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处置工具

阅读:599发布:2023-03-10

专利汇可以提供高频处置工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高频处置工具具备:挠性管,其插入于体腔内;操作线,其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挠性管内;处置部,其配置于操作线的前端侧并通过高频 电流 的施加来处置 生物 体组织;主体部,其对挠性管的基端侧进行固定;滑动件固定部,其对从挠性管的基端导出的操作线的基端侧进行固定,并使操作线相对于主体部而向轴线方向滑动;以及滑动件把持部,其被设置为环绕滑动件固定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滑动件固定部滑动,滑动件固定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主体部,滑动件把持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滑动件固定部。,下面是高频处置工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挠性管,其插入于体腔内;
操作线,其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所述挠性管内;
处置部,其配置于所述操作线的前端侧,通过高频电流的施加来处置生物体组织;
主体部,其旋转自如地与所述挠性管的基端侧连接;
端子部,其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并具有供向所述处置部供电的电源线可拆装地连接的供电端子;
主体操作部,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不能旋转,在使所述主体部旋转时供使用者把持;
滑动件固定部,其将从所述挠性管的基端导出的所述操作线的基端侧固定,并使所述操作线向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以及
滑动件把持部,其被设置为环绕所述滑动件固定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所述滑动件固定部滑动,
所述滑动件固定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滑动件把持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滑动件固定部,
在所述主体部固定有所述操作线,若使所述主体操作部旋转,则所述操作线在所述挠性管的内部旋转,
所述端子部设置在比所述主体操作部以及所述滑动件把持部靠远端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狭缝孔,
所述滑动件固定部具有插通于所述狭缝孔的翼片,
所述翼片将所述操作线的基端侧固定,并且沿着所述狭缝孔引导所述滑动件固定部的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件把持部呈圆筒形状,
所述滑动件固定部具有定部,该锁定部扩径变形而与滑动件把持部卡合,使所述滑动件把持部能够旋转地连结于所述滑动件固定部,并且将所述滑动件把持部与所述滑动件固定部连结为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不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操作部在所述主体部中在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所述狭缝孔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具有主体操作部,该主体操作部的直径大于设置有所述狭缝孔的部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具备手指勾挂部,该手指勾挂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滑动件把持部具有向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突出的凸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导电性管,其覆盖所述挠性管的基端侧的一部分,
所述挠性管具有导通部,该导通部将所述处置部与所述导电性管电连接,所述端子部具有滑动端子,该滑动端子与所述导电性管接触滑动并供给来自所述电源线的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部包括螺旋管,该螺旋管形成供所述操作线插通的管。
8.一种高频处置工具的组装方法,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频处置工具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一边使所述锁定部向所述滑动件把持部的径向内侧变形、一边将所述滑动件固定部插入所述滑动件把持部内的工序;和
使所述滑动件固定部进入到规定位置,使所述锁定部向径向外侧扩径变形,将所述滑动件把持部与所述滑动件固定部连结的工序。

说明书全文

高频处置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频处置工具及其组装方法。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6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1705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公知有在挠性的配管的前端侧设置有导电性的处置部的高频处置工具。使用者对设置于配管的基端侧的操作部进行操作,使处置部到达例如作为患部的生物体组织,进而使处置部动作来对生物体组织实施处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7876号公报
[0005] 使用者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体腔内的配管旋转、或将其推入。另外,为了使处置部动作,而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插通于配管内的操作线进退。此时,若使用者使配管整体旋转,则需要对使操作线进退的把持暂时放松,并在旋转后再次重新进行把持的动作,从而妨碍连续的操作。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挠性管,其插入于体腔内;操作线,其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挠性管内;处置部,其配置于操作线的前端侧,通过高频电流的施加来处置生物体组织;主体部,其将挠性管的基端侧固定;滑动件固定部,其将从挠性管的基端导出的操作线的基端侧固定,并使操作线向轴线方向相对于主体部滑动;以及滑动件把持部,其被设置为环绕滑动件固定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滑动件固定部滑动,滑动件固定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主体部,滑动件把持部旋转自如地连结于滑动件固定部。
[0007] 另外,上述发明的概要并非列举了本发明的全部必要特征。另外, 上述特征组的子组合也可以成为发明。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的整体结构的图。
[0009] 图2是表示处置部附近的局部剖面的图。
[0010] 图3A是操作部的外观俯视图。
[0011] 图3B是操作部的外观主视图。
[0012] 图4A是操作部的A-A剖视图。
[0013] 图4B是操作部的B-B剖视图。
[0014] 图5A是表示滑动件把持部的组装顺序的图。
[0015] 图5B是表示滑动件把持部的组装顺序的图。
[0016] 图5C是表示滑动件把持部的组装顺序的图。
[0017] 图6是固定销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特征的组合并非一定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0019]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10的整体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工具10为内视镜用单极型高频处置工具。高频处置工具10主要具备:例如医师等使用者在患者等受检者的体外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00、例如相对于内视镜的处置工具引导管进行插拔的套管亦即挠性管200、以及在体腔内对例如作为患部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部3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频处置工具10中,将处置部300的一侧作为前端,将操作部100的一侧作为基端进行说明。另外,处置的对象不限于患部,也可以是能够作为病理检查等的对象所包括的正常的生物体组织。
[0020] 操作部100包括主体部110、端子部120、主体操作部130、滑动件把持部140以及滑动件固定部150作为构成部件。主体部11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并旋转自如地与从圆柱端面导入内部的挠性管200的基端侧连接。因此即便使用者使主体部110绕圆柱轴旋转,挠性管200也不会追随旋转。操作线250进退自如地插通于挠性管200的内部。操作线250的中心轴在操作部100中配置为与主体部110的圆柱轴大致一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作为轴线方向进行说明。操作线250的基端侧在主体部110的内部被固定。因此若使用者使主体部110绕圆柱轴旋转,则操作线250受到其作用而在挠性管200的内部追随而旋转。
[0021] 端子部120供向处置部300供电的电源线400进行拆装。详见后述,端子部120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主体部110。因此即便由使用者使主体部110绕轴线旋转,电源线400也不会一起旋转,从而能够维持初始的姿势。即,电源线400不会卷绕于主体部110。
[0022] 主体操作部130以在使用者旋转主体部110时容易把持的方式形成为大于主体部110的圆柱剖面直径,即形成为大直径的把手部。因此主体操作部130相对于主体部110不能旋转,即以不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主体操作部130形成为大直径,从而使用者能够以较小的力来旋转主体部110。特别是使用者在使用高频处置工具10时大多戴着橡胶手袋,因此对于能够以较小的力来旋转主体部110而言,对滑动也很有效。
[0023] 滑动件把持部140与滑动件固定部150相对于主体部110形成为双重构造,该双重构造以滑动件把持部140为外侧,以滑动件固定部150为内侧。滑动件把持部140为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滑动件固定部150对从挠性管200的基端导出的操作线250的基端侧进行固定。
[0024] 滑动件把持部140与滑动件固定部150相对于轴线方向一体地移动。因此若使用者使滑动件把持部140沿轴线方向滑动,则滑动件固定部150也沿轴线方向滑动。此时,固定于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操作线250相对于主体部110向轴线方向滑动。由于挠性管200固定于主体部110,因此若使用者使滑动件把持部140滑动,则操作线250在挠性管200的内部进退。即,若使用者使滑动件把持部140向基端侧滑动,则操作线250在挠性管200的内部向基端侧滑动,反之,若使用者使滑动件把持 部140向前端侧滑动,则操作线250在挠性管200的内部向前端侧滑动。
[0025] 挠性管200如上所述担负着插入内视镜的处置工具引导管、或者直接插入体腔内,使处置部300到达作为目标的生物体组织的作用。另外,还担负着将从电源线400供给的电力向处置部300传递的作用。挠性管200具有考虑了针对插通的推入性能、将手头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至前端的旋转力传递性能、以及不产生弯曲的抗弯曲性能的相互平衡的刚性与挠性。具体的结构详见后述。
[0026] 处置部300由于操作线250的进退而开闭。例如利用处置部300夹持生物体组织,并通过使高频电流流动来进行止血
[0027] 图2是表示处置部300附近的局部剖面的图。具体而言,图2是包括操作线250的轴线的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而将前端部的机构表示为主视图。
[0028] 挠性管200具有从固定于主体部110的基端部遍布图示的前端部延伸的作为骨格构造体的螺旋管210。螺旋管210为将卷线卷绕为螺旋状,将螺旋内部的空间形成为中空,并且将两端形成为开口的卷材。操作线250在该螺旋内部的空间进退滑动。卷线使用导电性材料,例如、镍、它们的合金(不锈黄铜等)可以作为候补。卷线也可以是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圆线,但应使挠性管200的直径较小,也可以使用剖面形状为矩形的扁线。
[0029] 螺旋管210作为骨格构造体而实现考虑了上述推入性能、旋转力传递性能以及抗弯曲性能的平衡的刚性与挠性,并且担负着作为将从电源线400供给的电力向处置部300引导的导通部的功能。
[0030] 挠性管200具有覆盖螺旋管210的外周面并形成最外层的涂层220。涂层220的滑动性能较好,并使用绝缘性能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
[0031] 处置部300主要由处置电极310、支轴320、连杆机构330以及支承框体340构成。处置电极310为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剪刀型电极。支轴320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承框体340,以在躯体部允许摆动滑动的方式对 处置电极310进行轴支承。支轴32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连杆机构330将处置电极310的力点与操作线250的前端部连接。
[0032] 支承框体340为帽盖部件,其以圆环状覆盖并固定螺旋管210的前端外周面并且对支轴320的两端进行固定支承。支承框体340例如由金属的导电性部件形成,通过与螺旋管210的前端外周面焊接、钎焊等来进行固定。由此支轴320以及支承框体340将处置电极310与螺旋管210电连接。
[0033] 支承框体340从连杆机构330摆动的部分向处置电极310开闭的前端具有狭缝部。若利用操作线250将连杆机构330向前端方向推压,则处置电极310如图示那样成为打开的状态,若利用操作线250将连杆机构330向基端方向拉动,则处置电极310如用虚线表示的那样成为关闭的状态。
[0034] 接下来对操作部100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操作部100的外观图。特别是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主视图。
[0035] 在主体部110的前端侧,以相对于主体部110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有端子部120。进而在前端侧设置有端子罩160,该端子罩160以留出挠性管200的导入口的方式封闭端子部120的前端侧开口。主体部110例如由聚甲(POM)形成。此外只要满足成型性、滑动性、绝缘性、强度等,则能够采用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亚苯基砜(PPSU)等各种材料。另外端子罩160也能够与主体部110同样采用各种材料。
[0036] 端子部120由容纳电源线400的连接部121、以及形成为与主体部110同轴的圆柱形的旋转部122构成。连接部121形成为与旋转部122正交的圆柱形。在其内部设置有与电源线400电连接的供电端子123。若电源线400向连接部121安装并定,则电源线40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0绕轴线针对端子部120自由旋转。换言之,能够在将安装有电源线400的端子部
120的姿势保持恒定的状态下,使主体部110绕轴线自由旋转。即,由于主体部110相对于静止的端子部120绕轴线滑动旋转,因此电源线400不会卷绕于主体部110。端子部120也能够与主体部110同样地采用各种材料。
[0037] 在主体部110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狭缝孔111。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狭缝孔111为从上表面朝向下表面以包含轴线的方式进行贯通,并以轴线方向为长轴的长孔。滑动件固定部150被狭缝孔111引导而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换言之,滑动件固定部150的移动范围被狭缝孔11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限制。
[0038] 如上所述,在滑动件固定部150,以环绕其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重叠设置有滑动件把持部140。滑动件把持部140具有两个凸缘部,即:前端侧的第一凸缘部141和基端侧的第二凸缘部142。各个凸缘部形成为从呈圆筒形状的躯体部向周向延伸突出。借助这样的形状,使用者例如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躯体部,并将第一凸缘部141向前端侧推出、或将第二凸缘部142向基端侧拉入,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滑动动作。特别是虽然使用者在使用高频处置工具10时大多戴着橡胶手袋,但这样的滑动操作能够用凸缘部来承受操作力,因此还具有难以产生滑动的优点。滑动件把持部140以及滑动件固定部150,也能够与主体部110同样地采用各种材料。
[0039] 在主体部110的基端部,相对于主体部110旋转自如地连结有手指勾挂部170。手指勾挂部170形成为圆环形状,具有能够供使用者的大拇指插通的程度的内径。若使用者一边将例如大拇指插通于手指勾挂部170,一边用食指和中指夹持滑动件把持部140,则能够使食指和中指相对于大拇指动作,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滑动动作。手指勾挂部170也能够与主体部110同样地采用各种材料。
[0040] 如上所述,主体操作部130是在旋转主体部110的情况下供把持的把手部。使用者例如在用右手把持滑动件把持部14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用左手把持主体操作部130。因此主体操作部130设置于与在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狭缝孔111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操作部130设置于端子部120与狭缝孔111之间。主体操作部130也与主体部110同样能够采用各种材料。另外,也可以通过使主体部110的一部分形成为大直径,由此作为主体部110的一部分形成主体操作部130。
[0041] 图4A-B是操作部100的剖视图。特别是图4A是图3A的A-A剖视图,图4B是图3B的B-B剖视图。
[0042] 如图4A所示,滑动件固定部150由第一固定部151和第二固定部152这两个部件构成。第一固定部151具有插通于狭缝孔111的第一翼片153,第二固定部152具有同样插通于狭缝孔111的第二翼片154。具体而言,各个翼片与狭缝孔111的宽度一致,以引导滑动动作的方式形成为板状。
[0043] 第一翼片153、第二翼片154分别从相反侧插通并组装于狭缝孔111,从而第一固定部151与第二固定部152被一体化而形成滑动件固定部150。此时,沿着主体部110的中心轴插通的操作线250的基端侧端部,由于被第一翼片153和第二翼片154夹住,从而固定于主体部110的内部。
[0044] 这样,组装于狭缝孔111的滑动件固定部150,作为整体的外形形状大体具有:与主体部110同轴的圆筒部、和形成为从圆筒部向周向延伸突出的凸缘部。
[0045] 与此相对,滑动件把持部140形成为圆筒状的一体部件。滑动件把持部140以覆盖并环绕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方式安装。重叠组装于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滑动件把持部140,绕滑动件固定部150的圆筒部旋转自如。即,使用者能够使滑动件把持部140相对于被狭缝孔111与翼片限制而静止的滑动件固定部150,而绕轴线自由旋转。另外,滑动件把持部140以具备相对于使用者的把持力不变形的程度的刚性的方式形成为厚壁。
[0046] 在主体部110的基端形成有多个基端钩部114。另外,在手指勾挂部170形成有内槽171。通过基端钩部114的爪与内槽171的卡扣配合,从而手指勾挂部170旋转自如地连结于主体部110的基端。
[0047] 主体部110具有从前端侧开口向狭缝孔111通过的内管113。内管113为供操作线250、挠性管200插通的中空空间。内管113以容易将操作线250等从前端侧开口插通的方式形成为使前端侧开口径较大的漏斗形状。
[0048] 主体部110在内管113的外周侧具有多个外周钩部112。外周钩部112分别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臂部以及与轴线方向垂直的爪部,并以轴线方向为对称轴设置有例如两根。主体操作部130具有与外周钩部112 的爪部卡合的卡合槽131。沿着轴线方向朝向主体部110组装的主体操作部130,通过外周钩部112与卡合槽131卡合的卡扣配合,从而连结于主体部,由此防止主体操作部130脱落。另外,卡合槽131以使外周钩部112的爪部不绕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限制。使主体部110旋转的作为把持部的主体操作部130,通过这样的构造而不能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110。
[0049] 若使用者例如用左手把持并旋转主体操作部130,则狭缝孔111也绕轴线旋转。滑动件固定部150被狭缝孔111引导,因此滑动件固定部150也绕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对于右手而言,例如一边将大拇指插通于手指勾挂部170,一边用食指和中指夹持滑动件把持部140。此时,如上所述,滑动件把持部140和手指勾挂部170相对于主体部110旋转自如,因此使用者能够在维持右手的姿势的状态下,用左手旋转主体部110。换言之,即便在使用者使主体部110旋转而使操作线250旋转的情况下,也无需暂时放松滑动件把持部140的把持并再次重新进行把持的动作,并且无需扭转进行把持的手。因此能够顺畅地实现旋转与滑动的连续的操作。
[0050] 另外,使用者在旋转操作主体部110时,往往用大力握紧主体操作部130以及滑动件把持部140。但是,由于滑动件把持部140形成为厚壁,因此即便使用者大力握紧,也不会妨碍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滑动动作。即,使用者能够一边大力把持主体操作部130以及滑动件把持部140各自,一边同时或独立且顺畅地进行主体部110的旋转操作以及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滑动操作。
[0051] 端子部120具有立起设置于连接部121的内部的供电端子123,供电端子123与朝向挠性管200延伸的固定销124电连接。固定销124被在端子部120的旋转部122的内部设置的端子固定部125支承固定。端子固定部125在旋转部122的内部固定于旋转部122。端子固定部125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127,内插有挠性管200的导电性管180插通于贯通孔127。
[0052] 详见后述,但对固定销124进行支承固定的端子固定部125具有导电性,担负着将经由固定销124被施加的电力,向导电性管180侧引导的作用。导电性管180例如是金属管,固定于主体部110。导电性管180 与端子固定部125能够相对旋转,由此如上所述端子部12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0自由旋转。
[0053] 端子固定部125在前端侧具有凸缘部126,并与设置于端子罩160的钩部161卡合。由此端子罩160能够相对地固定于端子部120。
[0054] 接下来,对将滑动件把持部140组装于滑动件固定部150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滑动件把持部140的组装顺序的图。
[0055] 图5A表示将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内筒部从前端侧插通于主体部110,并使之向滑动件固定部150接近的情况。第一固定部151具有沿着轴线方向朝向前端侧延伸突出的第一钩部155。第一钩部155由臂部1551和爪部1552构成,臂部1551能够朝向操作线250侧即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径向内侧挠曲(变形)。同样,第二固定部152具有沿着轴线方向朝向前端侧延伸突出的第二钩部156。第二钩部156由臂部1561和爪部1562构成,臂部1561能够朝向操作线250侧即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径向内侧挠曲(变形)。另外,在图5A的状态下,第一钩部155与第二钩部156均不承受外力,因此不挠曲而是保持与轴线方向平行的状态。另外,如图示那样,在将滑动件把持部140组装于滑动件固定部150的阶段,操作线250已经被第一翼片153与第二翼片154夹住并固定。
[0056] 图5B表示使滑动件把持部140进一步向滑动件固定部150接近,并且一部分重叠的情况。若第一钩部155的爪部1552与第二钩部156的爪部1562一边与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导入部143接触并被引导、一边向操作线250方向即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径向内侧被推压,则各个臂部1551与臂部1561向该方向开始挠曲。然后如图示那样,爪部1552与爪部1562在内筒面145上接触滑动。另外,导入部143为形成于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内筒面145的基端侧开口的形状部分或锥形形状部分。
[0057] 图5C表示滑动件把持部140组装于滑动件固定部150的情况。若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基端侧开口到达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51的基端侧的第一凸缘157以及形成于第二固定部152的基端侧的第二凸缘158,则滑动件把持部140被限制进一步的移动。另一方面,在内筒面145上接触滑动的爪部1552与爪部1562,嵌入于在滑动件把持部140的前端侧 开口形成的卡合槽144,并向径向外侧扩径变形,从而臂部1551与臂部1561的挠曲被解除。换言之,爪部1552与爪部1562作为将滑动件把持部140与滑动件固定部150连结的锁定部发挥功能。这样通过卡扣配合而卡合的滑动件把持部140和滑动件固定部150,相互一体化,从而在主体部110的轴线方向上不能相互移动。其中,卡合槽144遍布滑动件把持部140的整周而形成,爪部1552与爪部1562在旋转方向方面未被限制。借助这样的结构,允许滑动件把持部140相对于滑动件固定部150旋转。
[0058] 接下来,对固定销124的前端部附近进行说明。图6是固定销124附近(图4A的C部)的局部放大图。固定销124的前端未到达导电性管180,而是由端子固定部125支承固定。导电性管180具有被焊接于其外周部的一部分的导电性的滑动端子181。滑动端子181与导电性管180一体旋转。端子固定部125如上所述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配置为始终与滑动端子181接触。因此即便端子固定部125相对于滑动端子181以及导电性管180相对旋转,也平稳地维持与滑动端子181的电连接。因此能够将从固定销124供给的电力经由滑动端子181稳定地向导电性管180供给。供操作线250插通的螺旋管210插通于导电性管180。其中,在螺旋管210插通于导电性管180的部分不被涂层220覆盖,而是与导电性管180直接接触。因此将施加于导电性管180的电力向螺旋管210引导。螺旋管210如上所述延伸至前端部,向处置电极310供给电力。另外在端子固定部125的贯通孔127中的前端侧,设置有限制滑动端子181的轴向移动的端子限制部128。端子限制部128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并固定于端子固定部
125。
[0059] 以上,虽然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内视镜用单极型高频处置工具的高频处置工具10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结构能够采用各种变更。例如,处置电极310不限于剪刀型而是能够安装各种处置工具。另外,虽然将作为挠性管200的骨格构造体的螺旋管210形成为将处置部300与导电性管180电连接的导通部,但也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电路图案,从而采用其他材料等的骨格构造体。
[0060] 使滑动件固定部150滑动的结构不限于将翼片插通于狭缝孔111进行引导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引导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 然在多个位置采用基于卡扣配合的卡合,但也可以采用螺丝、粘接等的固定方法。
[0061] 另外,高频处置工具10也可以不是单极型而是双极型。在为双极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构成为将两根导电线内插于挠性管200。
[0062]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进。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施加了那样的变更或者改进的方式显然能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63] 附图标记说明:10…高频处置工具;100…操作部;110…主体部;111…狭缝孔;112…外周钩部;113…内管;114…基端钩部;120…端子部;121…连接部;122…旋转部;
123…供电端子;124…固定销;125…端子固定部;126…凸缘部;127…贯通孔;128…端子限制部;130…主体操作部;131…卡合槽;140…滑动件把持部;141…第一凸缘部;142…第二凸缘部;143…导入部;144…卡合槽;145…内筒面;150…滑动件固定部;151…第一固定部;
152…第二固定部;153…第一翼片;154…第二翼片;155…第一钩部;1551…臂部;1552…爪部;156…第二钩部;1561…臂部;1562…爪部;157…第一凸缘;158…第二凸缘;160…端子罩;161…钩部;170…手指勾挂部;171…内槽;180…导电性管;181…滑动端子;200…挠性管;210…螺旋管;220…涂层;250…操作线;300…处置部;310…处置电极;320…支轴;
330…连杆机构;340…支承框体;400…电源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