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轧制,挤压和拉伸 / 轧辊间隙 / 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

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

阅读:279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轧 钢 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 轧辊 轴承 座与 机架 间隙的自适应装置。包括开设于机架立柱外侧与碟簧 液压缸 缸体相适配的槽体,贯穿机架立柱且与碟簧液压缸 活塞 杆间隙配合的工作孔, 磁致伸缩 位移 传感器 。本发明所述的自适应装置消除了 轧机 轧辊轴承座与机架立柱之间的侧间隙,提高了轧机的静定性。大大提高了轧机的 稳定性 和固有 频率 ,减小了轧机 颤振 现象。自适应装置的发明,可以在四辊轧机辊系结构设计上保证上下 工作辊 不会相对上下支承辊交叉运行,进而消除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的弊端。,下面是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机架立柱(3)外侧与碟簧液压缸(5)缸体相适配的槽体,贯穿机架立柱(3)且与碟簧液压缸(5)活塞杆间隙配合的工作孔,以及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
所述碟簧液压缸(5)的活塞杆能够穿过工作孔并且其伸出端通过传感器(4)连接有与轧辊轴承座(11)限位配合的限位板,碟簧液压缸(5)的缸体外安装有与机架立柱(3)紧固配合的限位罩(13),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的检测端安装在碟簧液压缸(5)的活塞杆内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的电子信号传输端将位移信号反馈至上位机,所述碟簧液压缸(5)的无杆腔联接至电磁换向(8)的A口,电磁换向阀(8)的P口通过液压(9)联接至油箱(12),碟簧液压缸(5)的无杆腔与电磁换向阀(8)的A口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连接有比例溢流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抗磨垫板(1)和中间垫板(2),所述抗磨垫板(1)的一端与轧辊轴承座(11)接触配合,其另一端通过中间垫板(2)与压力传感器(4)相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轧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热轧厂采用的四辊轧机普遍存在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现象。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某钢厂3000mm中厚板轧机工作辊轴向挡板及其固定螺栓经常断裂损坏,无法长期使用;某钢厂1200mm粗轧机甚至用方钢相对地基顶住工作辊轴承座防止其轴向移动来维持生产。工作辊联动轧辊驱动装置、万向节轴、电机轴等轴向移动,甚至可以用钢板尺直接测量出来。长期以来着重解决机架衬板的耐磨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终未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0003] 根据传统设计理论,四辊板带轧机有两个重要设计参数,如图1所示,分别为轧辊轴承座11与机架立柱3的窗口间的侧间隙δ和轧辊布置设计的偏心距ε。按照微尺度静定设计理论,此两个参数对轧机辊系稳定性有重大影响。轧辊轴承座11与机架立柱3的窗口之间的微小间隙δ(后随衬板磨损加大)使辊系处于静不定状态,进而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产生交叉工况,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现象。
[0004] 自适应装置的发明,可以保证轧机轧辊平行、定位牢固、运转稳当,消除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带来的能量消耗,使轧机的能得以有效发挥,在大压下量下工作时,生产强度高、品质优良的板带产品,对传统轧机进行升级改造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自适应原理控制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装置,可以克服现有轧机存在的静不定及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的问题。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包括开设于机架立柱外侧与碟簧液压缸缸体相适配的槽体,贯穿机架立柱且与碟簧液压缸活塞杆间隙配合的工作孔,以及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所述碟簧液压缸的活塞杆能够穿过工作孔并且其伸出端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有与轧辊轴承座限位配合的限位板,碟簧液压缸的缸体外安装有与机架立柱紧固配合的限位罩,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安装在碟簧液压缸的活塞杆内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电子信号传输端将位移信号反馈至上位机,所述碟簧液压缸的无杆腔联接至电磁换向的A口,电磁换向阀的P口通过液压联接至油箱,碟簧液压缸的无杆腔与电磁换向阀的A口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连接有比例溢流阀。
[0007]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限位板包括抗磨垫板和中间垫板,所述抗磨垫板的一端与轧辊轴承座接触配合,其另一端通过中间垫板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0008] 本发明优点及积极效果是:(1)自适应装置消除了轧机轧辊轴承座与机架立柱之间的侧间隙,提高了轧机的静定性。
[0009] (2)大大提高了轧机的稳定性和固有频率,减小了轧机颤振现象。
[0010] (3)自适应装置的发明,可以在四辊轧机辊系结构设计上保证上下工作辊不会相对上下支承辊交叉运行,进而消除工作辊夹住板带轴向移动的弊端。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 图1为四辊轧机辊系间隙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所述自适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所述自适应装置的侧视图。
[0015] 图4为所述自适应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6] 图5为自适应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0017] 图中:1-抗磨垫板;2-中间垫板;3-机架立柱;4-压力传感器;5-碟簧液压缸;6-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7-比例溢流阀;8-电磁换向阀;9-液压泵;10-自适应装置;11-轧辊轴承座;12-油箱,13-限位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 一种调整轧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隙的自适应装置,包括开设于机架立柱3外侧与碟簧液压缸5缸体相适配的槽体,贯穿机架立柱3且与碟簧液压缸5活塞杆间隙配合的工作孔,以及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所述碟簧液压缸5的活塞杆能够穿过工作孔并且其伸出端通过压力传感器4连接有与轧辊轴承座11限位配合的限位板,碟簧液压缸5的缸体外安装有与机架立柱3紧固配合的限位罩13,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的检测端安装在碟簧液压缸5的活塞杆内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的电子信号传输端将位移信号反馈至上位机,所述碟簧液压缸5的无杆腔联接至电磁换向阀8的A口,电磁换向阀8的P口通过液压泵9联接至油箱12,碟簧液压缸5的无杆腔与电磁换向阀8的A口之间的管路上并联连接有比例溢流阀7。
[0021] 本发明可如图4所示的,在两轧辊轴承座11的相反侧各安装一个本发明的自适应装置10,或者也可以在两轧辊轴承座11的同侧各安装一个本发明的自适应装置10。具体使用时,电磁换向阀8的电磁YVH2以及比例溢流阀的比例电磁铁YB1得电,电磁换向阀8换向,液压泵9将高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8的P-A通道流入碟簧液压缸5的无杆腔,推动碟簧液压缸5的活塞杆伸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6实时检测活塞杆的位置,当活塞杆推动轧辊轴承座11紧靠机架立柱3侧面时,位移传感器6将位移信号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控制电磁换向阀8的电磁铁YVH2断电,电磁换向阀8处于中位,此时碟簧液压缸5处于保压状态,并且保证轧辊轴承座11与机架立柱3侧面的间隙为零。轧制过程中,轧辊轴承座11热膨胀导致垫板与轧辊轴承座11的接触压力增大,通过压力传感器4与比例溢流阀7组成压力闭环来对碟簧液压缸5无杆腔的压力进行适时调整,使其永远与轧辊的平分力大小相等且始终保持轧辊轴承座11与机架立柱3侧面的间隙为零。更换轧辊时,电磁换向阀8的电磁铁YVH1得电,碟簧液压缸5无杆腔的高压油卸荷通过电磁换向阀8的A-T流回油箱12,在碟簧的作用下,活塞杆恢复到原位。
[0022] 优选的,限位板包括抗磨垫板1和中间垫板2,所述抗磨垫板1的一端与轧辊轴承座11接触配合,其另一端通过中间垫板2与压力传感器4相连接。
[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