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造过程 / 汽车制造商 / 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

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

阅读:599发布:2020-08-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通过HPM装置,分别确定前排及后排座椅50百分位假人H点 位置 ;分别以前排及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位置为 定位 参考点,确定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坐标及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坐标,进而确定气帘评估区域,通过柔性三坐标仪,标记前后排座椅位置气帘评估区域判定线;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配合使用HPM装置、柔性三坐标仪及激光仪,依靠科学的检测流程,实现了对侧面气帘外观尺寸及展开性能的准确测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便捷、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下面是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通过HPM装置,分别确定前排及后排座椅50百分位假人H点(2)位置
步骤2:分别以前排及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位置为定位参考点,确定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坐标及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坐标,进而确定气帘评估区域(1),通过柔性三坐标仪,标记前后排座椅位置气帘评估区域(1)判定线;
前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XCoG,5th=前H-point(X)+126mm–座椅平方向行程(座椅5%人体设计位置至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
ZCoG,5th=前H-point(Z)+594mm;
前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XCoG,95th=前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至座椅95%人体设计位置);
ZCoG,95th=前H-point(Z)+693mm;
前H-point(X)及前H-point(Z)分别为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坐标及Z坐标;
后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XCoG,5th=后H-point(X)+126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最前至中间位置);
ZCoG,5th=后H-point(Z)+594mm;
后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XCoG,95th=后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中间至最后位置)ZCoG,95th=后H-point(Z)+693mm
后H-point(X)及后H-point(Z)分别为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坐标及Z坐标;
气帘评价区域(1)是圆四边形,所述圆角四边形右上圆角的圆心为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点,所述圆角四边形左下圆角的圆心为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点,所述
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与所述圆角四边形上边距离为82mm,所述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与所述圆角四边形右边距离为82mm,所述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与所述圆角四边形左边距离为82mm,所述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与所述圆角四边形下边距离为52mm;
步骤3:在车辆的撞击侧,分别进行前后排假人的摆放和定位,采用1400kg的台车(5)以
50km/h,侧面垂直撞击汽车(6);
步骤4:通过高速摄像机及假人头部HIC15指标,进行气帘展开形态及乘员动态保护性能判定,即假人头部接触位置应落在侧面气帘充气区域内,且头部的HIC15小于700,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5判断;
步骤5:根据气帘评估区域(1)判定线,通过激光仪打线,判定撞击侧气帘外观尺寸是否满足相应要求;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6判断;
步骤6:确定气帘评价区域(1)内的缝线区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即非充气区域间的接缝宽度不超过15mm;非充气区域的直径不大于50mm,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7判断;
步骤7:静态展开非撞击侧气帘,进行气帘一致性判定;确认两侧气帘结构是否一致;若两侧气帘结构一致,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两侧气帘结构不一致,当撞击侧气帘结构更加恶劣时,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当非撞击侧气帘更加恶劣时,则对非撞击侧气帘重新由步骤1开始进行侧面气帘保护效果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中,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前排座椅,应使其位于行程的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或者最接近于该位置的向后止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后排座椅,应使其位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向后锁止位置;对于前排座椅,靠背应调节到使HPM装置躯干倾角达到制造厂规定的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后排座椅调节至制造厂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3°角的位置,对于高度可以单独调节的前后排座椅,应调整至制造厂设计位置或最低位置,调完座椅位置后,使用HPM装置进行5050百分位假人H点(2)位置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在汽车(6)撞击侧前排,放置一个WorldSID 50th男性假人,后排放置一个SID-IIs 5th女性假人,前排WorldSID 50th假人H点位于前排所述50百分位假人H点(2)前方
20mm处,在铅垂和水平方向上的误差范围±10mm;后排SID-IIs 50th女性假人的H点坐标(XAF05,dummy及ZAF05,dummy)与后排所述50百分位假人H点(2)的关系如下:
XAF05,dummy=后H-point(X)+(93mm-0.323×XSCL);
ZAF05,dummy=后H-point(Z)-6mm;
XSCL为所述50百分位假人H点(2)到坐垫最前端点X方向的距离;
假人定位完成后,以假人头部CoG为圆心、在直径为60mm的圆形区域进行涂色,用以确定假人头部与气帘的接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台车(5)前端采用AE-MDB V3.9吸能,其最下端离地面的高度为350mm,并在被撞车辆相应位置处安装车载摄像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
其中Ax、AY、Az假人头部三个方向加速度值,单位为g,t2-t1≤15m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7中,对非撞击侧气帘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压值或0.3bar~0.4bar对气帘进行充气。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性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我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侧面碰撞是我国交通事故中伤亡率最高的一种事故形态。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车型混杂,容易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另
一方面是因为车内乘员距离车体侧面结构很近,侧面碰撞发生时,通过变形来吸收碰撞能
量的空间结构较少,易对乘员带来伤害。
[0003] 侧面碰撞中乘员的伤害主要集中在头部、胸部、腹部、骨盆等处。其中,头部的伤害更容易夺去乘员的生命。因此,侧面碰撞中关于乘员头部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
其它侧面气囊相比较,侧面气帘有更大的保护范围。当气帘展开时能够避免车内前后排乘
员头部与车体外部直接接触,在侧面碰撞和翻滚事故中可以对乘员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
因此,侧面气帘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
[0004]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市场上更多的车型配置了侧面气帘,但没有一种对侧面气帘外观尺寸及展开性能作出客观、准确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配合使用HPM装置、柔性三坐标仪及激光仪,配合科学的检测流程,实现了对侧面气帘外观尺寸
及展开性能的准确测试。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包括:
[0008] 步骤1:通过HPM装置,分别确定前排及后排座椅50百分位假人H点位置
[0009] 步骤2:分别以前排及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位置为定位参考点,确定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坐标及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坐标,进而确定气帘评估区域,通过柔性三
坐标仪,标记前后排座椅位置气帘评估区域判定线;
[0010] 前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0011] XCoG,5th=前H-point(X)+126mm–座椅平方向行程(座椅5%人体设计位置至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
[0012] ZCoG,5th=前H-point(Z)+594mm;
[0013] 前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0014] XCoG,95th=前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至座椅95%人体设计位置);
[0015] ZCoG,95th=前H-point(Z)+693mm;
[0016] 前H-point(X)及前H-point(Z)分别为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坐标及Z坐标;
[0017] 后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0018] XCoG,5th=后H-point(X)+126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最前至中间位置);
[0019] ZCoG,5th=后H-point(Z)+594mm;
[0020] 后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0021] XCoG,95th=后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中间至最后位置)
[0022] ZCoG,95th=后H-point(Z)+693mm
[0023] 后H-point(X)及后H-point(Z)分别为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的X坐标及Z坐标;
[0024] 气帘评价区域是圆四边形,圆角四边形右上圆角的圆心为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点,圆角四边形左下圆角的圆心为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点,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
部CoG与圆角四边形上边距离为82mm,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与圆角四边形右边距离为
82mm,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与圆角四边形左边距离为82mm,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
与圆角四边形下边距离为52mm。
[0025] 步骤3:在车辆的撞击侧,分别进行前后排假人的摆放和定位,采用1400kg的台车以50km/h,侧面垂直撞击汽车
[0026] 步骤4:通过高速摄像机及假人头部HIC15指标,进行气帘展开形态及乘员动态保护性能判定,即假人头部接触位置应落在侧面气帘充气区域内,且头部的HIC15小于700,若
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5判断;
[0027] 步骤5:根据气帘评估区域判定线,通过激光仪打线,判定撞击侧气帘外观尺寸是否满足相应要求;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
一步进行步骤6判断;
[0028] 步骤6:确定气帘评价区域内的缝线区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即非充气区域间的接缝宽度不超过15mm;非充气区域的直径不大于50mm,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
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7判断;
[0029] 步骤7:静态展开非撞击侧气帘,进行气帘一致性判定;确认两侧气帘结构是否一致;若两侧气帘结构一致,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两侧气帘结构不一致,当
撞击侧气帘结构更加恶劣时,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当非撞击侧气帘更加恶
劣时,则对非撞击侧气帘重新由步骤1开始进行侧面气帘保护效果判定。
[0030]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前排座椅,应使其位于行程的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或者最接近于该位置的向后止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后排座椅,应使其位
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向后锁止位置。对于前排座椅,靠背应调节到
使HPM装置躯干倾角达到制造厂规定的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
后排座椅调节至制造厂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3°角的位置,对于高度可以
单独调节的前后排座椅,应调整至制造厂设计位置或最低位置,调完座椅位置后,使用HPM
装置进行5050百分位假人H点位置确定;
[0031]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在汽车撞击侧前排,放置一个WorldSID 50th男性假人,后排放置一个SID-IIs 5th女性假人,前排WorldSID 50th假人H点位于前排50百分位假人H点
前方20mm处,在铅垂和水平方向上的误差范围±10mm;后排SID-IIs 50th女性假人的H点坐
标(XAF05,dummy及ZAF05,dummy)与后排50百分位假人H点的关系如下:
[0032] XAF05,dummy=后H-point(X)+(93mm-0.323×XSCL);
[0033] ZAF05,dummy=后H-point(Z)-6mm;
[0034] XSCL为50百分位假人H点到坐垫最前端点X方向的距离;
[0035] 假人定位完成后,以假人头部CoG为圆心、在直径为60mm的圆形区域进行涂色,用以确定假人头部与气帘的接触位置。
[0036]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台车前端采用AE-MDB V3.9吸能,其最下端离地面的高度为350mm,并在被撞车辆相应位置处安装车载摄像机。
[0037]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
[0038]
[0039]
[0040] 其中AX、AY、AZ假人头部三个方向加速度值,单位为g,t2-t1≤15ms。
[0041] 进一步的,在步骤7中,对非撞击侧气帘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压值或0.3bar~0.4bar对气帘进行充气。
[004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0043] 本发明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配合使用HPM装置、柔性三坐标仪及激光仪,依靠科学的检测流程,实现了对侧面气帘外观尺寸及展开性能的准确测
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便捷、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44]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45] 在附图中:
[004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气帘评估区域示意图;
[004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气帘评估区域第二示意图;
[004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汽车碰撞示意图。
[0050] 附图标记说明:
[0051] 1-气帘评估区域;2-50百分位假人H点;3-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4-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5-台车;6-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5]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6]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检测侧面气帘对乘员保护效果的方法,包括:
[0057] 步骤1:通过HPM装置,分别确定前排及后排座椅50百分位假人H点2位置;
[0058] 步骤2:分别以前排及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位置为定位参考点,确定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坐标及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坐标,进而确定气帘评估区域1,通过柔
性三坐标仪,标记前后排座椅位置气帘评估区域1判定线;
[0059] 前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0060] XCoG,5th=前H-point(X)+126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5%人体设计位置至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
[0061] ZCoG,5th=前H-point(Z)+594mm;
[0062] 前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相对于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0063] XCoG,95th=前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至座椅95%人体设计位置);
[0064] ZCoG,95th=前H-point(Z)+693mm;
[0065] 前H-point(X)及前H-point(Z)分别为前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坐标及Z坐标;
[0066] 后排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5th坐标及ZCoG,5th坐标为:
[0067] XCoG,5th=后H-point(X)+126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行程最前至中间位置);
[0068] ZCoG,5th=后H-point(Z)+594mm;
[0069] 后排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相对于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CoG,95th坐标及ZCoG,95th坐标为:
[0070] XCoG,95th=后H-point(X)+147mm+座椅水平方向行程(座椅中间至最后位置)
[0071] ZCoG,95th=后H-point(Z)+693mm
[0072] 后H-point(X)及后H-point(Z)分别为后排50百分位人体H点2的X坐标及Z坐标;
[0073] 气帘评价区域1是圆角四边形,圆角四边形右上圆角的圆心为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点,圆角四边形左下圆角的圆心为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点,95百分位男性假
人头部CoG4与圆角四边形上边距离为82mm,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头部CoG4与圆角四边形右边
距离为82mm,5百分位女性假人头部CoG3与圆角四边形左边距离为82mm,5百分位女性假人
头部CoG3与圆角四边形下边距离为52mm。
[0074] 步骤3:在车辆的撞击侧,分别进行前后排假人的摆放和定位,采用1400kg的台车5以50km/h,侧面垂直撞击汽车6;
[0075] 步骤4:通过高速摄像机及假人头部HIC15指标,进行气帘展开形态及乘员动态保护性能判定,即假人头部接触位置应落在侧面气帘充气区域内,且头部的HIC15小于700,若
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5判断;
[0076] 步骤5:根据气帘评估区域1判定线,通过激光仪打线,判定撞击侧气帘外观尺寸是否满足相应要求;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
一步进行步骤6判断;
[0077] 步骤6:确定气帘评价区域1内的缝线区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即非充气区域间的接缝宽度不超过15mm;非充气区域的直径不大于50mm,若未满足要求,则判定侧面气帘不满足
保护效果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进行步骤7判断;
[0078] 步骤7:静态展开非撞击侧气帘,进行气帘一致性判定;确认两侧气帘结构是否一致;若两侧气帘结构一致,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若两侧气帘结构不一致,当
撞击侧气帘结构更加恶劣时,则判定侧面气帘满足保护效果要求;当非撞击侧气帘更加恶
劣时,则对非撞击侧气帘重新由步骤1开始进行侧面气帘保护效果判定。
[0079] 如图1-3所示,在步骤1中,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前排座椅,应使其位于行程的中间偏后20mm的位置或者最接近于该位置的向后锁止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后排座椅,应使其
位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向后锁止位置。对于前排座椅,靠背应调节
到使HPM装置躯干倾角达到制造厂规定的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
置;后排座椅调节至制造厂设计角度或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3°角的位置,对于高度可
以单独调节的前后排座椅,应调整至制造厂设计位置或最低位置,调完座椅位置后,使用
HPM装置进行5050百分位假人H点2位置确定;
[0080] 如图1-3所示,在步骤2中,在汽车6撞击侧前排,放置一个WorldSID50th男性假人,后排放置一个SID-IIs 5th女性假人,前排WorldSID 50th假人H点位于前排50百分位假人H
点2前方20mm处,在铅垂和水平方向上的误差范围±10mm;后排SID-IIs 50th女性假人的H
点坐标(XAF05,dummy及ZAF05,dummy)与后排50百分位假人H点2的关系如下:
[0081] XAF05,dummy=后H-point(X)+(93mm-0.323×XSCL);
[0082] ZAF05,dummy=后H-point(Z)-6mm;
[0083] XSCL为50百分位假人H点2到坐垫最前端点X方向的距离;
[0084] 假人定位完成后,以假人头部CoG为圆心、在直径为60mm的圆形区域进行涂色,用以确定假人头部与气帘的接触位置。
[0085] 如图1-4所示,在步骤3中,台车5前端采用AE-MDB V3.9吸能铝块,其最下端离地面的高度为350mm,并在被撞车辆相应位置处安装车载摄像机。
[0086] 如图1-4所示,在步骤4中:
[0087]
[0088]
[0089] 其中AX、AY、AZ假人头部三个方向加速度值,单位为g,t2-t1≤15ms。
[0090] 在步骤7中,对非撞击侧气帘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压力值或0.3bar~0.4bar对气帘进行充气。
[009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