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轧制,挤压和拉伸 / 挤压 / 等通道角挤压 / 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阅读:860发布:2021-06-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出液装置搅拌器包括:搅拌器专用 电机 、搅拌器转动轮、搅拌器驱动杆、固定架 连杆 、驱动臂连接装置、搅拌器驱动臂、搅拌器固定架、 翼型 搅拌板;所述搅拌器固定架位于翼型搅拌板两侧,搅拌器固定架的数量为2个,每侧搅拌器固定架均与翼型搅拌板固定连接;所述翼型搅拌板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翼型搅拌板之间等距离分布。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调节筛网动作 频率 ;该装置设置两级皮带驱动,筛料大小可调可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下面是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包括:侧板(1),车轮(2),驱动电机(3),振动器(4),大颗粒筛网(5),小颗粒筛网(6),调节支柱(7),电气盒(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所述调节支柱(7)设有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调节支柱油(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
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
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设有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所述出液孔道(7-4-
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
所述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包括: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搅拌器转动轮(7-4-3-10-2),搅拌器驱动杆(7-4-3-10-3),固定架连杆(7-4-3-10-4),驱动臂连接装置(7-4-3-10-5),搅拌器驱动臂(7-4-3-10-6),搅拌器固定架(7-4-3-10-7),翼型搅拌板(7-
4-3-10-8);所述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位于翼型搅拌板(7-4-3-10-8)两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的数量为2个,每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均与翼型搅拌板(7-4-3-
10-8)固定连接;所述翼型搅拌板(7-4-3-10-8)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翼型搅拌板(7-4-3-10-
8)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固定架连杆(7-4-3-10-4)连接在相邻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两端之间,固定架连杆(7-4-3-10-4)一侧设有搅拌器驱动臂(7-4-3-10-6),其中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一端通过驱动臂连接装置(7-4-3-10-5)与固定架连杆(7-4-3-10-4)转动连接,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搅拌器驱动杆(7-4-3-10-3)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位于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上方,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一侧设有搅拌器转动轮(7-4-3-10-2),搅拌器驱动杆(7-4-3-10-3)顶部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位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一侧,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驱动连接,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振动器(4)包括:振动器固定板(4-1),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一级从动轮(4-3),减速器(4-4),一级主动轮(4-5),往复机构(4-6),二级主动轮(4-7),二级从动轮(4-8),偏心轮(4-9);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往复机构(4-6)包括:往复杆(4-6-1),连接杆(4-6-2),固定架(4-6-3),固定角座(4-6-4),弹簧板(4-6-5),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弹簧(4-6-7);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
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
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连接杆(4-6-2)包括:连接杆外壳(4-6-2-1),冷却出管(4-6-2-2),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催化剂进管(4-6-2-4),冷却水搅拌器(4-6-2-5),冷却水缸(4-6-2-6),冷却水进管(4-6-2-7);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
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
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
6-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固定架(4-6-3)包括:固定架外壳(4-6-3-1),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冷却液导入管(4-6-3-3),搅拌缸压环(4-6-3-4),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搅拌电机(4-6-3-7),冷却液缓冲板(4-6-3-8),冷却液过滤架(4-
6-3-9),冷却液导出管(4-6-3-10);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
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
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
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所述搅拌电机(4-6-
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固定角座(4-6-4)包括: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角座穿孔(4-6-4-2),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
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振动弹簧(4-6-7)包括: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柱状弹簧体(4-6-7-2),振动弹簧冷组(4-6-7-3),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止退轴承(4-6-7-5);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
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所述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包括: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前端固定装置稳定(4-6-7-1-2),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
7-1-4),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
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
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
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包括: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冷却液流通口(4-6-7-1-6-3),冷却液引流管(4-6-7-1-6-4),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
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
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
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
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
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
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所述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包括: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
6-5-4),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
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包括:进液管(4-6-7-1-6-8-1),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出液支管电磁(4-6-7-1-6-8-3),出液支管(4-6-7-1-6-8-4),出液主管(4-6-7-1-6-8-5),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
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
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1)上,进液管电磁阀(4-
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
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
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所述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包括:风冷组基座(4-6-7-3-1),冷风输送器(4-6-7-3-
2),风冷组进风管(4-6-7-3-3),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
5),出风口(4-6-7-3-6);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
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6-7-
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
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
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所述小颗粒筛网(6)包括:筛网导向轮(6-1),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封闭罩(6-6),三级主动轮(6-7),震荡辊(6-8),吹托辊(6-9),筛网转动带(6-10);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
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
6)所述小颗粒筛网(6)包括:筛网导向轮(6-1),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封闭罩(6-6),三级主动轮(6-7),震荡辊(6-8),吹托辊(6-9),筛网转动带(6-10);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其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防止下坠;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
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所述带走向调节器(6-2)包括: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槽注油泵(6-2-4),槽转动盘(6-2-5),U型槽(6-2-6),U型槽距调节钮(6-2-
7),筛网附着轨条(6-2-8),储油室(6-2-9),热交换器(6-2-10);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泵(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
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所述调节支柱(7)包括:调节支柱外壳(7-1),调节支柱滑缸(7-2),调节支柱油泵(7-
3),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调节支柱进油口(7-5),滑缸进油室(7-6),滑缸内活塞(7-7),调节支柱伸缩杆(7-8),调节支柱出油口(7-9);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
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
异丁烯-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
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包括:过滤系统对接管(7-4-1),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液压油过滤球组(7-4-6),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包括:出液装置壳体(7-4-3-1),出液孔道(7-4-3-2),压紧簧(7-4-3-3),出液装置阀板(7-4-3-4),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7-4-
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该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操作人员根据实际要求,通过调节支柱(7)调节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与地面的夹角,随后接通电源,通过电气盒(8)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通过减速器(4-4)带动往复机构(4-6)运转,从而驱动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往复运动,实现筛除工作;
第2步: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位于往复机构(4-6)上的振动频率传感器(4-6-6)实时监测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当工作要求需要提高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时,操作人员通过电气盒(8)设置要求频率,同时控制驱动电机(3)提高转速,当振动频率传感器(4-6-6)的检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产生电信号传输至电气盒(8),电气盒(8)控制驱动电机(3)停止提高转速并保持当前转速;
当工作要求需要降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的振动频率时,操作人员通过电气盒(8)设置要求频率,同时控制驱动电机(3)降低转速,当振动频率传感器(4-6-6)的检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产生电信号传输至电气盒(8),电气盒(8)控制驱动电机(3)停止降低转速并保持当前转速;
第3步:在实际工作中,当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承载待筛物较少时,此时驱动电机(3)负载较低,操作人员将皮带安装至一级主动轮(4-5)和一级从动轮(4-3)上;当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承载待筛物较多少时,此时驱动电机(3)负载较大,操作人员将皮带安装至二级主动轮(4-7)和二级从动轮(4-8)上;
第4步:在连接杆(4-6-2)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水从冷却水进管(4-6-2-7)进入冷却水缸(4-6-2-6)中,并通过溢流作用流过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此同时,外部催化剂从催化剂进管(4-6-2-4)导入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中,并通过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上的喷头,从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部向下喷洒;此时,电气盒(8)控制冷却水搅拌器(4-6-2-5)对冷却水和催化剂进行搅拌,进而实现对整个连接杆(4-6-2)的冷却作用;随后,混合液从冷却水出管(4-6-2-2)排出装置外;其中催化剂是一种高能吸热剂,成分组成为:
尿素、锌粉、硫酸铵、聚乙稀醇、氯化镁、吸水树脂二氧化硅酸、三氧化钼、六甲基苯、氯化、聚乙烯醇、三氧化二铝、瓜尔胶、椰油酸二乙醇酰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第5步:在固定架(4-6-3)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液在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作用下从冷却液导入管(4-6-3-3)缓慢进入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此时,电气盒(8)控制搅拌电机(4-6-3-7)运转,进而带动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转动,实现对冷却液的搅拌;随后,冷却液经过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进入冷却液过滤架(4-6-
3-9)中,过滤完成后,冷却液在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作用下从冷却液导出管(4-
6-3-10)缓慢流出装置外;整个工作过程实现了对固定架(4-6-3)的散热作用;
第6步:在固定角座(4-6-4)工作过程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带动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张开与闭合,实现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封闭;其中,当固定角座穿孔(4-6-4-2)处于敞开状态时,能够悬挂一定重量的配重物;
第7步:在振动弹簧(4-6-7)工作过程中,往复杆(4-6-1)运动时所产生的挤压振动到达振动弹簧(4-6-7)后,促使柱状弹簧体(4-6-7-2)来回伸缩,此时柱状弹簧体(4-6-7-2)通过吸收上述能量来实现减震作用,在震动过程中,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
7-2)减震中的自由转动,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为柱状弹簧体(4-
6-7-2)降温;
第8步:在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工作过程中,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
1-1)在辅助柱状弹簧体(4-6-7-2)进行伸缩运动的同时,也吸收了此过程中柱状弹簧体(4-
6-7-2)所产生的作用;同时,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为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散热;
第9步:在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工作过程中,外部冷却液通过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并进入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与添加剂反应,实现均质作用;此时,外部添加剂从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
6)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并与冷却液混合,帮助加强冷却效果,对整个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进行降温;随后,冷却液从冷却液流通口(4-6-7-1-6-3)流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并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排出;
第10步:在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工作过程中,混合液从输出装置进口(4-
6-7-1-6-5-1)流入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此时,电气盒(8)控制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进行运作,进而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带动输出装置转轴(4-
6-7-1-6-5-6)和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转动,实现对混合液的搅拌;随后,电气盒(8)开启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控制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
6-7-1-6-5-4)打开,此时混合液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排出;
第11步: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控制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打开后,冷却液由进液管(4-6-7-1-6-8-1)进入冷却液输送箱(4-6-7-
1-6-8-7),随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中的冷却液从出液主管(4-6-7-1-6-8-5)流出,并在反射罩(4-6-7-1-6-8-6)的作用下缓慢流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当需要增加出液量时,可通过电气盒(8)控制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打开,使冷却液从出液支管(4-6-7-1-6-8-4)进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
第12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工作过程中,冷风从风冷组进风管(4-6-7-3-3)进入冷风输送器(4-6-7-3-2)中,其中一部分冷风流入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之间的冷风通道,并从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敞口处散出;另一部分冷风流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内,并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的出风口(4-6-7-3-6)散出;整个过程持续对柱状弹簧体(4-6-7-2)进行降温;
第13步:在小颗粒筛网(6)工作中,一个三级主动轮(6-7)与三个筛网导向轮(6-1)联合作用共同驱动筛网转动带(6-10)低速转动,小颗粒被筛物料通过筛网转动带(6-10)落入下部,同时,在震荡机构(6-4)驱动震荡辊(6-8)震荡,促使大小物料分离;储气罐(6-3)通过吹托辊(6-9)产生高压气流,将附着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颗粒体吹脱;非工作状态,震荡机构(6-4)电机工作时,将多余的动能存储在惯性飞轮(6-5)中;
第14步:在带走向调节器(6-2)工作中,设置的U型槽(6-2-6)始终控制着筛网附着轨条(6-2-8)运动轨迹,当筛网附着轨条(6-2-8)运动出现偏移时,电气盒(8)通过槽转动盘驱动器(6-2-3)、U型槽(6-2-6)矫正筛网附着轨条(6-2-8)偏移量,使其按照预定的轨迹运动;
第15步:在调节支柱(7)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开启调节支柱油泵(7-3),调节支柱油泵(7-3)将外部液压油输入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中进行过滤;随后,液压油通过调节支柱进油口(7-5)进入调节支柱滑缸(7-2)内,此时,滑缸内活塞(7-7)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下移,进而促使调节支柱伸缩杆(7-8)向下伸展,带动整个装置上升;当滑缸内活塞(7-7)下移至调节支柱滑缸(7-2)底部时,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此时,液压油从调节支柱出油口(7-9)排出,进而促使调节支柱伸缩杆(7-8)稳定不动,使得整个装置稳定;
第16步:在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工作过程中,液压油从右端进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并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流入过滤室(7-4-2);此时,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和液压油过滤板(7-4-5)对液压油进行双重过滤,之后再由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进行搅拌;上述环节完成后,液压油从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流入调节支柱进油口(7-5);检修时需要清理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液压油过滤球组(7-4-6)中的附着物,控制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相对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
8)转动,将附着物离心分离;
第17步:在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工作过程中,电气盒(8)控制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进行运作,进而带动A传动齿轮(7-4-3-8)和B传动齿轮(7-4-3-9)的转动;当A传动齿轮(7-4-3-8)作逆时针转动、B传动齿轮(7-4-3-9)作顺时针转动时,固定杆带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下压,此时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上扬,促使出液装置阀门板(7-4-
3-4)关闭;反之,则促使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张开;
第18步:在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工作过程中,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在电气盒(8)的控制下进行运转,并带动搅拌器转动轮(7-4-3-10-2)转动,促使搅拌器驱动杆(7-4-3-10-3)、搅拌器驱动臂(7-4-3-10-6)和固定架连杆(7-4-3-10-4)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实现翼型搅拌板(7-4-3-10-8)的前后摆动,来对溶液进行搅拌。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陶瓷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ZnO压敏陶瓷材料是以ZnO粉料为主体,添加少量多种金属化物改性的多功能复合陶瓷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和巨大的脉冲能量吸收能,纳米ZnO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子线路中。
[0003] ZnO压敏陶瓷主要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烧结方法制备,此法一般是按一定比例将ZnO、Bi2O3和CoO等金属氧化物混合球磨,压制成型,再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最后经打磨,抛光等工序制得产品。但该法的问题在于球磨得到的粉体粒度大、团聚严重和形貌不均匀难以制备高质量的粉体材料;主要原因在于ZnO、Bi2O3和CoO等金属氧化物,在前处理工艺中分级筛选设备技术不过关,分级筛选出的粉体颗粒大小不均,分散性较差,产物产率较低,造成后续工段中反应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能耗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且高温烧结而产生的团聚。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器4。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
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4-6。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4-6-2。所述冷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6-
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
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
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4-6-3。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
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
6;所述搅拌电机4-6-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角座4-6-4。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
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
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
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4-6-7。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
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
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
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4-6-7-1-
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
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
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
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
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1上,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
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
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
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
6-7-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
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小颗粒筛网6。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在震荡辊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带走向调节器6-2。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
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调节支柱7。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异丁烯-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氧-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0019]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
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
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0020]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
7-4-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
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
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所述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位于翼型搅拌板7-4-3-10-8两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的数量为2个,每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均与翼型搅拌板7-4-3-10-8固定连接;所述翼型搅拌板7-4-3-10-8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翼型搅拌板7-4-3-10-8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固定架连杆7-4-3-10-4连接在相邻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两端之间,固定架连杆7-4-3-10-4一侧设有搅拌器驱动臂7-4-3-10-
6,其中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一端通过驱动臂连接装置7-4-3-10-5与固定架连杆7-
4-3-10-4转动连接,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搅拌器驱动杆7-4-3-
10-3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位于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上方,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一侧设有搅拌器转动轮7-4-3-10-2,搅拌器驱动杆7-4-3-10-3顶部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位于搅拌器转动轮7-4-
3-10-2一侧,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驱动连接,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22]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其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调节筛网动作频率;该装置设置两级皮带驱动,筛料大小可调可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中振动器4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中往复机构4-6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中连接杆4-6-2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中固定架4-6-3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中固定角座4-6-4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4-6-7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图。
[0031] 图9是本发明中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图。
[0032] 图10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图。
[0033] 图11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图。
[0034] 图12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图。
[0035] 图13是本发明中小颗粒筛网6图。
[0036] 图14是本发明中带走向调节器6-2图。
[0037] 图15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7图。
[0038] 图16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图。
[0039] 图17是本发明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图。
[0040] 图18是本发明中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0042]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一种复合纳米ZnO压敏陶瓷粉体生产前处理装置图。所述侧板1结构呈三角形,侧板1数量为2个,两个侧板1通过槽钢焊接固定,其中侧板1之间上部设有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均与侧板1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车轮2位于侧板1底部,车轮2与侧板1滚动连接;所述振动器4位于其中一个侧板1上,振动器4上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和振动器4均与侧板1螺纹固定;所述电气盒8位于侧板1上,其中驱动电机3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两个侧板1端部设有两个调节支柱7,调节支柱7与侧板1焊接固定,其中调节支柱7伸缩长度在50cm~100cm之间。
[0043]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器4图。所述振动器固定板4-1两端设有往复机构固定板4-2,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与振动器固定板4-1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机构固定板4-2上置有往复机构4-6;所述减速器4-4通过螺栓固定于振动器固定板4-1上,减速器4-4与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减速器4-4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级主动轮4-5和二级主动轮4-7,其中一级主动轮4-5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主动轮4-7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偏心轮4-9固定于往复机构4-6内部,偏心轮4-9上下端分别置有一级从动轮4-3和二级从动轮4-8,其中一级从动轮4-3设置有2个皮带槽,二级从动轮4-8设置有3个皮带槽;所述一级主动轮4-5通过皮带与一级从动轮4-3驱动连接,二级主动轮4-7通过皮带与二级从动轮4-8驱动连接。
[0044]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往复机构4-6图。所述固定架4-6-3内部中心设有往复杆4-6-1,固定架4-6-3一端设有弹簧板4-6-5,弹簧板4-6-5与固定架4-6-3焊接固定,其中往复杆4-6-1一端与弹簧板4-6-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4-9铰链连接;所述弹簧板4-6-5一侧中心设有振动频率传感器4-6-6,振动频率传感器4-6-6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弹簧板
4-6-5另一侧中心设有振动弹簧4-6-7,振动弹簧4-6-7嵌套于往复杆4-6-1端部;所述往复杆4-6-1两端设有连接杆4-6-2,连接杆4-6-2与大颗粒筛网5和小颗粒筛网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4-6-4位于固定架4-6-3上下端,固定架4-6-3数量为4个,固定架4-6-3通过螺栓与往复机构固定板4-2固定连接。
[0045]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杆4-6-2图。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下侧,连接杆外壳4-6-2-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水进管4-6-2-7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外壳4-6-2-1与外部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进管4-6-2-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缸4-6-2-6下部,且冷却水进管4-6-2-7与冷却水缸4-6-2-6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水搅拌器4-6-2-5位于冷却水缸4-6-2-6上部,冷却水搅拌器4-6-2-5设有四个对称搅拌叶,冷却水搅拌器4-6-2-5由电机带动沿着中心竖轴转动,冷却水搅拌器4-6-2-5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冷却水搅拌器4-6-2-5上方依次设有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和冷却水出管4-6-2-2,其中冷却水出管4-6-2-2两端敞口设计;所述催化剂进管4-6-2-4位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一侧,催化剂进管4-6-2-4与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无缝贯通;所述催化剂喷淋装置4-6-2-3、冷却水搅拌器4-6-2-5和冷却水缸4-6-2-6均位于连接杆外壳4-6-2-1内部。
[0046]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固定架4-6-3图。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位于固定架外壳4-6-3-1内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两侧分别设有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且冷却液导入管4-6-3-3和冷却液导出管4-6-3-10均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贯通;所述冷却液缓冲板4-6-3-8位于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内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在固定架冷却装置壳体4-6-3-2的左右两端和中部,相邻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冷却液过滤架4-6-3-9位于左端冷却液缓冲板4-6-3-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冷却液过滤架4-6-3-9的数量为3组,每组冷却液过滤架
4-6-3-9之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位于右端冷却液缓冲板4-6-3-
8与中部冷却液缓冲板4-6-3-8之间,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上设有搅拌缸压环4-
6-3-4和搅拌电机4-6-3-7,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缸4-6-3-5内部设有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所述搅拌电机4-6-3-7与固定架冷却装置搅拌轴4-6-3-6驱动连接,且搅拌电机
4-6-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47]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固定角座4-6-4图。所述固定角座立板4-6-4-1固定焊接在固定架外壳4-6-3-1上部,固定角座立板4-6-4-1从俯视图看出似小括号结构,且固定角座立板4-6-4-1的一侧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30°~45°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角座穿孔4-6-4-2位于固定角座立板4-6-4-1中心处,固定角座穿孔4-6-4-2下方设有张合板驱动机构4-
6-4-4,其中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与固定角座立板4-6-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位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上方,且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与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螺栓机械连接,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的数量为2个,相邻固定角座张合板4-6-4-3在张合板驱动机构4-6-4-4的带动下实现对固定角座穿孔4-6-4-2的敞开与关闭作用。
[0048]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4-6-7图。所述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在往复杆4-6-1一侧,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左侧设有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且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的底部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固定连接;所述柱状弹簧体4-6-7-2套接在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外部,并与下部的止退轴承4-6-7-5连接,柱状弹簧体4-6-7-2的直径大于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散风管的直径,柱状弹簧体4-6-7-2的一端通过止退轴承4-6-7-5与振动弹簧后端固定装置4-6-7-4连接,柱状弹簧体4-
6-7-2的另一端与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固定连接,其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
6-7-1设于弹簧板4-6-5一侧,止退轴承4-6-7-5实现柱状弹簧体4-6-7-2减震过程中的自由转动。
[0049]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前端固定装置4-6-7-1图。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顶部,且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与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相互垂直,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两端设有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其中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位于相邻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之间,且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与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平行,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底端与柱状弹簧体4-6-7-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连接在每个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6-7-1-2外侧,前端固定装置紧固环4-6-7-1-4和前端固定装置稳定块4-
6-7-1-2均与前端固定装置横杆4-6-7-1-3同轴连接;所述前端固定装置承压缸环4-6-7-1-
5固定连接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轴体底部外侧;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
6-7-1-6设在前端固定装置承压轴4-6-7-1-1内部。
[0050]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前端固定装置冷却系统4-6-7-1-6图。所述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内部,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和冷却系统外壳4-6-7-1-6-1均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且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
6-7-1-6-2的直径小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降温风道,其中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左右贯通;所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位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一侧,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上的出液口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内部贯通,并向其内部注入干冰;冷却系统环形添加剂加注器4-6-7-1-6-6右侧设有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其为海绵状多孔透平结构,用于添加剂在此区域内与溶液产生化学反应;所述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由多个左右贯通的通道组成,且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呈圆柱形结构,冷却系统均质装置4-6-7-1-6-7的直径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7-1-6-1一侧,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的一端穿过冷却系统外壳4-6-7-1-6-1插入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中,在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端部设有反射罩4-6-7-1-6-8-6,冷却液从端部喷出后遇到反射罩
4-6-7-1-6-8-6反弹,并均匀扩散;所述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位于冷却系统外壳4-6-
7-1-6-1另一侧,L型设计以增加湍流幅度,冷却液引流管4-6-7-1-6-4的一端通过冷却液流通口4-6-7-1-6-3与冷却系统内部反应室4-6-7-1-6-2贯通连接,冷却液引流管4-6-7-1-6-
4的另一端与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贯通连接,其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
5设在冷却液引流管4-6-7-1-6-4下方。
[0051]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输出装置4-6-7-1-6-5图。所述输出装置进口4-6-7-1-6-5-1和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分别设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上下两端,且两者均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贯通,其中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位于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内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下两端设有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其中输出装置电机4-6-7-1-6-5-8与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转动连接,且输出装置电机4-6-7-1-
6-5-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转轴4-6-7-1-6-5-6上,输出装置搅拌叶组4-6-7-1-6-5-7的数量为2组;所述输出装置减震环4-6-7-1-6-5-3固定连接在输出装置壳体4-6-7-1-6-5-2外部、其数量为3个,相邻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位于输出装置出口4-6-7-1-6-5-5底部,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板面直径与输出装置出口底部直径大小一致,输出装置旋转盖板4-6-7-1-6-5-4上的转动器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52]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冷却系统进液装置4-6-7-1-6-8图。所述进液管4-6-7-1-6-8-1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右侧,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连接在进液装置侧板4-6-7-1-6-8-2左侧,且进液管4-6-7-1-6-8-1的一端穿过进液装置侧板4-6-7-1-
6-8-2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贯通;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设有电磁吸盘,用于处理溶解中金属屑;所述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设在进液管4-6-7-1-6-8-
1上,进液管电磁阀4-6-7-1-6-8-8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出液主管4-6-7-1-6-8-5连接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左侧,且出液主管4-6-7-1-6-8-5与冷却液输送箱4-6-
7-1-6-8-7内部贯通,出液主管4-6-7-1-6-8-5的一侧设有反射罩4-6-7-1-6-8-6;所述出液支管4-6-7-1-6-8-4设在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上下两端,出液支管4-6-7-1-6-8-4与冷却液输送箱4-6-7-1-6-8-7内部贯通,出液支管4-6-7-1-6-8-4的数量为2个,每个出液支管4-6-7-1-6-8-4上均设有出液支管电磁阀4-6-7-1-6-8-3,其中出液支管电磁阀4-6-7-
1-6-8-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53]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振动弹簧风冷组4-6-7-3图。所述风冷组进风管4-6-7-3-3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一端与外部冷风传送装置连接,风冷组进风管4-6-7-3-3的另一端与冷风输送器4-6-7-3-2底部贯通连接,其中冷风输送器4-6-7-3-2也设在风冷组基座4-6-7-3-1内部;所述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位于风冷组基座4-6-7-3-1一侧,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连接,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口4-6-7-3-6设在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
5上端,出风口4-6-7-3-6的数量为6个,相邻出风口4-6-7-3-6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位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外部,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顶部为敞口结构,风冷组出风粗管4-6-7-3-4的直径大于风冷组出风细管4-6-7-3-5的直径,两者之间形成冷风通道,其中冷风通道与冷风输送器4-6-7-3-2贯通。
[0054]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小颗粒筛网6图。环绕在三个筛网导向轮6-1、一个三级主动轮6-7外围的筛网转动带6-10钢网结构,其在三级主动轮6-7驱动下围绕筛网导向轮6-1做低速转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设有大量通孔;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设有8个震荡辊6-8,其等距分布、与筛网转动带6-10紧密贴合、并支撑着筛网转动带6-10防止下坠;在震荡辊
6-8一侧设有震荡机构6-4,两者连接;在筛网转动带6-10内侧下表面设有多个吹托辊6-9,其与储气罐6-3连通;在储气罐6-3一侧设有带走向调节器6-2,防止筛网转动带6-10跑遍;
在震荡机构6-4一侧设有惯性飞轮6-5,其将震荡机构6-4电机多余的动能存储在其中;在带走向调节器6-2、储气罐6-3、震荡机构6-4、惯性飞轮6-5外部设有封闭罩6-6。
[0055]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中带走向调节器6-2图。位于上部的筛网附着轨条6-2-8固定在筛网转动带6-10表面,其与U型槽6-2-6滑动连接,U型槽6-2-6立面两侧设有U型槽距调节钮6-2-7,用以调节U型槽6-2-6立面间距;调节U型槽6-2-6坐落固定在槽转动盘6-2-5上部,槽转动盘6-2-5转轴穿过下部的储油室6-2-9并与其套接,且槽转动盘6-2-5转动受槽转动盘驱动器6-2-3控制;槽转动盘驱动器6-2-3与电气盒8导线连接;储油室6-2-9与槽注油泵6-2-4连通,并共同为U型槽6-2-6滑动接触面注油;热交换器6-2-10套接在槽转动盘6-2-5转轴外部并为其降温,热交换器6-2-10与冷却水出管6-2-1、冷却水入管6-2-2连通。
[0056]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7图。所述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焊接在侧板1端部,调节支柱外壳7-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调节支柱外壳7-1内部设有调节支柱滑缸7-2,其中调节支柱滑缸7-2与调节支柱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柱伸缩杆7-8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调节支柱伸缩杆7-8的直径小于调节支柱滑缸7-2的直径,调节支柱伸缩杆7-8顶部固定有滑缸内活塞7-7,其为高分子材料组成如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肼、α-磺基-ω-羟基聚(氧-1,2-亚乙基)C14-18烷基醚钠盐、聚氯醇、(2-丙烯腈、乙烯基苯、(1-甲基乙烯基)苯和2-甲基-2-丙烯酸)的聚合物;所述滑缸内活塞7-7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壁滑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滑缸进油室7-6;所述调节支柱进油口7-5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上部一侧,调节支柱进油口7-5与滑缸进油室7-6贯通,调节支柱进油口7-5的右侧设有调节支柱油泵7-3;所述调节支柱油泵7-3通过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与调节支柱进油口7-5贯通连接,调节支柱油泵7-3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所述调节支柱出油口7-9位于调节支柱滑缸7-2下部一侧,调节支柱出油口7-9与调节支柱滑缸7-2内部贯通。
[0057] 如图16所示,是本发明中调节支柱液压油过滤系统7-4图。所述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位于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通过过滤系统连接法兰7-4-7与调节支柱油泵7-3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位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左侧,两者同轴转动连接,过滤系统对接管7-4-1的一端与过滤系统对接承轴7-4-8相互贯通,过滤系统对接管7-4-1内部设有过滤室7-4-2,过滤系统对接管7-
4-1另一侧设有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其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的一端穿过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与过滤室7-4-2贯通;所述过滤室7-4-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液压油过滤板7-4-5和液压油过滤球组7-4-6,其中过滤系统搅拌装置7-4-4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设在过滤系统对接管7-4-1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7-4-9与电气盒8进行信号传输;压油过滤球组7-4-6多个圆球组成、高分子材料、蜂窝状透平设计,用于对有机物吸附、过滤。
[0058] 如图17所示,是本发明中过滤系统出液装置7-4-3图。所述出液孔道7-4-3-2和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均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内部,出液孔道7-4-3-2的直径小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的直径,其中出液装置壳体7-4-3-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出液孔道7-4-3-2内部设有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的数量为2个,相邻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簧7-4-3-3,其中压紧簧7-4-3-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压紧簧7-4-3-3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位于出液装置壳体7-4-3-1外部一侧,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出液装置阀门板7-4-3-4固定连接,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的另一端与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转动连接,其中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位于阀门板控制手柄7-4-3-5右侧;所述B传动齿轮7-4-3-9通过固定杆连接在出液装置转动板7-4-3-6一侧,B传动齿轮7-4-3-9下方设有A传动齿轮7-4-3-8,B传动齿轮7-4-3-9与A传动齿轮7-4-3-8啮合连接;所述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驱动A传动齿轮7-4-3-8转动,出液装置驱动电机7-4-3-7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0059] 如图18所示,是本发明中出液装置搅拌器7-4-3-10图。所述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位于翼型搅拌板7-4-3-10-8两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的数量为2个,每侧搅拌器固定架7-4-3-10-7均与翼型搅拌板7-4-3-10-8固定连接;所述翼型搅拌板7-4-3-10-8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翼型搅拌板7-4-3-10-8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固定架连杆7-4-3-10-4连接在相邻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两端之间,固定架连杆7-4-3-10-4一侧设有搅拌器驱动臂
7-4-3-10-6,其中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一端通过驱动臂连接装置7-4-3-10-5与固定架连杆7-4-3-10-4转动连接,搅拌器驱动臂7-4-3-10-6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搅拌器驱动杆7-4-3-10-3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位于搅拌器固定架7-4-3-10-7上方,搅拌器驱动杆7-4-3-10-3一侧设有搅拌器转动轮7-4-3-10-2,搅拌器驱动杆7-4-3-10-
3顶部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位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一侧,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搅拌器转动轮7-4-3-10-2驱动连接,搅拌器专用电机7-4-3-10-1与电气盒8无线控制连接。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