(朝着与杠杆40所设置或将设置的侧 面基本相对的侧面)移动,以将容纳空间26限定在密封塔部分25上 方,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较厚的可操作部分44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容 纳空间26中。采用这种构造,与密封塔部分设置在与端子容纳部分 相同高度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容纳空间26具有较大的高度,并 且通过将可操作部分44的横向(上)表面定位在较低或向内的位置 处,可以减小整个杠杆型连接器的高度。

而且,由于密封塔部分25的基本面对容纳空间26的上端区域制 作得比其它区域更薄,所以可以降低可操作部分44的位置,以实现 整个杠杆型连接器高度的进一步减小。

在将杠杆40基本保持在连接位置CP的情况下,可操作部分44 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26中,并且可操作部分44的外表面(后端 表面)最好基本与第一外壳10的外表面(后端表面)平齐。于是, 外部物质不可能干扰可操作部分44,例如从下面,并且可以防止因外 部物质干扰可操作部分44而导致杠杆40从第一外壳10上脱离。

因此,为了简化杠杆型连接器的形状,设置有返回防止装置(最 好是柔性锁定件20和/或放回防止部分52)和锁定或定位装置(最 好是柔性锁定件20和/或锁定臂47),该返回防止装置用于防止杠杆 40从等待位置SP返回到安装位置MP,该锁定或定位装置用于将杠 杆40锁定或定位在连接位置CP处。第一外壳10的柔性锁定件20(返 回防止装置、锁定装置)(一个构件)与杠杆40的锁定臂47(另一构 件)配合或可与之配合,从而将杠杆40锁定在连接位置CP处。由于 除了柔性锁定件20之外,外壳10不需要设置有专门使用的锁定装置, 所以可以简化第一外壳10的形状。

此外,为了减小杠杆型连接器的高度,需要注意下述事实,外壳 10包括端子容纳部分11和具有比端子容纳部分11更小高度的密封塔 部分25,该密封塔部分25相对于端子容纳部分11向下或远离杠杆40 移动,以将容纳空间26限定在密封塔部分25上方或侧面处,并且较 厚的可操作部分44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容纳空间26中。采用这种 构造,与密封塔部分设置在与端子容纳部分相同高度上的情况相比, 可以确保容纳空间26具有较大高度,并且通过将可操作部分44的横 向(上)表面定位在较低或更向内的位置处或者远离杠杆40所设置 的侧面的位置处,可以减小整个杠杆型连接器的高度。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 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 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 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杠杆基本为板形的并且可沿着外壳 的一个表面转动/旋转,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基本为U形的并且可 沿着外壳的两个表面转动/旋转的杠杆。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两个外壳连接,同时杠杆转动或旋 转,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一连接器,其中两个外壳连接,同时作为 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杠杆基本沿着如椭圆形、弧形、多边形通道之类 的其他通道线性移动或转移。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外壳设置有柔性锁定件,该柔性锁 定件作为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到安装位置的装置,但是根据 本发明,杠杆也可以设置有柔性锁定件。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杠杆设置有弹性锁定件,该弹性锁 定件作为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的装置,但是根据 本发明,外壳也可以设置有弹性锁定件。

(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弹性锁定件的锁定状态随着阳性外 壳的初始装配而取消,该弹性锁定件作为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 动到连接位置的装置,但是根据本发明,弹性锁定件的锁定状态也可 以与阳性外壳的初始装配无关地取消。

(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两个外壳已经彼此连接的情况下, 阳性外壳的插座防止了弹性或柔性锁定件在与锁定臂脱离配合的方向 上移动,但是根据本发明,在两个外壳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弹性或柔 性锁定件远离锁定臂的移动是允许的。

(7)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由外壳的按压部分对设置在杠 杆上的突出部分进行按压,防止了杠杆在与外壳分离的方向上的移 动,但是根据本发明,杠杆也可以不设置有凸出部分。

(8)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密封塔部分的轴线中心从外壳的中 间或中央位置相对于厚度方向移动,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相对 于厚度方向位于和外壳的中央位置基本相同的位置处。

(9)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到安 装位置处的装置可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是在不弹性 变形的情况下从外壳或杠杆突出的突起。

(10)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杠杆从连接位置移动到等 待位置的装置可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是在不弹性变 形的情况下从外壳或杠杆突出的突起。

(1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到连 接位置的装置可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是在不弹性变 形的情况下从外壳或杠杆突出的突起。

(1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在杠杆所设置的侧面处形成密封塔 部分的其中一个壁部分的厚度小于与杠杆相对侧处的壁部分的厚度, 但是根据本发明,该厚度也可以基本等于或大于杠杆相对侧处的壁部 分的厚度。

(1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杠杆的可操作部分的后端表面基本 与两个外壳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外壳的后端表面基本平齐,但是根据本 发明,它也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外壳的后端表面前面(或其内侧)和/ 或外壳的后端表面后面(或其外侧)。

(1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返回至安 装位置的装置由可弹性变形的柔性锁定件和不可弹性变形的返回防止 部分形成,但是与柔性锁定件类似,该返回防止部分也可以弹性变形。

(1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外壳的返回防止部分(柔性锁 定件)与杠杆的锁定装置(锁定臂)相配合,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 使杠杆的返回防止装置与第一外壳的锁定装置配合,也可以简化杠杆 的形状。

(1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外壳的锁定装置是可弹性变形 的锁定臂,但是根据本发明,杠杆的锁定装置也可以弹性变形。

(17)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置移动 到安装位置的装置,柔性锁定件也起到用于防止杠杆从连接位置移动 到等待位置的装置的作用,但是根据本发明,用于防止杠杆从等待位 置移动到安装位置的装置和用于防止杠杆从连接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的装置也可以单独设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      第一外壳(一个构件)

11      端子容纳部分

17L     第一横向(左)支座

17C     中央或中间支座

17R     第二横向(右)支座

18      容纳部分(连接防止装置)

20      柔性锁定件(返回防止装置、锁定装置)

22R     一个(右)按压部分

22L     另一个(左)按压部分

24R     一个(右)导向凹槽

24L     另一个(左)导向凹槽

25      密封塔部分

26      容纳空间

30      阴性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34      橡胶插头(弹性插头)

40      杠杆(可移动构件、另一个构件)

47      锁定臂(锁定装置)

51L     一个(左)凸出部分

51R     另一个(右)凸出部分

52      返回防止部分(返回防止装置)

54      弹性锁定件(连接防止装置)

55R     一个(右)导向突起

55L     另一(左)导向突起

60      第二外壳

64      凸轮从动件

65      取消部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