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处理和涂层 / 物理气相沉积 / 溅射法 /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 / 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

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

阅读:503发布:2020-07-0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 磁控溅射 沉积 薄膜 的方法,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它主要解决了现有的靶材离化率低、 等离子体 不均匀以及薄膜均匀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一,清洗腔室,并将试样固定于行星台上;二,将行星台放入密封腔室,抽 真空 ,去除试样上的 水 分及 吸附 的空气;三,在试样上加负 偏压 ,通高纯Ar气;四,向腔室通入Ar气以及N2, 溅射靶材 施加脉冲 电压 ,进行表面 镀 膜 ;五,采用步进 电机 控制行星台运动轨迹来控制镀膜;六,待真空室内 温度 降至室温即可取出试样。本发明改变了薄膜制备时的靶材 磁场 控制以及镀膜时靶材电压施加形式,使得膜厚及致 密度 易于控制,结合 力 和均匀度高。,下面是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选用需沉积的材料作为靶材,并将清洗后的试样固定在可三维旋转的行星台上,加热装置为红外电加热管,位于腔室后方内壁;
2)将真空腔室密封,通过机械以及分子涡轮泵抽至本底真空
-5 -5
3.5×10 mbar~5.0×10 mbar,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400℃~600℃,加热去除试样表面分及吸附的空气杂质;
-5 -5
3)真空稳定在3.5×10 mbar~5.0×10 mbar后,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300℃~500℃,-2 -2
试样加偏压,通Ar气,腔室气压保持1.0×10 mbar~2.0×10 mbar,利用电弧增强辉光放电进行等离子体清洗40min~60min;
4)向真空腔室定流量通入Ar气以及工作气体A,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400℃~600℃,试样施加直流偏压200V~600V,靶材施加脉冲偏压,溅射平均功率为5kW~10kW,进行预溅射
0.5~5min,然后进行膜2h~4h;
5)采用步进电动机来连续控制行星台的转速,转速控制在2~10转/min,以保证试样均匀镀膜;
6)步骤5)完成后,切换到16℃~18℃冷水进行冷却,待真空腔室内温度降至室温即可取出试样,得到本发明的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采用的红外电加热管布满整个腔室后壁,腔室内的实际温度由腔室前侧热电偶测量,且设置上、中、下三个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5 -5
在于:步骤2)所述的机械泵以及分子涡轮泵能抽至本底真空3.5×10 mbar~5.0×10 mba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固定在行星台上的试样加偏压为200~600V,脉冲频率为10 KHz~20KHz,占空比为6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电弧增强辉光放电的靶材电流为60~90A,牵引电子阳极棒电流为
60~100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弧增强辉光放电技术,是通过电弧靶激发的电子电离Ar原子成为Ar+,然后对试样表面进行轰击清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2
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气压控制在1×10 mbar,而Ar气流量通过气压控制,流量范围为
120sccm~240sc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靶材溅射功率为5kW~8kW,脉冲占空比为0.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Ar气流量控制在120sccm~180sccm;所述工作气体A流量控制在
10sccm~40sccm;工作气体A为气、氮气与乙炔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需沉积的材料为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所述的试样为硬质合金或模具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膜技术,主要特点是其高峰值功率密度、高基体电流密度、高靶材离化率、低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可以实现控制薄膜微结构、降低薄膜内应、控制薄膜相结构等。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粒子离化率高,与高能量电子碰撞产生的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能量,高能量的离子在飞向基体的过程中,会将大量的能量轰击传递给基体,继而对沉积制备的薄膜表面状态、质量、内部结构和性能等产生重要影响。
[0003]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常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调制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双极脉冲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直流叠加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以及高频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等。
[0004] 1996年,Bugaev等人将高功率脉冲施加于灯丝辅助磁控空心阴极上,放电电压达到800V时,获得高达450A的放电电流,实现了Cu薄膜的高速沉积,这是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初期设计。1999年,Kouznetsov等人实现了在常规磁控溅射条件下,峰值功率高达MW级脉冲放电,获得了Cu离化率高达70%的等离子体,提出了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的概念。
[0005] Bolz等人将常规磁控溅射(DCMS)和HiPIMS技术制备的TiAlN涂层力学性能和截面形貌进行了对比,常规磁控溅射TiAlN涂层为柱状晶结构,硬度为30GPa,杨氏模量460GPa;HiPIMS-TiAlN涂层的硬度为34GPa,而杨氏模量为377GPa;硬度和杨氏模量之间的比例是衡量涂层韧性的一种方法,较高的硬度和较小的杨氏模量意味着更好的韧性。
[0006] 近年来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发展很快,在各方面都有改善。如中科院在专利201110020364.2“一种基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离化率可控”中提到通过降低电流脉冲迟滞时间来建立等离子体离化率可调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哈工大在专利201410418382.X“一种双极脉冲磁控溅射方法”中通过改变单级溅射为双极溅射来避免溅射过程中靶材表面的电荷积累引起的打火现象。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高功率脉冲因离化率低而导致的薄膜不致密、不均匀以及结合力不好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
[0008]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选用需沉积的材料(金属或者非金属)作为靶材,并将清洗后的试样(如硬质合金、模具等)固定在可三维旋转的行星台上,加热装置为红外电加热管,位于腔室后方内壁;
2)将真空腔室密封,通过机械以及分子涡轮泵抽至本底真空
-5 -5
3.5×10 mbar~5×10 mbar,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400℃~600℃加热去除试样表面分及吸附的空气杂质;
-5 -5
3)真空稳定在3.5×10 mbar~5×10 mbar后,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300℃~500℃,试-2 -2
样加负偏压,通Ar气,腔室气压保持1.0×10 mbar~2.0×10 mbar,利用电弧增强辉光放电技术进行等离子体清洗40min~60min;
4)向真空腔室定流量通入Ar气以及工作气体A,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400℃~600℃,试样施加直流偏压200V~600V,靶材施加脉冲偏压,溅射平均功率为5kW~10kW,进行预溅射
0.5~5min,然后进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镀膜2h~4h;
5)采用步进电动机来连续控制行星台的转速,转速控制在2~10转/min,以保证试样均匀镀膜;
6)步骤5)完成后,切换到16℃~18℃冷水进行冷却,待真空腔室内温度降至室温即可取出试样,得到本发明的薄膜。
[0009] 进一步地,步骤1)所采用的红外电加热管布满整个腔室后壁,腔室内的实际温度由腔室前侧热电偶测量,且设置上、中、下三个位置
[0010]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机械泵以及分子涡轮泵能抽至本底真空-5 -53.5×10 mbar~5.0×10 mbar。
[0011]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固定在行星台上的试样加偏压为200~600V,脉冲频率为15 KHz ~20KHz,占空比为60%~80%。
[0012]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电弧增强辉光放电技术的靶材电流为60~90A,牵引电子的阳极棒电流为60~100A;电弧增强辉光放电技术,是通过电弧靶激发的电子电离Ar原子成为Ar+,然后对试样表面进行轰击清洗。
[0013]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气压控制在1×10-2mbar,而Ar气流量通过气压控制,流量范围为120sccm~240sccm。
[0014] 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靶材溅射功率为5kW~8kW,脉冲占空比为0.3%~4%。
[0015] 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Ar气流量控制在120sccm~180sccm;所述工作气体A流量控制在10sccm~40sccm;工作气体A为气、氮气与乙炔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与技术效果如下:一、本发明的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是由于前期的电弧增强+
辉光放电的Ar刻蚀增加了膜基结合力,其次也达到了高效预离化作用;
二、本方法高功率脉冲镀膜阶段占空比仅为0.3%~4%,由于占空比低,因此可以实现高功率溅射,而且保证试样温度不会太高;
所以,本发明方法既可有效的提高离化率,又可以获得致密、均匀和高结合力的薄膜。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电弧增强辉光放电的Ar刻蚀原理图;图2为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电源配置的线路图;
图3为抛光态M2钢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表面图;
图4为抛光态M2钢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截面图;
图5 为抛光态M2钢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物相分析图;
图6为抛光态M2钢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压痕法评级图;
图7为研磨态YG6硬质合金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表面图;
图8为研磨态YG6硬质合金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截面图;
图9为研磨态YG6硬质合金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压痕法评级图;
图10为抛光态纳米硬质合金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表面图;
图11 为抛光态纳米硬质合金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表面压痕法评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绝提的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0019] 实施例1本实施方式是一种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用Ti金属作为靶材,并将经丙酒精声波清洗的M2高速钢试样吹干,固定在可三维旋转的行星台上,并放入经清洁的真空腔室中,靶基距离为10cm;
2)将真空腔室密封,用高纯Ar气,通过机械泵以及分子涡轮泵将腔室抽至本底真空-5
4×10 mbar,然后将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600℃加热来去除试样表面水分及吸附空气杂质;
-5
3)真空稳定在4×10 mbar后,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500℃,试样加负偏压300V,脉冲-2
频率为20KHz,占空比为80%。通入高纯Ar气,腔室气压保持1×10 mbar,利用电弧增强辉光放电进行等离子体清洗60min;图1为电弧增强辉光放电的Ar离子刻蚀原理图;
4)向真空腔室定流量通入Ar气以及N2,红外电加热管设置为600℃,试样施加直流偏压200V,靶材施加脉冲偏压,其峰值电压为1000V,占空比为0.38%,溅射平均功率为7kW,首先进行预溅射0.8min,然后镀膜,镀膜时间为3h;图2为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电源配置的线路图。
[0020] 5)采用步进电动机来连续控制行星台的转速,转速控制在2转/min,以保证各维度上的试样均匀镀膜;6)步骤5)完成后,切换到17℃冷水进行冷却,待真空腔室内温度降至室温即可取出试样,得到本发明的薄膜。
[0021]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1、本发明的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方法,是由于前期的电弧增强辉光放电的Ar+刻蚀增加了膜基结合力,其次也达到了高效预离化作用。
[0022] 2、本方法高功率脉冲镀膜阶段占空比仅为0.38%,由于占空比低,因此可以在实现高功率溅射的同时保证试样温度不会太高。
[0023] 本实施方式的简要结果:抛光态的M2高速钢,经上述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方法镀膜后表面形貌见图
3,表面很平整且无任何大颗粒,其表层硬度由790.5 HV0.1升至为1047.6HV0.1,厚度约为
700nm~1000nm,其膜基结合界面致密,见图4。物相分析显示表面主要为TiN涂层,见图5。
[0024] 抛光态的M2高速钢,原始粗糙度为91nm,镀膜过程中由于Ar+的轰击,以及膜层的沉积,粗糙度变为56nm,金相显微镜(100×)下压痕周围并无裂纹,评级结果为HF1,见图6。其表面薄膜氮原子与原子含量之比为47.91:52.09,接近1:1,见表1,表1 为抛光态M2钢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的TiN薄膜成分。
[0025] 表1Element Wt% At%
NK 21.20 47.91
TiK 78.80 52.09
Matrix Correction ZAF
实施例2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选择市售研磨态的YT14作为试验材料,粗糙度为144nm,维氏硬度为1725HV0.2,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26] 本实施例的简要结果:研磨态的YT14硬质合金,经上述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方法镀膜后表面形貌见图7,其表层硬度为1725HV0.2,厚度约为300nm~500nm,其膜基结合界面致密,见图8。
[0027] 研磨态的YT14硬质合金,原始粗糙度为144 nm,镀膜过程中由于Ar+的轰击,以及膜层的沉积,粗糙度变为240 nm,压痕法评级结果见图9。
[0028] 实施例3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选择市售抛光态的纳米硬质合金作为试验材料,其成分质量分数为C0.84%,W84.64%,Cr1.34%,Co13.18%,粗糙度为240nm,维氏硬度为
1787HV0.2,可能因为压头压入太深,显示为复合维氏硬度。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29] 本实施方式的简要结果:抛光态的纳米硬质合金,经上述高离化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方法镀膜后表面形貌见图10,其表层硬度由1787 HV0.2增加至2056HV0.2,厚度约为700nm~1000nm,。
[0030] 抛光态的纳米硬质合金,原始粗糙度为240 nm,镀膜过程中由于Ar+的轰击,以及膜层的沉积,粗糙度变为62 nm,由此可见薄膜颗粒是非常细小均匀的,压痕法评级结果为HF1,见图1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