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联轴器,法兰和接头 / 连杆偏距 /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阅读:246发布:2020-05-24

专利汇可以提供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程序控制机械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弹丸取放特种 机器人 的建模与控制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对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控制,使得机器人的取放弹丸动作精准可靠,其步骤是:1、 坐标系 确定;2、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D‑H参数;3、通过D‑H参数利用齐次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坐标系变换,得到 位置 信息0T5;4、得到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并输入至上位机;5、上位机对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进行控制完成取放弹丸动作。,下面是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和运动学逆解;
1.1)分别建立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五个运动轴的坐标系,记为OXiYiZi;i=1~5,i代表当前运动轴;其中,Zi轴为第i个运动轴的方向;Xi轴为沿Zi-1轴和Zi轴的共法线方向;Yi轴通过右手定则确定;
定义基坐标系为OX0Y0Z0;基坐标系的原点为安装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可伸缩平台与补给车的连接点在X1轴的投影;基座标系OX0Y0Z0的方向和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第1运动轴的坐标系OX1Y1Z1的方向一致;
1.2)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D-H参数;所述D-H参数为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第1运动轴坐标系与基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信息以及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中每两个运动轴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信息,其包括连杆αi-1、连杆长度ai-1、连杆偏距di以及连杆夹角θi;
其中,连杆扭角αi-1为使Zi-1轴绕Xi-1轴旋转到与Zi同一平面内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连杆长度ai-1为使Zi-1轴沿Xi-1轴移动到与Zi轴同一直线所需要平移的距离;
连杆偏距di为使坐标系OXi-1Yi-1Zi-1和坐标系OXiYiZi的原点重合所需要沿Zi轴的平移距离;
连杆夹角θi为使Xi-1轴沿Zi轴旋转到与Xi同一直线上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1.3)通过D-H参数利用齐次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坐标系变换,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0T5;
1.4)通过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建立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和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公式;
2)将步骤1.4)获得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输入上位机;
3)输入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输出轴相对于基座标系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X,Y,Z,A,B,C);
4)通过运动学逆解公式获得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
5)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分别乘以比例系数Ki得到每个运动轴其电机对应要转动的脉冲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脉冲数发送给控制各个轴动作的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分别对各自电机进行控制;所述Ki代表第i个轴的位置指令信息和该轴脉冲数的比例关系;
6)获取各个电机编码器反馈的各电机实际走过的位置脉冲数,分别乘以1/Ki,得到5个运动轴各自的实际位置信息(θ1′,d2′,θ3′,θ4′,θ5′),然后根据运动学正解,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到达的实际位置(X′,Y′,Z′,A′,B′,C′),并在上位机上进行显示;
7)判断弹丸取放动作是否成功;若步骤6)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3)的目标位置(X,Y,Z,A,B,C)相同,则说明弹丸取放成功;
若步骤6)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3)的目标位置(X,Y,Z,A,B,C)不同,则将目标位置(X,Y,Z,A,B,C)作为输入再次重复步骤3)至步骤7),直至弹丸取放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具体是:
从OXi-1Yi-1Zi-1到坐标系OXiYiZi的齐次变换矩阵i-1Ti依次表示为:
将上述5个齐次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
0
的位置信息T5:
0T5=0T11T22T33T44T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公式为:
θ3=±arccos{[(X-a4cosA-d5sinA-a0)2+(Y-a4sinA+d5cosA)2-a32-(a1+a2)2]/2a3(a1+a2)}

说明书全文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程序控制机械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车载武器系统的弹药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法实现补给,存在士兵劳动强度大、武器作战射速低和作战机动性差等问题。建立机器人智能自动化补给系统,应用特种机器人进行弹药的自动化取放,可实现弹药的快速度补给和车载炮的快速战行转换,完成车载大口径炮弹机动灵活、短期、快速、密集弹群大规模杀伤的作战任务。
[0003]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属于车载武器系统配套的智能自动化补给系统的一部分,该机器人安装在弹药补给车上的伸缩平台上,补给车停至指定位置,做好战斗前准备,打开后车,士兵手动拉出放置弹丸取放机器人的伸缩平台至指定位置,放下固定支撑,手动调节下部的可调支撑,使之与地面充分接触。伸缩平台上安装的位置传感器实时将伸缩平台伸出的长度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车载控制系统的指令将不同型号的弹丸从补给车上的指定位置取出,然后放置到指定托盘中,完成弹丸的自动取放。
[0004] 图1是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图,由图可以看出该机器人共有5个运动轴且均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第1运动轴、第3运动轴、第4运动轴和第5运动轴都为旋转轴、第2运动轴为上下平移轴。第1运动轴为起始输入轴,第5运动轴为最终执行弹丸取放动作的输出轴
[0005] 这种机器人的结构特殊,并且每次执行任务时伸缩平台拉出的长度是不固定的,机器人要调整自身的动作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实现到指定的位置抓取或放置弹丸。现有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无法适用于该机器人上,因此,急需一种控制方法来实现该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建立了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该模型针对这种机器人的特殊结构形式并且包含了伸缩平台变化的信息,并求解出运动学的正解和逆解,从而实现了对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控制,使得机器人的取放弹丸动作精准可靠。
[0007]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和运动学逆解;
[0010] 1.1)分别建立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五个运动轴的坐标系,记为OXiYiZi;i=1~5,i代表当前运动轴;其中,Zi轴为第i个运动轴的方向;Xi轴为沿Zi-1轴和Zi轴的共法线方向;Yi轴通过右手定则确定;
[0011] 定义基坐标系为OX0Y0Z0;基坐标系的原点为安装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可伸缩平台与补给车的连接点在X1轴的投影;基座标系OX0Y0Z0的方向和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第1运动轴的坐标系OX1Y1Z1的方向一致;
[0012] 1.2)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D-H参数;所述D-H参数为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第1运动轴坐标系与基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信息以及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中每两个运动轴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信息,其包括连杆αi-1、连杆长度ai-1、连杆偏距di以及连杆夹角θi;
[0013] 其中,连杆扭角αi-1为使Zi-1轴绕Xi-1轴旋转到与Zi同一平面内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0014] 连杆长度ai-1为使Zi-1轴沿Xi-1轴移动到与Zi轴同一直线所需要平移的距离;
[0015] 连杆偏距di为使坐标系OXi-1Yi-1Zi-1和坐标系OXiYiZi的原点重合所需要沿Zi轴的平移距离;
[0016] 连杆夹角θi为使Xi-1轴沿Zi轴旋转到与Xi同一直线上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0017] 1.3)通过D-H参数利用齐次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坐标系变换,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0T5;
[0018] 1.4)通过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建立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
[0019] 2)将步骤1.4)获得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输入上位机;
[0020] 3)输入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输出轴相对于基座标系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X,Y,Z,A,B,C);
[0021] 4)通过运动学逆解公式获得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
[0022] 5)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分别乘以比例系数Ki得到每个运动轴其电机对应要转动的脉冲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脉冲数发送给控制各个轴动作的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分别对各自电机进行控制;所述Ki代表第i个轴的位置指令和该轴脉冲数的比例关系;
[0023] 6)获取各个电机编码器反馈的各电机实际走过的位置脉冲数,分别乘以1/Ki,得到5个运动轴各自的实际位置信息(θ1′,d2′,θ3′,θ4′,θ5′),然后根据运动学正解,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到达的实际位置(X′,Y′,Z′,A′,B′,C′),并在上位机上进行显示;
[0024] 7)判断弹丸取放动作是否成功;若步骤6)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3)的目标位置(X,Y,Z,A,B,C)相同,则说明弹丸取放成功;
[0025] 若步骤6)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3)的目标位置(X,Y,Z,A,B,C)不同,则将目标位置(X,Y,Z,A,B,C)作为输入再次重复步骤3)至步骤7),直至弹丸取放成功。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3)具体是:
[0027] 从OXi-1Yi-1Zi-1到坐标系OXiYiZi的齐次变换矩阵i-1Ti依次表示为:
[0028]
[0029]
[0030]
[0031]
[0032]
[0033] 将上述5个齐次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0T5:
[0034] 0T5=0T11T22T33T44T5。
[0035] 进一步地,所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公式为:
[0036]
[0037] 进一步地,所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公式为:θ3=±arccos{[(X-a4cos A-d5sin A-a0)2
[0038] +(Y-a4sin A+d5cos A)2
[0039] -a32-(a1+a2)2]/2a3(a1+a2)}
[0040]
[0041]
[0042]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43] 本发明通过建立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坐标系和运动学的正解和逆解建立了针对这种特殊结构形式的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由于该运动学模型中包含了伸缩平台伸出长度的信息,使得无论伸缩平台如何变化,机器人能够自适应的调整自己的动作,到达指定的位置执行任务,实现了对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取放弹丸动作精准可靠的控制。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图;
[0045] 图2为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坐标系简图;
[0046]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建模以及控制方法进行详述:
[0048]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建模
[0049] 建模的过程就是通过建立每个运动轴的坐标系,根据D-H参数和坐标变换得到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的过程;其具体是:
[0050] 步骤1)坐标系确定
[0051]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共有5个运动轴,每个运动轴的坐标系定义为OXiYiZi:i=1~5,i代表当前运动轴;其中,Zi轴为第i个运动轴的方向;Xi轴为沿Zi-1轴和Zi轴的共法线方向;Yi轴通过右手定则确定;
[0052] 再定义基坐标系为OX0Y0Z0:基坐标系的原点为安装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可伸缩平台与补给车的连接点在X1轴的投影;基座标系OX0Y0Z0的方向和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第1运动轴的坐标系OX1Y1Z1的方向一致;图2显示了建立的坐标系简图。
[0053] 步骤2)获取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D-H参数;
[0054]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是一个5运动轴串联的结构,上一运动轴的坐标系通过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就可以和当前运动轴坐标系相重合,D-H参数就包含了两个坐标系之间(即基坐标系与第1运动轴坐标系之间以及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中每两个运动轴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信息,其包括连杆扭角αi-1、连杆长度ai-1、连杆偏距di以及连杆夹角θi;
[0055] 每个参数的具体含义如下:
[0056] 其中,连杆扭角αi-1为使Zi-1轴绕Xi-1轴旋转到与Zi同一平面内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0057] 连杆长度ai-1为使Zi-1轴沿Xi-1轴移动到与Zi轴同一直线所需要平移的距离;
[0058] 连杆偏距di为使坐标系OXi-1Yi-1Zi-1和坐标系OXiYiZi的原点重合所需要沿Zi轴的平移距离;
[0059] 连杆夹角θi为使Xi-1轴沿Zi轴旋转到与Xi同一直线上所需要旋转的角度;
[0060]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D-H参数如表1所示。
[0061]
[0062]
[0063] 表1
[0064] 步骤3)通过D-H参数利用齐次变换矩阵的方式进行坐标系变换,得到弹丸取放特0
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T5;
[0065] 齐次变换矩阵表示了从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转换的信息,从OXi-1Yi-1Zi-1到坐标系OXiYiZi的齐次变换矩阵i-1Ti依次表示为: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
[0071] 将上述5个齐次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置信息0T5:
[0072] 0T5=0T11T22T33T44T5。
[0073] 步骤4)根据0T5,可以得到机器人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和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输出轴相对于基座标系的位姿信息(X,Y,Z,A,B,C)之间的关系(即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其中,已知机器人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求解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座标系的目标位姿(X,Y,Z,A,B,C),即运动学正解;已知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座标系的目标位姿(X,Y,Z,A,B,C),求解机器人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即运动学逆解;
[0074] 其中,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公式其表达式如下:
[0075]
[0076]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公式表达式如下:
[0077] θ3=±arccos{[(X-a4cos A-d5sin A-a0)2
[0078] +(Y-a4sin A+d5cos A)2
[0079] -a32-(a1+a2)2]/2a3(a1+a2)}
[0080]
[0081]
[0082] 5)将步骤4)获得的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公式和运动学逆解公式输入上位机;
[0083] 上位机对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进行控制
[0084] 步骤6)向上位机输入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相对于基座标系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X,Y,Z,A,B,C);
[0085] 步骤7)通过运动学逆解公式获得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θ1,d2,θ3,θ4,θ5);
[0086] 步骤8)5个运动轴各自的位置指令信息分别乘以比例系数Ki得到每个运动轴其电机对应要转动的脉冲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脉冲数发送给控制各个轴动作的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分别对各自电机进行控制;所述Ki代表第i个轴的位置指令和该轴脉冲数的比例关系;
[0087] 步骤9)获取各个电机编码器反馈的各电机实际走过的位置脉冲数,同样经过比例计算(即分别乘以1/Ki),得到5个运动轴各自的实际位置信息(θ′1,d′2,θ′3,θ′4,θ′5),然后根据运动学正解,得到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需要到达的实际位置(X′,Y′,Z′,A′,B′,C′),并在上位机上进行显示;
[0088] 步骤10)判断弹丸取放动作是否成功;若步骤9)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5)的目标位置(X,Y,Z,A,B,C)相同,则说明弹丸取放成功;
[0089] 若步骤9)实际位置(X′,Y′,Z′,A′,B′,C′)和步骤5)的目标位置(X,Y,Z,A,B,C)不同,则将目标位置(X,Y,Z,A,B,C)作为输入再次重复步骤6)至步骤9),直至弹丸取放成功。具体的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图3中TCP代表了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末端中心点(也就是第5运动轴的末端中心点,一般为法兰中心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