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片状模塑料 / 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

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

阅读:756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电缆 支架 用增韧 片状模塑料 ,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15~18份,低收缩添加剂10~12份, 水 合 氧 化 铝 31~40份,引发剂0.3~0.5份,内 脱模剂 0.9~1.5份, 增稠剂 0.6~1.0份,玻璃 纤维 28~40份。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材料制得的电缆支架的承载能 力 、比强度、抗表面裂痕能力和耐久性均有相当提高,足以达到新线电缆支架的严格要求,且满足地 铁 物资采购的低成术要求。,下面是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包括: 不饱和聚酯 15~18份 低收缩添加剂 10~12份 粉 31~40份 引发剂 0.3~0.5份 内脱模剂 0.9~1.5份 增稠剂 0.6~1.0份 玻璃纤维 28~4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组成按 重量份数还包括-降粘剂 1.0〜1.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 15份低收縮添加剂 11份水合氧化铝粉 31份引发剂 0.3份内脱模剂 0.9份增稠剂 0.6份连续玻璃纤维 4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 15份低收縮添加剂 11份水合氧化铝粉 31份引发剂 03份内脱模剂 0.9份增稠剂 0.6份连续玻璃纤维 40份降粘剂 1.2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为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间苯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不饱和聚酯树脂或双酚A型不饱和 聚酯树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其表面经偶联剂预处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支架用增靭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在片状模塑料中定向连续排列。

说明书全文

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尤其涉及一种地隧道内、外电缆支 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背景技术在本发明之前,高分子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已经成功应用于城轨交通的隧道内敷设电 缆,能够有效和彻底地解决隧道内金属支架带来的腐蚀问题。由施工和运营中的不断累 积的数椐,有关方面对复合材料电缆支架提出了更加严酷的承载能的要求。如:"负载 取设计荷载3倍时,构件不产生破坏变形,且构件表面不能有裂痕。",再如:"电缆支架承 载能力应满足某一个支架失效后,相邻支架可承担失效支架的电缆,避免产生电缆从支 架坠落,冲击电缆支架体系"等等。考虑施工中支架必需承受施工者的踩踏、蹬跺;铺放电缆时产生的侧向拉拽、牵引 力;车辆在隧道内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和活塞的冲击......等等复杂受力工况,这对复合材料的强度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纤维增强模塑料电缆支架所能胜任的。如果既要保持复合材料电缆支架耐腐蚀、耐火性好、基本不发烟、无毒、绝缘性好、 不产生环流、不刮伤电缆等基本优点,又要达到上述严酷的承载能力要求,这种复合材 料必须重新"设计",开发新的技术。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地铁隧道内、外电缆支架用的增韧片状 模塑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材料制得的电缆支架它的承载能力、比强度、抗表面 裂痕能力和耐久性均有相当提高,足以达到新线电缆支架的严格要求,且满足地铁物资 采购的低成本要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 按重量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 15〜18份低收縮添加剂 10〜12份 粉 31〜40份引发剂 内脱模剂 增稠剂 玻璃纤维0.3〜0.5份 t).9〜1.5份 0.6〜1.0份 28〜40份。作为优选,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还可包括:降粘剂 1.0〜1.5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发明一种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低收縮添加剂水合氧化铝粉引发剂内脱模剂增稠剂连续玻璃纤维 作为另一进一步优选,本发明 份数包括:不饱和聚酯 低收缩添加剂 水合氧化铝粉 引发剂 内脱模剂 增稠剂连续玻璃纤维 降粘剂15份 U份 31份0.3份 0.9份 0.6份 40份。-种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15份 11份 31份 0.3份 0.9份 0.6份 40份 1.2份。其中,所述不饱和聚酯为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间苯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不饱和聚 酯树脂或双酚A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所述玻璃纤维其表面经偶联剂预处理。所述玻璃纤 维在片状模塑料中按定向排列。本发明通过材料体系配方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优化最佳的基体树脂,既提高比强度, 又提高制品表面抗裂痕能力;通过对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表面偶联剂预处理技术研究,使之既能优化连续纤维被基体树脂的浸润,大幅提高机械性能,又便于予成型体在模具内 的铺设,全面、稳定地达到的超高强度电缆支架的承载要求。本发明的定向连续排列的玻璃纤维是指区别于通用的片状模塑料所采用的短切玻璃 纤维(一般25.4mm)而言,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在制备片状模塑料时,不是切断的,是沿纵 向连续铺放,并经树脂糊浸渍而成的片状模塑料,按这种方式增强的片状模塑料,沿纵 向的抗弯强度可比常规的短切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提高3-5倍。这是本发明的电缆支架优 于现有电缆支架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本发明的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不饱和树脂,是在不饱和聚酯中,加入4-6%质量份数 的经酸酯偶联剂TM-2005处理的烷基化纳米CaC03,制备方法可参见《纳米CaC03 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CaC03)的研究》,塑料,2004, 33(4): 50~53。这种采 用适当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UPR中产生了新的化学键,加强了界面的结合力,这种刚 性的纳米粒子对UPR有着显著的增强增韧的同时作用;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 因而与基体接触面积也很大,当材料受冲击时,会产生比一般填料存在时更多的纹, 从而吸收更多的冲击能,故而阻止和钝化裂纹进一步扩展,这就是比现有的电缆支架产 品在极高载荷下仍具备抗裂痕的能力。本发明的对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表面处理,是采用迁移法,将化学处理剂——有机 直接加入到不饱和聚酯胶液中进行整体掺合。浸胶时,借助处理剂从树脂胶液至玻璃纤 维表面的"迁移"作用而与玻纤表面发生作用,从而在树脂固化中产生偶联作用,改善 了玻璃纤维的界面状态,提高了树脂与纤维间的粘接力,提高了这种复合材料的长期耐 候性、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能,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制品的机械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不饱和聚酯 低收縮添加剂 水合氧化铝粉 引发剂内脱模剂18份 12份 40份 0.4份 1.0份6增稠剂 0.6份连续玻璃纤维 28份其中:不饱和聚酯是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制备方法详细 过程描述见《纳米CaC03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CaC03)的研究》,塑料,2004, 33(4): 50~53)。低收縮添加剂是用市售的聚苯乙烯(PS),即浓度为60%的单体苯乙烯 溶融而得的热塑性树脂添加剂;引发剂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增稠剂是氧化镁;内脱 模剂是硬脂酸锌微粉;玻璃纤维是连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表面经过预处理, 是采用迁移法,将化学处理剂有机硅直接加入到不饱和聚酯胶液中进行整体掺合,此为 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将上述间苯不饱和聚酯、低收縮添加剂、水合氧化铝粉、引发剂、内脱模剂按配方 量投入高速剪切混合机中充分搅拌,转速控制在600〜1200rpm,搅拌30分钟,迅速投 入氧化镁增稠剂,再高速搅拌2〜3分钟,即快速转移放出至SMC机组的两个贮糊槽中, 行走的上、下聚乙烯薄膜均匀涂敷上1.5〜3.5mm厚的树脂糊,并牵引玻纤连续同步通过 压力辊,(传送速度4〜10m/min),使树脂糊与纤维浸透混合一体,再经调整辊排除空气, 收巻装置绕成SMC巻,然后进入25〜4(TC熟化室进行快速增稠,约24小时后达到树脂 充分浸透玻纤,即完成本发明的定向连续纤维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实施例2: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不饱和聚酯 16份低收縮添加剂 10份水合氧化铝粉 39份引发剂 0.5份内脱模剂 1.5份增稠剂 1.0份连续玻璃纤维 32份其中:不饱和聚酯是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制备方法详细 过程描述见《纳米CaC03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CaC03)的研究》,塑料,2004, 33(4): 50~53)。低收縮添加剂是用市售的聚苯乙烯(PS),即浓度为60%的单体苯乙烯 溶融而得的热塑性树脂添加剂;引发剂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增稠剂是氧化镁;内脱模剂是硬脂酸锌微粉;玻璃纤维是连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表面经过预处理, 是采用迁移法,将化学处理剂有机硅直接加入到不饱和聚酯胶液中进行整体掺合,此为 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将上述简苯不饱和聚酯、低收縮添加剂、水合氧化铝粉、引发剂、内脱模剂按配方 量投入高速剪切混合机中充分搅拌,转速控制在600〜1200rpm,搅拌30分钟,迅速投 入氧化镁增稠剂,再高速搅拌2〜3分钟,即快速转移放出至SMC机组的两个贮糊槽中, 行走的上、下聚乙烯薄膜均匀涂敷上1.5〜3.5mm厚的树脂糊,并牵引玻纤连续同步通过 压力辊,(传送速度4〜10m/min),使树脂糊与纤维浸透混合一体,再经调整辊排除空气, 收巻装置绕成SMC巻,然后进入25〜40'C熟化室进行快速增稠,约24小时后达到树脂 充分浸透玻纤,即完成本发明的定向连续纤维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实施例3:电缆支架用增韧片状模塑料,其原材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不饱和聚酯 15份低收縮添加剂 ll份水合氧化铝粉 31份降粘剂 1.2份引发剂 0.3份内脱模剂 0.9份增稠剂 0.6份连续玻璃纤维 40份其中:不饱和聚酯是经纳米粒子预活化的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制备方法详细过程描述见《纳米CaC03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CaC03)的研究》,塑料,2004, 33(4): 50~53)。低收縮添加剂是用市售的聚苯乙烯(PS),即浓度为60%的单体苯乙烯 溶融而得的热塑性树脂添加剂;引发剂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增稠剂是氧化镁;内脱 模剂是硬脂酸锌微粉;玻璃纤维是连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表面经过预处理, 是采用迁移法,将化学处理剂有机硅直接加入到不饱和聚酯胶液中进行整体掺合,此为 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降粘剂是德国BYK公司生产的卯10型浸润剂。将上述简苯不饱和聚酯、低收縮添加剂、水合氧化铝粉、引发剂、内脱模剂、降粘 剂按配方量投入高速剪切混合机中充分搅拌,转速控制在600〜1200rpm,搅拌30分钟,迅速投入氧化镁增稠剂,再高速搅拌2〜3分钟,即快速转移放出至SMC机组的两个贮 糊槽中,行走的上、下聚乙烯薄膜均匀涂敷上1.5〜3.5mm厚的树脂糊,并牵引玻纤连续 同步通过压力辊,(传送速度4〜10m/min),使树脂糊与纤维浸透混合一体,再经调整辊 排除空气,收巻装置绕成SMC巻,然后进入25〜40'C熟化室进行快速增稠,约24小时 后达到树脂充分浸透玻纤,即完成本发明的定向连续纤维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 料的制备。实施例4:上述各种实施例制成SMC片状模塑料按以下的工艺流程最终制成各种规格的电缆 支架:沿纤维取向裁切片料——>置料于模具中——>模压成型——>脱模——>修边,其 中,模压温度为145~160°C,模压压力15〜20MPa,保压时间8〜10min。电缆支架可有各 种规格,如高压矩形2层、弱电圆形5层、低压形2层等,均根据实际需要开模制 作。实施例5本发明增韧片状模塑料制得的电缆支架的负载试验。依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企业标准QB/(GZ)MTR-002-2006及QB/(GZ)MTR-004-2006,对不同电缆支架产品分别进行下列3种工况的负荷试验:工况l:电缆敷设施工时永久荷载考虑电缆及安装附属件荷重,加工荷载考虑水平及 垂直力同时集中作用在托臂末端(即模拟45度斜拉)。工况2:地铁正常运营时在支架上实际电缆自重和风荷载作用在电缆上的荷载进行组合o工况3:运营检修时在支架上实际电缆自重和检修维护荷载组合。 测试值见表1所示:表l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

备注:做60'C挠度测试时,先4 裕样品放到犬 沐箱烘對 70'C,取出,20秒内完成3 则试。 将上述试验取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汇总如表2:表2
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

以上检测数据说明本发明增韧片状模塑料制得的电缆支架能满足严酷的承载能力要求。实施例6本发明增韧片状模塑料制得的电缆支架的耐久试验。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片状模塑料制品寿命检测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际上也没有 片状模塑料制品寿命检测的标准。本发明增韧片状模塑料制得的电缆支架发明人分为户 外使用和户内使用两种进行测试,室内使用参照《GB/T7142-2002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 间一温度极限的测定》进行检测并应用阿累尼乌斯图推算;户外使用按照灯加速老化和 湿热老化检测结果进行判定。1)氙灯老化检测,用氙灯光照老化模拟太阳光暴晒,检测结果如表3。表3
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

湿热老化检测检测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

3)在不同温度下,用拉伸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推算贮存寿命,表5为拉伸强 度随时间老化变化的数据。表5
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3

综合上述表3、表4、表5检测结果,可得下述结论:户外使用的本发明增韧片状模 塑料制得的电缆支架经过6100小时的氙灯老化和1680小时的湿热老化后,各项性能保 持率高于80%,即户外使用寿命大于25年。室内使用的本发明增韧片状模塑料制得的电 缆支架所测数据应用阿累尼乌斯图推算,回归直线,得到线性相关系数R为0.968,在 25。C下的使用寿命为157年,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安全系数取4,即使用(贮 存)寿命为39年。以上实施例是对专利的说明和进一步解释,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权利保护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628
门板用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917
一种高强度片状模塑料 2020-05-11 188
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方法 2020-05-14 976
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成型方法 2020-05-14 824
模压浴缸用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2 33
用于片状模塑料的聚合物/WUCS毡片 2020-05-15 620
中温成型片状模塑料及其加工方法 2020-05-15 470
一种新型导电的片状模塑料设备 2020-05-16 830
高阻燃片状模塑料 2020-05-12 3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