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客船、渡轮、RO-RO船(Roll-on/Roll-off ship:滚装船)、作为
汽车专用船的PCC(Pure Car Carrier:汽车运输船)、PCTC(Pure Car/Truck Carrier:汽车/
卡车运输船)等船舶。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以往的客船一般在船体上设有具有多层甲板的区域,在各分区中设有连接各层甲板之间的斜道。在这种情况下,在船体的上层形成居住区,在下层形成车辆区,汽车由驾驶员驾驶,从码头经由岸边斜道向船内的甲板进入,经由斜道向下层的甲板移动,停在
指定的
位置上。
[0003] 另外,这样的客船中,不同于居住区和车辆区,在船内划定形成有
机舱、轴室等多个房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船舶的国际规则,规定有破舱稳性的要件,也反映于日本国内法中。在该规则中,作为船侧损伤的要件,规定了损伤后的剩余复原
力的确保、船体倾斜
角等。
[0004] 另外,作为这样的以往的船舶的划定结构,有下述
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案。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汽车搬运船在船舶的形成船底的空舱的最下层的
水密甲板上设有能够通过远程来开放的
海水导入单元,由此,在船舶的船侧外板等破损而海水进入到船内的情况下,通过开放设于最下层的水密甲板的海水导入单元,能够将进入到船内的海水导入到空舱,使该空舱作为海水压载舱而发挥功能,从而使船舶的复原力恢复。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1308号
公报发明内容
[0006] 在上述的以往的船舶的国际规则中,船侧损伤根据乘客搭载人数、船舶的长度、宽度、
吃水来确定其损伤时的损伤假设长度、宽度、高度,在损伤时的浸水容积较大的区域(例如机舱、辅机舱、轴室等)损伤时,隔着隔壁而成为两个区域的损伤要件。因此,船损伤时的浸水容积变得过大,作为规则要求的复原性能的项目的GoM(横向稳心高度)变大。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船型设计的限制、上部结构的限制、划区配置的限制,所以配置的
自由度受到限制。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万一损伤时抑制向多个房间浸水的船舶。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船舶的特征在于,具备:船体,包含左右舷侧的
侧壁、船底及包括干舷甲板在内的多个甲板;隔壁,设于上述船体的内部,将上述船体的内部在上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划定为多个房间;及浸水抑制水密舱室,配置于上述多个房间中的至少一个房间的内部,划定从比上述干舷甲板靠下层的甲板或从上述船底到上述干舷甲板的空间,且与上述侧壁以及上述隔壁相接。
[0009] 根据该结构,即使侧壁上的隔壁附近受到损伤,浸水也仅限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浸至多个房间的可能性降低,能够抑制万一损伤时向多个房间的浸水。另外,船舶能够抑制为了减小浸水时的浸水容积而进行的多个房间的小型化,并缓解配置设计中的分区限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具有:与上述左舷侧的侧壁和上述隔壁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及与上述右舷侧的侧壁和上述隔壁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
[0011] 通过该结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分别设于船体的左右两侧,从而能够提高浸水抑制性能。另外,通过向未受到损伤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引导所浸入的水,能够抑制浸水的影响。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分别设于上述隔壁与上述左舷侧的侧壁之间和上述隔壁与上述右舷侧的侧壁之间。
[0013] 通过该结构,由隔壁划定成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的房间共用浸水抑制水密舱室,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分别设于隔着上述隔壁配置在上述船体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的各个上述房间侧。
[0015] 通过该结构,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设于隔壁的船体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浸水抑制性能。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容积比上述多个房间的容积小,并且,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从左舷侧的侧壁或右舷侧的侧壁向船体的内侧延伸的上述船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满载
吃水线处的上述船体的宽度的1/10大。
[0017] 通过该结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大小能够比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浸水抑制性能。
[001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在船首侧在上述左右舷侧的侧壁各自的内侧沿上述左右舷侧的侧壁具备纵隔壁,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在上述船体的内侧设于没有上述纵隔壁的左右舷侧的侧壁。
[0019] 通过该结构,确保了没有纵隔壁的船尾侧的空间。另外,即使在没有纵隔壁的船尾侧,船舶也能够通过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来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性能。
[002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以比上述干舷甲板高的方式隆起。
[0021] 在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浸水、浸水后的水的高度达到干舷甲板的高度的情况下,干舷甲板上浸水,并且浸水向其他区域扩大,船体的复原性可能降低。通过上述结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上表面以比干舷甲板高的方式隆起,所以能够通过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船内侧的侧壁来防止所浸入的水达到干舷甲板,并抑制船体的复原性降低的可能性。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在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上方配置有管道。
[0023] 通过该结构,即使具备浸水抑制水密舱室,也能够确保干舷甲板的搭载量。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容积比上述多个房间的容积小,并且,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和比满载吃水线靠下方的上述船体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上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对上述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而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
[0025] 通过该结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大小能够比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浸水抑制性能。另外,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的吃水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的、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
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任一较低的甲板。
[002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为,在向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注入液体的配管上具备
阀,上述阀配置于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外侧。
[0027] 通过该结构,阀难以损伤。因此,船舶能够通过关闭阀,降低浸水经由损伤的配管向其他区域扩大的可能性。
[0028] 发明效果
[0029] 根据本发明的船舶,能够抑制万一损伤时向多个房间浸水。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船舶的侧面的示意图。
[0031] 图2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II-II剖面的示意图。
[0032] 图3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III-III剖面的示意图。
[0033]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和管道的关系的说明图。
[0034]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0035] 图6是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
[0036]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一
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7]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8] 图9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9]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0040] 图11是图10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
[0041]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2] 图13-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0043] 图13-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变形例的局部俯视图。
[0044]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0045]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0046] 图16是图1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
[0047]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并非由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来限定本发明。另外,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假设的内容、实质上相同的内容。而且,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能够进行适当组合。
[0049] (实施方式1)
[0050]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船舶的侧面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II-II剖面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船舶的III-III剖面的示意图。在图3中,实线表示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III-III而得到的船体10的结构,单点划线表示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III-III而得到的船体10的结构。
[0051] 图1所示的船舶1是能够搬运车辆的车辆搬运船(汽车渡轮)。如图2所示,船舶1的船体10由船底10B和左右的侧壁(外板)20a、20b围成。WL是船体10的满载吃水线。B是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CL是船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船体10中包含:与作为主推进力源的主
内燃机连接并传递推进力的螺旋桨71;和控制船体10的方向的
舵72。船舶1能够通过螺旋桨71的旋转和舵72的操纵方向来施加船体10的任意方向的推进力。船体10为了快速控制船体10的方向而具备船首
推进器73。另外,船体10具备作为烟囱的漏斗型结构(funnel)19。
[0052] 在船体10,在船首侧右舷设有用于使车辆滚上/滚下(roll on/roll off)的起落式的船首舷侧斜道61,在船尾侧右舷设有起落式的船尾侧的船尾斜道62。并且,干舷甲板13成为具备船尾侧的船尾斜道62或船首舷侧斜道61的搭入甲板。在干舷甲板13的下方形成下层空间,在该下层空间的船尾侧具有配置有推进用引擎的主机室(机舱)42。在船体10,在干舷甲板13的上下具备多层甲板12、14、15、16、17。甲板11是在干舷甲板13与船底10B之间成为双层底的双层底上甲板。以下,将甲板11称作双层底上甲板11。
[0053] 在干舷甲板13与甲板14之间也设有大型车辆也能够通行的至少一条船内斜道64、65。在甲板14与甲板15之间也可以设有至少一条船内斜道。并且,如图2所示,在干舷甲板
13、甲板14上形成有也能够搭载卡车、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的车辆搭载区域。
[0054] 在甲板12与干舷甲板13之间设有车辆能够通行的至少一条船内斜道63。在干舷甲板13的下方的甲板12上也形成有车辆搭载区域,以包围该甲板12上的车辆搭载区域的方式在船体10的船首侧具有纵隔壁21a、21b。
[0055] 在左舷侧的侧壁20a与纵隔壁21a之间以及右舷侧的侧壁20b与纵隔壁21b之间形成有多个水密区域51a、52a、53a、54a、55a、56a、57a、51b、52b、53b、54b、55b、56b、57b。这些多个水密区域51a、52a、53a、54a、55a、56a、57a、51b、52b、53b、54b、55b、56b、57b能够作为空舱、
燃料舱、压载舱、设备室、仓库或货舱而加以利用。
[0056] 作为居住区用,设有甲板15、16、17,并形成有多层居住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开来自推进用引擎的噪音,居住区形成在比作为推进用引擎的设置位置的房间42(主机室)的正上方靠船首侧的位置。并且,居住区(甲板15上)的船尾侧作为散步空间而加以利用。
[0057] 另外,船体10具有左右的侧壁20a、20b和船底10B,在处于干舷甲板13与船底10B之间、且比甲板12的配置位置靠后方的空间设有多个房间41、42、43。房间41为发
电机室。房间42为主机室。房间43为轴室。由双层底上甲板11、船底10B和左右的侧壁20a、20b围成的空间能够作为空舱、燃料舱、压载舱或空置场所而加以利用。例如,如图2所示,在船体10的内部的处于船底10B与双层底上甲板11之间的空舱81和空舱81左右的侧壁20a、20b侧分别具备压载舱82。另外,船体10在隔壁22的船首侧还具备船首隔壁26。并且,上述的空舱81配置于船首隔壁26与隔壁22之间。空舱81也可以配置于船首隔壁26与隔壁22之间,并在船体10的长度方向上被分割。另外,空舱81也可以配置于船首隔壁26与隔壁22之间,并沿着船体10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对称或非对称地被分割。双层底上甲板11也可以从船首配置至船尾。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层底上甲板11与甲板12之间为空置场所,但是也可以在双层底上甲板
11与甲板12之间具备船内斜道,将双层底上甲板11作为最下层的车辆甲板。在这种情况下,图3所示的下部车辆搭载区域DL是由双层底上甲板11、干舷甲板13(或者甲板12)、纵隔壁
21a、21b、船首隔壁26、隔壁22围成的空间。
[0058] 如图1所示,船体10在干舷甲板13与船底10B之间设置甲板12,从而划定成上下的空间(房间)。另外,船体10从船尾朝向船首隔开间隔地具备对左舷侧的侧壁20a与右舷侧的侧壁20b之间进行分隔的隔壁25、24、23、22,从而在船体10的长度方向上划定为房间43、42、41。
[0059] 并且,在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3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2b。另外,在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4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4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b。另外,在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4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4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4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4b。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3a、34a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2b、33b、34b沿着左右舷对称地配置(以图2所示的中央CL为对称轴在船体10的宽度方向上线对称配置),与左右舷分别对应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彼此的容积的大小相同。以下,对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进行说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34a、34b为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0060]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与管道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配置于与
捆束有从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向干舷甲板13的上方延伸的配管91、92的管道90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管道90是将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排气AIR排出至漏斗型结构19的通
风管道。
[0061]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容积比多个房间即发电机室41、房间42(主机室)各自的容积小。另外,如图6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是划定从船体10的船底10B到干舷甲板13的区域而成的水密区域。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是连通从船体10的船底10B到干舷甲板13的一个区域。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从左方的侧壁20a(右方的侧壁20b)朝向船体10的内侧的、与船体10的长度方向
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尺寸D比向左方的侧壁
20a(右方的侧壁20b)的内侧延伸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B的1/10而划出的假想线BL大。即,尺寸D比船体10的宽度B的1/10大。另外,将从船尾朝向船首方向的船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各自的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尺寸)E设定为: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和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船体10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长度(尺寸)E大于上述比较所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WL的吃水的
基础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则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某一较低的甲板。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大小能够比作为国际法的SOLAS Chapter II-1Part.B-1Regulation 8.3.2和作为日本国内法的船舶划区规定的第44条分别所规定的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浸水抑制性能。
[0062] 同样地,图3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容积比房间43(轴室)的容积小。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从左右的侧壁20a、20b沿宽度方向朝船体10的内侧延伸的、与船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上述的假想线BL大。另外,船体
10的长度方向上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和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船体10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上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长度(尺寸)大于上述比较所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WL的吃水的基础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的、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则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某一较低的甲板。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大小也能够比作为国际法的SOLAS Chapter II-1Part.B-1Regulation 8.3.2和作为日本国内法的船舶划区规定的第44条分别所规定的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3a(33b)的浸水抑制性能。
[0063]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另外,通过向比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小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浸水,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另外,在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如
淡水舱、压载舱以及燃料舱这样作为液体舱而使用的情况下,将各个液体舱的阀45设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外侧。阀45设于向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注入液体的配管。并且,即使例如左舷侧的侧壁20a上的隔壁23附近受到损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损伤而浸水,阀45也难以损伤。其结果是,通过关闭阀45,能够降低浸水经由损伤的配管向其他区域扩大的可能性。另外,阀45也可以是能够由后述的控制装置2远程操作开闭的阀。
[0064]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船舶1具备:船体10,包含左右的侧壁20a、20b、船底10B以及包括干舷甲板13在内的多个甲板;多个房间41、42,是在该船体10的内部由隔壁23在船体1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进行划定而成;及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配置于多个房间41、42的内部,划定从船底10B到干舷甲板13的空间,且与侧壁20a或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
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配置于房间42的内部。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配置于房间41的内部。
[0065] 由此,即使侧壁20a、20b上的隔壁23附近受到损伤,也能够通过使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浸水而抑制向船体1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的房间即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浸水。并且,船舶1能够抑制为了减小浸水时的浸水容积而进行的多个房间41、42的小型化,并缓解配置设计中的划区限制,提高设计自由度。
[0066]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船舶1中,作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设置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3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2b。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分别设于船体10的左右两侧,能够提高浸水抑制性能。
[0067]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船舶1中,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的容积比多个房间即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容积小,且与船体1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尺寸D比设为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B的1/10的假想线BL大。由此,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浸水抑制性能。
[0068] <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
[0069]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7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上表面13a以比干舷甲板13高的方式隆起。另外,如图7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为划定从船体10的船底10B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上表面13a而成的水密区域。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为连通从船体10的船底10B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上表面13a的一个区域。
[0070]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中浸水,在浸水后的水的高度到达干舷甲板13的高度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船体10的复原性。由于第一变形例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上表面13a以比干舷甲板13高的方式隆起,所以能够抑制浸水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
32b)向干舷甲板13上方扩大,能够提高船体10的复原性。
[0071] 如上所述,只要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以配置于与捆束有从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向干舷甲板13的上方延伸的配管91、92的管道90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则即使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上表面13a以比干舷甲板13高的方式隆起,也能够抑制对搭载于干舷甲板13的货物的搭载量的影响。
[0072] <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
[0073]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8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在与相邻的空舱81进行划定并位于船体10的内侧的内壁上具备水密滑
门87。
[0074]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另外,通过开放水密滑门87,能够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水进入到相邻的空舱,来降低船体10的
重心。另外,通过开放水密滑门87,例如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的水浸入未损伤的相反侧舷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2b,船舶1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
[0075] <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
[0076] 图9是表示图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9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是划定从比干舷甲板13靠下层的双层底上甲板11到干舷甲板13的区域而成的水密区域。并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是连通从双层底上甲板11到干舷甲板13的一个区域。另外,如图9所示,在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在与相邻的空舱进行划定的隔壁上具备海水引
导管83。海水引导管83从空舱81贯通压载舱82和双层底上甲板11而连接干舷甲板13的下方及双层底上甲板11的上方的空间和空舱81。海水引导管83是连接由船底10B、双层底上甲板11和左右舷的侧壁20a、20b包围的空间和干舷甲板13的下方以及双层底上甲板11的上方的空间的管部件。海水引导管83至少在干舷甲板13的下方和双层底上甲板11的上方的空间具备海水导入口83A。
[0077] 海水导入口83A是在位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内部的海水引导管83的支管83a上开设的孔。海水引导管83使空舱81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分别连通。并且,海水引导管83具备关闭位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内部的支管83a的海水导入口83A的开闭阀84,通常开闭阀84被关闭。例如,在船体10上搭载有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能够通过远程操作对开闭阀84进行开闭。
[0078]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另外,控制装置2通过远程操作来打开开闭阀84,从而例如能够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水进入到相邻的空舱81,来降低船体10的重心。另外,通过打开开闭阀84,例如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的水浸入未损伤的相反侧舷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2b,船舶1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
[0079] 开闭阀84也可以是止回阀。另外,海水引导管83的上端的海水导入口83B配置得比干舷甲板13的上表面靠上,贯通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中的任一个,并且连通干舷甲板13的上方的空间与空舱81。由此,海水引导管83能够使左舷侧的侧壁20a(右舷侧的侧壁20b)受损而浸入了干舷甲板13的上表面的水向空舱81流入,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由此,海水引导管83使浸入了干舷甲板13的上表面的水向空舱81流入。因此,船体10能够降低重心,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
[0080] (实施方式2)
[0081]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另外,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082] 实施方式2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具备将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各室相连的水密滑门85。水密滑门85也可以是水密舱口或能够由上述的控制装置2远程操作开闭的阀。
[0083] 实施方式2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开闭水密滑门85,从而能够进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因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能够作为仓库、收纳横向摇晃抑制(防摇鳍)设备、
空调、污物处理设备等的设备室、收纳工作机械的工作室而有效利用。
[0084] 图11是图10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在作为双层底上板的双层底上甲板11具备水密滑门86。水密滑门86也可以是水密舱口或能够由上述的控制装置2远程操作开闭的阀。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另外,通过打开水密滑门86,能够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水进入到下方的空舱81,降低重心,实现船体10的复原性的改善。另外,通过打开水密滑门86,使未损伤的相反侧舷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浸水,船舶1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如此,船舶1具备:船体10,包含左右的侧壁20a、20b、船底10B和包括干舷甲板13在内的多个甲板;多个房间41、42,是在该船体10的内部由隔壁23在船体1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进行划定而成;及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32a、32b,配置于多个房间41、42的内部,划定从比干舷甲板13靠下层的双层底上甲板11到干舷甲板13的空间,并且与侧壁20a或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
[0085]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在与相邻的空舱进行划定的隔壁上还具备水密滑门87。通过打开水密滑门86及水密滑门87,使浸入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的水进入到下方的空舱81,降低重心,实现船体10的复原性的改善。另外,通过打开水密滑门
87,使未损伤的相反侧舷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浸水,船舶1能够抑制由浸水的影响导致的船体10的倾斜。
[0086] (实施方式3)
[0087] 图13-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另外,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配置于房间42(主机室)的内部。
[0088] 在图13-1所示的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3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b。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容积比房间42(主机室)的容积小。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从左右的侧壁20a、20b朝向船体10的内侧的尺寸D比向左方的侧壁20a(右方的侧壁20b)的内侧延伸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B的1/10而划出的假想线BL大。即,尺寸D比船体10的宽度B的1/10大。另外,船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长度(尺寸)E设定为: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和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船体10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上述长度(尺寸)E大于上述比较所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WL的吃水的基础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的、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则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某一较低的甲板。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大小能够比作为国际法的SOLAS Chapter II-1Part.B-1Regulation 8.3.2和作为日本国内法的船舶划区规定的第44条分别所规定的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浸水抑制性能。
[0089]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抑制向房间42(主机室)的浸水。另外,通过向比房间42(主机室)小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浸水,能够减少向房间42(主机室)的浸水量。另外,在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如淡水舱、压载舱以及燃料舱这样作为液体舱而使用的情况下,将各个液体舱的阀45设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外侧。阀45设于向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注入液体的配管。并且,即使例如左舷侧的侧壁20a上的隔壁23附近受到损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损伤而浸水,阀45也难以损伤。其结果是,通过关闭阀45,能够降低浸水经由损伤的配管向其他区域扩大的可能性。
[0090] 图13-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变形例的局部俯视图。在图13-1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船体10中,说明了具备配置于隔壁23的靠房间42(主机室)侧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的例子。如图13-2所示,也可以代替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具备配置于隔壁23的靠房间41(发电机室)侧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
[0091] (实施方式4)
[0092]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另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14所示的船体10中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相接且夹在左舷侧的侧壁20a与隔壁23之间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相接且夹在右舷侧的侧壁20b与隔壁23之间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b。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配置于房间42(主机室)和房间41(发电机室)这两者的内部。
[0093] 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容积比房间42(主机室)和房间41(发电机室)的容积都小。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从左右的侧壁20a、20b沿宽度方向朝船体10的内侧延伸的尺寸比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B的1/10大。另外,从船尾朝向船首方向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和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船体10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上述长度(尺寸)大于上述比较所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WL的吃水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的、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则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某一较低的甲板。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大小能够比船舶划区规定的第44条所规定的假设的损伤的大小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浸水抑制性能。
[0094] 在位于隔壁23附近的左舷侧的侧壁20a从船体10的外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中虽然浸水,但是能够降低房间42(主机室)或房间41(发电机室)浸水的概率。另外,通过向比房间42(主机室)和房间41(发电机室)都小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浸水,降低向房间42(主机室)或房间41(发电机室)的浸水量。另外,在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如淡水舱、压载舱以及燃料舱等作为液体舱而使用的情况下,将各个液体舱的阀
45设于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的外侧。阀45设于向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0a(30b)注入液体的配管。并且,即使例如左舷侧的侧壁20a上的隔壁23附近受到损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
30a损伤而浸水,阀45也难以损伤。其结果是,通过关闭阀45,能够降低浸水经由损伤的配管向其他区域扩大的可能性。
[0095] (实施方式5)
[0096]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097] 在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3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aa、32a、32a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1bb、
32b、32bb。划界壁28在船体10的宽度方向上划定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2aa。划界壁29在船体10的宽度方向上划定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2aa。另外,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a(32bb)在船体1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并与相同隔壁23的房间42(主机室)侧相接,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与侧壁20a(20b)相接。同样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1bb)在船体1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并与相同隔壁23的房间41(发电机室)侧相接,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与侧壁20a(20b)相接。
[0098] 如图15和图16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aa(31b、31bb)的容积比房间41(发电机室)的容积小。另外,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aa(32b、32bb)的容积比房间42(主机室)的容积小。如图16所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aa、32a、32aa(31b、31bb、32b、32bb)为划定从船体10的船底10B到干舷甲板13的区域而成的水密区域。并且,将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aa(32b、32bb)各自的长度相加而得到的、从左方的侧壁20a(右方的侧壁20b)沿宽度方向朝船体10的内侧延伸的尺寸D比满载吃水线WL处的船体10的宽度B的1/10大。另外,将从船尾朝向船首方向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2a(31b、32b)各自的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尺寸)E设定为:将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的全长或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船体10的投影长度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中较大一方的长度的3/100与3m进行比较,上述长度(尺寸)E大于上述比较所得到的较大的一方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高度方向的浸水范围的甲板是指,超过在满载吃水线WL的吃水的基础上加上12.5m所得的高度的甲板中的、最低的甲板(在不存在超过该高度的甲板的情况下则为最上层的甲板)或成为能够加入储备浮力的范围的上限的甲板中的某一较低的甲板。由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
31aa(31b、31bb)的大小能够比作为国际法的SOLAS Chapter II-1Part.B-1Regulation
8.3.2和作为日本国内法的船舶划区规定的第44条分别所规定的假设损伤的大小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aa(31b、31bb)的浸水抑制性能。
[0099] 通过开闭水密滑门85,能够进出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2aa(31bb、32bb)内部。因此,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2aa(31bb、32bb)能够作为仓库、收纳横向摇晃抑制(防摇鳍)设备、空调、污物处理设备等的设备室、收纳工作机械的工作室而加以利用。
[0100]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的局部俯视图。如图17所示,在船体10设有与左舷侧的侧壁20a及隔壁23相接的左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aa、32a、32aa和与右舷侧的侧壁20b及隔壁23相接的右方的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b、31bb、32b、
32bb。另外,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32b)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a(32bb)相邻,并且与相同隔壁23的房间42(主机室)侧相接,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2aa(32bb)与侧壁20a(20b)相接。
同样地,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31b)和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1bb)相邻,并且与相同隔壁23的房间41(发电机室)侧相接,且浸水抑制水密舱室31aa(31bb)与侧壁20a(20b)相接。
[0101] 附图标记说明
[0102] 1 船舶
[0103] 2 控制装置
[0104] 10 船体
[0105] 10B 船底
[0106] 11 双层底上甲板
[0107] 13 干舷甲板
[0108] 12、14、15、16、17 甲板
[0109] 20a 左舷侧的侧壁(侧壁)
[0110] 20b 右舷侧的侧壁(侧壁)
[0111] 21a、21b 纵隔壁
[0112] 22、23、24、25 隔壁
[0113] 30a、30b、31a、31b、31aa、31bb、32a、32b、32aa、32bb、33a、33b 浸水抑制水密舱室[0114] 41 房间(发电机室)
[0115] 42 房间(主机室)
[0116] 43 房间(轴室)
[0117] 45 阀
[0118] 61 船首舷侧斜道
[0119] 62 船尾斜道
[0120] 63、64、65 船内斜道
[0121] 81 空舱
[0122] 83 海水引导管
[0123] 84 开闭阀
[0124] 85、86、87 水密滑门
[0125] 90 管道
[0126] 91、92 配管
[0127] WL 满载吃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